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岛国旅游的居民怎样捕鲸?

透视日本“科研”捕鲸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透视日本“科研”捕鲸
现代捕鲸对海生哺乳动物带来的危害,以及日本科研捕鲸背后的真相
日本捕鲸船“日新丸”需要进行大规模维修,日本或将取消今年的南大洋捕鲸计划——这将是25年来日本第一次停止所谓的科研捕鲸行动。截至2010年,世界科研捕鲸14,583头,日本独占13,274头,他们的科研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来一窥科研面具下的传统、利益与学术纠葛。
本文作者:鸟人桃之妖妖
自从1986年国际捕鲸委员会(IWC, International Whaling Commission)宣布终止商业捕鲸以来,“科研捕鲸”就成了捕鲸国与反捕鲸国之间热议的话题。25年间,科研捕鲸和关于科研捕鲸的争议从未间断。今年9月26日,日本《朝日新闻》传出的一则消息,称由于捕鲸船“日新丸”服役多年,严重老化,需进行大规模维修。由于这艘排水量8030吨的巨型捕鲸船是日本捕鲸船队中唯一一艘鲸鱼加工船,所以日本政府可能不得不考虑暂停今年的南大洋捕鲸计划。虽然日本水产厅对暂停捕鲸不置可否,却承认“日新丸”确实需要维修。
日本“日新丸”捕鲸船。(图片:icrwhale.org)
若真如此,这将是日本自1987年以来第一次停止所谓的“科研”捕鲸。然而,这长达25年的“科研”项目产出的成果远没有产出的鲸肉多,“科研捕鲸”为何还能大行其道?这要从现代捕鲸业开始说起。
现代捕鲸面面观
捕鲸如捕鱼、打猎一样,是一项古老的行当,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在刀耕火种的年代,鲸丰厚的脂肪层为食用者提供了大量的能量,捕鲸业也只是沿海部落赖以生存的一种方式。由于航海能力有限且工具简陋,持续了千年的传统捕鲸并未对鲸类造成严重的影响。
1860年,由于鱼叉炮的发明以及蒸汽船在捕鲸业中的应用,人们开始有能力捕捉游动速度较快的蓝鲸和长须鲸,标志着现代商业捕鲸由此开始。在当时,蓝鲸数量还比较多,而捕捉一条蓝鲸的收益远大于其他的鲸类,因此捕鲸者主要的捕捉对象便锁定为蓝鲸。人们还曾以蓝鲸 为单位计算捕鲸的量
。1935年以后,由于大规模捕鲸使得蓝鲸数量锐减,人们开始转向稍小一点的长须鲸和塞鲸。到六十年代末期,当长须鲸和塞鲸的数量也不足以支撑庞大的捕鲸业时,捕鲸者又把炮口对准了小须鲸。直到现在,小须鲸(包括小须鲸和南极小须鲸)依然是捕鲸的主要目标。
捕鲸无节制,后果很严重。1946年,为了管理庞大的捕鲸产业,在华盛顿成立了国际捕鲸委员会并签署了《国际捕鲸管制公约》(ICRW,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Regulation of Whaling)。尽管如此,大规模的捕鲸依然使长须鲸和塞鲸步了蓝鲸的后尘。1986年,IWC终于下令,终止商业捕鲸。
在IWC的规定中,现代捕鲸总共有三种:为维持生活的土著捕鲸、商业捕鲸以及科研捕鲸。由于商业捕鲸被终止(冰岛和挪威反对终止并继续进行商业捕鲸,日本于1988年撤销反对意见),土著捕鲸有严格的配额并仅限于因纽特、阿拉斯加、印尼
、圣文森和格林纳丁斯等地区,而科研捕鲸(见
条款八)却允许捕鲸国自行决定捕鲸的种类和数量,于是,某些国家便开始积极地对鲸类进行“研究”。
摘下科研捕鲸的面具
虽然IWC的国际公约制定了详细的条款,但其科研捕鲸的漏洞依然大得足以让捕鲸船任意穿梭。从1986年到2010年,世界科研捕鲸总量为14,583头,绝大部分为小须鲸,也有布氏鲸、塞鲸和少量的抹香鲸、长须鲸。日本捕捞了其中的13,274头,其他国家科研捕鲸总量还不及日本的零头。
