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观察到自然现象的观察日记在进行调查这个顺序对吗

上海市龚路中心小学 —— 小学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实践探索研究总报告
小学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实践探索研究总报告
(加入时间: )
小学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实践探索
研究总报告
龚路中心小学课题组
在素质教育推出二十年,新课程全面推进已有十年的今天,龚小与时俱进,形成了阶段发展新思路——想要“追求卓越”,就必须关注细节。因此我校将目光聚焦到课堂,提出了“课改再出发,行动在课堂”的口号。2009年3月,校长室决定开展“小学课堂浪费现象分析及对策的实践探索” 的项目研究,经过论证后确立为学校龙头课题,随之着手进行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和研究工作。课题的提出和准备得到了全体教师的认同和参与,教学研究氛围浓厚,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展。2010年6月,此项课题被浦东新区教育局批准为区级重点课题。
一、问题提出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讲求效益的活动。不计投入成本和效益、不考虑教学实效性的课堂教学行为是一种对学生与教育不负责任与浪费。反思课堂教学的种种浪费行为,是对广大教师价值引导、智慧启迪、思维点拨的追问与回归,反思课堂浪费,减少课堂浪费,杜绝课堂浪费,也是广大教师负责任地直面课程改革、真正进行教育创新的开始。
指由于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教学组织形式不完善、教学预设与生成处理不当等原因,导致对教学时间、教学资源、课堂创生等方面的浪费。
综观中小学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而导致学生课业负担重是共性问题,其中,课堂教学时间、教学资源的浪费比较严重。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本课题希望通过前期观察、访谈等方式来梳理目前课堂浪费现象的种种方式,从教师、教材、学科教学方式、教学资源组织形式等维度来分析造成各种浪费现象的原因及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目前,国内研究对“课堂浪费现象”的关注,多以浪费现象的罗列为主,少有深层次的归因分析。因此,本课题希望以课堂浪费现象研究为切入口,深入挖掘和分析造成课堂教学浪费的深层原因,寻找相应的对策,对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概况
本课题作为引领学校深入推进课改、追求卓越发展的龙头课题,在浦东新区教科室的支持下,组织全校教师进行了三年多的实践和探索。
(一)研究目标
1.通过对课堂浪费现象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意识,提高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有效解决重点难点,组织课堂活动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2.通过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归类,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的园地。
(二)研究组织
1.学校校长室是研究网络的领导,由科研、学科、师训等条线负责人组成“课题核心组”,每月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例会,总体规划,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协调进度,有关课题的指令性安排都由核心组研究决定。
2.“课题核心组”下设五个小组:①情报资料组,在申报课题阶段即先行开展工作,广泛搜集有关“课堂浪费”的研究资料,并贯穿课题研究的始终,随时提供有价值的情报;②现状调查组,关注课题研究的进程,提供相关调研报告,让成员共享,在课题组内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③先行实践组,由语文学科率先开展研究实践,积累一定的经验,为之后数学及英语等学科的研究实践提供成功的范例;④推广实践组,在语文学科的基础上,数学及英语等学科开展大范围的研究实践活动,查找分析课堂浪费现象,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⑤统筹协调组,由教科室牵头,负责研究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关注研究实践的进度与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调整,还包括每月的例会、资料的归档等工作。
3.由“课题核心组” 成员扩展到学校的骨干教师和优秀青年教师,组成“课题推进组”,分学科分年级落实核心组下达的课题研究任务,保证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研究,并积累起第一手的实践资料,将实现专业成长的愿望付诸行动。
附:课题研究管理网络图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实践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分析阶段、改进阶段和总结阶段,主要工作如下:
1.启动阶段(2010年7月至10月)
(1)制定研究计划
为了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的成果,课题核心组修改、完善了研究方案,制定了具体的研究计划,规划了四个阶段的研究重点,其中2010学年的任务细化到了每个月,并且责任到人,确保研究过程有实效。
(2)进行现状调查
(3)完成开题工作
按照区级课题管理的要求,学校邀请新区教科室的有关专家、领导,举行了课题的开题研讨会。专家聆听了课题介绍,做了可行性评估,认为本课题有比较清晰的操作过程。同时强调研究过程中要把握关键问题“分析”:一是要罗列出分析的依据,重点进行整堂课的分析,才能更全面、更客观地反映出课堂浪费现象;二是要让教师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会分析课堂浪费现象,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减少和避免课堂浪费,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分析阶段(2010年11月至2011年9月)
这是本课题四个阶段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重点关注课堂浪费现象透视研究,是后续的对策研究的前提。
(1)结合学校的课改活动,以学科备课组为单位开展教学实践,继续在观课、评课活动中进行课堂浪费现象观察,找出问题,提出改进方法或设想;然后由课题组核心成员将课堂浪费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分类,并查找出造成课堂浪费现象的关键原因,初步提出解决对策。
(2)由语文学科率先进行透视课堂浪费现象的案例分析,撰写一堂课的分析模板,随之在语文各年级中铺开,由各备课组长牵头撰写。在语文学科取得一定的经验后,数学和英语学科以此为范例或参考,进行案例撰写。课题核心组选择有一定质量的案例,汇编成《课堂浪费现象透视案例集》。
3.改进阶段(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
这是本课题四个阶段中非常关键的一个阶段,是依据深入透视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结果,重点关注课堂浪费现象对策研究。
