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款游戏是,外 围 足 球 投 注,90分钟打平加时也是平点球分出胜负这是算平还是算胜负??

今儿看了一期黄段子,节目中黄健翔讲在足球比赛中点球的起源,以及点球规则产生之后几次比较经典的点球大战。当然这期节目的中心是讲球迷为何会对点球大战表现的异常兴奋。
点球大战的刺激与残酷
通过点球决胜负是足球场上最残酷的,但对场外的球迷却是非常的刺激!
当比赛双方11名队员经过120分钟(算上加时会大概130分钟左右)的奔跑与拼抢,早已筋疲力尽(相对的守门员体力就不存在什么大消耗),面对平局双方球员、教练以及球迷都已是备受煎熬了,却还要为了胜负走上点球点决出胜负,而这会给球员带来非常大的精神压力,因此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球员会将点球罚丢,这对于球员是无比糟糕的,对于守门员的折磨也不小,虽然扑出点球或者对方罚丢都是值得庆幸的,也会被众人奉为英雄。但是守门员把手的是长7米32,高2米44的球门,如此大的范围要想守住谈何容易,所以当门将扑出点球后会被外界捧为英雄,而罚球者却会面临指责,尤其是那些巨星。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踢点球相对而言是处于强势的地位,而守门员是弱势。点球点距离球门为12码,也就11米多一点,这么近的距离对于职业球员而言,将球踢进只有一人把手的大门是相对容易的,但对守门员确实很艰难的,毕竟球门有那么大,扑中点球好比上帝临幸一样。所以除开双方的球迷,外界都会站在守门员这一边,而不是罚球者。因此当罚球者罚丢点球后,会被外界嘲笑,大家会说这都踢不进,在我们看来罚丢点球的人干了一件连自己都不如的蠢事,而对于守门员则意味成功的逆袭,大家都会认为守门员做到了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他是英雄,这比较契合大众的心理,说实在这种心理有些变态。因为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我们都好这一口!我们好围观,好凑热闹,好起哄,好一切不利于强者的那一口!
周鸿祎的守门员哲学
为什么会拿这个事儿做为写周鸿祎式的胜利呢?因为周鸿祎太像点球大战中的守门员了,成功的逆袭了腾讯、百度等,逐渐成为了国内第四大互联网巨头,这也非常契合大众的心理。
从3721开始,将3721卖给马云,到后来成立奇虎360,再到近年先后与腾讯、百度掀起了两场足以改变中国互联网格局和发展趋势的战争,史称3Q大战和3B大战。
在与腾讯和百度的攻防战中,腾讯与百度就是点球大战中的罚球者,而360是守门员,无论对战结果如何,没人会嘲笑360和周鸿祎,但腾讯与百度却会受人诟病。因为你赢了是你本身就很强大,没什么值得炫耀的,如果输了,在我们看来腾讯与百度干了一件连我们都不如的蠢事,会受到嘲讽甚至谩骂。事实也是如此。周鸿祎与360成功的逆袭了腾讯与百度,来了一次华丽的转身后成为大家膜拜的英雄。这就是周鸿祎与360的生存哲学,发展哲学,其实就是守门员哲学!
时过境迁,360还能继续赢下去吗?
一位成功的守门员会被大家称之为门神,因为他们在过去的比赛中造就了诸多的经典,甚至带回了荣誉。但再神一样的守门员,也有被打成筛子的时候,也有上不了场的时候,也有被后起之秀超越的时候,也会有更优秀的守门员代替你成为球迷心中新神。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西班牙与皇马的队长卡西利亚斯,被西班牙人称为圣卡西!
同样的周鸿祎与360能一直如此吗?当360逐渐成长为国内互联网第四巨头的时候,这个位置已经变了,你将不再是守门员了,不再是弱势的一方了,周鸿祎无论再怎么标榜他自己与360的产品使命都无法改变情势的转变。当自己站在罚球点上的时候,还会有多少曾经的同情者、围观者为你出声助威?
在3Q大战、3B大战之后,这两天周鸿祎与360又掀起了与搜狗的战争,史称3狗大战!这里面的小九九太多,大家都知道了,所以这场360在恼羞成怒之下挑起的战争会赢吗?棋输一招的360能否再次逆转这个让自己恼怒与不堪的局势吗?
—————
iDoNews 长期招聘有志于从事互联网科技媒体行业、并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和档次的记者/编辑/运营,我们会花很长时间物色真正具有一流水平的小伙伴加入。有意者投简历至:xiaoo.。
— 田进玉 @ 9:49 am
一如三年前,王小川再一次上演了四两拨千斤的戏码,在大家都以为360与搜狗的合并势在必行的时候,情势急转直下,昨天下午搜狗与腾讯达成了战略合作协议。
去年7月搜狗与阿里分手后,有关搜狗的下一步如何走成了大家的关注点。这当中与360的传言从去年底至今愈演愈烈,直到不久前的互联网大会上周鸿祎与张朝阳还眉来眼去,而据传闻在这之前360已经与搜狗达成了协议,可结果却成了腾讯的战略投资。
搜狗为何突然变卦?其实相同的戏码在三年前也曾上演!
