茶陵县一中2016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班招生

欢迎您访问池州市第一中学网站!
今天是:2016-
归国青年话爱国
归国青年话爱国
中科大蔡一夫教授回母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市第二届“三月三”诗会在一中举行
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来校慰问吴桐同学
胡晓英名师工作室召开英语写作研讨会
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池州一中举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
胡晓英名师工作室召开英语写作研讨会
宿松中学数学教研组来我校观摩交流
池州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简报(5)
池州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简报(4)
池州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简报(3)
池州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简报(2)
池州一中教学开放周活动简报(1)
2015年池州市中学化学教研会在我校举行
归国青年话爱国
中科大蔡一夫教授回母校举办科普知识讲座
市第二届“三月三”诗会在一中举行
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来校慰问吴桐同学
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池州一中“海绵城市建设”在行动
结对帮扶到曹村
王庆邦,男,中共党员,1962年10月出生于安徽贵池,中学高级教师,池州市政协委员、池
州市中学物理学会副理事长,2009年获池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2013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池州一中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实施方案..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的相..
2015年池州一中高一“创新人才班”入选学生名单..
2015年池州一中“创新人才班”考试考场座位安排..
关于日池州一中“创新人才班”考试..
2015年池州一中高一“创新人才实验班”选拔考试..
2015年池州一中“创新人才班”考试须知..
2015年池州一中特长生招生简章..
2014年池州一中(贵池中学)高一“创新人才班”..
池州一中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实施方案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发展测评工作的相关链..
池州一中举行“文明和谐,唱响青春”红歌大合唱比赛..
池州一中第七届教职工排球比赛圆满收官
宿松中学数学教研组来我校观摩交流
我校部分教师赴华中师范大学集中培训
赴美学习之体会
我校吴成强老师当选“2014年全省教育年度人物”..
归国青年话爱国
平天湖风景区管委会来校慰问吴桐同学
池州一中举行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奖(..
我们身边的“雷锋”
池州一中举行“文明和谐,唱响青春”红歌大合唱比赛集锦..
池州一中举行“文明和谐,唱响青春”红歌大合唱比赛集锦..
池州一中举行“文明和谐,唱响青春”红歌大合唱比赛集锦..
池州一中举行“文明和谐,唱响青春”红歌大合唱比赛集锦..
池州一中召开党员民主生活总结会
池州一中举办“知党、爱党、做党的好儿女”演讲比赛..
齐远节老师荣获“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池州一中召开“保持党的纯洁性、迎接党的十八大”主题教..
池州一中党员到华西参观学习
池州一中举行“知党、爱党、做党的好儿女”演讲比赛..
池州一中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会
贵池中学召开整改落实阶段动员大会
生物 杂交育种和诱变育种课件
池州一中 姚慧琴..
生物 染色体变异
化学 2015铜与硝酸反应实验现象的探究
化学 酸碱中和滴定
物理 正交分解法
10.物理 池州一中展示课
地理《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件..
