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学课本:求解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掌握解题方法是帮助学生掌握解题的金钥匙,本文主要是介绍高考中常用的数学基本解题方法:配方法、换元法、特定系数法、数学归纳法、参数法、消去法、反证法、分析与综合法、特殊与一般法、类比与归纳法、观察与实验法,在介绍了高考中常用的数学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思想。最后谈了解题中的有关策略和高考中的几个热点问题并在附录部分提供了近几年的高考卷。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中数学解题方法(大全)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服务热线:
& 最新问题
03-25 22:39
请老师看附件
知识点:三角函数的图象
03-24 13:53
请老师查阅附件
知识点:函数y=Asin(ax+b)、y=Acos(ax+b)及y=Atan(ax+b)的图象
03-24 13:43
请老师查阅附件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03-22 13:36
几何题,不会做,是否需要辅助线,请老师解答,谢谢。见附件
知识点:正弦定理
03-19 11:30
今天上午我在做作业的时候,发现一道方法步骤极难,极复杂的选择第八题,在网上查出了步骤详解依然不懂,望您解答。
题目为若圆x²+(y-1)²=r²与曲线(x-1)y=1的没有公共点,则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为(0,根号3),
解析为圆心是(0,1),半径为r,
y=1/x-1,切点为(m,n)
y'=-1/(m-1)²
由两点斜率公式得
(n-1/m-0)&(-1/(m-1)²)=-1
这一步怎么出来的?????
知识点:双曲线的定义
03-13 22:38
设函数f(x)=2x^3-3(a+1)x²+6ax+8,其中a&R,若f(x)在区间(-&,0)上为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知识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03-13 22:21
知识点:已知和与项的关系求通项
03-13 22:20
知识点: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
03-13 22:20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03-13 22:19
知识点: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03-11 21:39
在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角acb =90度,ea垂直平面a b c d,ef平行ab,fg平行bc,eg平行ac,ab=2ef,若M是AD的中点,求证GM平行平面ABFE.
知识点:直线与平面平行
03-11 11:02
已知X方加X减1等于0,求代数式X立方加2X方减7的值。
知识点:列代数式并求值
03-10 12:40
请老师看附件&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03-08 08:58
请老师看附件
知识点:解题技巧
03-05 14:46
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3,BC=4,CC1=5,一只小虫从A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处来获取食物,试画出它的最短爬行路线,并求其路程的最小值。
知识点:多面体
03-04 20:36
已知整数a,b,c满足(2/3)的a次方乘于(15/2)的b次方乘于(2/15)的c次方=625,求a,b,c的值。
知识点:幂的乘方、积的乘方
03-02 19:21
请老师查看附件 &谢谢
知识点:焦点与焦距
03-02 14:28
已知正实数a,b满足ab=a+b+3,则a平方+b平方的最少值为多少?
知识点:根与系数的关系
03-01 09:15
请老师看附件
知识点:顶点坐标
离心率、准线
曲线的方程
02-24 22:56
&是什么立体这图形啊?主视图为圆&左视图为圆&俯视图为正方形&麻烦创建一个直观图&谢谢&
知识点:几何体三视图、视点、视线、盲区
热点关注问题
提问同学:
解答教师:
知识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提问同学:
解答教师:
知识点:文言文阅读
提问同学:
解答教师:
知识点:导数的除法法则
提问同学:
解答教师:
知识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
提问同学:
解答教师:
知识点: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公式
[高中数学]
答题数:1788
学生评分:4.94
[高中物理]
答题数:709
学生评分:4.97
[初中数学]
答题数:698
学生评分:4.83
[初中物理]
答题数:186
学生评分:4.84
轻松成为德智会员:
选择会员类型
成为德智会员
目录式课程
德智体验中心:咨询&400
辽宁省 锦州市 郭老师
内蒙古 赤峰市 张老师
内蒙古 满洲里 路老师
贵州省 毕节市金沙县 李老师
吉林省 长春市农安县 卜老师
吉林省 长春市 市区 匡老师
山西省 长治市 张老师
山西省 大同市 吕老师
河南省 许昌市禹州市 贾老师
陕西省 榆林市 乔老师
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
没时间自己巩固提高?
不知道自己弱项在哪,
是不是还有漏网之鱼?
课内知识听不懂、跟
不上,快要想放弃?
难题越积攒越多,不
好意思张口问?
每道题都似曾相识,但
还是做不出正确答案?