2010年初,谷歌退出中国市场,周鸿祎籍此向张朝阳提出了合作方案,希望能将搜狗旗下的搜狗浏览器业务转让给360,同时双方成立合资公司专做搜索引擎。相同的剧情是王小川在当年5月份拉来了阿里巴巴1500万美元的投资。让周鸿祎的如意算盘打空了。
过去的两年多的时间里,搜狗借阿里钱度过了安全期,但现在的局面较之三年更为复杂,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搜索领域经过3B大战后,360搜索破茧而出,且拿到了18%的市场份额,留给搜狗的机会近乎渺茫,尤其是在移动端的发展,更让搜狗感到窒息,当然感受到这股危机的还有百度、腾讯等。也许是看中了这一点,周鸿祎很合时宜的再次提及双方的合作。可一如三年前,360的算盘再次落空。
这样的剧情让人实在是忍俊不禁,屌丝苦苦追求的女神,前后两次眼看着追到手了,女神却狠狠的抽了屌丝一耳光,挽上高富帅的手臂。
周鸿祎的如意算盘为何两次落空?因为周鸿祎打的算盘中少了一颗算珠,而这个算珠却至关重要,大家都看得到周鸿祎前后两次提及与搜狗的合作,都是走张朝阳的路,因为最终拍板的是张朝阳而不是王小川,所有搜狗与360的传言中,王小川一直极力辟谣与否认,而张朝阳的态度是含糊其辞。说到底360与搜狗达成的协议是周鸿祎和张朝阳的,不是张朝阳与王小川的,起码王小川是不认可并且极力反对的。在这个局中,张朝阳虽然握有最终的决策权,但他始终要听王小川的意见,这个时候天枰是不会向360倾斜的,纵然达成意向协议,如果那颗至关重要的算珠不在你的算盘上,那你这个算盘落空是必然的。
当然这是比较阴谋论的说法,现实的情况是当王小川拿出一份旗鼓相当的协议的时候,甚至比之更具有说服力的时候,如何选择再明显不过了,360只能再次沦为被众人叹息的对象了。
三年前1500万美金,占比10.88%,三年后4.48亿美金,占比36.5%,此外还有搜搜与QQ输入法产品的并入,而搜狗将会获得腾讯在流量资源方面的大力支持。在这4.48亿美金中,将会有3亿多拿出来给股东派发股息,据计算张朝阳将会得到1.71亿美金的回报。不说是不是这一点打动了张朝阳最终选择腾讯而非360,但仅就腾讯在流量资源方面的支持就不是能用钱来计算的,此外双方的渠道势必会整合,而王小川这步棋走的也够狠,通过搜索市场份额的整合+搜索销售渠道整合+庞大的流量资源,足以在搜索市场有更大的可能性了。
不知周鸿祎对横刀夺爱会是怎样的心情,反正我想是不好受,非常不好受,超级不好受!
—————
iDoNews 长期招聘有志于从事互联网科技媒体行业、并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和档次的记者/编辑/运营,我们会花很长时间物色真正具有一流水平的小伙伴加入。有意者投简历至:xiaoo.。
— 田进玉 @ 9:29 am
芝麻开花——节节高!用这个歇后语形容百度2013在移动互联网方面的节奏,还算比较合适,从收购91无线到百度世界大会带给业界一个全新的概念“轻应用”,让众人哗然,可真是蓦然回首,轻应用才是重头戏。
无需下载,即搜即用,上佳的用户体验,可被检索和职能分发。这是百度世界大会提出轻应用这个概念后,百度对这个概念的阐述。
百度对轻应用的定位分两部分,开发者和前端用户。对开发者可以降低技术层面和内容管理以及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成本。前端用户可以更便捷的使用、管理、下载自己需求的应用,无需下载,即搜即用,这是奔着海量的非专业用户去做事儿的节奏。
不论是对开发者还是对用户,轻应用的核心是基于搜索技术的中长尾分发,这也是大家的共识,因为应用商店是无法满足用户对中长尾搜索的请求,这也是大量睡眠应用存在的原因。
移不动的移动应用
2012年至今,国内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势头非常迅猛,其实准确的说是App的开发速度和迭代速度非常非常快,一眼望去,满城尽是App。很多开发者或者公司开发的App大多都是单兵作战,有些公司一股脑儿开发N多个应用,但是相应的收益却不乐观。当然了淘汰的速度也是非常快,有段子这样说ios工程师都买房了,android工程师还在加班。可是到了年底相关数据出来之后,ios活跃应用仅占了30%,虽然这30%带动的App Store收益高达70亿美金。
这里有一个很现实的情况就是ios开发者比较赚钱,android开发者要苦逼的多。能奔小康的很少,大多数应用都是不赚钱,或者用户并不怎么青睐,而更多的则是处于睡眠状态的应用。尤其是android应用在google play之前,几乎是不赚钱的代名词,也导致了很多开发者只开发ios版本,或者都开发,但只更新ios版本,要么就是android的更新要慢得多,到现在依然如此。
另外这个市场的情况是游戏赚钱,其他的应用很难赚钱,因为卖广告App现在还卖不过web网站,靠收费在国内是不现实的,而免费开发者是没法儿活的。
开发一款应用赚不到钱是正常的,但是为了吸引用户需要付出的是市场推广成本,这对很多开发者是难以承受的,包括很多公司亦是如此。就算游戏赚钱,那也是少部分,大部分的依旧挣扎在温饱线上。
应用不赚钱这不只是开发者的问题,国内众多的分发平台,也就是应用商店固有的缺陷,做为平台吸收了众多的应用,开发者希望通过应用商店为自己带来用户,由此产生相应的收益,但很遗憾的是开发者要想从应用商店获得用户需要付出一定的推广成本,而应用商店只承担了吸收应用,分发应用,收取推广费的角色,在开发者收益上面应用商店的角色很弱化。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应用商店是一个非常强大的营销渠道,但这个渠道不是主动的,而是非常被动的,对于商店本身和开发者都是如此,在营销层面上都是非常被动角色。
开发者、应用商店、用户三者之间是一个食物链,用户是这个链条最关键的一环,开发者要赚钱得靠用户,应用商店要赚钱也得靠用户,解决了用户,赚钱是迟早的事儿。但是单纯依靠应用商店的模式还无法解决用户对移动应用的全部需求。
用户从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需要输入准确的关键词,也就是应用名称才可以找的到,应用名称需要被用户很准确的记忆是很困难的,除非是比较知名的才可以,因此用户通过应用商店查找、下载应用的时候商店的天然缺陷就暴露出来了,大量的应用是不能被用户知道并且记忆的,这也是所谓的二八原则,用户只能知晓20%的应用去下载使用,80%的是属于睡眠状态。强如App Store都无法解决这样的困惑,虽然各大应用商店不断的优化算法,但无论怎么优化,应用商店的本质就是点对点的查询,而不是像web那样可以中长尾搜索获取信息。
其实最好的算法优化就是取消应用商店的榜单,但这么一来,应用商店存在的价值是什么?也就是说应用商店的优势是榜单,劣势也是榜单,也是因为榜单的缘故,怎么优化算法,也无法改变中长尾分发的困境。这也就是百度提出通过轻应用来解决应用商店的缺陷带给用户和开发者的困扰。
应用商店的本质是榜单+垂直搜索的模式,它能满足用户比较准确的需求,担当用户需求模糊的时候,应用商店就会比较无奈。这就需要搜索引擎超强、精确的语义分析,把握用户的复杂需求。把用户带到服务提供者,也就是开发者面前。同时搜索引擎需要从浩瀚的词语中分析用户的需求想法,再快速计算匹配出最能满足这个需求的应用,调用给用户,这个过程就要求很多积累。这事儿应用商店干不了。
如此说来轻应用是带着百度的搜索基因诞生的,利用了搜索引擎先天的语义分析优势,也就是说轻应用(长尾分发)只有搜索引擎才能干得了。开发者+应用商店+中长尾分发+用户似乎是比较合理的移动互联网产业形态。敢情百度憋了那么久,收购91无线补充自己在分发平台上的控制力,这只是个引子,轻应用才是百度移动战略的重头戏。
说到此,数字公司的教主先生很是不屑百度轻应用,放言说这事儿做不成。不知是不是有点儿捉急的赶脚,360本来在应用分发这块占了一定的优势,当百度收购91无线再加上轻应用,周教主显得有点儿沉不住气了,大好的形势突然转了风向,这种调调怎么听都是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节奏。终归还是那句话搜索引擎是个技术活儿,一般人干不了。
轻应用的定位
此前看到有人写百度轻应用,对此的定位是百度打造的类似腾讯微信一样的超级App,并且煞有介事的将两者做了对比,只能说这位作者想多了。
robin在百度世界大会接受采访的时候说先从用户需求入手,先满足用户需求再考虑赚钱的事儿,百度过去在web搜索时期如此,现在同样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前提。通过应用商店+轻应用的方式为用户提供移动应用搜索、浏览、使用、下载服务,这是百度在移动战略上的想法。这是一个闭环的移动生态模式,与其说这玩意儿是超级App,倒不如说是超级平台更像那么回事儿!
