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全民公决有人反对中国奥运会吗奥运的新闻为什么没有评论

我不反对英国脱欧,但反对全民公投
又一个投票日,又一个抉择日。但这一次不同于以往。这一次抉择被伦敦新市长称为“我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决定”。
阴沉沉的天气似乎加重了抉择的严峻性。英国数千万选民在大雨、洪水、长达数月激烈辩论后的紧张气氛、以及德国枪击事件的不祥新闻中,纷纷走进投票站,在有关英国是否应该退出欧盟的全民投票中,投下自己神圣的一票。
我在当地的投票站投完票后,与投票站门厅的几位选民聊了起来。
我拦住了一位 40
岁上下的女性,问她的投票意向。她上下打量了一下我:“为什么?”我自报了记者的身份,她才放心:“我投票选择离开欧盟。”
“为什么?”
“因为我想取回我们国家的控制权。”
“包括对移民的控制权?”
“对,当然包括移民,但不仅仅是移民,还有我们的钱、我们的主权,等等。” 她斩钉截铁地回答。
一位老年妇女告诉我,她投票继续留在欧盟。我问她原因,她说,她不想冒险,因为离开欧盟会损害英国贸易、经济、就业、收入。而且,她这次不仅是在为自己投票,也是在为自己的子女、孙子女的未来投票。
“那么,退欧阵营的理由没有说服你?”我问。
“我是在平衡了各方的观点之后,作出这个抉择的。”她回答。
一个年轻男性选民告诉我,他也选择了留欧。他告诉我,他现在还在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
谈到如此抉择的原因,他有些激动:
“这次公投拉票活动,退欧、留欧两大阵营的表现,大大降低了我对政客的尊重。但我选择留欧的主要原因,是退欧阵营几乎没有什么专家。”
“让我特别生气的是,麦可&戈夫对选民说,不要理睬专家的意见。坦率地说,作为像我这样的还在大学读书的年轻人,他的这种话让我感到震惊。就是因为这一点,我完全不可能接受极右的、反移民的观点。”
“我听信多数科学家的话,他们说,在科学研究方面,留在欧盟将会让我们更强大;我听信多数经济学家的话,他们说,离开欧盟将会让我们的经济受到伤害。”
麦可&戈夫是英国司法大臣、退欧阵营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停顿了一下,这位年轻男性选民又低声对我说:
“这话我们私下说:让人特别不舒服的是,据说老年人多数都想离开欧盟,而年轻人多数都想留在欧盟。但老年人投票率远远高于年轻人,如果投票结果是离开欧盟,那么,等这些投退欧票的老年人离开人世后,承受后果的却是我们这些投留欧票的年轻人。”
我告诉他,刚才与我聊天的那位老年妇女就投了留欧的票。
他笑了:“我爸爸支持退欧,但我猜,今天他也可能投了留欧的票,因为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对后代福利的关心,可能会让他选择维持现状。”
2 & & &一次“自残”的公投?
投票日两天前,在伦敦温布利体育馆举行的 BBC
公投大辩论上,留欧阵营质问对方:请说出哪怕一个支持英国退欧的盟国的名字来!