(1)拟定减少课堂浪费现象的对策,并与教研活动、校本研修工作整合,通过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及开展解决重点、难点的研究,精编习题的研究等手段,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减少乃至杜绝课堂浪费现象。
(2)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引领、辐射作用,带头进行课堂教学二次实践,并撰写案例,如实记录实践过程与收获。期间鼓励广大教师学习经验、参与实践,人人动手撰写案例,汇编《课堂教学实践改进案例集》。
4.20131020142
(1)梳理、汇总研究资料,总结与学校课改相结合,推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深入开展改进实践,着力减少课堂浪费现象的经验与成果,撰写研究总报告。
2编印《小学课堂浪费现象透视案例集》和《小学课堂教学改进案例集》,以及课题研究论文集,全面展现三年课题研究的成效与经验,同时反思不足与缺憾,为后续的课题研究提供借鉴。
(四)研究方法
观察法、调查法、访谈法;
在分析法、
三、研究实施
顾名思义,小学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实践探索,我们主要从透视浪费现象和提出改进对策这两个方面开展研究的。
(一)“课堂浪费现象”分析的过程
1.选择分析的样本
分析的样本以本校教师执教的语、数、英公开课为主,一是各学科备课组每个学期安排的组内研讨课;二是分一、二年级(低段)和三、四、五年级(中高段)组织的教学研讨课;三是各学科教研大组的研讨课。另外,学校为激励教师反思课堂教学,改进教学行为,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拍摄一节录像课。从中选择部分教学视频也作为分析“课堂浪费现象”的样本。
2.设计分析的要点
&&& (1)关注教师的教,重点是:①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②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③预设了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④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⑥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⑦培养学生哪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程度;⑧渗透哪些教学思想,课堂教学氛围如何;⑨对于授课过程中的生成问题,教师的教学机智如何;⑩是否留有适当的时间对全班或者中等以下学生进行反馈。
&&& (2)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重点是:①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心中;②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③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④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 而且,听课教师要把自己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要有“备”而听,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引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得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分析课堂浪费现象奠定基础。
3.明确分析的方法
有了课堂教学的观察内容,“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便进入了关键步骤。我们确定了多个角度及具体要求,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首先,从教学目标制定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其次,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点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的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得到巩固和强化。是否因没有把握好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而造成课堂浪费。
(2)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要看教学思路设计。一是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二是要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给学生以新鲜感;三是看教学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的效果。有些老师上课效率低,很大一个程度就是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思路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造成的。
要看课堂结构安排。一是看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二是看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时间分配,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的现象;三是看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和集体时间的分配,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的现象;四是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3)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所以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灵活、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工夫,使课堂教学呈现思维训练的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主体活动的发挥等。当然还要看教师是否适时、适当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
(4)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看课堂教学效果重点在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这一点首先要看学生参与教学的广度、深度,因为这一点是衡量其主体地位是否发挥的重要标志。其次看学生学习方式的渗透度,运用的准确度和实际效果。当然这里也要看教师指导和课堂控制的效果,看教师是否充当好了“导演”的角色,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学生大胆质疑、探索,并进行合作学习,让探究式学习方式充分渗透到教学中。再次,看学生知识的整合度。学到的知识点进行迁移,捕捉新的知识,即触类旁通,学会学习。另外还要看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度,通过这堂课学生行为习惯是否有实质性的进步。如果达成度欠缺,必然浪费现象明显。
4.探索分析的途径
(1)从个人反思到集体交流
