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反手打防弧台内反手拧视频的底板

纯木底板心得与推荐(三)
本节将各种底板按照品牌进行分类,主要是为了顺便突出各品牌内部的各条产品线的特点。为了弥补这种分类方式的不足,节末再根据具体的打法进行简单的横向对比。
蝴蝶(Butterfly)
蝴蝶的底板基本上是以球星的名字命名的,目前产品线上有波尔(Boll)、科贝尔(Korbel)、普利莫拉茨(Primorac)、张继科、水谷隼等。不以球星命名的底板中最著名的就是蝴蝶王(直板名为Taksim,横版名为Viscaria)。蝴蝶的底板大多数是纤维板,常使用的纤维有ZL纤维(产品名中有ZLF)、ZL/碳素混织(产品名中有ZLC)、芳基/碳素混织(蝴蝶王以及产品名中有ALC的底板)等,纯木中使用较广的只有科贝尔和普利莫拉茨纯木,两者都是偏重控制的全面型底板。笔者对这两款底板认识很少,在此就不多介绍了。此外如波尔W5、波尔W7等都属于比较冷门的底板,可能是因为性价比的原因。
斯蒂卡(Stiga)
与蝴蝶偏重制造纤维底板相对,另一底板大品牌斯蒂卡则是以纯木底板为传统强势领域。斯蒂卡的产品一般是有一个由两个字母组成的类别名(近年来出的硬木系列除外),在该类别下又有紫外线涂层(CR)、空心柄(WRB)等可选的结构细节。
AC(Allround
Classic)/AE(Allround
Evolution)
AC是小球时代的底板,结构为林巴面材、阿尤斯力材、阿尤斯芯材。底板对球的吞吐很好,因此控制是AC的特长,但速度在打球时代就欠缺比较明显了,因此现在一般作为偏向防守打法的底板使用。
AE是AC的改进型,基本结构与AC相同,稍许增加了力量,是比较适合大球的全面型底板,上台率高,整体表现中规中矩。
EG(Energy
EG的结构与AE和AC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其力材是染色的(染色阿尤斯也称作“科技木”),因此吃球形变相对小一些,整体显得更硬,也更要求击球时的主动发力。总的来说,这款底板均衡稳健,发力后的杀伤力也值得肯定,尤其适合作为练习板,有助于规范动作。
OC(Offensive
与前面介绍的三支底板不同,OC使用的是云杉的力材,且面材要更厚。这就使得它对球的吞吐感更为明显,有一种“球被深深吃进球板后再用力甩出”的感觉,尤为适合控制型弧圈打法,OC也因此被称作“弧圈机器”。相应地,这种结构同时也造成OC在处理小球时手感不清晰,击打乏力,给人感到“肉”。总之,这是一支特点鲜明的底板,对于形成弧圈球的手感是很有帮助的。
CL(Clipper
CL是一块七夹板,面材为林巴,中间五层全部是阿尤斯,其中两层纵纹层染色。这就使得整板硬度十足,击打时响应迅速、手感传递精准,是打各种颗粒胶的首选底板(当年刘国梁就是用CL配上正正反反的胶皮取得大满贯的)。另一方面,进入大球时代、尤其是无机时代以来,职业选手对于底板的速度性能越来越重视,在对纯木底板的选用方面纷纷从五夹转向七夹。斯蒂卡为此稍稍软化了CL(主要是将整板厚度变小),使之成为配置双面反胶也十分适宜的的底板。CL的表现相当地全面与忠实,小球控制好,发力后又有足够的力量,不足则在于击球甜区比较小。经过专业训练的选手一般都喜欢使用CL作为常规底板。
超轻极强纯木(Intensity NCT)
极强纯木是一块设计思路很特别的五夹板,采用了胡桃木面材、云杉力材和经过特殊压缩工艺处理的桐木大芯。硬面材使之手感干脆清晰、出球快,而大芯选用桐木则有效减轻了整板的重量,同时压缩技术又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桐木大芯底劲不足的缺点,因此非常适合直板双面反胶的配置(许昕就曾用过极强纯木)。
玫瑰5(Rosewood V)/玫瑰XO(Rosewood
XO)/黑檀5(Ebenholz V)
