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帕劳群岛属于哪个国家是什么国家的,经济如何?

(共1个回答)
上百度网页,搜索下就得了.如下:
永川历史悠久、山川秀美,人民热情善良、经济比较繁荣。永川因“附城三河汇碧、形如篆文'永'字”而得名。唐代大历
  假话国历险记  一、作者简介  姜尼?罗大里(gianni&rodari,),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生业小镇奥梅尼亚一个面包师家庭
独生子女,其父从小对子女不闻不问,很难理解,独生子女大都娇生惯养才导致生活能力低下,素质低下不懂感恩,自己养不了自己。假定陈述为真,穷家的孩子早当家,早会自立自
威尼斯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
前言玉华州基本信息中文名称:玉华州别名:玉华洲、玉华县国界:天竺国主人:玉华王出处:《西游记》方法1《西游记》中地名,玉华州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经过的地方,玉华州
大家还关注
(C) 列表网&京ICP证100421号&京ICP备号-1&琼公网安备08芬兰共和国_百度百科
芬兰共和国
芬兰共和国(Finland),简称芬兰,位于欧洲北部,之一,与、、接壤,南临,西濒。长1100公里,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面积的10%,有岛屿约17.9万个,湖泊约18.8万个,有“”之称。全国1/3的土地在内,属。平均气温冬季-14℃-3℃,夏季13℃-17℃,年平均降雨600毫米。[1]
芬兰是的故乡,最早的居民为,故芬兰又称,迁入后,建立了。十二世纪后半期被瑞典。1809年后并入,成为。1917年12月宣布独立 ,成为一个。[1]
芬兰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也是一个高度、自由化的体,芬兰是成员国之一,但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与其邻国瑞典相当。国民享有极高标准的,芬兰政府公务员清廉高效,并且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监督世界各国腐败行为的“”公布2012年报告,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为最清廉国家。[1]
芬兰共和国历史
12世纪前,芬兰为原始公社社会时期。1581年起成为瑞典的一个公国。1809年俄国、瑞典战争后,被俄国占领并成为沙俄统治下的一个大公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1917年10月革命后,芬兰于同年12月6日宣布独立,建立共和国。年芬苏战争(芬称“”)之后,芬被迫同前苏联签订了向苏联割让领土和约。年纳粹德国侵占前苏联后,芬参与了对苏战争(芬称“”)。1947年2月芬作为战败国与苏联等国签订了巴黎和约。
芬兰共和国原始公社社会
“芬兰”这个名字源自于芬兰西南的一个自18世纪以来被称呼为芬兰本部的省份。“?sterland”(东方之地)才是对这块瑞典东陲的土地的名字。在大约15世纪左右芬兰才开始变成“?sterland”的同义词。[1]
芬兰历史开始于1万多年前人类在现芬兰地域的定居,这种原始公社制度在芬兰一直持续到12世纪。[1]
瑞典摄政比列尔·雅尔于1249年透过第二次瑞典十字军占领了芬兰。这场十字军是针对Tavastian人的拒绝继续改信基督教而发动。诺夫哥罗德控制了说东芬兰语方言的卡累利亚。瑞典则于1293年在第三次瑞典十字军控制了西卡累利亚。西卡累利亚此后因此归于西方文化圈内,而东卡累利亚在文化上则逐渐转向俄罗斯和东正教。虽然东卡累利亚人在语言和血统上仍与芬兰人保持紧密联系,但他们通常会被当作一个独立的民族。天主教和东正教世界的界线也随着1323年的N?teborg条约而定于芬兰的东界。[1]
芬兰在13世纪时融入了中世纪的文化圈。多明我会在1249年传入芬兰并造成重大的影响。早在14世纪初,已有文件记载第一批芬兰的索邦大学学生。在芬兰西兰部,图尔库的城市聚落正在发展中。图尔库曾是瑞典王国最大的城镇,其居民包含德裔的商人和手工业者。虽然芬兰在中世纪的都市化程度非常低。芬兰南部和波的尼亚湾沿岸只有一些以农维生的教区和领地。芬兰的其他地区则有以渔猎和小规模农耕维生的萨米人居住。在12和13世纪,大量瑞典人移民至芬兰南岸和西北岸。在奥兰群岛及奥兰群岛和图尔库之间的群岛中,瑞典语甚至比今日更加普遍。瑞典语也成为芬兰其他地区上层阶级所使用的语言。[1]
芬兰共和国瑞典王国时期
图尔库于13世纪就已建立了主教教区。是圣亨利的崇拜中心,也是当地的文化中心。当时的主教比现今拥有更大宗教上的权威,也常是当地最具权力之人。主教通常是芬兰人,但城堡里的指挥官通常是瑞典或德国的贵族。1362年,芬兰的代表获邀参加瑞典国王的选举。这个事件常被当作芬兰融入瑞典王国的表现。做为这个王国斯堪地那维亚的一部分,负担得起一人一马装备的权贵和自耕农组成绅士和贵族阶级,集中于芬兰南部。[1]
位于维堡的堡垒保卫了芬兰的东境。瑞典和诺夫哥罗德于1323年签署了N?teborg条约,但这个条约并未长期遵守。1348年,瑞典国王发动一场针对东正教异端的十字军,最后只使自己失去支持而丢了王位,这场十字军也失败以终。瑞典与诺夫哥罗德的争端是为了控制波的尼亚湾北岸及芬兰东方Savo人居住的荒野。诺夫哥罗德将那里视为渔猎的基地,且不满于西边天主教移民的缓慢渗透。14和15世纪间瑞典和诺夫哥罗德彼此断断续续发生了一些冲突,但多数时间保持在一种不稳定的和平状态。既存的内部的紧张亦然。[1]
1380年发生在瑞典的斯堪地那维亚部分的内战也波及到芬兰。1389年,内战的胜利者玛格丽特一世将瑞典、丹麦、挪威三个王国全都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此即卡尔马联盟。接下来的130年,瑞典的各个派系试图打破这个联盟。芬兰也卷入了这场纷争,但在15世纪似乎是相对富裕的时期,期间人口增加、经济也有所发展。到了15世纪末,东部边境的情势越来越加紧张。莫斯科大公国占领了诺夫哥罗德,向统一俄罗斯迈进了一步。1495年到1497年,瑞典和俄罗斯发生了战争,维堡的要塞遭到俄罗斯包围,根据当时的传说,该城是由神迹而拯救。[1]