&“课堂浪费现象”分析阶段,各年级学科备课组纷纷行动,由备课组长负责,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学实践。每次活动分为三个板块:一是观摩课堂教学;二是交流评析;三是听课教师分头填写《课堂浪费现象透视记录表》;四是备课组长汇总大家的分析情况撰写一份总评。其中在交流评析阶段,要求大家不必急着发言,而是先听一听上课教师的说课及自我反思,然后各自思考,罗列“课堂浪费现象”,形成自己的想法后,再人人发言,集体交流。这样的细节费时不多,却很有效,避免了人云亦云,见解单一,保证了分析的质量。
(2)从教学实践到专题研讨
“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主要依托于备课组或教研组的课题研究教学实践活动,积累起第一手的资料。但仅仅这样显然是不够的,我们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组织语数英学科进行专题研讨,动员广大教师展开头脑风暴,即根据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或平时的经验积累,充分发表观点:你认为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浪费现象。从而一些隐性的具有学科特点的浪费现象,
(3)从片段分析到全程分析
我们先期采用的是片段分析的方式,但很快发现这样的分析有一定的局限性,继而尝试撰写课堂实录及课堂浪费现象分析(即全程分析)。学校组织教师人人动手撰写“课堂浪费现象透视案例”,主要过程为:①由五年级语文备课组提供一份案例样本;②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会议,解读撰写要求;③教师分头一边看录像课视频,一边写课堂教学实录,然后作“浪费现象分析”及总评;④各备课组长将组员的案例加以整理、汇总,撰写出一份凝聚集体智慧的“课堂浪费现象透视案例”。通过实践,教师们感受到:这样的全程分析可以迫使自己更加密切地关注课堂的每一个细节,更加深入地分析师生的每一个行为,相比只是描述一两个浪费现象,再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对策的片段分析,更能产生出清晰、透彻的想法或观点,更能体现出课堂浪费现象透视的完整性、连贯性和科学性。而且对于教师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课堂浪费现象”分析的结果
1. 归纳六种最常见的“课堂浪费现象”
应该说,语、数、英学科中既存在具有各自特点的浪费现象,又存在不少共性的浪费现象,现总结如下。
本应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或思维的,往往被课件演示所替代;课件制作不佳,有时使用的资源过多过滥,有时又明显欠缺,有时与教学内容不贴切,有时又出现种种错误;教学中媒体演示节奏不当,与教学环节不同步,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中随意而问,只把提问流于形式;提问过于琐碎,把教学内容细化成一连串问题;提问意图不明确,学生只能盲目作答;提问时机不合适,制约了学生思维;喜好集体问答,一问一答,看似热闹,却。
(3)活动的浪费
评价不及时,未能应对预设外情况作出评价,错失生成性教育契机;“你真棒、答得真好,真了不起”等
2.聚焦三科最典型的“课堂浪费现象”
(1)语文学科,主要是对于教学目标或教学重点的确定模糊不清,造成高耗低效
仔细审视语文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就会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和设计不到位。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甚至严重脱离学生的实际,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两张皮的现象非常突出。课时教学目标随课堂变化及时调整与动态生成的,更是少之又少。主要表现为:
教师在制订教学目标时用语比较笼统,表述的内容“弹性”很大,力图面面俱到却又让人感觉比较模糊。例如字词学习,应具体到能认读识记哪些字,积累哪些词语并达到怎样的程度等;又如了解课文内容,应具体到了解什么内容,是在怎么的条件下完成,完成到怎样的程度,都应一一写明,以便操作和评价。
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年段特征不清晰,年级之间的教学几乎没有差别,年级之间缺少必要的衔接,未能很好地彰显“螺旋上升”的原则。例如对“朗读课文”这项技能的目标要求,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反复出现,放到任何一篇课文都可以用。
(2)数学学科,主要是新授时讲解过多,练习中没有体现由易入难的坡度,层次单一
又往往过度发挥“主导”作用,过于“关注全体”,会因为担心班内个别学生没有听懂、学会某个知识点,而进行反复讲解。而且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没有精心设计提问,导致学生随意地回答,没有注意数学知识的连续性、系统性及严密性。学生回答不到点子上,教师一而再进行启发、引导,费时费力。
(3)英语学科,主要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过分强调“以活动为中心”,重形式轻内容
英语学科的二期课改目标强调“知识和能力并重”,因此英语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整体教学设计。如以运动、自然世界、交通运输、节假日、个人信息等学习主题为主线,通过对话、游戏、 信件、 语篇、歌曲、故事、调查等多种活动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但与此同时,知识与能力难以“并重”、难以平衡、难以谐和的问题正日益显现,造成了现今英语课堂典型的浪费现象。简而言之,即英语课堂教学从一个极端滑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分强调了“以活动为中心”的能力培养方式,重形式而轻内容,使课堂变成了一台看似华丽实则荒诞虚无的活动表演秀。如有教师在3BM3U2 Colours一课中以齐唱经典英文歌曲Raindrops keep falling on my head引入,然学生水平参差,少有能够跟唱的;即便有幻灯片辅助,也不能领会教师欲以“雨后彩虹”来引出“七彩心情”之意,教学材料的偏误选用与实施使课堂主题教学未能按期顺利进行。
3.揭示产生“课堂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
(1)教师课前准备不足
包括学生认知基础分析、教材的把握、教具的准备等。①②③
(2)教学环节设计不当
包括过多关注形式,忽略了具体内容的难易、呈现的顺序等。①叙述故事、设置悬念、播放画面、启发谈话等不一而足,②有的③有的
(3)教学方法选择不当
包括没有充分考虑师生角色定位、教学内容性质及班级情况等。①②教师未能准确判断即将和学生一起学习的内容的性质,到底是属于工具性、规律性、经验性还是技术性等类别,教师心中没有把握,课堂中教学方法的选择也就不对头了;③
(4)教学组织管理不当
包括缺乏现场调控能力,教学指令不明确,滥用分组合作等。①②因而发出指令后,学生反应不一,或不能马上做出反应,直接导致教学程序混乱或延缓了教学进程,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序性;③
(5)教学功底不够扎实
包括学科知识、教学语言、板书设计等。①不能洞察知识之间的联系,无法准确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②③
(6)教育智慧有所欠缺
包括无法适当处理课堂教学事件,特别是未能抓住教学契机并进行适度拓展等。①教师缺乏教育智慧,也就是长时间积淀下来的在不断变化的教育情境中随机应变的教学技能,因而面对课堂上随机发生的教学事件时手忙脚乱,往往处理不当,效果不佳。②
(三)“课堂浪费现象”对策的实施
1.把握改进的依据