七头小须鲸排列在甲板上等待处理。(图片:greenpeace.org)
日本的南大洋科研捕鲸计划(JARPA)执行到现在已长达25年,另一个始于1994年的北太平洋捕鲸计划(JARPN)也已有18年。这两个声称“调查鲸类种群丰度,计算鲸类群体参数,研究鲸类摄食生态学,探究鲸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科研项目至今却仅在经同行评议的国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符合IWC评估需要的文章。而相比之下,科研捕鲸在本世纪初每年出产的鲸肉价值高达五千万美金,在韩国和美国的一些寿司餐厅中,也检测出了来自日本科研捕鲸的鲸肉制品。
面对学界的质疑,日本水产厅官员森下丈二解释说:“IWC终止捕鲸的原因是科学界尚不能够确定鲸类的数量。终止捕鲸即是终止数据收集,我们需要进行科研捕鲸来收集更多的数据。采用致死性取样的主要目的是计算小须鲸的群体参数和进行摄食生态学的研究。在鲸类的胃样中,发现了大量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座头鲸、小须鲸等群体的膨胀会影响蓝鲸的种群恢复,因此需要通过选择性地减少某些物种的数量来保护渔业资源,促进一些经济价值更高的种类(如蓝鲸)的恢复。”
然而日方无力的辩解遭到了IWC科学委员会(SC, Scientific Committee)63位科学家的反对。来自阿拉斯加渔业科学中心的菲利普.克拉彭毫不客气地指出,日本的科研捕鲸计划不值得信任,他们的研究并没有提出可检验的假设,非必要地采用致死性取样,不适当地使用了过度简化的生态系统模型,并且选择性地使用一些数据和方法来进行鲸类种群丰度的估算,得出了“鲸类是造成渔业资源锐减的主要原因
”和“IWC南极第四管理区(AreaIV)内座头鲸的数量在两年内从16211头增长到33010头”这样经不起推敲的结论。
实际上,在严谨的科学研究中已有大量可靠的非致死性取样方法可对日本宣称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使用照片识别技术即可对鲸类的种群数量和群体参数进行研究,特制的皮肤采样器能有效地取得大量鲸类皮肤和脂肪样本进行群体结构分析,对于摄食生态学,也已经有了稳定同位素追踪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这些方法都比致死性取样更高效,结果更可靠。
通过照片识别技术对鲸类身上的斑点、背鳍、尾鳍进行比对,可进行个体识别和群体数量、结构等研究。(图片来自网络)
至于日本声称的“捕鲸是其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鲸肉是当地居民的重要食物”也难以自圆其说。日本政府大肆宣扬要保护沿岸捕鲸文化,却把大部分资源倾注于南大洋科研捕鲸。而日本的一个独立研究所发现,目前日本每人每年平均只消耗30g的鲸肉,日本的鲸肉市场正在萎缩,越来越多的鲸肉堆积在冰库中。
既然如此,日本为何还坚持“科研”捕鲸?在2001年的一次IWC会议上,森下丈二无意间暴露了他们的秘密——在解释为何反对南极小须鲸管理政策时,森下脱口而出:“这对南大洋蓝鳍金枪鱼的管理是非常不利的。”SC成员克拉彭认为,这一幕暴露了日本捕鲸业和其他海洋资源控制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作为一个极度依赖海洋资源的岛国,离开了捕鲸业,日本的渔业政策就得不到保障。对于日本而言,捕鲸更像是一场海洋资源的战争。
拿什么来拯救你,海中的巨兽