斯蒂卡近年推出硬木系列,将装饰用硬木用在了底板的面材上,在市场上获得了不错的反响。其中,玫瑰5、玫瑰XO和黑檀5均为五夹板,可以看作将OC的面材换成硬而不弹的玫瑰木或黑檀木后的版本。从面材硬度上说,应当是玫瑰5略小于玫瑰XO,小于黑檀5.相应地,玫瑰5旋转强,容错性更好,而黑檀5更干脆,球速更快,容错性差一点。当然,它们比起OC、EG等等软板还是要赢得多。此外,这三支底板的外观都是艺术品级别的,尤其是玫瑰XO。
玫瑰7(Rosewood VII)/玫瑰CL(CRW
VII)/黑檀7(Ebenholz VII)
玫瑰7和玫瑰CL都是将普通七夹板的面材换成玫瑰木,不同之处在于玫瑰CL的两层次内层是染色的,硬度比玫瑰7更高一些。总的来说都是很硬的板子,对动作准确度要求很高。黑檀7则硬度更高,其结构也比较特别,一说是4层黑檀夹3层阿尤斯,另一说中间2层黑色的是染色的林巴,总的来说后者比较合理,否则整板会过重过硬。这几支底板都很“暴”,相对比较适合近台快攻打法。
亚萨卡(Yasaka)
亚萨卡虽然是日本品牌,但其底板基本上都是在瑞典著名的Wood House生产的,而且产品线与斯蒂卡的部分产品颇有重合之处,如YSCC与AC、YAP与AE、YEO与极强纯木、GOIABAO
5与玫瑰5,都有着相当程度的亲缘关系。相对而言,亚萨卡更擅长制作直板,其直板版型比比其它品牌更方,靠拍尾的一段更宽,拍柄也偏扁,整体的效果就是直板横打、横拉十分舒适。马琳、王皓都曾使用过亚萨卡的底板。亚萨卡的产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YE及其衍生品(名字中含有YE两个字母),另一类是其它的底板。前一类中的YEO7、YEO7
Power,以及后一类中的YSC(马软碳)、YCA(马碳)、YCA-MAX(马大碳)都是纤维板,在此不做介绍。
YSCC(Yasaka Sweden
比斯蒂卡AC略硬一些的底板,结构与前者相同,板薄而轻,适合控制弧圈打法。
YAP(Yasaka Allround
YAP性能与YSCC类似,属于全面型底板,厚度比后者多了0.3
mm,重量相近。从结构上看,YAP加厚的部分是大芯,因此其底劲好过YSCC,击打时也更干脆一些,但总体来说仍然是一块软板。
YE(Yasaka
YE可说是亚萨卡的经典之作。其结构为安哥利面材、林巴力材、阿尤斯芯材。之前我们说过,安哥利是比林巴、蔻头更硬的木材,因此YE不能说完全是一块软板。它保留了软板吃球好的优点,稳定性很高;但较硬的面材导致小力量击球时有些容易虚弹,推挡是它的软肋。为了充分发挥YE的性能,应当主动发力将面材打透,此时它弧圈板的本性就展现出来,球路、二跳都令人满意。YE是到了打球时代才成为一块“软板”的,但即便在今天,其威力实际上是不弱的,再加上精准的控制,使它成为一块比较适合涨球的底板。
YEO(Yasaka Extra
Offensive)
进入大球时代,亚萨卡尝试了许多方法来改进YE在推挡、击打速度方面的缺陷。YE7是将五夹改成七夹,YCA是加入碳素层,而这方面最为成功的产品则是将面材、力材同步改硬的YEO。YEO为胡桃木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芯材的结构,整板厚度不大。小力量击球时,胡桃木面材的硬度保证了出球的干净利落;而一旦发力打透面材,云杉、阿尤斯所蕴涵的澎湃动力就喷薄而出,其出球弧线低平,旋转基本不逊于YE,因而攻击力倍增。由于加强了推挡的表现,YEO成了许多直板选手最喜爱的底板。它属于那种易用而难精的板子,一般人使用它,可以享受到它球路控制精准的优势;但要完全发挥出它的底劲,则需要规范的动作和过人的力量才能打透面材。不过,面材一旦打透,那种手感是令人欲罢不能的,因此用YEO练球体力消耗很大,当然球技的提升也是很大的。
YEO的改进型,仿照玫瑰5将面材改成了萝芙木(一种和玫瑰木性能相近的面材)。该底板的球感比YEO略软,远台底劲更足,相应地牺牲了一些小球的手感。外观很漂亮。
