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患者的患者会因为不做作业找各种理由吗

我与自闭症少年的故事【校园生活。散文】
&&&&&&&&&&&&&
我与自闭症少年的故事
&&&&&&&&&&&&&&&&&&
——此文献给世界第九个自闭症日
&&&&&&&&&&&&&&&&&&&&&&&&&
刚才看《厦视新闻》,得知今天是世界第九个自闭症日,我国现有自闭症儿童60万。厦门市有资质的自闭症治康复中心有八家,基本上还能满足本市闭症儿童治疗的需要。
自闭症患儿最佳治疗时机是1—6周岁,超过这个期限,就比较难矫正了!可是,在2014年9月的金秋入学季,我接初一年的2班,遇到一个轻微的自闭症少年——H同学。
期初,只有班主任知道此情,我不了解。第一周布置写日记和摘抄的作业,第二周周一,H同学没有交。我找他讨,他一脸愣乎,我问话他不答,只是羞怯地低着头。我深感奇怪,就跟班主任探讨到底是咋了。班主任跟我说他的特殊情形,说英语科的作业他做了也带了,就放书包里,也不知道要交上来。
哦,我明白了!所谓“自闭”,应该就是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将外界发生的一切都置之度外了!
当天晚上,我打电话跟H的家长沟通。H的事情,父亲很少管,多是母亲在管教。他母亲接了电话,我们聊了很多。由此,我得知关于这孩子的很多情况:H到5岁才开始学说话,小学数学很好,语文和英语不行。心急之下,就问他母亲:“他应该是你们的独生子吧?当初为什么不早点把孩子送到自闭症康复中心去治疗呢?现在要纠正他的行为,让他适应初中学习,恐怕有一定的难度。”“那时,我们没多少文化,也不懂。今后,就要多多麻烦你们老师了!他若出现什么异常行为,比如不做作业不交作业,你可以马上给我打电话。”她几乎是用哀求的语气跟我说。“嗯,好的,我知道了,没问题!”挂完电话,我的头有点大,满腹狐疑:“自闭症少年为什么不到特殊学校就学,而到我们普通中学来呢?”
&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深入,我发现H
同学的表情十分古怪,他经常在开小差,偶然会独自嘻嘻傻笑。我轻轻走到他身边,给他敲桌角暗示,他才回过神来。
第三周周一,H又没交日记本了。我见他有点发胖,就用亲昵的口吻对远处的他喊道:“喲,小胖子,快,快过来找我一下。”他来到我身边,我让他赶紧交作业。他的表情像上周一样,表现出“没做”或“没法交”的意思。我心急,让他到办公室找我。
到办公室,我不敢对他大声说话,很怕伤到他的哪根筋。班主任见了,跟了讲了一些无关痛痒的道理,我见他一直都在点头,可就是不说什么。我跟他说:“你妈工作忙,我不能每天给她打电话,是不是?你告诉我,到底有没有写日记,会不会写?如果不会写,老师可以教你呀!你这样不吭声,我怎么知道你心里在想什么呢?你赶紧告诉我,打算什么时候交日记摘抄本?”“明天交。”“太好了!你终于说话了!记住,以后,要跟老师说话,多沟通,多交流,知道吗?”H同学笑着点点头。我让他回到班级,说我明天还会找他要作业本。
第二天,H同学果真把日记摘抄本拿给了我。打开一看,篇幅不够,但书写很认真。我宽饶了这孩子,心里顿生了第一份特殊教育胜利的喜悦。
几天后,班主任跟年段长说:H同学出现暴力行为,他用手抓前桌女生的头发,还用桌子去撞她们的脊背。当天晚上,H同学的母亲跟我打电话说:孩子回家后气呼呼的,自己一个人待在房间里闷闷的,不搭理她,不出来吃饭。她问我孩子在学校有没有跟同学吵架了?我说“不知道。”心想:“真奇怪,这位妈妈不跟班主任问清情况,却爱跟我沟通?这是不是有点喧宾夺主了?”我的心有点烦:“日后如果天天这样,我怎么活呀?”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暗自仔细琢磨着:“是不是,我那天呼他小胖子让他不高兴了?”“对了,我得赶紧去调查一下学生。”果不其然!同学们就因为那天,从此呼他“小胖子”,让他难以接受,非常生气,于是就拿女生出气了!嗨,都怪我,太率真了!一张调皮的乌鸦嘴,竟害苦了H同学。
&于是,我利用上课之前的一分钟,告诉同学们:“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叫H小胖子了,懂吗?H的身材不算胖。我本无恶意,没想到,我们班同学的模仿能力实在太强了!你们如果真要模仿,就模仿蒋老师写文章,怎么样啊?”“好嘞!”大家都很开心,H同学的眼睛也笑成了弯弯的月亮了!——他跟我一样,
是单眼皮,哈哈,真有趣!
日子像流水,一天一天滑溜过去,H同学的言行举止成了我上课期间重点观察的对象。他的行为反复无常,时好时坏。对此,我都忍着,都以鼓励为主。
有一次,我让他回答问题,他说什么也不肯站起来,我说:“站起来,这是对老师最起码的尊重,你看,我也是一样站着的吗?他才站起来。”他的回答过于简单,但我不介意,还夸他很自信、有勇气。从那以后,我不请他回答,他也会跟着同学们,一起大声回答,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还有一次,我让他帮我打开白板并输入信息,他很乐意,且做得很好。我和同学们给他鼓掌,他真的开心极了!
2班有几个女生思想比较成熟,她们的语文素养比较高,喜欢音乐,喜欢朗诵,也喜欢组织班级开展课外活动。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都很支持她们,比如,儿童节和圣诞节在班级庆祝活动,班主任没参加,我却受邀积极地参加了,还为他们鼓掌。所以,我跟2班的学生关系特别融洽。在活动过程中,我很高兴地看到H同学融入其中,比如,几位同学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他扮演了皇帝,还演得活灵活现的,甚至深受大家的追捧。
&初二上学期末,就在我请病假的前些日子,听班主任说,H最近跟她怄气,已经有两周不完成英语作业了!我很吃惊:“怎么会呢?现在,他的语文作业都不用我去追讨了。可能是他很需要老师鼓励吧?这是他的软肋。可以多给他鼓励,试试看。”……
&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初二上学期的期中考,H同学的语文成绩由初一年的不及格,考到及格线上了,150分他考了98分,令人感动的进步,我比吃山珍海味还高兴呢!当然,这其中,与他母亲精心教育分不开的。每次教师节或春节,他母亲都会让儿子给我和班主任发短信祝福。2016年春节,我就收到他的新春祝福的短信。我给他回复的短信写着:“祝你新学期学习进步!”
&如今,H最愿意接近的老师也许就是语文老师了!这是最让我感到荣幸与幸福的一件事。自闭症少年只有愿意接近你,才有可能学好你这个学科,他的自闭症状也将渐渐退去,直到恢复到正常人的状态。我敢确信,只要适应了初中的学习生活,将来,H同学同样可以胜任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生活了!真诚祝福这位错过最佳康复时机的好孩子!
