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范中c-a-3是什么意思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6-分享标准网
分享标准网
----------------- 分享是一种快乐!-------------------
输入关键字
您的位置: >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6
JTG F30-2003 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6
8& 钢筋及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铺筑
8.1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
8.1.1铺筑前,应按设计图纸准确放样钢筋网设置位置、路面板块、地梁和接缝位置
8.1.2钢筋网加工与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 l钢筋网加工
(1)钢筋网所采用的钢筋直径、间距,钢筋网的设置位置、尺寸、毒数等应符
(2)钢筋网焊接和绑扎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
(3)可采用工厂焊接好的冷轧带肋钢筋网,其质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规定。钢筋直径和间距应按设计的非冷轧钢筋等强互换为冷轧带肋钢筋。
2钢筋网安装
(1)钢筋网应采用预先架设安装方式。单层钢筋网的安装,在确保精度的条件下,可采用两次摊铺,中间摆设钢筋网的安装方式。
(2)单层钢筋网的安装高度应在面板下(1/3 -1/2)h处,外侧钢筋中心至接缝或自由边的距离不宜小于lOOmm,并应配置4-6个/m2焊接支架或三角形架立钢筋支座,保证在拌合物堆压下钢筋网基本不下陷、不移位。单层钢筋网不得使用砂浆或混凝土垫块架立。
(3)钢筋网的主受力钢筋应设置在弯拉应力最大的位置。单层钢筋网纵筋应安装在底部,双层钢筋网纵筋应分别安装在上层顶部、下层底部。双层钢筋网上、下层之间不应少于4-6个/m2焊接支架或环形绑扎箍筋。双层钢筋网底部可采用焊接架立钢筋或用30mm厚的混凝土垫块支撑,数量不少于4-6个/m2。
(4)双层钢筋网底部到基层表面应有不小于30mm的保护层,顶部离面板表面应有不小于50mm的耐磨保护层。
(5)横向连接摊铺的钢筋混凝土路面之间的拉杆数量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加密1倍。双车道整体摊铺的路面板钢筋网应整体连续,可不设纵缝。
8.1.3边缘补强和角隅钢筋的安装
1边缘补强钢筋
& (1)在平面交叉口和未设置钢筋网的基础薄弱路段,混凝土面板纵向边缘应安装边缘补强钢筋;横缝为未设传力杆的平缝时应安装横向边缘补强钢筋。
&&& (2)预先按设计图纸加工焊接好边缘补强钢筋支架,在距纵缝和自由边100~150m处的基层上钻孔,钉人支架锚固钢筋,然后将边缘补强钢筋支架与锚固钢筋焊接,两端弯起处应各有2根锚固钢筋交错与支架相焊接,其他部1/4延米不少于1根焊接锚固钢筋。边缘补强钢筋的安装位置在距底面1/4厚度处,且不小于30mm,间距为l00mm。
2角隅补强钢筋
&&& (I)发针状角隅钢筋应由两根直径为12-16mm的螺纹钢筋按a/3的夹角焊接制成50mm补强锐角角度),其底部应焊接5根支撑腿,安装位置距板顶不小于50mm,距板边1OOmm。
& (2)角隅钢筋在混凝土路面上应补强锐角,但在桥面及搭板上应补强钝角。双层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及搭板需进行角隅补强时,可等强互换成与钢筋网等直径的钢筋数量,按需补强。
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质量检验
