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威市保山杨柳乡乡河渡村旧城社困难户补经❔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杨柳乡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杨柳乡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数字乡村 新农村建设信息网
信息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 >>
发布时间: 15:28:10&&&&发布者:杨柳乡&&&&
1、可渡炮台</可渡炮台在宣威城北71千米的杨柳乡,位于乡政府驻地北面山坡上,踞可渡河南岸。炮台用不规则砂石质石块垒砌而成。1983年文物普查时,仅存台基,台基呈方形,边长5.9米,高2.6米。炮台南与可渡关遥相呼应,西即可渡古渡口,渡口上游里许便是可渡桥,北与旧城隔河相望。炮台背山面北,居高临下,可渡河北岸沿河十余里区域尽在其控制范围内。
  道光版《宣威州志》关哨津梁栏有:“可渡关在城北一百三十里,可渡河南。明洪武十五年初建有小城,环山踞河,为入滇之门户,河北即旧城”的记载。本栏中“可渡河”一节亦记载有“可渡桥,在城北一百三十里,跨可渡河,甚险,明傅友德败乌蛮于此,今炮台、营盘山遗址尚存”。另于民国版《宣威县志稿》古迹栏中有“炮台,在可渡河南岸,离城一百三十里,颖川侯建之以败乌蛮者,现存”的记载。从记载中可明显看出:炮台系明初所筑,用于镇守入滇之北门,并用于平定乌蛮的战争,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1997年对牌露、炮台等文物本体进行了修复,修复时在炮台原台基平面上四周砌筑了垛墙,系用当地砂石打凿支砌,高80厘米。垛墙东西长5.73米,南北宽5.54米,上有垛口,垛口深58厘米,阔100-105厘米不等。在东边垛墙的东北角上留有踏道口,出踏道口有10级踏步连接地面,踏步前是一条长7.1米,宽2米的南北向通道,也是用取自当地的砂石质石块铺砌修筑。现保存完好。
  2、可渡烽火台
  可渡烽火台在宣威城北71千米的杨柳乡,位于可渡河北岸古驿道旁约100米的台地上,与可渡河南岸的可渡炮台隔河相望。台呈长方形,长2.2米,宽1.7米,高2.2米,全用不规则砂石质石块垒砌而成。台内砌成竖井形炉膛,膛顶直通台上方的烟囱,均留有黑色烟迹。在台的一侧还有一火门,门高0.4米,宽0.6米,可从火门放柴草入台内的炉膛里。1983年文物普查时,台的结构和外形基本完好,但由于自然和人为的侵蚀,现烽火台仅存遗址。
  可渡地处滇黔两省交界,为边防重地。可渡关驿道沿线的站坡、狮子头、水塘铺、龙脖子等处都曾建有烽火台,遇敌来犯,驻守兵丁逐点燃烽火报警,传递消息。夜里点的火叫烽,白天放的烟叫燧。当地群众都将这些烽火台通称为“烟堆”,并把这种“烟堆”周围的坡地也通称为“烟堆坡”。
  3、可渡巡检署遗址
  可渡巡检署在宣威城北71千米的杨柳乡,位于古驿道线上的可渡村内。可渡原为村级行政机构驻地,1974年杨柳乡党委政府行政机构驻地迁居于此,现为乡村两级政府驻地。明清时期,从云南的昆明、曲靖通往京城的古驿道,从南进入可渡后,穿过村镇,过可渡河,越旧城,抵站坡,从而与贵州境内的古驿道相连,蜿蜒北去。在可渡村中,明初始建有可渡关,可渡巡检署就建在可渡关北门外驿道东侧,衙署建筑早已无存,当地群众仍通称其遗址为“老衙门”。
  据《明史》记载:“明于府州县司之外,设巡检司为分设的治所”。以及“明以武功定天下,自京师达于郡县,皆立卫所,并在险隘设关,以卫军驻守,其关大都与驿、堡和巡检司同设”。《云南郡县两千年》一书中也曾记载有“明代的军堡与驿站、巡检司同设,概用内地迁来的汉族军户定居开屯,后来这些军户就成了居民点”。以上记载,与现在可渡遗存的驿站、铺堡的情况,以及现存于这段驿道线上的“可渡关”遗址等遗迹和称谓,都得到了相互印证。
  清代有关可渡巡检的设置情况,在《〈宣威州志〉补》?官署仓库栏有:“未置宣威州以前,沾益、倘塘、可渡皆设有驿丞一员。雍正八年,改宣威、沾益驿务归州官管理,可渡驿务归倘塘驿丞管理。十一年,裁驿丞设可渡巡检,兼管理二驿事务,其后改称倘可巡检”的记载,说明清朝时期可渡巡检的设置应始于雍正十一年,其后改为倘可巡检。
  4、可渡驿丞署遗址
  可渡驿丞署在古驿道线上的旧城村内。旧城在可渡河北岸,依山而建。《大定府志?治地志》中记载:“可渡桥城(即旧城)在河北,傅友德筑,方围里许,东西二门。西门设把总一员,汛兵三十四名,滇黔分界”。可渡驿丞署就建在旧城西城门外约50米的驿道北侧。驿丞署建筑早已无存,当地群众仍通称其遗址所在为“衙门”。《宣威县志稿?古迹栏》中亦有:“可渡驿丞署,在可渡旧城内,废址仅存”的记载。