&&&&&&&&&&&&&&&&&&&&
&&&&&&&&&&&&&&&&&&&&&&&&&&&&&&&&&
2016年4月2日
&&&&&&&&&&&&&&&&&&&&&&&&&&&&&&&&&&&&&&&&&&&
&&&&&&&&&&&&&&&&&&&&&&&&&&&&&&&&&&&&&&&&&
&【相关习作链接如下】
&&&&&&&&&&&&&&&&&&&&&&&&&&&&&&&&&&&&&&&&&&
& 我身边的好老师
&&&&&&&&&&&&&&&&&&&&&&&&
2&&&&&H同学&&
&&&&&&&&&&&&&&&&&&&&&&&&&&&&插图:长安画派创始人、国画大师赵望云先生的人物画欣赏
我的更多文章:
( 21:07:07)( 18:37:23)( 19:03:33)( 17:22:57)( 09:50:32)( 17:28:53)( 22:08:51)( 13:09:28)( 21:38:26)( 21:20:10)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特殊教育/自闭症/发育迟缓
&b&结论先上--应该。&/b&&br&&br&天生残疾粗略的来看,分为两大部分,同时国内的特殊教育也是有这样的区分即:&br&1.肢体残疾如听障聋哑等。&br&2.其他方面能力或者智力问题如二十一三体综合征 智障 自闭症等等。&br&这两者的严重程度对自身和家庭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种的严重程度要高的多。&br&&br&&b&本题下的一些支持出生的回答,我认为你们在评论一件根本就不了解的事物。&/b&&br&&b&即天生残疾对于孩子和孩子所属的家庭到底意味着什么?&/b&&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与有智力障碍的人相处通常是怎样的情形? - 李老西的回答&/a&&br&以上这个问题是我的答案,当然更多的是孩子父母或者亲戚的回答,可以去看一下。&br&&br&我是一名特教老师,孩子程度有好有坏。并非都是特别严重的个案。但是即便如此,这件事对于整个家庭的伤害可以说是毁灭性的。&br&&br&圣母们有个特别可笑的观点就是:&br&孩子的生命应该自己决定,可以决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生存或者生活。&br&但是事实上他们的生存就已经建立在了父母和家庭无尽的痛苦之上。周围人只有牺牲自己的利益才可以保全他们。否则他们根本就没法生存。&br&总是有人问我,为什么一定要强迫哪些自闭症儿童学习,强迫他们和别人交流。&br&大家用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各过各的不好吗?&br&实际上是他们根本就没办法自己过自己的,他们独立生活在食物充足的前提下都很难撑过一周。&br&&b&他们没法决定,他们也极难独自生活互不干扰,他们不是你们想象中的那样!&/b&&br&&br&可能有些平常人认为理所应当的事,对于特殊儿童或者人群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包括但不限于:&br&————————————————&br&撕开食物的包装袋 或者 使用剪刀等物品来开启食物包装&br&使用货币购物&br&自己穿脱衣物&br&洗漱自洁&br&使用公共交通(公交地铁)&br&走失之后向警察告知身份和住址&br&有关安全的一些标示(红灯停绿灯行 有电危险 )&br&............................................&br&————————————————&br&&br&但是这个问题包含了政府和父母,职责的话应该分开来看。&br&&b&我的结论是:政府有告知和建议的义务,但是决定权应该给父母。&/b&&br&&br&这里很多人在说加强孕前检查,孕前检查当然应该加强,但是这个东西并不保险或者说多么可靠 比如唐氏筛查 3D彩超等等。肢体问题可以通过B超判断,难就难在如自闭症这种情况不是多或者少,而是完全看不出。&br&但是如果唐筛出现问题,医生肯定是会给出自己的建议的。医生的发言一般都是倾向于谨慎的,就是说&查不出问题不代表没问题,查出了问题就很有可能有问题。&&br&&b&在早期筛查上科学技术才是最大的瓶颈,而不是政府支持的力度如何。&/b&&br&&br&&br&&b&而父母永远是孩子的关键,在得知自己孩子有问题的前提下,依然决定要生的话。&/b&&br&我希望他们可以了解以下情况:&br&1.孩子可能存在的问题。&br&2.这些问题需要多少的经济或者人力支持。(是否可以承受)&br&3.孩子后续可能要面临的问题(如自理 入学 就业 婚恋等)&br&4.对类似情况政府是否有支持项目。&br&5.最好可以去特殊学校或者福利公益机构去做一个直观的了解。&br&&br&&br&&b&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的生活,包括孩子的父母。&/b&
结论先上--应该。天生残疾粗略的来看,分为两大部分,同时国内的特殊教育也是有这样的区分即:1.肢体残疾如听障聋哑等。2.其他方面能力或者智力问题如二十一三体综合征 智障 自闭症等等。这两者的严重程度对自身和家庭的影响是完全不同的,第二种的严重程度…
首先我完全反对这种“神经多样性”的提法。&br&&br&&u&他们把人脑比作装有不同系统的电脑,说”一个电脑不运行Windows系统 并不表示它坏了“如何看待”神经多样性“这一提法?&/u&&br&&br&至于这一段更是原则性的错误了。如果我来用类比形容的话,自闭症这台电脑不运行Windows的话,那别的也运行不了。不管是IOS还是其他开源系统。&br&&br&另一位答主里有一段我非常认可,从医学角度上讲:&br&&b&障碍就是障碍,疾病就是疾病,残疾就是残疾。是完全泾渭分明的。&/b&&br&&br&而“多样性”这个词汇只会模糊这个界限,容易给更多对于自闭症不了解的人士一个非常不好的心理暗示“自闭症没什么问题,只是不一样。”&br&而这样的宣传口径我认为只会增大自闭症诊断和干预的难度。&br&&br&重申一次我的观点:自闭症的非常严重的先天性障碍,且程度之多样,情况之严重远超普通人的认知范畴。&a href=&/lilaoxi/& class=&internal&&自闭症为何不能治愈 - 自闭症 - 知乎专栏&/a&&br&只有正确的了解问题,才有可能找到解决的途径,好心并不代表可以办成好事。&br&我理解主题方的初衷,但我反对你们的提法。&br&&br&&b&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顺便政治正确去死。&/b&
首先我完全反对这种“神经多样性”的提法。他们把人脑比作装有不同系统的电脑,说”一个电脑不运行Windows系统 并不表示它坏了“如何看待”神经多样性“这一提法?至于这一段更是原则性的错误了。如果我来用类比形容的话,自闭症这台电脑不运行Windows的话,…
家长和孩子见了很多,各种家庭环境和互动方式也有所了解。坏的方式各有各的坏,但是好的亲自关系还是有一些共通点的。&br&其实在类似于这种亲子关系互动的类似问题下,我不太喜欢各种用自身经历说事的回答。或者是一个案例(我朋友或我上次见到....)直接引申到一个结论。&br&至于为什么,稍后会提到。&br&&br&&b&1.以身作则。&/b&&br&家长首先理解自己就是孩子的镜像,家长怎么说根本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br&自己先不撒谎,把自己的话当真,行就行,不行就不行。孩子才有可能如此。&br&三观正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绝对是积极的,而且这种人从来不说什么“大环境如此身不由己”之类的屁话。答应就要做到,要么别答应。&br&真人例子:一个父亲出差答应孩子顺路买某个礼物,结果回程时忘记了,二话不说直接返程票去买了再回来。(很多年前,那时没有网购,只有绿皮车)&br&&br&&br&&b&2.尊重个体差异,孩子和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b&&br&起码父母应该了解孩子与孩子之间是不一样的,有些许的差异并不是问题,千万不要横向比较。不认同和了解这一点的家长也更容易出现:“你看XX家的XX,你怎么不...”类似句式。&br&可能同样的处理方法,对待不同的孩子很可能效果是完全相反。&br&孩子之间除了能力值和生活环境的不同产生的差异,最大的差异其实就是年龄。举例:&br&一个两岁的孩子摔了一跤,父母抱起拍拍,安抚一下这种处理是非常OK的。&br&如果这个孩子是5岁,父母依然抱起拍拍并且语言安抚只会让孩子获得更强的舒适圈进而影响他的社交。因为在孩子能力处理范围之内的事父母依旧代劳只能减少孩子的思考和决策机会。&br&&br&&br&&b&3.把孩子当做家庭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b&&br&父母和孩子在认知分类里都被划分为“人”。儿童在3岁自我意识觉醒之时,就已经具备了自我识别,也很喜欢证明自身和别人的不同。这种时候也很喜欢说“不要不要不要”。所以在这个阶段能做的事就可以让孩子自己尝试了,如一些基本自理技能。&br&也可以询问孩子的喜好和部分意见。就是可以试着和孩子“讲讲道理”。&br&比如家庭的公共资源应该是大家共享,比如吃饭就不存在某个菜只能是孩子吃。&br&又或者家务,可以让孩子挑选项目和家长一起完成。&br&但是这个大前提就是足够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和自己孩子的特点,可能说起来复杂,其实只要平时抽出足够多的时间陪孩子 或者 买一本“发育里程碑”似的书看看就能知道个七七八八。&br&问题一些父母就是懒,体力的懒尚且好克服,脑力的话就很困难了,于是更容易走极端要么把孩子当成家庭中心供起来,要么当成宠物一般圈养。其实这种方式无疑也是当时最省时省力的做法。&br&&br&&br&&b&4.让孩子参与决策&/b&&br&当孩子越来越大可以决策的时候大家可以商量并且参与决策,&br&这时候鼓励孩子自行决策,在早期7-10岁左右可以决策比如,家庭作业时间如何分配。想要购买的物品额度分配,以及家务等。&br&一般是13岁第二次自我意识成型,就意识和思维方面就已经可以算做成人了。这时候可以决策如兴趣爱好。或者金钱与中短期目标等。&br&总之是随着时间,给于孩子的自由度越来越大,并且尊重他们的决策,哪怕当时父母认为他们的判断是错的。除了原则性的错误,一些判断上的错误未必就是坏了。因为决策的经验值始终在积累。&br&家长的角色更多的是保护或者监督这个决策的执行。&br&在我接近成年的时候,我父母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着办”。&br&以前我爸经常说:你看你电脑玩这么好。我都不会玩电脑,现在出来一些新东西也不懂,我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你大了。你自己决定把。