和所有野生动物保护一样,鲸类保护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涉及到庞大的捕鲸利益链和国家政治较量使其变得更加复杂。然而鲸类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也许不是捕鲸(一些小规模的土著捕鲸甚至可能对维持群体的健康有一定作用),而是从科学界到公众对它的不了解。在IUCN红色物种名录中,鲸目动物共有87种,受威胁的物种达到15个,其中2种极危(CR)、7种濒危(EN)、6种易危(VU),此外还有5个物种为近危(NT),22个物种无危(LC),多达45个物种数据缺乏(DD)。
由于鲸类研究(尤其是生态方面)是一种在时间、资金和人力上投入都极大的项目,国际上进行鲸类研究的团队并不是很多,国内更是屈指可数。在对大部分种类的数量、栖息地、食性、迁徙路径都缺乏研究的情况下,保护就无从谈起——诸如船只撞击、误捕误伤这样的事故也就难以避免。更危险的是,因为不了解,在人们意识到之前,一些物种就丧失了栖息地、陷入了困境甚至灭绝。
也许,要想真的保护这些海中巨兽,与其投入大量资金抗议和阻挠捕鲸,不如把资金用到真正的科研上,让我们对它们的了解更进一步。
蓝鲸单位(Blue Whale Unit)的标记为BWU,1BWU=1头蓝鲸=2头长须鲸=2.5头座头鲸=6头塞鲸。
印尼拉马勒拉和拉马克拉的部落居民依然坚持以传统方法捕鲸,并拒绝现代捕鲸。
大部分须鲸主要食物为磷虾。鱼类最主要的捕食者不是鲸类,而是其他鱼类。
你可能感兴趣
日本的江豚保护工作做得比我们好不仅仅是江豚,日本野生动物保护都做得比我们好,朱鹮、大熊猫……引用
的话:洞庭湖边上的人表示,谈到江豚,我只有一声叹息~~~,
的话:中国人吃东西也挺变态的,什么都吃,野味一年中国的消耗掉多少啊,还有就是鱼翅,就这样子,有资格去对日本人指手画脚吗!!什么都吃就是坏事? 英语国家基本不吃动物内脏(历史上没香料,吃不了),喂饱同样的人口数,中国要少消耗不知道多少动物,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加上肉素比例的不同,中国比所谓的环保国家对环境有利的多了。
其实可以允许捕鲸,但是不准使用现代化工具。。。包括有动力的船。。。
看过了《鸟之殇》,觉得没啥资格指摘别人
Who cares~那些动物难道不就是为了满足人类的口腹么?还有什么其他的作用么?当然,那些萌萌的动物除外~
的话:什么都吃就是坏事? 英语国家基本不吃动物内脏(历史上没香料,吃不了),喂饱同样的人口数,中国要少消耗不知道多少动物,减少多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再加上肉素比例的不同,中国比所谓的环保国家对环境有利的多了。你一定忘了英国菜....
可不可以科研捕人
科研?都科研到他们的肚子里去了。
我一直很厌恶日本的捕鲸行为。记得之前看海洋守护者协会的纪录片看得热泪盈眶,甚至很希望能加入,哪怕是稍微支持一下他们的活动。不管shark还是whale在海洋中如何驰骋,到了各种猎杀船下就毫无招架之力。人类果然是地球所有生物的天敌。另外貌似现在鲨鱼的处境比鲸危险许多~鱼翅是个头疼的问题
的话:我一直在想为什么长江白鳍豚的灭绝没有人谴责啊??因为不是"故意的"么??现在长江里,就人没有绝种的危险,估计再这样下去,人也保不住了~
另外,日本严重依靠渔业支撑国家的食物供应,其实站不住脚,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给很强了,难道不能通过购买食物来稳定内需?偏偏要靠捕鲸?日本的鲸肉卖的很贵,说得简单些,日本人吃不吃鲸肉都不会饿死——日本人吃鲸肉跟中国人吃鱼翅都是一个德行……我发现我啥都说不了了,好在我不吃鱼翅(和粉丝没啥差别)
狡猾与欺诈是日本的标签!