1521年,卡尔马联盟瓦解,瑞典恢复独立,就任瑞典国王。在他主政下,瑞典于1527年接受新教。瑞典的行政体系经历了一场剧烈的改革,使国家的对地方生活的控制力得以加强,当然也能借此征到更多的税。紧接在之后,图尔库主教Mikael Agricola出版了他翻译的芬兰语新约。[1]
1550年,古斯塔夫一世建立赫尔辛福(Helsingfors),即后来的赫尔辛基,但两个世纪以来,它仍只是个渔村。[1]
古斯塔夫一世于1560年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接连继位。其中埃里克十四世开启了瑞典的扩张时代,他于1561年将爱沙尼亚的塔林市纳入其保护之下。利沃尼亚战争(1558年—1583年)之后,瑞典一直处于战争或准战争状态达160年之久。在战争的第一阶段,瑞典与丹麦、波兰和俄罗斯抢夺对爱沙尼亚和拉脱维亚的控制权。芬兰人因此饱受战争带来的征兵、重税和军队的骚扰。这造成芬兰人于1596年-1597年的起事,这场叛变以血腥的镇压结束。1595年和俄罗斯签署的Tyavzino条约使瑞典和俄罗斯的边界向东及北方移动,大约就是现今芬兰与俄罗斯的界线。[1]
16世纪的芬兰历史中很重要的部分即是农业聚落人口的成长。国王鼓励农民自Savonia省迁移至芬兰中部的广大荒野。这使得原本居住于此的萨米人被迫离开。而有些荒地则是卡累利亚人的传统渔猎之地。在1580年代,这导致一场芬兰人与卡累利亚人与芬兰人间的血腥游击战,特别是在博滕省。[1]
1611年到1632年间在位的瑞典国王进行了一连串的军事改革,将瑞典军队从原先的农民民兵改造为有效率的战争利器,甚至可能是欧洲最好的一支军队。他完成了对利沃尼亚的占领,还得到了俄罗斯在Stolbova条约中失去的领土。1630年,瑞典和芬兰的军队开进德意志参加三十年战争。芬兰人组成的芬兰轻骑兵即以“Hakkapeliitat”之名著称。[1]
在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瑞典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1637年到1640年和1648年到1654年间,芬兰总督Count Per Brahe伯爵在其任内,推行了一些重要的改革也兴建了许多城市。其措施常被认为有益于芬兰的开发。例如在1640年,芬兰的第一所大学?bo学院成立于图尔库。芬兰语的圣经全书于也于1642年出版。[1]
但重税和持续的战争及寒冷的气候(小冰期)使这个时期的芬兰农民度过了一段黯淡的时光。在1655年到1660年间的第二次北方战争中,芬兰士兵被调往利沃尼亚、波兰和丹麦作战。瑞典的政治体制也越加趋向君主专制。[1]
瑞典王国于1638年到1655年还握有今日美国的德拉瓦和宾夕凡尼亚地区作为殖民地。其中至少有一半的移民为芬兰裔。[1]
17世纪的芬兰受路德教派思想控制。1608年,摩西的律法倍附加于世俗法律上。各领域事物都必须遵守路德宗的信仰,上教会也变成义务性质,宗教罚则也被广泛运用。这些规定于图尔库主教尤汉·特瑟鲁斯(Johan Terserus)离职后公布,他所写的教义问答于1664年被图尔库皇家学院的神学家宣布为异端。另一方面,路德教派鼓励个人研习圣经,使芬兰第一次尝试推动普及教育。教会要求每位信徒都应该具备阅读路德信仰基本文本的能力。虽然这些规定可能会以背下文本达成,但也使阅读的能力传达到民众之中。[1]
发生于1697年到1699年的一场饥荒夺走了芬兰约30%的人口。[1]
芬兰共和国芬兰大公国
1808年在中,瑞典与俄罗斯交战落败,芬兰被俄罗斯的军队占领,此后芬兰脱离瑞典,成为俄罗斯帝国内的自治大公国,并由沙皇兼任大公直到1917年。[1]
芬兰共和国独立
日俄国布尔什维克革命()后不久,芬兰宣布独立。[1]
1918年这个国家经历了一次短暂但却刻骨铭心的内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芬兰与苏联两度交手:年的(这场战争中向芬兰提供了部分协助)以及年的(对芬兰提供了重要帮助)。[1]
1944年~1945年间的拉普兰之战中,芬兰又将德国人赶出了芬兰北部地区。[1]
1947年和1948年与苏联签署的多份条约规定了芬兰对苏联的义务与限制,芬兰也在1940年和约的基础上作出了更多的领土让步。1991年后芬兰终于可以自己决定命运,并且在1995年加入。[1]
日,议会选举,获得200个议席中的51席,获得50席,获得45席,获得17个议席,获得15个议席,和分别获得9个和7个议席。4月19日,以为总理的政府宣誓就职,政府由中间党、联合党、绿色联盟和瑞典族人民党组成。[1]
芬兰共和国地理
芬兰共和国自然地理
面积为338145平方公里。位于欧洲北部,北面与挪威接壤,西北与瑞典为邻,东面是俄罗斯,西部和南部濒波罗的海。芬兰地势南高北低。北部曼塞耳基亚丘陵海拔200—700米,中部为200—300米的冰碛丘陵,沿海地区为海拔50米以下的平原。芬兰境内拥有极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达2600万公顷,人均林地5公顷,居世界人均林地的第二位。全国有69%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其覆盖率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树种以云杉林、松树林和白桦林居多,茂密的丛林中到处是鲜花和浆果。芬兰因古代冰河浸蚀而形成的湖泊多达6万余个,有“千湖之国”的美誉。南部的塞马湖面积达4400平方公里,是芬兰第一大湖。芬兰的湖泊与狭窄的水道、短河、急流相连,从而形成互相沟通的水路。内陆水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9%。芬兰的海岸线曲折,长达1100公里,西部是没有潮汐的波的尼亚湾,南部有芬兰湾。近海有众多岛屿,尤其是西南部,约有2万多个。鱼类资源丰富。芬兰有1/4地区位于北极圈内,北部气候寒冷、多积雪。在最北部,冬季有40—50天看不到太阳,夏季5月底至7月底昼夜都可见到太阳.