  可渡驿丞的设立应始于明代。《明史》中曾有:“明入滇之初,即设置驿传,征发当地居民开筑道路,以六十里为一驿,置马数十匹,马头十余名,委派驿丞管理”的记载。《宣威县志稿?交通建设栏》中记载:“明太祖洪武十六年,置邮通云南,开筑道路,各广十丈,准古法以六十里为一驿,于是本境有沾益、倘塘、可渡三驿”。可见可渡驿丞之设,应始于明洪武十六年(公元1383年)。
  可渡驿丞的设置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变更。明朝时期,沾益、倘塘、可渡三驿均归乌撒卫管辖。“清世祖顺治十一年(公元1654年),孙可望将可渡、倘塘、沾益三站改附沾益州,清因之”(《宣威县志稿》建置沿革栏记载)。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七月,改设宣威州,裁土司安于蕃所辖各营火地,自高坡顶以上属沾益州,以下属宣威州。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裁威宁州后所屯赋并入宣威州,分境自可渡桥以上,同时改宣威、沾益驿务归州官管理,而可渡驿务归倘塘驿丞管理。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裁驿丞设可渡巡检,兼管理倘塘、可渡二驿事务,其后改称倘可巡检。至此,可渡驿丞的设置取消,而由倘可巡检管理二驿事务。
  《宣威县志稿》官制栏沾益州一节记载有:“沾益驿驿丞一员,倘塘驿驿丞一员,可渡驿驿丞一员”。交通建设栏中记载:“倘塘、可渡两驿,额设马匹及裁改之数与沾益驿同(沾益驿额设驿马六匹,马夫三名。光绪初裁存一匹,改设健夫八名,马夫二名,号书一名)。旧设驿丞,雍正初改归巡检兼管”。以上记载,详细记录了可渡驿的人员机构设置情况。
  5、可渡汛防外委署遗址
  可渡汛防外委署遗址在杨柳乡可渡关驿道得胜坡段驿道旁。在汛防外委署前面的可渡河边,建有供给汛兵驻守渡口的“教场坝”。汛防外委署原有建筑早已损毁,现遗址之上建有民房。《宣威县志稿》古迹栏中记载:“寻沾营汛防外委署:可渡、鹧鸡山、法洪底共三处,今废”。
  可渡汛防外委署的建立应在清代。明朝时期,可渡兵防隶属乌撒卫后三所,后三所为千户所,其下设镇抚司及百户所以辖之。至清代始设标、协、营、汛等军队建制时,方设有可渡汛。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元),创设寻沾营游击,驻防乌撒后所城内,弹压安司。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设立宣威州,寻沾营游击改设参将。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裁威宁州后所屯赋并入宣威州,分境自可渡桥以上,可渡汛亦为宣威州寻沾营所辖。
  《宣威州志》兵防栏记载:“宣威兵制,国朝(清朝)取鉴有明,兵以卫兵,民以养兵。将备镇守于内地,千把分汛于边隅”。可渡地处滇黔两省交界,当时亦设有可渡汛,派外委领兵驻守。而有关汛防的设置情况,《宣威县志稿》宫制栏记载:“千总、把总、外委分防宣威、沾益两州。汛地额外,外委存营。又,千把总及外委等职,时有添减”。至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裁步战兵二十名,裁守兵四十八名。现额除外委额外九名,实设马战兵四十一名,步战兵二百四十八名,守兵三百一十四名。分防可渡汛,外委一员,战守兵二十五名,分布五塘”。
  6、诸葛大营
  杨柳乡政府驻地东北面约二百余米处,有一山包,地势独特。立于山顶之上,向西南俯瞰,可渡村落尽收眼底,驿道穿过村落,逶迤北去。山包顶部地势较平坦,近椭圆形,面积将近20亩,其上有诸葛大营遗址。蜀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丞相诸葛亮南征,七纵七擒孟获,平定南中,搬师回朝,相传其部下中路军李恢所部途径于此,在山顶之上安营扎寨,此后当地群众通称此地为诸葛大营,原尚有遗迹,由于自然因素以及耕地种植等原因,遗迹已无留存,现山顶为耕地和小块坟地,并植有数十株树木于其上。
  据《大定府志》旧事志记载:“丞相诸葛亮南征,自安上由水路入越`,遣马忠伐,而令恢案道向建宁。……于是恢出击,大破之,追奔逐北,南至盘江,东接,与亮声势相接”。及诸葛亮七纵七擒孟获,平定南中之后,大军返程途经可渡关驿道,从而返至四川。在《宣威州志》和《宣威县志稿》中都录载有描述诸葛亮南征,所率部众返程途经可渡之情形的文章和诗句:朱光鼎所作《可渡北崖赋》中有“金碧祠回,鸟道走相如之骑,纵擒心折,羊肠奏诸葛之旋”的诗句。亦有赵先贵题为“可渡桥诸葛旧营”之诗句:“丞相当年众所崇,名言至论悯丹忠。而今区画成荒垒,应识英雄泪眼空”。这些记载,印证了诸葛亮南征,返程途经可渡,在此安营扎寨之说。
  7、马店