YE7(Yasaka Extra
在基本保留YE的控制性能(台内小球质量有所牺牲)的同时,通过七夹的结构增加了底板的弹性。厚度比较大,而且底板最中间一层横纹木层厚度很大,使得整板偏向快攻特性。
YES(Yasaka Extra
YES是一块比较有个性的底板,可以看作是将CL的面材换成了胡桃木。这使得它借力的性能相当好,成了一块偏重速度的底板。不过,它的厚度仍然超过了6 mm,因此弧圈的特点是弧线低平、快而不转、容错率不高,需要专业的手感才能驾驭。
YDM17(Yasaka
独特的十七层合板,面材有阿尤斯(日版、欧版)和胡桃木(行货)两种。由于木层间的过渡更为连续,它的手感更接近单板,但由于横纹木材占比较多,因此比单板硬度更大、吃球性能则低一些,加之这块底板厚且重,因此最适合的是直板单面快攻打法。
多尼克(Donic)
来自德国的器材制造商,与北欧球员有长期的合作,推出的底板也多以他们的名字命名,如瓦尔德内尔、佩尔森、鲍姆、奥恰洛夫等。多尼克的底板知名度不是非常高,但做工、品控还是相当好的。不过像瓦木这样的经典底板如今已经不生产,这里只介绍一块使用者较多的底板。
奥恰洛夫底板同样是一块使用胡桃木作面材的七夹板。不同的是,多尼克所选用的胡桃木比亚萨卡更软,同时减小了整板厚度,使得奥恰洛夫成为了一块“软七夹”,弧圈性能比CL更好一些,手感也是比较酥脆,可拉可打,属于性能比较全面的七夹。
尼塔库(Nittaku)
尼塔库是日本的器材制造商,和中国的红双喜公司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尼塔库的底板最大的特点就是做工达到了艺术品的级别,此外手感也是独树一帜。其现役产品主要分为乐器系列(五夹板为基础,包括小提琴、木吉他、大提琴等)和鸟系列(七夹板为基础,包括小鸟、大鸟、玻璃鸟、黑鸟羽、红鸟羽等),此外还有因收购阿瓦拉而推出的Runlox 5系列和用桧木制作的夹板和单板系列等。
小提琴(Violin)
小球时代著名的硬五夹底板,结构为白蜡木面材、白蜡木力材、桐木芯材。面材和力材都比较薄,芯材主要是起支撑作用,自身不提供弹力,弹力几乎都来自白蜡木。此外,尼塔库采用了原本用于乐器的木材接合技术,由于避免了粘胶压合,所以更好地保持了木材的天然弹性。总的来说,小提琴底板的小球手感极为清晰,借力表现好,连续相持时稳定性很好。但面材一旦打透,桐木大芯的底劲欠缺的特性还是显示出来,表现在手感上就是整板在发力之后会突然变软。总的来说,小提琴适合相持而不是注重前三板的选手,此外配胶也比较讲究,不是很适合用粘性硬海绵的国套(狂3等)。
木吉他(Acoustic)
木吉他将小提琴的面材和力材都改成了林巴,在软化外层的同时稍稍增加了整板厚度,使得底板性能更加平衡中庸了一些,总体特点和小提琴还是比较像的。手感的反馈很清晰,在近中台通过不大的动作就能打出比较突然的球。适合先打后摩的手法和近中台偏重相持的技术类型。
小鸟(Ludeack)
适合弧圈打法的软七夹,中间五层木材是等厚的,对球的吞吐性能比较好,有一点单桧“喷”的感觉。用作快攻时对出球方向的控制不及CL精准。
大鸟(Ludeack Power)
小鸟加大版面并作稍许软化后的产品,球感方面比小鸟略逊。
桧木七夹板。借力与发力的手感都很清晰,稳定通透。适合打磨结合的弧圈打法。
红双喜(DHS)
国货第一大厂,但在底板方面除了为专业选手特制的底板外并不很用心,价格也有些虚高。其底板产品线基本可以分为低端的劲极系列,中端的天极、天罡系列和高端的狂飙(专业选手命名)系列。
劲极2/劲极3
劲极系列底板很多,其中劲极2和劲极3是受关注比较多的五夹纯木底板,号称分别是狂飙皓、狂飙王的市场版。相比而言,劲极2速度略胜,劲极3旋转略胜。不过从做工上说,这两款市场版是无法与其原型相提并论的,尤其是木料的拼接和瑕疵比较多。
