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字高手,考古研究专家,这印章制作下面写的什么字?物理检测大约距今2300年做左右,中国第二代文字,

第二章 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阿拉伯简史-图书-阿拉伯信息交流中心
当前位置: && 第二章 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
作者: 穆斯塔法.萨法日尼
阿拉伯人在世界历史上具有极大的意义和重要性。这是因为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在完成研究和分析了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埃及、古巴比伦、印度和中国之后,而把焦点再一次投向二河流域的古巴比伦,二百年来科学家们所研究的主要的参考资料是用阿拉伯语写的伊斯兰教的文献、最著名的史诗及文化传说、如在阿拉伯地区广为传颂的《天方大化历史》,其次是分散在各处的希腊语和拉丁语的记载、再其次是为数不多的象形文字的埃及帝王史和楔形文字写作的亚述史巴比伦帝王史、近年辨认出来的玛雅文化和希木叶尔铭文、现代游历家和探险家的报告、以及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可以作为补充资料。
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以上资料的研究成果,使我们进一步了解了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地理、部落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他们对世界宗教产生的影响。科学研究成果证明: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各种宗教的朔源,都与阿拉伯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世纪时代阿拉伯产生的民族曾征服过当时的世界——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延续和发展从人类远古时期一神论的根深蒂固的民间习俗来看,也是人类宗教信仰发展的必然趋势,穆罕默德继承和发展了这种趋势,目前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一个是穆斯林。
阿拉伯人所建立的不仅是一个帝国,而且是一种文化,他们不仅继承了远古时期人类“一神论”的信仰,同时继承了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地中海东岸上盛极一时的古代文明,又吸收而且同化了希腊——罗马文化的主要特征,后来他们把文化影响又传到中世纪的欧洲,遂唤醒了西方世界,从而使欧洲走上了近代文艺复兴的道路。
阿拉伯人的宗教从历史上说是人类宗教的根源,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世界上说阿拉伯语的人达九千万,在中世纪时期的好几百年期间,阿拉伯语曾是整个文明世界学术文化和进步思想界所使用的语言,在9-12世纪之间用阿拉伯语写成的著作包括:哲学、医学、历史、宗教、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各种著作,比较用其他任何语言写成的还要多些。西欧的语言中有许多借用词是受阿拉伯语的影响,阿拉伯字母也是世界上应用最广的一套字母之一,使用这套字母的语言有波斯语、阿富汗语、乌尔都语和一部分突厥语、柏柏尔语和马来语。 巴比伦人、迦勒底人、喜特人、腓尼基人已成为历史上的民族,现在已不存在了。阿拉伯人和说阿拉伯语的人,历史上存在过,现在也还存在,过去和现在他们都占了一个战略上最重要的地理位置,跨在世界商业最大动脉中的一条动脉上,在古代他们把握着古代商道的咽喉,影响着欧亚非三大洲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推动着世界文明的进程。
在现代、他们的国际地位在东西方冷战的竞争中,通常成为重要的中间力量,他们的土壤里蕴藏着世界上最大的液体能量,即1932年初次发现的石油。
我们分析一下西亚语言分布图就会发现:目前居住在叙利亚、巴勒斯坦、阿拉比亚东部和伊拉克的人都是说阿拉伯语的民族。阿拉伯的古代史告诉我们公元前3500年前后巴比伦人(最初叫阿卡德人,因首都阿卡德而得名)亚述人、迦勒底人先后占据了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流域,公元前2500年后阿摩尔人和迦南人——包括腓尼基人——居住于叙利亚。而公元前1500年前后阿拉马人定居于叙利亚、希伯来人定居于巴勒斯坦。在十九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的奥妙破译之前人们是不知道以上这些民族之间是有着密切的亲属关系的。