家长和孩子见了很多,各种家庭环境和互动方式也有所了解。坏的方式各有各的坏,但是好的亲自关系还是有一些共通点的。其实在类似于这种亲子关系互动的类似问题下,我不太喜欢各种用自身经历说事的回答。或者是一个案例(我朋友或我上次见到....)直接引申到…
&u&那些孩子们大多生活在自我世界中,不怎么理会外界的人,但他们中的很多都很聪明。&/u&&br&&br&你既然亲身接触过他们,我真的不明白你是如何得出这种判断的。还是说他们比较聪明这种无法量化的描述比较政治正确罢了。&br&前面的很多答主都说了,他们并不“聪明”,80%以上的自闭症儿童都附带各种情况的发育迟缓,&b&用你可以理解的话来说就是说他们远比你想象中的要“笨得多”。&/b&&br&&br&&u&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在想,自闭症人们就是一支独特的人群,他们有他们的生存方式。&/u&&br&&br&&b&他们和我们一样是地球人,他们也不存在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把他们放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之下,哪怕给足食物和饮水,他们凭借自己的能力很可能连一周都撑不住。&/b&&br&大运动和精细能力的落后让他们可能连食物的包装都没法靠自己打开。&br&更别提那种有着行为问题的孩子,有些孩子看见水就要走过去摸,看见车轮子就要跑过去玩。这种情况并不鲜见。&br&讲个小故事:我原来机构出门有条河,有一个孩子下课回家他的爷爷就要拼命的拽住他,防止他直接冲到河里去。有一次没拉住,还是门口的保安下水把他救起,否则后果不堪设想。&br&&br&&u&只是在绝大多数所谓的“正常人”订立的社会规则之下,他们不得不学着去和人交流。&/u&&br&&br&&b&是的,他们不得不学。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干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他们去和人交流,最主要的部分依然是“自理”与“社交”。&/b&&br&&b&在可以有一部分自理的基础之上才可以有进一步的社交。比如超市购物这种。&/b&&br&首先就是自理,你在机构看见的那些课程模仿跑跳爬包括了理解和语言都是为了这个对他们来说非常大而且困难的目标。对普通人来说的:进食 穿衣 如厕 梳洗 家居等技能也需要一遍遍的重复。&br&另一个目的就是减轻家长的负担,如果前面的这些干预都不做的话,那要保证他们的生存只有两个结果:&br&1.另一个人24小时跟随照顾他们,一般都是孩子家长。&br&2.把他们像动物一样关起来。&br&不知道你和那些家长聊过没有,你只看到了孩子的可爱却没有看见家长的疲惫。&br&是他们无限包容和付出才造就那个你眼前那个“干净可爱甚至略显聪明”的形象。&br&用另一个家长话来说:我并不差钱,家里这么多套房子,我只怕我死了他连收租都不会。&br&&br&&b&我希望你可以多去几次,看得多一点,仔细一点。给你一点提示:&/b&&br&&br&1.我相信你一定在机构看过他们吃东西,一般都是别人喂或者给一个他们吃一个,不知道你有没有见到他们像普通孩子一样自己打开包装,或者一只手拿着袋子另一只手掏着吃?应该是没有吧,没错这个双手协调的精细动作他们极难做到。&br&&br&2.在机构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这些孩子独立脱过一件衣服,或者穿起一件衣服。因为不管是套头衫还是开衫。这个动作对他们来说依然极其困难。&br&&br&3.你既然认为他们是一个群体,不知道你有没有见过哪里其中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有主动的交流。是的没错,在他们的概念里不存在群体和同类的区别。更不可能对同样是自闭症的同班或者同组的同学产生共鸣。请你再思考一下你对这个群体的划分与认知。
那些孩子们大多生活在自我世界中,不怎么理会外界的人,但他们中的很多都很聪明。你既然亲身接触过他们,我真的不明白你是如何得出这种判断的。还是说他们比较聪明这种无法量化的描述比较政治正确罢了。前面的很多答主都说了,他们并不“聪明”,80%以上的…
先说槽点。&br&&br&&u&1.经我们照顾训练的孩子已经有数千名进入了正常的学校和幼儿园,回归主流群体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u&&br&不明白你是如何定义“回归主流群体率”,哪怕以琳星星雨这种全国办的最好资历最老的机构也没有你那个机构如此夸张。能回归主流主要看的是孩子的初始能力,机构干预只有辅助作用。除非你那边的孩子全部入园时全部都是中高功能,这不可能。&br&&b&PS:我个人是有8年经验的特教老师,也经历过完整的特教体系的学习。在知名机构工作和学习过,也带过新老师。在我教过的所有学生里,能真正融入主流群体并且不掉队的大概能有40%,不过有的人还小,目前未知。&/b&&br&&br&&u&2.但由于坚持一对一和教育质量导致成本过高,每月只有收上学费才能够给教师们开工资。&/u&&br&无论是个训课还是感统精细社交类的大课,师生比是固定的,不存在坚持教学质量导致成本提高的问题。&br&&br&&u&3.而且这些特教教师九成以上都是下岗女工,九成以上都是孩子妈妈。经过我们的培训和科学的指导,她们都成为了优秀的特教教师! &/u&&br&不明白你如何定义“优秀的特教老师”,但在我接触的从业者里,正规特教教育幼师等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3年能成优秀的特教10个里面不到一半。你的师资门槛如此之低,很难让人信服。&br&别和我说只要有一颗爱心和奉献精神就是优秀的特教老师了。&br&&br&&br&&b&你通篇都在煽情,自己如何不易,自己机构理念方法如何科学强大却语焉不详。&/b&&b&并且表述不合常理前后矛盾。&/b&&br&其实说来,全国能开十五年以上的机构屈指可数,不知道你是那一家。直接说出机构名字的话我相信可以增加这个问题的可信度。&br&从我的角度来看,我目前是不信任你和你的这个机构。&br&如果我自己是一名家长我也不倾向于去你那里。&br&&br&&b&你作为机构的负责人,我看不到一点业内人士的专业素养。&/b&&br&&b&专业知识暂且不提,甚至连资金分配,统筹安排都是乱成一锅粥:&/b&&br&&u&又提前预支了家长们的学费,集资了八九十万,买了一处大约200平米的房产。在十月份终于装修完毕投入使用。可以继续我们的公益事业了。&/u&&br&&u&但是,问题就来了,我们把钱花在了买房装修上,预支的学费也都花光了!工资又成了问题!&/u&&br&&br&&br&如果你的机构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的话,那师资和生源就不是问题,老不代表好。&br&以上两点不存在问题的话,那资金流也不会如此乱。&br&办机构就是办企业,办一个优秀的运转体系,少了任何一环都可以迅速恢复运转,前提是活下去,然后活好。这个最大的关键因素就是---规模。&br&你这个机构办了十五年了,现在的营业面积是200平米,我满打满算。容纳15-20个孩子已经上天了。我熟知的几个机构是60个孩子(一千平米) 300个孩子(5层楼每层接近1000平米)&br&&br&我不知道你们搬迁之前的规模,但是目前这个规模的机构绝对不可能维持一个稳定高效的教学体系。因为孩子类别就招不全,那老师涉及到的课题安排绝对不可能全面。&br&更大的问题是对于你们这种规模的小机构来说,资深老师挖1-2人走教学体系就有崩溃的可能。&br&&br&既然你这个机构话事人都如此艰难窘迫,想想下面的老师们是怎样的生活,她们就不配有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生活吗,你怎么知道她们就和你一样的想法呢?真正优秀的老师就是值更多的钱,人家开高一倍甚至两倍的工资挖人,没有不动心的。哪怕是那种被机构培养甚至是有宗教信仰的老师,这种事真的见过了,时刻都在发生着。&br&一定要营造出那种特教老师就是苦逼哈哈“感动中国”的那种形象吗?&br&&br&&br&你可以好好参照一下一些优秀早教机构或者特教机构的模式。&br&办机构不是做公益,办机构就是办机构。要赚钱要生存要发展要壮大。&br&&b&你最大的问题就是觉得“赚钱就是可耻”&/b&&br&&b&如果你的思路依旧不改的话,死路一条。&/b&&br&事业毁了,机构倒了真的没什么;永远要靠别人的同情和付出才能活下去才是真正的悲哀。&br&&br&&br&&b&解决方法也只有一条:&/b&&br&&b&赚更多的钱--雇更好的老师--招更多的学生--换更大的场地---循环。&/b&&br&唯有如此才能惠及更多的孩子和家长。
先说槽点。1.经我们照顾训练的孩子已经有数千名进入了正常的学校和幼儿园,回归主流群体率达到百分之八十以上。不明白你是如何定义“回归主流群体率”,哪怕以琳星星雨这种全国办的最好资历最老的机构也没有你那个机构如此夸张。能回归主流主要看的是孩子的…
&b&有非常大的可能是语言理解出现了问题。而且是远远落后于同龄人。&/b&&br&就是说很可能是听不懂你们的问题,而不是听懂了不愿意回答。&br&&br&你的题干信息比较少,但是依然有比较关键的内容来说明我的判断:&br&1.3岁孩子语言仅仅只有人物称呼。&br&2.有复读机式的回答方式。&br&3.无法表达出自我需求。&br&&br&而语言理解的问题很少会单独出现,我个人建议去儿科医院做一份整体量表或者筛查来判断孩子当前的能力水平。其次再看是否有自闭症的可能。&br&请务必落实以下信息,再决定该做什么:&br&1.九大方面(大运动 精细 认知 语言理解等等等等)各方面分别落后多少。&br&2.请医生当面判断是否有自闭症的倾向或者可能。&br&3.亲子班对你孩子的这种情况并无改善作用,请去机构或者自己学习相关的知识。
有非常大的可能是语言理解出现了问题。而且是远远落后于同龄人。就是说很可能是听不懂你们的问题,而不是听懂了不愿意回答。你的题干信息比较少,但是依然有比较关键的内容来说明我的判断:1.3岁孩子语言仅仅只有人物称呼。2.有复读机式的回答方式。3.无法…