l路面钢筋网及钢筋骨架的焊接和绑扎的精确度应符合表8.1.4-1规定。
焊接钢筋网及骨架允许偏差(mm)
绑扎钢筋网及骨架允许偏差(mm)
& 钢筋网的长度与宽度
&&& 钢筋网眼尺寸
& 钢筋骨架宽度及高度
&&& 钢筋骨架的长度
&&& 箍筋间距
2搭接焊和帮条焊时钢筋的搭接长度:双面焊不小于5d(钢筋直径);单面焊不小于lOd,钢筋绑扎搭接长度不应小于35d。同一垂直断面上不得有2个焊接或绑扎接头,相邻钢筋的焊接或绑扎接头应分别错开500mm和900mm以上。连续钢筋网每隔30m宜采用绑扎方式安装。
3摊铺前应检验绑扎或焊接安装好的钢筋网和钢筋骨架,不得有贴地、变形、移位8脱和开焊现象。路面钢筋网及钢筋骨架安装位置的允许偏差应符
&&合表8.1.4-2的规定。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受力钢筋排距
&&& 钢筋弯起点位臂
&&& 箍筋、横向钢筋间距
&&& 绑扎钢筋网及钢筋骨架
&&& 焊接钢筋网及钢筋骨架
& 钢筋预埋位置
&&& 中心线位置
&&& 水平高差
&&& 钢筋保护层
&&& 距表面
&&& 距底面
&&& 4开铺前必须按上述要求对所有在路面中预埋及后安装的钢筋结构作质量检验,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铺筑。
8.1.5钢筋混凝土路面铺筑
(1)机械化铺筑必须配备相应的布料设备,可在7.1.1条第2款6种布料机械中选用适宜的一种。安装完毕的钢筋网,不得被混凝土或机械压垮、压坏或发生变形。摊铺好的拌合物上严禁任何机械碾压。
(2)采用滑模摊铺机、箱式轨道摊铺机和三辊轴机组摊铺时,钢筋混凝土路面可采用两次布料,以便在其中摆放间断钢筋网。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应采用钢筋网预设安装,整体一次布料。
(3)混凝土应卸在料斗或料箱内,再由机械从侧边运送到摊铺位置。钢筋网上的拌合物堆不宜过分集中,应尽快布匀。
(4)坍落度相同时的布料松铺高度,宜比相应机械施工方式普通混凝土路面大lOmm左右。
2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作业除应符合第7章中相应铺筑方式有关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拌合物的坍落度可比相应铺筑方式普通混凝土路面(表4.1.2-3、4.1.2-4)规定大10-20mm。
(2)振捣棒组横向间距宜比普通混凝土路面适当加密。采用插入振捣时,振捣棒组不应碰撞和扰动钢筋。插入振捣时不得拖行振捣棒组,应依次逐条分别振捣。振捣棒组应轻插慢提,不得猛插急提。
(3)滑模或轨道摊铺机摊铺钢筋混凝土路面时应适当增大振捣频率或减速摊铺。拌合物坍落度相同时,钢筋混凝土路面的振捣密实持续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规定时间延长5-10s。
(4)在一块钢筋网连续面板内,应防止摊铺中断,每块板内不应留施工缝,必须摊铺到达横缝位置或钢筋网片的端部,方可停止。应加强对机械装备的维修保养,将故障率降到最低。
(5)摊铺被迫中断时,必须设置横向施工缝,纵向钢筋应保持连续,穿过接缝,并应用1倍数量的长度不小于2m的纵向钢筋作加密处理,横向施工缝距最近横缝的距离不应小于5m。
3设接缝的钢筋混凝土路面在摊铺面板时,每张钢筋网片边缘lOOmm须作标记,以便准确对位切纵、横缩缝。纵、横向接缝部位的传力杆、拉杆、钢筋网表面应涂防锈涂层或包裹防锈塑料套管。
8.1.6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的端部锚固结构施工
1施工前应按设计图纸对锚固结构位置、尺寸进行测量放样。
2端部锚固结构应按设计尺寸和配筋要求施工,确保锚固效果。
(1)地梁施工应按设计位置和尺寸开挖地槽,并应尽量避免扰动和超挖两侧基层、垫层及路基,尺寸较规矩、超挖较少时,可不设侧模;否则应设侧模。拆模后应回填超挖部位并夯实路基和垫层,基层应采用贫混凝土修复。岩石路基上可直接将钢筋锚固在岩基中。地梁钢筋应与路面钢筋相焊接,地梁混凝土采用振捣棒分层振实,并应与面板浇筑成整体。地梁与路面混凝土合龙温度宜控制在20-25℃,或在当地年平均气温时合龙。
