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KL25的差分输入ADC的输入adc阻抗匹配是多少

请教,STM32的ADC输入阻抗问题_百度知道2016 R&S多域测试应用会议
智能后视镜产品方案对接会
中国LED智能照明高峰论坛
第三届·无线通信技术研讨会
第二届·中国IoT大会
ETFo智能安防技术论坛
移入鼠标可放大二维码
差分信号共模电压ADC输入电路设计
来源:本站整理
作者:佚名日 10:27
[导读]   随着ADC的供电电压的不断降低,输入信号摆幅的不断降低,输入信号的共模电压的精确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交流耦合输入相
  随着的供电电压的不断降低,输入信号摆幅的不断降低,输入信号的共模电压的精确控制显得越来越重要。交流耦合输入相对比较简单,而直流耦合输入就比较复杂。
  典型的例子是正交下变频(混频器)输出到ADC输入的电路设计。混频器输出的是,其共模电压误差往往比较大,在送到ADC输入端之前需要进行滤波并且要把直流电平转换到ADC输入所需的电平上。这样的设计就比较有挑战性。
  在放大器输出端和ADC输入端之间,往往需要二阶滤波电路。一方面,需要在ADC输入管脚前面放置电容来吸收ADC内采样保持电路的开关干扰。另一方面,需要在放大器输出端放置电阻或电感来隔离这个容性负载,从而确保放大器的输出稳定。设计二阶滤波的目的是获得更好的滤波特性和截至频率。如果ADC内部输入端没有buffer,例如Intersil的FemtoCharge系列ADC,ADC输入端会有明显的周期性(与采样频率一致)吸收电流。这样,确保输入信号直流电平控制在ADC所需的电平范围内就显的非常重要。
  新型的全差分放大器(FDA)可以控制输出差分信号的共模电压,而这个输出共模电压完全与输入电压无关。请记住,这是通过在ADC Vcm管脚上输出特定电压实现的,与输入端信号链上的共模电压完全无关。而从FDA输出到ADC输入端之间不可避免会有电压降,这是由于线路上的等效阻抗造成的。这样,实际到达ADC输入端的共模电压不可避免会有一定误差,误差大小与ADC输入电流以及不同器件要求的不同共模电压相关,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目前大部分的高速ADC都是1.8V供电,所需输入共模电压大多在0.4-0.8V之间,而且可以接受的误差范围都较小。大多数新推出的ADC都会列出SFDR vs Vcm的曲线,Vcm与Vcm典型值之间不超过+/-200mV。
  另外一个问题是:在FDA的直流耦合差分输出应用中,必然会有共模电流流过放大器反馈电路,在某些FDA型号或者应用中,这个电流会较大,甚至超过混频器的额定电流,并且/或者反过来对FDA前面的输入电流的共模电压产生影响,甚至导致信号饱和。这些问题必须在设计直流耦合ADC输入电路的时候加以充分考虑。
  下图的设计是一个不错的替代方案。用两个电流反馈放大器(CFA)作为信号通路上的放大器,用一个低成本的电压反馈放大器形成一个反馈网络来控制信号通路的共模电压。
  从左到右:
  下变频器输出一个交流差分信号,共模电压是某个特定的值Vcm1。然后通过一个LC滤波电路来滤除高频噪声和镜像频率。滤波器由一个小电阻,串联一个电感,再下拉一个电容形成。滤波器后面是有Rg和Rt组成的阻抗匹配网络。请别忘了,如果需要保持信号的直流分量,滤波器里面只需要L就可以了。
  Rt和Rb不是必需的。Rt&Rg,Rt设置了滤波器端接阻抗的一部分(CFA的负输入端是低阻抗的,Rg在这里可以看作接地连接)。这个电阻网络的作用之一是利用混频器的输出共模电流在Rg上形成电压降,从而把共模电压控制在CFA负输入端的动态范围内。很多情况这个电阻网络不是必须的,而只需要Rg做端接就可以了。不过,Rb的确可以有效的将共模电压控制在所需要的电平上而不影响交流信号。代价是增大了一点电流。