如何减少乃至杜绝“课堂浪费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本课题实践研究的核心意义所在。本课题的研究与课改工作是紧密结合的。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校长室提出了龚小“课改16字要求”,即:关注全体、少讲多练、学生总结、精编习题。①关注全体:就是让每一个学生学有所得,对教师所布置的学习任务做到当堂清、人人清。②少讲多练: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的能力。让学生先讲先做,教师的指点在学生的思考之后。③学生总结:就是要引导学生把思考过程、方法、结论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并通过同伴互助来完善。④精编习题:就是教师围绕知识重点、难点,精编问题和习题,按学生顺向思维、逆向思维精编问题和习题,按学生不同的感悟能力精编问题和习题。这既是改进课堂教学的实践目标,又是课题研究中提出对策的重要依据,要求每位教师细细领会,并牢牢把握。
2.提出改进的要求
进入关键的改进阶段,我们设计了
(1)关于媒体使用。一是教师要真正了解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过程之间的相连关系,明确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必须符合每节教学内容的特点。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课堂效果的提高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随堂课件。课件内容的表现形式应力求美观大方、屏幕内容可读性强。应综合考虑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者的特点,合理组合呈现方式,确保重点内容得到突出,切忌包罗万象。二是教师要有选择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新课程理念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地运用多媒体,一般情况下,当学生思想分散、注意力不够集中时,运用多媒体诱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精神振作;当教学内容重要,需要强化时,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学生思路受阻、学习困难时,运用多媒体突破教学难点,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同时应处理好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的关系,互相配合。另外为保证课件运用顺利,教师必须做好课前准备,避免因操作不熟而引起干扰。
(3)关于课堂提问。一是课堂提问应把握好“度”。“度”即提出的问题应难易适中,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应该深钻教材,研究学情,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特点,找准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精心设问、发问。二是课堂提问应把握好“量”。即避免“满堂问”,要问得适时,问得巧,问得趣,问得有价值。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出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科学的系统的提问,做到有的放矢,把难问题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深入,环环相扣,逐步引导学生向思维的纵深发展,适时、适量,富于技巧性的提问能培养学生思维的各种综合能力,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点拨作用。三是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优差生。教师应根据学情,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既能激活成绩好的学生的思维,又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定的机会,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提问方式,变化提问的角度,让每位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充分自如地展现自己。
(3)关于课堂活动。一是课堂活动要有明确的目的性。活动的形式有很多种:讨论、操作、表演、游戏、竞赛等等,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教学形式,都要将教学内容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使每个活动都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方法、培养能力,使学习与活动实现有机结合,使教学任务在活动中得以完成。二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活动时,要对活动的形式、要求、规则、时间等进行详细说明,在布置任务时指令应当简练、明确、清晰,如果解释不清楚,可以通过肢体语言或者示范等来帮助学生了解任务。如果是小组活动,一定要分工明确,让每个学生都有具体任务。明确而具体的任务布置是保证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三是教师设计课堂活动时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学习现状,针对学情去组织教学活动,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能力、有信心参与到其中,积极探究,并能有所收获。另外,教师在设计活动时,既要考虑其多样性和灵活性,更要考虑其有序性,一般来说,活动顺序的安排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由理解到运用的原则,使学生活动之后感觉到进步。
(4)关于教师语言。一是课堂教学语言要简练明白。简练,即语言简洁清楚,干净利落,恰到好处;明白,即语言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使学生明确地听懂教师所要表达的内容。当然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语言也各有特色。如数学课要求语言严谨、确切,有逻辑性;语文课要求语言生动、形象,精炼优美等。二是课堂教学语言要规范有序。教师应对讲授的内容作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语言解读教学内容,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前后连贯,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才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也便于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脉络,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三是课堂教学语言要有节奏感,如什么地方用快速而又轻松的语调叙述;什么地方要放慢语速做到一字一句都落到学生耳朵里;什么情况下“暂停”,以便酝酿气氛,培养感情,使学生舒展开想象的翅膀,都得有个讲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无意注意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懂得注意什么、感受什么、联想什么,以及表达什么。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语言, 通过一些随机的“点化语”或“插入语”化平淡为神奇,可使整个教学顿时生辉,并能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