退欧阵营的三员辩将瞠目结舌。他们说不出来。
不仅如此。超过 90% 的经济学家、几乎 100% 的权威机构(国内、国际)都不支持英国退欧。
但似乎如此“孤家寡人”的退欧阵营仍然振振有词,仍然获得这次辩论现场大约一半听众的掌声,仍然获得当晚大约一半电视观众的喝彩。
因为虽然他们没有国际盟友,虽然他们缺少专家支持,但他们仍然有大约一半的民意支持。投票日前数周的各项民意调查,一直显示退欧派民意与留欧派民意不相上下,有时甚至还领先对方。
这大约一半愿意投票退出欧盟的英国选民,主要为一个议题所驱动:移民问题。
不能说一半英国选民都是种族主义者,因为欧盟内的移民绝大多数都是白人;也不能说他们都不知道退欧的经济代价,几个月来留欧阵营反复说的就是退欧经济代价。
但“两害相权取其轻”,至少在他们的心目中,移民过多之害,大于经济损失之害。
因为,最能打动他们的话,是 6 月 21
日晚上这场大辩论上退欧阵营的三位辩将、以及此前此后所有其他退欧鼓动者反反复复强调的一句话:“只要留在欧盟,移民人数就没有上限。”
确实,只要留在欧洲单一市场(不管是不是退出欧盟),欧盟内移民人数就没有上限。因为“人员自由流动”是欧洲单一市场内不可撼动、不容商讨的“三大自由”原则之一:商品、资本、人员的自由流动。
而如果英国“双退”(退出欧盟,同时也退出单一市场),英国就要像欧洲单一市场之外的国家一样,接受相应的贸易壁垒,包括关税。英国也就如超过
90% 的经济学家预测的那样,有可能陷入经济衰退。
但是,大约有一半的英国选民,因受误导或信息不全而不知道这个风险,或者知道这个风险但为了控制移民人数甘愿冒险,投了支持退欧的票。
其实,伦敦股市、汇市乃至全球市场随着公投前民意调查的结果如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情况(退欧民意略有上升,英镑就大跌),这些英国公民并非不清楚,但他们不在乎。
美国总统、IMF
总裁、大公司老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许多学科的科学家、各类名人、英超足球俱乐部老总、甚至前足球明星小贝等所谓的 VIP
越警告退欧的危险,他们越坚定自己对着干的投票意向。
原因?对这些多为底层的退欧阵营的民众来说,就因为:
一、移民太多了,抢走了我们的工作、挤占了我们的医生预约、夺走了我们孩子的学校名额;
二、退欧后英国经济可能出现衰退?太好了,经济衰退中受损最大的,一定都是那些精英,那些天天吐沫横飞,警告退欧危险的,包括小贝,不也都是精英吗?
有人把这一现象称为反建制、反精英、反专家现象,这个现象不是英国独有的。
它出现在美国,标志性事件是特朗普的“横空出世”;它出现在欧洲大陆,症状是极右翼政党在多个国家的崛起;它也伴随着其它更加不祥的趋势而出现:金融危机、欧元区崩盘、全球化失控、贫富差距拉大、中东战乱频仍、难民流离失所、全球人口大迁徙……
许多人认为,在如此动荡的时局下,英国举行退欧公投,至少是选错了时机。
在英国退欧公投投票日两天前,美国经济学家、前财政部长萨默斯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说:“简而言之,退欧可能是自从七国集团 40
年前成立以来其中一个成员国作出的最糟糕的自残政策。没有一个谨慎的决策者会冒这个风险。”
我的同事、FT
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曾经被中国经济学家余永定称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媒体人’或‘媒体人-经济学家’”。他至少应该是当今世界上对英国退欧公投可能的结果最担心、甚至最焦虑的人之一。
我简单统计了一下,在公投举行前的两个月,这位经济学家就英国不应退欧这个话题写了不下 10 篇文章,几乎每周一篇。
他比萨默斯更进一步,直接质疑举行退欧公投的决定。
马丁在《英国退欧公投是自残》一文快收笔时写下的话,让我非常吃惊:
“可以说,此次公投是我有生之年见过的英国政府最不负责任的行为。对于认为不进行公投就意味着拒绝民主的反对观点,我们可以回答,英国在开始进行此类公投很久前便已是成功的民主国家。”
怎么,全民公投不是被誉为最民主的政治治理方式吗?“当今世界最有影响的‘经济学家-媒体人’”居然质疑直接民主?
代议民主 vs&直接民主?
带着种种疑问,我来到马丁的办公室,对他进行了一次小型采访。
在询问了他对欧洲单一市场的“人员自由流动”原则的看法之后,我单刀直入:
“马丁,你的那篇文章似乎对全民公投有着非常负面的看法,对于英国是否应该离开欧盟这个关系到英国所有公民利益的重大议题,你认为应该由谁来决定?”
