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其自然的诗句是什么意思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得之坦然,失之淡然,争其必然,顺其自然是什么意思?
之萝萝卜TA0455
得之坦然:获得东西要正大光明,不愧对他人,不损人利己.失之淡然:物有得必有失,不要为失去东西耿耿于怀.以上两者又可称为“不可患得患失”,对待得失要有平常心,要减少对外物太过执着的欲望.争其必然:是指我有必然之理才可以去坚持,也就是说可以使我争论坚持的唯有真理.不要去强辩,不要无理争三分.为人应堂堂正正,有理则维护,无理则承认,虚心听取道理.顺其自然:是说万物自有其理,世事不可强求,很多时候谋事在人,而成事在天.只要自己尽力而为,没有什么可愧对的.对于很多经历与结果,要用达观豁然的心情去面对,时时刻刻抱有一颗平常心.其实这四句都是在讲人应具备内心修养,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如何更好的调整自身.送你一首诗,意思差不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扫描下载二维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顺其自然”的意思
我们从小接触的国学,主要是儒家思想。具体的管道是中学阶段所念的“文化基本教材”,把《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重要篇章收录其中。因为列入考试科目,所以同学们认真背诵了一些经典。
但是,关于道家,则念过其基本教材的人并不多。即使是大学的哲学系与中文系的毕业生,也未必念得懂《老子》与念得完《庄子》。因此,我们对道家思想常常一知半解或望文生义。譬如,听到“无为”一词,我们想到的是“无所作为”。那么试问:员工上班时能够无为吗?老师教导学生时可以无为吗?显然不行。深入探讨才明白:原来“无为”的真正意思是指“无心而为”。就是做你该做的事,但不要存着刻意的目的。
与此有关的,是另一个更常用来描写道家的词,就是“顺其自然”。譬如一个学生上课时打瞌睡,老师问他怎么回事,他可以回答“我在顺其自然”吗?如果大家都同意这种顺其自然,我们也不必学习什么道家了。换言之,“顺其自然”可能成为懒惰者的借口,或者,一个人放任自己“为所欲为”时也可以宣称是在顺其自然,是在实践传统的道家思想了。这很明显是一种误解。那么,“顺其自然”的意思是什么?
一,“自然”是说自己如此
在谈道家时,首先要留意其创始者老子的说法。在《老子》书中,“自然”一词出现五次,所指的并非我们现在所谓的“自然界”。老子如果要谈自然界,他会使用“天地”与“万物”二词。那么,他笔下的“自然”是指什么?是指这二字的简单连用,“自”是指自己或自身,是任何东西本身;“然”是今人所说的“样子”。因此,“自然”是说“自己的样子”或“自己如此”。宇宙万物都有其“自己如此”的状态,亦即未受人力所介入或干扰的本然。
老子在说“道法自然”(二十五章)时,意指:如果你想了解“道”的运作模式,就请你观察万物“自己如此”的状态。换言之,道家认为「道」是万物的来源与归宿,又遍在万物之中,所以从万物本来的样子就可以看出道的运作模式。这样的“自然”也可以用在人的社会,譬如,圣人治理百姓时,使百姓只知有人在统治而不知统治者做了什么,所以结论是“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百姓都说我们是自己如此的。可见这里所谓的自然,是指未受人力或人意所干扰的本然状况。
二,“自然”包括既成事实
除了人之外,万物“自己如此的样子”并不复杂难解。庄子在〈秋水〉说:“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亦即:牛马生来就有四只脚,这叫做自然;给马头套个勒,给牛鼻穿个孔,这叫做人为。
现在,针对人来说,“自然”一词不宜限于描写人的生物本能,因为“思考、选择、行动”也是人类生而俱有的本能,由这样的本能所衍生的社会现实就千变万化而难以预知了。庄子明白这种情况,于是把“既成事实”也纳入“自然”的范畴中。在〈养生主〉有底下一段,我直接译为白话:
公文轩看到右师,惊讶地说:“这是什么人?为什么只有一只脚?这是自然的,还是人为的?”接着又说:“这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自然将他生成一只脚,而人的身体应该有两只脚。所以知道这是自然的,不是人为的。”
庄子在此显然把已经发生的事(右师失去一只脚)当成“自然的”。原文并未说明右师是“生来一足”还是“被砍去一足”,但只要是既成的现况,就不必追究过去发生了什么事。过去发生的事可称为“遭遇”,而一切遭遇都可以纳入“命”这个字。庄子书中一再强调“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他所谓的“安”字即指“顺其自然”而言。“自然”包括过去的既成事实,那么如何面对现在呢?
三,“自然”与“不得已”
针对现在,亦即眼前当下的处境,庄子的建议是〈人间世〉所谓的“不得已”。原文描写的是:颜回请教孔子如何才可成功劝谏无道之君,孔子希望他持守“心斋”,其至高境界是:“没有执着也没有成见,一颗心就寄托在“不得已”上,这样就差不多了。”
所谓“不得已”,是说:当各种条件成熟时,你就顺其自然。重点不在于勉强、无奈或委屈,而在于准确判断做一件事(包含说一句话)的条件是否成熟。因此,学习道家不但不必隐居避世,反而要比一般人更深刻体认人间的一切状况,包括人性的本然、人心的奇妙、人际互动的利害关系、人类社会的大势所趋等等。庄子书中有关上述各点的资料可谓不胜枚举,足可让人叹为观止。
这种“顺其自然”的最佳模式是〈刻意〉所说的“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意即:有所感而后响应,有所迫而后行动,不得已而后兴起。以这种态度处世,表面看来有些消极与被动,但天下之事并非你积极或主动就能成功的。并且,一切积极与主动的作为,如果未能“顺其自然”,结果又将如何?人到中年,如果不明白道家顺其自然的智慧,不是有些可惜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爱了,就顺其自然_百度百科
爱了,就顺其自然
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吧!
简单的说,他们是一见钟情。 深层次的讲,他们两情相悦。 可一复杂,他们就是剪不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企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