把亚述语、巴比伦语、希伯来语、阿拉马语、阿拉伯语和埃塞俄比亚语加以比较研究才知道,这些语言之间有显著的类似之点,因此是同源的语言,这些语言中的每一种语言其动词的主干都是三个主音,论时态只有两个形式,一个是过去时,一个是现在时,动词的变化是依照同样格式的。
词汇的要素几乎是相同的,只要把说这些语言的各民族的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考察一下,再把他们的相貌比较一下,就可以发现他们之间有极相似的地方。语言的同源,只不过是他们在类型上具有显著的一般共同性的一种表现,这一类型的特征是深厚的宗教本能、活泼的想象、显著的个性和异常的彪悍。
由此可见,这些不同的民族——巴比伦人、亚述人、迦勒底人、阿摩尔人、阿拉马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阿拉比亚人和阿比西尼亚人——他们的祖先,在演变成不同的民族前,在某个时期,必然居住在同一地方构成一个民族。
这个民族原来的故乡究竟在哪里呢?这就构成了一个世界文明起源的问题。一般学者对于这个问题曾作出各种不同的假说,有些学者注意到闪族与含族之间人种上一般的关系,认为在非洲是这个民族原来的故乡,有的学者主张美索不达米亚是这个民族的发源地,但也有人认为阿拉伯半岛是这个民族的故乡。
现代科学研究成果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了较新的认识:
翻开阿拉伯的古代史,我们发现地球上最早的那些城市是建立在伊拉克南部的低地平原和沼泽的。那个地区古代的名字叫作舒美伦,现在则被称作苏美尔,阿拉伯的历史阶段将从公元前6000年跨越到公元前2000年,考古学上称之为新石器时代、红铜时代、早青铜和中青铜时代。
在阿拉伯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地区进行发掘工作的考古学家们,已经挖出了我们从《古兰经》、《讨拉特》(旧约)、《引支勒》(新约)和其他古典文献中知道的那些大城市的遗迹,如埃利都乌鲁克和乌尔等,其他一些不太有名的古代苏美尔人的聚集点也纷纷在考古学家们的锹下被找到,如舒路帕克、拉格什尼普尔和基什等,所有这些都反映出阿拉伯地区古代部落的形成与发展及苏美尔文明的兴旺和富于创造性的景象。
阿拉伯古代部族也是最早的聪明的建筑师,地球上人类第一个城市——埃利都的建立周长达9.5公里以上,人口估计约为5万,考古学家们鉴于这个有美丽神庙的城市的奇观,这个最早形成“城市化革命”的时代被命名为“乌鲁克时期”乌鲁克已成为阿拉伯地区古代史中的一个重要的一部分。
考古学家们在美索不达米亚到处都发现了苏美尔人时期宏伟华丽的石像和浮雕,苏美尔人在其悠久历史潮流的某一阶段,创造了图案精美的陶器和他们迅速发展的熔炼金属的技术。从而开辟了学者们所说的“青铜时代”,苏美尔人的文化遗产在美索不达米亚历史上一直流传下来,纵贯巴比伦、亚述和波斯时期,他们的一神论的原始信仰也始终保持在各民族中。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资料根本找不到有政治事件的记载,有关人和事的记载,只是在苏美尔历史晚期才出现的,而且记载的只是一些史诗的传奇故事和神话。这给历史学家解释考古发现造成了困难。
但是,我们绝不能认为传说都是“异想天开”或“荒诞无稽”,故而不能作为资料使用。我们不能指望古人像我们要求现代历史学家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那样,撰写确凿的历史。当我们想要了解阿拉伯地区远古发生的事情时,不能用我们20世纪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代讲故事的人。他们的古代史是围绕神和神化的英雄的行为展开的,是一个充满大蛇和鬼怪的世界,是一个奇迹和神话纵横的时代,学者们将这种资料称为“史诗文学”,是用来将这些传奇与当时的档案和碑区别开来的,后者本质上应该是可靠性更强的史料。而阿拉伯地区“大洪水”的传说和诺亚方舟的传说以及印度“大洪水”的传说和中国“大禹治水”的传说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古代流传下来的“传说”都有着相对的可靠的史料意义。