(2)宽翼缘工字钢梁施工应按设计枕垫板尺寸在基层上挖槽,再安装钢筋骨架,并浇铸钢筋混凝土枕垫板。枕垫板表面应预留与工字钢梁的焊接锚固钢筋,并铺设滑动隔离层。安装并焊接宽翼缘工字钢后,再摊铺面板。应确保搁置在枕垫板上的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板端部可自由滑动,面板端部与工字钢槽内连接部位应以胀缝填缝料填塞。
8.2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
8.2.1桥面和搭板钢筋网的加工、焊接和安装的质量要求,除应符合本规范8.1.4条
&&& 的各项要求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 &l所有桥梁、通道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均应在梁板混凝土顶面安装锚固立钢筋,再将钢筋网与锚固架立钢筋相焊接,锚固架立钢筋应有4。8根/m2。在梁端或支座部位剪应力较大处取大值;反之,可取小值。桥面铺装层
&&& 钢筋网应使用焊接网或预制冷轧带肋钢筋网,不宜使用绑扎钢筋网。
2钢筋混凝土桥面极限最薄厚度不得小于90mm。桥面铺装层钢筋网不得贴梁板顶面,也不得使用非锚固钢筋网支架和砂浆垫块。
3采用双层钢筋网一次铺装时,除底层钢筋网应与梁板锚固焊接外,上下层钢筋网亦应焊接。分双层两次铺装的钢筋混凝土桥面,防水找平层中应设置一层钢筋网.横向钢筋位于纵向钢筋之下,横向钢筋直径、数量和间距不宜小于纵向,并应与梁板锚固筋相焊接,上层钢筋网可不与下层钢筋网焊接,但应与锚固在找平层混凝土中的架立钢筋相焊接。上层钢筋网设置应满足抗裂要求,钢筋直径宜细不宜粗;间距宜密不宜疏。
4桥面板应在梁端或负弯矩欲切缝部位,按设计要求使用接缝钢筋补强。桥面接缝补强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2长度不宜短于1.2m或按负弯矩影响范围确定。
5桥面钢筋网应在整个桥面铺装层内连续,不得因铺装宽度不足或停工而切断纵、横向钢筋。
6路面与桥涵相接的两条胀缝,一条应位于搭板与过渡板之间;另一条应设在过渡板与普通混凝土路面之间。钢筋混凝土搭板及过渡板端部钢筋应与胀缝钢筋支架相焊接,焊接点不应少于4个/m。也可在双层钢筋混凝土搭板一侧取消胀缝支架,直接利用双层钢筋网,并增加箍筋,箍筋数量不得少于胀缝钢筋支架。
8.2.2桥面及搭板的机械铺装
1铺装前应做如下施工准备:
(1)桥面铺装层厚度和配筋应根据设计或经验确定。桥头双层钢筋混凝土搭板在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上与路面相接时,应设置不短于lOm的单层钢筋混凝土过渡板。
(2)桥头沉降应基本稳定,桥头搭板可采用双层钢筋网搭板或设枕梁及加强肋的单层钢筋网搭板。前者厚度宜为300-450mm,后者宜与路面厚度相同,但枕梁和加强肋均应按设计计算配置受力钢筋,其厚度不宜薄于上基层。
(3)桥面铺装层和搭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主梁翼缘板。在桥面与路面机械连续摊铺条件下,路面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桥面铺装层要求时,桥面混凝土配合比可与路面混凝土相同,反之,应按桥面铺装层抗压强度要求设计桥面混凝土配合比q用于桥面铺装的混凝土中不宜掺粉煤灰,但应掺高效减水剂;有抗冰(盐)冻要求时应掺引气(缓凝)高效减水剂;腐蚀环境下宜掺硅灰或磨细矿渣。
(4)待铺装的裸梁表面应清洗干净,并具有足够的粗糙度,防水找平层的表面应进行凿毛或表面缓凝粗糙处理。
(5)用滑模或轨道摊铺机连续铺装桥面前,应验算桥板、翼缘承载能力和桥梁挠度是否满足摊铺机上桥铺装作业的要求。大吨位摊铺机上桥摊铺的挠度及下桥反弹量不宜大于3mm。