此前我在写百度对于移动互联网入口布局的时候,百度的入口体系是移动搜索+分发平台+LBS+视频,轻应用之前这个分发平台是91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日均6900万的下载请求是国内最大的分发口,现在轻应用解决了中长尾分发后,这个分发平台就是91手机助手+安卓市场+百度手机助手+中长尾分发,意味着百度已经完成了移动应用的用户入口布局。
那么轻应用还是个超级App吗?或者说百度会将轻应用定位为一款超级App吗?
—————
iDoNews 长期招聘有志于从事互联网科技媒体行业、并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和档次的记者/编辑/运营,我们会花很长时间物色真正具有一流水平的小伙伴加入。有意者投简历至:xiaoo.。
— 田进玉 @ 2:07 pm
前几天网易和中国电信合作推出了一款移动IM,名为“易信”。
随后官方报出了相关的下载数据也是较为可观,易信也顺道喊出了今年破亿的下载安装目标。这比较符合我们的口号文化,开门红后大家不免有些飘飘然,喊个破亿也不过分。不知这下会不会有人说网易和中国电信也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呢?应该是有的。
令人欣喜的数据
24小时登上App Store免费榜第三,下载量瞬间破百万,在国内各大分发平台的数据也非常不错。而也就是这些数据让网易、中国电信旗下的相关子公司股价大涨,号百控股到今天直接涨停。
这样的表现估计也让中国电信的领导们高兴惨了,对于网易这不算事儿,毕竟才开始,能对网易产生什么样的收益影响还是个未知数。
数据从哪儿来的?
819易信发布会上,易信的诸多功能可能让人觉得眼前一亮,但眼花缭乱的功能都不足以吸引用户下载,能促使用户下载的只有两个个原因,一是运营商之间发送短信免费,以及免费的语音留言,二是天翼用户下载还可获得300M流量,月活跃用户可以额外得到60M流量。
无论是在web时代,还是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免费永远都是用户最喜爱的,也是最受关注的,要不然360也不会起来了。前段时间微信收费的传言更是让用户非常的愤怒。平时都看惯了运营商没完没了的各种套餐各种收费,突然间免费了,这怎么能让人不惊喜,冲这下载量破千万都不为过。
对于天翼用户360M流量,也是非常大的诱惑。天翼暑促活动300M国内流量需要15块钱,而天翼月末流量包5块钱300M也只是省内流量。平时需要10块钱才能买得到的60M国内流量。现如今免费可以得到,给谁都会觉得很划算了。
所以说两大免费营销手段,足以促使用户去下载了。那点事儿真不算事儿。当然这事儿也少不了网易利用自己线上的各种资源优势推广易信了,并且网易有数量庞大的跟帖军团,网易用户的贡献也不可忽视。
有人做产品,必然有人用产品,有人用了才会对做产品的人形成反馈,那么易信的用户反馈对中国电信和网易意味着什么?
易信对中国电信和网易的反馈我不会认为是两家公司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船票或者说两家共同卡一个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尤其是现在各大互联网企业都在布局入口。入口说似乎更能契合这样一款产品的未来。
众所周知网易的重头戏是游戏,魔兽世界、星际争霸、大话西游等。但端游的可增长趋势已经见底了,尤其是腾讯在端游的控制力度,网易要想在端游有更大的发展是比较困难的。那么端游已经看不到更好的增长趋势,手游势必是网易游戏产业接下来的重头戏,看这这两年国内手游发展的如此火爆,网易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呢?
但是通过做游戏赚钱是比较吃力的事儿,国内那么多做手游的,能赚钱的寥寥无几。与其花大力气做游戏,不如做游戏平台,因为游戏平台更赚钱,也更容易掌控用户,毕竟在网络世界得用户者得天下是最赚钱的法则。况且前面有KaKao Talk、Line、微信等做参照,通过移动IM平台发展自己在移动游戏产业布局,这才是网易想要的。
这里唯一比较遗憾的是对于易信网易没有绝对的话语权,因为电信占了73%的股权,那网易为什么还要和中国电信合作?这让我想起了曾经的手机QQ和中国移动的合作模式,而腾讯也是籍此才活下来了,有了今天的规模。那么网易打的算盘不也是如此吗?
但算盘还不止于此,中国电信用户的用户资源不止是那8千万的天翼用户,中国电信现在大力普及的光网小区,包含了天翼宽带、天翼手机、天翼机顶盒,这个资源也是网易看中并愿意合作的。
对于中国电信而言,在移动互联网这块的表现一直比较纠结,去年有条微博说三大运营商在移动应用上的用户质量以及结算周期,中国电信最次,而电信旗下的天翼空间一直想着转型成为移动互联网服务商,但无奈用户质量不行,那么这次和网易合作推出易信,就是想改变这种现状,通过易信改变电信在移动终端用户上的困扰,是再合适不过了。
一句话两家都想完成屌丝到高富帅的逆袭,一拍即合就出了个易信。
如意算盘能敲的响吗?