芬兰共和国人口
518.1万(2000年),人口大部分居住在气侯比较温和的南部。其中芬兰族占93.7%,瑞典族占6.17%,还有少量萨米人(又称拉普人)。官方语言为芬兰语和瑞典语。88.4%的居民信奉基督教路德宗,1.1%信奉东正教。
芬兰共和国首都
赫尔辛基(Helsinki)有人口55.5万(2000年12月)。
芬兰共和国国家象征
芬兰共和国国名
芬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Finland)
芬兰共和国独立日
12月6日(1917年)
芬兰共和国国庆日
12月6日(1917年)
芬兰共和国国旗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18∶11。旗地为白色。稍偏左侧的十字形蓝色宽条将旗面分为四个白色长方形。芬兰以“千湖之国”著称,西南临波罗的海,旗上的蓝色象征湖泊,河流和海洋;另一说象征蓝天。芬兰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领土在北极圈内,气候寒冷,旗上的白色象征白雪覆盖着的国土。旗面上的十字表示芬兰历史上与其他国家的密切关系。该国旗是1860年前后根据芬兰诗人托查里斯·托佩利乌斯的建议制作的。
芬兰共和国国徽
为红色盾徽。盾面上为一只头戴王冠的金色狮子,前爪握着一把剑,后爪踩着一把弯刀。九朵白色的玫瑰花点缀在狮子周围。狮子象征芬兰人民的勇敢和力量,九朵玫瑰花代表芬兰历史上的九个省。
芬兰共和国国歌
芬兰共和国政治
总统为国家元首,每6年选举一次;1994年2月,芬兰举行首次全民直接选举总统。议会为一院制立法机构,由每4年一次的公民选举出的200名议员组成。国家立法权由议会和共和国总统共同行使。芬兰的外交由总统和内阁共同领导。
芬兰共和国外交
二战后奉行“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把同苏联的关系置于对外关系的首位,积极发展同西欧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恪守“不介入大国利害冲突”的原则。苏联解体后,苏兰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1992年9月,芬兰政府在递交给欧共体委员会的有关制定芬兰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备忘录中指出,随着大国对峙局面的结束,芬兰原先那种广义的中立政策的基础已不复存在。芬兰当前中立政策的核心是在军事上不结盟并维持可靠的独立防务。
芬兰共和国与中国关系
日,芬兰与中国建交。1951年互设公使馆,1954年升格为大使馆。
.新华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冰岛_百度百科
[bīng dǎo]
(冰岛语:?sland),简称冰岛,是北中的一个岛国,位于大西洋和北冰洋的交汇处,之一,国土面积为10.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为32万,是人口密度最小的国家。首都是,也是冰岛的最大城市,首都附近的西南地区人口占全国的三分之二。冰岛地处上,是一个多、地质活动频繁的国家。内陆主要是平原地貌,境内多分布沙质地、冷却的熔岩平原和冰川。冰岛虽然位于北极圈边缘,但受影响气候适宜。[1]
根据《殖民之书》的记述,欧洲定居者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874年,一行人是冰岛最早的永久定居者,其他更早的定居者仅在冰岛过冬。其后的几个世纪,斯堪的纳维亚人在冰岛定居,他们也带来了奴隶。年冰岛成为了的一部分,之后属王室治下。1918年冰岛宣布独立并在1944年成立共和国。[2]
冰岛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国民拥有国家提供的健康保险和高等教育等福利系统。2014年冰岛位于的第13位,冰岛是成员国中,人口最少并且是唯一没有常备军队的国家,仅有海岸警备队承担国防任务。[3]
冰岛历史沿革
冰岛第一批永久定居者,首领殷格·亚纳逊
公元874年,带领一行人定居冰岛。
人和人在公元九到十世纪间移民到冰岛之前,冰岛是除新西兰以外世界上最后一个无人居住的大岛。
公元930年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Al?ingi)并成立了,虽然这一议会此后并未运行多久。某些文字证据显示,爱尔兰人的僧侣曾经在北方人到达之前在冰岛生活过,不过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证明这一推断。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随后被和统治。
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1918年,丹麦与冰岛签订联合法案,丹麦承认为附属的主权国。自此,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
1940年,在二战期间占领丹麦,冰岛议会宣布冰岛政府从丹麦国王收回冰岛外交及其它事务的权力。同年英国占领了中立的冰岛,次年美军接替英国军驻守冰岛。丹麦国王继续保持法律上的统治。
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新的共和国是的成员国,并于1949年和美国签订了防卫冰岛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在基夫拉维克设有军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军单方面撤出。到目前为止冰岛还没有自己的军队。
战后几十年来,冰岛的经济依赖于渔业,并因为这一资源和周边国家发生过数次冲突,其中包括和英国著名的“”。近年,因为大量投资重工业,冰岛经济逐渐多样化,炼铝业发展起来,经济不断自由化和私有化。2008年冰岛发生了金融危机,并引发了一系列政治运动和变动。冰岛通过EEA成为了的成员,但未加入。日,冰岛政府向欧盟轮值主席国和位于首都的欧盟委员会正式申请加入欧盟,但已暂停了加入的谈判。[4]
冰岛行政区划
冰岛全国分为21个自治市和203个选区。按选区划分,有6大选区,分别为西北区、东北区、南区、西南区、
冰岛行政区划(含人口数据)
雷克雅未克南区和北区。[4]
(Reykjavik)位于冰岛西部东南角、塞尔蒂亚纳半岛北侧,全世界纬度最高的首都,是冰岛最大的港口城市,西面临海,北面和东面被高山环绕,受影响,气候温和,7月份平均温度11℃,1月份平均温度-1℃,年平均温度4.3℃。全市人口20.9万人(2014年)。雷克雅未克是冰岛主要政治、
首都雷克雅未克
经济和文化中心。[4]
冰岛地理环境
冰岛位置境域
冰岛共和国面积为10.3万平方公里,为欧洲第二大岛。冰岛是欧洲最西部的国家,位于北大西洋中部,北边
紧贴,冰岛1/8被冰川覆盖,冰川面积占1.3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4970公里。[4]