狂飙皓的结构为染色蔻头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芯材。速度比YE快,手感则相近,甜区大、容错性好,但吃球时间有所缩短。特别适合像王皓这样的直板横打两面弧圈相持型选手。
狂飙王的结构为染色蔻头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芯材。这是为王励勤在OC基础上增强力量的一块底板,换用了比OC所用的林巴稍硬的蔻头面材,且进一步增加了面材的厚度,使得弧圈的吃球感和底劲进一步增强。稳定性好,弧线易于控制,适合发力好的横板弧圈选手。
银河(Yinhe)
银河的底板以中低端为主,但做工在国货中位居前列,对于一般的爱好者而言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银河的产品线很有特色,大多是按照太阳系行星的首字母来命名的,比如对应水星的M系列(欧式弧圈板),对应金星的V系列(芳碳板),对应地球的E系列(五夹纯木板),对应木星的J系列(阿尤斯单板),对应天王星的U系列(七夹纯木板),对应海王星的N系列(入门级全面型底板)等。
银河的入门级全面型底板,多数为五夹纯木板,厚度都比较大,价格按数字增大而递减。其中,N-1使用了桧木面材,N-4是七层板,N-2和N-9则是销量比较大的五夹板。
E-1/E-2/E-3/E-4/E-5
E系列为爱好者级的五夹纯木底板。它们全部使用了阿尤斯芯材(比入门板使用的桐木芯材底劲更足),且除E-4的力材为蔻头外,其余四款的力材均为云杉。阿尤斯芯材、云杉力材,是当代弧圈板的标准配置。在此基础上,E-1至E-5分别采用蔻头、桧木、林巴、白蜡木和金影木作为面材,其中性价比较高的是E-1和E-3。E-1比E-3略硬一些,两者都是非常适合练习弧圈打法基本技术的底板,和市面上常见胶皮的兼容性也非常好。
U-1/U-2/U-3
U系列为爱好者级的七夹纯木底板,它们全部以CL为原型。不同的是,U-2将整板大大变薄,强调的是旋转和二速,而U-1则与CL相似,强调稳定性和底劲。这两者都是性价比较高的七夹纯木底板。U-3比前两者更硬,适合颗粒胶(正胶、生胶、长胶)快攻打法。
Pro-5W/Pro-7W
所谓“省队专供”底板,Pro-5W结构与玫瑰5近似,底劲略逊一些;Pro-7W是高端版的U-2。
用阿尤斯制成的单板,性能与单桧近似,但底劲和吃球性能略逊一些。板身厚且重,适合单面的全台正手攻打法。
729在胶皮行业声名显赫,但其底板产业才刚刚起步。729的产品线是按照打法来分类的,有C(全面型)、V(快攻型)、F(快弧型)、L(弧快型)、A(暴冲型)、W(削球型)、Z(中远台弧圈型)、X(暴冲弧圈型)等系列。与银河相比,729在用料方面不是非常厚道,前期出的底板几乎清一色地采用桐木大芯,纤维的配置也不是非常专业。但由于其产品线比较长,在其中还是可以挑出一些值得考虑的型号。
C-1/C-2/C-3
729的入门级全面型底板。,价格按数字增大而递减。对于健身需要来说,C-2是最适合的型号,因为其板面较小,重量很轻,阿尤斯面材、阿尤斯力材、桐木芯材的搭配也比较中性、易控。C-1采用了比较特殊的面材和力材,市面上评价不多。
V-2/F-2/L-2
V、F、L系列的底板是依次变软的。其中,V-2、F-2、L-2是价格比较合适的纯木底板。V-2采用阿尤斯面材、林巴力材、桐木芯材,整板厚度达到了7.4 mm,重量却很合适,吃球好,推挡十分稳健,适合搭配正胶或快速的反胶用作左推右攻打法。F-2为中性五夹,L-2为软七夹,两者性能比较相近,用料上也用了比较独特的白木,具体性能还不清楚。总的来说,V、F系列是为使用传统快攻打法的业余爱好者服务的,因此在其选材中经常出现椴木这样的木材。
这两款底板均以CL为原型。L-5是软版的CL,次外层由原来的阿尤斯换成了林巴,厚度也有所减少;而X-2是硬版的CL,面材由原来的林巴换成了胡桃木,厚度也有所增加。总体来说,L-5是偏重手感的软七夹,而X-2适合颗粒打法,弧线十分低平,控制上有些欠缺。