可能有人对易信抱有不错的期望,起码网易和电信会抱有很大的希望,毕竟仰仗两家在互联网和运营商上面的资源,推广一款产品是比较容易的。
但移动IM的市场还能容得下吗?腾讯的微信+手机QQ,以及腾讯入股的KaKao Talk,无论是国内市场还是亚洲市场,移动IM腾讯已经是绝对领先的地位,在平台商业化的表现上,KaKao Talk已经做的非常不错了,微信和手机QQ也正在沿用桌面QQ时代的那一套营收模式,至于能否取得怎样的效果,这是后话,但就目前的情势来看,易信面临的环境是非常艰难的。
360代理的Line也在国内风生水起,还有个陌陌、以及小米的米聊,至于其他乱七八糟的就更多了,当然目前易信主要面临的是陌陌、米聊、Line的天花板,能否和他们平起平坐都难说,何况逆袭腾讯,在一个本就竞争激烈的市场中选择杀进来,不知是个明智的选择还是个昏招。
市场就那么大,用户就那么多,能否杀出来一条路对于易信,何其艰难,拭目以待吧!
—————
DoNews 长期招聘有志于从事互联网科技媒体行业,并愿意不断提高自己的层次和档次的记者/编辑/运营,我们会花很长时间物色真正具有一流水平的潜力股加入。有意者投简历至我的邮箱:xiaoo.。
— 田进玉 @ 9:46 am
互联网大会后记
最近这段时间,IT领域能引起大家兴趣的事儿似乎有点儿不那么让人眼花缭乱,除了那个一群人吹牛逼的互联网大会外,就是小马哥在香港发布腾讯二季度财报,robin去福建,阿里似乎还笼罩在马云离开后的阴影,除去支付宝不断的折腾外,就没啥G点了。
看到有媒体发表了一篇标题为互联网大会之外的精彩,言下之意本届互联网大会让人颇感失望,没有BAT的出席,让大家觉得少了点找到G点的引子,就算曾经不可一世的张朝阳,还是现在貌似不可一世的周鸿祎,都无法让本届互联网大会变的那么看起来还不错的景象。
其他人去那个地儿感觉纯属站台了,除了为自家产品打打广告,吹吹牛,剩下的怕也是到处跟人吞云吐雾的海吹外加不停的交换名片了。
怪不得PingWest的老大骆大少在这次会议没开始之前就说,敢情骆大少未卜先知,没啥G点,报道也是浪费口水和车马费。
当然唯一能引起大家关注的还是搜狐和360,在易观那位脑子被烧了的CEO主持的张朝阳和周鸿祎的对话中,除了看到二位互相打太极外,就是扯点儿八竿子打不着的屁事儿,留了点儿让媒体猜测和报道的伏笔后就消失了。
在二位的对话中,对于360与搜狗的传闻也是三缄其口,到底能收不能收,能卖不能卖,谁也没堵死这条路,但谁也没再做进一步发展下去的表态。看来只能继续传闻了。
360想收吗?答案无疑是非常肯定,估计周鸿祎现在朝思暮想的就是怎么尽可能的敲定这事儿!收不止为了威胁百度在搜索市场的垄断地位,还能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体系布局中放下一颗重要的棋子,“浏览器+输入法+搜索”这才是完整的体系,这种连百度和腾讯都没做的事儿,如果真叫360做了,那还不得翻了天。以后我们看到的就是:浏览器+输入法+搜索+手机助手+安全卫士,用户要在手机上干的事儿360全搞定了。到这份儿上,搁谁也会费尽心思的去收。
搜狐想卖吗?答案模棱两可,不想卖,那玩意儿现在的市场份额和未来的市场“钱景”暂时还没法做出个比较靠谱的论断,暂时看起来想个鸡肋一样的存在。想卖,一是想要多少银子?二是卖了之后搜狐犹如断了一只手臂,难道张朝阳闭关两年只为了练成“断臂刀”?搜狐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体系就只剩下搜狐新闻客户端了,新闻客户端的商业模式还在探索中,究竟如何谁也不知。就算,达到盈利的目的,但这并不能改变搜狐在吃蛋糕时的排位,所以在这儿卖的可能性瞬间降低到5%以下了。不论张朝阳再怎么强调搜狐做为媒体的娱乐使命,但终究你还是一家互联网企业,如果再卖掉在移动端的入口,未来搜狐能否活的下来都是个未知数,起码搜狗好歹是个战略卡位的存在,在现有的格局中是一颗比较重要的棋子。
撇开两家本身的那点事儿之外,再看买与卖的可能性,个人觉得今年买不下来,至于为什么说了也是废话。最后想说一点的,在移动端的布局中双方都缺一个极其重要的口儿:地图,或者说LBS,这是BAT都在花大力气做的事儿,也是移动端目前看来最佳的变现模式。如果双方还纠缠在搜狗的买与卖,那再牛逼的入口都是一朵浮云,仅此而已!