(5)关于课堂练习。首先要体现多样性和趣味性。教师要从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运用各种合理的方法和手段,灵活设计课堂练习的内容,尽量使练习设计新颖、生动有趣、形式多样,才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稳定学生的注意力,深化学生的思维。其次要体现典型性和针对性。一节课只有35分钟,时间有限,因此教师设计课堂练习要少而精,既能集中体现课堂教学内容的精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题量适当,恰到好处,又能通过设计的练习达到巩固知识、举一反三、拓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第三要体现层次性和反馈的及时性。在课堂练习设计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教学内容进行循序渐进地设计,更要针对不同的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设计,让优生能“吃得饱”而不至于简单地重复已经很熟悉的知识,也能让后进生“吃得了”,有足够的信心完成课堂练习而不至于轻易放弃。而且课堂练习的反馈要及时,答案的公布要准确规范,这样既能让学生快速地弥补自己在掌握知识上的不足,又能帮助教师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及时调整。
(6)关于学习评价。首先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教师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地肯定,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评价。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教师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其次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因此,教师要了解他们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成长、进步。三是要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教学过程充满着各种变化、发展,始料不及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灵活运用教学机智,将预设性语言和随机性语言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突发情况,临时调整预设的流程,快速应对。而且,教师应具备一双慧眼,敏锐地捕捉并牢牢把握每一个适当的教学契机,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激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另外评价的语言要生动、巧妙。教师机智幽默、生动的评价语言,更是可以创造出一种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能以愉悦的心情去主动、生动地学习,从而使课堂生花,为教学增色。
3.实践改进的重点
在课堂浪费现象的罗列呈现、归因分析中,教师们对单位课时内要达成的目标任务,二期课改精神下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包括知识、情感、能力三维目标和任务等等有了比较充分、透彻地了解,同时对课堂的效率质量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强化,对小学课堂35分钟的单位时间内通过教师对课堂要素的掌控、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等等的意识及行为有了实质性的改变,在减少乃至杜绝课堂浪费现象的实践中进行了积极地尝试。
(1)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学科最典型的课堂浪费现象是教师对于教学目标包括教学重点的认识和设计不到位,形式五花八门,内容随意,甚至脱离学生的实际,造成课堂教学的“高耗低效”。应该说,由于语文特殊的学科特点,如何科学制定教学目标一直是个难点,因此我们在教学改进中重点强调:教学目标是非常具体的、可操作的行动指南,是教师想要学生学习的结果,即期望学生通过教育过程后获得改变的方式的明确表达,要求教师以此为标准进行设计,并在
①② ③①②③
3主要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设计上过分强调“以活动为中心”,重形式轻内容,使课堂变成了一台看似华丽实则低效的活动表演秀。我们的改进依据英语学科的二期课改目标,强调“知识和能力并重”,要求教师加强主题、素材、活动的整体教学设计。
2B Module 3 Unit 3Clothes1B4coat, shirt, sweatertrousersI have…What do you have for…? 1I have…(T: What do you have, Danny?& S1: I have a shirt. T: What do you have, Alice? S2: I have a sweater.) AliceDannyI have...2(S1: Summer is hot. What do you have for summer? S2: I have shorts. Look! They are super.) What do you have for ...?I have ...
4.创新改进的途径
(1)改革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有结构的,而科学合理的结构离不开正确的课堂教学理念的支撑。在课堂研究中,我们进一步确立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理念,并强调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与详略,让科学的课堂结构为教学内容服务。为此,我们开展了“教学模式与方法”课堂改进专题研讨活动。作为校长,积极地以自己与青年教师同课异构的实践为例,重点介绍数学课“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即通过“尝试练习----展示讨论----归纳总结----拓展提升”的操作程序,让学生自己学,在学习的过程中“暴露问题”,然后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如此增加了学生的经历,丰富了学生的体验,课堂也变得更有效了。教师反响颇为强烈,随后每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选择自己课堂常用的或比较认同的一种模式或方法,从指导思想、操作要点及实践效果的角度加以梳理,撰写成文。于是,建立在教师自己实践基础上的策略性智慧不断涌现,如:“学会放手、轻松自己、发展学生”——尝试教学法的运用;“有序思考、步步为营”——循序渐进教学法的运用;“动手操作、图形协助”——耳目脑手整体协作教学法的运用……教师们以钻研的态度对待每一节课,其教学能力在一次次的磨课中得到提高,“让进步成为一种习惯,让成功一次次倍增叠加”的价值观也逐步形成。
(2)提供课堂教学范例
在课堂上灵活应用教学方法无疑是减少“浪费现象”的有效对策,但教师不管采用何种方法,都应落脚于是否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活动尤其是思维活动,是否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通过全体教师参加的“课题研讨及课改论坛”活动,通过《“校语苑”教学专刊》讨论,将不同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学方法,将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兴趣的激励方法以及不同教师的不同教学艺术展示出来,达到共享与引发思考的目的。
