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记叙文插叙的作用写法,记叙生活中的一件事200

欢迎访问励志天下网,如果您喜欢不妨
您现在的位置:
叙事文章作文
编辑:励志天下 www.lizhi123.net类别:作文精选
第1篇 叙事作文指导――力争做到“凤头”“豹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一篇作文的头开好了,打开了思路,要写的话就很顺利地写了出来。如果头开得不好,就会思路闭塞,难以下笔。所以古人所说的&凤头&就是指文章的开头要起笔不平。
最常见的开头方法是&&开门见山,直接入题。像叙事的文章开头就点明事情的起因,或是直接说明文章所要叙述的事件,让人一目了然。
第2种开头方式是&&设置疑问,引人入胜,这种开头方式,往往在第一段就提出疑问,巧设悬念,或把事情的结果交代在先,使读者产生急欲读下去的愿望。
还有一种叙事的开头方法是&&描摹景物,渲染气氛。这种文章的开头方法是从写景、写物入手,以此来烘托气氛、突出中心。
总之,叙事文章开头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我们要遵循如下原则:要紧扣中心,突出主题,不能起笔太远,让人读了不知所云;要新颖活泼,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不能陈词滥调,生搬硬套;要有真情实感,不能空洞抒情,无病呻吟。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是表现主题的重要环节。好的结尾能深化主题,突出中心,令人回味,具有&余音绕梁&的作用。结尾的方法同样多种多样。
1、随着事情的发展自然收束。这种结尾方式简单明快,叙事完整。
2、首尾呼应。这种结尾方法是在文章的结尾再强调一下开头部分的意思,以达到互相照应。这种照应有的是形式上的前呼后应,有的是意义上的再次强调,使文章浑然一体。
3、含蓄委婉,令人深思。这种结尾方法以暗示、旁衬或隐晦曲折的手法,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而不把文章的主题、作者的思想感情明明白白说出来。
4、饱含哲理,发人深省。用一段饱含哲理的话作结尾,可以使读者产生共鸣,汲取力量,得到启迪。对整篇文章而言,也有画龙点睛的妙用。
总之,一篇好的文章既要有不平的开头,又要有有力的结尾,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凤头&、&豹尾&。第2篇 我的围棋梦
我从四岁开始学围棋,已经学了7年半了。在我学棋的途中,有很多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而我的围棋梦,始终没有改变。
我小时候去将军学围棋。不管刮风还是下雨,无论寒冷还是酷暑,我都没有间断过我对围棋的情感。7年后的我已经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如辽宁省亚军,东三省亚军,抚顺市冠军等。我得的奖品、奖杯、奖牌、奖金不计其数。我在弈城、tom、棋魂的喜怒哀乐也是不可计数。我对围棋已经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和爱好。这七年来,我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的故事,我经历了多少惊险而又快乐的趣事。这七年来,我从未泄气,做到了胜不骄,败不馁的品质。
围棋在我心中像一个梦,像一篇叙事文章。这就是我的围棋梦!
&&&&辽宁抚顺顺城区将军一校五年级:征服你的梦第3篇 如何写好哲理诗意性中考作文题
如果留心近几年中考作文题,你会发现,一类富有哲理诗意的文题,受到不少地区命题者青睐,且在教育发达的江苏、湖北等地渐呈流行趋势。如,2009年湖北宜昌的&送你一轮明月&,江苏苏州的&一丝惬意心中来&,山东潍坊的&伸出自己的手&等;2008年湖南长沙的&明天的太阳是新的&,湖南益阳的&春风拂面&,广东广州的&又见枝头吐新芽&等。这类命题文题优美而富有诗意,易于引起考生共鸣,激发其写作热情;但另一方面,这类文题也具有内涵丰富的特点,其思维空间更加开阔,因而在审题、立意、选材上给考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下面我们以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为例进行讲解,希望对同学们以后应对这类文题能够有所帮助。
人生漫漫,难免会有失意、伤痛、迷茫等等人生灰暗的时候,每当这种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将显得尤其珍贵。就像上文(指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语文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常伴一轮明月》&&编者注)中的小偷,当他误入人生歧途的时候,正是山僧送给他的&一轮明月&,不但照亮了他回家的路,而且涤尽了他内心的邪念。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呢?
