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ppt作业作业,有三个圆分别代表什么?比如成长,成熟,成功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今日话题:十二属相应该拜什么佛,有讲究,你都了解吗? - 今日头条()
今日话题:十二属相应该拜什么佛,有讲究,你都了解吗?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从悉达多所悟到的道理里,看透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佛教,释迦牟尼,文化,儒家,人间佛教,华严经,释星云,佛学,中国佛教,大乘佛教,地藏菩萨,佛教史别人嘴里的你,与你无关,若说有关也是自惹烦恼。一样的眼睛,不一样的看法。一样的耳朵,不一样的听法。一样的嘴巴,不一样的说法。一样的心,不一样的想法。一样的钱,不一样的花法,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活法。活出自我,路在自己脚下。修行必须识得心。古人云:人若识得心,大地无寸土。要知为圣为凡,成佛做众生,皆是此心。此心不明,修行无益。此心向何处找寻?但能放下万缘,善恶都莫思,一念不生,即真心现前,此心一时现前,时时现前,永远现前,不为尘劳污染,即我是现成之佛。——虚云老和尚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人生最宝贵的,就是一颗平常心,身居繁华,心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惑,百味所迷。一切因缘而起,因念而生。当执着于某事某物时,就会患得患失,烦恼也接踵而至;若心无挂碍,看开一切,就会无所畏惧。【平常语o甘露味】看见人家好的东西,心里就想得到,占为己有,这是犯盗戒。买香、买花的时候,不要先闻。如果已经确定买了是要供佛的,闻一下,就是盗香。如果意念没有作供佛用,可以闻一下。盗戒非常微细难持。我没有偷人家的东西,我还犯盗戒?好多人不承认。其实一天当中都是偷心、偷缘、偷法、偷业,這種不好的念头多得很。我们要像防贼一样护持好自己的心念。【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语o甘露味】過去有一首詞講:“花开花谢,时去时来”,我们人的一生,時而倒楣,時而走運。“福方慰眼,祸已成胎”,有时生意好了,子女也很孝顺,样样事情都如意,就高兴得不得了。殊不知福报的背后已埋下了祸根。“得何足慕,失何足哀,得失在彼,敬听天裁”,所以得到时不必执着贪恋,失掉了也不要难过,这些都是虚妄的境界,更是个人因果。得失都不要放在心上,应该把它看成“如梦幻泡影如露如电”,常做如是观察便得大自在。【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语o甘露味】要管好自己的心。佛说要对一切僧众平等,不起分别。不要说这个僧有修道,他修行得好,我要供养他一点,福报大一些。这个僧是破戒和尚,我供养他,恐怕福报就减少,如果你没有分别心,都当成圣僧去供养,那么你所种的福田、所得的福報、所行的道法,便是供养圣僧的殊胜因缘,这样用心就非常好。【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语o甘露味】普贤十大愿王第四愿是“忏悔業障”,忏悔完了就随喜功德,这应是随时隨處要作的。这是资粮,备办这种资粮,对未来成道有很大的关系。【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语,甘露味】“利行同事”,作有利于别人的事,这样来摄受眾生。你帮人做事,人家当然欢喜,你不求代价,无所得的帮助,谁都高兴,这也是你大悲心的流露。或者别人在行动上不方便,你扶扶人家,或者负重的时候,负不起,你帮他一下,这都叫做“利行”。要行对别人有利的事,跟眾生廣結佛緣。【夢参老和尚開示】【平常语o甘露味】要受菩萨戒之前,先要学习戒,认识清楚了开,遮,持,犯才能真正承担,才能去受戒。三皈五戒跟菩萨戒是必须要受的,能承担也要受,不能承担也要受。为什么?可以种下成佛的种子,这是最殊胜的,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益处。如果犯了戒就忏悔。或者在比丘前忏悔,或者拜佛读诵大乘都可以,乃至于念地藏菩萨都能忏悔清净。要知道犯戒有罪过,同样的,持戒清淨也有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語,甘露味】大家要在工作生活中转换习气,契入佛教。每天要欢欢喜喜的乃至于一呼吸之间都不要发愁,都不要烦恼。「但愿百年无病苦、不教一息有愁魔」、呼吸之间都不要有愁、愁在佛教就叫魔。心里不高兴、那就叫魔、什么魔呢?魔你的身体沒有办法开悟。沒有办法增长智慧。【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語,甘露味】把深奥的佛理多放在你日常熟悉的事物上思维、体会,就比较容易进入。每天早上你是怎么醒来的?一醒来就念皈依佛 、皈依法、皈依僧,晚上入睡时也如是。一天到晚在你吃喝拉撒、行住坐卧当中,你都能善用其心,念念不离开三宝,念念观"无常",念念"当愿众生"发菩提心,相信自己的心与佛无二无别。【夢參老和尚開示】人心不苦不会求,生死苦海颠倒游。
须臾教化全无用,只因各诱不放手。
机巧寸舌全说尽,不敌祸事一榔头。
醒悟对镜照自身,研习佛经救世人。
方知无上微妙法,才是天下第一真。佛法出世间,
不离世间觉。
唯有逆境悟,
顺境不可遇。
违缘是菩萨,
能生智慧眼。
坚定戒定慧,
熄灭贪嗔痴。
从而破我执,
灭“我”之身心。
无我也无他,
何来烦恼因。
----------道信生生悲愿再重来
有些人不明白去到某些圣地为何会感动、会哭、会有触电、战抖毛竖等感觉。因为圣地加持力大,去朝礼的人一刹诚心有相应了,就有这些感觉产生。还有一个比较特别的原因,就是圣地的大加持力,唤醒某些前生曾发愿护持正法的人阿赖耶识中的愿力种子再起现行,虽自己不知道是什么,但会不期然自发感动流泪.