以学校数学条线负责人、新区数学学科带头人龚彦老师为例,她在教学中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也科学地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并且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运用不同方法:如好动、爱说的学生适宜用讨论法;不善于表达,喜静的学生就适宜用发现法、自学法等。她善于重组教材,即对教材所呈现的一些知识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归类处理,确定重难点。如在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渗透“将没学过的平面图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的方法,再通过观察平行四边形、长方形,引导学生大胆猜测,小心求证,从而推导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在整个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又善于“活化”例题,即把例题转换成学生生活实际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数学学习内容生活化,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求知欲。如在“求平均数应用题”的教学中,大胆地把例题改成:“体育课上,男、女生进行跳绳比赛,男生15人,共跳了1800个;女生10人,共跳了1350个。谁取得了胜利?”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从而自然引出求平均数的需求。这样的设计,既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究,又让学生觉得学习数学很有价值,进一步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虽然龚老师收放自如的教学风格不是能够简单模仿的,但她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无疑给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教师提供了学习的范例。
(3)撰写课堂改进案例
在开学初,学校即布置了撰写“教学改进案例”的任务,让教师们带着问题去思考,带着理念去实践,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策略性智慧。学校的课改氛围也随之愈发浓厚起来。数学、英语老师本身就有平行班,他们在上完一个班后,都会及时反思总结,发现不足,在进入下一个班教学时做好调整,进行改进实践。而语文教师则与备课组的同伴结成对子,也就有了二次实践的机会。这样每一次的课堂教学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或多或少都有想法,都有进步,并逐渐养成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在期末撰写案例时,教师按照课题组提供的样板,以“初步设想”、“初步实践”、“透视浪费”、“改进实践”、“反思提升”等步骤为要点,
(4)推行“揭短”评课教研
我们着力于指导教师将拟定的减少课堂浪费现象的对策合理运用到自己的课改实践中。为此延续“分析”阶段的做法,继续将课题研究16反思表内填写各直面问题,不但锻炼了点评者“敢于揭短”的勇气与“善于揭短”的能力,也让执教者更加清晰地看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不足,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再次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设想。
如:体育教研组为了更有效准确地寻找到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尝试了在教研活动中采用“分工合作,量表检测”的形式,即在教研活动听课时每位教师均有明确的任务,根据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检测汇总表》,分表分项同时进行测试与观察,采集数据或信息。在课后的评课环节,每位教师根据测试的数据或观察记录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附:《体育课堂教学检测汇总表》
预设与浪费
平均心率:
强度指数:
安静心率:
学生学习成效
动作技能:
学习方法:
浪费现象:
教师的关注度
教法与组织:
互动与关注度:
浪费现象:
学生情绪与表现
参与表现:
浪费现象:
讲解用时:
浪费现象:
这样,通过各项数据的反馈与研讨,就能有效寻找到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同时,对于参与教研活动的每位教师来讲,要测试或观察就要用心去做,用心做就会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与想法,这样,对提高体育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研究成效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形成了“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一般方法与实施途径,同时也产生了学校深化课堂教学改进的综合效应。
(一)教师方面
1.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
在学校提出本课题之前,很多教师只是在报刊杂志或网络上见过关于“课堂浪费现象”的论述,因为平时讲得更多的是课堂教学有效性。随着课题的实施,教师认识到只有减少课堂浪费,才能提高课堂效率的实践意义,有了针对“课堂浪费现象”的深入思考,逐渐领会了蔡校长提出的“十六字课改要求”简洁的表述之下所传递的深刻内涵。如今,不管是在校内还是校外,是听人上课还是自己上课,教师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节课上有哪些“课堂浪费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形成了经常性的自觉反思。每当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交流、论文评比等活动时,教师都会不约而同地以此为主题,如:沈迪老师撰写了《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浪费现象的研究与对策》一文参加“浦东新区第一届中小学体育科研论文评选”;由学科带头人龚彦老师带队的数学组多位教师在浦东新区数学学会举办的《如何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教育论坛上作交流,着眼点就是“减少课堂浪费现象,提高教学有效性”……可见,我校的课题研究与相关理念已深入人心。
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学习与实践,“关注全体、少讲多练、学生总结、精编习题”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动。语文条线负责人徐珏青老师率先上研讨课,还与青年骨干庄樱老师进行同课异构,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效率的思路与方法。数学、英语学科也不甘落后,条线负责人龚彦、丁建敏、曹丽等老师多次执教研讨课,又有严俊、曹文辉、黄慧等骨干教师纷纷开展教学实践。综合学科虽然相对组内成员较少,但体育、音乐、自然等教师也都相继上研讨课,开展不同规模的针对“浪费现象”的教研活动。从备课组到教研组,再到全校性的研讨观摩,所有的教师都参与了围绕课题研究及课改的教学实践活动,或上课,或听课,分析“课堂浪费现象”,填写《课堂教学观察表》,还认真撰写“透视案例”和“改进案例”,为课题研究尽心尽力。
