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俑戏剧丹青引引

[转载]中国古代绘画&马
&唐朝鞍马画家有曹霸、韩干、孔荣、陈闳、韦偃等。盖开元、天宝之际,唐室之威望震于西域,诸国之名马奇兽多所献纳,当时画家得有写生之好标本。
&韩干,唐画家。京兆蓝田(治今陕西西安)人,一作大梁(今河南开封)人。相传年少时曾为酒肆雇工,经王维资助,学画十馀年而艺成。擅绘肖像、人物、鬼神、花竹,尤工画马,曾师曹霸而重视写生。经历唐玄宗年间,被召入宫封为“供奉”。此后专跟宫中画马名家陈闳学习画,但进展不太显著,后来韩干改变只临摹不写生的方法,经常到马厩里去,细心观察马的习性,对比找出马的性格特征,找出马的动作规律,并把各种各样的马记录在案。日子久了,人们对韩干经常进入马厩,甚至搬到马厩里和饲养人一起住感到奇怪。韩干回答说:“我学习画马,马厩里所有的马都是我的老师”。
&韩干重视写生,坚持以真马为师,遍绘宫中及诸王府之名马,曾作《玉花骢图》、《照夜白图》、《洗马图》、《凿马图》、《战马图》、
《六马图》、《八骏图》、《百马图》等。所绘马匹,体形肥硕,态度安详,比例准确,一改前人画马螭颈龙体、筋骨毕露、姿态飞腾的“龙马”作风,创造了富有盛唐时代气息的画马新风格。画迹主要有《玄宗试马图》、《宁王调马打球图》、《龙朔功臣图》,均录于《历代名画记》,《内厩御马图》、《圉人调马图》、《文皇龙马图》等52件,辑于《宣和画谱》。传世作品有《牧马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
&曹霸(约704~约770)
谯郡人,唐沛国谯(今亳州市)人,魏武王曹操后代、曹魏高贵乡公曹髦后人,官左武卫将军。唐玄宗时期画家,能文善画,时人甚至以其祖先“三曹”比之,有“文如植武如操字画抵丕风流”
之美誉。擅画马,与其门生韩干最著名。成名于玄宗开元年间。天宝(742~756)间曾画“御马”。亦工肖像,曾修补“凌烟阁功臣像”。晚年免官流落四川。今画迹已不传。个人作品:修缮《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画作《九马图》、《赢马图》。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针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张萱,唐,汉族,长安(今西安)人。开元(713-741)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萱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萱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跳舞的汗血马
《敦煌壁画-夜半越城
》(局部)
年代:初唐
规格:纵168cm、横207cm
敦煌329窟西壁龛顶南侧壁画局部。
介绍:为争夺汗血马种,中国汉代发生过两次血腥战争。汉武帝派百余人的使团,带着一具用黄金做的马模型前去大宛国,希望以重礼换回大宛马。经过4000多公里陆地行军,到达大宛国首府贰师城(今土库曼斯坦阿斯哈巴特城)。大宛国王爱马心更切,不肯以大宛马换汉朝的金马。汉使归国途中金马在大宛国境内被劫,汉使被杀害。汉武帝大怒,作出武力取马的决定。
《游骑图》
作者 :佚名
规格:纵22.7厘米横94.8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描绘一队人马由左向右出行的场面。画面上人马布置前紧后松。卷首第一骑者和两步行者以背侧面向右后方行进。此马昂首嘶鸣,两步行者紧步相随,人马一同目视前方,创造了一种远行的气氛,从而使右侧本来局促的空间顿显空旷辽远。画家以娴熟细劲而简洁的笔法描绘,人马造型雍容大方,神态各异,自然合度,为唐代画马的典型风格。
《照夜白图》
规格:纵30.8厘米,横33.5厘米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唐朝
作者:韩干
介绍: 现藏于美国纽约大都会美术馆.图中所画的“照夜白”,是唐玄宗所喜爱的御马,也是他的坐骑它被系在一木桩上,昂首嘶呜,鬃毛飞起,鼻孔张大,眼睛转视,昂首嘶鸣;四啼腾骧,似欲挣脱羁绊。不仅画出马的膘肥肌健的外形,更着力表现其杰骛不驯的雄骏神采。用笔简练,线条纤细而道劲,渲染不多而体积感、质感颇强。此图用笔简练,线条织细有劲,马身微加渲染,雄骏神态已表现出来。图左上题“韩干照夜白”六字,系南唐后主李煜题字。左边上方有“彦远”二字,似为唐代著名美术史家张彦远的题名;左下有宋米芾题名,并盖有“天生真赏”朱文印。是流传有绪的名迹。
玄宗曾令他师事陈闳画马,他说;“臣自有师,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唐朝名画缘》)可见他的成就是从现实生活的观察,写生所取得的。
《双骑图》
作者:韦偃
年代:唐朝
规格:纵31厘米横44.5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台北故宫博院藏。韦偃,生卒年不详,唐代画家。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据成都(今属四川)。擅山水、人物。张彦远论其画谓:“点簇鞍马人物,山水烟云,千变万态,山以墨斡,水以手擦,曲尽其妙,宛然如真。”此图表现两位骑手各乘一马,并辔狂纵的情景。画中构图、造型、用笔显示了韦偃的艺术风格。
《狩猎出行图》
材质:壁画&
规格: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