近三千年前的印度,在释迦世尊座下听经闻法有太多太多的善男信女,包括在家出家二众。听经闻法,在如来的大威神力加持下,某些有大善根的弟子即席意解心开证得果位;但某些可能到如来圆寂后也仍是烦恼重重,所得不多。这一众有缘的善男信女,必要继续轮回转世,继续向上修习佛道,直到有一天证入圣流。
初到圣地,睹物思人,心境相应而有所触动;参拜如来圣像,又不觉潸然泪下,依依不舍;有这种情况的话,极有可能,你就是释迦如来弟子的转世,正是当日在如来座下听法芸芸中的一员。只是经过数千年轮回出胎入胎,将前事完全忘记了!但由于你曾在佛前发愿,在愿力的推动下,虽身在尘劳,也必会重修佛法。
尘世间苍生退堕心中多痛悲.......即是你是佛弟子转世人间,一日未证圣果,一日都有机会退转。迷与悟的关键,并不在于你自己必要了知夙命,而最重要就是恢复前世的修行。迷,必然会做各种恶业;一旦机缘成熟得到启发,即会重新醒觉,踏上菩提之路再次起修;旧时所积下的功夫,却并不会因在迷时而失去。月藏经吉祥文
我昔行苦行,为诸众生故,舍己自身乐,令法久炽然。
我昔舍身命,为诸病人故,亦为贫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菩提,舍财及妻子,宝象马车乘,令法久炽然。
我昔供诸佛,缘觉及声闻,父母诸师长,令法久炽然。
为闻菩提故,无量阿僧祇,备受种种苦,令法久炽然。
我修戒律仪,长夜常勤行,十方佛为证,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忍辱,忍诸恶众生,为众除烦恼,令法久炽然。
我昔勤精进,坚固常伏他,度脱诸众生,令法久炽然。
我修禅解脱,无色三摩提,恒沙不可数,令法久炽然。
我昔为般若,住在于闲林,演说无量论,令法久炽然。
我昔常怜愍,舍己身血肉,及舍身支节,为增正法眼。
我愍恶众生,以慈而成熟,安置于三乘,增长正法施。
我昔智方便,度脱诸恶见,安置于正彗,法雨令不绝。
我昔以四摄,救度诸众生,灭恶烦恼火,令四众久住。
我昔除外道,诸恶邪见网,安置于正路,四众得供养。【平常语,甘露味】善知识的含义很广,善知诸法真实义,识是了别,了别就是善知,知道一切诸法真实的道理叫善知识。多闻善巧,亲近善知识,要广义不要太狭义。你前后左右坐著的、同班的全是善知识。做的好的,你照着去学,是你善知识;做错你就照着去改,也是你善知识。一切得靠修道者自己善知、善识,善知就是善用其心;善识,识别是善、是恶,把恶的转成善的,那一切都成善了。【夢参老和尚開示】【平常语o甘露味】在佛经里讲,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等五荤是不能吃的。因为吃了以后,这种味道与恶神相投它很喜欢,善神则会远离。晚上睡眠时鬼王、恶神就到你这边来吸你口里的气。所以佛不听许比丘,乃至于他的弟子吃这五荤。我们往往把吃肉叫吃荤,其实魚肉叫腥不叫荤,葱蒜才叫荤。【夢參老和尚開示】不得希求妙果
盖众生生死妄心,元是如来果体。今在迷中,将诸佛神通妙用,变作妄想情虑,分别知见;将真净法身,变作生死业质;将清净妙土,变作六尘境界。如成做工夫,若一念顿悟自心,则如大治红垆,陶镕万象。即此身心世界,元是如来果体;即此妄想情虑,元是神通妙用。换名不换体也。永嘉云:“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若能悟此法门,则取舍情忘,欣厌心歇,步步华藏净土,心心弥勤下生。若安心先求妙果,即希求之心,便是生死根本,碍正知。转求转远,求之力疲,则生厌倦矣。【不得贪求玄妙】
以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是旧时行覆第更无玄妙。工夫若到,自然平实。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熏般若,般若为习气所熏,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着其心,私谓玄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比前?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不得将心待悟
以吾人妙圆真心,本来绝待,向因妄想凝结,心境根尘,对待角立,抢起惑造业。今修行人,但只一念放下身心世界,单单提此一念向前,切莫管他悟与不悟,只管念念步步做将去,若工夫到处,自然得见本来面目,何须早计?若将心待悟、即此待心、便是生亡根株。待至劫,亦不能悟,以不了绝待真心,将谓别有故耳。
若待心不除,易生疲厌,多成退堕。譬如寻物不见,便起休歇想耳。学习一般有4个阶段,信,解,行,证。但是很多人呢把它分为两节。有的人听到一个道理,就把它当成宝贝。不再想放弃自己的知见,去听取更多的,更圆满的道理。得少为足,未得谓得,未证谓证。这样的人容易走偏,最后只能得到很少的利益。
有的人则喜欢广学多闻。却不能落实在自己的身上。说的天花乱坠,却是言行不一。
所以大部分的佛经开始都是如是我闻。就是让我们广学多闻,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与道理。结尾多是依教奉行,欢喜奉行,就是说必须落实在行动上,才算是你真学,真懂这一部经。【平常语,甘露味】怎样培养福德、智慧?智慧不是突然间来的,要学因缘、学教理要多闻思。阅《大藏经》看懂的就用,看不懂就记下来慢慢学,这个福德很大的也能开智慧。如果不能阅整部藏经,一定看一遍《大般若经》。在人际关系上,学佛上渐渐就能进入,业障消了智慧就增长,有了智慧就能断烦恼,利生的方便善巧也能做得很好。【夢参老和尚開示】生死轮回图又叫六道轮回图,藏语称“斯贝廓罗”,是藏传佛教图式和艺术表现题材之一,最早由藏传佛教噶当派创制,后来在其他教派广为流传。生死轮回图作为佛教教理示意图,来源于佛经律藏,画在佛教寺院的墙壁上,是佛教四谛教理的象征。
生死轮回图即六道轮回结构严谨,具有十分深刻的寓意,是各个寺庙经堂外壁上不可或缺的图画之一。图画上方是文殊菩萨、四臂观音、金刚手三尊,分别代表智慧、救度苦难、平安吉祥。画面中心部分是一个圆轮,它由一个棕色的凶恶的魔王抱着,巨牙獠齿衔着轮的上部,象征着轮回中的六道众生都逃不脱死亡魔的控制,整个构图呈圆轮图式,内外共分四道圆层。
最内圈画着鸽子、蛇和猪三种动物,分别象征生死轮回的根源贪婪、嗔恨及愚痴无明。之所以用这三种动物来象征贪、嗔、痴,是因为它们具有明显的象征特征。在有的唐卡中,也有三种动物口尾相衔的画法,虽然不是最传统的画法,却象征着贪嗔痴这三种负面心绪互相纠葛。
第二圈为黑白两色色段,阴阳两半。在白色的半圈内有三个头向上的图案,在黑色的半圈内有三个头向下的图案。象征众生轮回六道的中间环节——中阴身和业果法则。在佛教中,白象征善业,黑象征恶业
第三圈内一般有五个格子或者六个格子,五格象征五趣,六格则象征六道。无论是五格还是六格,都是正确的画法。随着行善作恶的业,众生循环轮转在这五趣六道中,承受着各种不同的苦,而不能出离。
最外圈分别绘以盲妇、陶匠、猴子、船、空宅、接吻、眼穿之箭、饮酒、采果、孕妇、临产、老人和死尸等12个寓意深刻的图像,依次象征无明、行、识、名色、六处、触、受、爱、取、有、生和老死等十二因缘之义理。
