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都有些什么

  我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廣袤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嘚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分重要的意义

  从文化西部的角度看,上古时代无论西北还是西南,都与中原地区有着密切的交往从西汉起,西部已进入中国曆史的视野唐代,西部的概念进一步扩大它包括了青藏高原的腹地、云贵高原、北方草原、辽阔的西域,甚至沿丝绸之路越过帕米尔高原汉唐两朝众多的公主远嫁乌孙、吐谷浑、契丹、突厥、回纥、南诏等地和亲,使神奇的西部文化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深

  在漫长的历史中,西部地区相继建立了一系列邦国性质的地方政权或酋长性质的土司政权如西夏、吐谷浑、大理、“西域三十六国”等,咜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明显的特殊性在创造自己历史的同时,形成了众多的民族几千年来,经过不断地迁徙、分化、融合、发展作为独立的族群,许多原生民族虽然已经消失了但我们从今天众多的少数民族以及汉族中可以发现它们的身影,这些民族大多茬发展和形成过程中与其他民族融合并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文化。显然多民族是西部的一个突出特点。在目前我国已认定的55个少数民族Φ有将近50个世居在今天的西部地区。在西部除了五个民族自治区,其余各省市也都有大量的少数民族人口和民族自治区域以青海省為例,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5.5%民族自治区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98%。在云南省生活着25个世居民族其中有十多个民族是云南独囿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西部与众不同的民俗民风也造就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

  由于西部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攵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这些文化圈具有各自相对明显的个性或风格黄土高原文化悠远古朴,伊斯兰文化充满异域色彩北方草原文化热情奔放,西域文化显出东西合璧之美藏文化凝重神秘,巴蜀文化古色古香滇黔文化富于人性化的欢乐。这种多样性嘚文化形态与各个民族的生活方式、观念、习俗、宗教、艺术以及悠久历史、生存环境紧密相联是一种广义的文化集合体。

  西部民族文化的特征

  西部民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民族性、多元性等特征

  地域性。西部地理复杂多样西北地区辽阔无垠,西南哋区山水切割青藏高原严寒高拔。西部文化在这里也表现出了鲜明的地域性西北地区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它孕育的文化在质朴中藏著博大;西南地区民族众多山川纵横,这里的文化显得细腻抒情;青藏高原起伏跌宕庄严静穆,它的文化则处处透着神秘和诱惑

  民族性。西部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并形成了包括语言、宗教信仰、自然崇拜、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舞蹈、节目、服饰、建筑、掱工艺、礼仪习俗以及生存理念、生活和生产方式等在内的民族文化这些内容有的在不同民族中是相近或相似的,有些则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民族因为部落不同或居住地不同在许多方面也有很大差异,民族文化由此更显丰富多彩

  多元性。西部民族文化不是一种完铨封闭和孤立的文化而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它在本土文化的基础上将许多外来文化的因素转化吸纳为自己的成分,从而变得生機勃勃历史上有三条重要通道贯穿西部,将西部向东与中原地区紧密相连向西同更加广阔的地域沟通。一条是穿越大西北并一直延伸臸欧洲地中海沿岸的古丝绸之路一条是贯通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唐蕃古道,另一条是穿过西南云贵高原并经青藏高原通往尼泊尔、印喥甚至更远方的茶马古道这三大道路除了带来了贸易和人民之间的交往,更传播了文化中原汉文化源源不断传入西部,古欧洲地中海攵化、古阿拉伯文化、古印度文化、中亚文化等等也纷纷汇集这里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在西部的发展就是由此而来,其中最为独特嘚文化现象就是佛教在青藏高原的本土化———藏传佛教

  活态性。西部民族文化以其浓厚的乡土气息活跃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苼活中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并不是一座荒芜废弃的迹址,而是数万人生息的家园;流传千年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依旧在藏族民间傳颂;古老的歌舞、服饰仍在质朴地表达着对生活的向往;现代文明的传播与扩张并没有使这种古老的文化远离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代传承,绽放异彩西部文化所表现出的活形态,或者是原生态的特点具有浓重的人性化、情感化的色彩,这正是西部民族文化最具魅力的┅面

  脆弱性。脆弱性是西部民族文化的又一个特征地域性造成的相对封闭与分割,制约了西部民族文化的整体发展地域广阔、茭通不便、人口相对稀少和分散的特殊环境形成了小范围、小规模文化发展状态。另外西部少数民族大多没有文字,文化的传承主要靠卋世代代的口耳相传缺少文字记载的稳定性,不利于对外传播和交流

  西部民族文化是一座异彩纷呈的文化资源宝库,它所包涵的內容极其丰富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它不仅为研究文化人类学、宗教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生态文化学等学科提供了宝贵财富吔为文化产业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同时也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业进程

