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画轩的六年级上册同音字字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君字有没有十四画的同音字
为您推荐:
扫描下载二维码称呼:徐昭
OICQ:***
邮箱:***
性别:***所在分组:语文组
巧妙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巧妙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一、巧妙区分同音字
识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学习的重要内容。新课程标准要求低年级的学生认识1600——1800个生字。为了更好地巩固生字,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要通过各种途径,多渠道的让学生识字,增大他们的识字量。几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明显的感觉到了学生的进步,在这样一个信息化的社会里,他们的信息来源广,已通过各种形式认识了许多的字,这远远超过了书本上要求的识字量,有一部分的一年级小朋友已能自由的阅读一些无拼音的读物了。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由于小朋友们的认识超前,他们对很多字有了语音的认识,却无具体的语义了解。而中国的汉字中又有不少的同音字,这就给小学生学习和使用汉字带来困难。
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字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如:“元”、“员”、“圆”、“园”等就是同音字。这些字读音相同,形、义却不同,要想认清它们,对我们刚刚接触语言文字的低年级小朋友来说并非一件易事。因此如何让学生区分同音字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下面是我在这方面的一点薄见。
第一、由形入手,抓住特点,展开想象。
中国的汉字中有很会意字,我们可以抓住汉字形上的会意展开想象来区分同音字。
例如:同音字“明”和“鸣”。“明”由“日”和“月”组成,“日”“月”同在,则“明”。“鸣”意为小鸟张着嘴巴在叫。
又如,同音字“刻”和“课”。刻有“刂”,刀能刻东西,如刻字、刻碑、刻石等,在钟表上“刻”记号就表示时间、时刻,立刻、一刻钟等,所以,这是刻东西、刻记号的“刻”。课有“讠”,和语言有关系,上课教师要讲话,学生要发言,所以,这里的“课”可组成"上课、下课、课本、课文"等。
有些同音有相同的部件,我们可以先记住相同的部件,再通过不同部件来会意联想,从而进行区别。
例如:同音字“蜜”和“密”。“蜜”的下面是一个“虫”,表示与一种昆虫有关的东西,如:蜜蜂、蜂蜜。又可表示与蜂蜜有关的甜甜的东西,如:糖蜜。“密”的下面是一个“山”,表示与山上的东西,像植物之类,如:茂密、稠密。
又如:同音字“纱”和“沙”。“纱”是“纟”,表示用棉花、麻等纺成的较松软的细丝,可以捻成线或织成布,如:纱厂、纺纱。又可表示用纱织成的经纬线很稀的制品,如:窗纱、纱巾。也可表示像窗纱一样的制品,如:铁纱。“沙”是“氵”,表示与水有一定的关系,如:沙滩、河沙。
抓住同音字字形的特点去引导学生做形象性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能很好地达到辨别同音字的目的。
第二、由义入手,进行比较区别。
<font color=#、通过组词区别字义。
我们的识字不是孤立的,要做到字不离词,特别是一些同音字,更要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词语中来区别。
如:同音字“鱼”和“渔”。首先让小朋友们用他们在进行扩词游戏,鱼金鱼、鲤鱼、鲨鱼、钳鱼、带鱼、比目鱼、草鱼……
渔:渔夫、渔船、渔网、渔村、渔翁……。再让小朋友们来观察它们的不同,经过观察不难发现:“鱼”组的词大多是指生活在水里的各种各样的鱼类,“渔”组的词大多是跟捕鱼有关系的。
又如:同音字“锋”和“蜂”。“锋”组词:刀锋、剑锋、锋利、锋芒。“蜂”组词:蜂蜜、蜜蜂、蜂箱。不难发现“锋”的组词大多指工具、武器的锐利,“蜂”的组词大多与昆虫有关。
<font color=#、到具体的句子中去区别字义。
如果把一些同音字,放到不同的句子中去体会,感受它们的不同,会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它们。如:同音字“做、作、坐、座”。我就设计了如下四个句子,让小朋友们来选词填空。第一句:妈妈正在( 做 )饭。这里应该是“做”,从这里我们可以明白“做”是从事某种工作或活动的意思。第二句:我的( 作)业已完成。这个“作”就是进行的某种工作或活动。第三句,我正( 坐)在地上。“坐”是 “坐着”的意思。第四句:我家屋前有一( 座 )山。这里的“座”是量词。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便很快的区分了这四个同音字的不同意思。
第三、通过反义词的搭配区分同音字。
有的同音字我们可以通过记忆它们的反义词进行区分。如:同音字“近”和“进”,“近”是“远近”的“近”;“进”是“进出”的“进”。又如:同音字“升”和“生”,“升”是“升降”的“升”,“生”是“生死”的“生”。
第四、通过形近字的联想区分同音字。