德智帮你解决学习中的所有问题!热门推荐:
  一、配方法
  配方法是对数学式子进行一种定向变形(配成&完全平方&)的技巧,通过配方找到已知和未知的联系,从而化繁为简。何时配方,需要我们适当预测,并且合理运用&裂项&与&添项&、&配&与&凑&的技巧,从而完成配方。有时也将其称为&凑配法&。
  最常见的配方是进行恒等变形,使数学式子出现完全平方。它主要适用于:已知或者未知中含有二次方程、二次不等式、二次函数、二次代数式的讨论与求解,或者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平移变换等问题。
  二、换元法
  解数学题时,把某个式子看成一个整体,用一个变量去代替它,从而使问题得到简化,这叫换元法。换元的实质是转化,关键是构造元和设元,理论依据是等量代换,目的是变换研究对象,将问题移至新对象的知识背景中去研究,从而使非标准型问题标准化、复杂问题简单化,变得容易处理。
  换元法又称辅助元素法、变量代换法。通过引进新的变量,可以把分散的条件联系起来,隐含的条件显露出来,或者把条件与结论联系起来。或者变为熟悉的形式,把复杂的计算和推证简化。
  它可以化高次为低次、化分式为整式、化无理式为有理式、化超越式为代数式,在研究方程、不等式、函数、数列、三角等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
  三、待定系数法
  要确定变量间的函数关系,设出某些未知系数,然后根据所给条件来确定这些未知系数的方法叫待定系数法,其理论依据是多项式恒等,也就是利用了多项式f(x)g(x)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一个任意的a值,都有f(a)g(a);或者两个多项式各同类项的系数对应相等。
  待定系数法解题的关键是依据已知,正确列出等式或方程。使用待定系数法,就是把具有某种确定形式的数学问题,通过引入一些待定的系数,转化为方程组来解决,要判断一个问题是否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主要是看所求解的数学问题是否具有某种确定的数学表达式,如果具有,就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例如分解因式、拆分分式、数列求和、求函数式、求复数、解析几何中求曲线方程等,这些问题都具有确定的数学表达形式,所以都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使用待定系数法,它解题的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确定所求问题含有待定系数的解析式;
  第二步,根据恒等的条件,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
  第三步,解方程组或者消去待定系数,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如何列出一组含待定系数的方程,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分析:
  ①利用对应系数相等列方程;
  ②由恒等的概念用数值代入法列方程;
  ③利用定义本身的属性列方程;
  ④利用几何条件列方程。
  比如在求圆锥曲线的方程时,我们可以用待定系数法求方程:首先设所求方程的形式,其中含有待定的系数;再把几何条件转化为含所求方程未知系数的方程或方程组;最后解所得的方程或方程组求出未知的系数,并把求出的系数代入已经明确的方程形式,得到所求圆锥曲线的方程。
  四、定义法
  所谓定义法,就是直接用数学定义解题。数学中的定理、公式、性质和法则等,都是由定义和公理推演出来。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它通过指出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来明确概念。
  定义是千百次实践后的必然结果,它科学地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事物的本质特点。简单地说,定义是基本概念对数学实体的高度抽象。用定义法解题,是最直接的方法,本讲让我们回到定义中去。
  五、数学归纳法
  归纳是一种有特殊事例导出一般原理的思维方法。归纳推理分完全归纳推理与不完全归纳推理两种。不完全归纳推理只根据一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的共同性质,推断该类事物全体都具有的性质,这种推理方法,在数学推理论证中是不允许的。完全归纳推理是在考察了一类事物的全部对象后归纳得出结论来。
  数学归纳法是用来证明某些与自然数有关的数学命题的一种推理方法,在解数学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是一个递推的数学论证方法,论证的第一步是证明命题在n=1(或n)时成立,这是递推的基础;第二步是假设在n=k时命题成立,再证明n=k+1时命题也成立,这是无限递推下去的理论依据,它判断命题的正确性能否由特殊推广到一般,实际上它使命题的正确性突破了有限,达到无限。这两个步骤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完成了这两步,就可以断定&对任何自然数(或n≥n且n∈N)结论都正确&。由这两步可以看出,数学归纳法是由递推实现归纳的,属于完全归纳。
  运用数学归纳法证明问题时,关键是n=k+1时命题成立的推证,此步证明要具有目标意识,注意与最终要达到的解题目标进行分析比较,以此确定和调控解题的方向,使差异逐步减小,最终实现目标完成解题。
  运用数学归纳法,可以证明下列问题:与自然数n有关的恒等式、代数不等式、三角不等式、数列问题、几何问题、整除性问题等等。
  六、参数法
  参数法是指在解题过程中,通过适当引入一些与题目研究的数学对象发生联系的新变量(参数),以此作为媒介,再进行分析和综合,从而解决问题。直线与二次曲线的参数方程都是用参数法解题的例证。换元法也是引入参数的典型例子。
  辨证唯物论肯定了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无穷的,联系的方式是丰富多采的,科学的任务就是要揭示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发现事物的变化规律。参数的作用就是刻画事物的变化状态,揭示变化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参数体现了近代数学中运动与变化的思想,其观点已经渗透到中学数学的各个分支。运用参数法解题已经比较普遍。
  参数法解题的关键是恰到好处地引进参数,沟通已知和未知之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参数提供的信息,顺利地解答问题。
  七、反证法
  与前面所讲的方法不同,反证法是属于&间接证明法&一类,是从反面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证明方法,即:肯定题设而否定结论,从而导出矛盾推理而得。法国数学家阿达玛(Hadamard)对反证法的实质作过概括:&若肯定定理的假设而否定其结论,就会导致矛盾&。具体地讲,反证法就是从否定命题的结论入手,并把对命题结论的否定作为推理的已知条件,进行正确的逻辑推理,使之得到与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等相矛,矛盾的原因是假设不成立,所以肯定了命题的结论,从而使命题获得了证明。