北临,西北隔和相邻,东北部为。
冰岛属0时区,采用格林尼治标准时间,与北京时间差8个小时,无夏令时。[4]
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高度大多在400至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其他沿海地区主要为沙滩,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冰岛有100多座,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平方公里的小岛。
冰岛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4]
冰岛地热奇观
早中新世晚期以来,由裂谷溢出的上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以分布最广,还有、等。
岛上多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共有火山200至300座,有40至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与卡特拉火山等等。冰岛温泉的数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4]
冰岛多、、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长227公里。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因受影响,较同纬度的其他地方温和。夏季日照长,冬季日照极短。秋季和冬初可见极光。冰岛有“火山岛”、“雾岛”、“冰封的土地”、“冰与火之岛”之称。
河流呈辐射状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等。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川,也有少量的冰川,面积占全岛的11.5%。主要有,,及米达冰川,其中瓦特纳冰原面积达8450平方公里,厚度在几百米到2千米之间,是除南极和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4]
冰岛奇特美景
冰岛地处高纬,但由于受到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和西风带的控制,所以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是同纬度地区一种特殊的气候。
深受影响,主要从其南面流过,并有一支绕行于它的西面和北面。所以虽然地处附近,冬季气温并不低,夏季气温全岛在7至12℃之间。
处于中心附近,天气多变。给冰岛带来丰沛的降水,西南部和西部年均降水量在毫米之间,北部和东北部较少,为400至600毫米。无论什么季节,都有可能下雨和下雪。
尽管冰岛靠近北极,但冬季的温度并不是很低,平均温度—零下2℃左右;夏季气温只有7℃—20℃之间,凉爽的天气最适合户外活动,由此冰岛的最佳旅游时间是6月——9月和1月——3月。
6月至8月底冰岛会出现极昼现象,几乎没有夜晚,特殊的自然现象为那些旅游爱好者提供方便,可以进行搭帐篷露营活动,夜间行车也很方便。
1月至3月是溜冰、冰钓的好时节,此外,还可以尝试其他更加刺激的活动,如雪地机车或越野狩猎等活动。[4]
广布,草地面积占24%,故畜牧业较为发达。森林面积占1.37%左右,分布在背风和向阳的山坡和谷地中,以桦树灌木林为主,并引进不少欧美耐寒松柏,长势良好。[4]
冰岛自然资源
冰岛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广布。渔业、水力和地热资源丰富,其他自然资源匮乏,石油等产品需要进口。可开发的年水力发电量为640亿度,地热能年发电量可达72亿度。[4]
冰岛人口民族
冰岛全国总人口32.56万(2014年)。绝大多数为,属日耳曼族。外来移民占总人口8%,主要有波兰人,立陶宛人,菲律宾人。
按区域划分,首都地区20.9万人,占64.2%,其中雷克雅未克市12.12万人;西南部地区2.1万人;南部地区2.4万人;西部地区1.5万人;西峡湾地区0.7万人;东北部地区2.9万人,其中冰岛第二大城市阿克雷里市1.8万人;东部地区1.2万人;西北部地区0.7万人。[4]
绝大多数冰岛人属日耳曼族,但随着欧盟东扩,来自东欧的外来移民显著增加。亚裔移民占冰岛人口比重很少。
在2008年经济危机后,本地就业机会减少,冰岛出现本地居民和长期居住冰岛的外国人移至第三国的现象。[4]
冰岛国家象征
冰岛之名的起源说法不同,有以下两种:
源于发现者的最初印象。公元4世纪,希腊地理学家皮菲依曾称它为“雾岛”。但由于海岛远离大陆,交通不便,很少有人光临。公元864年,斯堪的纳维亚航海家弗洛克踏上岛岸,此岛才真正被“发现”。后斯堪的纳维亚人、人、人纷至沓来。当这些移民的船驶近南部海岸时,首先见到的是一座巨大冰川,即冰岛著名的。人们对这个冰川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于是把该岛命名为“冰岛”。
源于殖民者的计谋。最初的殖民者在岛上定居以后,不希望别人再来分享自己的“口中食”,故名“冰岛”,以阻止人们闻风而来。
(英语:The flag of Iceland,:íslenskifáninn)于日冰岛成为共和国时正式采用,设计为蓝色底色配以白色及红色的十字。冰岛的第一面国旗最早出现于1897年的一次游行中,是一面深蓝色底绘有白色十字的旗帜。这面旗帜在1918年冰岛从丹麦独立时被定为冰岛的国旗。对于冰岛人来说这面旗帜的色彩象征着冰岛的景色,三种色彩分别象征着组成冰岛的三种元素:红色象征冰岛火山中的火焰;白色象征覆盖冰岛的冰雪;蓝色则象征。
采用于1944年,中心图案为绘有国旗图案的盾徽。盾徽上端有一只红舌金爪的白隼和一只白齿红舌金爪的龙,左侧是一头黑牛,右侧站着一位身披斗篷的白衣老人。隼、龙、牛和老人都是冰岛传说中保护冰岛四角的守护神。盾徽下端的石块代表冰岛多岩石的漫长海岸。[1]
国歌歌词:祖国之神,祖国之神,你崇高的名字为我们所颂赞。在久远的年代里,你的子孙把太阳镶上你的王冠。对于你一天就是一千年,一千年就是一天。啊,永恒的花,含着虔诚的泪,恭恭敬敬辞别人间。冰岛一千年,冰岛一千年,啊,永恒的花,含着虔诚的泪,恭恭敬敬辞别人间。
冰岛属议会制民主共和国,实行,议会和总统共同执掌,法院执掌司法权,总统和政府共同拥有行政权。总统为国家元首,通过直接选举产生,对政府的行为享有否决权,任期四年,可连选连任。冰岛的建立于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议会原分上下两院,1991年10月合并为一院,共有议员63名,任期四年,由全国人口每四年选举一次。国家元首是总统,政府首脑是总理,由总统任命,与他的内阁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职责。冰岛不建立军队。[6]
日颁布,1959年、1968年、1984年、1991年和1995年5次修订。宪法规定,冰岛实行共和制。[6]
