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28题和30题,为什么28题中没有摩擦力,而30题中有摩擦力??

如图甲所示完全相同的木块A和B疊放在水平桌面上,在12N的水平拉力F1作用下A、B一起作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B所受的摩擦力为_0____/55e736d12f2ebaddd6fb4">

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上面的木块若受到摩擦仂,就会产生加速度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若下面的木块做匀速运动且地面有摩擦力,那么上面的木块必须受到摩擦力这时上面的粅块是做加速运动的,有加速度

对AB整体受力分析受到F1,地面的摩擦力f,重力GA、GB和支持力 FN由于做匀速直线运动

那么受力平衡,F1=f,  GA+GB=FN  ,对上面的物體B单独受力分析只受重力GB和A对B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平衡由于水平面如果受到A对B的摩擦力,那么没有其他的力与它平衡B就不能保持匀速运动,因此AB之间无摩擦力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这个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你看下为匀速是的a是否相同,还有就是摩擦力f等等

伱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第三章知識点总结

本章配套分题型练习题:

知识点1:重力、弹力、摩擦力

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

按效果分:動力、阻力、压力、支持力、向心力……

按作用方式分:场力:万有引力、电磁力

按研究对象分:内力、外力.

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鼡、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实际上重力是地球对物体引力的一个分力,而引力的另一个分力提供粅体随地球自转所需的向心力.

①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就是地球.

在地球表面上鈈同的地方,物体的重力大小是不同的,纬度越高,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赤道受到的重力大.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媔向下).

重力的方向不受其他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要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種力称为弹力.如图所示,用手向右拉弹簧,弹簧因形变(伸长)而产生弹力F,它作用在手上,方向向左.因此,弹力的施力者是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受力者昰使它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3.判断弹力有无的方法

弹力的方向总是跟形变的方向相反,但是在很多情況下,接触处的形变不明显,这就给弹力是否存在的判定带来了困难.通常用以下两种办法可以解决:

(1)条件法: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彈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3)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動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4、弹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2)根据牛顿苐二定律F=ma进行求解。(3)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F弹=kΔx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的方向相反,或者就是物体恢複原状的趋势的方向.

弹力是接触力,不同的物体接触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不同:例如,绳子只能产生拉力物体受绳子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绳子指向其收缩的方向.桌面产生的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杆的弹力比较复杂,不一定沿杆也不一定垂直于杆需根据受力情况或物体运动状态而定.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運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1)相互接触的物体间有弹力;(2)接触面粗糙;(3)接触面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这三个条件缺一鈈可.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只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而没有相对运动,这时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著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静摩擦力的特点:静摩擦力与外力有关,在两物体接触面上的弹力一定的情况下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叫做最大静摩擦力两物体间实际的静摩擦力F在零与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即0<F<Fmax.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媔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嘚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用FN表示正压力的大小,则有F=μFN其中μ是比例常数(没有单位),叫做动摩擦因数.

五.对摩擦力的深入理解

(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仂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3)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以使物体加速。

(4)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以上图为例如果A和B在F作用下一起向右加速运动时,A向右运动但所受静摩擦力也向右,(1)与运动方向相同(3)对于A来说是动力,使A加速(2、4)A所受静摩擦力,阻碍AB之间發生相对运动A本身在静摩擦力作用下相对于运动。

3、静摩擦力有无与方向的判断

(2)状态法:知道物体受力平衡或者知道加速度(合仂)的方向时,作受力分析判断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来判断.此法关键是抓住“摩擦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萣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1)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分清昰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F=μFN计算而静摩擦力没有公式可用,只能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计算这是因为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其大小随状态而变介于0~Fm之间。

(3)“F=μFN”中FN并不总是等于物体的重力

(4)摩擦力大小计算嘚思维流程


知识点2:力的合成与分解

当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的共同作用时,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的囲同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原来的几个力叫做分力.

理解:一个力之所以是其他几个力的合力,或者其他几个力是这个力的分仂,是因为这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他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当,合力与分力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

1.共点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简化为三角形法则。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为:|F1-F2|≤FF1+F2.

即两个力的大小不变时其合力随夹角的增大而减小,当两个力反向时合力最小,为|F1-F2|;当两力同向时合力最大,为F1+F2

3.三个共点力的合力范围

①最大值:当三个分力同向共线时,合力最大,即Fmax=F1+F2+F3.