请以&送你一轮明月&为题,写一篇字数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
(2009年湖北宜昌市中考作文题)
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依然沿袭了2008年作文命题格局&&全命题。形式上,它科学地借鉴与吸收话题作文&自选角度,体裁不限&的精髓,&严而有度,定而不死&,给考生提供了展示才情的广阔舞台;前有&山僧送小偷一轮明月&的哲理故事的熏陶,后有命题者精心设计的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的温馨提示,不仅形象地诠释了&明月&的含义,且有力地拓展了写作思路,降低了写作难度,便于唤醒考生生活积累,激发考生的写作欲望。可以说,命题作文&送你一轮明月&,自由与限制同在,创新与继承同行。
一、立意和内容的多样性。&送你一轮明月&中&明月&是题眼,只有巧妙地挖掘&明月&的比喻义,拓展&明月&的含义,才能做到立意和选材的准确与新颖。这轮&明月&,既可以是你胆怯时老师会心的微笑,也可以是你缺乏信心时同学热情的鼓励;既可以是你生病时父母的关心问候,也可以是你失意时朋友的祝福宽慰;既可以是你人生得意时的善意提醒,也可以是你沉醉麻木时的严厉批评。当然,在你人生最灰暗的时候,蜘蛛织网的执着,蚂蚁工作的不懈&&也无不给失意的你以人生启迪,这何尝不是你收到的&一轮明月&呢?文章既可以写自己得到&明月&的历程,也可以写自己馈赠&明月&于人的过程&&考生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生活、阅读积累和情感体验自由挥洒,写出精彩的文章。
二、文体和行文的限定性。虽然题目明确规定&文体不限&,但题目中提示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这轮&明月&&一句,对文体和写作的侧重点还是作了含蓄的暗示与限制。其中,&在你人生的阅历中&与2008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的写作要求相同,要求写同学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拒绝编造与杜撰;&是否曾收到或馈赠过&,显然是要记叙一段人生经历或历程,需要考生重点刻画这段经历中生动的生活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活动。这样,&送你一轮明月&更适合写成记叙文或叙事类散文。当然,如果你采用书信体构思,更便于拉近文中人物之间的心理距离,便于情感倾诉。行文中,特别要注意叙事中第一人称&我&、第二人称&你&与第三人称的转换。
三、行文与语言的诗意性。标题&送你一轮明月&富含文学味道,清新而有诗意,因而文章风格以贴近标题风格为佳。叙述娓娓,清新流畅,如月下散步,如风行水上;描写细腻,巧妙地将文章的情感与认识融入到具体生动的描写中;另一方面,要拒绝语言贫乏,可巧妙引用古诗名句,或借用名言&&含蓄优美地表情达意。可以说,厚实、诗意、灵动的语言更易赢得阅卷老师青睐。
总之,2009年湖北宜昌中考作文题,好入手,易发挥,但考生要想得高分、写出彩有一定难度。
一、审题: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
哲理诗意性文题,有的概念抽象,表意含蓄;有的字眼形象,含义模糊,两者都给人&雾里看花&之感。这类命题一般采用双关或比喻修辞格。审题时,同学们要试着将诗意的字眼直观化,把哲理的字眼通俗化,即要化虚为实,并尽力拓展其引申义或比喻义。如&路&&桥&&春风&等一语双关:&路&既指行走的大道或小径,也可喻为&成长的历程&&人生之路&;&桥&还可以是&心灵之桥&&情感的沟通&;而&春风&不仅仅是&吹面不寒&的季节之风,更多喻&轻言细语的教诲&&无声的帮助&等。再如&又见枝头吐新芽&,&新芽&喻指新气象、新风尚、新思想&&而&送你一轮明月&的&明月&是指人生在&失意、伤痛、迷茫&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支持和包容&。可以说,挖掘出引申义或比喻义,就打开了思维的大门。当然,要准确理解题目的含义,还应该充分重视、巧妙利用提示语。如&为他人开一朵绚丽的花&有这样的提示语:&让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一次送茶送水是一朵花,一次无偿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次碰撞后的忍让是一朵花,一次大度的让贤荐能是一朵花&&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心。&提示语对&一朵花&的含义一一拓展,降低了审题难度,拓展了思维空间,激发了考生写作激情。
二、立意:撇开本义,求新求深。
应该说,有些哲理诗意性文题,就其本义立意,文章也能出彩。但同学们一般要撇开本义,将主题直观化、明朗化的同时,努力开掘出它的比喻义或引申义,即所谓&暗题明做&。如&长大的路上,他牵着我的手&的&牵手&既可理解为手拉手,更要挖掘出&提醒&&帮助&&关爱&等含义&&行文时的重点就要侧重在成长路上,他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爱。&没有卖不出去的豆子&,就要开掘&豆子&的比喻义:坚持就是胜利;希望永在;开动脑筋,就会想出办法;不要轻易说&不&&&因而,对哲理诗意性文题,一方面要认真理解提示语以及所给材料中的议论性文字或关键词语,另一方面要将哲理诗意性文题具体化、直观化,并努力挖掘其引申义或比喻义,方能使得文章有新意有深度。
三、构思:虚实相生,灵活转换。