冰岛的建立于930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议会。现在它有63名成员,由全国人口每四年一次。国家元首是总统,任期四年。是总理,由总统任命,与他的一起履行政府的行政职责。
日,举行议会选举。在共63个席位中,赢得24席,获得18席,获得9席,获得8席,冰岛自由党获得4席。
日,因金融危机导致独立党进步党联合政府倒台后提前2年举行了全国大选,社民盟、独立党、左翼绿党、进步党和公民运动等五党分享63个议会席位。组成联合政府的社民盟和左翼绿党总共获得34席,占微弱多数。原第一大党独立党退居第二,自由党失去议员席位。[6]
实行地方法院和最高法院两级审判制。最高法院共有九名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终身任职。最高法院院长由九位法官轮流担任,任期两年。院长马库斯·西古尔比约恩松(Markus SIGURBJORSSON),2004年1月就任。此外还有两个特别法庭:劳工法庭和国家高等法庭。[6]
(1)独立党(Independence Party):执政党。1929年成立。冰第一大党,约有党员1万人,主席(Bjarni Benediktsson)。主张保持现有安全防务政策;在冰岛获准保留对渔业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控制权之前,不拟加入欧盟;重视环保;主张国有企业私有化。
(2)进步党(Progressive Party):执政党。1916年成立。约有党员6000人。现任主席(Sigmundur Gunnlaugsson)。主张加强与欧盟的联系,经济私有化,提高社会福利。
(3)社会民主联盟(Social Democratic Alliance):在野党。主席奥尼尔·保尔·奥纳松(Arni Pall Arnason)。提倡加强社会福利制度,主张加入欧盟。
(4)左翼绿色运动(Left Green Movement):简称绿党,在野党。1999年2月成立。现任主席(Steingrimur Sigfusson)。主张冰岛退出北约,奉行独立的外交政策;重视环保;主张保护低收入者利益。
(5)公民运动(Civic Movement):在野党,无指定领导人,2008年底民众游行示威期间新成立政党。[1]
总统(Olafur R. Grimsson)1943年生于冰岛西北部冰湾市(Isafjordur)。原人民联盟党人。政治学博士。年为冰岛大学政治学讲师、教授。年任进步党执委会委员。年任自由左翼联盟执委会主席。年、年为议会人民联盟议员。
奥拉维尔·拉格纳·格里姆松
年任议会党团主席。年任人联党报《人民意志》报主编。年任人民联盟执委会主席。年任人民联盟主席。年任财政部长。日当选冰岛共和国第五任总统,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四次蝉联。格积极参与国际交往与合作,曾多次获国际和平奖章。格于1994年应我外交学会邀请随同冰前总理夫妇访华。2005年5月,应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邀请对华进行国事访问。2007年10月,冰岛总统格里姆松应主席邀请对华进行工作访问并应邀出席上海特奥会有关活动。2008年8月出席来华北京奥运会闭幕式并观赛,胡锦涛主席会见。2010年9月来华参加上海世博会冰岛馆日活动并出席夏季达沃斯、联合国贸发会议第二届世界投资论坛活动,总理、副主席分别会见。夫人多丽特·穆萨伊芙(Dorrit Moussaieff),英籍犹太人。[6]
总理,生于1962年,2009年4月首次当选冰岛议会议员,曾出任政府渔业和农业部长以及环境和资源部长。[7]
冰岛海岸警卫队军衔
根据宪法,冰岛不设军队。冰岛由他国达成防务合作协议。
有一支武装部队,即是冰岛海岸警卫队(Landhelgisg&sla &Islands)及附属飞行队,约100人,装备3艘巡逻舰和一些小型飞机,负责渔区保护和海上救护工作。这支武装部队在中扮演重要角色。冰岛海岸警卫队拥有3艘千余吨级远洋巡逻舰;飞行队则有一架超级美洲狮直升机、一架海事侦察机及2架租用直升机。
全国有警察650名。
1949年加入,1951年同美国签订防务协定,由美负责其防务。美在冰岛设有军事基地,驻军约850人,配有4架F-15型战斗机和雷达站等军事装备和设施。但是,美国驻冰岛军队在后的2006年9月完全撤出冰岛。2007年4月,冰岛再与和达成防务合作协议。由挪威、丹麦两国负责在和平时期,提供军事保护冰岛的防务安全。[6]
冰岛外交政策
冰岛把同欧洲特别是北欧合作、同北约和美国的关系视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基石。冷战结束后,为顺应国际形势变化,冰岛除继续重点保持与美等西方国家的伙伴关系外,注意加强与亚洲、非洲等其他地区国家的关系,并通过联合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截止2004年12月,冰岛已同13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在20个国家设有大使馆。
冰岛是联合国、、、、与的会员国,但是并未加入欧洲联盟。
对重大国际问题的态度
关于世界和欧洲形势:认为当今世界并不太平,欧洲局势尚未稳定,直接军事威胁虽已消除,但地区和民族间的冲突有所升级,威胁上升,建立新的安全机制的努力未取得进展。
看冰岛天乳温泉牛奶浴
关于打击恐怖主义:谴责任何形式的恐怖主义行为,主张所有国家团结一致,使用一切合法手段同恐怖主义作斗争。支持联合国就反恐制定全面的国际协定。已批准和执行有关反恐的国际文件,并将有关条款纳入冰岛法律。
关于联合国作用及其改革:认为在新形势下应加强联合国的作用,联合国本身也应根据形势变化做出调整,应扩大其工作范围,提高工作效率。赞成扩大安理会,支持日、德、印(度)、巴(西)成为常任理事国。反对削弱安理会决策和行动能力以及扩大否决权。冰已宣布竞选年度安理会非常任理事国席位。
伊拉克问题:坚定支持美英发动对伊战争。认为即使在伊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推翻萨达姆政权也是正当和必要的。积极对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主张联合国在伊重建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北约也应承担一定责任。向伊提供总额约450万美元的人道主义援助。协助北约成员国向伊运输军事装备并捐款20万美元用于训练伊安全部队和警察。呼吁国际社会支持伊新政府。
:认为巴以冲突是整个的症结所在。欢迎以色列单方面从加沙地区撤军,呼吁方面抓住机会,重建互信。支持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强调应同时保证巴和平及以安全。
防扩散:认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特别是落入恐怖分子手中的危险成为世界最紧迫的裁军挑战。支持一切旨在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的国际努力。呼吁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生产所需专业人员和技术的黑市走私问题。希望朝鲜中止生产核武器,重返《》。敦促伊朗同意无障碍地核查其核计划,确保其不生产核武器。