历史 甲午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部级教育网站
ITAT教育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教育电视台(果实网)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中国校长协会网
中国教育干部培训网
中国教育资源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信息化网
中国语言文字网
中国学术会议在线
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
中国留学网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
高校农业科技与教育联盟网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
国家留学网
中国教育信息网
中国基础教育网
省级教育网站
安徽省中小学教师教育网
安徽成人高校招生网
安徽省职业与成人教育学会
安徽职教研究网
省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平台
安徽高校后勤网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网
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网
安徽省教育项目管理网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安徽教育纪检监察网
安徽省高校科研信息网
安徽教育督导
安徽高教网
安徽省高校思政工作网
安徽省学历学位认证网
安徽计算机水平考试网
安徽教育督导工作平台
安教留学网
安徽工商管理学院
省教育厅关工委
安徽省教育学会
安徽学生资助网
安徽教育宣传网
安徽教育统计网
安徽教育装备网
安徽教育资源网
安徽教育党建网
安徽产学研合作网
安徽职成教网
安徽教育人事网
安徽招生考试网
安徽省教育厅
地市教育网站
淮北市教育局
黄山市教育局
安庆市教育局
池州市教育局
铜陵市教育局
宣城市教育体育局
芜湖市教育局
马鞍山教育局
六安市教育局
滁州市教育局
淮南市教育局
阜阳市教育局
蚌埠市教育局
宿州市教育局
合肥教育信息网
直属学校网站
池州学院网
池州德明中学
六安市毛坦厂中学
池州学院论坛
池州市江南中学
贵池区幼儿园
池州市第六中学
梅街中心学校
阮桥初级中学
贵池城关小学
县级教育网站
县区学校网站
贵池区幼儿园
池州重点办
池州供销社
池州霄坑旅游
池州青少年
池州开发区
池州招聘网
池州工商联
池州火车站
池州广电网
池州群众网
贵池文明网
池州文明网
贵池区政府网
池州政府网
池州诚聘人才网
池州人论坛
池州新闻网
池州千秋科技
Copyright (C)2015 WWW.AHCZYZ.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池州市第一中学
地址:贵池区升金湖路668号
 邮编:247100
 主办单位:池州市第一中学
 技术支持:池州千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皖ICP备号2016茶陵中考分数线
[专题]茶陵中考网中考录取分数线
共 173 个信息&&首页 | 上一页 | 1
| &60个信息/页&&转到第页
91中考网是2016中考资源信息门户网站,为广大考生提供2016中考时间、中考试题试卷、复习资料、2015中考满分作文、
2016中考成绩查询、2016中考查分、志愿填报、2016中考录取分数线、学习方法等中考生需要的所有信息
Copyright@16中考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91中考网&&&&粤ICP备号当前位置:
>>>>>>正文
茶陵县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年)
为全面深入推进我县“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和教育部《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以及《株洲市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五年行动计划(年)》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期间,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关于教育信息化的部署统揽全局,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为发展目标,按照“面向未来、统筹规划、融合创新、深化应用、完善机制”的原则,以应用为导向,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和队伍建设为保障,推进信息技术与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全面深度融合,形成与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为加快实现人才强市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1、坚持面向未来,与时俱进。按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互联网+教育”为指引,以“信息技术+未来教育变革”为主题,努力为每一名学习者提供“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环境和服务,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师生信息素养全面提升。
2、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全县各级各类学校的特点,做好全县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工作,突出重点,优先实施学校和师生急需的项目,把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纳入教学和管理的核心环节,把农村学校作为建设重点,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数字化差距,实现均衡发展。
3、坚持融合创新,因地制宜。通过融合创新提升教育信息化的效能,要通过深化信息技术与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管理的融合,强化教育信息化对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服务与支撑,创建学习型社会。要聚焦教育改革发展过程中困扰教学、管理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难点,利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和管理模式,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发展,有效促进教育服务供给方式、教学和管理模式的变革,形成因地制宜,适合本地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径。
4、坚持培研先行,深化应用。要通过深化应用释放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作用。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和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将应用作为教育信息化建设、科研、培训、评价等各项工作的核心驱动力。以建设营造应用环境,以教研拓展应用渠道,以培训促进应用效能,以评价提升应用水平,依托教育信息化加快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和学习方式。
5、坚持完善机制,借力增效。要通过深化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以改善学习方式,优化教育内容,提升教育效果为目标,应用教育信息化手段实现提质增效、减负增效。要协调好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和其他企事业机构的关系,形成统筹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合力。借多方之力,充分发挥企业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生成和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探索建立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新格局。
三、总体目标