介绍:陕西省乾县李贤墓东壁,墓主人李贤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次子,生前曾先后被封为潞王、雍王,死后被追封为章怀太子。藏陕西省博物馆,《狩猎出行图》描绘了五十多个骑马人物,以及骆驼、鹰犬和猎豹等,场面宏大。画中人物掣鹰携犬骑马奔驰在长安大道上,反映了贵族耀武扬威的气势;画丛山峡谷中数十名猎手围猎,纷乱中有章法,画面中以远山近树作为衬景,最前方有数匹奔马,四蹄腾空,向前疾驰。为首的一个人身着蓝色袍服、束带、头戴幞头,骑一匹灰黄色大马,正在向右看。其余几匹马紧追不舍一人正视前方,一人左顾,人物相互呼应。接着是密集的骑行队伍,由一持熊旗的骑者带领,其后左右数十骑士,有呼后拥,中间簇拥着一位圆脸微带胡须的人,双目正视前方,身着蓝色袍服,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纵辔缓行,显得神态自若,沉稳持重。随后,又有十数匹马接踵而至,马上的护从魁梧健壮,冠幞头或帕首,身着黄、红、白等色的圆领或翻领窄袖戎衣,腰间紧束革带,佩横刀和弓箭。人马疾驰过后,留下的是淡淡的远山,展示出狩猎苑囿的空旷幽静。最后是负重的骆驼和数匹轻骑作后殿,奔驰在古木森森的大道上。画面情景正如唐太宗在《冬狩》中描述的:“金鞍移上苑,玉勒骋平畴,旌旗四望合,罝罗一面求。”此画所画人物马匹线条,流畅精练,着色富丽明快,既高度概括了整个场面,又突出了中心。全画富于动势、节奏感和生活情趣,使人对苑囿狩猎出行留下深刻的印象。
章怀太子墓中出土的《狩猎出行图》,可以让那些为章怀太子扼腕叹息的人们稍感欣慰:在这幅壁画中,这位壮志未酬的王子,显然在另一世界最终获得了自由驰骋的空间。
《狩猎出行图》位于章怀太子墓墓道东壁,高100~200厘米,长890厘米,是极为壮观的鸿篇巨制,也是唐代壁画中的精品。原图高近2米,长近9米,在揭取时被分成四幅。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
画中行走在大队人马最前列的是一位身着紫袍、雍容端庄的官员。他身无佩箭及箭囊,显然是这次活动的主角。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他的坐骑是一匹白马,与其他人所乘之马截然不同。为了避免马在奔跑中互相干扰,其它马匹均剪鬃扎尾,而这匹白马则颈披长鬃,马尾垂散。更为有趣的是只见其左边的前后蹄抬起,呈现出不同于一般马的走姿,这种马在唐代文献中被称为
“走马”。一般的马行走或奔跑时身体上下摆动,
造成如波浪般起伏,而这种走马鞍背平稳,骑之无前颠后仰之苦,不易产生疲劳,其速度也不次于一般的马。这种走马只有极少数地位很高的人才可使用。由此分析,骑此白马的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狩猎的大队人马中可见多人架鹰携犬,这是当时社会上层的一种时尚。唐代宫廷中常豢养各种飞禽,鹰、鹘更是深受喜爱的玩赏对象。《太平广记》中说:唐太宗曾养一白鹘,取名飞将军……常架于手臂玩赏。同时鹰鹞嘴尖爪利,也是对付狐兔的好手。当时唐长安城中狐狸很多,有关狐神、狐妖作祟的传说也很多。据说狐妖最惮忌的就是猎犬,因此长安城内官吏家中多养猎犬。
&大队人马中,还可见两骑手身后蹲伏着猎豹和猞猁,这也是两种用于助猎的动物。据史书记载,在唐代由于帝王喜好狩猎,西域各国纷纷向唐廷进贡猎鹰、猎犬、猎豹。猎豹和猞猁据说是印度孔雀王朝(相当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瓶沙王首先驯养成功的。猎豹比普通的豹子小,身长约140厘米,重50~60公斤,但奔跑速度极快,每小时可达100公里以上,一般猎物很难逃脱它那伸缩自如的尖爪子。猞猁是一种猫科的小猛兽,体长约95~105厘米,经过驯养,也可以成为助猎的好手。这不仅在文献中有记载,在出土文物中也已有发现。1991年在西安市东郊霸桥区新筑乡唐金乡县主墓出土了一组彩绘狩猎俑,其中二人架鹰,一人携犬,还有两匹马在鞍后铺圆垫,一匹马的垫子上立一猞猁,另一匹马的垫子上蹲伏猎豹,一如壁画中所见。而在与章怀太子墓几乎同时发掘的懿德太子李重润墓的壁画中也有牵豹、架鹰、戏犬的场景。说明以各种动物助猎在唐宫廷中是极为常见的。
画面用苍劲的枯笔画出了五棵挺拔的大树,显示出林荫山道古木森森,和鞍马人物、骆驼等殿后轻骑,形成了有藏有露及起、承、转、合的关系,使画面深幽空灵。同时。巧妙运用斜坡墓道,使这支出猎的众多人马,像从古木参天的大道呼啸而出,奔向山坡。全画犹如一曲优美的交响曲,由序曲引向主题与高潮,呈现出大唐达官贵族出猎的壮观景象。
《神骏图》
年代:五代
作者:佚名
材质:绢本设色
规格:纵27.5厘米横122厘米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的国宝级珍品。《神骏图》描绘的是东晋尚清谈的代表人物,高僧支遁爱马的故事。画面左边为乘骏马,踏浪前行,右边穿袈裟的支遁坐在石床上,与朋友注视归来的骏马和牧童。今藏于辽宁博物馆,为,,设色,横卷款,长一百二十二厘米,堪称中国绘画精品。
据文献记载,和尚支遁隐居,好养鹰而不放,好养马而有不乘,有人讥笑他,支遁说:“贫僧爱其神骏。”
&此画的前隔水有金书“韩干神骏图”五字题签。经比较研究,初步认为是五代摹唐人之作。此图人马用笔极为精练,施重彩而不愿其浓艳,画人马形神统一,树石钩而不皴,水纹浪花尤见功夫。总而言之,此画技法出自唐人,纤巧处露五代画师之风。
《牧马图》
年代:唐朝
规格:纵27.5厘米,横34.1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牧马图》描绘骏马肥硕雄骏马的英姿。图中画黑白二马,一奚官虬髻戴头巾,手执缰缓行。此图线条纤细遒劲,勾出马的健壮体形,黑马身配朱地花纹锦鞍,更示出其神彩;人物衣纹疏密有致,结构严谨,用笔沉着,神采生动,纯是从写生中得来。《牧马图》原为《名绘集珍》册中之一帧,左有宋徽宗赵佶的“韩干真迹,丁亥御笔”题字。
《虢国夫人游春图》
规格:纵51.8厘米,横148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此图描摹虢国夫人等在春日出游的景象。虢国夫人是杨贵妃的姐姐,又受皇帝宠爱,一时颇擅权势,炙手可热。在画面上,她居于后部的中心地位,情貌安详,仪表雍容,是一个高贵娴雅的贵族妇女形象。她前面三骑与后面三骑分别是侍从、侍女和保姆,身旁的随行者据推测是其姊秦国夫人或韩国夫人,面向虢国夫人,正有所语。此作构图的处理也是疏密相映,前三骑之间疏朗而不松散,后五骑之间紧密而不局促,节奏变化有度,气脉贯通,层次与错落展现得十分自然。人与马动势不大,似在缓缓策骑而行,这正合游春之旨。画中人物基本目注前方,惟虢国夫人之姊和她身后的侍从各自转侧身形,若不经意地打破了单一格局,使画面在结构上产生变化。此画仍与大多数唐代人物画一样,不设背景而将全部心思集中在人物身上。画中人物行动皆围绕着虢国夫人展开,前三骑的恭谨导引。后面侍从、侍女的小心护随,保姆的抱持女童紧跟,既恰如其分地标示出人物身份,又以虢国夫人为中心前后散列开来,含有结构上的内在一贯性,且能彼此比照响应。