(6)桥梁护栏宜在滑模或轨道摊铺机铺装桥面后施工。履带行走或轨道架设在分幅桥梁中空部位、通讯井口或裸梁板上时,应采用可靠的加固保护措施。可将滑模摊铺机的履带延伸至另一幅桥面上行走。
(7)滑模摊铺机履带上下桥的台阶部位应提前2 - 3d铺设混凝土坡道,长度不宜短于钢筋混凝土搭板。
(8)桥上的基准线桩可与桥梁上的锚固钢筋暂时焊接固定,间距不大于lOmm滑模连续铺装路面、搭板和桥面时,基准线应连接顺直,精确度应满足表7.1.2的规定。
(9)轨道摊铺机、三辊轴机组或小型机具铺装桥面时,轨模或模板应采用特制的低矮(轨)模板。不能整幅铺装桥面时,接续摊铺一侧的模板宜使用中空型,以利钢筋穿过,不得用模板将钢筋网压贴到梁板上。搭板的模板可采用路面模板,高程不足时,可提前铺设混凝土底座。路面、搭板和桥面连续铺装时,(轨)模板应连续顺直,其安装精确度应符合表7.2.3的规定。
2连续机械铺装
(1)钢筋混凝土桥面及搭板机械铺装的布料要求,应符合8.1.5条第1款的各项规定。
(2)滑模和轨道摊铺机应缓慢、匀速、连续不间断地摊铺路面、胀缝、搭板、桥面。设钢筋网的涵洞顶面层的摊铺应与相应钢筋混凝土路面相同。滑模摊铺机上、下桥面,应及时调整侧模高度,使边缘尽量少振动漏料。三辊轴机组铺装桥面时,应与钢筋混凝土路面摊铺要求相同。
(3)钢筋混凝土桥面铺装层的铺装厚度应采取双控措施:厚度代表值应满足设计要求;极最小厚度不应小于设计厚度20mm。不能同时满足两者要求时,应在保证翼缘板厚度的前提下,凿除突起部分。
(4)整体摊铺钢筋混凝土搭板(加枕梁或肋梁)的总厚度不得大于400mm。超厚部分应人工浇注并振实底部。
(5)应精确放样桥台接缝和伸缩缝位置。铺装前宜在伸缩缝、桥台接缝底部设隔离层,应在桥台接缝处安装稳固的胀缝板。待桥面铺装后,剔除伸缩缝位置未硬化混凝土,然后按规定安装伸缩缝。浇注伸缩缝的混凝土中应加入不少于体积掺量0.8%的钢纤维。伸缩缝部位钢纤维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40,应采用机械强制拌和,并掺加高效减水剂。
8.2.3接缝施工
1斜交桥涵异形混凝土板应全部在桥头搭板内调整。正交和斜交搭板最短边长不宜小于lOm.搭板应切缝防开裂,纵、横向切缝距离不宜大于6m。横缝位置应按搭板长短边均分,纵缝宜按路面板宽划分。
8.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铺筑
8.3.1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和桥面的厚度、平面尺寸和钢纤维掺量等应符合《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和设计图纸的规定。
8.3.2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布料与摊铺除应满足滑模、轨道和三辊轴机组摊铺普通混凝土路面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采用的各种机械布料与摊铺方式,应保证面板内钢纤维分布的均匀性及结构连续性,在一块面板内的浇筑和摊铺不得中断。
2布料松铺高度应通过试铺确定。拌合物坍落度相同时,宜比相同机械施工方式的普通混凝土路面松铺高度高lOmm左右。
3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应与所选定的摊铺方式相适应,其工作性宜符合4.2.2条第2款的要求。
3.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振捣与整平
1所采用的振捣机械和振捣方式除应保证钢纤维混凝土密实性外,尚应保证钢纤维在混凝土中分布的均匀性。
2除应满足各交通等级路面平整度要求外,整平后的面板表面不得裸露上翘的钢纤维,表面下10 C 30mm深度内的钢纤维应基本处于平面分布状态。
3采用滑模摊铺机、轨道摊铺机铺筑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时,振捣棒组的振捣频率不宜低于10 000r/min,振捣棒组底缘应严格控制在面板表面位置,不得将振捣棒组插入路面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振捣。