两者均是林巴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芯材的经典弧圈板结构,相对来说Z-1更高端一些,但比起OC来都有底劲不足的缺陷。
削球打法专用的底板,板面加大,结构为阿尤斯面材、云杉力材、阿尤斯芯材,卸力效果好,便于搭配反胶、防弧胶或厚海绵长胶进行削球;偶尔攻一板时也能提供不错的力量。
拍里奥(Palio)
拍里奥品牌所述的金棕榈公司原本是亚萨卡在中国的代理商,因此拍里奥的产品设计中有很多亚萨卡的影子,尤其是拍面的形状更方。为适应中国人的手型,拍里奥直板的拍柄做得比较细,拿着很舒服。近年来,拍里奥的精力主要放在制作碳板上,但其纯木板中有几款却是用料大方、物美价廉的底板。
比较软的七夹板,弹性充沛,手感很好,速度不弱,缺陷是有点震手。很适合用来练球的底板。
模仿的是刘国梁时代的CL(名字也是“刘国梁”的首字母),厚度达到7
mm,实测除了底劲略逊外,性能不亚于CL,近中台击打干脆利落,弧线低平但不是很贼,搓球非常稳定,搭配颗粒胶也有非常好的表现。由于底板重了些,更适合正反反生或正反反长打法,用较轻的颗粒胶平衡整板的重量。
以下按照不同的打法列出推荐的底板(仅为个人观点),每一类别中基本按价格从低到高排列:
全面型:729 C-2,银河N-9,斯蒂卡AC
直板近台快攻/颗粒打法:729 V-2,拍里奥LGL,银河U-3,斯蒂卡CL,斯蒂卡黑檀7
直板快弧:拍里奥A2,银河U-1,亚萨卡YEO,尼塔库小鸟,尼塔库小提琴
直板弧圈:银河E-1,亚萨卡YE,红双喜狂飙皓,尼塔库木吉他
横版快弧:银河U-2,多尼克奥恰洛夫,斯蒂卡CL
横版弧圈:729 Z-1,银河E-3,斯蒂卡OC,斯蒂卡EG,红双喜狂飙王
附:国产套胶简介
尽管本文的主题是底板,但胶皮也是球拍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下就按用途简要列出常用的国产套胶,并在括号中作简要评论。
正手粘性国套:红双喜狂飙3(控制好,二跳贼,最常用的正手套胶),省狂3(品控比普狂更稳定,速度更快),狂飙2(速度出色,控制略难),天极2(旋转出色,发球质量高,适合前三板得分),天极3(控制稳定,适合相持打法),海夫蓝鲸2(比狂飙3偏涩性),银河木星(非常粘,球速不是非常快),729-08(速度与狂3相当,弧线不贼),729
Cream(旋转和控制好,速度不快),729焦点2(弧线正,速度比729-08略逊,控制不错)。
反手偏粘性套胶:红双喜G555(中规中矩,性价比不高),729-2(粘性不大,适合反手击打),729-5(比729-2更快一些),729天翼(直板配重用,很轻,击打比较肉),拍里奥CJ8000(销量最大的反手套胶,快、粘、轻,力道一般)。
反手偏涩性套胶:海夫白鲨2(半粘半涩,控制不错,有物美价廉的训练版),银河月球(速度很不错),729焦点3(略微有些肉,但上台率很好)
正胶:红双喜651(传统快攻用正胶,制造旋转能力弱),银河天王星(弧圈化正胶,海绵厚,速度不错),729 802(传统正胶,海绵的厚度和硬度选择比较多),729 802-40(弧圈化正胶,制造旋转能力较好)
生胶:银河冥王星(球路比较怪),729 653(最常见的生胶,下沉明显,不是非常好控),729传奇105(正胶化的长胶,速度快,下沉不明显)
长胶:红双喜C7/C8,729 755(以上三款是防守为主的长胶),729
837(比755怪异性更强),大维388D-1(进攻用长胶,球路怪异)
防弧胶:729 804(不吃转的反胶,但制造旋转能力也弱,速度不突出)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初学乒乓球直拍横打用那种底板好?防弧胶皮用哪种底板好?_百度知道
初学乒乓球直拍横打用那种底板好?防弧胶皮用哪种底板好?