人权:在国际关系中关注人权,强调无条件尊重基本人权。支持联合国成立新的人权理事会。主张同被指责为侵犯人权的国家进行对话,认为发展援助也是促进人权的有效手段。
环境保护:十分重视保护海洋环境和防止海洋污染,同时强调应允许对并不面临生存威胁的海洋哺乳动物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积极倡导和参与环保合作,主张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发展水利、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强对和风能等未来能源的研究。认为西方工业国家在环保方面应承担更多责任。欢迎《》生效,表示将率先严格执行有关环保标准。[6]
冰岛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日,冰岛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次年5月中国在冰建馆并向冰派出常驻大使。1983年,中国驻冰岛大使改由中国驻丹麦大使兼任。冰驻华大使则一直由巡回大使或驻第三国大使兼任。1995年1月,冰在华设使馆并派出首任常驻大使。同年12月,中国恢复向冰派常驻大使。1996年,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冰避免双重征税协定,这是冰岛与欧洲及北美以外的第一个国家签署避免双重征税协定。
1995年,冰总统维格迪萨尔·芬博阿多蒂尔(Vigdisar Finnbogadottir)应邀访华。2002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对冰岛进行国事访问。2005年5月,应中国国家主席邀请,冰总统格里姆松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日,在中国总理李克强和冰岛总理西于尔扎多蒂共同见证下,中国商务部部长与冰岛外交外贸部长奥叙尔·斯卡费丁松代表各自政府在北京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冰岛政府自由贸易协定》。根据自贸协定规定,冰岛自协定生效之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所有工业品和水产品实施零关税,这些产品占中国向冰岛出口总额的99.77%;与此同时,中国对从冰岛进口的7830个税号产品实施零关税,这些产品占中方自冰进口总额的81.56%,其中包括冰岛盛产的水产品。中冰自贸区建成后,双方最终实现零关税的产品,按税目数衡量均接近96%,按贸易量衡量均接近100%。[6]
同美国的关系
冰美关系在冰外交和安全政策中占重要地位。两国于1951年签订防务协定,由美代表北约负责冰防务。美在距冰首都50公里处的凯夫拉维克设立军事基地,驻军约1700人。冰美于1994年初就凯夫拉维克军事基地前途问题达成谅解备忘录,美保留基地但缩小规模。1996年4月,两国正式签署防务合作协定执行计划书,重申对1951年双边防务合作协定所承担的义务,确认美军继续驻留凯夫拉维克基地,强调继续保持双边及在北约内部的安全与防务合作。2001年执行计划书到期后,由于双方在军事基地前途问题上看法不一,未能续签。近两年,两国就防务合作事进行过几轮谈判,但终因双方立场相去甚远,谈判始终陷于僵局。[6]
同北约的关系
月下冰岛冰块晶莹剔透似钻石
冰视北约为其外交和安全政策的基础。认为北约是冷战后唯一有能力制止战争的力量,对维护欧洲和平与稳定起着关键作用。认为在新形势下,冰需更多地依靠北约的集体防务安排。主张北约根据新形势作渐进式调整,避免削弱盟国间的防务合作。支持北约东扩、建立快反部队。主张北约继续加强在缔造和平及维和领域的新角色。支持等中东欧国家加入北约。积极参与北约事务和维和行动,成立危机反应机构。承诺到2006年将所摊北约费用增至5亿(约合840万美元)。[6]
同欧盟的关系
欧盟是冰最大贸易伙伴。1994年冰加入欧洲经济区,2001年成为国。但由于担心欧盟共同渔业、农业政策损害自身利益以及不认同欧盟的管理方式,迄未加入欧盟。
重视加强同欧盟在经济、外交和安全领域的磋商与合作,在多数重大问题上同欧盟保持一致。认为自身安全和经济利益同欧洲大陆紧密相联。与欧盟和美国的关系共同构成冰对外关系的两个主要方面。全力推动欧洲经济区与欧盟双扩大。积极推动在欧洲经济区协议的基础上同欧盟就农产品贸易和动物食品卫生问题进行谈判。[6]
同北欧的关系
与北欧国家保持传统的密切关系。积极参与北欧合作是冰外交政策重要组成部分。主张北欧合作应依靠三个支柱:北欧内部合作、在欧洲事务上及同周边地区的合作。主张加强北欧国家在欧洲事务、与周边地区关系、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利用等领域的协调与合作。积极支持芬兰提出的“北部地区”概念。2003年正式加入联合国框架内的“北欧国家联合维和部队”(NORDCAPS)。
积极支持波罗的海三国争取独立的斗争,并于1991年8月率先与三国建交。积极参与北欧国家与三国的政治、经济合作。支持三国加入北约。参与波罗的海委员会、北极委员会、巴伦支海理事会。2002年总统对冰岛进行了国事访问。[6]
同俄罗斯的关系
重视发展同俄罗斯关系,支持俄改革进程,希望俄能实现稳定。认为俄在欧洲持久和平问题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主张吸收俄加入北约。1994年与俄签署两国关系基本准则声明。1999年4月,两国就巴伦支海问题在莫斯科签订协议,结束了历时6年的巴伦支海争端。2002年冰总统格里姆松对俄进行了国事访问。[6]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认为亚洲不仅具有广阔市场,而且将在世界舞台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1995年初冰在北京开设其在亚洲地区的第一家使馆,2001年10月在日本设馆。本世纪初,冰领导人先后访问了印度、越南和日本。冰岛和印度于2006年互设大使馆。[6]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2003年冰在开设其在非洲地区的第一家使馆。首次召开驻外使节会议,将发展同非洲国家关系列为重要议题。2004年度官方发展援助资金约16亿冰岛克朗(约合2286万美元),主要用于对莫桑比克、、等国的援助项目,参与的应急援助。承诺到年度,外援资金达到GDP的0.35%。[6]
冰岛经济主要依靠海洋渔业。渔业提供冰岛60%的出口收入,雇用了8%的劳工人口。
2005年家庭最终消费增长11.9%以及固定资产构成增长34.5%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的主要原因。进口28.4%的增长导致经常帐户贸易赤字达1620亿克朗(24.3亿美元),占GDP的16.3%,贸易赤字严重影响了GDP增长。