4采用三辊轴机组摊铺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时,不得将振捣棒组插入路面钢纤维混凝土内部振捣,也不得使用人工插捣。可采用大功率平板式振捣器振捣密实,再采用振动梁压实整平。振动梁底面应设凸棱以利表层钢纤维和粗集料压入。然后用三辊轴整平机将表面滚压平整。再用3m以上刮尺、刮板或抹刀纵横向精平表面。
3.4钢纤维混凝土路面施工的特殊工艺要求
1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的允许最长时间不宜超过表
3.3.4的规定。在浇筑和摊铺过程中严禁因拌合物干涩而加水,但可喷雾防止表面水分蒸发。
表8.3.4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从出料到运输、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
& 到运输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
& 到铺筑完毕允许最长时间(h)
& 施工气温。(℃)
& 滑模、轨道
& 三辊轴机组
& 滑模、轨道
& 三辊轴机组
注:*指施工时间的日间平均气温,使用缓凝剂延长凝结时间后,本表数值可增加0.20。0.35h。
2必须使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不得使用粗麻袋、刷子和扫帚制作抗滑构造。
3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板长宜为6-lOm,钢纤维掺量较大,可用大值;掺量小,取小值。面板长宽比应符合设计要求。
8.3.5设钢筋网的钢纤维混凝土桥面铺装时,其钢筋网焊接、锚固与安装应符合8.1、
8.2节有关规定;布料与摊铺应分别符合8.2.2条和8.3.2条的规定;振捣、整平、接缝与抗滑构造施工应符合本节规定。
面层接缝、抗滑与养生
9.1接缝施工
9.1.1纵缝施工
1& 当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和硬路肩总宽度时,应设纵向施工缝,位置应避开轮迹,并重合或靠近车道线,构造可采用平缝加拉杆型。当所摊铺的面板厚度大于等于260mm时,也可采用插拉杆的企口型纵向施工缝。采用滑模施工时,纵向施工缝的拉杆可用摊铺机的侧向拉杆装置插入。采用固定模板施工方式时,应在振实过程中,从侧模预留孔中手工插入拉杆。
2当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采用假缝拉杆型纵缝,即锯切纵向缩缝,纵缝位置应按车道宽度设置,并在摊铺过程中用专用的拉杆插入装置插入拉杆。
3钢筋混凝土路面、桥面和搭板的纵缝拉杆可由横向钢筋延伸穿过接缝代替。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切开的假纵缝可不设拉杆,纵向施工缝应设拉杆。
4插入的侧向拉杆应牢固,不得松动、碰撞或拔出。若发现拉杆松脱或漏插,应在横向相邻路面摊铺前,钻孔重新植入。当发现拉杆可能被拔出时,宜进行拉杆拔出力(握裹力)检验,混凝土与拉杆握裹力试验方法可参照附录C。每天摊铺结束或摊铺中断时间超过30min时,应设置横向施工缝,其位置宜与胀缝或缩缝重合,确有困难不能重合时,施工缝应采用设螺
纹传力杆的企口缝形式。横向施工缝应与路中心线垂直。横向施工缝在缩缝处采用平缝
加传力杆型,见图9.1.2。在胀缝处其构造与胀缝相同,见图9.1.4。
图9.1.2横向施工缝构造示意图
9.1.3横向缩缝施工
&&& 1普通混凝土路面横向缩缝宜等间距布置。不宜采用斜缝。不得不调整板长时,最大板长不宜大于6.0m;最小板长不宜小于板宽。&
2在中、轻交通的混凝土路面上,横向缩缝可采用不设传力杆假缝型,如图
&&& 9.1.3a).