&b&先上结论---不给。直接告诉他老师没有发红包的习惯,老师不发红包也不找别人要红包。&/b&&br&&br&支教嘛应该就是大山里有群贫穷又渴望知识,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孩子等着我们去挽救,他们对于支教者的到来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会利用好这段时间以及我们带去的衣物书籍更好的学习。我们的付出一定会不经意间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br&&b&可是为毛要找我要红包呢,哎我说这位小朋友你怎么不按剧本走啊。&/b&&br&&br&我始终相信仓廪实而知礼节,我从来也不认为大山里的孩子就淳朴善良。对于一群6-12岁的山里孩子只有那么多的认知水平,大概率思维是非常单纯直接的,也根本想不到那么些。尤其是在他们见到更大的世界之后。而你们对他们来说就是更大的世界,每次支教都是让他们见世面了,还能让他们得到很多免费的东西。&br&人一旦可以没有任何代价的持续获得免费的馈赠,特别是这个赠予是持续的有周期性的。&br&便不再会有感恩之心。施与于他便是理所当然了。&br&&br&有人说是“碗米恩斗米仇”,我倒不是太同意,我认为问题不在于量而是持续与周期。&br&同理不仅仅是赠予也包括其他,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借钱或者帮忙一类的行为。&br&一旦形成持续和周期(或者次数多),那在被帮助者看来,你的行为模式就已经固定了,一旦不符合预期便是意料之外了。&br&&br&&br&&b&人与人之间的社交,首先要看社会关系才能够去定义一种社交行为的性质。&/b&&br&就像谈恋爱,普通人之间无所谓,要是领导和下属呢?老师和学生呢?&br&一个红包当然不是什么大事,对一群单纯的孩子来说无需上纲上线到什么做人的道理之类的。&br&我们在微信群里聊天也会经常开开玩笑发个红包什么的,但是大家利益不相关地位也基本对等。有来有往玩闹一番无所谓。&br&&br&可你和这个小朋友是这样的关系吗?&br&对于他来说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的性质,只是因为你这个对象可以索取,既然可以那有一就有二,再是三。既然有干嘛不多一点呢。&br&这孩子既然开口找你要了,我认为他之前就已经找别的支教者要过红包了。他只是沿用了自己的成功经验....罢了。&br&&br&你的问题是&u&平时看到有人找我要红包都直接无视,但是小孩子不知道如何应对,加以疏导?&/u&&br&所以请把这些孩子放到你们地位对等的位置来同样看待和相处,无视就好。&br&怜悯只会让他们产生惰性,同时麻痹你们自己。&br&&br&&b&所以既然有赠予,那也应该有拒绝。哪怕是一块钱硬币,也有自己的正反两面。&/b&&br&&b&你们对他们好但不代表你们欠他们的。&/b&
先上结论---不给。直接告诉他老师没有发红包的习惯,老师不发红包也不找别人要红包。支教嘛应该就是大山里有群贫穷又渴望知识,渴望通过知识改变自己命运孩子等着我们去挽救,他们对于支教者的到来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孩子们会利用好这段时间以及我们带…
&b&要搞清楚你女儿是不是自闭症,那我就先上结论了---多次评测和诊断。&/b&&br&&br&&br&自闭症的诊断本身就是看量表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判断,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就没有百分之百的靠谱一说。所以我建议去你更大一些的医院做评测和诊断,至少去两家,如果得出的结论和之前一致,那大概八九不离十。&br&&br&至于你参加的这个评测,你认为:&br&&u&“有很多行为其实宝宝都可以做到,但是估计是环境生疏加上不配合,导师都一下子就跳过,整个评测的过程还不到40分钟”&/u&&br&&br&&b&实际上说,40分钟做评测时间不算充足但是也不能算是草率。&/b&你认为在家里会的内容评测的时候不做也是很正常的,评测就是陌生环境,得出了一个你认为的低分。但是在家里的灵光一闪同时也是最高分,在我看来依然不足为据。评测的时候不会,那就是不会。换一个地方评测不会的可能性依然很大。一个没有问题的孩子无论评测怎么偏差也很难得出“中度偏严重的自闭症”的结论。&br&&br&对于这个3岁的孩子来说,从你的描述上看。我反正没看到有符合三岁孩子的能力:&br&1.孩子只能说单字发音还不标准&br&2.几乎没有社交能力和兴趣。&br&3.语言理解能力很可能有问题(不太听得懂家长的指令)&br&我脑补了一下,如果是我来给这孩子做一份PEP-3的评测的话,分数应该也高不到哪儿去。&br&&br&&br&而作为家长你的问题在于你不了解自闭症的表现形式同时也不了解3岁孩子能做到哪些,不能做到哪些。所以你才会产生以下的错觉。&br&&u&“女儿小的时候很聪明”&/u&&br&&u&“说她笨也不是,基本上她自己做不到的事情都会自己想办法”&/u&&br&&u&“问题应该是出现在十八个月左右,可能是我跟我爱人的问题,也很少注意跟她沟通”&/u&&br&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如果真的有问题的话,那问题早就存在了,并不是十八个月才出现,只是你没看见罢了。&br&&br&所以如果你心里真的有这个谜团非解开不可的话,请即刻前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地的大医院找相对知名的医生预约做评测和诊断。如果条件允许,请多次评测和诊断。&br&如果结论依然不理想的话。以下我的这一篇专栏或许会帮到你,祝好运。&br&&a href=&/lilaoxi/& class=&internal&&&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lila&/span&&span class=&invisible&&oxi/&/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a&
要搞清楚你女儿是不是自闭症,那我就先上结论了---多次评测和诊断。自闭症的诊断本身就是看量表以及当时的状况来判断,同时这也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就没有百分之百的靠谱一说。所以我建议去你更大一些的医院做评测和诊断,至少去两家,如果得出的结论和…
&b&结论先上---陈述事实,而不是你的主观判断。&/b&&br&&br&我始终坚信和家长沟通描述孩子的状况时一定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老师的好恶。&br&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道德和三观去评判学生,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其他方面你无法保证自己的正确性。你只是老师,你只能判断学生的学业,而不能判断学生的人品三观。&br&&br&&b&题干里满篇私货,我认为尽是一些主观判断如:&/b&&br&他的孩子有直男癌。&br&读了好多心灵鸡汤和卡耐基以为自己知晓宇宙秘密。&br&班主任说这个学生心理有问题。&br&&br&&b&事实依据我只找到了:&/b&&br&这是个贵族学校。&br&这个同学成绩还不是很差,是中等。&br&&br&老师的也是人,肯定对于学生有自己的好恶之分,但是我认为不应该把自己的这种好恶告诉家长。因为你的态度会影响家长,间接影响到孩子。如果你是个新老师根本搞不清楚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那就好好陈述事实吧。至于是大家都能看到的既定事实。对于家长需要做到并且可以做到的内容,请如实告知,比如检查作业什么的。当然不排除家长是不管孩子的甩锅型家长,但你也有起码的告知义务。至于家长做还是不做,那是他的事。&br&&b&尽量在沟通描述时避免一些模棱两可的描述词汇如:还不错 挺好的 不太好 不努力 差不多 挺聪明等等等等。&/b&&br&&br&&br&如果是我自己的话,根据你的题干,我大概会这么说:&br&XX同学目前的成绩是语文XX分,数学XX分,相信您也看到了。综合来看在班级里排名大约是XX位,位列中等。相对于上一学期,进步(后退)了多少位。&br&目前XX同学在学习上投入的时间不是太多,偶尔也不写作业,我问了一下其他科目的老师,十次作业的话大约有X次不写。我认为这对学习不是太有利,希望可以督促一下,抽空尽可能每天检查作业。如果搞不清每天有哪些作业内容,可以来问我。&br&家中需要辅导的内容为XXX,目前在学的重点是XXX,这对于升学部分比较重要。希望我们双方可以一起努力,让XX同学可以在学业上有一定的进步。
结论先上---陈述事实,而不是你的主观判断。我始终坚信和家长沟通描述孩子的状况时一定以事实为依据,而不是老师的好恶。老师不应该用自己的道德和三观去评判学生,除了本专业的知识,其他方面你无法保证自己的正确性。你只是老师,你只能判断学生的学业,…
结论先上---作用是融合 或者说是考试场。&br&&b&社区不是起什么作用,而是目的。&/b&&br&&br&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有两个就是---自理与社交。&br&无论前面课题的设置是如何,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服务的。&br&而社区就是完全的社交环境,也是考验特殊教育成果以及儿童能力的地方。&br&&br&以美国的丹佛模式为例,就是家庭与社区的融合干预。不过我认为和国内的适合度相去甚远,因为“社区”这个概念和国内是完全不同的。&br&可能还是日本或者香港的社工模式会更为适合国内,由一个社工的全程服务跟进保证融合的成果。但是这些都是以特殊人群的能力为基础的。绝无例外。&br&&br&比如在日本社工要介绍特殊人群去社区便利店打工,依然也要经过岗前培训,比如装便当什么的,基本上也可以完成一些简单体力劳动。而便利店也会打出类似的提示比如“本店有特殊人群工作,如有服务不周还请海涵”一类。&br&&br&而国内也在慢慢起步,当然是以发达些的大城市为先。以杭州为例,类似残联旗下的特殊学校会有类似的特殊安置,也包括了民间的慈善和福利机构。会对一些年龄较大(15+)的儿童进行技能培训,比如烘蛋糕什么的,然后会集中在普通蛋糕店出售。&br&比如我认识的 &b&开物行动教育空间&/b& 以及 &b&袋鼠学员 &/b&的慈善同仁们,谢谢他们一直坚持做类似的工作,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他们。&br&但是总的来说,我认为事情始终是在朝好的方向发展的。祝孩子和他们一切都好。&br&&br&关于社区歧视的问题,总的来说还是年龄越轻,这种情况就越少。因为国内的综合素质水平是逐年增高的,对于家长来说,想要避免类似问题的话,尽量选择平均居民年龄低的社区会更为好。&br&对于心怀歧视和恶念之人,无需交流争辩,唯有远离。
结论先上---作用是融合 或者说是考试场。社区不是起什么作用,而是目的。特殊教育的终极目标只有两个就是---自理与社交。无论前面课题的设置是如何,都是围绕这两个内容服务的。而社区就是完全的社交环境,也是考验特殊教育成果以及儿童能力的地方。以美国…