马丁也非常直截了当:
“应该由议会来决定,而不应该由全民公投来决定。英国是一个实行议会民主的国家,代议原则是英国民主制度的最基本原则。而全民公投的危险在于,它会助长民粹主义政治。”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苏格兰需要就是否独立举行全民公投,因为是否独立是一个极为重大的问题。但关于英国是否退出欧盟,却是一个技术问题,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很难理智地解释其利弊得失,而在全民辩论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夸大、谎言、误导,整个辩论的气氛因此被毒化,所以我不相信在这种气氛下选民会作出明智的决定。”
我问他:“许多人非常推崇瑞士的直接民主模式,难道英国不应该向瑞士学习吗?”
马丁&沃尔夫回答说:
“首先,与英国相比,瑞士规模小得多,也没有特别大的地缘政治议题;其次,瑞士人长久以来一直实行直接民主,他们早已习惯这种模式了;第三,瑞士人民非常成熟、谨慎、保守。”
“有人认为,随着民众逐渐成熟,他们会作出更为明智的决定。但英国民众不熟悉直接民主,英国有着不同的政治结构、政治文化、媒体、政治辩论方式等等,我觉得,在这种情况下,贸然实行直接民主的结果将会非常糟糕。”
马丁说的情况,我深有同感。
中国人往往认为,在西方国家中,英国是相对冷静、幽默、保守、甚至颇具“绅士风度”的国家。确实,其它国家的公民也常常用类似的词描述英国人的国民性,相比起邻国法国、德国的政治历史,英国的民主化也相对渐进、平和、保守。即使如此,一遇到全民公投,英国人也会走火入魔。
这次退欧公投的两大阵营互相攻击、夸大和曲解事实,也令人瞠目结舌。
退欧阵营更擅长“化繁为简”,把有关退欧利弊得失的复杂问题简化为一些简单、煽情的口号,如“夺回我们的控制权”、“收回我们的边界”、“拿回我的国家”、“
6 月 23 日将是我们的独立日”等等。
主张退欧的英国独立党,则一直在利用普通民众因东欧移民大批涌入给当地社区带来压力而产生的不满,甚至试图从民众对欧洲大陆难民危机的恐慌中榨取政治资本,进而推进自己的政治议程。
英国独立党领袖奈杰尔&法拉奇曾经推出了一份宣传海报,海报中,一望无际的人群如潮水般涌来,海报的标题是“崩溃临界点”。
后来,有人指出,这些人群并非符合欧盟之内“人员自由流动”原则的合法移民,而是试图跨越斯洛文尼亚边境的叙利亚难民,但英国不在无边界的申根区之内。海报推出后,法拉奇马上被各方指责涉嫌“种族主义”。
至于某些一直带有“疑欧情结”的英国右翼媒体,更是一直在为底层民众对移民的不满、对难民的恐慌火上浇油,借此鼓动退欧。
为了了解离欧阵营的观点,我曾经连续数日阅读支持退欧的几份著名的报纸。但我不得不承认,这些报纸涉及欧盟和留欧阵营的部分报道和评论既不客观,更有民粹主义之嫌。
马丁说的“民粹主义”,也反映在这次公投辩论中出现的颇为明显的反“建制-精英-专家”现象:
几乎所有英国国内和国际上的“有影响、有权威”的机构、专家、媒体、学者、企业家、名人等等,都不赞成退欧。
但前面那位攻读物理学博士的年轻选民所提到的退欧阵营主将之一戈夫,却在电视辩论中说了一句注定让他“留名青史”的话:
“我认为,这个国家的人民对于专家的话已经听够了!”戈夫更为引起争议的话,则发表在公投日两天前,他把警告退欧经济代价的独立经济学家比喻为拿希特勒政府钱的纳粹科学家。此言一出,马上遭到各方谴责,他也被迫为此道歉。
马丁所深深忧虑的这种退欧辩论的“毒化”气氛,终于在公投投票日一周前酿成了恶性仇杀事件:
强烈支持英国留在欧盟的工党女议员乔&考克斯,在其位于英格兰伯斯托尔的选区内的一家图书馆外被一位极右翼的枪手开枪打死。后来,在法庭上被问及姓名时,此案嫌疑人托马斯&迈尔回答说:“消灭叛国者,自由属于英国。”
英国独立党的难民海报,和考克斯遇害,这两个事件后来被工党领袖科尔宾视为这次公投辩论过程中的转折点。
&4 & &&“多数人的暴政”?