《百马图》
作者:佚名
年代:唐朝
规格:纵26.7厘米,横302.1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卷共描绘各种马95匹,牧马的奚官与圉人41人在一条河中及岸边洗马、戏马、驯马、饲马的场面。这幅图中所描绘的近百匹黑、白、红、花等各色马,有动有静,姿态各异,生动活泼。画家对马的描绘,极善抓住其动态和神情,运动中的马被表现得活泼顽皮,静立时的马又被表现得庄重威武。画中笔法清秀温雅,敷色清淡,可以看出唐法向宋元法变化的痕迹。
年代:北齐
&材质:设色壁画
规格:纵160厘米横450厘米
介绍:出土于山西太原王郭村娄睿墓北齐娄睿墓志铭位于太原市南郊王郭村,至1982年发掘完毕。墓道甬道及墓室全部彩绘壁画,总面积有二百余平方米,共七十一幅。其线条豪放,色彩谐调,造型生动,构图谨严,已被公认是南北朝时期中原绘画艺术的卓越代表。壁画内容分两大部分:在墓道两壁、天井中下层和甬道、墓室的下栏,描写娄睿生前的戎马生涯和生活场面;在甬道、天井、墓室及墓门上栏,描绘墓主死后升天,回归西方净土的虚幻境界。整个壁画,组成了一幅人间生活与神怪传说合为一体的宏伟壮阔的画面。
出行图绘于墓道东西两壁中层,人物乘鞍马向南奔驰的是出行场面,主骑及随从持缰绳徒步向北为回归图。其中一幅,画两个骑士做前导,当中壮年骑者勒马回顾后方,身下的坐骑昂首长嘶。主骑八人王马随后,中间画一红袍长者,骑桔红牡马,面目端庄静谧,正凝神沉思,悠然而行。身著白袍的随从紧张机警地后顾,好象察觉到后方出现异常情况,与后面的聚精会神、好似聆听命令的侍从前后呼应。这些侍从的面目表情,有的平静端庄,有的机敏眺望,都围绕着主人的出行而尽心守职,神态拘谨谦恭,又流露出随同显赫地位的主人出行时悠然自得的情绪,人物十分丰富的内心活动使画面笼罩于优雅而庄严的气氛之中。尤其是画中各具神态的鞍马如两匹疾驰的枣红牡马,扭头面向观众,两眼炯炯有神,观众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好象马在注视着自己。这说明画家十分熟悉鞍马生活,有高超的技巧和修养,才能表现得如此传神。
壁画采用传统的长卷式构图,分若干小段,前有民骑,后有群像,各段相互呼应。技法上运用铁线勾勒,人物、鞍马刻画得细腻逼真,有骨有肉,气韵横生。继承了自顾恺之以来“以形写神”的人物技法要求,沿袭着汉墓壁画单纯粗犷的风格,同时又运用色彩晕染、明暗映衬、远近对比的手法,使形象更具有立体感和真实感。这些壁画珍品,表明南北朝时期的艺术家,象南朝的顾恺之、张僧繇、陆探微,北朝的杨子华和曹仲达,在艺术创作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从而奠定了我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以至有的研究者把它看作是相传画马能达到“夜听蹄啮长鸣,如索水草”境界的北齐画圣杨子华的作品。
【中国马艺术】古代绘画·宋
北宋画家中,李公麟最初是以画马得名的。李公麟(公元年),字伯时,舒城(今安徽)人。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中进士,擅书画,尤工人物又以画马著名。精于白描,风格独特。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等。南宋画家陈居中,生卒年不详,活跃于12世纪。嘉泰时任画院待诏。擅人物、蕃马、走兽等,作品多描绘西北少数民族生活情态及鞍马,多表现社会混乱、民族矛盾给人们带来的离别痛楚。笔墨精致,色彩艳丽,形象准确,神情生动逼真。代表作《平原试马图》。还有宋人《骑士猎归图》生动的刻画了一匹疲惫不堪的马。
《临韦偃放牧图卷》
作者:李公麟
年代:北宋
规格:纵46.2厘米,横429.8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故宫博物院。韦偃是唐代中期画马名家,李公麟此图虽题为摹仿韦作,但从图中的坡渍树木用笔看,明显地带有宋人风格。所画马一千二百余匹,牧者一百四十余人,场面极为壮阔。
年代:不详
介绍:,金代此画
此图取材于西汉元帝时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图绘昭君出使匈奴,跋涉塞外的情景。画面没有任何背景,主要通过人物情态来表现出塞景象。画面塑造的人物也各具情态,王昭君神态自若,汉官员持重端肃,匈奴武士粗犷强悍。
《骑射图》
作者:李赞华
规格:纵27.1厘米,横49.5厘米
年代:五代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图在艺术技巧方面,显示出典型的宋代风貌。流畅劲挺的线条,准确洗练的造型,淡雅明快的设色,无疑是承继了李公麟以来的人物画传统,并达到了相当的水平。画中武夫腰弓持箭,立于马前,正在校正箭杆,似在做出猎前的准备。人马刻画最见功夫,活灵活现,血肉俱足。
《调马图》
作者:赵岩
规格:纵29.5厘米,横49.4厘米
年代:五代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画面描绘一马夫牵马训导的情景。调马者装束与胡人无异,高鼻深目、满腮胡须。马取侧面之势,劲健强壮,充满动势。画家的描绘技巧极高,造型能力既准确又生动,构图也别开生面。
【中国马艺术】古代绘画·元
&在中国绘画史上,元朝是鞍马画极为盛行的时期,许多画家之所以能入仕元朝与他们的鞍马画有着密切的关系.受"夷夏之辨"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出仕元朝的画家一直受到当世和后世的非议.以赵孟睢⑷稳史⒓易逦,对元朝画家及其鞍马画艺术进行探究并给以公正的艺术评价.