当你学会发力后。或许开头你会很不适应。反手用38°狂飙3就可以。正手用42°狂飙3或者海夫来弥补银河底劲不足,我保证你会爱上银河MC2初学者用银河MC2就好了,狂飙普狂就好了60~70,性价比高而且好控制。成本MC2网购大概60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其他3条回答
等动作定型后再开始考虑自己打球特点,等到形成自己的特点后再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球拍也不晚我感觉你先买个成品拍就行,熟悉球性,初学主要是练习动作,记住初学主要是找感觉
用一般的,好控制的
直拍横打你确定要配防弧胶皮?这个问题看不懂
直拍横打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史上最贵防弧胶皮:Joola Timeless简单测评(更新试打感受)
来源网站: &
发表时间: 00:00
【您可能关心这些器材】
本帖最后由 bookworm 于
23:01 编辑
日,在厦门举行的Joola优拉2013年新品订货会上,Joola公司发布了一款防弧套胶“Timeless(无极)”,并且以1198元的官方定价,使这块防弧套胶成为了史上最贵的乒乓球胶皮。
本人从号开始改用防弧(横拍反手)以来,尝试过挺拔和Yasaka的软防弧以及福合777硬防弧,最终选定Yasaka软防弧作为主力器材,通过一年的学习,基本上适应了Yasaka防弧,目前比赛成绩也比原来两面反胶的时候要略好,从而坚定了使用防弧的决心。
但是喜新厌旧一向是我的特性,加上据说奥地利防弧名将索尔加目前也改用Joola Timeless,使得我更加忍不住要尝试尝试这块号称“顶级”的防弧究竟有何特异之处,幸好“某宝”的价格也还没有官方报价那么离谱,所以就网购一块回来尝尝鲜了。
外包装是这个样子的,基本上是Joola一贯的特色,简单、朴实,没有太过花哨设计,从包装上完全体现不出其高昂的售价:
IMG_5550.jpg (109.65 KB, 下载次数: 0)
保存到相册
16:38 上传
背面的包装用多国语言标注了“怪异防弧高手”的字样:
IMG_5548.jpg (139.26 KB, 下载次数: 0)
保存到相册
16:38 上传
打开包装,取出套胶,就看到了特异的网纹状的胶面,貌似还没有哪款胶皮采用这样的设计(另外胶面也非常平整,不像早先网上传出来的图片那种皱巴巴的样子,估计那张照片里面的胶皮已经被“蹂躏”的比较惨了):
IMG_5590.jpg (159.39 KB, 下载次数: 1)
保存到相册
16:39 上传
海绵非常软,也非常薄,而且非常疏松,跟它相比,蛋糕也不算什么了。这款海绵与其说是海绵,还不如说更象“黑粗绒布”,套胶看起来更象是一个“鼠标垫”:
IMG_5589.jpg (142.3 KB, 下载次数: 1)
保存到相册
16:39 上传
看看正面胶面:
IMG_5592.jpg (201.54 KB, 下载次数: 2)
保存到相册
16:39 上传
再看看反面的海绵:
IMG_5588.jpg (145.48 KB, 下载次数: 1)
保存到相册
16:39 上传
拉近了看看Joola的商标:
IMG_5584.jpg (236.49 KB, 下载次数: 1)
保存到相册
16:39 上传
这个可以明显看到胶面的网格效果,这个网纹的效果应该是胶面制作时一次成型出来的,不是在胶面上面附着的网格:
IMG_5578.jpg (130.04 KB, 下载次数: 1)
保存到相册
16:40 上传
跟Yasaka软防弧的胶面来个对比(左边为Yasaka Antipower soft,右边为Joola Timeless):
IMG_5565.jpg (228.87 KB, 下载次数: 0)
保存到相册
16:40 上传
海绵跟Yasaka软防弧的对比(左边为Yasaka Antipower soft,右边为Joola Timeless):
IMG_5566.jpg (179.54 KB, 下载次数: 1)
保存到相册
16:40 上传