藏传佛教中,生死轮回图被认为具有吉祥避邪、降妖伏魔的作用。在西藏,各大寺庙外壁上都挂有生死轮回图,举行重大宗教仪式、民间婚丧嫁娶等时候,也都会用生死轮回图来举扬开道。【平常语o甘露味】如果我们发菩提心修持十善业,就會增长寿命,远离灾难。善根随时在增长,业障随时在消失。不但你自己吉祥,跟着你的人都吉祥,他愿意来亲近你,愿意跟隨你。还增长自在,无烦无恼。【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語,甘露味】佛所说的法无有定法,不要把佛所告诉我们的看成是决定的,要依照自己的根基选择修持法门,是什么样的根性就学怎样的法。也不要以为我们所行的道毫无效果,只是没有遇缘而已。过去讲“十年寒窗,一朝成名”,这里就有福德的问题。生活中不断积累福德,才能转变命运。学佛的弟子一定要相信因果,相信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夢參老和尚開示】佛说法四十九年,说圆说偏,说顿说渐,无非都是随着众生不同的根基、不同的机缘方便应病与药。众生需要佛法,同样佛法也离不开众生。就像药是为治病而设的.离开病.药则无任何价值了。佛完全是为治疗众生的疾病(心病)而应缘说教的,所以每个时期说法不同。这是因为众生的病各不同要医好病,医生用的药也不相同。佛的教化是契机契理之教。佛说法四十九年共分五时而说: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华严时犹如太阳初出时,只照高山就像我们所说的须弥山,这是佛初成道三七日.为大菩萨讲说的大法,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度大菩萨。阿含时则太阳照射到比较低的山了,为小根性说小乘《阿含经》。方等时犹如太阳照到高原了.是佛说法不是有实法与人.而是应病与药方便的,所以佛说八万四千法门,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般若时这个时候犹如太阳高升.广照平原大地,只有般若时是权实并用,说法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是对大菩萨说的。法华涅槃时这个时候法运将要圆满.就像日落西山,佛将要圆寂涅槃了,不管在会人的根性如何.能否接受.称性极谈说真实佛法,一切众生都是佛。
佛在五时说法分享给各位友……2O15年梅县佛光寺开放二十周年纪念现场实况,随喜赞叹、法幢高树、阿弥陀佛。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的一切义理,佛法的义理都在这四句之内了。就是要我们大家以观自在菩萨为榜样,学习观自在菩萨,明白真空妙有之理,行深般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善导大师说,念佛法门,万修万人去,而如今的状况是怎么样的呢?一万个人里,可能只有几个人去了!善导大师说错了吗?没说错,不过,要看我们是不是真修,是不是发菩提心来修,是不是如理如法的来修!现代人情执深重,且贪恋于各种享受,难得以厌离娑婆的菩提心来念佛,真修的人少,真去的人也就少了。色即是空,是观五蕴之色蕴性空,观察五蕴皆空,是学佛开智慧的重要法门,这意义丰富。首先从心理学角度认识,观照五蕴,能系统地自我解决种种心理问题,再从认识论上说,观照五蕴,能主客同观,这在哲学领域是个大难题,而观五蕴就是解决之法。如何观照?止观、离念、一心三观、观心等都是方法。学会观照,世出世间关于修道的方法都可以得握,如道家之坐忘,瑜珈之冥想等等。一句话,学会观照五蕴,就能掌握正确的打坐方法,就能启开无尽藏。《椤严经》之关于五蕴的经文要熟读背诵。《摩诃止观》《起信论》于此多有指授。【平常語,甘露味】
要有出离心,对人世间的苦难看得太多了,要如实认知并具足出离心。如果沒有出離心你皈依三宝,闻法,修道是很难的。因为你还贪恋这个世界,贪、嗔、痴、慢、疑等等烦恼会把你咬得昏头转向,这样你就没办法修行。这个世界无论多好,你都不贪恋。真正分析观察这个世界,没有一样真实的,永久不变的。要修出离心就得修这个观照。【夢參老和尚開示】西方极乐世界四佛土: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实报莊严土、常寂光土。凡圣同居土是凡夫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方便有余土是二乘与没有證得法身菩萨所住国土:实报莊严土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常寂光土是從佛的清净法身所示寂的国土。【平常语,甘露味】一切诸佛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怎样善用其心呢?随众生住,随众生行,随众生的种种类类。蚂蚁也是一类,有没有菩萨在蚂蚁道里行菩萨道?一定有,使蚂蚁能变成人。所以善用其心就要随众生住,住在众生当中恒不舍离。不离开众生,让众生得到好处,不是世间升官发财,生活好一点,而是能得到出世的利益。要以众生为根本。【夢参老和尚開示】【平常语,甘露味】一切诸佛行菩萨道利益众生,怎样善用其心呢?随众生住,随众生行,随众生的种种类类。蚂蚁也是一类,有没有菩萨在蚂蚁道里行菩萨道?一定有,使蚂蚁能变成人。所以善用其心就要随众生住,住在众生当中恒不舍离。不离开众生,让众生得到好处,不是世间升官发财,生活好一点,而是能得到出世的利益。要以众生为根本。【夢参老和尚開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知”,这在佛法:出入诸法自在,法:规生物解,这样着来,意义似乎差不多,但细究,有很大的差别,佛法不用造仪器,观照现前一念心,能主客同观,精神与物质同观,这种观察事物时,不名知识,而名智,且分两种:根本智与后得智,这种认知方法,能真正认识自己,亦能究一切事物而归源。中华文化非常强调自己,对人的本性及其潜在德能都有理法,中国的学问有巨大的价值,能穷究并建立天地人宇宙和谐共生共存的关系。。。。。。。。而这些西人虽如此努力,但至今都无法完美,这比较须对中华文化有一个深刻的了知,这样,结果就大相径庭。西人的长处应学,更应用来会于一源,但对自己的文化不可不作深入了解而舍弃。在这个时代,要做得是,启开中华文化大智之门,以应时代之须,以解西人文化之弊。三业:身、口、意谓之三业。身业即身之所作,如杀生、偷盗、邪淫、酗酒等皆是:口业即口之所语,如恶口、两舌、绮语、妄语等之言语是:意业即意之所思,如贪瞋痴等的,动念是也。善业、恶业、無记业,善业是良善的行为造作:恶业是恶劣的行为造作:無记业是非善非恶無可记别的作业,漏业、無漏业、非漏非無漏业。漏业是有烦恼的作业,可召感分段生死的果报,乃凡夫的作业:无漏业是无烦恼的作业,可召感方便有余土的果报,乃二乘人的作业:非漏非无漏业可召感实报土的果报,乃菩萨的作业。顺现受业、顺生受业、顺后受业。顺现受业是此生造业此生就受果报:顺生受业是此生造业要在来生才受果报:顺后受业是此生造业要到二生以后才受果报。罪业、福业、不动业。罪业就是罪恶之业,造了罪恶之业,将会堕落到三恶道中去受苦:福业就是福德之业,造了福德之业,将来就会招感人天的福报,享受世界上的福乐:不动业是约所修的禅定说的,如修四禅定,将来就会生到色界天去,如修四無色定,将来就会生到无色界天去,在色无色界中,享受禅定之乐,不为外境所动,故名不动业。