  可渡关驿道地处滇黔交界,是云南内地出滇入川直通京都的“孔道”。《修观音堂并暂驻亭碑记》碑刻中记载有:“可渡弹丸岩邑,南通六迢,北达三巴,东连金筑,行旅冠裳,络绎辐辏,孔道也”。《重修观音堂碑记》中亦有观音堂因驿道往来过于频繁,已到“殿宇窄隘,容驻无多”,便“依堂接亭三间,以供憩息”的记载。可见当时可渡关驿道之上,官差士卒、信使邮差、商贾旅客往来频繁,热闹非凡。而当时运输工具极为简单,大多靠马匹驮运,于是开设马店经营生意之道应运而生,在可渡关至旧城这一段驿道线上,就先后出现了几家规模较大的马店。
  (1)孙家马店
  沿可渡巡检衙署(当地群众称为“老衙门”)遗址前面的驿道北行,道左有孙家马店。马店原建筑及设施大多已无留存,现仅遗存一土木结构房屋于驿道旁。该房屋为单檐悬山顶、穿斗式木结构建筑,通面阔三间11.1米,明间面阔4.3米,左右次间各为3.4米,通进深6.95米。房屋临古驿道路面而建,应为当时马店的店面之类建筑。现因年久失修,屋面已大部分塌陷,梁柱倾斜、倒塌。左右次间临街前段改建为砖木结构建筑,改做他用。
  该马店为驿道往来频繁之时,有孙姓人氏在此开设马店,经营生意,故称其为“孙家马店”。
  (2)司家马店
&& 从三甲街沿驿道而下,驿道北侧有司家马店遗址,现留存有原马店建筑的基址,尚可辨别,其上现为耕地。马店建筑及设施已损毁无存,而司家在驿道旁开设马店经营生意,历经兴衰成败的故事,却在当地民众之中广为流传。
  (3)汤家马店
  汤家马店兴盛于民国时期,遗址在可渡旧城村,紧靠旧城东城门内驿道左侧。原临街建有面阔三间土木结构的店面,现已损毁无存,废址仅存。
 当时马店的开设,对驿道沿线的交通和商旅往来起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交通运输的不断发展,可渡古驿道业已失去了它连通滇黔、出滇入川直通京都的“孔道”的重要作用,而以驿道为依托所开设的马店,也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文字大小:
【打印】【】
友情链接:
云南省党政部门网站
各地党政网站
各省农业信息网
省内各地农业网
其它相关链接
本站网络实名:数字乡村 云南新农村
主 办:中共云南省曲靖宣威市杨柳乡党委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杨柳乡人民政府
承 办: 云南省曲靖宣威市杨柳乡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技术支持:
云南微软技术中心
浏览最佳分辨率新闻已成旧事!您访问的页面飞走了...
新闻已成旧事!您访问的页面飞走了...
秒后返回...播放列表加载中...
正在载入...
分享视频:
嵌入代码:
拍下二维码,随时随地看视频
宣威市杨柳乡可渡村 .
上 传 者:
内容介绍:
宣威市杨柳乡可渡村 .
Channel Me 精选
我来说点啥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京网文[0号 |
| 京公网安备: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京)-非经营性-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京)字第403号
<img src="" width="34" height="34"/>
<img src=""/>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width="132" height="99" src=""/>
在线人数:
<li data-vid="">
<img 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mg src="///img/blank.png" data-src="http://"/>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
<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li data-vid="" class="cfix">
src="///img/blank.png" data-src=""/><i data-vid="" class="ckl_plays">
没有数据!
{upload_level_name}
粉丝 {fans_count}
{video_count}
{description}}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宣威市杨柳乡留田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