从侧面看看和Yasaka软防弧的区别(上为Joola Timeless,下为Yasaka Antipower soft),可以很明显看出海绵比Yasaka更疏松,胶皮的颗粒比Yasaka要长很多,而胶面比Yasaka要薄,颗粒的分布也比Yasaka要松,另外,胶粒和胶面也很软,而富有弹性,胶皮受力之后的倾倒现象非常明显。
IMG_5572.jpg (204.17 KB, 下载次数: 3)
保存到相册
16:40 上传
跟Yasaka防弧和普通反胶套胶的对比(上为Joola Timeless,下左为普通反胶,下右为Yasaka Antipower soft):
IMG_5575.jpg (194.64 KB, 下载次数: 0)
保存到相册
16:40 上传
连海绵和胶皮总体厚度为1.9mm,目测海绵厚度大概在1mm左右:
IMG_5563.jpg (84.87 KB, 下载次数: 8)
保存到相册
16:40 上传
由于这个星期两个休息天都要在家带儿子,所以没有时间出去打球,只在家里发球机上试了试,星期天晚上到球馆去拿东西,跟两个朋友稍微试了一下,没有深度体验,所以只能说说粗略的感受,可能存在谬误之处:
说明一下我试用的器材:底板是Nittaku的红鸟羽,一块手感比较清晰,相对比较柔和的七层纯木板,正手套胶是Stiga LT Plus。试打感受,主要是跟我另外一块Stiga CL CC贴的Yasaka Antipower Soft软防弧对比。两块球拍不完全相同,CL CC稍微硬一点,红鸟羽稍微软一点,但两者差异并不是特别大,因此我使用感受的差异更主要的还是来自胶皮。
我觉得应该可以对这个胶皮定个性了,这显然是一块“防守型”的防弧。如果以进攻打法为主的,我个人认为基本上不要考虑这块胶皮了。
胶皮的网纹设计并不象之前有人所猜测的是增加摩擦力,可以主动制造旋转的,恰恰相反,网纹的设计应该是减少接触球的面积,从而降低摩擦力的。而长颗粒的设计显然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加上颗粒和海绵之间是用不太粘的类似双面胶一样的东西粘贴的,用手指捻动,就可以使颗粒和海绵分离,在击球过程中,如果来球力量比较大,且与球拍成一定角度,颗粒会发生明显的倾倒,甚至离开海绵。
用过进口涩性反胶的球友应该都能够体会到,涩性套胶拉球制造旋转,并非是依靠胶皮表面的粘性,而是靠胶皮表面的形变而产生的储能。但是Timeless的形变却并非是起到这种储能作用,虽然它的形变要比涩性反胶大的多,但是由于颗粒和胶皮太软,使得形变恢复得很慢,很显然这种形变更多的是起到缓冲的作用,而不是储能的。一般来说,对方的拉球,如果你不加力,那么基本上回球出界的可能性不大,反而是下网的情况居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叫它“防弧”是很恰当的。
不过,这并非表示用这块胶皮,“防弧”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主要是因为胶皮表面摩擦系数太低,回球很难制造弧线,而胶皮的缓冲性又太好,所以不加力球很容易下网,所以就需要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要加力,而要在没有弧线的情况下保证回球过网且不能出界,则需要很好的击球点和控制好板型。这就使得这块胶皮的“容错性”大大降低。我感觉在顶大板的情况下,其容错性明显低于反胶和Yasaka的软防弧,甚至也不如长胶;而在发力进攻的情况下,容错性也明显低于反胶和Yasaka软防弧,可能和长胶基本相当。
从进攻角度看,不吃转,所以基本上任何旋转的球都可以直接进攻,但是进攻的成功率不一定能很高,主要还是不能够制造弧线,对击球点和板型的要求比较高。更要命的是,进攻的球速度比一般的软防弧还要慢,对手的感觉基本上和长胶进攻差不多,虽然一开始对手会不适应,但几个球之后,对手只要稍微退后半步,你进攻的威胁就明显下降。总体的感觉是,进攻只有和硬防弧差不多的“容错性”,但没有硬防弧的杀伤力。