两个同音字在字形上总是有差异的,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差异,联想出它的形近字,从而进行区分。如:同音字“报”和“抱”。我们除了可以通过他们都是与手有关的动作,记住是提手旁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形近字的联想来记住他们的右边部分。“报”与“服”的右边部分完全相同,记住了“服”也就记住了“报”。“抱”与学过的“袍”的右边部分是完全一样的,记住的“袍”也就记住了“抱”。这样便轻而易举的分清了它们的形。
二、巧妙区分形近字
(一)巧编儿歌区分形近字
在汉字中,有些形近字的字形相似得很,让人难以辨认。学生在实际运用时,经常会把它们张冠李戴,互相混淆。在教学中,我发现编儿歌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记住形近字,学生在写字时出现的差错也少了。比如:区分瞄、描、锚、猫、喵这些生字,编一首儿歌:
“苗”字歌
苗字家族非常大,兄弟姐妹有很多。
小苗苗,像棵草,加个提手把字描,
添上目字能瞄准,金字旁儿是铁锚,
换成反犬是家猫,开口就会喵喵叫。
又如:学习了《识字8》后,让学生自己来编编儿歌,看有没有更好的办法记住这些字。学生的积极性就来了,由于在《识字4》时练习过,学生一会儿就编出来了:包字家族大,兄弟姐妹多。有火能点炮,有水吐泡泡,伸手把人抱,有足飞快跑。有些孩子还开动脑筋,自己把学过的形近字编成儿歌来说给大家听。
如:兆字家族大,兄弟姐妹多,
有木是桃树,有手能挑水,
有足能跳高,有目能远眺,
加个走之儿,很快逃跑了。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低年级识字量较多。因此我们必须采用让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他们在乐趣中识字。而儿歌易记易诵读,学生喜欢。把形近字融入儿歌当中,孩子们说起来琅琅上口,兴致勃勃,这不失为识字教学的好方法。
(二)了解造字法,区分形近字
汉字主要是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方法创造出来的,分别被称为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学生难以区分形近字的因素很多,不了解造字方法便是其中之一。区分形近字时,我尝试着让学生了解一些造字方法,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font color=#、区分象形字:明理—析形
象形字是用“描绘事物形状”的方法创造出来的,接近画图,非常像实物的样子。区分字形相近的象形字时,我是按照“明理—析形”的模式进行的。先展示出汉字的古代形体,明确汉字是如何用象形的方法造出来的;再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分析楷书与客观事物的对应之处,达到区分形近字的目的。
如区分“瓜”与“爪”时,展示二者形体演变的过程后,学生就会明白瓜( )字中的“ ”像“瓜秧”,“厶”像藏在瓜秧中的“瓜”;爪( )字像手向下的样子(后来才表示鸟兽的脚)。这样,就很容易区分出“瓜”与“爪”二字的形、义,再写“爬、抓”等字时,就不会将其中的“爪”写成“瓜”了。再如区分“兔”与“免”时,展示“兔( )”字形体演变的过程后,学生明白“兔”字中的“丶”指的是兔子的短尾巴,再写“兔”字时,学生就不会把兔子的“短尾巴”丢掉,写成“免”字了。同样的方法,区分“鸟”与“乌”字时,了解到“鸟( )”是由一只头、尾、足、羽俱全的鸟的侧面形象演变而来的,学生就会明白“丶”指的是鸟眼睛。了解到由于乌鸦全身的羽毛与眼睛都呈黑色,不容易看到乌鸦的眼睛,所以“乌( )”字中没有表示眼睛的“丶”时,学生在对我们的汉字感到神奇的同时,也掌握了二者的区别。
<font color=#、区分指事字:明确指事符号—理解指点作用
指事字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上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方法创造的。区分字形相近的指事字时,我是按照“明确指事符号—理解指点作用”的方法进行的。首先引导学生明确指事字中的指事性符号是什么;然后理解指事性符号的指点作用;学生就可以区分形近字了。
如区分“刀”与“刃”字时,先让学生了解“刀( )”是一个象形字;再让学生明白“刃( )”字中的“丶”是指事符号,作用是指出“刀刃”在“刀”上所处的位置,学生就能够区分出这两个形近字了。再如区分“本”与“末”二字时,让学生明白“木( )”是象形字,本义指树;在树的下部加上一横,表示树根的意思就是“本( )”;在树的上部加上一横,表示树梢的意思就是“末( )”。学生就能很好地区分这两个字,而且对“本末倒置”这个成语也会有深刻的理解。
<font color=#、区分会意字:整体—部分—整体
用“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思”的方法创造出的字叫会意字。区分字形相近的会意字时,我是按照“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的。首先,让学生感知汉字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各部分的意思;最后,把构成汉字的几个部分组合起来,体会一下他们与整个汉字形义的联系,就可以区分形近字了。