从一个环保者的角度,我是很反对日本捕鲸的……
[注1] 蓝鲸单位(Blue Whale Unit)的标记为BWN,1BWU=1头蓝鲸=2头长须鲸=2.5头座头鲸=6头塞鲸。好像写错了,第一个简写应该是BWU。(似乎没人比我更无聊)OJZ
的话:另外,日本严重依靠渔业支撑国家的食物供应,其实站不住脚,日本的经济实力已经给很强了,难道不能通过购买食物来稳定内需?偏偏要靠捕鲸?日本的鲸肉卖的很贵,说得简单些,日本人吃不吃鲸肉都不会饿死——日本人吃鲸肉跟中国人吃鱼翅都是一个德行……我发现我啥都说不了了,好在我不吃鱼翅(和粉丝没啥差别)日本坚守捕鲸问题主要是用鲸鱼制造一个战略缓冲区,因为日本的商业渔业捕捞行为不止于捕鲸业,利润和产值更大的其实是金枪鱼的捕捞,而且在日本捕鲸现在其实是政府行为,真地停了也不会影响选民利益。日本人是担心,你们如果攻克了捕鲸问题,接下来就要在金枪鱼的捕捞限制上下手了,这会直接影响日本这个捕捞金枪鱼、消费金枪鱼的大国。将冲击日本相关行业的利益,最终反映到选票上面。只是他们的借口保证日本的食品供应安全实在不值一驳,日本人传统上的生鱼制品消耗量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更何况现在日本人的蛋白质摄取途径也远比二战前丰富得多。
的话:挪威、冰岛、英国的法罗群岛,都知道理亏,因此只是低调地捕鲸,只有日本大张旗鼓还胡搅蛮缠,再加上白人对亚洲人的天生优越感,于是日本就成了众矢之的……而且挪威他们基本只抓小鳁鲸,即使这样还整天被周边国家一致声讨;日本在亚洲有其他国家舆论支持,又喜欢横行霸道一根筋,结果越来越放肆,灰鲸、抹香鲸、鳀鲸什么都捕;有点记不清了,但隐约记得日本还捕鹅喙鲸(剑吻鲸)和北胆鼻鲸……另,日本那个丈二的意思,难道是蓝鳍金枪鱼和须鲸都吃同样的猎物——南大洋的鲱鱼、鳀鱼啥的?所以鲸鱼把金枪鱼的食物吃了,日本人就没金枪鱼吃了?其实,文章只是点出来了,日本捕鲸行动的背后是对夺取金枪鱼资源的重视。亚洲一些政府也不是说怎么支持日本捕鲸,主要是日本的捕鲸业都在远离他们领海的地方进行,更重要的是,他们出于保护自己国家捕鱼业的目的,想利用日本人的捕鲸业作为缓冲。说实话,真正保护海洋资源,需要对所有渔业的捕捞方式、捕捞量进行配额制管理。但对于捕鱼业技术落后利润低的一些亚洲国家,他们并不希望这样做。
的话:鲸鱼食量太大,在海里乱跑会吃遍各个渔业大户的远洋渔区,从而影响各国的远洋捕鱼业。。。日本只是要找借口削减掉鲸鱼的数量而已顺便一说,想要保护动物与环境,至少应该搞清楚环保动保的目的,不要把手段混淆成了意义这年头,遍地都是环保猪和动保狗我觉得你的说法不太准,日本人不笨,远洋渔区的渔业资源下降主因根本不是鲸鱼,相反在人类开始捕鲸之前,金枪鱼的数量比现在多多了,小须鲸这样的鲸主要的食物也不是金枪鱼。金枪鱼的数量锐减主要的原因其实还是商业捕捞,猎杀鲸对于金枪鱼的保护没有什么价值。SC的人想说的其实还是日本通过保护捕鲸业来保护自己无节制捕捞金枪鱼的权力。
的话:在中国,人权都争取不了,却还为动物去争取权利,我感觉挺讽刺得。所以我们在争取到人权之前就不过日子了?连人权都争取不了还结个毛婚,生个什么娃?没有人权你还去看电影,上网,还来这里吹水放嘴炮羞愧不羞愧?