接发球方面,转是不怎么吃的,但是我用这块胶皮接发球的成功率不如Yasaka软防弧,我的感受是这块胶皮接发球容易吃“力”,就是对方发球的长短和力量大小变化,容易造成你回球下网或者冒高。当然,这一点如果多打几次适应一下,应该能够有所改善。
如果用类似反胶的“搓球”动作,那么基本上球都会冒高,因为接触球薄了之后,球会在胶皮上打滑,不像Yasaka软防弧还是可以采用近似反胶的“搓球”动作的,只是回球不转而已,容易造成对手的失误(当然这一点一般来说只对完全不适应防弧的人才有效,对于熟悉的人,Yasaka防弧搓球也是要送死的),Timeless更适合使用“拱”和“撇”,这一点比Yasaka防弧要好,一是更容易,二是球速的变化明显,比较具有突然性,跟长胶有些类似。
另外,在怪异性方面,Timeless也明显比Yasaka软防弧要更怪,回球刹车效果更明显,Yasaka软防弧回球在过网之前感觉和反胶差不多,过网之后才稍微有点刹车,最终的落点会比通常的反胶短一点,而Timeless则感觉球脱板后就开始减速,最后的落点会比反胶的短得多。另外,回球也不象Yasaka的软防弧基本上是不转为主,Timeless有一定的反转效果。这个怪异性虽然是好事,但是在现今长胶球友众多的情况下,一般业余中等水平以上的,都不是很怵这种怪,因为伴随着这种“怪”的,就是“慢”,对方有充足的时间来调整,连续发起进攻。
以上就是我第一次试打的粗略感受,总体来说,不是很理想,虽然因为这是第一次使用,对其性能还不是很熟悉,存在控制不好的情况。但是想到我当初为啥选用“防弧”,而不是“生胶”、“长胶”?主要的考量是:第一,用防弧可以解决接发球“直接吃”的问题(这一点在这一年的过程中已经明显体会到了);第二,防弧的容错性相对比较高(生胶我也用过,对技术要求太高,不能够抓到点发起进攻,就是死路一条),用长胶、生胶、反胶的手法都可以回击;第三,防弧的迷惑性大,回球的弧线接近反胶又和反胶有些微的差距,对手容易失误,不像长胶回球弧线、速度与反胶差异明显,对方容易有准备地回击。这三点,在Timeless上基本上都不存在,尤其是第二、第三点,所以,我觉得这块胶皮应该不是很适合我这样的。可能手感细腻,打法变化多端的人,有可能可以比较好的驾驭它。要是期望天价之下的这块胶皮,能够具有“密不透风”式的防守,又有“一击必杀”的攻击力,还能够“随心所欲”的控制的,肯定会失望了。
过段时间再试试看,如有新的体会,再来向大家报告。
好像反轉了的長膠
确实有这种感觉,就象是反转了的长胶+网格胶面。不过那个海绵也是一个特色,其他套胶里面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海绵的。
我手上有這種單海棉,也是黑色,超大氣孔
也是用來配防弧的
但我用來配長膠
別人打我有如泥牛入海
這膠皮頂幾次大板就破了吧?
防弧打法对上球技一般的还能吃点甜头,遇上有点基础的会打的就很吃亏.以前碰上一个被他险胜,过了几个月又遇上,我换了个打法,结果他最多不超过5分
有什么要诀?能否共享??
防弧,让蔡指看看,
期待楼主的进一步测评,防弧胶我玩了好长时间,从呀萨卡antipower,到挺拔外星人,到福合777,再到蝴蝶super anti,横板反手打防弧,还是要倒板才能显出效果。软防弧的优点是旋转模糊,但进攻衰减快,硬防弧的优点是速度快,怪异强,但是容易打滑。防弧的确完全不吃发球,但是问题是改了防弧之后,比赛再没各种发球让我接了,哈哈,都是接对手的奔球,接不出速度,被对手爬在台上拉。不过如果谁周围有打不赢的长胶对手,整上一块软防弧,保证贴上就赢他
有这钱买2个T05或T80
t80是一定要买的,等用一年之后就是T80防弧胶皮。。。。。。。。。。。。
那海綿, 簡直是地毯哦
【您可能还喜欢这些帖子】
声明:此文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网站,爱乒乓网作为搜索引擎仅展示其快照,并非原始内容。若发现内容有所不妥,请尽快联系爱乒乓网撤掉本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红双喜套胶适合反手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