要写好哲理诗意性文题,思绪有时要在现实与回忆中自由穿梭,还要注意把握好线索,有时需要一明一暗两条叙事线索交叉进行&&这无疑需要同学们有更娴熟的驾驭技巧,需要对行文中的人、事、物、景做艺术化的处理。哲理诗意性文题,更适合写记人叙事文章。无论是人物的出场,故事情节的展开,还是人物形象的塑造,文章主旨的彰显,都需要特定场景的设定,都需要灵活的艺术加工。如,&送你一轮明月&,不少考生巧妙地将故事场景设置在月夜里,借用月夜这个独特的场景,借用景物描写,引出人物,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行文中,灵活巧妙地将天空中的&明月&自然转化为&鼓励&&微笑&&提醒&等虚化的&明月&,从而巧妙自然地实现了虚实转换,实现了现实与想象、与回忆的更替。一考生作文写&我&在比赛最关键时刻&失手&,与胜利无缘,月夜下的&我&心情绝望。是父亲拨开&我&头上的树枝让月光洒下清辉,是父亲&其实,你和我一样,都在为睹明月而奋斗,只不过我能坚持拨开最后一片枝蔓的障碍,而你没有&的循循教诲让&我&豁然开朗,文章由此含蓄点题。
1、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了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
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我们伸出自己的手。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可以记叙你的经历,也可以发表你的见解,抒发你的感受。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与自己信息相关的名称。
(2009年山东潍坊市中考作文题)
2、惬意,是满意,是舒服,是一种愉悦的感受。一道难题的破解,一次意外的表扬,一份期待的礼物,一个小小的发现&&都会让你欣喜。一丝惬意心中来,心情好了,花会格外地艳,草会格外地绿,水会格外地清,阳光也会特别地温暖&&
请以&一丝惬意心中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5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2009年江苏苏州市中考作文题)
3、题目:春风吹又生
温馨提示:春风,既指大自然的春风,又可喻指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动人的场景,一件感人的事情,一个新的好政策&&
要求:①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卷面整洁,字迹清楚。
(2009年湖南长沙市中考作文题之一)
4、题目:我心中有杆秤
提示:用你心中这杆秤,可以称量祖国的分量,也可以称量家庭的斤两;可以称量自己成长中的酸甜苦辣,也可以称量学校、老师、家长对自己的殷切希望;可以称量现实生活的启迪,也可以称量历史人物的荣光&&
要求: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600字。第4篇 生动叙写,全力打造精彩神话(上)
在记叙文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记叙文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着。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着的好眼力。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共产主义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2、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现将全文摘抄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1、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2、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记叙文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写作台阶训练一
叙事如何生动具体。
1.教师指导、示范(以&记一次打架&为例),让学生明确叙事要生动、具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B、对场面要进行观察、描写。
2.学生训练: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处理方法:
(1)分学习小组进行。
(2)以小组长为中心,确定所选的事件,定好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讨论问题:
A、我们可以写这件事的哪些方面,(如当时的情况,人们的心理等)
B、对这些方面我们如何去写。
3.教师抽查一两组的讨论情况。
四、台阶训练二
开头、结尾训练:
1.教师讲述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
2.学生书面写《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的开头、结尾。
3.抽读优生的作示范。
4.范文欣赏(全篇)
五、大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1、字数在500字以上。
2.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
4.书写工整。(因升中考卷面分4分,所以每次作文均要求书写工整第5篇 高考作文写“黑哨”就是思想消极?