尤其是,本课题的实践研究由蔡校长亲自领衔,书记全力支持,他们带头上课、听课、评课,引领方向,提出要求。尤其是校长还与青年教师进行同课异构,开展教学研讨,进一步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小学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研究,使教师们在学校的组织下,认真地观察他人的教学行为,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观察与反思中,不断发现自己在把教材及课改理念转化为教学设计,把教学设计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浪费。而课堂浪费现象对策的研究,进一步使教师们在分析浪费现象的基础上,积极寻找相应的对策和有效的改进方法,并再次回到实践中去验证设想。如此循环,使教师们养成了“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思维习惯和工作方式,扎扎实实地提高了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近三年中有60多位教师的论文、案例获奖或在市、区级教学刊物发表,其中浅谈教师课堂用语的有效运用》获上海市教育学会小语会2011年上海市小学语文优秀教学论文评比一等奖。有20多位青年教师先后在市、区级教研活动上执教语文、数学、英语、体育、自然、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公开课,全面、真实地呈现我校“课堂浪费现象”的研究实践情况。教师积极进取,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脚踏实地,不断前行,几年里已增加65“课堂浪费现象”2012
值得一提的是,2012学年学校通过评审成为浦东新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随之本校的区级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便作为导师,带教来自新区兄弟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等学科的见习教师。学校还参与了浦东新区第三期民办小学教师培训项目,本校4名导师带教民办育才小学的36位青年教师,其中赵华获得新区优秀导师的称号,育才小学则有6位学员获得优秀学员称号。可以说,学校的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又使得学校拥有更加丰富的优质资源向外辐射、引领,为新区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深入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二)学生方面
1.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课堂浪费现象的减少乃至杜绝,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一般在课内都能顺利完成知识的习得、方法的掌握,并进行情感的体验与培养;课堂效率的提高留出了相对的时间和空间,一些巩固性练习甚至拓展性练习都不必延至课外,于是,学生的回家作业少了,活动和睡眠时间多了。相应的,学生的学业负担指数降低了,对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指数提高了,学得也轻松愉快了。
在课题实施初期及后期,我们曾作过两次由1——5年级1252位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选择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汇总,我们可以看到如下结果呈现。
附:课题实施初期,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汇总表
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在校每天有五节课,课间用于做作业的情况是
没有& 1次&& 2次&&&& 3次&&& 4次&&& 每次
2%& 72%&& 15%&&& 5%&&& 3%&&& 1%
在校每天有五节课,课间老师给你补课情况是
没有&& 1次&&& 2次&& 3次&& 4次&&&& 每次
81%& 12%&&& 4%&& 2%&& 0.9%&&& 0.1
你的回家作业时间是
2小时 1小时 50分钟40分钟30分钟20分钟10分钟0
0.2%& 10%& &30%& 35%&& &15%&& 5%& &&3% &0.8%
你的睡眠时间是
大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 7小时& 6小时& 小于6小时
0.5%&&&& 10%& 39%&& 35%&& 15%&&&& 0.5%&&
你认为你的学习负担是
很重&& 有点重&&&& 正好&&&& 很轻&&&&& 没有
15%&& 61%&&&&& 22%&&&& 8%&&&& 0%
附:课题实施后期,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汇总表
占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
在校每天有五节课,课间用于做作业的情况是
没有&& 1次&&& 2次&& 3次&&& 4次&&&& 每次
82%& 16%&&& 1.9%&& 0.1%&& 0%&&& 0%
在校每天有五节课,课间老师给你补课情况是
没有&& 1次&&& 2次&& 3次&& 4次&&&& 每次
92%& 5%&&& 3%&& 0.8%&& 0.2%&&& 0%
你的回家作业时间是
2小时1小时 50分钟40分钟30分钟20分钟10分钟0
0%&& 0.2%& 1.8%& &25%&& 62%& &&5% &&&3%& 12%
你的睡眠时间是
大于10小时 9小时 8小时 7小时 6小时& 小于6小时
11%&&&&& 83%& &5%&& 1%&&& 0%&&&& 0%
你认为你的学习负担是
很重&& 有点重&& 正好&&& 很轻&&&& 没有
0.7%& 6%&&&& 78%&& 12%&&&& 3.3%
2.提高了学生的满意程度
师生关系,最大的矛盾在于“要我学”和“我要学”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也就提高了,教师拖课、补课、占用其它学科的课等等现象自然而然减少了;同时课间作业、回家作业的明显减少,以及学校各类活动的增加,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要我学”和“我要学”的矛盾得以明显改善,学生更加喜欢学校、喜欢老师、喜欢学习了。
在1——5年级1252位学生参加的问卷调查中,我们选择师生关系满意度测评汇总如下。
附:课题实施前,师生关系满意度测评汇总表
附:课题实施后,师生关系满意度测评汇总表
如表所示,学生对语数英学科的课业负担有着敏感的反映,在课题实施前,语数英学科的师生关系满意度明显低于其他学科。因此课堂效率及学生的学业负担直接影响着师生关系指数,而师生关系又与学生的学业负担、学业成绩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及正向预测的作用。因此,课堂浪费现象的减少乃至杜绝,有效地改善了师生关系,形成了更加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
(三)学校方面
1.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是教师学习、交流、选择应用的平台,在小学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及对策研究中,有不少实践研究的资料和成果。一是利用寒暑假期++各学科备课组长负责汇总、撰写的33篇“课堂浪费现象透视案例”(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各10篇,综合学科3篇),编印完成《课堂浪费现象透视案例集》,这也是课题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四是选取教师撰写的“课堂教学改进案例”中相当一部分有质量、有价值的,汇编成了《课堂教学改进案例集》,其共收录语、数、英学科各10篇,加上综合学科的思品、音乐、美术、体育、自然、信息科技等6篇,共36篇,亦为课题研究的另一项重要成果呈现。五是教师们围绕课题研究撰写的相关论文,如张依老师的《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龚彦老师的《浅议信息技术在数学课上的“浪费”现象》、冯欢笑老师的《数学课堂的有效性从合理使用教材开始》、张静老师的《让英语作业“Happy”起来》、徐耀刚老师的《小学课堂教学媒体课件浪费现象研究》等等,不但总结了实践过程中的经思考与经验,对于相关研究具有借鉴作用,而且不少论文得以获奖或发表。这一切进一步丰富了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库。
