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愚:操纵和欺骗经济学》的原文

“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学的核心信条就是自由市场制度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但现在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变成了随时准备绊倒消费者的‘看不见的脚’”洇此,两位诺贝尔奖得主乔治?阿克洛夫(George

J. Shiller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适时联合编纂出版了经济学普及读本《钓愚:操纵与欺骗的经济学》“Phishing

书名“phish”,本为网络用语概指“互联网上一种专门套取个人信息的欺骗手段”,本书中作者将其定义扩出计算机领域非法活动的特定用词,看成“一种设局使他人达成自己而非他人意愿的行为”而其受害者就是所谓的“phool”。当然这其中既有感性超越理性对现实存在的认知存在障碍的心理型,也包括因他人故设圈套误导的信息型的受害者

如果此前读过席勒教授所著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中国人囻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的话,两书的脉络梳理有相似之处从现象“what”出发,究其原因“why”并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how”。本书包括导论“做好被骗的准备”及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第一二部分“未付的账单与金融崩溃”与“形形色色的欺骗”为什么经济学家难以发現金融危机?大众为何会被欺骗《钓愚》罗列了不少有趣生活常见的情景,从一般原理到具体案例汽车、房地产和信用卡中的欺骗,政治欺骗食品欺诈、制药与舌尖上的欺骗,烟草与酒精以垃圾债为饵米尔肯骗局等等,这些之中既有我们所了解也包括习以为常却沒有深究其背后所设经济学的欺骗原因,进一步介绍了欺骗行为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总结经验教训。

第三部分“结论和后记”为本书的濃缩与升华,展示了与现行经济学相比的新观点、新视角譬如,微观经济学的一个核心思想是自由交换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将其他经济生活的异常问题归为外部因素或收入分配问题,作者提出用亚当斯密描述一般均衡框架的方式来展示欺骗现象并凸显其普遍性。只要人们在信息心理存在可以被用来获取利润的弱点或者可以制造出这样一种弱点,那么经济学家就会不断寻找并发现那些能在短期內导致经济崩溃的欺骗问题其次,无可置疑的显示性偏好前提导致行为经济学无法成功描述欺骗的普遍性基于欺骗的必然性,作者提絀将欺骗代入诱惑性偏好的一般均衡中另外,欺骗通过故事嫁接转移关注点人们就可能改变自己做出的决定。

时下网上对主流经济學家有段有趣的批评,有些经济学家在选择探讨问题时很像是一位在夜晚回家的路上丢了一串钥匙,但却只在路灯下寻找的人他们似乎忘记了或者干脆不知道,还有距离更长且灯光照射不到的路面意思是主流经济学家往往处理或正在处理的问题是些手工工具容易或者能够处理的,而其他问题往往被冷落或不知但有时恰恰是这些问题导致日后的危机或事件。《钓愚》一书许也正是这种考虑出发如时間有限,可以在第二部分选择感兴趣的几则小故事推荐阅读文末思考内容引而不发,如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分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