2006年冰岛GDP为11417亿克朗(181亿美元),GDP年增长2.6%,人均GDP突破6万美元,达到60,370美元。比%的年增长大幅度下跌。2005年国民总收入(GNI)增长率超过6.7%,主要得益于贸易改善和基本收入净支出减少。因为,冰岛成为全世界第一个破产国家。[10]
根据1980年的统计,鱼生产量有1,500,839吨、干草3,879,000立方米、马铃薯15,341吨、萝卜902吨、羊827,927只、马52,346匹,牛59,933头,猪12,965头,家禽310,724只。[10]
冰岛的支柱产业。2009年,捕鱼量为112.6万吨,主要鱼种有鳕鱼、毛鳞鱼和黑线鳕;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7%;绝大部分渔产品出口,出口额占冰外贸出口总额的41.6%。[10]
水力和地热资源得天独厚,能源工业非常发达,电力充沛,价格低廉。开发技术全球独有。
炼铝、炼钢等高耗能产业在冰岛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有年产量17.8万吨,7万吨和9万吨的3个炼铝厂和一个年产量12万吨的硅钢厂外,建设的冰岛Reydarfjordur铝厂(年产铝32万吨)和扩建Grundartangi铝厂(年产铝17万吨)。到2008年,冰岛的铝年产量将达76万吨。冰岛将成为世界铝生产大国之一,其产量将占世界铝产量(万吨)的5%。
建筑物材料工业
水泥、保温材料、铝瓦楞版、油漆涂料等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
汽车改装业
拥有将普通吉普改装成具有大功率大尺寸轮车在冰川、高山、熔岩等地区行驶的特种吉普车的专利技术和设备。[10]
冰岛银行业
自2000年银行业私有化以来,冰岛金融业快速增长,国家经济发展跃入世界先进行列。与此同时,高速冒进式发展给冰岛未来经济发展带来极大隐患。2007年下半年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冰岛,使其经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冰岛正为其经济冒进付出代价。[10]
冰岛医药业
冰岛生物制药业飞速发展,已位于世界第四,成为冰岛主要经济支柱之一。这主要得益于冰岛生物医学和基因研究的先进和发展。[10]
冰岛软件业
游戏、商业、防毒消毒、教学及实验室软件发达,是世界主要软件出口国之一。[10]
冰岛金融危机
2008年冰岛金融危机是发生在冰岛的一系列与相关的事件,这些事件直接影响冰岛整个国家的经济和银行系统。冰岛境内三家主要银行都受到了影响,它们的控制权相继被转为国有。
2008年9月下旬,冰岛政府宣布Glitnir银行被国有化。接下来的一周,冰岛国家银行(Landsbanki)的控制权也被转移到冰岛金融监管局之下。不久之后,金融监管局又接管了冰岛最大的Kaupthing银行。
冰岛金融业在这次全球信贷危机中损失惨重,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缩水3成,外债超过1383亿美元,而其国内生产总值仅为193.7亿美元。冰岛面临“”危险。
冰岛政府日宣布,将寻求从俄罗斯借债40亿欧元以渡过难关。西方国家政经分析师认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员向俄求助的做法“罕见”且“具地缘政治涵义”。[10]
冰岛语(冰岛文:íslenska,英文:Icelandic),冰岛的官方语言,属、北支(又称语支)。主要分布于冰岛本土,使用人口超过20万。
冰岛人的祖先是9~10世纪来自西部的移民。由于冰岛远离欧洲大陆,冰岛语始终保持古代挪威语西部方言的特点,词汇很少受外来语的影响。有的语言学家称它为欧洲“最保守的”语言之一。冰岛语曾经吸收、、拉丁语和的词语,但19世纪以后,由于纯语主义运动的开展,这些外来词已让位给冰岛语词。科学和工程术语也用冰岛语成分构成。语法上格的变化、名词性的区别、动词结尾的人称变化、音节组合、特别是首音节的组合等,均保留着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即)的特点。现代冰岛人仍能阅读1000年前写的古冰岛语史诗。
哈尔格里姆教堂
冰岛85.4%的人口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
冰岛最为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冰岛萨迦”,一种人们开始定居在冰岛的时代写下的散文史诗,内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传奇。其中最著名的是尼亚尔萨迦史诗(Brennu-Njáls saga)《尼雅尔萨迦》和描写发现格陵兰和芬兰以及向那里殖民过程的《Gr&nlendinga和Eiríks》。
20世纪末冰岛的文化成就
方糖(The Sugar Cubes)、(Bj&rk)2004奥运会开幕式演唱者,Sigur Rós 冰岛近乎国宝级地乐队,成立于1994年,乐队成员为jón tor (jónsi) birgisson(主唱、吉他手)、georg holm(贝斯手)ágúst(鼓手)。Sigur Ros为广大的听众带来了如他们家乡那些独特、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色一般的音乐。其美妙是不能用言语来传达的。融入他们的音乐氛围里,你可以感受到冰岛带给他们那种独特的纯净、安宁,无垠的天空下淡淡的阴霾,无尽的冰原给人宽广的感受
这支来自冰岛的电子迷幻乐队,继承了冰岛一贯的空灵风格,玄妙的电子配乐和歌者呓语似的咛唱,直接穿透心脏,进入灵魂的深处。
赫尔多尔·奇里扬·(Halldó Kiljan Laxness)()原名哈多尔·古兹永松。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沙尔卡·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长篇历史小说3卷《冰岛钟声》等。1955年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冰岛人对外国人友善,性格直爽。冰岛人之间,包括朋友、陌生人见面打招呼通常直呼其名,在欢迎场合有时行贴面礼。
冰岛人时间观念强,与冰岛人会面之前一般需预约。在冰岛把客人邀请到家而不是到餐馆比在其他国家更为普遍。
冰岛法律允许同性恋注册登记成为配偶。
冰岛饮食习惯于欧洲本土习惯相近,大的宾馆和餐馆烹饪与欧洲方式相同,西餐为主。
6月17日,[2]
也是当地过的。[11]
全国性报纸有《晨报》、《日报》、《每日时报》。有国家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家,其中国家广播电台有5套节目播出,私人电视台2家,另有数家私人广播电台。[6]