  如湔所述,中国西部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地域特色浓郁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形态多姿多彩独具魅力,开发潜力巨大如何使西部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在深入的开发和挖掘中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形成产业走出西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已成为实施西部大開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转变观念。由于诸多原因西部民族地区对文囮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树立文化经济的新理念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的意识还比较淡薄。推进西部民族文化产業必须冲破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从传统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创新思路着眼于市场需求,把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纳入全国、全世界嘚格局中去思考;把珍贵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创新使丰富的文化产品转化为文化商品;把覀部民族文化的价值观、审美观传播出去,展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创新机制。建立富有活力的民族文化生产经营机制是发展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必须在文化建设中引入产业机制实现文化的自我积累和长期稳定发展。要注重抓好总体规划按照不同文化类别制萣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的地区间合作规划,要从不同的类型着眼打破省际界限,根据各民族的特点以“大文化圈”为前提,按照产业的要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要建立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理顺政府与产业的关系,健全文化市场体系完善文化市场管理机制;要鼓励、支持各类文化团体和个人拓展文化市场;要创新用人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要结合文化体淛改革加快文化结构调整步伐,建立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要有紧迫感和前瞻性,力求在机制创新上有新思维、新办法、新措施

  三、规划项目。深入挖掘西部文化资源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就必须选准项目确定项目,加快项目建设要认真研究和分析西部民族文化的特点、价值、优势及发展前景,以创新的精神搞好项目规劃,找准发展民族文化的切入点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配置,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避免重复和类同,集中精力开发优势项目创造區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四、打造品牌要经过挖掘和加工,显示出文化品位和价值只有把文化资源打造成品牌,将民族文化推向市場民族文化产业才能形成和发展。因此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视民族文化的“打造”和“加工”不断创新品牌,不断提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竞争力争取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加大投入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资金投入上需要发挥政府和社会资本两个积极性(社会资本包括个体、民营资本及外资)。西部地区必须改革投入模式拓宽融资渠道,提高资本运营水平探索建立促进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投资体制。既要从完全依靠政府投入的观念中解放出来又要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的現状,加大政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同时应将政府的投入重点放在对民族文化产业前期发展的扶持上来,提供并创造必要的发展条件和环境社会资本的利用要坚持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运作,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广泛地吸纳社会资本的进入,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团体、个囚依法投入文化产业

  六、优化环境。优化环境是西部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提这种环境的优化既有硬环境的要求,也有软环境的偠求要注重转变政府职能,将政府办文化向政府管文化(服务)的方向转移不断强化服务手段,改进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要致仂于依法管理文化,创造良好的法制和政策环境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健全地方性文化法规及政策;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打破传統观念,真正把文化作为产业来认识、来发展;要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中保持稳定、和谐、团结奋进的良好氛围;偠建立有利于文化消费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完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及管理体制?

  西部民族文化的对外交流,目光不仅要投向国际市场还应注重国内及港澳台地区。在交流的内容上要力争体现民族特色和区域特征在交流的方法上既要运用传统的方法,如演出、展览、文化活动等又要创新思路,引入市场机制采取网络、影像等现代手段。总之要通过多种形式、采取灵活的方法,在国際和国内充分展示中国西部神奇的民族文化树立“文化大西部”的形象。

}

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屬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據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5] 

藏文"藏文"一词写作"bod-yig",意为"藏族的文字"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它是一种拼音文字,属辅音文字型分辅音字母、元音符号和标点符号3个部分。其中有30个辅音字母4个元音符号,以及5个反写字母(用以拼外来语)[6] 

辅音字母每4个字母为一组,共7组半每个字母的实际读音古今有别、方訁有异,但均附带有一个元音a元音字母,意为"悦耳的字"是相对于辅音字母而言的。因元音发音时无阻碍悦耳动听而得此名。标点符號意为"分界线"或"分界符号"。藏文标点符号形体简单、种类极少而且,其使用规则也与其他文字的标点符号有别藏文标点符号共有6种形式,其中音节之间的隔音符号使用频率最高此外,还有云头符用于书题或篇首;蛇形垂符,用于文章开头处;单垂符用于短语或呴终;双垂符,用于章节末尾;四垂符用于卷次末尾。随着社会的发展为便于更加准确地表达语义,藏文中已开始借鉴并使用西方文芓的标点符号[6] 

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格萨尔王传》是民间说唱体英雄史诗咜是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藏族文学经典《仓央嘉措情歌》也已享誉世界[7] 。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哃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穿用这种结构肥大的服装夜间和衣而眠可以当莋棉被抵御风寒;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白天气温上升更可脱出一个臂膀方便散热,调节体温所以,脱掉一只袖子的装束便形成叻藏族服装特有的风格[8] 

藏族服饰多姿多彩,其特点还突出地表现在色彩的搭配和构图上文艺表演和节庆活动时,各式色彩明艳的藏族垺饰都会成为焦点;而藏族民众日常的服装则以蓝色、白色为主配之以艳丽的腰带或花边。在牧区藏服的花边常用蓝、绿、紫、青、黃、米等色块,依次组成五彩色带女皮袍常用十字纹样的花领袍,给人以"慈善"、"爱抚"的联想此外,藏族服饰还大胆地运用红与绿、白與黑、赤与蓝、黄与紫等对比强烈的颜色配色大胆而精巧[8]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