对类似全民公投这样的直接民主的怀疑、警惕和批评,从古至今一直没有消停。
有人是从为独裁制度辩护的角度提出批评,但也有人是从民主的角度提出批评。例如,美国立国时的“宪法之父”、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批评雅典式的直接民主时说了一句名言:“即使每个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雅典公民大会仍将是一群暴民。”
确实,英国民主模式一直是代议民主,历史上,两大政党的领袖都表达过对全民公投的质疑。
最有名的例子是,1945
年,当保守党首相丘吉尔提出英国民众应当就是否继续战时联合政府举行全民公决时,工党领袖艾德礼明确表示反对。他称全民公决违反英式传统,是“独裁者和煽动家可以利用的工具”。
后来的保守党首相撒切尔夫人也不喜欢全民公投。在这次退欧公投辩论活动期间,撒切尔最信任的外交事务顾问查尔斯&鲍威接受采访时说,撒切尔也认为,全民公投是独裁者的工具,因为独裁者往往会按照自己的意愿安排全民公投,如果撒切尔如今还在世,她将会把这次退欧公投视为“反民主”。
另外两位仍然在世的保守党“大佬”也持同样观点。英国资深议员、前保守党政府的财长肯&克拉克就认为不应该就是否退欧举行公民投票。他说,让选民决定如此复杂的问题是“管理一个现代、复杂的国家的非常奇怪的方式”。
保守党前主席、末代港督彭定康也承认,他一直不喜欢全民公投。他在为 FT
撰写的悼念考克斯的文章中说,这次退欧公投的拉票活动在英国社会造成了严重、丑陋的分裂,“就像民族主义情绪被煽动起来时常常发生的情况那样,整个辩论迟早要转向阴谋论和种族问题。”
英国著名喜剧演员理查德&赫林说得更为沉痛,更能代表普通人的心声。
考克斯遇害之后,赫林在自己的博客中这样写道:“这次公投并不是我们多数人想要的,任何一个明智的人(对这次公投的议题)都会感到没有资格作出判断,它已经分裂了我们的国家,我觉得,我们很难弥合这种分裂。”
退欧阵营把自己打扮成民主的捍卫者,但反对全民公投的人却认为,退欧公投本身就不民主。
首先,一个国家的选民可以作出影响欧盟五亿公民的决定,这不民主。其次,有数百万欧盟公民居住在英国,其中许多人已经在英国生活多年,对于影响他们未来前途的这个问题,他们却没有投票权。
另外,现代社会日趋复杂,管理国家也越来越专业化,选民选出自己的代表,即议员,委托这些议员在一定期限内管理国家,代表他们作出平衡、审慎、专业化的决定。你不能指望技工、水管工、美发师、牙医能够更专业化地管理国家。
还有人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反对全民公投,认为公投会造成“多数人的暴政”,不利于保护少数人。如果公投的结果是由简单多数来决定,那么,如果仅仅是投票者的
50%+1做出的决定,却要让另外 50%-1
的投票者接受,只会让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分裂,而那些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投票或者弃权的选民更不会心服口服了。
在英国退欧公投日之前两天,我的另外一位同事、FT外交事务首席评论员拉赫曼写了一篇文章,谈了他对这次公投的纠结和纠结之后仍然决定投票留在欧盟的复杂心态。下面有一位读者留言说:
“不管投票结果是什么,这次退欧公投是一个糟糕的主意,最有可能出现的任何一方险胜的结果不会解决任何问题。英国是一个议会民主国家,所以应该让议会来决定此事。如果英国不得不举行全民公投。那么,就应该作出努力,恰当地让英国人民了解所有的事实、而非宣传。为了这个原因,应该推迟举行退欧公投,并为此任命一个中立的委员会。”
其他英国人则比这位读者“推迟公投”的要求更进一步:在考克斯遇害之后,数万人在英国议会的网站联署签名,要求取消这次公投。在投票开始之前,签名的人已有超过
千人。他们的呼声虽然很小,他们的签名虽然未能阻止公投投票的进行,但至少代表了部分人对用这种形式决定诸如退欧这样复杂议题的质疑。
英国举行退欧公投前两天,我在新浪微博上问了两个问题:
“还有两天英国就要举行是否退出欧盟的公民投票了。我想问两个问题:1)作为中国人,你关心英国的这次全民公投吗?2)如果未来中国也实现民主了,你认为特别重大的事情应该由议会决定,还是应该由全体选民举行公投来决定?”