  反证法所依据的是逻辑思维规律中的&矛盾律&和&排中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为真,至少有一个是假的,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矛盾律&;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都假,简单地说&A或者非A&,这就是逻辑思维中的&排中律&。反证法在其证明过程中,得到矛盾的判断,根据&矛盾律&,这些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必有一假,而已知条件、已知公理、定理、法则或者已经证明为正确的命题都是真的,所以&否定的结论&必为假。再根据&排中律&,结论与&否定的结论&这一对立的互相否定的判断不能同时为假,必有一真,于是我们得到原结论必为真。所以反证法是以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和理论为依据的,反证法是可信的。
  反证法的证题模式可以简要的概括我为&否定→推理→否定&。即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无误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达到新的否定,可以认为反证法的基本思想就是&否定之否定&。应用反证法证明的主要三步是:否定结论→推导出矛盾→结论成立。实施的具体步骤是:
  第一步,反设:作出与求证结论相反的假设;
  第二步,归谬:将反设作为条件,并由此通过一系列的正确推理导出矛盾;
  第三步,结论:说明反设不成立,从而肯定原命题成立。
  在应用反证法证题时,一定要用到&反设&进行推理,否则就不是反证法。用反证法证题时,如果欲证明的命题的方面情况只有一种,那么只要将这种情况驳倒了就可以,这种反证法又叫&归谬法&;如果结论的方面情况有多种,那么必须将所有的反面情况一一驳倒,才能推断原结论成立,这种证法又叫&穷举法&。
  在数学解题中经常使用反证法,牛顿曾经说过:&反证法是数学家最精当的武器之一&。一般来讲,反证法常用来证明的题型有:命题的结论以&否定形式&、&至少&或&至多&、&唯一&、&无限&形式出现的命题;或者否定结论更明显。具体、简单的命题;或者直接证明难以下手的命题,改变其思维方向,从结论入手进行反面思考,问题可能解决得十分干脆。
  请关注智教育官方公众号,微信搜索“智天成教育”或“dezhijiaoyuwang”查阅和享受更多会员服务内容。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德智教育机构首创中国第一家中小学在线学习会员制服务平台,秉...
中国高校校报协会副会长......
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评论部评论员.....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
美国独立教育顾问协会认证顾问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每晚名师在线答疑
面包校园APP
大学生必备APP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关注高考派公众号
(igaokaopai)关注志愿填报讲座
所属资料仅支持在高考帮APP上查看
& 名师指导: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考点详解
文章作者:林琳老师
  高一的数学在期中考试之前主要学习了集合和函数两章的内容。
  集合一章木有什么难题。本章主要讲了集合的性质,集合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集合性质当中互异性是考试的重点。当解题过程中,出现多解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注意根据集合的互异性来进行取舍。而集合的关系和集合的运算往往综合来考查。题目经常会这样来出:若A&B=A,则可以推出A是B的子集,此时千万不要忽略了集合A还有可能是空集的情况。
  函数一章则是重头戏。虽然初中我们就接触过,但是现在学习的则更为深入。首先我们学习了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和解析式。其中在求定义域题型当中,关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求法是一个难点。比如:已知f(x+2)的定义域是(-2,2),那么f(x-2)的定义域是多少?对于值域的求法,主要涉及的是二次函数的值域求法,这里要注意的是对称轴是否在定义域范围之内。如果在,要取顶点值,如果不在,则取端点值。
  然后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这是考试的重点。从用定义法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来求函数的其他问题。小题中,主要是判断某些简单的复合函数的单调性和奇偶性。比如考查对勾函数f(x)=x+1/x的奇偶性和单调性。这里的一个技巧就是只要记住该函数的图象即可。大题中,主要以二次函数,抽象函数和复合函数为背景综合考查函数的性质。对于抽象函数问题,我们现阶段的解题思路是赋值,可以令x=0,1,-1或者令x=y,x=-y。这样我们就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和形象化了。对于复合函数的问题,我们的解题思路可以换元。但换元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我们新引入变量的范围。
  对于我们接下来学习的指对幂函数,我们要知道各自的运算律。其中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的性质是重点。那我们怎么学习呢?我们学习任何一种函数,无论是现在的指对幂函数还是后面要学习的三角函数,我们都可以记住一条主线。就是先学习函数的形式,然后画出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推导出函数的性质。指对函数也是如此。考试中经常会考查根据函数的单调性来比较数值大小的题目,一般不难。
  函数和集合这两章是学校里学的正史,有些学校平时又穿插了一些&稗官野史&。比如因式分解,韦达定理,不等式的解法还有简易逻辑关系等等。而这些知识点都不难,主要是为理解主体知识服务的。对于这些知识点,我们只要理解掌握老师讲过的知识和习题就好。
  最后,预祝童鞋们备齐十八般武器,见招拆招,在期中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相关阅读:
只给高中生用的高考APP,家长请止步!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option value="
2017年2018年
高考关键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一数学必修1视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