&赵孟睿),字子昂,号松雪,松雪道人,又号水精宫道人、鸥波,中年曾作孟俯,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元代著名画家,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睿┲弧U悦项博学多才,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特别是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开创元代新画风,被称为“元人冠冕”。他也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秋郊饮马图》卷(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其《人骑图》,人物雍和,意态从容,很有韵味。
&元初年,赵子昂,大画家,名声扬;称全才,无不强,山水画,尤擅长。  
&画花鸟,入帖章,画人马,精神壮;步前代,新风创,作品多,皆精良。  
&人骑图,意从容,人雍和,韵味浓;疏竹图,书画通,笔苍劲,不同风。  
&其夫人,管适升,亦善画,竹兰精;弟子利,同闻名,一家人,聚菁英
&任仁发,元代画家,画学李公麟。字子明,一字子垚,号月山,松江(今属上海市)人。长绘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尝奉旨画渥洼天马图其熙春天马二图,仁宗诏藏秘监。工力足与赵孟钕嗟小9使婊莶赜谢硎慵W淠昶呤摹4雷髌酚校骸抖马图》藏故宫博物院;《贡马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神骏图》《三骏图》《九马图》在美国;《饲马图》在英国;《牵马图》等在日本。
&李赞华(898-936),契丹人,辽代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长子,封丹东王,通阴阳,知音律,工辽、汉文章,善画契丹人物。
《调马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赵孟
规格:22.7&49厘米
《人骑图》&
作者:赵孟&
尺寸:30&&62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此图为作者四十三岁时所作,代表了他早期人物风格。图中多用铁线描及游丝描绘出,细劲秀润,造型生动自然,体现出浓郁的遗风。作者在此图中表现出对画法的刻意追求和对古人的继承发扬。他曾经说:“宋人画人物,不及唐人远甚,予刻意学唐,殆欲尽去宋人。”而在自题中更写到:“此图不愧唐人”,说明他对自己这幅画成就的肯定。&
《浴马图》
作者:赵孟
规格:纵28.1厘米,横155.5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1964年郑洞国捐献故宫博物院藏。绘碧波清流,梧桐垂柳,9位奚官在溪边为14匹骏马沐浴情景。画中人马情景交融,生动有致,富唐宋传统韵味,又具怡静隽美风格。用笔流畅,纤细柔和,设色艳丽而不失古雅沉厚。款署“子昂为和之作”,钤“赵子昂”、“松雪斋”樱引首有清高宗弘历书“清溪龙跃”4字,本幅有题诗一首。后纸明王樨登、宋献题记。经王樨登,清高士奇及内府收藏。溥仪携出宫带至东北后佚,归国民党高级将领郑洞国。
《秋郊饮马图》
作者:赵孟
规格:横59厘米,纵23.6厘米
材质:绢本
介绍:&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秋郊饮马图》画牧马官驱骏马数十匹驰逐于野水长堤、绿波红树之间。中景露地不露天,林木、坡石、人马置于右半部,人马向左方走,把来处藏于画外。左方只露树干和溪水,把树干和远山远水藏于画外。堤岸、溪水向左方延伸,通过岸上两马的奔逐,点出境外尚有无限景物,画似尽而意未尽。作者将书法用笔融入绘画,人马线描工细劲健,严谨中蕴隽秀;树石、陂陀行笔凝重,苍逸中含清润。绿岸、丹枫、红衣,设色浓郁中显清丽,且色不掩笔,淳厚而富于韵致。十匹马的神态各异,或奔腾追逐,或徐步缓行,或低首就饮,或引颈长鸣,人马虽小。意态生动。此图是赵孟钔砟耆宋锇奥砘拇碜.
《赵氏三世人马图》
材质:纸本设色
规格:纵30.2厘米,横178.1厘米
介绍:现藏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本图是赵氏三代人(赵孟睢⒄杂骸⒄憎耄└骰桓比寺硗计唇佣桑纸腥廊寺硗。赵作为一代宗师,友人高克恭、李仲宾,妻子管道升,儿子赵雍,弟子唐棣、朱德润、陈琳、商琦、王渊、姚彦卿,外孙王蒙,乃至元末黄公望、倪瓒等都在不同程度上继承发扬了赵孟畹拿姥Ч鄣悖乖娜嘶檬⒉凰ァ&
元朝至正22年(公元1362年),王蒙曾在雪庭禅师收藏的《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上题跋,谓赵雍笔法得曹霸为多,赵麟笔法得韩干为重,赵孟钤颉凹娌芎衿渖衩睢保诱馊祖孙三代的合卷中可见赵氏鞍马人物的发展和沿革。&&&&&&&&&&&&&&&&&
赵孟&(),字子昂,号松雪,又号水精宫道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宋太祖十一世孙,秦王赵德芳之后。早年以父荫补官,任真州司参军。宋亡,回家闲居,“益自力于学”,声闻乡里。至元二十三年(1286)因行台御使程钜夫引荐被召进京,历任同知济南总管府事,江浙行省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封魏国公,謚文敏。能诗文,擅长画人物、鞍马、山水、花卉。工书,篆、隶、籀、分、真、行、草无不冠绝。而真、行尤为当代第一。所倡书法入画影响后世甚巨。著有《松雪斋集》。
&&&赵雍(1289—约1360),字仲穆,湖州(今属浙江)人,赵孟畲巫樱愿敢袢胧恕I檬榛屑碳已А;苌剿Χ矗宋锇奥碓虻貌馨陨袼瑁嗄芾贾窦敖缁⒕图笆摹4宋墩允先廊寺硗季怼分弧M蓟嬉晃饔虺邹晒偎智R话茁怼;婕舨每此破降袷切攀帜槔粗鳎聪允境龌壹菰娴姆欠脖玖臁
&&&赵麟,生卒年不详。字彦徵,湖州(今属浙江)人,赵雍之子。擅画人马、山水。画有其父之风。此图为《赵氏三世人马图卷》之一。图绘着唐装的奚官双手握缰牵一匹马,奚官神态安详,马亦温驯。线描匀净文雅,沉稳平实,画格显然承袭了家风。
