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老年大学招生简章怎么读

老年大学英文该怎么说社区老年大学该怎么说呢?比如某某(地方)某某社区老年大学?
University of the Third Age Community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Community Elderly College
Community old-age university
一楼的是“第三年龄大学”,1973年在法国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由图鲁兹社会科学大学的皮尔·维拉斯教授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第三年龄大学。二楼的college指的是“学院”,不是大学,相当于大学的一个比“系”稍大的单位,或者独立大专院校。 老年大学 University for the Aged 或者 University for the Elders 社区老年大学 Com...
school for the senior citizens
扫描下载二维码老年大学读20年都不肯毕业
老年人精神“空巢”堪忧,学会“自救”是关键
日  来源:
  到老年大学报名学特长,学了20年还不愿毕业,老年大学已成为不少老年人的精神家园。在这里,老年人有事儿干、有兴趣相投的朋友,他们的老年生活便不觉得太孤单。然则随着青岛老龄化速度加快,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53万人,老年大学已远远供不应求。  本报记者 李珍梅 “大学”成精神家园 老人进来就不愿离开  邢长余老人今年78岁。1997年退休后,邢长余便和老伴在家里带外孙。后来,外孙长大上学了,邢长余倒觉得闷闷的,没啥事儿干。在朋友的推荐下,他上了老年大学。因为年轻时就喜欢画画,但那时因为没有条件,只能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晚年到了老年大学,邢长余毫不犹豫地参加了国画班。这一学就是7年。  像邢长余老人一样,在老年大学里学了多年不愿毕业的,不在少数。“在老年大学里,老年人会形成一个兴趣相投的圈子,平时他们一起上课,课后聊聊天,聚聚会,生病了还会互相照顾。老年大学已经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了。”老年大学教研处处长闫春文说,有一位老人在老年大学待了20年也没毕业。才艺社里展绝活老年生活也乐和  滕学线老人今年65岁。不过看上去白发苍苍的她,却是脸色红润,容光焕发。“每天都有点事儿干,就不觉得孤单烦闷。”在市南区金门路街道仙游路居委会一间屋子里,滕学线高兴地向记者介绍摆放在柜子上的各种手工艺品:苹果、元宝、十二生肖……很难想象,这些用珠子编制的精美手工艺品,都是出自那些六旬老人之手。   滕学线是金门路街道仙游路社区秋韵才艺社的负责人。她说,才艺社有20多名志愿者,都是社区里爱好手工的老年人。“有的退了休,没什么事儿干,孩子又不在身边,就加入到我们才艺社来。”滕学线说,有的老人刚开始不会做手工,后来是越学越喜欢。  在仙游路社区,还有不少老人通过参加其他社团,发展了剪纸、十字绣、针织、编花、绘画等爱好。养老要有好环境老人也需好心态  “随着青岛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空巢老人多,老年人学习欲望又比较强烈,现有的老年大学资源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青岛市老龄委一名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青岛是全国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高龄化突出的少数城市之一。截至2014年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153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9.6%。  目前青岛市区市级的老年大学有20多所,注册的老年大学学员有19万。“老年大学多年来一座难求。”工作人员说。  “要使老年人晚年生活愉快,首先就必须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的养老环境。但除了老有所依外,老年人的自身心态也很重要。”一名在老年大学教舞蹈的老师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省城一民间老年大学五年四次移址,亏本经营 老年大学学员在上声乐课点击查看原图 老年大学成立了自己的吕剧团,定期排练&&&&&&&& 家住省城的刘志丽今年50多岁,已退休多年。几年前,她和几个朋友开始商量创办一家老年大学。但从办理手续开始,就处处碰壁,运营的五年时间里,四次迁校址,最终得以挂靠在济南老年大学。