一位网友这样回答:“不是太关心,不过我希望英国能留在欧盟。国人真正有选票那天,特别重大的事情我希望全民公投,我觉得被代表怕了。”
当然,他说的“国人”不是英国人,是中国人。
一位身在英国的华人网友这样回答我的问题:“身处英国,非常关心这个事情。中国要是实现了民主,绝对不支持公投,事情永远不是 yes
可以解决的,而且让大多数知识储备都不够的民众去决定这样的事是非常冒险的行为,这是政治家的利我手段。苏格兰的公投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那么,在他看来,这次全英国的退欧公投是不是也“带了一个不好的头”?
本文作者&魏城&,选自FT中文网。
反建制、反精英、反专家。
这是一个席卷全球的现象。不止是在中国。
传统精英的话,渐渐地,再没有人要听了。
工业社会苦心搭建起来的“专家系统”,正在崩塌中。
当然,人类总是需要听“专家”的建议。
不过,这是另一类人、另一种社会协作方式的机会了。
晨昏交替的此刻,埋伏了无数凶险,也暗藏了许多机遇。
撕掉“低情商”标签,读懂人生有效沟通&&&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当前位置: &
公决投票51.7%市民反对 汉堡退出2024夏奥申办
09:15:24 &网易体育 & &
&&&&网易体育11月30日报道:&&&&北京时间11月30日,据英国BBC报道,德国市市长奥拉夫-绍尔茨宣布,汉堡将退出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原因是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民众支持。在当地时间上周日的一场全民公决投票中,有51.7%市民反对申办奥运会。这已经是2024年夏季奥运会申办过程中,第三起大的退出风波。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评论:瑞士人为何对“全民发钱”说“不”
发布时间: 05:51
阅读:1959
评论: 0来自: 新京报
内容简介:瑞士全民公投否决“无偿发钱”,这不是童话国度里的美好愿景,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社会根基国家特有的文化政治现象。
  隔岸观我  瑞士全民公投否决“无偿发钱”,这不是童话国度里的美好愿景,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社会根基国家特有的文化政治现象。  最近国内一直在热炒关于瑞士的一则。稿子写出来是很吸引眼球的:瑞士拟给每一位成年公民每个月无偿发放2500瑞士法郎(儿童为625瑞士法郎),折合成人民币则分别约为16800元和4200元。这在我们看来简直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6月5日公投的结果,却否定了这一倡议,反对票达77%。  很多媒体得出结论:瑞士人民是很理性的。这不假。此前我和几位瑞士本地朋友谈及此事,他们均持鲜明的反对意见。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福利越高,税收越高,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点,政治素养极高的瑞士人看得很清楚;第二,瑞士本身已是全世界物价最高的国家之一,若再使大量货币流入市场,则极有可能带来通胀危机,进一步推高物价,综合算下来,百姓或得不偿失。但不管怎样,这则消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亦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心中对于瑞士人富裕而理性的“乌托邦”形象的认知。  不过,网络舆论所构筑的终究只是一种符号的神话。作为一个在瑞士生活了近一年的外国人,我想分享两则关于瑞士的其他感观,这样或许能够让置身事外的人们有更准确的认知。一是的经历。在日内瓦租房难是一个无论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谈起来都十分头疼的问题。原因并不在于房源不够多,而是地产租赁行业有一条规则:租房者的月收入必须为房租的三倍以上。这个规则十分厉害,它基本上“确保”了中低收入的人几乎没有可能在这里租到房子,或租到让自己感觉有尊严的房子,从而也就确保了这样的人很难在这座城市立足。二是就业市场根深蒂固的本土保护主义。基本上,无论任何领域、工作岗位,只要能雇佣到本国人,无论其能力水平如何,便基本不会雇佣外国人,即使是那些在瑞士接受过完整教育的人,也往往很难在毕业后找到工作,而更多流向邻近的法国和德国。  