《洗马图》
作者:赵麟
规格:111&29cm
年代:元朝&
介绍:作于1365年。赵麟,字彦徽,赵孟钪铮杂捍巫印R怨由堑冢阈惺〖煨!I苹寺怼⑸剿涔雇肌⒓挤ā⒈誓确矫嫔畹眉掖榉ㄒ喑邢宰址绻牵晌绞榛茉炱渥妗⑵涓钢颉V琳年(1342)作春山图,二十五年(1365)作洗马图。《元世祖出猎图》
作者:刘贯道
规格:纵182.9厘米,横104.1厘米
年代:元代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刘贯道(约年),元代画家。字仲贤,中山(今河北定州)人。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曾任御衣局使。擅道释、人物、山水、花竹、鸟兽,道释、人物师承晋、唐,笔法工细,色彩浓丽,形象真实生动;山水学郭熙,花鸟遍师历代诸家。其画笔法凝练,坚实有力,造型准确,生动传神。
传世作品《忽必烈出猎图》,绢本,设色,画中忽必烈穿白裘跨青鬃马,从者九人,猎于广漠,图录于《故宫名画三百种》;《积雪图》轴,绢本,水墨山水,图录于《故宫书画集》;《消夏图》卷,绢本,设色,为元画中上乘之作,藏故宫博物院;《梦蝶图》卷,绢本,设色,纵30厘米,横65厘米,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此图绘元世祖于深秋初冬之时率随从出猎时的情景。画面上,荒漠广袤无垠,远处沙丘起伏,载物的驼队正缓缓而行。近处元世祖忽必烈及随从们勒马暂驻。元世祖外穿银鼠裘衣,内着金云龙纹朱袍,乘一匹黑马,侧身向后张望。旁为一衣着华丽的妇人,或为皇后。随从诸人勒马环绕周围,有架鹰的,有携猎豹的。一少年正侧身挽弓欲向空中的飞禽劲射,众人的目光大都被这一举动吸引,注视着是否能弓響禽落。图中人物用鐵线描,线条细劲流畅,设色浓丽。人物刻画得生动自然,如世祖的雍容、挽弓少年的专注都画得很传神。图中马匹亦各具姿态,体现出作者对此类生活的稔熟,观察之精细和深厚的功力。此图不仅是一幅优秀的人物鞍马画作品,亦是研究元代前期人物肖像画的重要资料。图左下署“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刘贯道恭画”,按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为刘贯道補入御衣局的第二年。近年有学者人此图缺乏质朴豪纵的气息,可能系由元中后期宫廷画家所追画的。《故宫书画录》卷五著录。
《东丹王出行图》
作者:李赞华
规格:纵27.8厘米,横125.1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画中绘有六人骑在骏马上,他们各具姿态,衣冠、服饰、佩带皆因身份的不同而各异。马则矫健、丰肥,左右顾盼,慢跑前行。东丹王在马背上手把缰绳,面带忧郁,若有所思,情绪正和他弃辽投后唐的处境吻合。人物及马的线条描绘细腻精良,赋色华丽,尽显宫廷绘画之特色。构图布势前后照应,疏密相宜,整个画面人物和马的动态形成—种行进的韵律。卷末有无名氏题“世传东丹王是也”。
《二马图》
作者:任仁发
规格:纵28.8厘米 横142.7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画肥瘦不同的两匹马:其一为膘满肉肥的花斑马,曳缰昂首,神气十足;其二为瘦骨嶙峋的棕色马,垂首而立,疲惫不堪。作品以对比手法讽谕那些"苛肥一己而瘠万民"的贪官污吏,而赞颂那些"瘠一身而肥一国"的廉洁者。画面简洁,马的造型准确逼真,用笔劲健,设色清雅。
《神骏图》
作者:任仁发
规格:纵28厘米,横175.1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这幅《神骏图》(上图为局部),绢本,设色,纵28厘米,横175.1厘米,现藏美国哈佛大学福格美术馆。图中的骏马丰肥壮悍,富贵悠然。两个人物,唐代装扮,相互顾盼。在用笔用墨上,静立中的马造型逼真,勾线工致、圆浑;马身花纹的刻画富有变化,且晕染细腻,赋色清雅,使马有一种英姿勃发、悠闲自得的特别神态,流露出高雅的贵族气质。再看人物的塑造,形象饱满,情态生动;衣纹线条流畅,染色明净;着浅衣者鞋为深色,着深衣者鞋为浅色,这种色彩互补互衬的处理,体现出画家精心的设计。这是一幅表现宫廷良马、圉官的画面,虽体现了李公麟的绘画风格,但无论从用笔或是赋色上,还是隐藏在笔墨背后极力追求写实的意念上,都显示出画家力求精细过人的状物技巧。此画上钤有“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石渠宝笈”等藏印,大概为清宫散失之物。
明代画家中,仇英,精于摹古,不拘一家一派,作画题材广泛,风格公正细丽。其画马造型严谨准确,用笔强健有力。代表作《秋原猎骑图》等。&
仇英,字实父,号十洲,汉族,江苏太仓人。后移居吴县。擅画人物,尤长仕女,既工设色,又善水墨、白描,能运用多种笔法表现不同对象,或圆转流美,或劲丽艳爽。偶作花鸟,亦明丽有致。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为“明四家”。
《秋原猎骑图轴》
作者:仇英 
材质:绢本设色立轴
规格:画心纵147.5厘米,横63.5厘米
介绍:仇英的《秋原猎骑图》现藏刘海粟美术馆。仇英(生卒年不详),字实父,号十洲,江苏太仓人,寓居苏州,工匠出身,有志丹青,从周臣学画,传统功力极为深厚,擅画人物、山水,偶作花鸟;既能工笔设色,亦能水墨清淡。并结识文人士大夫名流,受到文人画的熏陶,其画风注入了雅致的文人气息,与沈周、文征明、唐寅并称“明四家”,为吴门画派的代表画家。
《秋原猎骑图》画塞外深秋景色,山川寂寥,原野空旷,正是行猎时节。四人六马,动作姿态生动准确,画风严谨而毫无板滞之感,可以看出仇英画人物鞍马的才能。此画是1939年秋天,清道人李瑞清继子李健为刘海粟觅得。朵云轩木版水印1961年梓印的《明·仇英秋原猎骑图》,将仇英原作略作缩小,画心纵110厘米,横56厘米。是由胡丁文分版勾描的,分版成印版多达190多块。初版由徐庆儒打样印制。&
《柳荫双骏图轴》
作者:胡聪