谢沐沐老湿邀。。&br&其实也不算是转行,照名头来讲,应该是属于越混越次了,从体制内老师混成了家教。我原来的单位是浙江残联下属的自闭症康复机构,省内应该算是最有名的那家了。&br&&br&其实辞职之前早已酝酿良久,起因是一位相熟的同事遭到了领导的刻薄,或者说是言而无信的欺瞒吧,给我了些许惊醒,料想以我这个臭脾气步他后尘目测也是迟早的事。但是离职总的来说原因有那么几个:&br&&br&1.其实这个地方呆的也比较久了,我该做的培训也做了,该跟的师傅也跟了,该带新手也带了,继续下去也不能给我的提升了。当时我自负的想:这地方还有比我更厉害的老师吗?我这大佛不能继续呆在这个小庙里。&br&&br&2.穷....工资吧,我离职前拿3000多块左右(2012年,当年杭州低保貌似是900,我们基本工资是890....- -!),平时基本工资不提,课时费好像是15元每节。反正满打满算就那么些。如果我在单位加课的话,每小时可以多赚60元,不过需要每天上完6-8节课下班后留下来赚这个钱。月入6K应该是天花板顶端了。消耗太大,只怕是有命赚没命花。另外机构也不允许老师外出代课,抓就会被嘿嘿嘿。走穴脱贫之路也被堵死。&br&&br&3.领导不给力,由于是残联下属,机构容纳量很有限。但是机构领导却从来没有想过如何扩大规模。不是像民间机构越办越大 越办越好,而是永远原地踏步,哪怕是在招生非常火爆的几年间,都是让学生排队等着,而不是如果扩大场地招新老师把生源先拿下。就这么些箩卜坑我晋升之路基本玩完。&br&&br&4.女人多的地方啊,你们懂的。甄嬛传那是小儿科,不细说了。&br&&br&5.我最讨厌的部分来了,就是写教学计划和课题总结。问题是特殊儿童的个体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有单独的计划,问题在于写计划根本没卵用,因为第一天写的计划第二天搞不好就变成一张废纸,因为课题是在不停变动中,老师要不停的和学生磨合在找寻最有效率的课题,而课题之间是链式或者说是一个网状结构,牵一发动全局。&br&所以制定课题拥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所以当时我很反感这一部分我认为毫无意义的文字工作。&br&&br&大概就是以上那么几点,有关于其他老师所吐槽的什么:劳动强度大,学生教的累,家长不好沟通太烦人什么的至少在我看来那都不算什么。虽然我这人时常不正经插科打诨,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个有自制力的人.....吧.....&br&&br&话说间契机就来了,12年单位要搬家,要搬去离我越2小时车程的地方,而之前我只需要15分钟。此时我也放出了风声“离家好远,是不是辞职算了。”然后我家附近的一些家长纷纷联系了我,“李老师离职了干脆来教我们几个得了,我们雇你啊。”。我心想好哎,一琢磨钱好像还多了不少,就这么定了。&br&得知我自己不会断炊饿死之后,在搬家前夕也和领导沟通了一下递了报告。“路好远之类balabala”体制内教师之路至此终结。就这样莫名其妙走上了私教之路,后来找我的人渐渐多了起来。&br&&br&就好比上知乎,我2014年后半年就注册了,起初一直是光看不写。偶尔有一天看见一个有关于自闭症的问题,那个问题我忘了。主要还是看见最高票的答案写的一塌糊涂,专业度基本是零还有那么多人点赞我真是服了,遂怒写一答喷之。至此获赞连连.......&br&后来就被管理员邀请开了专栏,又被邀请出了盐书,从此一路跑偏走上了网红这条不归路。&br&&img src=&/1a72b8db2f9ebc_b.png& data-rawwidth=&277& data-rawheight=&20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77&&现在的我依然在杭州收学生教课,依然在19楼 在行 知乎做收费的咨询,偶尔写写专栏发电子书,偶尔受邀出去公益讲个座混混鸡腿盒饭什么的......to be continued&br&&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有什么要分享的那就是:&br&1.实力够屌就行。跳脱体制这种事说来就是把你自己摆上货架,你觉得自己值多少钱那不重要,而是卖身的价有没有人肯买。凡是觉得自己收入和付出不对等的老师们都可以出来遛一遛,看看你到底值多少。我反正看到那些整天抱怨这抱怨那的同行有点不爽,你行你上啊。&br&2.自由职业尽管收入看账面的话那肯定完爆单位死工资,但是浮动起来也是很可怕,而且没有保障,社保还得自己花钱去买,有一顿没一顿的,宝宝心里慌啊。不过尽管如此,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个刺激,那就是“不好好上课就没饭吃”。虽然槽点依然不少,但是现在让我再回机构.....那还不如直接给我一剑。&br&3.少了同事的社交圈,所以偶尔很无聊,积极拓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加入更多的圈子可以让生活不那么无聊,不过像我这样的死宅倒是也无所谓,有DOTA和麻将就行。&br&4.我这个人懒归懒,脾气也不是太好。但是总的来说还是个自律的人,啥时候该干嘛心理有谱的,有自律自然也可以稍微自由点。如果你和我性格差不多,那跳出体制那也挺适合的。
谢沐沐老湿邀。。其实也不算是转行,照名头来讲,应该是属于越混越次了,从体制内老师混成了家教。我原来的单位是浙江残联下属的自闭症康复机构,省内应该算是最有名的那家了。其实辞职之前早已酝酿良久,起因是一位相熟的同事遭到了领导的刻薄,或者说是言…
如果问题是如何在没有家教的情况下,让孩子在家在学校更配合更守规矩?&br&&b&那答案只有一个--家长自己懂干预方法并且可以顺利执行。&/b&&br&&br&至少在我接触的个案里,凡事后来孩子干预的比较好的,比如顺利上小学什么的,家长起码都是半个专家,自己都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走了一些弯路的,哪怕这个家长只有我百分之二十的能力和知识,那他对于孩子的正面影响也一定是大于我这个老师。所以家长才是关键中的关键。&br&&b&同时凡事想要通过花钱把“孩子干预”这个问题外包出去的家长,后期干预一定不理想,百分百没有例外。&/b&&br&&br&所以另外一个就是,乱丢东西以及不守规矩等问题和是不是艾斯伯格没有任何关系,这样的行为一定是家教导致的,所以在家庭恒定而统一的情况下没有理由会出现这种状况,所以关键还在家长。不然你这个家教怎么教都一样,你做加法别人做减法。那就约等于零了。&br&对于一些孩子的行为,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公共场合乱丢东西这种危害他人及自身的行为就该严厉制止而不是好言相劝。同时这也阻断了与他人的社交机会。&br&&b&而你思路的错误就是“因为他是特殊儿童,所以对他要求不能太高”。&/b&你不把他当做普通孩子来看待和要求,他的惰性只会让自己一溃千里。哪怕他是阿斯伯格,上学也是难于登天。&br&&br&所以解决问题的思路就是对家长做一次思想工作,如果你不知道怎么说,直接把我的这个答案翻给他看好了。&br&&br&PS:&br&这一部分是写给答主的,我也算是前辈了,一点过来人的经验送给你。&br&如果你想好好做这一行并且发展的话,不要做类似的带孩子的工作,因为你把自己的利益置于他人之手,尤其是让一个外行家长来判断你的工作是否合格。&br&这样情况下你很容易就陷入了自我怀疑。&br&更糟糕的是你在很长的时间里都只能接触极少数的孩子,对于个案经验的积累是非常不利的。&br&这对你的职业生涯只有坏处。&br&经验丰富的老师是指教过的孩子多而不仅仅是工作年限长。&br&无论家长开的条件多么诱人,请不要再接受类似工作,这是饮鸩止渴。
如果问题是如何在没有家教的情况下,让孩子在家在学校更配合更守规矩?那答案只有一个--家长自己懂干预方法并且可以顺利执行。至少在我接触的个案里,凡事后来孩子干预的比较好的,比如顺利上小学什么的,家长起码都是半个专家,自己都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去…
&b&比如周杰伦的这一首《说了再见》&/b&&br&如果你只听歌的话,貌似歌词和一般的爱情歌曲并没有太多,其实不然。&br&&br&这首歌其实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br&&img src=&/de91bbc7ea8936e_b.png& data-rawwidth=&1253& data-rawheight=&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53& data-original=&/de91bbc7ea8936e_r.png&&李连杰在参加了一次公益慈善活动,得知了自闭症儿童的近况,同时在聊天中得知了其中一个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的故事,李连杰强烈要求将这个改编故事拍成了电影,也就是《海洋天堂》。&br&而李连杰所饰演的爸爸其实就是一家自闭症机构的创始人田惠萍老师。而文章所饰演的大福就是她的儿子杨韬。&br&&br&这首歌曲是周杰伦收到李连杰的邀请后为的电影《海洋天堂》而专门创作的歌曲,这首歌曲也是电影《海洋天堂》的主题曲。同时歌词也是完全为李连杰的角色打造,非常符合故事的意境。&br&&img src=&/bf1d37b4d5f3b8e1df37aa158ac3ab2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bf1d37b4d5f3b8e1df37aa158ac3ab27_r.jpg&&&img src=&/0cfa6afe8a796f1bcefbf_b.png& data-rawwidth=&1148& data-rawheight=&5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48& data-original=&/0cfa6afe8a796f1bcefbf_r.png&&&br&&b&高圆圆饰演的大福母亲,由于接受不了孩子是自闭症的事实,电影里大福还很小的时候已经自杀了。所以在MV开头里只有一个背后的闪回镜头。&/b&&br&&img src=&/cec51378ea4a_b.png& data-rawwidth=&1167& data-rawheight=&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7& data-original=&/cec51378ea4a_r.png&&&img src=&/6b3cd80bd7d20bac3f41dd3ffd0f4a3c_b.png& data-rawwidth=&470& data-rawheight=&8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0& data-original=&/6b3cd80bd7d20bac3f41dd3ffd0f4a3c_r.png&&&br&&br&&b&只剩下了他和大福,而父亲自己也想放弃,想要带着大福一起跳海,但是大福会游泳,反而救了他,&/b&&b&自杀失败了。&/b&&b&想放却放不掉,他要带着孩子继续走下去。