&&& ●新闻案例
我的作文为什么只得了38分
前几天,龙马大战刚刚在北京结束。小合(化名)又想起了她在一年前的高考作文《失衡的天平》,这并不是因为龙马战不公正,而是因为她一个热爱足球的女孩子,在高考作文中的情感没 有得到判卷老师的认可。
小合对分数十分不满
小合是一个性格像男孩子的女孩,平时非常开朗,同样她也像其他男孩一样钟爱着足球。去年世界杯的时候,也正是她即将要参加高考的时候,小合在紧张的复习的同时,一场比赛也没有落下。
在语文高考的时候,题目举出几个人对足球赛中规则的看法,根据规则这个词作文。小合看到这篇作文题非常兴奋,于是带着激动的心情写起了作文。考完,她对自己写的作文非常的满意,预想中,她认为自己的作文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分数。
分数下来后,她的妈妈替她到查分点检查了试卷。怎么也没想到,作文竟然才得了38分。而且在试卷的上面还有一个评语“只谈足球”。
小合知道后,这个平时非常开朗的孩子哭了好几天。她认为,这样的评语和分数给她的打击太大了,而且判卷老师有失公正。
语文教师认为判分合理
2002高三语文高级教师史老师在看过小合的作文分数后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小合的作文分数判得非常合理,虽然高考作文没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但是在教育大纲中有规定,作文应该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而小合在通篇作文中,她用一场比赛中的某个黑哨,否定了整场比赛,否定了整个世界杯比赛的公正?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非常的消极。信报记者赵源
●重点点击
孩子有独立看世界的权利
小合有点冤。对高考作文,如果是因为其“只谈足球”?或是“在通篇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总体思想非常的消极”,就判予较低的分数,这种做法无疑是幼稚且粗暴的。但遗憾的是该事件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折射出一些人在教学及考试原则把握上的“八股意识”。
孩子们有自己独立看世界的权利  拒绝和别人“共用大脑”,从而对世事表达出自己的独特看法,这是一种极为稀缺的、极为可贵的主体意识。因此,要求作文必须是“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不仅是教育观念的误区,甚至还是对学生独立意志的凌辱。中学生正处于思想的成型期,因此对学生作文的这种要求,实际上是对独立思考能力的“制度扼杀”。
诚然,让孩子们有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是美好的想法和要求,但这却不能靠强迫得来。假如学生有不健康的心态,可以引导纠偏但不能强制惩罚,具体到小合这件事本身来说,即便其作文之中表达的思想真的成问题,也不应遭到这种分数惩罚。
另外,换个角度说,作文不是写社论,不必非得要有昂扬向上的主题思想;作文也不是“作秀”,表露真情实感才是最最可贵的;所谓“作文即说话”,所以能够准确的“吾手写吾心”才是好文章。高考作文是“特殊时间”作的“特殊文体”,短短个把小时的作文时间,目的只是检验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水平,所以能够明白晓畅的表达、恰如其分的说理是最最重要的。郭之纯??