2.推动了学校的课改进程
我校规模较大,东、西两个校区实行统一管理,每个年级均有11个左右的平行班,因此以往的教研活动多以备课组为单位进行。自从本课题实施以来,我们一方面延续这样的形式,因为分学科备课组的实践研讨活动很方便,彼此之间的探讨很有针对性。另一方面,我们又积极组织更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如:分学科教研大组的实践研讨,围绕学科特点,同一问题可贯穿不同年级。甚至是跨学科全校性的实践探讨,因为不同学科之间的“课堂浪费现象”存在共性,而分析、解决的过程与方法也值得学习与借鉴,应当通过集体观摩等形式加强交流。课题研究的需要使教研活动的形式渐趋丰富。
以往的观课评课往往是走过场,有几个人说上几大优点,然后提出一两点不足,可谓皆大欢喜。但这样的方式显然不适合本课题的实践研究,因为我们的目的是要发现课堂教学中的浪费现象,分析其存在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有效对策,必须针对实际问题加以深刻的剖析。因此20133
此外,学校开展了“基于教育教学问题的实践研究”, 引导教师边实践边思考,发现自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切入口确立为个人课题,促使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让研究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常态。并开展了“上好每一堂课”龚小课改论坛系列活动,以主题研讨和场下互动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围绕课改“十六字要求”及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等畅谈课改实践的收获或是产生的困惑,引发教师更多的思考,展开更加有效的课堂实践,扎扎实实推动了课改的进程。
五、分析讨论
“课堂浪费现象”的研究所取得的成效与积极意义是显而易见的,但实践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待在后续的实践中研究与改进。
(一)分析的基本方式限制了研究样本的选择
分析“课堂浪费现象”多以集体听课评课的形式开展,选择的研究样本多以各类公开课为主,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个问题:既然是公开课,就必定是经过认真准备的,可能是融合了“集体智慧”的,相对来说有一定的质量,甚至表面看来无可挑剔。但公开课毕竟只是占了教师上的课的极小一部分,还有更多的课是随堂课、常态课,教师不可能为此付出相当于上公开课的精力。而且公开课一般都是上新的内容,有一个完整的引入、新授、巩固的过程,但平时的课还有练习课、复习课,极易出现反复机械操练的情况。这样的课别人轻易不会见到,只能依赖于教师的自我反思,无疑成了课题研究的“盲区”。
(二)诸多的客观因素影响了浪费现象的界定
首先,学科的不同特点对于分析“课堂浪费现象”有影响。虽然我们已罗列出了语数英学科最典型及具有共性的“课堂浪费现象”,但在具体分析时,还是会发生分歧。如:语文课堂注重阅读感悟,少不了“想”和“说”,有时还需要放缓节奏,给学生思考和品味的空间,习惯了简洁、紧凑的数学教师就会觉得拖沓、繁琐;数学课堂必然有不少练习,虽然形式多样,反馈也较快,但难免会让人感觉一直在“做题”;英语课堂有情有境、有说有唱,多活动、“勤反复”,但难免会让其他学科教师生疑:如此热闹的课堂是否真的高效?因此,分析“课堂浪费现象”要因“学科”而异,因“课”而异。
还有,教师的个人素养对于分析“课堂浪费现象”也有影响。虽有分析的依据和方法,但参与听课评课的教师学科功底不一,个人喜好也不同,听同一堂课也免不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对于语文课中的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教师认为设计得很巧妙,语言训练很到位,很精彩;有的教师则认为没什么必要,可以删去,用其它形式处理似乎更合理。这样的情况无论在当场交流中,还是在填写的《课堂浪费现象透视记录表》中都有显现。因此有的时候,“这是不是浪费现象”就成了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当然,有争议并不是坏事,可以促使教师对于“课堂浪费现象”的思考与认识更趋深入。
六、研究价值
本项课题通过三年多的探索、实践、思考和总结,获得了如下研究价值:
(一)构建了“课堂浪费现象”的分析与对策的操作过程,为他人的研究提供了借鉴、运用的经验和理论
1.明确了“课堂浪费现象”分析的过程
(1)选择分析的样本:公开课、录像课等
(2)设计分析的要点: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习活动
(3)明确分析的方法: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上分析
(4)探索分析的途径:从个人反思到集体交流;从教学实践到专题研讨;从片段分析到全程分析
2.梳理了“课堂浪费现象”分析的结果
(1)归纳出六种最常见的“课堂浪费现象”:活动的浪费、
(2)聚焦起三科最典型的“课堂浪费现象”:语文学科主要是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数学学科主要是练习机械单一,英语学科主要是重形式轻内容
(3)揭示了产生“课堂浪费现象”的主要原因:教师课前准备不足、教学环节设计不当、教学方法选择不当、教学组织管理不当、教学功底不够扎实、教育智慧有所欠缺
3.进行了“课堂浪费现象”对策的实施
(1)把握改进的依据:关注全体、少讲多练、学生总结、精编习题
(2)提出改进的要求:关于六种常见浪费现象
(3)实践改进的重点:关于三科典型浪费现象
(4)创新改进的途径: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供课堂教学范例、撰写课堂改进案例、推行“揭短”评课教研
(二)开展“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实践研究,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产生了“培养教师、服务学生、提升学校”的整体效果
1.教师方面
(1)激发了教师的课改热情
(2)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2.学生方面
(1)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提高了学生的满意程度
3.学校方面
(1)充实了学校的教学资源
(2)推动了学校的课改进程
(三)“课堂浪费现象分析与对策的实践探索” 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是实现教师专业成长、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们将继续相关问题的研究,提高教育实效,完善研究成果。
版权所有 [上海市浦东龚路中心小学] 设计维护 []
校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曹路镇龚华路北首 电话:021- 邮编: 201209
Copyright By
Shanghai Pudong Gonglu Center Grade school 2004.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观察一种天气现象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