到2020年,围绕构建“四化”教育体系和“三学”的学习型社会,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和应用效果,形成与全县教育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新局面。全面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全县所有学校实现光纤宽带网络全覆盖、优质资源班级全覆盖、教师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全覆盖;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深度融合,形成一批有针对性的信息化教学、管理创新模式;建成茶陵教育城域网与“株教云”相联通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信息化人才队伍基本建成;信息化推进保障机制健全完善;教育领域网络安全制度体系健全,防护水平明显提升。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效能,提高教育治理能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基本实现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现代化,信息化整体水与市区基本均衡。
四、主要任务
(一)全面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
1、深入推进“三通工程”建设。要断续分期分批完善教学点学校的班班通建设,更新换代中心小学以上学校落后设备,优化学校教育信息化环境,加快改造和完善各级各类学校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网络体系建设,提高终端设施普及水平。到2018年,将茶陵教育城域网光纤网络延伸到所有教学点,学校全面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学校出口带宽达100兆,师机比不低于1:1,生机比达到7:1。到2020年,全县中小学主要教学场所配备教学交互终端、公共区域配备泛在学习交互终端,大部分学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推进“农村小学数字校园”建设工程,村小大面积建成“数字校园”,农村小学(含教学点)的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幼儿园、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的“三通工程”建设,提升幼儿园、职业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教育信息化环境。
2、努力完善“茶陵教育城域网”工程 。努力完善茶陵教育城域网软件平台功能,联通“株教云”,依托市级教育云大数据中心、教育资源平台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我县教育信息数据中心建设,积极探索数据中心应用与创新机制,提升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建设与应用水平。
(二)拓展教育信息化应用广度与深度
1、加强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研究与应用。依据市县两级教育行政部门信息化管理平台,努力完成学习空间功能优化工作,为教师提供好用适用的工具,促进教师高效备课和有效教学。重点引导教师与学生建立个性化学习空间,汇聚拓展性学习资源,并利用在线学习工具、微课程、电子教材、网络资源等资源,开展基于学生空间的个性化展示、自主协作和探究学习以及训练与考试等,促进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要利用空间开展各类教育教学管理应用,构建教育信息化全过程管理体系,提高教育信息化管理效益。要强化基于空间的教师专业发展知识管理系统、学生成长记录分析系统、空间交流协作支持系统等应用,促进教师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建立并完善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机制,开展教师、学生空间评选。到2020年,力争实现100%的教师应用空间进行教学与教研,通过学科教师与学生空间的互动带动学生空间的应用,力争实现80%初中及初中以上学生能利用空间进行学习。
2、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互动。积极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应用、教学管理以及课程改革等领域中的全面应用与深度融合。积极争取省市各项信息化实施项目,通过信息化项目实施,助推信息化应用,通过信息化应用深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和学习效率,提升教育教学现代化水平。各县市区和学校应成立相应探究团队,开展专项试点,认真探索,务必取得实效。到2020年,教师运用多媒体终端进行融合教学的比例达到100%。
(三)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
1、加大优质校本教育资源建设力度。积极组织一线教师做好资源开发,收集、推送。主要依托国家和省、市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的优质教育资源,遴选一批优质资源,逐年开发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和校本资源,参与株洲市优质资源库的建设。实现全市教育资源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2、推广网络联校建设与应用试点。充分利用我县教育信息化环境,在原有以乡镇中心小学为中心的网络联校项目实施的基础上,总经典型经验,推进“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新型课堂模式建设,推广“专递课堂”、“网络示范联校”的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利用网络联校资源互补的方式,解决边远学校和教学点资源不足、开齐开好课程的问题,提高学习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3、实施“村小资源普惠工程”。2016年我县已按市局文件精神,制定《村小资源普惠工程实施方案》并开始实施,重点推送、制作、遴选和购买覆盖农村小学学情的各年级各学科的资源,结合上级免费资源的应用,形成定位准确、针对性强、重难点突出、制作优良的资源;按照株洲市《村小数字校园建设标准》申报启动“村小数字校园”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导航、推送等体系和手段,扩大优质资源共享,实现“精准扶贫”。到2020年,让所有农村小学(含教学点)的教师和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提高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四)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四五”工程。积极响应株洲市教育局“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四五”工程”文件的实施。积极组织各级各类学校申报市级“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示范县市区”、 “示范性数字校园”、“网络示范联校”、“网络名师工作室”等信息化项目的实施,分期分批让所有学校与师生都参与到信息化的应用与建设中来,成为教育信息化的受益者。在做好市级信息化项目的基础上对接省“十百万千”工程,紧跟教育信息化步伐,深入开展教育信息化创新应用,结合本县教育发展实际,努力推动我县教育信息化的创新应用水平。
(五)大力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学生的信息素养。
1、提升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通过集中培训、远程培训、校本培训等多种方式,完成教师队伍信息技术能力全员培训任务。结合信息化项目实施与信息化设备采购完成信息化应用专题培训,提升领导和骨干队伍的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积极推进教师网络校本培训,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与各类活动进行有效整合,并依托学校信息技术教师和已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骨干教师组建“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团队”,按照“重心下移、以校为本”的原则做实能力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环节,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2016年开始,分期分批组织乡村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全面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加强幼儿园和民办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设,大力提升幼儿园和民办学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拓展幼儿园教师适应信息时代需求的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信息技术能力培训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常态。