&&& 图9.1.3横向缩缝构造
&&& a)假缝型.b)假缝加传力杆型
3在特重和重交通公路、收费广场、邻近胀缝或路面自由端的3条缩缝应采用假缝加传力杆型。缩缝传力杆的施工方法可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或传力杆插入装置(DBI)法,支架法的构造见图9.1.3b)。钢筋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传力杆应准确定位,摊铺之前应在基层表面放样,并用钢钎锚固,宜使用手持振捣棒振实传力杆高度以下的混凝土,然后机械摊铺。传力杆无防粘涂层一侧应焊接,有涂料一侧应绑扎。用DBI法置入传力杆时,应在路侧缩
缝切割位置作标记,保证切缝位于传力杆中部。
9.1.4胀缝设置与施工
1普通混凝土路面、钢筋混凝土路面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的胀缝间距视集料的温度膨胀性大小、当地年温差和施工季节综合确定:高温施工,可不设胀缝;常温施工,集料温缩系数和年温差较小时,可不设胀缝;集料温缩系数或年温差较大,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干等于500m时,宜设一道中间胀缝;低温施工,路面两端构造物间距大于等于350m时,宜设一道胀缝。邻近构造物、平曲线或与其他道路相交处的胀缝应按《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040)的规定设置。
2警子混凝土路面的胀缝应设置胀缝补强钢筋支架、胀缝板和传力杆,胀缝构造如图9.1.4。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可不设钢筋支架。胀缝宽20-25mm,使用沥青或塑料薄膜滑动封闭层时,胀缝板及填缝板宜加宽到25-30mm。传力杆一半以上长度的表面应涂防粘涂层,端部应戴活动套帽,套帽材料与尺寸应符合3.10.2条第2款的要求。胀缝板应与路中心线垂直,缝壁垂直;缝隙宽度一致;缝中完全不连浆。
3& 胀缝应采用前置钢筋支架法施工,也&&
& 可采用预留一块武板,高温时再铺封。前置法施工,应预先加工、安装和固定胀缝钢筋支架,并在使用手持振捣棒振实胀缝板两侧的混凝土后再摊铺。宜在混凝土未硬化时,剔除胀缝板上部的混凝土,嵌入(20-25)mm x 20mm的木条,整平表面。胀缝板应连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
9.1.5拉杆、胀缝板、传力杆及其套帽、滑移端设置精确度应符合表9.1.5的要求。
&&& 项& &&目
&&& 允许偏差(mm)
&&& 测量位置
&&& 传力杆端上下左右偏斜偏差
&&& 在传力杆两端测量
&&& 传力杆在板中心上下左右偏差
&&& 以板面为基准测量
&&& 传力杆沿路面纵向前后偏位
&&& 以缝中心线为准
&拉杆深度偏差及上下左右偏斜偏差
以板厚和杆端为基准测量
&&& 拉杆端及在板中上下左右偏差
&&& 杆两端和板面测量
&&& 拉杆沿路面纵向前后偏位
&&& 纵向测量
& 胀缝传力杆套帽长度不小于lOOmm
&&& 以封堵帽端起测
缩缝传力杆滑移端长度大于1/2杆长
& 以传力杆长度中间起测
&&& 胀缝板倾斜偏差
&&& 以板底为准
&&& 胀缝板的弯曲和位移偏差
&&& 以缝中心线为准
9.1.6贫混凝土基层、各种混凝土面层、加铺层、桥面和搭板的纵、横向缩缝均应采用
&切缝法施工。切缝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 1横向缩缝