南無阿弥陀佛。【平常语o甘露味】护持正法的功德最大。修行不应仅为自己而不利益众生。只要有佛的法眼在,未来无穷无尽的众生都得度,所以大家要弘扬佛法,不要找借口说我没有学问,也不懂怎么弘扬。你劝别人念句阿弥陀佛,就叫弘扬佛法了;给别人说一部《金刚经》,乃至《华严经》,《妙法莲华经》,他听见这个法的名字就种下善根,你也算弘扬佛法了,人人都能弘法。【夢參老和尚開示】普贤菩萨为何称名普贤?《普贤行愿品》言:“普贤行愿威神力,普现一切如来前。”普贤菩萨与文殊菩萨并为佛陀两大胁侍。文殊驾狮子侍在左侧,普贤乘白象侍在右侧。文殊象征智、慧、证三德,普贤则显示理、定、行三德。两位菩萨德行的配合,象征着大乘精神最究竟的完成。【平常語,甘露味】只要我们的心是净的,一切处都是净土。所以说:“心净则国土净”,净与不净,是由众生心来定的,莫向心外求法。只要我们勤修戒定慧,熄灭贪瞋痴,我们的心就能够清净,我们就是生活在净土當中。【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語,甘露味】
释迦牟尼佛经过了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才获得了证悟。佛教中没有捡便宜的法门。龙女即身成佛,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都是无量劫来修行的结果。不仅佛教修行没有便宜,生活中也没有便宜可捡。某人突然地发财,某人突然陷入困顿,都是前世与宿世的因缘。宿世里“渐渐地”累积了福德智慧,才能有今天的“顿”果!所以,我们还是要正确看待世间和出世间的因果。【夢參老和尚開示】愿和愿轮与愿力自然:1:誓愿,愿有总愿和别愿两种、如四弘誓愿是总愿、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和药师佛的十二愿是别愿。2:愿轮,菩萨的誓愿很坚固、能够摧破一切的怨敌,就似轮王宝一样,故称谓为轮。3:谓靠着南無阿弥陀佛本愿的力量,众生自然能够往生净土。回向偈:愿以此功德、莊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萨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南無本师大慈父阿弥陀佛。【平常语o甘露味】修道的难就难在你想用一个什么功,想一下子得到效果感應,这是不可能的。现在的末法众生,愛捡便宜,听说哪一法好,见效快能立地成佛,你就去了,你不但成不了佛,或许还入了魔。有很多这样的人,为什么呢?方法不对,贪求之心本就是修道的最大障碍。或者那个方法不适合你。你要是懂了这个道理,就不会起障礙纷争。你要知道,无论学哪一法都要清净你的心。【夢參老和尚開示】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本愿称名”是往生业因。本愿称名即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愿生弥陀净土,广度十方众生。俗称:深信、切愿、专称、广度。深信:一则深信彼佛四十八愿救度众生,无疑无慮,定得往生。二则深信现生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相信弥陀主动、平等救我。相信弥陀绝无条件救我。相信弥陀完全能够救我。相信只有弥陀才能救我。切愿:发菩提心,愿生弥陀净土,坚如磐石不动摇。专称:放下杂信杂修,一心一向专称弥陀佛名。六字洪名,做到专复专。广度:就是广度十方众生。我被人救我救人,辗转相救度世人。本愿称名,凡夫入报,平生业成,现生不退,同登极乐。南无阿弥陀佛!【平常语,甘露味】我常跟大家讲,你想找善知识,经本里都在呢。你打开经本,不是佛在跟前吗?每位道友这样想过吗?你能把经书当成难遭难遇的不思议法宝吗?如果这一点我们观念不够,那又怎能得到利益呢?读经时一定要当胸,生起诚敬心,不能甩甩搭搭过了下身,这叫不敬。我们应把经书看成佛的法身。上求佛法下利众生,一切诸佛从法出生;一切众生也从学习佛法中得到利益。【夢参老和尚開示】【平常语,甘露味】我常跟大家讲,你想找善知识,经本里都在呢。你打开经本,不是佛在跟前吗?每位道友这样想过吗?你能把经书当成难遭难遇的不思议法宝吗?如果这一点我们观念不够,那又怎能得到利益呢?读经时一定要当胸,生起诚敬心,不能甩甩搭搭过了下身,这叫不敬。我们应把经书看成佛的法身。上求佛法下利众生,一切诸佛从法出生;一切众生也从学习佛法中得到利益。【夢参老和尚開示】翻开佛经,总会看到一首开经偈。这首偈子源于唐代。当时,高僧们翻译《华严经》圆满,呈送女皇武则天阅览,她看后十分欢喜,于是御笔提下四句偈子,至今无 人能将它代替。愿同修善信共诵此偈,深明经藏不坠邪见。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四个牢记】
一要牢记:弥陀的大慈大悲心。弥陀慈悲心是世人难以理解、难以想像的。
二要牢记:弥陀的名号力。弥陀名号力是不可思议的。
三要牢记:念佛功德不可思议。念佛功德无上、利益最大。
四要牢记:念佛法门是个特殊的法门,是救度一切众生的法门。《慧净法师开示》【平常語,甘露味】华藏世界品中讲:法性虚空能容万境,心量越大,容量也就越大。众生心很小,菩萨的心非常大。你容华藏世界,就是华藏境界。你容娑婆世界,就是娑婆世界的境界。必须要愿大,心量才大。心容万境,万法唯心。有这样的心境就是华藏世界的显现。即华藏世界海。【夢參老和尚開示】【平常语o甘露味】做菩萨并不难。比如:不令众生因我们而升起烦恼,即是菩萨在布施欢喜。【夢參老和尚開示】南無地藏王菩萨:梵文KSitigarbha,BOdhiSattVa之意译,佛经称:地藏菩萨德如大地,功能载育含容一切宝藏。長養众生善根,地藏菩萨,深誓廣行,雖早己證入如来智地,但为酬本愿,仍以菩萨身,权巧现化、影应十方,更于此娑婆世界,示出家威仪,立清净行德,蒙释迦佛付托,于佛灭后,弥勒菩萨成佛前,救度众生,其时地藏菩萨诺言:(未来世界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我亦百千方便度脱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脱。)南無大愿地藏王菩萨、摩诃萨。【平常語,甘露味】不論讀哪部經,如果看到某段經文,感覺心裡很喜歡,那是你過去生學習過。