2、提高学生终身学习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的建设与实施,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足额开出开好信息技术课;加强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研究,建设与当前信息化学习环境相适应的信息技术地方教材,弥补目前国家教材内容陈旧落后而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需要、不能适应教育信息化需要的不足;变革信息技术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拓展学生网络学习空间学习的方法和路径,充分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微课资源等开展学习活动;完善信息技术课程评价,加强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过程、方法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考查与评价,提高学生的信息意识,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提升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减轻学生的负担。培养学生信息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与信息运用的能力,掌握终身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提高终身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六)加强网络安全,提升网络环境保障能力。贯彻落实国家网络安全战略部署和法律法规,构建符合教育行业特色的安全标准规范体系。依照省市网络管理要求,完成网络信息安全第三方测评工作,全面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教育行业数据安全管理和开放共享,强化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技术防护,增强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能力,有效防范、控制和抵御网络安全风险。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提高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整体网络安全防护水平,构建可信、可控、可查的网络安全环境。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健全管理机制。建立“一把手”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信息化工作。完善教研、培训、装备和财务等各部门参与协作的“信息化”工作机构,落实“信息化办”工作职能,完善教育信息化组织领导,“信息化办”在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统筹协调、指导推进辖区内教育信息化相关工作,设立“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二)整合资源,建立技术支撑。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形成各方合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局面。探索和建立便捷高效的教育信息化技术服务支撑,充分发挥装备、教研、培训、职教各幼教等教育系统各机构的作用,充分利用相关企业专业化服务的优势,形成合力,为学校、师生等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加强教师内部信息化专业队伍建设,学校要设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机构。
(三)加强督导,完善评估机制。督导室联合督学责任区加强日常信息化条件与应用督导,完善评估机制,将教育信息化条件列入基本办学指标,将各项信息化相关评估纳入教育督导工作,有效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以教学为根本,以应用效果为宗旨,将实施情况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履职考评指标。以提升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效率、效果和效益。
(四)完善保障,争取多元化投入。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学校购买服务”的教育信息化投入机制。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将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维护费用设立专项资金列入部门年度预算,在学校公用经费中予以保证;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提高的60元完全用于学校信息技术和教师培训,城镇学校可参照执行并适当提高标准;在“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资金中明确资金比例专门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时,要建立社会团体、企业支持与参与的建设机制,采取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加大经费投入,为教育信息化规模化与常态化应用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
(五)强化管控,保证安全实施。加强项目和资金风险管理,严把建设与应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入口关”,将建设项目招投标、教育信息化运营权实施与监管等纳入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严格按程序、按规则、按集体意志办事。加强网强信息安全管理,确保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协调发展。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网络安全责任制,单位主要负责人统筹协调网络安全与教育信息化工作,明确网络安全岗位责任,网络安全工作的分管负责人、责任职能处室和技术支撑机构做到安全到人,责任到岗。开展多种形式的网络安全教育和培训,建立从业人员的岗前培训和岗位继续教育制度,提高全体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和水平,确保网络安全与教育信息化协调发展。
版权所有:茶陵教育信息网& 技术支持:徐州市华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本月排行TOP10
您现在的位置:>>
>>正文内容
淮南一中2016年自主招生(创新教育班)简章
一、招生对象:
二、招生计划:
三、报名条件:
1、初中阶段学习三年,综合素质评价达5B等次。
2、学习成绩优秀。应届初中毕业生700人以上的学校,在学校综合排名前50名;综合
四、报名方式:
五、报名时间:
六、报名地点:
淮南一中勤政楼二楼教导处(联系电话:6662053)。
七、能力检测:
八、录取方式:
(2)检测后5天,可登陆淮南一中网站查询系统进行成绩查询。
【字体: 】【】【】【】
安徽省淮南第一中学 The No.1 Middle School Ah HuaiNan  皖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6两会 创新 人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