的话:日本的江豚保护工作做得比我们好不仅仅是江豚,日本野生动物保护都做得比我们好,朱鹮、大熊猫……日本的朱鹮是从中国引进的,大熊猫?日本没有野外种群。在海洋资源上面,日本对于本国的海洋资源保护确实很重视,但是对外国的,比如离开日本上万公里的南太平洋的那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
的话:话说,大鲸一般都比小海豚更需要保护,但鲸鱼除非搁浅,真不如海豚能抓眼球在一些国家赏鲸业可是创造了大量就业的
日本替我们繁育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后代,这才是为什么我们要“送”给他们。中国送到日本的大熊猫,不只是给日本民众看个稀奇,重要的是给他们研究,国际惯例,这些动物繁育出来的后代所有权是我们的,他们只是帮我们做保护繁育工作。这活儿我们干的不好,日本干的很好,所以说日本在保护珍稀动物上做了很多很棒的工作。引用
的话:日本的朱鹮是从中国引进的,大熊猫?日本没有野外种群。在海洋资源上面,日本对于本国的海洋资源保护确实很重视,但是对外国的,比如离开日本上万公里的南太平洋的那就是另外一种态度了
分子生物学准博士,天文爱好者
的话:\[注1\] 蓝鲸单位(Blue Whale Unit)的标记为BWN,1BWU=1头蓝鲸=2头长须鲸=2.5头座头鲸=6头塞鲸。好像写错了,第一个简写应该是BWU。(似乎没人比我更无聊)OJZ啊,是我编辑的时候不小心Typo了,这就改回来,拜谢& &
的话:日本替我们繁育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后代,这才是为什么我们要“送”给他们。中国送到日本的大熊猫,不只是给日本民众看个稀奇,重要的是给他们研究,国际惯例,这些动物繁育出来的后代所有权是我们的,他们只是帮我们做保护繁育工作。这活儿我们干的不好,日本干的很好,所以说日本在保护珍稀动物上做了很多很棒的工作。你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日本直到2010才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成功人工繁殖大熊猫的,中国在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方面是绝对的权威。中日之间的熊猫科研合作更多的是外交需求。没有日本人,对中国的大熊猫繁育技术一点影响都没有。
的话:日本替我们繁育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后代,这才是为什么我们要“送”给他们。中国送到日本的大熊猫,不只是给日本民众看个稀奇,重要的是给他们研究,国际惯例,这些动物繁育出来的后代所有权是我们的,他们只是帮我们做保护繁育工作。这活儿我们干的不好,日本干的很好,所以说日本在保护珍稀动物上做了很多很棒的工作。就算阁下对日本有感情,说话也要讲证据,所谓的日本“替我们繁育了许多濒临灭绝的动物后代”,请具体列举实例出来。还有一点我想说,人工繁育对于野生动物的保护的作用其实是很有限的,真正有意义的是对栖息地和野外种群的研究与保护。
的话:你这就是睁眼说瞎话了,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日本直到2010才在中国专家的帮助下成功人工繁殖大熊猫的,中国在大熊猫人工繁殖技术方面是绝对的权威。中日之间的熊猫科研合作更多的是外交需求。没有日本人,对中国的大熊猫繁育技术一点影响都没有。别把科研人员的工作说的那么不堪嘛
海洋生物学本科生,鲸豚控
的话:\[注1\] 蓝鲸单位(Blue Whale Unit)的标记为BWN,1BWU=1头蓝鲸=2头长须鲸=2.5头座头鲸=6头塞鲸。好像写错了,第一个简写应该是BWU。(似乎没人比我更无聊)OJZ噢!咦?难道编辑已经改过来啦??