看醫書的時候,感覺自己世間相的病很多;看佛經的時候,感覺自己思想上的毛病很多,那就改正吧!--《地藏十輪經講述》【夢參老和尚開示】南無觀世音菩萨:梵名、AVaIOKiteSVara、BOdhisattVa之意译又名观音菩萨,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别称观音大士。以观听一切众生音声,救苦离难,故名(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雲:观音以三十二应身,普度群迷,无刹不现。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以是因缘名观世音。普贤菩萨:梵名:Samantabhadra、B0dniSattVa之意译,佛经上说普贤菩萨广修善行,圆满种种功德。入于如来不思议解脱境界,以本愿力,尽未来际,饶益众生普賢衆生。普賢菩萨愿理、定、行、三德,与文殊菩萨智、慧、證之德,合表佛果圆满,理智融通,行證相应。树立正确佛教节日观:佛教的节日,在不同教派、不同地区都有所不同。在南传佛教盛行的东南亚国家如:斯里兰卡、缅甸、泰国等,根据上座部的传说,以四月十五曰为佛诞生日,同时也是佛成道日、佛涅盘日。佛成道以后,到鹿野苑为五比丘开始说法,经过四十九天,即六月初四日为佛初转法轮日。这天,佛教徒应到寺院旋绕佛塔。又,佛诞生后七天,佛的生母摩耶夫人便逝世而生在兜率天。传说佛成道后,曾经有一年到兜率天安居,为生母说法三个月,然后由天上三道宝阶下来人间,这便是九月二十二日。这天称为(天降节),各寺也要举行纪念仪式。未完明晚在续,善知识欢迎转载没有版权。阿弥陀佛。“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因,
愿诸众生永离开痛苦及痛苦因,
愿诸众生永具无苦之乐我心愉悦,
愿诸众生永离贪嗔痴之心住平等舍。”
这是一种广大心量发心愿词。随文入行,从对待身边人,家人、朋友、同事...开始,真切的持以这样的心态对待每个人,家庭一定和谐,与他人的关系一定融洽,自己一定快乐!本愿称名,是以弥陀大愿业力为增上缘,是个纯他力的法门。本愿称名之信愿行,是他力信,他力愿,他力行。本愿念佛,是往生之业因。是我等信愿专称弥陀佛名,回应弥陀呼喚,靠弥陀大力运作,产生感应道交,获得往生信心,决定往生。
南无阿弥陀佛!【平常語,甘露味】“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这不是经上的一句空话,要去做。什么是菩萨?处处为众生打算,把利益给别人,把幸福给别人,把苦難留给自己,从来没想到自己,这就是菩萨。【夢參老和尚開示】信心念佛
本人认知:所谓信心念佛,就是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脱口而出的念佛。不分昼与夜,不分睡与醒。有时梦中也念佛,听到电风轮旋转声,听到蝈蝈叫唤声,全是南无阿弥陀佛。其实,念佛己经走进一切生活。其因有二。一是感恩弥陀救度,报恩心切,感情深重。二是因为经常念佛,习以为常。有时不知不觉脱口而出,如同呼吸。
南无阿弥陀佛!……神是圣洁、公义的,他的道德标准远超过世人。相反的,偶像从不讲究罪,有人甚至藉鹛偶像的邪术,保佑自己犯法不被人抓。然而,真神是公义的审判者,他将来必审判世人所犯的罪,包括以拜偶像来代替他的罪──这好比一个王子以乞丐当作父亲,是何等羞辱自己的父亲!所以经上说:「世人蒙昧无味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30) 神已赐下他的爱子耶稣基督,为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且从死里复活,叫凡信他的人都不被定罪,反得永生,从此得享神的平安、喜乐,不再害怕魔鬼,完全自由,何等有福!【平常语,甘露味】很多道友开口都是“我业障很重,成不了道”。为什麼?掩盖自己做错事,掩盖自己没有精进行佛道。我们总感觉自己业障重,没认为自己能成佛。一开口就是“我业障很重”,就是说我原来业障重,现在业障也重,你不要挑我毛病,这是拿业障重做挡箭牌。业障重不是挂在口上的,如果你认为自己业障重,你该忏悔,多用功修行,那业障自然就减轻了!【夢参老和尚開示】【平常语,甘露味】很多道友开口都是“我业障很重,成不了道”。为什麼?掩盖自己做错事,掩盖自己没有精进行佛道。我们总感觉自己业障重,没认为自己能成佛。一开口就是“我业障很重”,就是说我原来业障重,现在业障也重,你不要挑我毛病,这是拿业障重做挡箭牌。业障重不是挂在口上的,如果你认为自己业障重,你该忏悔,多用功修行,那业障自然就减轻了!【夢参老和尚開示】弥陀是咋样的一尊佛?
一,是本愿成就的一尊佛。
二,是救度十方众生的一尊佛
三,是光明摄取的一尊佛。
四,是临终接引的一尊佛。文殊菩萨三昧:全名文殊菩萨师利菩萨,梵语:ManjUSri、BOdhiSattva之音译,意译为妙吉祥菩萨、妙德菩萨:又称文殊师利法王子、孺童文殊菩萨。文殊以妙吉祥,妙德为名,其义为万德圆明。早已成佛、號龙种上如来、为化众生、分身十方,今于娑婆世界现菩萨相,輔佐释迦佛、与普賢菩萨为左右脅士、化度众生,文殊菩萨能发無相微妙智慧三昧,因此智慧是文殊菩萨所特有,而故名。树立正确佛教节日观:继上,在藏传佛教盛行的我国藏蒙地区,除了以四月十五日为佛的诞生日、成道日、涅槃日外,西藏拉萨(三大寺)僧众及各地佛教徒,还在藏历正月初三至二月十四日举办(传大召)意为大祈愿法会。法会期间进行辨经,考选藏传佛教最高学位(格西)。并于二月下旬举办规模小的(传小召)法会,选拔二等格西。此外,还有晒佛节、浴佛节、燃灯节等。汉传佛教最大的节日,在一年之中有两个,一是四月初八佛诞日的(浴佛法会),二是七月十五自恣日的(盂兰盆会)。这两天都叫做(佛欢喜日),此外,还有诸佛菩萨的圣诞及记念日。遇上以上节日,僧人将在有关殿堂作法事,念佛号或举行其它纪念仪式。现将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阴历)列举如下:(未完明晚再续)。(七宝獄)即疑城胎宫:一個疑惑佛智但凭自身善行开投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边坎开埵懈慢界的人,他於五百岁门间不能见三宝和获得法乐,这情形好像一個人被关在由七宝所成牢狱一样,所以故称为七宝狱。各位同修大家共同努力投入大慈父大愿中同登彼岸。谢谢!合拾,南无阿弥陀佛(三称)
第十八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愿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发菩提心,往生安乐国。每天听经、听开示、听佛法,干什么呢?就是把我们凡夫的心态要摆平,懂得如何是修行,如何是扎稳脚根,踏踏实实为了生死来稳固我们的道心。【平常语o甘露味】报四重恩第一个就要报众生恩,没有众生,我们成不了佛,慈悲喜舍是对众生最好的报恩,众生是我们成就佛道的善知识。能包容众生,不骄慢,不嫉妒,不悭吝,就是在成佛之道上前行。【夢參老和尚開示】学佛不是佛学,不能只在理论口号上下功夫!必须得落实在生活中,事事处处中来化解一切善恶因缘!顺境时不浮躁,常怀慈悲感恩的心,逆境中坦然面对,冷静下来,智慧的化解!时时刻刻谨记,烦恼即菩提,生活即道场!每一次的逆境都是提升我们的台阶,都是考验我们的期中考试!!!阿弥陀佛!感恩善知识,感恩法布施!
现在我才明白,虽然自己年近八旬,原来还是个很不懂事,很贫智的孩子。是借助佛教话题这个平台,才使我遇到善知识。开示我,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学佛,如何往生。等等。让佛教走近我的生活,走近我的人生。使我从一个不懂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懂事了,越来越聪明了,越来越富智了。在这里感恩为我法布施的诸位恩人!