这两个细节其实说明了一个问题:瑞士的富庶和瑞士人的理性,其实也有着另一张面孔,那就是相对保守的政治文化传统以及几近冷酷的人情世故。当然,这里的“保守”和“冷酷”都没有感情*色彩因素。我所要强调的是,瑞士这个国家就如同其制造的手表一样,有着精密的结构和冷峻的风格。通过设立种种极难打破的高门槛和高壁垒,瑞士人竭尽全力将数百年来形成的共同理念牢牢地凝固于这片面积不大的土地上。所以,当发生了“全民公投国家要不要给公民无偿发钱”的消息时,我们要明白,这不是童话国度里的美好愿景,而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与社会根基的文化政治现象。这项倡议的提出,也并非如人们所想的,是“对穷人的无私关怀”。  瑞士这个国家有很多值得玩味的地方。它不仅和中国不同,也和欧洲的其他国家不同。但不管怎样,作为一个有理性判断能力的现代公民,瑞士人有一点很值得学习,那就是他们缜密而冷静的头脑。这在有些时候看起来不近人情,可对于那些动辄就被一篇报道所影响的人来说,却是一种难以企及的优势。
上一篇:下一篇:
九十年代中上期到九十年代末期,是中国大陆流行乐坛最为风光和最为辉煌的日......
发布:    阅读:(11220)   点评:(0)
先带您先穿越一下,看看100元人民币在古代能买到什么?若按黄金1克300元,......
发布:    阅读:(10526)   点评:(0)
TEL: 02-861-9196 & FAX: 02-861-9193
移动客户端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社评:欧盟处理希腊之乱同中国有关吗
  当拯救股市的大规模行动拉开帷幕的时候,欧洲的金融秩序遭到来自的严峻挑战。希腊星期天举行的全民公决拒绝了国际债权人对其改革提出的要求,这是欧元区自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僵局。希腊已经对IMF的贷款还息违约,本月很可能继续对债务违约。希腊银行关闭已经一周多,这个国家处在破产边缘。
  在希腊全民公决说&不&的情况下,一些人对中国的动向十分关心。中国会援助希腊吗?以及中国会在欧盟的内部纠纷中扮演什么有趣的角色吗?
  这样的好奇心情有可原。中国有雄厚的外汇储备,希腊又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方向上的重点国家之一。中国显然愿意成为希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一个伙伴。
  然而中国对希腊摆脱困境的帮助一定会追求全面的建设性,这意味着中国会希望自己的参与既有利于希腊,也有利于欧盟。这是中国对外关系的基础性价值观,可谓根深蒂固。
  中国总理李克强等人多次表示愿意希望看到希腊留在欧元区,这可不是冠冕堂皇的外交辞令。中国清楚,希腊问题事关欧元区治理及欧盟一体化全局。中国恐怕是欧盟之外最真心希望欧盟向好的国家之一,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方没有地缘政治纠葛,欧盟强大了,受到最多牵制的是,中国什么损失都没有。
  中国民间当然也有一些对希腊向欧盟&造反&幸灾乐祸看热闹的人,但那是市井情绪,那些人世界上哪里出事都高兴,中国自己出事,只要直接意义上事不关己,他们也挺乐呵。这样的情绪经常会流向互联网上,看上去像是&舆论&一样。
  另外希腊的事情毕竟离得远,再怎么着也疼不到中国人自己身上。中国天灾人祸多发,社会争议重重,外界发生矛盾和冲突,也会让一些人相信我们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倒霉的。但这样的想法和它们的外露都会非常克制。
  稍稍严肃一些观察欧盟,中国人就会很快发现或者悟出,如今的欧亚大陆西端汇聚着一批最有可能成为中国好朋友的西方发达国家。对它们和中国都有利的事情,我们应积极去做。对它们有利又对中国无害的事情,我们顺手做了也无妨。对欧盟有害的事情,或者对其中个别国家有利而对其他国家有害的事情,中国不能做。
  中国与希腊前几年发展关系很快,2014年习近平李克强都访问了希腊,两国签了大单。中国还通过多边机构如IMF等参与了对希腊的资金援助,中国公司是希腊大型工程的积极参与者。中国不仅没有在希腊危机期间抛售欧债,还视情有所增持,这都极大地稳定了市场对欧债的信心。这些在希腊和整个欧盟受到同等的欢迎。
  希腊虽然否决了欧盟的要求,但它继续留在欧元区仍是高概率事件。欧盟是援助希腊的主体,中国应当把帮助欧盟找到解决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作为主要方向。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从来都不是中国外交的风格。