&/b&&br&&img src=&/1a87e436990ade6fd80b0e8d78ded3fa_b.png& data-rawwidth=&1166& data-rawheight=&5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6& data-original=&/1a87e436990ade6fd80b0e8d78ded3fa_r.png&&&img src=&/cdf0bb463fec4a2d83c659_b.png& data-rawwidth=&1163& data-rawheight=&6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3& data-original=&/cdf0bb463fec4a2d83c659_r.png&&&img src=&/fe83745faebbbc6bfb1d_b.png& data-rawwidth=&396& data-rawheight=&6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6&&&br&大福的笑容好像是她母亲的遗物,他既不能忍受这样的折磨,也不能和妻子一起去。&br&&img src=&/2d52bf0a83de1c01e6d3a_b.png& data-rawwidth=&334& data-rawheight=&5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34&&&img src=&/0b7f974cfe369cb5bf18f_b.pn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5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img src=&/bc4f00937ed3_b.png& data-rawwidth=&953& data-rawheight=&48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53& data-original=&/bc4f00937ed3_r.png&&&br&其实父亲的心中未必不是对妻子的埋怨。&br&&img src=&/dd5f8ccdfe569b710bc8fe4_b.png& data-rawwidth=&350& data-rawheight=&5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0&&&img src=&/3ff23b5e5b225dfc78df0d7f95f5b8a2_b.png& data-rawwidth=&1161& data-rawheight=&54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61& data-original=&/3ff23b5e5b225dfc78df0d7f95f5b8a2_r.png&&&br&他既对大福包容关爱,同时也会有些许羡慕,如果他能像大福无忧无虑该多好。&br&&img src=&/87c274d7c6a01a42d352da_b.png& data-rawwidth=&1155&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155& data-original=&/87c274d7c6a01a42d352da_r.png&&&img src=&/f41bf827bf0cc3bac3705_b.png& data-rawwidth=&469& data-rawheight=&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9& data-original=&/f41bf827bf0cc3bac3705_r.png&&&br&&br&——————————————————&br&&b&所以这首歌讲述的就是:妻子自杀而且独自教养自闭症儿子的单亲父亲的内心独白。&/b&&br&&b&——————————————————&/b&&br&附上MV请点击观看&br&&a class=&internal& href=&/?target=http%3A///yinyue//eb959bd6dd147034.html&&周杰伦 - 说了再见 官方版&/a&&br&&br&电影的拍摄背景是青岛,那里有全国最老牌的一家自闭症机构,剧本也是在这个背景下完成的。&br&2010年我和一群家长和同行去电影院观看了这部电影,同时也和电影的人物原型有过短暂的交流,&br&同时也完整的得知了这个故事,得知了这首歌不为人知的一面。&br&不得不说文章的表演非常的传神,真实的自闭症儿童神态举止就是电影里的这样。&br&文章和人物原型同吃同住了整整一个月来模仿他的一举一动。上几张剧照吧。&br&而李连杰的父亲角色其实则是融入了很多家长的故事,里面的一些桥段是完全真实的。&br&&img src=&/602f587ac115c0b368d9e441e005c9d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602f587ac115c0b368d9e441e005c9df_r.jpg&&&img src=&/9a914a88ca8b05cde0eb4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a914a88ca8b05cde0eb4b_r.jpg&&&img src=&/2e42e0b1220cb3cdfbb80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e42e0b1220cb3cdfbb80f_r.jpg&&&img src=&/e39a0ffea594d4076e7edef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e39a0ffea594d4076e7edef_r.jpg&&&img src=&/2cf9b1a21ceab5d836abca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2cf9b1a21ceab5d836abca7_r.jpg&&&img src=&/19eeb1403dafeadd6c5611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19eeb1403dafeadd6c5611c_r.jpg&&&img src=&/5282321adc8a43dac847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9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282321adc8a43dac8470_r.jpg&&&br&谢谢他们的表演,也谢谢周董所作的这首歌。&br&&b&他们为这部电影付出了很多,即便早就知道上映后肯定是亏钱。&/b&
比如周杰伦的这一首《说了再见》如果你只听歌的话,貌似歌词和一般的爱情歌曲并没有太多,其实不然。这首歌其实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事。李连杰在参加了一次公益慈善活动,得知了自闭症儿童的近况,同时在聊天中得知了其中一个自闭症儿童和家长的故事,李连杰…
&b&结论先上---怎么晒都很难不让人烦。&/b&&br&&b&原因在于你们看到的娃,不是同一个娃。也就是所谓的感情因素影响感知。&/b&&br&&br&&b&比如有句俗话叫做“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b&&br&正确的认知就好像是一幅画,而情感因素就像雾一样,情越深雾越浓。就好比你爱上个渣男(女),旁边人说什么你都是听不进去的,无论对方撒多么拙劣的谎你当时也会信一样,只是因为这大雾迷了你的眼。也就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br&&br&一般让时间剥开迷雾,那就对应了另一句俗话:&br&&b&“我特么当年一定是瞎了眼,怎么会爱上这哔~~~哔~~~的”&/b&&br&&br&&br&其实在我看来爱情亲情基情其实都是一回事,情感因素的剂量不同罢了。&br&那父母对孩子呢,十月怀胎辛勤养育,这份情感因素足够强大,很难让家长客观看待。&br&孩子打个喷嚏也会让人胡思乱想。&br&同样的这自己孩子摔个跟头家长也会觉得有趣,流个鼻涕都会觉得可爱,无论长成什么样对于父母来说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特别存在。&br&&b&人想晒的东西都是对他自己来说是特别的东西,经常晒机票的未必就是空中飞人,经常晒妹子的找不找的着对象都不好说。&/b&&br&对家长(尤其是妈妈)自己孩子这么特别这么有趣的一个存在怎么能忍住不晒呢?&br&这对她们来说不比晒名牌包来的有意义多了么。&br&&br&&br&问题是在别人看来这个孩子就是:呃~~~~~~~&br&&b&因为美貌这个东西是人人都看得出来的,而可爱特别这种属性却未必能看得出。&/b&所以实际上除非你家孩子真是的颜值逆天了,否则在旁人看来就是普通无趣的存在。他们会觉得干嘛要晒这么无聊的东西?尤其是对于没有孩子的朋友来说。&br&哪怕你家孩子还真就是颜值逆天了,你大频率的晒也无法避免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br&尤其是父母本身摄影技术水平还不高的前提下,连美貌这种属性甚至都要打折扣。这种情况会更加明显。&br&&br&&br&各种晒孩子的朋友们,所以你们看到的孩子和别人看到不是同一个孩子。&br&所以你晒娃很难不让人烦,无论他们在朋友圈里给你的留言是什么。&br&PS:不过话说回来,某些情况下我更加支持 &a data-hash=&fc6423cd56f0b& href=&///people/fc6423cd56f0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fc6423cd56f0b&&@芈十四&/a&的观点。
结论先上---怎么晒都很难不让人烦。原因在于你们看到的娃,不是同一个娃。也就是所谓的感情因素影响感知。比如有句俗话叫做“恋爱中的人都是傻子”。正确的认知就好像是一幅画,而情感因素就像雾一样,情越深雾越浓。就好比你爱上个渣男(女),旁边人说什…