  Rg和RF共同组成运放的增益。与VFA不一样,CFA的Rf 值需要参考器件推荐的值。Rf过大,会对运放过补偿,降低带宽,增大电流噪声。Rf过小,会在输出端产生过冲。图中的值是针对EL5167带宽大于400MHz应用的典型值。
  运放输出端是一对差分RLC滤波器。选择器件参数时首先是选择符合ADC输入特性的电容值。电感值较小更合适,以免电感自身谐振频率落在滤波器通带之内。串联电阻的作用是将运放与其感性/容性负载隔离,保持运放稳定,还能对ADC输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避免过大的电流流入ADC,但是会造成一定的信号衰减。最后是一个并联电阻,实际上ADC内部输入端也有这样一个电阻,这两个电阻并联将阻值减半。这个电阻感应信号的共模电压,而又对信号本身不产生影响。这个滤波器为二阶低通滤波器,截止频率102MHz,Q值0.9。这样信号会有轻微过冲,但是二阶-3dB带宽123MHz。结合KAD5610P-25,双10bit,250MSPS FemtoCharge ADC,滤波器可以有效的滤除信号链及放大器带来的噪声。在采样率250MSPS时,ADC输入DC电流大约是1.1mA,而从放大器到ADC之间的阻抗为60.4欧姆,那么DC电压降为66.4mV。这个电压降可以用ISL28113组成的反馈补偿网络来补偿。
  在+/-5V供电时,EL5167输出摆幅为+/-3.9V。ADC供电为单1.8V。内部的保护二极管在输入信号超出范围0.6V以上时打。60.4欧姆的串联电阻保证了二极管打开时的电流不超过24mA(正端)和54mA(负端),这样可以有效的保护器件不受损坏。
  ADC会提供一个Vcm参考电压输出。这个功能非常有用,尤其针对多路ADC(比如KAD5610P-25)上电校准,可以消除器件之间的Vcm误差,让多路ADC之间的Vcm值保持高度一致,而且精确性很高。将图中的Vcm2与放大器出路信号上的Vcm进行比较,然后通过ISL28113的反馈网络,可以实现这个功能。低速的ISL28113 VFA将两个电压的差送到高频CFA的正向输入端,可以使CFA输出的Vcm始终与Vcm2保持一致。这样,我们不再需要考虑混频器或者其它器件产生的Vcm误差了。
  图中其它一些器件是可选的或者是针对所选器件的。
  Vcm2端接地的1k欧姆电阻是用来下拉的,产生一个下拉电流。由于KAD5610-25只能输出电流,而运放电路需要双向电流。下拉电阻可以提供双向电流。
  两个Ra电阻从运放输出端连接负电压,这样可以产生一个Class A电流。这样可以减小信号输出的失真同时又不影响电路的频率响应。通常,增加一个ClassA下拉电流(&5mA)可以显著的改善差分信号中的三阶谐波失真。不过,这种高阶谐波失真在差分架构中本来就比较弱。
  VFA输出端的电压要通过一个低通滤波器再送到CFA正向输入端。它是由一个1k欧姆电阻和0.1uF电容组成的。可以有效的滤除信号中的噪声,20欧姆电阻可以降低系统Q值,保持系统稳定。
  混频器和运放之间的LC滤波器用一个电阻Rg做端接。通常,如果运放是VFA,这个端接电阻会导致滤波器通带之外运放“虚地”点的等效阻抗增大。但是,如果用CFA,就不会用这个问题。CFA开环增益会在300MHz左右下降,反向输入端依然可以保持低阻抗,因为CFA内部有开环buffer驱动输入级,可以保持输入级的低阻抗。这些buffer的带宽大于1.5GHz,所以即使信号频率高于CFA带宽,负输入端依然可以保持低阻抗。
共模电压相关文章
共模电压相关下载
差分信号相关文章
差分信号相关下载
技术交流、积极发言! 发表评请遵守相关规定。
力特公司中国区销售总监查勇表示,要使电池工作在可靠和安全的状态,就必须管理电池的充、放电状态,及监管电池的安全工作电压,目前大多采用的是...
飞利浦互联照明总监黄峰在论坛上分享最新的观点:智慧照明是最广泛的物联网应用;现阶段,ZigBee是智能家居照明协议的首选;POE互联照明和可见光定位...