  希腊全民公投酿成轰动全球的新闻,但欧洲以外能搞明白希欧矛盾细节的人实在不多。中国有相当一部分人在从民主和民粹的角度看希腊之&乱&,认为这些因素瘫痪了希腊改革的能力。总理默克尔6日表示&尊重民的选择&,这倒更像是外交辞令,因为她没有同时承诺德国准备给希腊更多资金援助。
  欧盟必须应对解决希腊说&No&的危机,中国首先应是认真的观众。希腊搅乱了欧元区,欧元区如何治这一乱,后者的承受力究竟有多强,以及是什么原因,这一切都很值得观察、研究。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时报》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责编:余鹏飞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  国家大事不是说人民不懂,只是有时候国家战略涉及到很多机密,甚至还战略欺骗假动作,表面做的跟实际要做的相反,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不可能都把这些都公开解释给民众知道啊,不解释吧民众误解会反对你的政策,解释吧民众是了解了可敌国同样也了解了,所以这就是国家大事不可能全部让民众来表决的原因。比如台湾,什么政策都要全民审议,甚至让中学生去立法院审议提案,这就是典型的瞎机巴胡闹。,
楼主发言:5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同意  
  台湾在大陆面前裸奔一样,还有何机密可言?更别谈什么长远战略了。
  同意,领导人的家庭财产也是国家机密
  就像美国当年的“星球大战”计划,就是拿来骗苏联的,结果苏联真的上当了。
  国家大事人民真的不懂,因为你什么都不知道,你就不想知道,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就说那一丁点儿你都懒的看
  所以某某的373套住房是国家机密  
  有道理!  
  简单的公投一下:国家从下月开始每月白给每个人一万元的人民币,你愿意吗?我想99.9%的人是愿意的,而不愿意的那些人是毫无办法的,这样白给钱的后果也是很严重的。
  老百姓就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买个菜讲半天价,知道个毛政治经济军事,高公投就是问瞎子,你说红的好看还是绿的好看
  所谓普世民主根本经不起理论推敲
  应该少数人的民主却,精英联盟。  
  总之权力在人民手里就叫胡闹,人民只能当奴隶,权力必须集中在个别人手里就叫精英了,对吧
  国家就像一辆公交车,必须要经验老道的司机来开。你让一般乘客在上面大叫刹车,踩油门,谁声音大听谁的。这不过扯淡嘛。搞不好整河里去……  
  核弹头对准什么方向也必须和老百姓商量一下才可以,这才叫真民主,否则都是假的,片面的。
  公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不公平的。  假如有颗定时炸弹,剪红线还是剪蓝线,公投一下,错了大家一起死。
  @大大大决策
  @w66guo
13:08:38  核弹头对准什么方向也必须和老百姓商量一下才可以,这才叫真民主,否则都是假的,片面的。  -----------------------------  呵呵。
  脱欧以后,英国人去搜索“欧盟是什么”  在投票通过退欧后,谷歌搜索统计发现,在退欧结果正式公布6小时后,英国人搜索的第二、第三和第五大热门问题分别是:  欧盟是什么?  欧盟有哪些国家?  欧盟有多少个国家?  昨天晚上英国数十万人在网上请愿,要求重新举行脱欧公投,导致英国议会下院网站崩溃。  也有英国公民后悔投了退欧票。一位接受了英国电视台采访的公民这样表示:尽管我投了退欧票,但今天早上醒过来,现实还是打击了我。如果有机会再投一次,我会选择留下来。  ———英国人受教育程度和现代化程度应该是值得尊敬的吧,事关国家前途的重大决策应该由不了解不关心世界政治局势的民众投票选择么?民意如流水,民众或一知半解、或情绪性投票、或是被煽动、或出尔反尔、或目光短浅没有前瞻性!!  ———英国人着实开了一把国际玩笑,结果出来当天世界股市蒸发2万亿。也给我们将来政治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教训。
  治国理政和做外科手术一样,都需要高度的专业知识与丰富的经验,试问有哪个患者,会让一群不懂专业知识、又不对手术结果负责的人投票来决定手术怎么做???