最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刘志丽最关心的是,法律中是否对民办老年大学有了实质性的政策。文/图记者 陈心如  【困境】退休后创办老年大学 办理手续处处碰壁    刘志丽说,身边有很多像她一样的老人,没有上过大学,退休前除了工作就是家庭,等老了,儿女成家立业了,才有了自己的时间,“和几个朋友聊起来,最初只是想把老年人聚在一起学学跳舞,后来决定干脆办一所老年大学。”  2008年,在市中区,刘志丽和朋友找到了场地,并聘请了几位专业老师,“手续不好办啊,去过老龄委,去过民政局,也去过教育局。听有人说,正规的老年大学得纳入教育局,可能要先交上万元的押金,我一听,心都凉了半截。”  不过,还是张罗着办起了老年大学的框架,“其实只能算是老年活动平台,设备不够齐全,但对外还是得需要有一个宣传称呼,后来搬到历下区和社区合作,就挂牌历下老年大学,但当时同名的就有三家。”一次偶然的机会,刘志丽认识了济南市老年大学的徐校长,“几次商量之后,他向我们下了聘书,让学校挂靠在济南市老年大学,成为其东校区。”  【算账】老年大学常年亏损 自己还往里垫钱    从2008年开始,刘志丽的老年大学坚持办到现在,最多的时候,在校学习的老年人有600多人,大大小小的班能开起几十个,包含的课程内容除了书法、声乐等,还有拉丁舞和踢踏舞。在几名吕剧爱好者的努力下,学校还组织创办了一个吕剧团,逢节假日,都会进社区演出。  但老年大学运营的这五年里,刘志丽却没少遇到难处,她翻看这几年的收入和支出账目,一度连续三年亏损,“投入很多,而且要不断的投入,经常要购入教学设备,请老师的费用、吕剧团的演出花费都需要支出。”在刘志丽的老年大学里,学费按照学期和课程算,4个月一学期,一位老人的学费只有100多元。“这个学期,收到的学员费为29000,请老师花去23000,员工的工资9000,这样一算,我自己拿不到工资还要垫钱”,空缺的钱,刘志丽就用她的养老金填补。  其实,最令刘志丽他们头疼的还是学校的场地,五年已经搬了四次。“从市中区搬到吕剧院,去年初搬到玉泉森信,房租太高,又暂时搬到京剧院”,现在落脚在历城区东风街道办事处,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总算暂时稳定下来了,我曾经为了找场地,一天走遍了32个地方,没有经费还要考虑交通的问题。”   【氛围】老年大学里很和谐 老人们兴致都很高    刘志丽说,她并不是没有想过放弃,“期间,找不到新的场地,学校的桌椅、乐器连放的地方都没有,我就运回家,想着关门算了。可是不断接到学员的电话,问新的上课地点,问还开什么课,他们说在家都没有人拉呱了,想念一起唱戏的老姐妹了。”  采访当天,一堂吕剧的声乐课上,刘志丽跟一位学员说:“老杨病了,现在住院了。”马上,几个人就开始商量着去医院探望,“在学校里,有不少是从我办学开始就跟着上课,很多老人是自己住,即使孩子在身边,也是全天上班,老人们来我这里,不仅是为了学点东西,更是找到一个心灵的归宿。”  刘志丽说:“他们都称呼我‘刘校长’,可都把我当妹妹看,他们愿意学,我就愿意把学校继续办下去。”  【出路】公办老年大学一位难求 民办老年大学缺少政策支持  其实,刘志丽并不是第一个民办老年大学的尝试者,济南老年大学的徐同胜校长告诉记者,“五里沟曾经有过一家民办老年大学,开始很红火,但两三年后就经营不下去了,最终关门”,徐校长也很惋惜,“个人投资的寿命都不长,因为要不断往里投钱。”  记者获悉,在济南市老年大学,每学期报名都是一位难求,徐校长说:“现在学校占地两千多平方米,在校学生已经有六千多人,有的排队排一宿,也等不来一个名额。现在的情况是,不得不严格限制入学的人数。”  徐校长希望能出现更多民间老年大学,可以减轻现在的压力,“虽然国家有鼓励民间办老年机构的政策,但很少有实质性的。现在政府很多资金支持都投放在了养老院等养老机构,所以现在民办老年大学的处境,还是比较尴尬的。”  追问  可否尝试寄宿式老年大学  让老人边学习边生活    记者发现,民间老年大学也正在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即寄宿式老年大学。在济南市南外环,一家名为风合家人的老年公寓,除了接收老人入住,同时向老人开学授课,也是济南市老年大学的分校。  负责人崔女士介绍说:“目的就是把老年大学搬进老年公寓,已经办了快四年了,现在已经有五六个班,目前固定的有40多位老人。但经营很困难,来授课的老师都是免费的义工。”  刘志丽也希望把自己的老年大学办成寄宿式的,“不仅不用来回奔波,还能得到全方位的照顾,就像年轻人上大学一样,活到老就能学到老。”  济南市老年大学的徐校长说:“在普通的养老院,天天看到疾病和死亡,老人生活的往往比较压抑,但在寄宿式老年大学,心情就会不一样,可以住,也可以学习。能找到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继续发挥余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贵阳观山湖区老年大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