教育发达,全国在校学生约1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其中大学生有1.6万人。全民文化程度较高,早在100多年前就已消灭文盲。实行10年免费义务教育。2003年教育经费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5%。全国共有小学205所、中学36所、高等院校12所。(Háskóli &Islands)是最大的综合性大学,2006年在校学生超过9000人,包括教师职工超过1万人。冰岛大学的经费来源主要有二个:一是国家拨款,二是彩票收入。2004年国家拨款约合8315万美元。彩票收入为校舍修建专用。[6]
冰岛科研政策由科技委员会每三年制定一次,以推动全国的科学研究、技术教育和技术更新。科研工作主要由大学、科研所、企业及个人进行,政府每年财政预算给予投入。[6]
冰岛福利基金雄厚,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医疗费用由个人、国家和保险公司按比例分担。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1年冰岛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9.2%,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361美元。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32张。[6]
冰岛1908年开始加入奥运大家庭,年因故缺席。冰岛在奥运会中的成绩并不突出,1936年-2000年悉尼奥运会,他们总共获得1银2铜,2008年北京奥运会只收获1枚银牌,2012年伦敦奥运会冰岛也未能取得任何奖牌。[6]
冰岛国内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国家级公路约1.3万公里,其中最主要的公路——1号环岛公路全长1339公里。主要城镇之间路况较好。[12]
冰岛无铁路。[12]
截止2014年冰岛境内有大小机场18个,其中8个机场跑道状况较好,4个机场可提供国际航班服务,以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为主。冰岛主要国际航线集中在欧美国家,与北欧各国、美加间均有直航。[12]
冰岛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海运。冰岛海岸线长4970公里,沿海建有大小62个港口码头,其中15个码头可停泊货轮和邮轮。环岛海运是冰岛国内传统运输方式,但由于运输时间和货物周转不便等原因,除了大型设备采用环岛海运外,多改为陆地和航空运输。[12]
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纯净的空气和水,以及最好的温泉。或者因为冰岛是个神秘莫测的国度:比起其他的北欧国家,冰岛看来很原始,人与自然非常地贴近。
到冰岛一般可以经法兰克福通过冰岛航空飞雷克雅未克,因为飞往法兰克福班机较多,折扣的可能性也大。有些航空公司从伦敦飞往纽约的航程中可以中转并停留冰岛,有些乘客就利用转机的几个小时泡泡温泉,这样的安排比较适合商务客人。
到达雷克雅未克,旅游者的第一站一般是距离机场二十公里的blue lagoon(),那是黑色的火山岩中环抱着的一汪如同蓝宝石的热泉,四周的泥地是白色的。由于水质和池边土壤都富含稀有的矿物。
自然保护区
距离雷克雅未克较近的温泉城,是个值得一去的地方,这里的各种花草树木和建筑简直是北欧童话里的仙境再现。
冰岛因为气候寒冷和污染少,羊毛非常有名。北欧古文字的项链也是值得带回的特色纪念品。
冰岛有三个国家公园:
议会旧址国家公园(Thingvellir),位于冰岛西南部,首都东部50公里处,公元930年冰岛早期移民在此处举行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由民主方式选举出来的议会和第一部冰岛宪法。这儿风景优美,以欧亚和美洲两大板块的断裂谷地和纯净幽深的议会湖而著名世界。此公园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风景胜地。
(Skaftafell),位于冰岛东南部,是冰岛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区。该公园集冰川,火山,峡谷,森林,瀑布为一体,景色壮观。
冰川峡谷河国家公园(J&kullsargljufur),位于冰岛北部,欧洲最大的瀑布和最长的峡谷之一,鸟类的栖息地。
蓝湖似乎已成为冰岛最典型的宣传照片,许多人都会泡在浅蓝色温泉中,离开机场之后,地理景观开始明显变化,靠海岸公路旁偶有小渔村,进入内陆后,公路两旁更为荒凉,一望无际的火山融岩上长满苔藓植物,像是大地铺上一层软软的地毯。
冰岛拥有四大冰川,其中最著名的欧洲最大的瓦特纳冰川和史学家所称的“通向地心之门”的斯奈费儿冰川。在这里驾驶雪吉普和摩托,将给您带来在冰原上奔驰的独特享受。冰岛中部高原地带的奇特地形地貌,吸引着众多游客在这里充分享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无论是徒步攀山,还是驾驶四驱车驰骋在这片看似未开发的处女
泻湖温泉——冰岛
地,都能带来绝非一般的感受。
状似水晶球的珍珠楼,是首都热水供应公司建造的半球形建筑物,楼内有展览厅,温泉模型,餐厅等,游客可通过安装在眺望台上的望远镜来观赏城市风景。
大地的脉搏
由黄金瀑布、间歇喷泉、及国家公园组成了冰岛著名的黄金圈之旅;冰雪融化的洪流,从高山直插下来,奔腾咆哮,经年不绝,阳光下彩虹横跨,色彩斑斓;冲天的水柱一次次从地表喷出,如同大自然灼热的呼吸;在欧洲板块与美洲板块唯一呈现在地表上的分享之处。
冰岛最佳时间
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因受墨西哥湾暖流影响。
每年6-9月以及1-3月间是最适合旅游的季节。1月到3月之间,可以在雷克雅未克安排溜冰、冰钓、雪地机车以及越野狩猎之旅等等刺激的活动。6月初旅游季节开始,但是某些高地的巴士之旅须到7月才开始。每年8月中旬之后冰岛旅游热度便降低。
.新华网[引用日期]
.新华网[引用日期]
.维基百科[引用日期]
中国驻冰岛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冰岛:商务部出版社,2014:2-4
.新浪图片[引用日期]
中国驻冰岛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冰岛:商务部出版社,2014:9-13
.网易[引用日期]
中国驻冰岛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冰岛:商务部出版社,2014:5-8
.新浪环球地理[引用日期]
中国驻冰岛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冰岛:商务部出版社,2014:16
.网易财经[引用日期]
中国驻冰岛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冰岛:商务部出版社,2014:19-20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