规格:纵101.2厘米,横50.5厘米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胡聪(约公元15世纪),东皋(今山西河津)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约在宣德(年)前后为宫廷画家,直武英殿。此图在笔墨形式上基本继承了南宋院体风格。柳荫下,细腻刻画的两匹骏马形象生动,比例匀称,神态俊俏,柳树旁还斜探出一枝桃花,使湖石花竹相互掩映,一派湖光春色。整幅画面刻画细腻,用笔工整,功力深厚,继承南宋院体画风格。右上款署:“直武英殿东皋胡聪写。”显示出了画家精湛的艺术功力。
清朝,意大利画家郎世宁来到中国,他把西方绘画的写实传统与中国宫廷艺术的需要相结合,完成了大量作品。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了特殊的一页。代表作《百俊图》、《十骏图》。&&
&郎世宁(Giuseppe&Castiglione&,)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奥内,生于米兰,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为天主教耶稣会的修道士来中国传教,随即入宫进入如意馆,成为宫廷画家,曾参加圆明园西洋楼的设计工作,历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国从事绘画达50多年。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洋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明暗画法的魅力,他先后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艺术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兽、花鸟、山水无所不涉、无所不精,成为雍正帝、乾隆帝时宫廷绘画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图》、《嵩献英芝图》、《百骏图》、《弘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战图》等。
&郎世宁教士1715年七月抵中国,获康熙皇帝召见。当时康熙61岁,酷爱艺术与科学,虽然不赞成郎世宁所信仰的宗教,却把他当作一位艺术家看待,甚为礼遇。派郎世宁为宫廷画师,不给他传教的机会。除绘画外他还修习汉文与满文。康熙不喜欢油画,因为年代久了就会变得黑乎乎的,模糊不清。于是郎世宁与其他欧籍画师学习使用胶质颜料在绢上作画的艰难技巧。宫廷画家都依照宋人郭熙定的原则作画:“山水画中,画山盈丈,树木盈尺,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线条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宁看来,中国绘画的远近配合观念彻底错误。他向康熙建议设立一所绘画学校,不获采纳。后来他出版了一本《视学》。
&郎世宁于1766年去世,年78岁,丧礼备极哀荣,葬于城外数公里御赐的一块土地上,乾隆还亲撰墓志铭,以示对这位高年教士永远怀念。
&郎世宁画马最是闻名,卓然一家,颇有杜甫诗咏画马的境界:“须臾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1728年完成的长卷《百骏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画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数人,控制着整个马群,体现了一种人与自然界其他生物间的和谐关系。在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充分展现了欧洲明暗画法的特色,马匹的立体感十分强,用笔细腻,注重于动物皮毛质感的表现。马是中国历代画家描绘的传统题材之一,绘画史上曾经出现过众多的画马高手,而郎世宁画马又别具一格。他在来华前系统地学习绘画,打下较为坚实的写生基础;到中国后又接触到传统的中国绘画,东西方艺术的熏陶,为他开创一种新颖的画风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于是在绘画的技艺方面,郎世宁开创了一种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新颖画法。他运用中国的毛笔、纸绢和色彩,却能以欧洲的绘画方法注重于表现马匹的解剖结构、体积感和皮毛的质感,使得笔下的马匹形象造型准确、比例恰当、凹凸立体,而不像中国古代画家采用延绵遒劲的线条来勾勒物象轮廓的方法。他是以细密的短线,按照素描的画法,来描绘马匹的外形、皮毛的皱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健。或者利用色泽的深浅,来表现马匹的凹凸肌肉,与传统中国绘画中的马匹形象迥然有别。
《百骏图》
作者:郎世宁
规格: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郎世宁画《百骏图卷》为清代绘画神品上上,原图绢本纵94.5公分横776.2公分,藏宫廷大内人莫能观。满清鼎革溥儀出走,清宫为故宫博物院,方得以浏览。此后故宫博物院付梓在故宫周刊发表遂公开于世,蜚声世界艺坛。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本幅画描绘的是姿态各异之骏马百匹,放牧游息于草原的场面。马匹们或卧或立、或嬉戏、或觅食,自由舒闲,聚散不一;在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郎世宁发挥了西洋画法中常用的前重后轻、前实后虚、前大后小等写景方法,使画面产生空旷深远的景界,草木、山水、人物无不写实精致。全幅色彩浓丽,构图繁复,形象逼肖。如画中马匹、人物、树木、土坡皆应用了光照原理,使物象极富立体感;而如松针、树皮、草叶等的墨线勾勒,石块土坡的皴擦等仍含有中国传统手法,即使是马匹及树干上的阴影表现,亦是以中国传统的渲染方法来完成。&