— 田进玉 @ 12:22 pm
iDoNews 小牛注:360搜索和百度之间的“3B”大战已经过去一年,360搜索拿到的市场份额对百度的产生影响了吗?看看百度股价就知道了。
日,360推出综合搜索,以此掀起了与百度在互联网中文搜索上的战争,事件持续至9月份,政府主管部门出面以担心360既做裁判又做球员为由调停。时至今日,这场中文搜索引擎战争已过去一年之久,这一年中双方也发生了不少摩擦,比如今年年初的美杜莎事件。
在这期间360也不断的拓展360搜索的联盟范围,比如为网易有道提供搜索服务。反观百度,主要发力移动互联网领域,最为震惊的就是以19亿美元收购国内移动互联网巨头91,以此构建自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搜索下载体系。
3B大战之第一战场:搜索市场份额
8月7日,360搜索召开媒体沟通会,齐向东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360搜索接下来将会打响以用户体验、销售渠道、移动互联网三大战役。
关于这次沟通会,最主要的有两个点值得玩味,也是被诸多媒体报道和大家所热议的。第一点是CNZZ的统计数据360搜索经过这一年市场份额来到了18%,艾瑞给出的是用户覆盖率达到了20%。18%的市场份额,准确来说10%的增长份额主要依赖于360已有的渠道(浏览器和导航,以及未来类似于网易这样的合作)产生的,360自身拥有的用户基数以及现有的资源通过一年发展10%的市场份额是比较合理的,因为从0到10、到20、到30这都是很正常的增长,可是在20、30的基础上再增长能到哪儿?现在看来现在看来浏览器和导航带给360搜索的市场份额已经遇到了瓶颈,通过现有渠道很难再提升360搜索的市场份额了。
这儿需要另外说明的一点就是当年的google在中文搜索市场增长到了30%上下的市场份额就打住了,很难再突破了,一直被百度压着。那么现如今的360搜索能否超越昔日的google?况且还有个搜狗、搜搜在哪儿旁观,对此我并不抱有乐观的态度!可能有人会说360一直传闻要收购搜狗,到时候未必超越不了昔日的google,但搜狗真的会卖给360吗?看看时代周刊记者李瀛寰对张朝阳的采访就可以知道搜狗到底会不会卖了!
那么说到底360搜索拿到了这样的市场份额对百度的产生影响了吗?看看百度股价就知道了,并没有像去年那样在360推出综合搜索的时候跌5个点,没跌那自然是上涨了。在渠道遭遇瓶颈的情况下,论品牌、论搜索技术360搜索目前还无法与百度匹敌,虽说360的股价在上涨,但这并未影响到竞争对手百度的股价表现!
第一战场PK点数:360:1点 (360搜索通过自有渠道一年拓展10%的市场份额)
百度:2点 (36018%的市场未对百度产生冲击、360搜索在品牌和技术上与百度还有很大的差距)
3B大战之第二战场:搜索赔偿
8月7日百度在官方微博中宣布“网民权益保障计划”进行全面升级,取消最高5000元的保障上限,如果用户点击百度搜索推广而遭遇假冒、钓鱼欺诈网站并受到损失,只要提供相关证据,百度将不设上限进行全额先行保障。
紧跟着百度取消搜索安全赔付上限后,360及时的在360搜索媒体沟通会上向媒体透露360搜索自推出“你敢搜我敢赔”计划后,最大的一笔赔偿金额为26万。但这事儿有点儿诡异的是在百度取消限额,推出全额保障后,360丢出这么一个案例,这摆明了是针对百度的全额保障。只能说这是360秉承了其一贯的刷用户口碑的营销手段!
这事儿随后也被多方媒体报道,为此8月9日周鸿祎还特意在微博上回应了这事儿。360搜索在媒体沟通会上放出这个消息,无疑比那18%的市场份额更有震撼力。而且无形中给360带来了一次非常划算的口碑营销。但周鸿祎并不认为这是炒作或者他们刻意策划的营销事件,究竟是不是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至于外界如何看,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但不得不承认的是26万的故事让360搜索在这次媒体沟通会之后吸引了不少眼球,不是营销也是营销了!但是周大教主在微博可劲儿的黑百度以及最后给google扣屎盆子的人品真是让人不敢恭维!
关于搜索安全赔付百度在三个月前就已经开始推行,据说自5月初百度推出“网民权益保障计划”三个月以来,百度共受理投诉3628例,处理下线了问题网站1572家,来自多地的网友获得了60元至2000元不等的先行保障金。相对的360搜索推出“你敢搜我敢赔”服务近一个月,共受理欺诈理赔378例,成功理赔202例,理赔金额高达121万以上。
这可真是针尖对麦芒——尖顶尖了,在3B大战周年之际,双方率先在搜索安全赔付上重燃战火。这可是真金白银的战争,不再是此前的市场争夺战了,双方这是比拼谁更有担当,谁更能担当,这就好比在赌桌上,双方都在梭哈,至于谁的牌面大,那就看谁的钱多,谁的技术更牛,谁的产品体验更受用户喜爱。
当然搜索安全赔付的受益者是用户,此举可以更好的服务用户,更有利于搜索行业的健康发展,也更能促使国内对网络健康与安全的良性发展。
第二战场PK点数:百度:2点 (百度3个月前率先网民权益保障计划、取消限额转为全额先行保障)
360:2点 (360紧随其后推出你敢搜我敢赔计划、26万的高额赔付赚足眼球(营销))
3B大战之第三战场:移动搜索
在此次媒体沟通会上,齐向东说360搜索未来的三大战役中的第三战是完善“360手机卫士+360手机助手+360雷电搜索”入口体系,这个体系中最关键的是7月18日上线的360雷电搜索,这是360搜索在移动搜索领域的关键布局。360希望通过打造”搜索+软件商店+APP“的模式来探索一种新的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入口,因为360的特供机不了了之,移动互联网入口对于360的重要性不言而喻,360对此是非常饥渴的。这个入口也是诸多”互联网分析师、评论家“一直嚼舌头的移动互联网船票。
做为直接的竞争对手百度在前不久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移动应用分发平台91,这简直是给整个行业下了一剂猛药,这也是百度年初所提出的移动战略,照此看百度在移动搜索的布局就是”移动搜索+分发+LBS+视频“,以此布局自己在移动互联网的入口体系。在这儿有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消息,花旗集团今天将百度股票的评级从”中性“调高至”买入“,将目标股价从113美元调高至167美元。花旗银行在报告中称,百度移动商业化将推动营收和利润率增长。
第三站场PK点数:360:1点 (360手机助手是国内第二大移动应用分发平台,不容小觑)
百度:2点 (百度收购国内第一大移动应用分发平台91、搜索+分发+LBS+视频的体系已经完成了百度在移动战略上的布局)
双方的战争终于从PC端竞争到了移动端,从PC端的市场份额争夺到了争夺移动端的入口,从PC端的搜索安全佩服争夺用户。就目前的情势看,3B大战新一轮揭幕战:PK总点数360(4点),百度(6点)。在营销上,360略胜,但在市场价值上,百度胜出!