如区分“即”与“既”时,先让学生明白它们都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相同部分最初写作“ ”,是一种用来盛食物的容器,里面盛满了食物。“即( )”字的右半部分(卩)是一个跪坐着、面向食物的人。“即”的本义是“准备吃食物”;引申义大都表示“还没有开始进行”的意思,如“走近、靠近,马上、立刻”等。“既( )”字右半部分(旡)也是一个跪坐着的人,不过他的头向背后扭转,不再看摆在面前的食物,表示已经吃饱了,准备离开的意思。“既”字的本义是“完、尽、结束”等;引申义大都表示“已经发生过、进行完”的意思,如“已经”等。明白了造字方法,这两个会意字就很容易区分。即(jí)字的右半部分(卩)是两画,读第二声;既(jì)字右半部分(旡)是四画,读第四声。这纯粹是一种巧合,但却不失为一种识记这两个字读音的诀窍。
再如区分“寇”与“冠”时,先让学生明白“寇( )”由“宀( )、元( )、攴( )”三部分组成。主人正在自己的房子(宀)里生活着,突然从外面闯进来一个人,手拿棍棒(攴)用力击打主人的头部(元),开始行凶、抢劫……闯进来的这个人是什么?“寇”!寇的本义是“行凶、抢劫、侵犯”,现在有“盗匪、侵略者,敌人来侵略”等意思。再让学生分析出“冠(guān )”由“冖( )、元( )、寸( )”三部分组成。用手(寸)把什么东西戴在头上(元)呢?帽子(冖)!冠的本义是“帽子”,如张冠李戴等等。这样区分形近字,学生兴趣盎然,效果明显。
<font color=#、区分形声字:运用构字规律
采用“由表示字义类属的部件(形旁)和表示字音的部件(声旁)组成新字”方法创造的字叫形声字。区分字形相近的形声字时,我是运用形声字“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的构字规律来进行的。
(1)发现构字规律,学习形声字
引导学生分析“请、晴、情、清、睛”这一组字,可以发现它们的读音大都与基本字“青”字有关,字义大都与各自的形旁“讠、日、忄、氵、目”有关;再分析“粉、芬、忿、吩、盼、纷、汾”、“菜、踩、睬、彩”等组字,可以发现形声字的构字规律:“偏旁部首表义,基本字表音”。发现了这个规律,非常有助于学生学习形声字。
需要给学生强调的是,由于汉字经过长期演变,很多形声字中的基本字已经不能准确表示读音了,识字时不能犯“秀才识字读半边”的错误。
(2)运用构字规律,区分形声字
运用形声字的构字规律,把注意力放在不相同的“偏旁部首(形旁)”或者“基本字(声旁)”之上,就能很快区分出字形相近的形声字。如“墓、募、幕、慕、暮”,这一组形声字的“声旁(莫)”相同,区别主要体现在“形旁”之上:“坟墓”和“土”有关,“墓”下面是“土”字;“帐幕”和“布、丝绸”等有关,“幕”下面是“巾”字;“募集”财物或兵员等,要大力宣传、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才行,“募”下面是“力”字;“羡慕”是一种心理活动,“慕”下面是“心”(“?”是“心”的变形)字;“暮”表示“傍晚”的意思,和太阳有关,“暮”字下面是“日”字……
(3)形象记忆法 识记生字的过程很枯燥,如果采用比较形象的描述,直观的演示或联系生活实际的话就比较好理解了。前不久我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介绍他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先生教“纸”字后,很多学生会多加一点,并且屡教不改,于是有一天,那位先生带来一张白纸,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上面狠狠点了一下,纸上马上出现了一片污迹。先生说:“现在这张纸已有了‘污点’,是废纸一张,没用了。”随手一团,扔进了废纸篓。从那以后,学生没犯过此类错误,并且也给作者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这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形象记忆的方法当然还有游戏、猜谜、多媒体演示等,只要运用得恰当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总结记录法。
许多老师都曾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学生会一而再,再而三地把同一个字写错,之所以会造成这种现象,是由于学生根本没有动脑思考写错的原因,也没有去想以后该注意什么。我给每个学生发了一本本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每次作业中写错的字整理下来,自己分析字形,并写出注意点,还要经常复习,一来二去学生便不会再犯类似的错误了。
(5)复习巩固法。
学生的禀赋各不相同,一堂课下来对于生字词有的只需读过或抄过一遍便能很好地记住了,而有的则需反复地练习以加深记忆。不过当时学得再好,时间一长,如果不去再现的话,也会逐渐遗忘。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行过程是先快后慢的,所以组织学生适时复习便显得至关重要。复习最基本的方法是读、抄、默,在熟读的基础上做到正确地抄写并默出来。当然死抄是不行的,而许多学生却偏偏喜欢这样做。因此教师得教给学生正确的方法,比如说要抄三遍,第一遍可以读着抄,第二遍则可以默写,然后检查一下正误再默第三遍。实践证明,许多原来死抄的学生改用这种方法后,在默写字词时,准确率提高了许多。
日期: 13:52:4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六年级同音字练习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