这种情况我这个职业真的见得比较多了呢。&br&其实不管哭闹 赖地板 自虐等等来胁迫其实都是一回事。&br&&br&&b&所谓的“自虐”来胁迫父母达到目的,归根结底是一场表演。达到目的才是结果,“自虐”只是过程。&/b&&b&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行为问题”。&/b&&br&&br&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因为原来成功过。&br&人都是依照成功经验来行动尤其是经验值不高的孩子。孩子一定是之前就成功,达到目的之后那下一次就自然而然会想到这个最快速达成目标的方式。&br&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孩子在自虐的过程之中其实是在不停地观察大人的表情和反应的,因为他需要判定这个方式的有效性,是否应该停止(NO)或者继续加高强度(YES)。所以在孩子自虐的过程中绝对不要神色慌张,语气激烈的上前解释和安抚,因为很可能会起到反作用。&br&&br&自虐---达到目标--自虐行为被强化(往复循环)&br&&br&&b&而对于一个演员来说,糟糕的不是戏演的不好,而是根本没有观众&/b&&br&解决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冷处理,当孩子自虐时,家长面无表情的走开,不要出现在孩子的视线范围之内,让他的观众消失,也让他无法观察家长的反应。&br&当一个行为对孩子毫无意义的时候,这个行为自然也会逐渐消失,他也自然而然会寻求其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br&&br&&b&但是请注意,有一个例外:&/b&&br&如果孩子自虐的强度已经比较激烈和危险(比如爬窗或者拿头撞墙什么的)了,那一定是之前的监护人或者教养环境非常之糟糕了。而自虐这个行为已经被之前的监护者强化了无数次。&br&如果要解决的话只剩一个方法,那就只能是更换监护者了,或者整个生活环境都换掉。由新监护人使用上述方式冷处理即可。&br&因为对于演员来说,只要观众还存在,那表演就有继续的意义。&br&&br&&br&我来试试。。。&br&&img src=&/cd4cb9d23be72aeaaddd2_b.png& data-rawwidth=&196& data-rawheight=&19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96&&
这种情况我这个职业真的见得比较多了呢。其实不管哭闹 赖地板 自虐等等来胁迫其实都是一回事。所谓的“自虐”来胁迫父母达到目的,归根结底是一场表演。达到目的才是结果,“自虐”只是过程。我们也可以称之为“行为问题”。那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很简单--…
真是个有趣的问题!&br&&br&首先,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都只是autism的翻译名。 &br&&b&孤独症患者和“孤独”这种情绪没有任何关系。就像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一样。&/b&&br&&br&而再看孤独症的思维模式本身是一种障碍。我之前有几个回答涉及过他们的思维模式&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自闭症儿童的思维和普通孩子有什么根本性的差异? - 李老西的回答&/a&&br&&a href=&/lilaoxi/& class=&internal&&自闭症发呆时在想些什么 - 自闭症 - 知乎专栏&/a&&br&&br&我们普通人可能会害怕孤独,是因为我们可以意识和感受得到这种情绪。我们能感知。&br&而我们害怕孤独,更是因为我们可以联想。可以由一个负面情绪引申了更大的负面情绪。&br&&br&而对于孤独症患者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这个问题。&br&所以他们不是“害怕”和“不害怕”的问题,而是他们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孤独”这种存在。哪怕身处于一个孤独的环境也根本意识不到这一点。而孤独的环境也不会给他们带来负面影响。&br&只要不对生存环境(缺衣少食等)有影响,反而是一个舒适圈。&br&他们缺乏了社交技能,但是不代表他们想要去改善自身并且和你交流。&br&&br&他们的世界狭窄而单一,也没有大众想象中那么丰富的思维活动,不存在联想。总是依照成功经验,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去“回忆过去”而不能“展望未来”。&br&&b&结论就是--他们意识不到孤独不孤独,也不会去害怕一个对他们来说不存在的东西。&/b&
真是个有趣的问题!首先,孤独症和自闭症是一回事,都只是autism的翻译名。 孤独症患者和“孤独”这种情绪没有任何关系。就像老婆饼里面没有老婆一样。而再看孤独症的思维模式本身是一种障碍。我之前有几个回答涉及过他们的思维模式
谢邀。&br&&b&结论先上:是父母的问题,他们自己就搞不清楚到底想要孩子怎么样。&/b&&br&&br&这父母能分得清到底想要这个什么样的“一技之长”呢?&br&他们到底是想要孩子练琴呢 还是踢球呢 还是钢琴呢 还是中文呢&br&&br&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父母糊涂孩子遭罪。&br&这孩子哪里有什么问题需要改,无非就是你们看他不顺眼呗,什么没有一技之长都是瞎扯,连孩子的“善良,不会来事”在你们看来甚至都成了缺点了。&br&&br&你们想要孩子有一技之长。&br&那什么叫一技之长,我理解的所谓一技之长就是不管做什么,只要比绝大多数人做得好那就可以叫做一技之长,甚至包括了你们眼中的“打游戏”,那极端点吃饭吃的多吃的好也能叫一技之长。我只是觉得一些家长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有些太局限了。&br&尽管在我看来哪怕长得好看就足以被称为一技之长了。&br&&img src=&/96c62deffecc3b4e5d015_b.png& data-rawwidth=&983& data-rawheight=&70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83& data-original=&/96c62deffecc3b4e5d015_r.png&&&br&我觉得这可怜的娃平时一定没少遭到你们的嘴遁。&br&&br&但是对于对孩子的要求来看,我推荐的指导思想就是:“越单一越直接越好”。&br&在我们特教领域,学习一个新的课题,比如模仿。一般要求就是完整做到这个教学过程就算作OK。而不是既要求孩子做的好,同时还要眼神专注体态优美。&br&对于7岁的小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只能集中在少数的内容上。1-2个,不能再多了。&br&&br&&br&&b&所以指导思想是减少孩子的选项,让他自己选择注意力分配的问题。&/b&&br&&b&而不是对孩子施加更多的压力,试图去激发他的主观能动性只能适得其反。&/b&&br&&br&&br&我建议的解决方案如下:&br&1.给他买完整版的Minecraft。&br&2.询问孩子钢琴中文足球他喜欢哪一个,必须选择其中之一,另外两门直接停掉。&br&3.他所选择的课程必须完成一个不低于平均线的既定目标,这是他获得完整版Minecraft的代价。
谢邀。结论先上:是父母的问题,他们自己就搞不清楚到底想要孩子怎么样。这父母能分得清到底想要这个什么样的“一技之长”呢?他们到底是想要孩子练琴呢 还是踢球呢 还是钢琴呢 还是中文呢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父母糊涂孩子遭罪。这孩子哪里有什么问题需要改…
首先这个问题是“如何辨别问题幼儿和特殊幼儿”,&br&并不是分辨了好不好。也不是用什么心态来看待。&br&&br&首先来看题主中描述的这个孩子,仅仅就惯用手执笔的问题,写字可能丑了点,不足以说以说明任何事,这个孩子我也没有看出有任何特殊的地方。题主因为这个事就产生疑问的话,有点跑偏了。&br&一般来说,我认为幼师不具备特教知识情有可原,但是如果连儿童发育的规律或者量表(就是几岁能做到什么,几岁几个月大约能做到什么之类的)都完全不了解的话,是不是也太不专业了点。&br&&br&&br&既然要分辨特殊儿童和问题儿童,那首先就是如何定义特殊儿童。&br&特殊儿童在我的理解里应该包括:自闭儿童发育迟缓等占比较大,糖宝(二十一三体综合征)也应包含其中,但是面部特征比较明显略过不表。&br&&br&而问题儿童单独来说的话就是有行为问题的孩子,&br&行为问题很好理解,那就是“有问题的行为”。&br&比如破坏性行为直接影响周围孩子的利益,同时也影响自己的社交。比如喜欢丢东西故意引人注意很容易砸到别人这种。肉眼即可观察到。&br&&br&那既然要从人群中筛选出特殊儿童,那首先就要找到特征。一般来说特殊儿童(不管是自闭症还是别的)的发育是晚于普通儿童的,也就是各种硬性指标(九大方面)的落后,一般落后幅度超过一年以上就比较好分辨了。&br&&br&&br&特殊儿童落后的方面的逻辑如下:&br&1.认知理解偏落后,所以影响语言能力,而语言能力则间接影响社交。&br&2.大运动落后,则间接影响精细能力,而精细则影响手工写画类技能。&br&3.以上方面落后则进一步削弱孩子的自信心与注意力。&br&&br&如果你心中没有量表横向对比,那我们就用傻瓜一点的方式倒过来推导,就比较容易分辨了。以下方面符合项目越多,则是特殊儿童可能性就越大。&br&1.社交方面,特殊儿童的社交基本很差甚至于根本没有,所以请优先关注到长期落单不与他人互动的孩子。&br&2.在社交有问题的前提下再观察大运动,进入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是3岁以上了,而跳跃是一个指标,一般来说22-26个月左右都能自然发展出跳跃能力。如果这个你从来都没有见他原地起跳过,那可能性就更大了。&br&3.在社交和大运动都符合以上描述的前提下,再检验语言能力,&br&先听,看看这个孩子的主动语言是不是从来就不超过3-5个字。&br&再问,和孩子进行简单的对话,“你刚才吃什么了啊”“我们和谁谁一起玩好不好”,如果这样简单的是和否的问题都无法回答,甚至孩子干脆就是像复读机一样重复你的问题,那就更为符合了。因为孩子很可能不理解你的问题。&br&4.在社交大运动语言都符合的前提下,观察孩子是否有自我刺激的刻板行为,比如斜眼 晃动手指以及喜欢转动闪烁的物品。&br&&br&&b&如果上述四条全部符合,那一定是特殊儿童无疑。百分之百没跑了。&/b&&br&&b&如果只有部分符合则不一定,但是需要引起重视。&/b&&br&&b&——————————————————————————————————————————&/b&&br&啰嗦几句,在幼儿园发现特殊儿童的幼师该怎么做,我个人倾向于和家长实话实说,我个人认为您的孩子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倾向,最好的话还是去大一些儿童医院问诊或者检查一下比较好。&br&有人可能觉得这样很伤害家长的感情,是的没错。但是我个人更为讨厌那种抱着一颗圣母心和家长一起骗自己的老师,比如“没事大点会好的。”这种话不知道坑了多少孩子,反正说这种政治正确的话肯定不会背责任,对自己的利益损害最小。“好心”不是动机和挡箭牌。&br&&br&特殊儿童的干预一定是越早越好,错过就永远错过了。所以你作为一名老师的选择只剩下了“伤害家长感情”和“耽误自己学生”的两害取其轻选项。是我的话一定会冒着被家长喷的可能直言不讳,哪怕我知道这个家长不会理会我,但是必须要尝试一次。&br&——————————————————————————————————————————&br&PS:九大方面是指模仿 感知觉 大运动 精细 手眼协调 认知 语言理解 表演表达 自理