《百骏图》该稿本为纸质,纵102厘米、横813厘米。目前保留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意大利人郎世宁1715年他以传教士的身份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就被重视西洋技艺的康熙皇帝召入宫中,从此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年的宫廷画家生涯。在绘画创作中,郎世宁融中西技法于一体,形成精细逼真的效果,创造出了新的画风,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百骏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乾隆皇帝大阅图轴》
作者:郎世宁
年代:清朝
规格:纵332.5cm,横232cm
材质:绢本设色
介绍:&乾隆四年(1739年),弘历亲临南苑检阅八旗军的队列及各种兵器、火器的操练活动,乾隆帝每3年大阅一次,以壮军威,鼓士气。&本幅系弘历29岁时的戎装像,精神焕发,亦系郎世宁的盛年佳作。但此时画家对传统中国绘画尚处在学习阶段,图中的表现技法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作者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爱乌罕四骏图》
年代:清代
作者:郎世宁
规格:该幅40.7x297.1公分;隔水一16.2公分;引首40.7x108.2公分;隔水二16.1公分;隔水三16.2公分
介绍: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所藏《爱乌罕四骏图》,是郎世宁所画的骏马图中,很特殊的一卷。其中所绘四匹骏马身高均在七尺以上,远远超过《十骏图》中蒙古马的高度。从其尺寸和外型看,均是纯种的阿拉伯马。据考证,爱乌罕是现在的阿富汗,乾隆年间当地出了一个有雄才大略的汗王,名字叫爱哈默德·沙哈,他带领阿富汗人民击退强敌、扩张领土,进入阿拉伯。对于东方的清王朝则采取亲善政策,这四匹阿拉伯马便是他在乾隆二十七年送给乾隆皇帝的。乾隆赐名曰:超耳骢、徕远骝、月骨騋、凌昆白。并命朗世宁作画。画中,每1匹马不但角度各异,且以满、蒙、汉、回四种文字书写其名及其尺寸,具有纪实的意味。&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超洱骢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徕远骝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凌昆白
郎世宁《爱乌罕四骏图》月骨騋
《昭君出塞图》
作者:倪田
规格:纵118.5厘米&横54厘米
材质:纸本设色
介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王昭君名嫱,汉代美女。汉元帝后宫既多,不能常见,乃使画工图形,案图召幸之。诸宫人皆贿画工,独王嫱不肯,遂不能见。匈奴入朝求美人为阏氏,于是上案图以昭君行。元帝见后,貌为后宫第一,善应对,举止娴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昭君出塞图》为历代画家所重视。过去的“百美图”上常见此图。画面上昭君是以公主打扮,裘皮斗篷,立于马前,若有所思,仰望天空。
&《十骏图》之奔霄骢
《十骏图》之赤花鹰
《十骏图》之大宛骝
《十骏图》之爾云驶
《十骏图》之红玉座
《十骏图》之霹雳骧
《十骏图》之如意骢
《十骏图》之雪点雕
《十骏图》
介绍:《十骏图》画的是十匹骏马。根据《石渠宝笈》及《国朝院画录》的记载,乾隆八年(1743),郎世宁奉命恭画《十骏图》十轴,画的是蒙古外藩所进贡的骏马。十轴中包括:(一)万吉驦、(二)闞虎骝、(三)狮子玉、(四)霹雳骧、(五)雪点雕、(六)自在驈、(七)奔霄骢、(八)赤花鹰、(九)英骥子、(十)尔云驶。&台湾故宫博物院保存有五件。&(其中有两匹是爱乌罕四骏图--凌昆白&爱乌罕四骏图--月骨騋&)
&&&&这些马图上均标有身高体长尺寸,高度均在五尺左右,大都只有四尺多高。若单以高度论,这些马实称不上"骏"。根据《诗经》的记载:马在五尺以下曰驹、六尺以上曰马、七尺以上曰騋,八尺以上曰龙;八尺的马,可以当戎马,从事军务;七尺的马,是田马,用作农事;六尺以下的马,就只能当驽马,干些粗活。《诗经》的尺寸与清代的尺寸有很大的不同,但《十骏图》属于中小马型之类,属于产于蒙古和新疆地区的马种。这些马奔跑迅速,吃苦耐劳,蒙古大军正是骑着这些马征服了欧亚大陆。
鞍马画古已有之,画马成专科,则始于南北朝时期,画马名家首推南齐毛惠远、北齐杨子华。毛惠远作品见于著录者有《白马图》《骑马变势图》,专著有《装马谱》,惜未留传;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杨子华“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将饿马形象表现得极为生动,作品也未留传。
名马御马非常马
展子虔被誉为“唐画之祖”,北周末隋朝初杰出画家,也是至今唯一有画迹可考的隋代画家。因有《游春图》传世,故世人只知其山水画了得,殊不知其人物也擅,画马更是入神。展子虔在朝为官,出入豪门,常为车马出行之雄壮气派所动,遂作马画而大成。其马静中有动,动中传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微妙之处,非言语能表。
&&&曹霸乃盛唐马画大师,少年得画名,常奉旨为御马与皇公大臣画像,深得玄宗喜爱,任左武卫将军。曹霸画马,取马于真形,且喜画瘦马,杜甫称其马“锋棱瘦骨成”。因马有原形,形似成自然,以形似为基础,又得马之骨相,抵入化之境也。