— 田进玉 @ 10:14 am
昨儿下午新浪科技一篇关于新浪微博3.6.0版本更新后一周内渠道下载量饼图的报道引起了大家的讨论,当然大部分讨论都是关于产品新版本的用户体验之类,另外还有就是关于渠道下载量的巨大差别引发大家的感慨,而新浪微博的总经理王高飞也好事儿了一把,一句渠道发行大饼图好亮,立马就把小火苗点起来了,其中有位博友毫不客气的说看这饼图,百度收购91就是个行为艺术!一张渠道发行大饼图让百度无端躺枪,真是有点儿哭笑不得。
渠道发行大饼图引发的争论
新浪科技的报道中贴出了微博客户端3.6.0版更新一周内的渠道数据,其中android版本下载量1200万,而这1200万有28%是360手机助手贡献的,而被百度收购的91旗下的91手机助手和安卓网贡献了10%,百度自己贡献了4%,共计14%,而这仅是360手机助手的一半,这就是渠道发行大饼图为什么亮了,为什么引起大家对渠道发行占比的争论,而争论让百度躺枪的是有人说看这图,再看百度,收购91是行为艺术吧,这句话也是王高飞微博里面被转发的最多的!不得不说如果不看新浪科技报道的内容,就王高飞的微博给不明真相的群众带来的误导就大了去了,大家就真以为360手机助手已经占据了国内android发行渠道的半壁江山,若真如此,那么大家质疑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是个错误了,也难怪会有人说这宗收购是个行为艺术!
渠道发行大饼图的真相是什么?
王高飞随后再自己的微博中说明了此次版本更新是和360合作首发,新浪科技报道正文也有说明,也有人开玩笑说乍一看吓一跳,再一看原来是首发占便宜了,要不百度得后悔死花那个钱。
真相就是360手机助手之所以会贡献28%的渠道发行就是此次版本合作首发占了先机,那么在首发的情况下贡献了28%,而百度综合贡献了14%,360手机助手仅仅超了一半,并没有压倒性的优势。到底谁在渠道发行上更牛B大家一看便知。这样一来19亿美金还是个行为艺术吗?
另外需要补充两点:1、百度搜索适配长尾App,而手机助手匹配主流App,效应会逐渐显现。2、新浪公布的这组数据并不能真实的反映Aoo分发渠道的真实情况。
凑热闹的不嫌事儿多
在这个大饼图中还有个那么个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占比贡献者小米应用商店,贡献了2%的渠道发行,按理来说这对小米而言的确够给力了,但是这玩意儿是建立在自家手机内置的应用商店之上,这个数据就没什么价值了。
但比较遗憾的是豌豆荚的贡献占比有点儿让大家忧虑,6%的发行量貌似不该是豌豆荚的实力,如果照此趋势发展下去,国内android渠道发行就会是百度与360的竞争了,其他渠道只能沦为备胎了。
19亿美金是行为艺术吗?
在百度收购91后,知乎上有网友总结了几点,非常认同。【百度为什么高价收购91无线】1:洗牌应用分发市场;2:阻击强势崛起的360手机助手;3:国内安智、机锋、应用汇驱于平庸,91分发量坚挺但面临跨越式发展的难题;4.百度成了事实上的的应用分发top 1,压制360渠道,抬高预装市场议价,开发者维护成本降低;5:这是场“金钱换时间”的收购。
结合这几点,,百度的19亿美金花的非常值,这不仅仅是跟360以及其他应用分发市场竞争这块蛋糕,更重要的对于百度的移动战略也会有很大帮助,算是给自己的移动战略垫一块基石。
或许这件事只是诸多android应用分发市场竞争的一个开始,接下来会有更多的数据来展示各家在应用分发上的贡献占比!
— 田进玉 @ 11:18 am
最近这段时间国内互联网领域发生了一些事儿,无一例外都被业内人津津乐道,无论好坏!
我也就顺这这股风来扯一下关于这些事儿的蛋蛋,无关对错,只是个人看法而已!
先说搜狗这事儿
有个IT评论人士发微博称360以股票+现金的方式收购搜狗,搜狐拿钱收购PPTV,搜狗CEO王小川加盟阿里!当然王小川随后就辟谣了,压根儿没这档子事儿,我还套用了王小川在时说的话,谁造谣谁傻逼!
为什么傻逼?
搜狐旗下的产品或者说子公司有多少我不清楚,但目前能给搜狐撑门面的就俩,一是搜狐视频,二是搜狗。至于搜狐网站本身在今天来看已经不足以去撑这个门面了,那么张朝阳怎么想的把仅有的对于未来5-10年能为搜狐带来更大市值的东西卖给别人,自己转型去跟优酷+土豆,爱奇艺+PPS形成视频行业的三角组合竞争呢?就算转了,现在去竞争是不是晚了点儿?更别说这几家都还不怎么赚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怎么个玩儿法都还不知道呢!
所以我觉得除非张朝阳疯了,否则卖搜狗这事儿真是扯淡,但是涉及到战略合作,比如,搜狐入股360,以资源整合的形式两家抱团取火还差不多,也更能在资本市场以及当前的格局中更有分量一些。
另外一点可能有人说搜狐新闻客户端也算,其实我从一开始就觉得新闻客户端这玩意儿实在是没什么价值,悬点儿就是没什么战略价值,无非就是一个用户从PC转向移动端的一个载体,而这个载体还不是必需品,这玩意儿有什么价值?我觉得就目前而言最有价值的是手机和号卡,对于资本市场也是如此,现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不必十年前那么好忽悠到投资者的钱了,更别说股市了。说到关于新闻客户端这事儿,想起那么一个段子,就是风投给一家网站创始人说给你500万,把网站做上市,创始人跟运营总监说给你50万把流量给我搞起来,运营总监对编辑说给你5万把内容做起来,哈哈,投资者还会傻逼到继续听你们讲十年前的段子吗?
再说阿里这事儿
这都过去半个月了,可能在这半个月最火爆的互联网企业就是阿里巴巴了,不仅仅是因为后又成了高德地图的第一大股东,还有马云退休这事儿以及淘宝的十周年庆典。到这儿不得不佩服马云及阿里的公关手段之牛逼,甚至说现在都不用马云和阿里的公关给自己公关了,光看看业内那么多写IT评论的在这段时间写了多少关于阿里的一系列评论就知道了,以及由此引起的互相攻讦,足以让一个围观者兴奋的忍不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吼一嗓子:啊,真TM牛逼啊,再干一瓶儿老白干之类的。
其实呢大可不必,年前就传出阿里浪的传闻,传闻中keso老师说新浪要变成大号美丽说了,骆轶航说这阿里在挖自己的护城河,至于之后关于阿里浪这事儿的评论我一概没看,看了也是废话,跟我一样的废话都是。
阿里到底要干嘛?