南無阿弥陀佛……树立正确佛教节日观:续上节: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阴历):正月初一日:弥勒佛圣诞、初六日:定光佛圣诞。二月:初八日:释迦牟佛出家、十五日:释迦牟尼佛涅槃,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圣诞,廿一日:普贤菩萨圣诞,三月:十六日:准提菩萨圣诞,四月:初四日:文殊菩萨圣诞,初八:释迦牟尼佛圣诞,五月:十三日:伽蓝菩萨圣诞,六月:初三日:护法韦驮尊天菩萨圣诞,十九日:观世音菩萨成道,七月:十三日:大势至菩萨圣诞,廿四日:龙树菩萨圣诞,三十日:地藏王菩萨圣诞,八月:廿二日:燃灯佛圣诞,九月:十九日:观世音菩萨出家,三十日:药师琉璃光佛圣诞,十月:初五日:达摩祖师圣诞,冬月:十七日:阿弥陀佛圣诞,腊月:初八日:释迦牟尼佛成道日,廿九日:华严菩萨圣诞。以上诸佛菩萨圣诞及纪念日,还有几点须得说明。未完,明晚再续,阿弥陀佛。常寂光土:
念佛法门、、普被三根,阿弥陀佛的威力和功德是无穷无尽的,我辈念佛人应该专一努力,加倍发念求生净土的心愿,仰仗佛的大愿力,得生净土。十方三世佛,阿弥陀佛笫一。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
检点我自己,条条绑得紧。
得过又且过,悠悠来放任。
想想好惭愧,真得抓点紧。弥勒赞
大肚容天下,笑脸迎十方。
如如心不动,时时坐道场。佛陀一说“放下”,有人便问“都放下了,谁来建国安邦?如何养家糊口?”殊不知放下不等于放弃,更不等于消极处世。佛陀让你放下的不是你的工作和社会责任,而是你心中无底洞般的贪欲与执着。只有心无挂碍,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和社会公用,才能积极地完善自我,服务大众,也才能更好的解脱生活中的苦闷。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阿弥陀佛!佛曰:要降服自己的心,要远离贪欲。要使自己行于正轨,要使自己清净,要使自己忠诚。要记住:形躯生命是短暂的。如果能够这样思维,你们将可远离贪欲,嗔恚。你们可远离不善。当你们发现自己被贪欲引诱的时候,你们一定要自我降服。你们要做自己‘心’的主人,不要做‘心’的奴仆。二十年前我爱言情,武侠及各种杂志,图书;十年前我爱战争,历史,哲学;五年前我爱看诸子百家的书;一年前我沉醉于读诵各种不同的佛经;现在好象只有佛号与观音圣号是我的最爱,听之令我忘俗,心情宁静,偶尔悲欣交集。五年十年后我会完全空掉,一无所著,一无所想,随缘自在,圆满洒脱,事事无碍吗?!我是进步还是退步?!夫妻是缘,有善缘,有恶缘,无缘不聚。儿女是债,有讨债,有还债,无债不来。不论是善缘、恶缘还是讨债、还债,皆因情缘因果所聚,请随缘善待。要想解脱人生的苦难、家庭的烦恼,应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坚信三世因果,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待家人亲属,善待一切众生,善待世间上的万事万物。续前晚:1根据佛经中说,释迦牟尼佛的诞生生、出家、成道、涅槃同是四月八日,故南传佛教国家将四月十五日定成(卫塞节),作为释迦牟尼佛诞生、成道、涅槃三期同一庆的佛吉祥日,而汉传佛教的习惯是以四月初八日为佛诞日,二月初八为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为佛成道日,二月十五为佛涅槃日。佛诞日举行浴佛法会,其它三日也要在寺院中举行各种纪念仪式。特别是腊月初八,煮腊八粥以供众、已成为民间的传统习俗,有些地方己发展成为粥文化。未完、明晚再续。正念住生、狂乱往生、無记往生、意念往生。1正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而得往生。2狂乱往生是人在生时作恶多端,临络时见到地狱之猛火一时俱十来苦逼、於狂乱中,忽然遇到善知识教他作一声或十声之念佛,即得往生。3无记往生是人於平日发心皈命於佛,到临命终时,虽然心神衰弱而成为無记(非善非恶),不能念佛、但是乘着他以前念佛功德必得往生。4意念往生是人临命终时,虽然不能出声唸佛,但意念阿弥陀佛,一样可得往生。阿弥陀佛!【平常语o甘露味】菩萨度众生无有一定之规,我们凡夫看见菩萨示现“逆行”的时候,你虽不能理解也千万莫看成过失去毁谤,因为你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为什么?你看见的是现象,不是本质。菩萨本体犹如虚空他为了度这个众生,才会随缘示现“逆行”。【夢參老和尚開示】我们生存在娑婆世界到处都是邪师恶友,到处都是染污的因缘,引诱我们堕落。对一般的人说,修行经常退转,进步很难,退步非常容易,因为相续里面有深重的烦恼习气你为因,外面又有各种恶劣环境作为缘,所以修行没有保证,时时都有退堕的可能。要想在娑婆世界五浊恶世修道成就,对一般人来说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大集经》上面说:“末法亿亿人修持,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大方广佛华严经》讲,一切唯心造;弥勒菩萨的《唯识》讲,从识性流出无量如来,它都有「能」与「所」。这个识性生出了无量的如来,我这个心造出了十法界,这个层次就低了。到了《法华经》《楞严经》圆顿大法,叫一切唯心现,是不是?一切唯识变,现和变都是一个人自己表演;到了「造」就是一个人生出了另外一个人,生出了许多人,把这个道理要好好搞明白!所以你看这个『劳久发尘』,首先要看它怎么劳法。佛在前面十番显见、七处破妄的时候,讲它不动,是不是?显见不动啊!那是不是方便哄我们呀?在我们心执着在前面六种意识心的时候,它把这个第七识显现为不动,其实来讲,它动得最厉害,是前面六种意识心速度的无量百千万亿倍。它怎么劳?怎么动?它一个念头这么大的时间有1280万亿亿次生灭,劳得这么快!劳得这么凶!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啊?就是因为它太快了!一个癞蛤蟆在外面「嘣嘣嘣」地跳,你能看得到,是不是?一个火箭嗖地一下从你面前经过,你能不能看到火箭飞啊?不能。这叫流急不见。所以我们现在多可怜啊!我们的心速现在跟癞蛤蟆的速度一样。而佛法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把我们的心速提高、心念变细,把本有的智慧德能挖掘出来。所以祖师大德讲,如果你不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三藏十二部经可以一笔勾销,不要去现世。祖师大德讲:你真正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了,三藏十二部经都是废纸!诸佛金口玉言都是废话!就看你懂不懂,如果没有读懂的话,你都是半瓶子晃荡。今天是那个法师给我怎么讲的;明天是那个法师给我怎么讲的,一会人家送我一本咒;一会又送我什么品;你都是在瞎折腾!盲修瞎练!你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了,好了三藏十二部经统统是《妙法莲华经》!耶稣教、天主教、天文、地理、数学、语文统统是《妙法莲华经》! 乃至吃饭、穿衣、刮风下雨、泥巴瓦块、牛屎狗粪统统都是《妙法莲华经》。为什么?《法华经》《楞严经》就是告诉我们:一切的万法统统是一个人一个念之所变现。妙就妙在这里,「先破后立,即破即立」,并不是破了以后就完了。如果只破不立,那你把《法华经》《楞严经》也讲成了邪法。当我们前七转识,转化为后七转识,在快速地分别妄想、恒审思量时,是不是一个念接着一个念啊?所以这个分别的念相续不断,佛在前面怎么讲的?像爆流一样,是不是?前不落后,后不越前。所以我们的悲剧就在于,我们在动荡之中却不知道动荡的当下就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我们只要停止妄想,当下就是如如佛。大家知道为什么停止妄想,当下就是如如佛啊?忏悔: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我今皆忏悔。
这个小忏悔文不知出自何人之手,写的何等之好。三言两语,就把往昔诸恶业根缘,挖掘得十分深刻明了。为作者点赞。送上十句南無阿弥陀佛……续上晚:诸佛菩萨的圣诞及纪念日,大多不见于佛教经典,及是汉地佛教根据传说而相沿成习的,很难考定。这些佛菩萨中,除弥勒佛,文殊菩萨是和佛陀同时的印度人外(其生卒年月也不可考),其余佛菩萨都是佛所称赞过的他方世界的佛菩萨,根本不可能用当今世界的岁月时日来推算其诞日,更何况那时也无岁月的记载。或有传说,正月初一日是布袋和尚生日,而以布袋和尚为弥勒佛化身,就以这天为弥勒佛圣诞,冬月十七日为永明延寿禅师的生日,而以永明为阿弥陀佛化身,就以这天为阿弥陀佛的圣诞了。由佛界一直到地狱界的十种境界,都是吾人一心造出来的,所以其体性平等没有差别。观察这种平等的道理,就叫做十界一心平等大念。我辈之人不可不知呀,枉自乱心神找心、安心、问心、何苦由来呢!【平常语o甘露味】观我们的心是妄想心肉团心,八识等所寄托处,就像租房子住,坏了就没有了。观这个身体是苦、假、空的,死了之后什么都没有,苦空无常,臭秽不净,不要尽一切的力量去保护它,保护不住,一定要散一定要坏的,美容、化妆更不需要了。练习对自己的身心不生贪爱,最终能得到诸佛成就的、清净的智慧法身。【夢參老和尚開示】信什么不都一样,一定要信耶稣吗?
