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奇观是怎样雾凇奇观形成的原理

海蚀奇观――中新网
本页位置:
  我们来到维多利亚省坎贝尔港国家公园,世界著名的海蚀奇观“十二门徒石”就坐落于此。
  海蚀奇观,或曰海蚀地貌,是指海水运动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如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等。正是在岁岁不止的外营力的作用下,软硬不一的岩石组成的基岩海岸便会造出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地貌景观。“十二门徒石”是澳大利亚的地标性景观之一,南澳旅游,多要安排这一观赏节目。
  “十二门徒石”这组岩石群,千万年来在海风和海浪的不断侵蚀下,逐渐形成了形态各异的奇岩怪石。有好事者将之比喻为耶稣的十二门徒,因此美其名曰“十二门徒石”。其实最初是不是十二块,也是众说纷纭。而且其中的几块经不起时间的洗礼先后崩塌了,如今,“十二门徒”只剩下了“八位”。至于附近另一海蚀名胜“伦敦桥”,亦同样遭受大自然冲刷,左边的拱门在一九九○年塌下,现在只剩下右边的拱门孤独地横卧海中。
  我们沿海滨步道前行,一来到这片气势磅礴、饱经风霜的崎岖海岸线,顿时精神为之一振,仿佛身处天涯海角,跃跃有振翮欲飞之感。由于旅途安排紧凑,我们只能远望,但亦能够感受海浪飞溅、波涛裂岸的惊险和壮观。冬天的南澳天气变化无常,这一天我们刚来的时候还有点细雨,并非风平浪静。“十二门徒石”和“伦敦桥”在阴冷的午后,深沉壮伟,更加显得厚重而沧桑。
  大自然花了几百万年时间磨蚀成的这些巨形石柱,我们只花了半个钟头的时间就一览无遗,大家拍了不少照片。有些游客意犹未尽,还乘坐当地提供的直升飞机,在空中俯瞰这一片神奇的自然风景,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千奇百怪的海蚀地貌给人们的旅游增加了无限的乐趣。中国海域辽阔,像这样的自然景观为数众多,海南岛天涯海角的“南天一柱”、福建东山岛的风动石、平潭岛石牌洋的半洋石帆、大连的棒槌岛,这些都是著名的花岗石海蚀柱;而台湾北部野柳的岩石石质较为疏松,海蚀地貌十分特别,众多的蘑菇形的奇石布满了海滨,最为人们熟悉的“女王头”就在这里。
  (摘自《澳门日报》 作者:石 城)
【编辑:官志雄】
----- 海外华文报摘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海南岛是怎么形成的?_百度知道海岸地貌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暂无简介
总评分4.1|
浏览量4308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1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五省区纵情走一回】(十)海蚀奇观九丈崖
& 海蚀奇观九丈崖
&刚进入九丈崖景区,耳畔传来阵阵轰鸣的浪涛声,我们沿徒坡循声前往,来到断崖边,只见往下几十
&米就是海岸,从山路下去,站在碎石滩上更能感受到海上的风高浪急,汹涌的浪涛一阵又一阵地扑向岸边
&的岩礁,水花迸发,声震如雷,气势逼人!
&碎石滩旁矗立一高峭崖壁,临海的崖壁上建有一皇冠状的围栏,凭栏观海,让人平添“任随风吹浪
&打,我自岿然不动”的豪气。
&穿过碎石滩,我们来到布满一片高低错落礁石的海岸,只见身旁一高约70米,绵延几百米的巨崖,这
&就是名为“峭壁燕梭”的九丈崖,由于千万年来风浪的侵蚀,石崖渐成了上凸下凹之势,壁面犬牙交错,
&石窟、石穴鳞次栉比,崖下岩礁棋布,水深流急,险峻奇特让人惊叹!难怪在全国众多海蚀崖中独占鳌
& 在崖底崎岖的石路下小心前行,我们不时停下观赏奇岩怪礁组成的不同景色,拍下一个个精采的画面。
&你看,眼前的“九叠石塔”,九层崖石纹理清晰,层次分明,形态别致,这是经海浪千万年磨蚀雕凿而成的杰作。还有石柱、石台、石穴……,都是自然的造化而成,可谓情趣万千!
在九丈崖景区参观,除了小心脚下道路,也需留意头顶的崖石,因长年风化,难免会有碎石跌落,故 &
&有些崖边装有防护网。我们象探险队一样东张西望,既搜寻美景,也时刻顾及自身的安全,这种兴奋中的
& &紧张,让人感觉新鲜、刺激。
翻过崖边一道红色护栏下的石桥,眼前出现两处海蚀大洞,大的深30余米,宽5米,洞顶巨岩形成近似
&拱门,洞内石英岩面凹凸错落,玲珑剔透。大洞毗邻处有一小洞,宽1米多,深20余米,洞内有石桌、石
&床,上方开两扇天窗。我们猜测:这里可能就是资料提及“传说当年八仙曾在此聚会的地方,那个小洞是
&何仙姑的寝室。”这样的海蚀洞难得一见,视为神迹亦不足为怪。
说九丈崖的海蚀奇观一步一景也不为过,“龙舌垂钓”,因一礁石酷似龙舌伸出海面而得名。门槛礁、
&鞭杆礁、蜘蛛礁、猴子礁……这些天然形成的岩礁随你发挥想象,确也有几分型似。这里海水通畅,洞穴
&密集,是钓鱼的理想之地。我想也是海鸟摭风档雨的聚居之地。
& 九丈崖的珍珠门东侧大西山脚下,有块平缓地,当地人叫”平滩“,曾经发现多处窑坑、灰坑和葬墓,出
&土了青铜戈、石刀、石锤、骨锥、骨匙和大量红褐色、灰褐色面陶器及纹饰陶器。据出土文物考古证明,
&早在四、五千年前这里就有游民季节性居住,属四千年前的东夷文化遗迹。我们在海滩上流连,听浪涛吟
& &诵千古之苍桑变幻,不由心生感慨!
&九丈崖景区集山、海、礁、崖、洞及古迹于一体,融奇、雄、秀、美、险、神于一身,此行让我大开
&眼界,所谓“行万里路胜读万卷书”,若无亲身体现,能有这深刻的认知吗?!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海蚀地貌_百度百科
&&&海蚀地貌
分布地带:主要分布小港——算山原油码头间的长跳嘴、、、北侧,北侧亦见。崖壁陡峭,最高20~30米。
有的是由于上部被侵蚀坍落逐渐形成的;有的原是海岛被侵蚀而成的;有的原是岬角,其后侧被侵蚀掉则成孤岛,最后继续遭侵蚀而形成。分布地带:分布杨公山西北缘、中门柱和黄蟒岛周围。中门柱山最为发育,高数米,似烟囱立于海中,有的似石林。
野柳奇特的海蚀地貌
一般在、、岬角和海岸岩石的构造裂隙部位通常发育着洞穴等地貌形态。
又称海蚀槽,海蚀与海面(高潮海面)接触处受形成的断续凹槽。深度大于宽度的称,深度小于宽度者称海蚀龛(sea chasm)或海蚀壁龛(wave cut notch)。多位于海蚀崖和前缘陡坎基脚处。中国北方的带有不同的,是海岸抬升的重要标志之一。
分布地带:见于长跳嘴、杨公山、大黄蟒岛及大榭岛北侧,出露于高潮位以上。
版式:| 炫彩版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幻日奇观如何形成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