其实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和高德以及之后还会有其他的一些动作,得连起来看或者想象或许能看出点眉目。最后我无敌的意淫了一把之后得出了一个非常狗屁的结论,或者说极其阴谋论的结论,这一切都是为了阿里的大数据和移动战略做铺垫,不知道我这么想是不是很扯淡,关于马云卸任陆兆禧接任阿里CEO这事儿,在马云的邮件中特别提到了彭蕾,按理说你就写你退休以及谁来出任CEO这事儿就完了,你干嘛非得提彭蕾,而且把彭蕾接下来要做的事儿都说出来,所以陆兆禧继任CEO这事儿远没有彭蕾要做的事儿带给我的兴趣大。为什么?先说一个题外话,我对亚马逊的业务范围不是很了解,但大体知道亚马逊不止是一个电子商务站,亚马逊做了很多牛逼事儿,比如最近的,而且一直都在引领潮流,其实说到这儿我想事情再明白不过了,马云要的不是一个阿里巴巴,要的是能够像亚马逊那样,起码现在看来亚马逊是阿里的目标,直到阿里超越亚马逊或者说在全球互联网格局这块,亚马逊和阿里是不相上下的。
好了,意淫到此为止。说说新浪微博和高德地图,新浪微博对于阿里而言,作用充其量是个护城河,往后说不准真的会沦为大号美丽说,对于阿里的未来而言,能给的在我看来少之又少,甚至不如高德地图,而在移动电子商务这块儿将会给阿里巴巴旗下各业务领域带来非常大的贡献,而且我从去年就一直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客户端神马的都是扯淡,唯有地图和IM是用户必不可少而且会衍生很多商机出来,我的脑袋起码认为这将会是一个非常BIG的商业模式,当然现在看来就是大家所谓的O2O之类的东东了,但一个O2O实在是太有限了。说到这儿我想了个形容词给阿里最近的动作,叫练金钟罩,就是把自己的短板通过这种形式补齐,免得日后受制于人或者其他的什么了。
最后说一两句关于腾讯和百度这两家,这两个做产品的公司到现在还是一个劲儿的拾掇自己的产品,可能相比起外面的热闹,显得有些冷清了,但人家在玩儿什么,说不准那天就来个小宇宙爆发什么的也不一定,再者别TM再说微信了,烦不烦!
最后一个建议,百度或者腾讯,最好是百度入股大众点评网是个不错的选择,这是块肥肉,日后的作用会很大很大!
Tags: ,,,,,.
— 田进玉 @ 3:01 pm
题记:想写点关于的文字很久了,但是一直苦于找不到突破口。前几天在QQ群里大家聊起企业APP这块儿,一群友说道武汉的企业主很喜欢赶APP的时髦,当地的企业主看到北上广的企业做APP,自己也要做一个,所以这块儿需求很不错。看到这种景象,我觉得很有必要给企业主和做APP开发的公司敲警钟了,这个警钟就是别让棒槌敲死企业APP。
企业APP的前身——企业网站
由于本人一直呆在成都,对北上广的情况不甚了解,对这些地方的传统企业也不够了解。因此对于企业APP这块儿更多的情况我是以成都本地的情况来分析。
对于传统企业而言,接触互联网比互联网行业本身没有晚多少时间。我曾经呆过成都本地最大的一家网站建设公司,该公司成立于2002年,主营业务是给企业客户建设网站、推广等。据了解,国内做的比较大的是一家叫中企动力的公司,成立于1999年。
我曾经供职的这家公司起初的网站开发技术,也就是CMS是以.NET语言开发的,是非常简单的,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早起的网站简直丑的惨不忍睹,但是很简单,开发过程很快,企业主认识不够,做网站建设业务的公司那一时期混的也是比较好的。但是那一时期整个中国的互联网产业发展形势都是前途未卜,尤其是在2001年的互联网泡沫过后,对整个产业的打击也非常严重。传统企业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现状,在猛然间接触了互联网这个新概念之后,对这个新玩意儿大家都很新奇,加之网络公司销售人员的鼓动,很多企业主在盲目中都或多或少的接触了互联网这东西,具体点就是网站。
这样的情景是不是跟当下众多的公司或者媒体吹捧的企业APP有点儿类似呢?大家都是在懵懂的情况下突然进入了这样的一个被称之为移动互联网的时代,其实说的简单点,只不过是信息的载体发生了变化,但信息的产生、传播、到达、接受、反馈基本没发生质的变化。
企业APP市场是否具备了开发的必要条件呢?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后,国内的联网环境按理来说已经很成熟了,传统企业也对互联网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通过网络来宣传企业形象、提升知名度、提升业绩等都是企业主希望看到的,当然我们也看到了众多的传统企业因此而获益。
企业主该如何面对移动时代
企业做好在新时代接受失败的准备了没有
开发商们的心态
市场不是单方面的攫取
— 田进玉 @ 3:59 pm
iDoNews 小牛注:日,史玉柱宣布退休,辞任巨人网络CEO,这是继马云以后又一位宣布退出舞台的互联网公司大佬,他是一个时代的回忆,而对于他的离开,小牛邀请了来谈一谈他的看法。
史玉柱退休了!
这个消息不亚于带给业界的震动。
随后我在各式各样的媒体报道上看到了对这件事的各种报道,大家似乎都想挖出点或分析点或评论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出来,这让我对现下国内的媒体感到担忧,难道没有别的事儿可以报道了吗?在H7N9这个当口多报道报道关于如何预防等不是很好吗?