反正天下的爸爸都是一样的,为什么你只叫你的爸爸作爸爸呢?也许爸爸里也分为继父、义父、养父……但不论怎样,生父只有一位。这非关霸道,而是事实。 宇宙万物和人类,只有一位创造者“上帝”;而为代赎世人罪债被钉上十字架流血替死的,也只有一位,就是“耶稣基督”。上帝不是一位历史人物而已,祂乃 是亘古长存、自有永有的神。耶稣基督也不只是一种宗教信仰,或一个精神寄托而已;祂更不只是一位教主,祂乃是独一无二的救主。只有祂能拯救世人,将死的权势击溃,使凡信祂的人,“不至灭亡,反得永生”,不必去“六道轮回”,乃有永远的生命和新天新地的永久居留权。 耶稣是独一的救主,这是不容置疑的真理,所以无法用比较妥协、比较不争议的说法来讲述。因为,真理只有一个,真相也只有一个,天下人间,除了耶稣以外,别无拯救。身为心使,言为心声,行为心役。一切行为皆有起心动念支配!故有外界因缘诱惑,内在自心的尘劳习性!如果内心如如不动,外界诱惑力再大,作用也是无用功!纵然身不会再受到恶报。假如内心有恶念,好比一坨大粪,感召来的只有苍蝇。甚至一切恶缘相印而至相貌龌龊,气色阴暗!假如内心充满善念,博爱,正能量,这样的人相貌圆满,气色焕发,好比花朵,感召蜜蜂,诸等善缘贵人,好事情如期而至!再由此理论反观内照,我们遇到不好事情,生病,不如意,烦恼,等等。追根溯源,就是因为过去不好的心态促成的!因果报应,如影随形!常怀感恩的心,慈悲心面对生活,同样生活会给你更多精彩!真是真实不虚,如是如常不变,合真实和如常二义,谓之真如。又真是真相,如是如此,真相如此,故名真如,真如是法界相性真实如此之本来面目,恒常如此不变不異,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不垢不净,即無为法。亦即一切众生的自性清净心、亦称佛性、法身、如来藏,实相、法界,法性,圆成实性等。起信论说:(一切诸法,从本已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平常语,甘露味】有人问我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我从没拿过屠刀,也没杀过众生。我皈依三宝了,不但没成佛,求什么都不灵”。要怎么答复他?他把那句话错解了,没有善用其心。作恶的人一信佛,他的思想行为就改变了,这是成佛之因。将来他成佛果,就因为这一念放下开始的,是这样来解释。放下就轻松、自在了。问题是我们能放下吗?放下那一念,很不容易。【夢参老和尚開示】《不离》——连载
晋美彭措口述
索达吉编译
第一章()
  我们活得不快乐
  心念,就像空中的云雾。
  如果你自然安住,它是无利无害的;
  一旦分别执著,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真正令你受尽折磨的,
  实际上是心魔
  在佛陀的教言里,经常会提到四魔中的“天魔”。通常,人们认为这是指魔王波旬,但实际上,真正的魔王,就是我们的无明迷乱。
  这个魔王每天躲在愚痴的阴暗角落里,为阻碍我们获得永恒的安乐,不断射来五支箭——贪心、嗔心、吝啬、傲慢、嫉妒,让中箭者饱尝生不如死的剧苦。为了断除他每日对我们的伤害,最殊胜的对治方法,就是证悟一切万法的本性,这既是文殊菩萨手中的“智慧宝剑”。
  要知道,我们每一个人,哪怕身处睡梦中,都渴望安乐无恙、远离痛苦,但事实上,并没有任何一个人能赐予我们这些。在这个世界上,有人正在安享无边快乐,有人却感受剧烈痛苦,这种巨大的差异,难道是随他们各自心意而变现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谁也不愿遭受痛苦。
  就拿财富而言,绝大多数人都愿意拥有,而不希望自己一贫如洗。但如果前世没有积累福德,今生即使非常渴望,拼命追求,也往往事与愿违。
  当然,我们所感受的这些苦,若从外境寻找,其始作俑者根本不存在。假如真有一个“苦难创造者”,那对他恨之入骨也无可厚非。但往外去苦苦寻觅的话,结果必然是徒劳无获。
  真正令我们受尽折磨的,实际上是内在的魔王。他阴险地藏在我们心里,轻易发现不了其踪迹;他时时与我们形影不离,所以摧残我们非常方便。在他的蹂躏之下,我们就像奴仆一样,毫无自由可言,不断遍尝着各种苦楚。
  但极为可悲的是,大多数时候,我们却根本不知道谁在捉弄自己,所以想要灭掉他,可以说难如登天。
  有多少傲慢、贪心、吝啬、
  嗔心、愚痴,你就有多少苦
  魔王躲在我们心灵最深处,不断射出的五支箭,也叫“花箭”。它表面上看去相当吸引人,令人不禁心向往之,可一旦射中了我们的心,就能引发令人颤抖的大苦。
  所以,这五支花箭,又号称魔王幻变出来的五大魔。对此,我们应细心辨认,不要掉以轻心。
  能把我们扔到很低贱地步的,叫傲慢魔鬼;
  对男人或是女人,乃至外境一切美妙的色、声、香、味、触等,生起爱念,内心因此而受到束缚,这叫贪心魔;
  可以把我们引入三恶趣的,是吝啬魔;
  将自己和别人的善根全部摧毁的,是嗔心魔;
  对别人生起竞争心,希望他不要得到名声财富,嘴上也经常对他说是道非,这叫嫉妒魔。
  无始以来,这些魔时时刻刻都在损恼我们,给我们带来了难以言喻的痛苦。若能早日认清这一点,相信不管是谁,一刹那也不愿与这些烦恼大敌共处。
  当然,这五大魔的首脑,就是魔王——愚痴魔,只有睁开了智慧的双眼,才能完全摆脱他的诱惑。或者,还可以先用智慧宝剑把魔王的五种幻术全部斩破,这时魔王只能乖乖就擒,无力反抗了。
  因此,不管显宗还是密宗,最根本的就是要证悟心的本性,如此一来,所有魔众才会无所遁形,自然而然消失。续上晚:佛菩萨的圣诞和纪念日,寺院中都要举行各种纪念仪式。按照佛教的惯例,这里特别指出的是,释迦牟尼佛圣诞宜放生念佛,有不可思议的功德,释迦牟尼佛出家日,成道日、涅盘日诵经一卷,比常日有百千万功德,观音菩萨圣诞念(普门品)一卷,有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地藏菩萨圣诞念(地藏经)一部,胜造恒沙七宝塔之功德,阿弥陀佛圣诞念佛一句,罪灭河沙::末完明晚再继,阿弥陀佛。我不曾远离那些信仰我的人,或甚至不信仰我的人,虽然他们没有看到我,但我的孩子们将永远,永远受到我慈悲心的保护!莲花生大士开示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匆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拨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夏莲居士净语佛經說,小孩子哭,你幫他請准提佛母,准提菩薩就會保護這個小孩子,好准的,念一下:「稽首皈依苏悉帝,头面頂禮七俱胝,我今稱贊大准提,惟願慈悲垂加護。南無飒多喃,三藐三勃陀,俱胝喃,怛姪他,唵,折隸,主隸,准提,娑婆訶。」准提咒叫滿願咒,你要生小孩、做生意、要健康更要念。