首先这个问题是“如何辨别问题幼儿和特殊幼儿”,并不是分辨了好不好。也不是用什么心态来看待。首先来看题主中描述的这个孩子,仅仅就惯用手执笔的问题,写字可能丑了点,不足以说以说明任何事,这个孩子我也没有看出有任何特殊的地方。题主因为这个事就产…
结论先上--我完全同意医生的判断。&br&&br&所谓的贵人语迟就是认知理解全部都不落后,但是语言的发音部分落后。&br&你的孩子符合这个情况,你说的话他都能听懂,也拥有这个年龄该有的能力,也能够用肢体动作以及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哪怕你什么也不做也他依然可以在后期自然而然的发展出语言。&br&&br&&b&因为这个孩子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发音”&/b&&br&我个人首先推测是幼时流食吃的过多,导致咀嚼能力很低。而咀嚼和发音都是口腔部位的动作组合。比如“ba”是双唇音。“de”是弹舌音。而咀嚼显然更简单,也是基础。&br&在我接触的类似孩子之中,这种可能性是最高的。&br&发音也是工具,就像一把锤子,对孩子来说不擅长的东西自然也没有兴趣去用。&br&&br&所以这个问题并不严重,等着就可以了。但是等到什么时候呢,这就难说了很难估计。所以我建议用一些日常的方法来加速这个进程。&br&1.尽量少的吃流食。增加口腔基础能力。&br&2.读一读拼音本,从元音开始练习。&br&3.语言尽可能的简短准确,如:宝宝快到妈妈这里来。不如:来(加招手的手势。)语言越简短准确,孩子听懂的概率,得到回应的概率越高。而回应的时刻就是打开交流窗口的时刻。当你百分百确定孩子能理解该难度的语言后再逐渐增加语言的丰富性和长度。&br&&b&如果我的推测是正确的话,那大约一个月就能感觉变化了。试试吧&/b&&br&另外你也可以看看这个回答&br&&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语言治疗对自闭症患儿的治疗效果如何? - 李老西的回答&/a&
结论先上--我完全同意医生的判断。所谓的贵人语迟就是认知理解全部都不落后,但是语言的发音部分落后。你的孩子符合这个情况,你说的话他都能听懂,也拥有这个年龄该有的能力,也能够用肢体动作以及表情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哪怕你什么也不做也他依然可以在后…
我给太多的自闭儿童家长咨询过,总是问我:什么样的干预方案才是最好的呢。&br&我可以告诉她孩子最好的机构或者学校,最效率最大化的上课频率,家庭干预应该注意的七项纪律八大注意。&b&问题是,这些家长做不到啊!那这种建议有个卵用啊。&/b&&br&&br&我看了视频,这个孩子在视频里说已经不止一次被人这样嘲笑。&br&在乡镇中小学的混乱我相信80年代生人几乎都有所了解,所以我首先反对一些答案,比如要求学校教师家长做出改变,也就是原因在环境,所以环境要变动的建议,因为这样的建议没有卵用。或者说短期内没有可行性。这个小孩子不可能一直忍到环境变好。&br&就像好些年前山区孩子营养不良,你去科普饮食金字塔,蔬果肉蛋奶应该怎么分配一样扯淡。&br&&br&大家都知道打人不对,为什么要打,因为这个孩子几乎没有更好的选择。&br&这几天在看《Margin Call》&br&&img src=&/b9c9edbbcb03d0f07e42f_b.png& data-rawwidth=&1590& data-rawheight=&86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90& data-original=&/b9c9edbbcb03d0f07e42f_r.png&&一些老师不可能因为什么事件的触动或者呼吁素质就突然变高,家长也不会因为这种事就放弃外出打工回来照顾孩子,孩子没得选,家长也没有。就好像让资本不去逐利一样。&br&&b&何不食肉糜。&/b&&br&&br&&br&&br&在这样一个大环境之中,沟通几乎是无效的:&br&&b&这个环境是什么呢:&/b&&br&&b&1.同学不友爱&/b&&br&&b&2.老师不倾听&/b&&br&&b&3.家长失位&/b&&br&&br&这是个非常聪慧而且灵敏的孩子,他拥有超过自己年龄的理解力。他基于自己的经历逐渐建立起了自己的感知和三观,那就是:&br&&img src=&/baf4b8f18eee7d6d9c3d98378fbd3d7a_b.png& data-rawwidth=&867& data-rawheight=&56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67& data-original=&/baf4b8f18eee7d6d9c3d98378fbd3d7a_r.png&&&img src=&/c1bd67b269fc0a6a90a55d_b.png& data-rawwidth=&467& data-rawheight=&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7& data-original=&/c1bd67b269fc0a6a90a55d_r.png&&而且他也预测了,如果他不动手打那骂他的孩子一巴掌,之后事情走向是如何。他为何能预知呢,照理说这个年龄的孩子不会理解人群的从众心理,那我推测最大的可能性就是:这样的事在学校早就发生过,可能不是他,而是别的孩子身上。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如果这件事发生在他身上,老师并不会出面有效的维护他的利益。&br&(这里我并不是说老师不管,而是管了之后,别的孩子在背后或者老师不在的时候依旧那般)&br&&img src=&/80a4e7ddce01db1d04293e0_b.png& data-rawwidth=&722& data-rawheight=&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2& data-original=&/80a4e7ddce01db1d04293e0_r.png&&&img src=&/eb4bdbfcfa36e21091cb_b.png& data-rawwidth=&494& data-rawheight=&6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4& data-original=&/eb4bdbfcfa36e21091cb_r.png&&&img src=&/ea6adab2fe9e396e33432b_b.png& data-rawwidth=&516& data-rawheight=&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6& data-original=&/ea6adab2fe9e396e33432b_r.png&&上面三句翻译版:&br&你(老师)除了看见我打了他一巴掌,你还看见什么没有,我难道一直在打他不消停吗?&br&&br&&br&&b&他有思辨有判断,对于周遭所有事物做除了最有利于自己利益的判断,那就是:&/b&&br&&img src=&/249df40be0fb54a30c3bb_b.png& data-rawwidth=&1548& data-rawheight=&79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548& data-original=&/249df40be0fb54a30c3bb_r.png&&&br&在某个大环境里,可能并不存在共赢,利益很可能就是对立冲突的,随便看看国际政治吧。&br&我们都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友善而互相理解的世界,以后行不行我不知道,但是以前和现在都不行。&br&这个年龄的孩子如果在监管机制不合理或者缺失的情况下,那么这群能力不高而且也没有建立起完整道德观念的群体几乎就是恶的集合,小孩子从来就不是天使,欺凌他人是会带来快感的。&br&&br&你们自己想象一下这种力量压倒对方的快感是什么样的强度,和美食 性XX和毒品相比怎么样的一个等级,有的人连烟都戒不了。能指望这些欺凌者可以改过自新?&br&当阻止欺凌的这股力量不够强,欺凌永远都会存在甚至变本加厉,哪怕力量够强阻止了,也不过是把某个人划为“不能欺凌的对象”。但不妨碍他们继续欺凌其他人。&br&这就是口头警告和说教甚至心理疏导对这些青少年基本就没有卵用的原因,&br&中国没卵用,日本欧洲美国同样也没有卵用。&br&&br&校园里被欺凌的孩子可能只有两个原因:&br&1.他看起来可以被欺负。&br&2.欺负他不会给自己任何负面影响,所以下一次依旧要欺负。&br&&br&你问我这件事做的对不对,那要看是对谁来说了。&br&&b&对家长 对老师 对挨打的同学 都不对。&/b&&br&&b&对他自己来说,对。&/b&&br&&b&——————————————————————————————————————&/b&&br&至于事后应该怎么处理呢,最完美的处理方式请参见 &a data-hash=&fc82d2da5592bcb2fd8d4ebe1ab9ef59& href=&///people/fc82d2da5592bcb2fd8d4ebe1ab9ef59&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苏德中& data-tip=&p$b$fc82d2da5592bcb2fd8d4ebe1ab9ef59&&@苏德中&/a&的回答,如果真的可以做到的话。&br&&br&如果我自己是家长的话,我首先考虑转学。&br&如果不能,我会扣除他一部分零花钱去买一个零食或者玩具,当着老师的面递给那个挨打的孩子当做道歉,来平息事端。但是道歉的时候我会要求他沉默,道歉的话由我来说。&br&因为有我这个家长的原因,才会让自己的孩子落入这个境地,我也会抽出更多的时间来调整自己的亲子关系。我不会批评他也不会夸奖他,因为他没有主动攻击他人的恶意,他只是基于一些因素来做出决定,而决定则包含了代价,而代价则会让他下一次做决定时权衡的更为全面而透彻。&br&&br&&br&如果有人恶意的辱骂你的家人,沟通无果的情况下,我觉得你也很可能直接一拳打过去,你当然知道大庭广众之下动手打人是不对的行为,因为同时你也准备好要付给对方医药费了。&br&&b&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b&
我给太多的自闭儿童家长咨询过,总是问我:什么样的干预方案才是最好的呢。我可以告诉她孩子最好的机构或者学校,最效率最大化的上课频率,家庭干预应该注意的七项纪律八大注意。问题是,这些家长做不到啊!那这种建议有个卵用啊。我看了视频,这个孩子在视…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自闭症患者能不能结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