创新实用技术专题
版权所有 & 深圳华强聚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15|回复: 0
如何计算集成放大器的ADC失调误差和输入阻抗
在线时间13 小时
威望204 分
芯币128 枚
TA的帖子TA的资源
一粒金砂(高级), 积分 2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 积分
一粒金砂(高级), 积分 20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96 积分
via. ADC中集成的缓冲器和放大器通常是斩波型。因为与其他工艺(如双极性工艺)相比,CMOS晶体管噪声高,难以匹配,这种斩波技术可以用来最大程度地降低放大器的失调和闪烁噪声(1/f)。& & & && && &图1.闪烁噪声(1/f)与斩波
在斩波转换过程中,开关的电荷注入会引起电流尖峰,进而使施加于ADC输入端的电压产生方向不定(流入和/或流出)的下降或尖峰。压降与连接到ADC输入段的传感器的输出阻抗成比例。
平均电流值一般而言,数据手册不会提供电流峰值,因为它难以测量,而且不会增加任何有意义的信息。该信息之所以无意义,是因为缓冲器的斩波频率高于ADC的输入信号带宽。因此,输入引脚上添加的低通滤波器(用来消除高于奈奎斯特频率的频率或信号音,或用来降低耦合噪声)会对峰值电流进行平均,如图2所示。图2.输入电流与时间的关系
用电流表测量输入电流,一端连接到VDD/2,另一端连接到ADC的模拟输入引脚。如果电流表连接到其中一个电压轨,由于输入电压裕量的关系,测得的电流可能高于数据手册中的规格值。
输入电流与输入阻抗的关系输入阻抗规格对精确计算直流误差没有帮助,因为与ADC内部输入阻抗引起的负载效应相比,输入偏置电流是最主要的贡献因素。
有两个规格与输入偏置电流相关:绝对电流和差分电流绝对值(IABSOLUTE)是在任意模拟输入引脚测得的输入电流;差分输入电流(IDIFFERENTIAL)是在模拟输入引脚对之间测得的电流差。这仅适用于差分输入ADC。
如何计算直流误差输入电流产生一个失调电压(VOFFSET),后者与连接到输入引脚的阻抗直接相关。如图3所示,产生的失调电压一般为: 图3.漏电流引起的压降
如果用运算放大器等低阻抗源驱动模拟输入引脚,误差将不很明显。ADC测得的误差取决于施加的输入信号类型,例如是真差分输入信号还是伪差分/单端输入信号。
对于真差分输入信号,假设输入电阻(R)完全匹配,那么ADC测得的误差将是由模拟输入引脚对之间的差分输入电流引起,如下式所示:
其中,VADC为ADC输入电压。 图4. 差分输入ADC
如果电阻不是完全匹配,则在差分输入电流贡献之外,电阻不匹配也会产生一个误差。一般而言,假设电阻容差为1%,那么最差情况下的失调电压定义如下:
对于伪差分/单端输入信号,有两种情况:一个模拟输入连接到低阻抗源(参见图5)。误差定义为: 图5. 伪差分/单端ADC
两个输入均连接到高阻抗源(参见图6),误差与使用真差分信号的情况相同。
图6. 伪差分ADC
交流误差交流分量与输入阻抗规格直接相关,输入阻抗可以是阻性或容性。若输入阻抗为容性,则给定频率下的阻抗计算如下:
其中:Zc为输入阻抗;CIN为数据手册给出的输入电容;fIN为输入频率。举个例子,假设有8 pF电容和1 kHz输入带宽,则最小输入阻抗约为20 MΩ。
误差最小化为使低通滤波器中电阻不匹配引起的误差最小,最好使用小电阻和大电容,因为电阻产生的失调和约翰逊噪声较低。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Powered by
逛了这许久,何不进去瞧瞧?查看: 1207|回复: 2
ADC的单端输入和差分输入有什么区别?各有什么优势劣势?
如图所示,单端输入只有一个输入引脚ADCIN,使用公共地GND作为电路的返回端,ADC的采样值=ADCIN电压-GND的电压(0V)。这种输入方式优点就是简单,缺点是如果vin受到干扰,由于GND电位始终是0V,所以最终ADC的采样值也会随着干扰而变化。
而差分输入比单端输入多了一根线,最终的ADC采样值=(ADCIN电压)-(ADCIN-电压),由于通常这两根差分线会布在一起,所以他们受到的干扰是差不多的,输入共模干扰,在输入ADC时会被减掉,从而降低了干扰,缺点就是接线复杂一些。而且需要VIN+和VIN-两路反相的输入信号。
为了既有差分输入的优点又有单端输入简单的优点,还有一种伪差分输入,通过把信号地连到ADCIN-端实现一种类似差分的连接,也具有一定的共模抑制能力,只是由于输入信号VIN的阻抗和其地线的阻抗不同,所以在受到干扰时产生的电压尖峰也不会相等,所以共模抑制能力并不是很强。
 有道理,给赞一个!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adc输入阻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