韩干少时家贫,得王维资助,师从曹霸学画,却背师道而独行之,善画肥马,且多有夸张。偏好瘦马的杜甫批评韩干之马有肉无骨,未免损及雄姿:“干惟画肉不画骨,忍使骅骝气凋丧。”玄宗嗜马,御马厩中养马四十万匹,得知韩干擅画马,遂于天宝年间,召其进宫供奉,并命其将御马厩中所有良马画录一遍,韩干则对玄宗云:“陛下内厩之马,皆臣之师也。”韩干传世之作有《牧马图》《照夜白》等。《牧马图》上有宋徽宗“韩干真迹丁亥御笔之”题款,为宋人临本。画之白底设置,突出了所绘人物鞍马主体。马步稳健,威武大气,白马上骑一奚官,似与马絮叨。《照夜白》为韩干作供奉时,为玄宗坐骑“照夜白”画的一幅杰作。画中“照夜白”独栓桩上,昂首嘶鸣,鬃毛飞立,四蹄腾踏,剽悍雄健,动感十足。苏轼《韩干画马赞》描述其作:“韩干之马四:其一在陆,骧首奋鬣,若有所望,顿足而长鸣;其一欲涉,尻高首下,择所由济,跔蹐而未成;其二在水,前者反顾,若以鼻语,后者不应,欲饮而留行。以为厩马也,则前无羁络,后无箠策;以为野马也,则隅目耸耳,丰臆细尾,皆中度程,萧然如贤大夫、贵公子,相与解带脱帽,临水而濯缨。遂欲高举远引,友麋鹿而终天年,则不可得矣;盖优哉游哉,聊以卒岁而无营。”韩干画马,因摆脱了“螭体龙形”的陈旧画法,着重描绘马的风采神态,而独成一格。
李公麟乃宋廷马画大师,除向传统学习之外,常去骐骥院观察御马。时骥骥院有西域于阗所贡赤头青白色御马,公麟如获至宝,潜入马厩,察其态,观其性,闻其声,“终日纵观,至不暇与客语”,几与俱化。奚官恐其画马而摄去马之魂魄,曾婉拒其绘。通过写生达到对马的心领,进而与马神会。晚年病痹,卧床不起,“呻吟之余,犹仰手画被作落笔形势”。其作以白描居多,《五马图》是其传世之作,画的是西域进献的五匹骏马,分别为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满川花,每匹马前均有奚官牵引。人马造型准确,均以单线勾出,线条概括洗炼,流畅而含蓄,马之神采矍奕,人之神情各异,均能表现。尤其是画面上的五匹骏马,骨力追风,神采俊逸,顾盼惊人,有观者云:“公麟画马逾韩干。”
苏轼则赞之曰:“龙眠胸中有千驷,不唯画肉兼画骨。”当完成“满川花”写生后,此马不久即殁,“盖神骏精魄,皆为伯时笔端取之而去”。
肥马瘦马寓意马
金人入主中原后,基于其“济江河不用舟楫,浮马而度”旧习,马画成为时尚,赵霖、杨微、张瑜、龚开皆画马名家。
元代画马第一人无疑是赵孟睢F浒奥砘芴遄非罂桃庑词担槐什还丁R皇亲诤芍ǎ砩蟹岱剩蒙觯囊陨剿魇尘埃寺砭昂衔惶澹灰皇欠吕罟胫鳎誓宓帕τ谙咛酰⒅孛璺ㄓ胄蜗蟆⒅矢械耐骋唬皇┥剩阅右郧崛尽F洹度寺硗肌肪硖庠疲骸盎棠咽痘饶眩岷没恚堑弥谔欤势木∑淠苁隆H舸送甲晕讲粙嵦迫耍灿惺墩咝砬具眼。”画中人物皆著唐装,风格具复古之韵。现存的赵孟畎奥砘饔小度寺硗肌贰度似锿肌贰对÷硗肌贰兜髁纪肌贰肚锝家硗肌返取!对÷硗肌肪砗笥型醴a登题跋:“赵孟畛⒕荽惭碜矗芊蛉俗誀溨锌黄ヂ怼!鼻≡睦馈对÷硗肌泛筇馐骸扒笆烙ξФ菔Γ死疵堪慈ㄆ妗:畏链澳诳缏恚侨砝镄硎薄!薄肚锝家硗肌肥瞧浒奥砣宋锘碜鳎饔诨是煸辏1312)十一月。描绘秋景之中,一红衣奚官执竿于溪边驱马就饮。画面树木清秀,河水平缓无波,马之造型生动,表现了自然景致的优美。纸尾柯九思跋曰:“右赵文敏公《秋郊饮马》真迹,予尝见韦偃《暮江五马图》、裴宽《小马图》与此气韵相望,岂公心慕手追有不期而得者耶?至其林木活动笔意飞舞,设色无一点俗气,高风雅韵,沾被后人多矣。”赵孟钪诱杂骸⒄赞龋镎憎耄陨苹怼
任仁发是元朝的水利专家,以浙东道宣慰副使致仕,长绘画,工人物、花鸟,尤善画马。尝奉敕画御苑马厩中诸名马,得皇上赏识。曾有人评其可与曹霸、韩干媲美,与赵孟钇朊F渥魃畹锰扑我欧ǎ嗫萍嫔茫手掠叛牛ǘ冉餮稀;腥寺砭杂嗡棵璺ǎ员使は冈簿ⅲ枭叛糯烤唬馓匀弧Q钗醢掀洹毒怕硗肌吩:“任公一生多马癖,松雪画马称同时。已知笔意有独得,天育万骑皆吾师。”由于画马闻名,所绘《熙春》《天马》二图,仁宗朝曾诏藏秘书监保管。《二马图》画幅前边是一匹壮实、膘肥肉厚的花马,肥马后面则是一匹骨瘦如柴之马,条条肋骨清晰可见。跋语先叙所画肥瘦二马:“肥者骨骼权奇,萦一索而立峻坡,虽有厌饫刍豆之荣,宁无羊肠踣蹶之患。瘠者皮毛剥落,啮枯草而立风霜,虽有终身摈斥之状,而无晨驰夜秣之劳。”此对比后,笔锋一转:“世之士大夫,廉滥不同,而肥瘠系焉。能瘠一身而肥一国,不失其为廉;苟肥一己而瘠万民,岂不贻淤滥之耻欤?”这分明不是说马,而在喻官。任仁发之子贤才、贤佐,之孙伯温,也善画马。
中马西马全是马
清代康乾年间,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带来了西方绘画理念与技法。以郎世宁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画家,将中西画法结合,加强了线条在造型中的主体作用。中西画家常常联手作马画,以记宫中盛事。郎世宁的马作有清宫御马者,有西洋马者,且以巨大画幅,构成先声夺人的气势,以焦点透视,整体把握透视关系。宫廷马画家冷枚略借西法,再与传统技法结合,画作涣然一体。
以工整见长和兼工带写的张穆,继承了赵孟畹穆砘绺瘢谖餮蟠淌炕椅蠢粗埃淼谝桓呤帧U拍录坛辛死泶笫Φ摹耙曰摹保绕涠哉悦项马图流露出的儒家行义达道思想,深以为然,且将明亡之恨、家国之感倾注图中,发出了“可惜沙场中,少君一白骨”的叹息。屈大均《广东新语·画品》记录之:“张穆尤善画马,尝言:韩干画马,骨节皆不真,惟赵孟畹寐碇椋疑枭睢S治剑嚎ヂ矸市爰牵菪爰猓诠墙诔ざ坛叽绮皇В宋ぁS治剑郝硐嘣诠牵涓骨坝辛嚼冀睿⑽⒍咴蛄肌G疤愫笥衷睿街缃瘛B肀汲凼保筇隳芑鞯酱缃穑街缭睢?绺咭淮缯呶ィ驼叽沃4缃鸫ΤF扑鹑缍勾螅醒鞒觯簧俏缭钪椤7猜斫孕幸槐撸笄白阌胱蠛笞阆绕穑仪白阌液笞隳怂嬷嘟欢郏破镎哂诎吧弦阎淦鹇渲Γ艨ヂ碓蚱鹇洳徊猓蚕倮铮溆覆熘悴荒芤印9史部ヂ碇郏鲆蕴慵獯缧碇恋兀舨徽闯荆换咄荒芸嵝ぁ!
墨马线马自由马
徐悲鸿无疑是近代画马的集大成者。徐悲鸿笔下之马何以生动?受西方写实主义影响的徐悲鸿,强调对物写生。为把马画好,曾作过千余幅速写,并亲手解剖马体,对其结构、形态均了然于胸。对细节的描绘尤为重视,以马蹄为例,他曾言:“马蹄比女人的高跟鞋还难画,那是因为马蹄是力量与重心的集结所在,是动静灵活的关键。”徐马不带鞍辔,未见缰绳,一派自由豪放气质,又以马喻人,托物抒怀,属诗意写实风格。徐悲鸿画马,大多借以抒发某种心情。水草寻常行处有,相期效死得长征,作于抗战时期的马,大都昂首挺胸,目视远方。头部以浓墨作平面剪影式概括处理,小心留白,表现出头部的结构。马颈挺立,胸肚臀腿以骨线勾勒,马尾与颈鬃,则以重墨干笔用力挥出,飘动飞逸,虚实相生。画面墨色既发挥了国画传统写意的简洁与凝练,又结合了西画的块面与光影,将马的形体表现得栩栩如生,此即以马喻人、托物抒怀特点。
马晋也善画马,手法取自郎世宁。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