                民主自由、选票公投被神话了很多年,放弃自己五千年文化,去跪拜西方
  @月黑夜浓
14:49:28                民主自由、选票公投被神话了很多年,放弃自己五千年......  -----------------------------  同意,打倒狗日的西方俄毛党
  必须的~~
  权利的确不应该放在全民手里,全民公投是非常愚蠢而且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应该把权力集中在一部分人手里,而这一部分人必须承诺放弃个人隐私,接受大众监管。  这部分人需要由大众选举产生,也可以由大众投票免职  选举可以几年一次,免职可以随时发起  市级政府要员由全市人民选举,省级政府要员由全省人民选举,要罢免也是全行政范围的公民一人一票,其他各级以此类推  如果以这样的机制行使各级政府权利,应该还算民主和公正
  全民公投弊端主要是信息不对称,而且相关的决策一般会对整个族群产生负面影响,而政客为了获取私利的同时推卸责任,那么公投是最好的手段。  谷歌公布的搜索趋势即使不能代表整个英国人,至少也说明一个事实:信息不对称。
  全民政治好不好不是取决于公民素质,而是信息对称。  我们的民主集中制 可以最大限度的实现信息对称。
  LZ想说的其实就是,人民全部是白痴,必须由领导来帮他们思考
  其实只要信息对称,全民公投的确是最优政治方式。但事实上信息对称基本不可能,所以有些西方国家采取了貌似折中的民主代表制,比如 美日的上下议院。  但 民主代表制还有一个缺点:责任不明确。  这些代表选出来后 就不用担责,责任由选民自行承担。
  @大大大决策  不只是胡闹,更是不负责任!你让什么是欧盟都不知道的英国人来决定离不离开欧盟,跟掷色子有什么区别?而且掷色子更节省人力财力物力。
  公投就是,押大押小。哈哈。。。要认赌服输。本质就是这玩意。
  还是民主集中制的好,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懂行且负责任的人来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
  普通民众普遍眼光不够长远,只顾眼前利益,把国家的前途交给民众公投,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谁也不能代表我
16:51:09  普通民众普遍眼光不够长远,只顾眼前利益,把国家的前途交给民众公投,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  -----------------------------  呵呵,我眼光长远,顾长远利益,把国家前途交给我吧。
  @网事知多少-28 16:45:34  还是民主集中制的好,大家提出自己的意见,让懂行且负责任的人来决定国家民族的命运。  -----------------------------  谁懂行?谁负责任?你怎么知道?
  民主与专制的区别就是:民主选出专业的管理团队,团队按照民主的原则管理囯家,当这个团队遇到问题,正反双方意见五五开时,就又会把决定权交给大众,简单点叫"公投"  专制是前任选出管理团队或者干脆就一个(如朝鲜)来管理国家事务,当然管理团队也是按照势力来决定事情的正反。大众的意见只会参考一点,但不影响决策。而当势均力敌时,由于没有退出机制,双方互不相让,就会造成国家危机,分裂,动荡不安。但专制也有好处,就是效率比民主高。但也是把双刃剑,好也会发展成极至,差也会到极至!红太阳前三十年专制,让人民站起来。后十五年专制让人民饿肚皮。就是很好权释专制的利于敝!  
  顶顶更健康
  同意,每个人分工不同,政治家搞政治,我们这些小人物就是挣钱养家  
<span class="count" title="2万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巴西为何反对奥运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