●有理有据
热爱足球我错了吗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到底是谁的天平倾斜了,绝对的平衡是不存在的。对于同一事物,同一文章,评判结果会因人而异,很难说哪一种更为公正。标准不统一就会造成混乱,就是没有规则。那么判别一种规则是否公平合理的标准是什么?是现实,而不是理想。
规则当然要遵循法理与公义,检验它们都要靠现实标准,看它们给我们的现实生活造成了或者只能造成怎样的后果。拿这篇高考作文来说,判低分的依据是:教育大纲规定作文应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但是怎样才叫“积极向上”呢?比如黑哨,是否明知其存在却不能揭露其丑恶,就叫“积极向上”。
考生的作文写得如何,因无从查到作文原稿,已很难知晓。作文评语即判低分的理由之一“只谈足球”,也令人费解。这是一篇叙事文章,像一则寓言,虽然只写了黑哨对规则的践踏,但寓意是深刻的,判卷老师的理解力不应停留在“只谈足球”的水准。
以这等理解力去评判别人,妄下“思想消极”的断语,不解“积极向上”的实质,也就不足为怪了。而这对于一腔热忱的学生个性和感情都是极大的伤害。??潘凤亮??
●旁征博引
有一种“积极”叫“否定”
要是小合说的“黑哨”果真是黑的,为什么不能由此否定“整场比赛”?要是一场比赛是不公正的,难道能说整个世界杯比赛“公正”吗?对一场不“公正”的世界杯比赛,能否进行“否定”呢?否定世间不公正现象,是否属于“积极向上”的表现?
多少年来,“积极向上”被肤浅化、表面化、庸俗化,成为唱高调、说大话的代名词。回避矛盾、粉饰太平、故作姿态……以“积极向上”的名义大行其道。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上海有位学生看到大光明电影院前的乞丐,写过一篇《大光明前不光明》的作文,被视为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内容,引发了一场学生作文能否表现社会阴暗面的大讨论。弹指二十多年过去,如此的“积极向上”,余威犹在。
要知道,“积极”除了指“正面的、肯定的”,它更有“进取”的意思。对阴暗面的揭露与否定,表现的正是一种“进取”精神。因而,看到别人的优点,有利于奋起效仿,这应叫“积极”;承认自己的不足,有利于急起直追,这也应叫“积极”。否定之否定,就是人类的前进之路。为了能不断地“进取”,必须使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教育学生的老师,都能懂得这样一个道理:有一种“积极”叫“否定”。??慕毅飞??
●一家之言
感觉好≠分数高
作为一个热爱足球的女孩子,仅仅因为在高考作文中的情感没有得到判卷老师的认可,小合因此对一年前的高考作文《失衡的天平》打分至今仍耿耿于怀。
小合坦陈自己是一个性格像男孩子的女孩,平时非常开朗,但我觉得她一点也不潇洒,甚至活得很累。何以见得?道理很简单,尽管你很爱足球,作文一气呵成后自我感觉良好,但并不代表你的作文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充其量只是自我陶醉、自我欣赏罢了。据我所知,高考作文一般都要经过“三堂会审”,层层把关,如果说一名老师看走眼了,我尚且相信,倘若都不置可否,你再说大家都失察,有意跟你过不去,不仅难以令人信服,而且真的该好好反思自己写的作文,究竟是走了题还是出了其他什么差错。
对小合的高考作文评分是否公正,我们不妨听听有关老师的解释,教育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思想内容应该积极向上,而小合在通篇作文中,所体现出来的思想非常的消极,她用一场比赛中的某个黑哨,否定了整场比赛,否定了整个世界杯比赛的公正。老师的判卷理由充不充分,在下暂且不表,相信读者自有公论。我只想对小合说,一篇作文不必太在意,更无必要为此伤心落泪。??&&&&&&&&&&&&&&&&&&&&&&&&&&& 李忠卿
猜您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插叙记叙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