的话:别把科研人员的工作说的那么不堪嘛中国大熊猫的人工繁殖,确实有外国的帮助,但不是日本,是美国的圣迭戈动物园,他们合成了熊猫奶的替代品。现在圣迭戈动物园也是大熊猫繁殖最成功的动物园之一。至于朱鹮,真是北京动物园自主创新的。上野动物园确实是日本最好的动物园,但是,日本的长项是水族馆,各个水族馆都居世界前列,繁殖儒艮、饲养鲸鲨……成就不胜枚举。但其陆生动物园水平,顶多和中国的台北动物园、香江野生动物园、北京动物园和上海动物园一个水平。据去过东京动物园的人对其的描述,其笼舍和设计理念还不如北京动物园。
捕1万多头都开始叫了,海洋那么大几千万平方公里有多少无人知,突然有种被忽悠的感觉,是怕我们中国人也捕把,我们可是肉食动物,哈
的话:所以我们在争取到人权之前就不过日子了?连人权都争取不了还结个毛婚,生个什么娃?没有人权你还去看电影,上网,还来这里吹水放嘴炮羞愧不羞愧?在你眼里人权要么是完全有要么就是完全没有?智障只要闭嘴看着就行了,别说话恶心人。
的话:在你眼里人权要么是完全有要么就是完全没有?智障只要闭嘴看着就行了,别说话恶心人。懒得跟你这种嘴巴不干净的浪费时间。这里是科普论坛,这帖说的是环保问题。你在这里莫名其妙的扯政治问题,还好意思说别人讽刺。这年头往往是100步笑人家50步的。看您在果壳的留言多数是这种端着政治粪涂墙没什么正经内容的空话、废话、车淡话。这个世界上有得是天涯猫扑一类适合您的地方,干嘛跑到这种需要智商的地方来找不痛快?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咚咚咚咚咚咚 这是从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传来的声音。 日9点,
按照市纪委整体工作部署,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不正之风和违法违纪
全区各界爱心人士: 8月3日16时30分,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发生6.5级地震,
研究显示气候变暖尚未使太平洋岛国面积缩小
时间: 09:16
来源:中新网
作者:佚名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公布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险依旧存在……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研究人员公布的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全球气候变暖和海平面上升造成的危险依旧存在,但一些太平洋岛国的面积尚未因此而明显缩小。
  有舆论认为,图瓦卢那样的太平洋岛国已是海平面上升的直接受害者。然而研究人员收集的约500个岛屿在过去50年间面积变化的数据显示,这些年来某些太平洋岛国的面积缩小程度极其有限。
  很多太平洋岛国由大小不等的岛礁组成。主持上述研究的奥克兰大学环境学院负责人保罗&肯奇说,就面积而言,不少太平洋岛礁不仅没有因海平面上升而缩小,反而由于海浪冲刷周围的暗礁,带来一些碎石和沙砾,使岛礁的面积保持稳定,有些岛礁的面积甚至有所扩大。他还认为,在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下,人类活动仍是决定太平洋岛屿未来命运的重要因素之一。
  位于太平洋中部的塔拉瓦环礁等岛屿至少有2万居民,南太平洋的个别大岛上分别约有5000人居住,但多数岛屿只有约100到800名居民,有些岛上无人居住。
  &人口较多的岛屿,其污染较为严重,这会伤害珊瑚礁,阻碍天然沉积物形成,人口较少的岛屿面临的危险会小一些&,肯奇说,&一些太平洋岛屿最终可能被人放弃,但这不意味着某些岛国会消失。不少面积大、暂时无人住的岛可用来新建居民点,今后太平洋岛国居民可能会在本国不同岛屿间&移民&。&
  不过,这些潜在的新居民点是否适合常住仍有待研究人员评估。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植被难以生长,淡水资源也极其有限,不适合居民耕种主要粮食作物。为了详细研究相关岛屿的自然条件,新西兰研究人员在继续收集数据,并计划建立包含1000个太平洋岛屿面积变化信息的数据库。
(责任编辑:周震)
以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大运通网观点
新闻点击排行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海军8日表示已与ESCO船舶公司商定,后者以1美分的
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斯亚历山大将军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作证。 中新
英德澳等国掀起奶粉“保卫战” 疑因针对中国买家(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洋岛国瑙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