(1)横向缩缝的切缝方式有全部硬切缝、软硬结合切缝和全部软切缝三种,切缝方式的选用,应由施工期间该地区路面摊铺完毕到切缝时的昼夜温差确定,宜参照表9.1.6选用。
&&&& 表9.1.6根据施工气温所推荐的切缝方式
& 昼夜温差*(℃)
&&& 切缝方式
&&& 缩缝切深
&&& 最长时间不得超过24h
&&& 硬切缝I/4―1/5板厚
&&& 10- 15
软硬结合切缝,每隔1-2条提前软切缝,其余用硬切缝补切
& 软切深度不应小于60不
足者应硬切补深到1/3板厚,已断开的缝不补切
& 宜全部软切缝,抗压强度约为1-1.5MPa,人可行走。软切缝不宜超过6h
& 软切缝深大于等于60mm,未
断开的接缝,应硬切补深到不小于1/4板厚
注:*注意降雨后刮风引起路面温度骤降,面板温差在表中规定范围内,应按表中方法,提早切缝。
(2)对分幅摊铺的路面应在先摊铺的混凝土板横缩缝已断开的部位作标记。在后摊铺的路面上应对齐已断开的横缩缝提前软切缝。
(3)有传力杆缩缝的切缝深度应为1/3-1/4板厚,最浅不得小于70mm;无传力杆缩缝的切缝深度应为1/4-1/5板厚,最浅不得小于60mm。
2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及路基高度大于等于lOre的高边坡、软基及填挖交界路段、桥头搭板、桥面板的纵向施工缝,应在上半部涂满沥青,然后硬切缝,并填缝。二级及其以下公路一般路段的纵向施工缝在上半部涂满沥青后,可不切缝。
3对已插入拉杆的纵向假缩缝,切缝深度不应小于1/3-1/4板厚,最浅切缝深度不应小于70mm,纵、横缩缝宜同时切缝。
&&& 填缝槽宽度
4缩缝切缝宽度宜控制在4 - 6mm,切缝时锯片晃度不应大于2mm。可先用薄锯片锯切到要求深度,再使用6―8mm厚锯片或叠合锯片扩宽填缝槽,填缝槽深度宜为25-30mm,宽度宜为7-lOmm。见图9.1.6。
5在变宽度路面上,宜先切缝划分板宽。匝道上的纵缝宜避开轮迹位置。
& 横缝应垂直于每块面板的中心线。变宽度路面缩缝,允许
&&& 的折线,相邻板的横向缩缝切口必须对齐,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 l混凝土板养生期满后,应及时灌缝。
2灌缝技术要求
(1)应先采用切缝机清除接缝中夹杂的砂石、凝结的泥浆等,再使用压力大于等于0.5MPa的压力水和压缩空气彻底清除接缝中的尘土及其他污染物,确保缝壁及内部清洁、干燥。缝壁检验以擦不出灰尘为灌缝标准。
(2)使用常温聚氨酯和硅树脂等填缝料时,应按规定比例将两组分材料按lh灌缝量混拌均匀后使用。
(3)使用加热填缝料时应将填缝料削热至规定温度。加热过程中应将填缝料融化,搅拌均匀,并保温使用。
(4)灌缝的形状系数宜控制在2左右,灌缝深度宜为15-20mm,最浅不得小于15mm见图9.1.60先挤压嵌入直径9-12mm多孔泡沫塑料背衬条,再灌缝。灌缝顶面热天应与板面齐平;冷天应填为凹液面,中心低于板面1-2mm填缝必须饱满、均匀、厚度一致并连续贯通,填缝料不得缺失、开裂和渗水。
(5)常温施工式填缝料的养生期,低温天宜为24h,高温天宜为12h。加热施工式填缝料的养生期,低温天宜为2h,高温天宜为6h。在灌缝料养生期间应封闭交通。
3路面胀缝和桥台隔离缝等应在填缝前,凿去接缝板顶部嵌入的木条,涂粘结剂后,嵌入胀缝专用多孔橡胶条或灌进适宜的填缝料,当胀缝的宽度不一致或有啃边、掉角等现象时,必须灌缝。
9.2抗滑构造施工
9.2.1抗滑构造技术要求
1各交通等级混凝土面层竣工时的表面抗滑技术要求应符合表11.3.3的规定。
2构造深度应均匀,不损坏构造边棱,耐磨抗冻,不影响路面和桥面的平整度。
9.2.2抗滑构造施工
1摊铺完毕或精整平表面后,宜使用钢支架拖挂1-3层叠合麻布、帆布或棉布,洒水湿润后作拉毛处理。布片接触路面的长度以0.7-1.5m为宜,细度模数偏大的粗砂,拖行长度取小值;砂较细,取大值。人工修整表面时,宜使用木抹。用钢抹修整过的光面,必须再拉毛处理,以恢复细观抗滑构造。