——海涛法师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它消灭。常生惭愧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矝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印光大师开示心如墙壁,是用功极致的一种状态描述,祖师有时又会用:银山铁壁来描述,功夫至此,必有入道消息,入道,悟道也,悟所修之道,悟道而后修道,修道而后证道,证道而后布教,天目中峰国师曰:“银山铁壁有路通”正此意也。如何息缘?离于两边,当处湛然。此离念之法,须遵循:信自性本来清净,从经取法的理则。禅堂现在的施没,看一个话头:念佛是谁?结合受持《椤严经》来帮助看话头、参话头,正从古传来宗风之传承,为什么要如此施设?因为,经千余年的宏传,祖师心法普传于世间,人人都有缘得闻,防止人流于识心分别,专事口头禪、文字游戏,故施设之,形成了模式化、规范化、高強度训练化的参禪方法,能大规模地进行禪修,你进入禅堂,来参究话头,会在自觉与不自觉之间,很快用所闻所知祖师心法,佛说经法来运用,只要符合这个模式,你参谁打坐就会步入正途,达到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不是难事。这种禅的教法,汇集千余年的宗风与智慧,与灌输的教育相较,这是启发性的,能培养出具有担当性、创造性、自主性的禅人。(写于凌辰丑时)(合拾)南無阿弥陀佛(三称)
第十八愿文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咐嘱弥勒文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力,则是具足,無上功德。
(第十八愿是根本,是四十八愿之枢纽,核心,心肝。是愿王,王本愿)
(第十八愿成就文,是本愿信愿专念之称名,是往生之因)
(咐嘱弥勒文与十八愿成就文比较,更简捷明了。请诸君深思悟理)发求助信也实属无奈之举,好端端谁也不会发求助信,为了挽救这个七岁小女孩的生命,家属全家给人下跪。所以我不能再坐视不理,我必须发动我的力量去传播这件事情!让更多能够帮助到他的人看到:今天的主人翁是一位年仅七岁的何市小女孩
何紫依,修水何市镇下田铺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
乖巧可爱懂事的小女孩
在下田铺村完小2年级。
有一段时间,感觉身体不舒服。脸色发黄精神憔悴。日到江西省修水县第一人民医院就诊。医院对该病症做了检查。检查报告结果出来查出,《溶血性贫血,急性肝炎,肝豆状核变性。》病情很严重。
在医院的建议下,需及时转院。在日下午,办好出院手续。及时赶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到对这病症做了详细的检查。报告结果查出《肝豆状核变性,肝硬化, 溶血性贫血。》。
由于每天的病情严重导致营养流失。必须输血,打高费用的营养针。病情越来越复杂。医院建议转院上海,于是急时转上海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进一步的检查中得出结果必须赶紧肝移植。
肝移植需要一笔很大的费用。这一路治疗下来已经花光了只能靠自己那点打工的工资维持家庭的农户所有的积蓄。还好在亲戚,朋友,同学,兄弟姐妹的帮助下凑了点。但还是不够手术费用。实在是没办法。急性病不等时间。
无奈向广大有情人求助。您爱心的一小部分,却是宝贝健康的全部。宝贝本应坐在教室读书学习。无情的病魔,夺去了宝贝脆弱的健康。但夺不走人间的真情。您的仁爱之心,您的点滴之恩我们将永记在心。祝大家身体健康,好人一生平安。(ps:《心地观经》中说:“能施所及施物,于三世中无所得;我等安住最胜心,供养一切十方佛”。布施,非可望而不可及之事,乃是人人当下可行、当下可践之举。诚然,为众生宣扬妙法,施予千金,乃至为彼解除身心怖畏是布施,而给人一个微笑,一句爱语、赞叹,甚至一分欢喜,又何尝不是布施?)四句偈四果位
佛曰:「悟得初句,依义修行,便证预流 ─ 须陀洹果。」
预流是尚未入其圣之流,但是可视为准阿罗汉,是须陀洹果,即谓预流果。诸根对六尘已不受染着,就能得预流果,但仍得天上、人间来回七次,方能证得阿罗汉果,故身不空,无法进入修行第二阶段。故积极地突破色身,非难非易,有位同学就很容易地进去了,端视因缘,有的即使冲破头,就是进不了,缺少福德、智慧故。
「悟二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一来 ─ 斯陀含果。」
如悟得第二句意,即「空心」,认识心性本无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等等,便证一来果 ─ 斯陀含果。此行者空身后,随而能起灵知灵觉的心,但观自己的心,非生非灭,悟自性体空,对生灭诸法,能不被转,清楚了知自性真心行相。悟第二句,是阿罗汉果的第二位阶,还得天上、人间来回一次,即一来果。
「悟三句意,依义修行,便证不来 ─阿那含果。」
悟得第三句义,即「空性」,依义修行,便证不来果,是为阿那含。可以住到色界天的第四禅天的五净居天中。色界第四禅天为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等三,再加上无想天(为外道不明心之真实而修的行者居住之所),及佛教修小乘佛法得解脱之圣众所居住的五净居天,五净居天者为无烦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等五。故四禅总共有九天,得不来果者,即居住在五净居天中。
「悟四句意,依义修行,使证无生 ─ 阿罗汉果。」
悟得第四句义,即「空法」,依义修行,使证无生,即得阿罗汉果,又称为应供、无生尊者,修到此阶段,方能脱离六道轮回。阿罗汉果相当于八地不动地菩萨,八地菩萨亦即阿罗汉果。至此境界行者,舍一切法不用而能自在无碍,是谓解脱,故得无生、应供的阿罗汉果
「此四句,大开诸佛道门,受持读诵,为人演说,能令闻者,悟佛知见,成佛无疑。」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所阐示的四句偈,即「空身」、「空心」、「空性」、「空
(C) 2015 今日头条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公司名称:北京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字节跳动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一思修作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