不过我们这里向来如此,那里热闹往哪里钻,对于H7N9这样的事情媒体们一概是一笔带过,略略的说一下。当然我所说的媒体中有那么几个媒体是个另类,对H7N9的报道以专题形式呈现,并且每天在要闻区呈现H7N9的实时动态。
其实不用站在这么高的狗屁道德立场如此这么苛责媒体没有社会责任感了,其实对于史玉柱这样比马云等人更具争议性话题的人物来说,大家都乐于去做自己心中那杆秤的评论了。
史玉柱的过往
大概知道史玉柱这个人是上高中的时候,在一些杂志上面看到他是脑白金的老板,而知道脑白金要早一些,因为经常看到今年过节不送礼,送就送脑白金的广告,而且那个时候我真的以为脑白金很牛逼,是什么灵丹妙药,搞得我经常想长大以后有钱了给爷爷买脑白金吃,不过现在看来,是我想多了。
另外关于史玉柱我知道的就是大型网游征途了,是一片金融分析的报道,当我看到关于巨人网络的资金运作的时候,我当时一口断定巨人网络的资金运作是违规的,这是我的第一反应,而且特别阴谋论了一把,跟身边的人讲这厮如果没有关系,他这么玩儿迟早要被抓紧去坐牢的,他们说你想多了,事实证明我的确想多了,人家玩儿的还挺好,直到成为被人追捧至偶像。
再关于史玉柱的过往就是媒体报道他的人生经历,这一点太符合当下屌丝们的心态了,记得国内曾经兴起一股成功学的热潮,大家都在讨论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人,而往往在描述的时候不忘记带上史玉柱这样的案例分析,看人家小时候怎么怎么样,然后如何奋斗成功等等。
其实我了解到关于就这么多了,还有因为我当初的一些判断,使得我对这个人不怎么感兴趣,甚至有点儿仇视,当然不是仇富,因为仇富这事儿实在是太高端了,我们这种寻常百姓家的孩子是没资格仇富的,只是对于这样比较有争议性的任务而言,我更感兴趣的是他怎么玩儿起来的,他怎么失败的,这就好比我们过往学到的历史,对于人物传记大抵都有一种学习的情结罢了。
史玉柱的争议
关于史玉柱的争议,更多的是关于脑白金这个白痴一样的广告、征途如何坑钱、史玉柱午餐以及关于银行的一些事儿。
争议是怎么来的?我想在我们这里但凡稍微有点儿名气的人都会产生争议,哪怕你在包装上再怎么完美,都会有的。这里如果再动机论一把,那就是产生争议的背后都有一些不为人知的阴暗面,当阴暗面拿出来说的时候,往往会被贴上羡慕嫉妒恨的标签,而羡慕嫉妒恨是争议的对立面拿来指责不想奋斗的理由和借口。
为什么会如此?这也是一直困扰我很久的一个问题,直到最近才明白,这得感谢罗永浩,这是一个生活的非常痛苦的胖子,这是他说的,而就是这样一个痛苦的胖子扇了中国人一巴掌,而且扇的忒狠。在过后,网络上的言论一边倒,骂声一片,估计是个正常的人都会崩溃,这不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嘛,聚美优品的陈欧就是,面对指责崩溃了,缴械投降了。为什么会扯这么两个与史玉柱毫无关系的人,是想引出我的一个判断:我们这里极度匮乏对他人的欣赏与赞扬,但到处充斥着指责与批评甚至于谩骂。
同样的,对于史玉柱我们现在或多或少都会看到很多的媒体和评论都是靠在指责那一边的,欣赏与赞扬的那边寥寥无几。虽然我很不认同史玉柱,但我还是想赞扬这样一个人,因为他很多地方值得任何人学习,而他不被认可的一面也是值得借鉴,从这一点上说我们应该感谢史玉柱以及更多的企业家。
史玉柱留下了什么?
谈论史玉柱留下了什么也是我非常欣赏和赞扬他的原因。
今年过节不送礼、送就送脑白金,这个广告在今天看来,极为白痴,也极为恶俗,甚至在很多从事广告的人来说,这是上不了台面的一份广告文案。但正是这样一句让人有些反胃的广告在我看来迄今为止国内还没有那个广告能够超越它。其实我一直想问问史玉柱先生,他到底是怎么想出来这个广告语的。
这个广告文案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引领了中国广告业20年的风向,说这话可能那些做广告的就不干了,这等于抹杀了这帮人这20年来的辛苦,但我们这些广告人不该反思一下这是为什么吗?因为到现在我们都在模仿脑白金的广告,而且这个广告到现在还在放,观众也没有反感,这比那个嘴闲着特危险的广告好多了,说起嘴闲着特危险这个比脑白金广告恶俗了不止多少倍,也脑残了很多很多,甚至引起了观众投诉,但最后猫哆哩还是成功的实现了这个病毒传播。这就是史玉柱留给我们关于广告该怎么做。
一个女的,长的一般,一阵狂笑之后,来俩字儿:征————途!这是征途的广告,跟脑白金那个广告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史玉柱留给广告界的反思说过了,那么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游戏这档子事儿。在巨人网络推出征途之前,算是国内网游的NO.1了,但这一切在征途出现之后改变了,史玉柱以其另类的思维将征途推至中国大型网游的巅峰。而关于这个极为坑爹的游戏也让不少玩儿家痛斥,也让媒体不怎么待见,大多都是批评的声音。
但无论如何,史玉柱在游戏这个行当开了一个先河,那就是做之前需要做市场调查,跟玩儿家面对面的交流,游戏上线后自己充当GM,以期能够最真实的看到玩儿家的诉求,然后不断的满足玩家。这应该是国内最早做用户体验的人了,在互联网产品发展到今天,对于用户体验这事儿在说了千百遍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谁能像史玉柱那样去做用户调查和用户体验了。难道巨人网络的成功只是因为那个游戏极其的坑钱吗?我想史玉柱做的很多事情在今天乃至未来都会有非常深刻的影响,市面上那么多的产品经理、产品总监,有谁能做得到这一点?这是史玉柱留给我们关于游戏该怎么做。
其实我赞扬或者欣赏史玉柱就是因为这两点,一个不属于传媒的人,可以把传媒玩儿的这么的透彻、一个不属于互联网这个圈子的人,却把用户体验做的这么好,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欣赏和赞扬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ags: ,,,.
— 田进玉 @ 10:53 am
如果你是有关互联网的从业者、创业者或爱好者,只要你有自己个性化的理解和偏见,不论长短、不论高低,都欢迎参与我们每天一次的【】!我们的选题范围一般为互联网上的最新热点、最快动向和最酷产品。在这里,你我都是业界的审视者、批评者和建构者。
查看当天“业内人说”,请上;参与当天“业内人说”,请私信 。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足球外围投注网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