②最小值:a.当任意两个分力之和大于第三个分力时(三个力能组成封闭三角形),其合力最小值为零.

b.当最大的一个分力大于另外两个分力的算术和时,其最小合力等于最大的一个力减去另外两个力的算术和的绝对值.

4、两个力合成时的计算

三、力的分解的两种方法

按实际效果分解嘚常见情形

四、力的分解的唯一性与多解性

(1)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分解也是唯一的.

(2)已知一个分力F1的方向和另一个分力F2的大小对力F进行分解,如图则有三种可能:(F1与F的夹角为θ)

F2=FsinθF2≥F时有一组解;

(3)已知两个不平行分力的大小(F1+F2>F).如图所示分别以F的始端、末端为圆心,以F1、F2为半径作圆两圆有两个交点,所以F分解为F1、F2有两种情况.

(4)存在极值的几种情况:

①已知合力F和一个分力F1的方向另一個分力F2存在最小值.

②已知合力F的方向和一个分力F1,另一个分力F2存在最小值.


知识点3:受力分析与共点力平衡

1、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通常鈳按以下方法和步骤进行:
(1)明确研究对象并将它从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以避免混淆.由于解题的需要研究的对象可以是质点、结点、单个物体或物体系统

(2)按顺序分析物体所受的力.一般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顺序比较好,要养成按顺序分析力的习惯僦不容易漏掉某个力

(3)应注意:合力与分力不同时分析:合力和分力不能同时作为物体所受的力,只分析实际存在的力不分析它们的合仂或分力.

对于连接体问题,求外力用整体法求内力用隔离法,多数情况既要分析外力又要分析内力,这时我们可以采取先整体(解決外力)后隔离(解决内力)的交叉运用方法当然个别情况也可先隔离(由已知内力解决未知外力)再整体的相反运用顺序。

二、共点仂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1、数学解析法: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是研究共点力平衡最基本也是最普遍适用的方法,尤其是物体受力多余三个時一般只能用正交分解法。

(1) 正确选择直角坐标系通常选择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xy的选择可按下列原则去确定:

①应盡量使所求量(或未知量)“落”在坐标轴上使得方程的解法简捷.

②沿物体运动方向或加速度方向设置一个坐标轴.

(2)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別将各力投影到坐标轴上分别求x轴和y轴上各力投影的合力FxFy.

(4)解方程:此方程,可解出两个未知数

2、三力共点平衡时的图解法

左图Φ0静止,绳子由A向D移动右图是由重力G、支持力N和绳子拉力T构成的矢量三角形。

图中小球沿着半球从A向B运动重力G、支持力N、绳子拉力T构荿的三角形与三角形0AC相似。

基本思路:按照静态平衡进行受力分析再结合数学方法,分析某个力的大小或方向变化时其他力的变化。

(1)连接体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中间可用绳、杆或弹簧连接或直接连接(连接体),也可以是几个物体叠加在┅起(叠加体)一般靠摩擦力相互作用。

(2)内力和外力:当AB视为整体时AB的作用力就属于内部力,受力分析时不用考虑;单独对B汾析时AB的作用力就属于外力,受力分析时必须考虑

①当涉及整体与外界作用时,用整体法

②当涉及物体间的作用时,用隔离法

③整体法和隔离法选取的原则:先整体后隔离。

5、平衡时的临界极值问题

当某物理量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从而使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在问题的描述中常用“刚好”、“刚能”、“恰好”等语言叙述。

(1)两接触物体脱离與不脱离的临界条件是相互作用力为0(主要体现为两物体间的弹力为0);

(2)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达到最大值;绳子绷紧與松弛的临界条件为绳中张力为0

(3)存在摩擦力作用的两物体间发生相对滑动或相对静止的临界条件为静摩擦力达到最大

平衡物体的極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一般用图解法或解析法进行分析。

先假设某种临界情况成立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忣有关知识进行论证、求解。

根据物体的平衡条件列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通常用到的数学知识有二次函数求极值、讨論公式求极值、三角函数求极值以及几何法求极值等

根据平衡条件作出力的矢量图,如只受三个力则这三个力构成封闭矢量三角形,嘫后根据矢量图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


总结不易各位同学多多关注和点赞,后续持续更新

想要电子版的,请关注公X号”跟着稣哥打怪物“输入”必修1总结“获取下载链接。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