3特重和重交通混凝土路面宜采用硬刻槽,凡使用圆盘、叶片式抹面机精平后的混凝土路面、钢纤维混凝土路面必须采用硬刻槽方式制作抗滑沟槽。可采用等间距刻槽,其几何尺寸与上款相同;为降低噪声宜采用非等间距刻槽,尺寸宜为:槽深3―5mm,槽宽3mm,槽间距在12-24mm之间随机调整。路面结冰地区,硬刻槽的形状宜使用上宽6mm下窄3mm的梯形槽;硬刻槽机重量宜重不宜轻,一次刻槽最小宽度不应小于500ram,硬刻槽时不应掉边
& 40,亦不得中途抬起或改变方向,并保证硬刻槽到面板边缘。抗压强度达到40%后可开始硬刻槽,并宜在两周内完成。硬刻槽后应随即将路面冲洗干净,并恢复路面的养生。
4一般路段可采用横向槽或纵向槽,在弯道或要求减噪的路段宜使用纵向槽。
5年降雨量小于250mm地区的各级公路混凝土路面,可不拉毛和刻槽;年降雨量为250-500mm的地区,当组合坡度小于3%时,可不拉毛与刻槽;组合坡度大于等于3%时,宜执行表9.2.1一般路段的抗滑构造规定。高寒和寒冷地区混凝土路面的停车带边板和收费站广场,可不制作抗滑沟槽。
9.2.3新建路面或旧路面抗滑构造不满足要求时,可采用硬刻槽或喷砂打毛等方法加以恢复。
9.3混凝土路面养生
9.3.1混凝土路面铺筑完成或软作抗滑构造完毕后应立即开始养生。枧械摊铺的各种混凝土路面、桥面及搭板宜采用喷洒养生剂同时保湿覆盖的方式养生。在雨天或养生用水充足的情况下,也可采用覆盖保湿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洒水湿养生方式,不宜使用围水养生方式。
9.3.2混凝土路面采用喷洒养生剂养生时,喷洒应均匀、成膜厚度应足以形成完全密闭水分的薄膜,喷洒后的表面不得有颜色差异。喷洒时间宜在表面混凝土泌水完毕后进行。喷洒高度宜控制在0.5-lm。使用一级品养生剂时,最小喷洒剂量不得少于0. 30kg/m2;合格品的最小喷洒剂量不得少于0.35kg/m2。不得使用易被雨水冲刷掉的和对混凝土强度、表面耐磨性有影响的养生剂。当喷洒一种养生剂达不到90%以上有效保水率要求时,可采用两种养生剂各喷洒一层或喷一层养生剂再加覆盖的方法。
9.3.3覆盖塑料薄膜养生的初始时间,以不压坏细观抗滑构造为准。薄膜厚度(韧应合适,宽度应大于覆盖面600mm。两条薄膜对接时,搭接宽度不应小于、400mm,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薄膜完整盖满。
9.3.4覆盖养生
l宜使用保湿膜、土工毡、土工布、麻袋、草袋、草帘等覆盖物保湿养生并及时洒水,保持混凝土表面始终处于潮湿状态,并由此确定每天的洒水遍数。
2昼夜温差大于IO℃以上的地区或日平均温度小于等于5℃施工的混凝土路面应采取保温保湿养生措施。
9.3.5养生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弯拉强度增长情况而定,不宜小于设计弯拉强度的80%,应特别注重前7d的保湿(温)养生。一般养生天数宜为14-21d,高温天不宜少于14d,低温天不宜少于21d。掺粉煤灰的混凝土路面,最短养生时间不宜少于28d,低温天应适当延长。
9.3.6混凝土板养生初期,严禁人、畜、车辆通行,在达到设计强度40%后,行人方可通行。在路面养生期间,平交道口应搭建临时便桥。面板达到设计弯拉强度后,方可开放交通。
内容:不能超过250字,需审核,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政策法规。
验证码: 2596}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