近二百年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通过对地层学、考古发掘及历史文献的研究已经能够描绘出一幅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文化发展的全景图了,也为我们了解古代阿拉伯部族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他们当时的宗教信仰和生产力发展的状况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学者们根据世界上第一座城市埃利都附近欧贝德发掘的早期古人类陶器年代(约公元前5000—前4800)的测定,定为:
1.埃利都/欧贝德第一期 以下类推为: 2.哈吉.穆罕默德/欧贝德第二期(约前4800-前4500年) 3.欧贝德第三和第四期(约前4500—前4000年) 4.乌鲁克(约前4000—前3200年) 到了欧贝德四期时代陶器已开始盛行,并已不再成为珍贵物品或身份的象征,而是日常用品了,并且陶轮的使用首次得到证实,这标志着已过渡到了“乌鲁克时期”。 5.捷姆迭特耶色(约前3200—前2900年) 6.早期第一王朝(约前2900—前2700年) 7.早期第二王朝(约前2700—前2600年) 8.早期第三王朝(约前2600—前2340年) 9.阿卡得王国 (约前2340—前2159年) 10. 古蒂时期 (约前3200—前2900年) 11. 乌尔第三王朝(约前2112—前2004年) 12. 埃兰人的征服(约前2004年) 13. 伊新—拉萨尔时期(约前2025—前1763年) 14. 古巴比伦王国(约前1894—前1595年) 让我们再了解一下传统的两河流域历史年表:
公元前3550—前2117年
乌鲁克文化晚期
(前3500年)
捷姆迭特那色文化
(前3200年)
早期第一王朝
(前2900年)
早期第二王朝
(前2700年)
早期第三王朝前期
(前2600年)
早期第三王朝后期
(前2500年)
阿卡得王国
萨尔贡一世
尼利都皮齐
伊鲁鲁友什
陶器是历史发展进程的非常有效的见证物,而陶器的故事是随着伊拉克南部湿润的平原上最早的开拓者而开始的。
陶轮新技术的出现标志一个迅速发展的时代的到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阿拉伯地区到达乌鲁克时期时,就已经离开了史前时代,而进入了有史时代。更早的陶器式样产于山中的部族。
真正的历史的确是从有文字开始的,文字看来是乌鲁克及其同时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南部城市的人们发明的,最早的文字首先是在乌鲁克第四王朝时期被发现的,文书是用削尖的芦杆刻划在小泥板上的,其内容主要是向独一神献祭的牲畜头数。古代人向神献祭牲畜是古人宗教信仰的重要表达形式之一。到了早期王朝时期文书才采用了我们定义的书面形式,有了完整的语法和词汇。最早的苏美尔口述史诗才被文字记载下来,它们包括对乌鲁克和基什伟大的英雄国王所统治时期的事件的传奇叙述。这种史诗文学非常受欢迎,很快被翻译成阿卡得语并在此后漫长的岁月中代代相传,它们的版本是在尼尼微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的图书馆遗迹中发现的。它们包括被称做《吉加美士史诗》的12块泥版,其中有讲述苏美尔大洪水的著名故事,还有关于基什的伊塔纳,乌鲁克第一王朝的恩麦卡尔和卢加尔班达的传奇故事。
至此我们已经根据学者们的研究成果,基本理顺了阿拉伯地区两河流域古代文化的产生与发展状况的时期是从公元前6000年到前3000年的简单概况。早期王朝正处在公元前2900年左右时期,这一时期即公元前3000年前后,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的时期,多年来学者们所精心探讨的“大洪水”之谜及其产生时间决定着人类史前文化的分水岭,阿拉伯古代部族的产生都和这一时期有着密切的关系。
玛雅文字的破译和德国考古学家“大洪水”坑的发现为现代人确定世界性的“大洪水”确有其事,并在玛雅文献中确定了“大洪水”的爆发时间是公元前3113年(多年来世界学者估算“大洪水”时期为公元前4000—前3000年之间)。
“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化没有给历史学家留下多少有价值的资料,而考古发掘成果印证了史前的文化传说。
阿拉伯地区部族的产生与发展是与人类的发展与产生的渊源相关的,多少年来学者们都有各自的观点。
近两百年来的考古研究与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学者们将以各自不同的崭新观点来解读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历史,进一步了解阿拉伯地区的人文历史部族的产生与发展将对了解人类文明及人类信仰的渊源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阿拉伯地区的考古发现和有关历史文献研究成果向我们表明:阿丹及阿丹族人从活动的拉胡尼山发展到扎格罗斯山和伊甸园等地,留下了古人类活动的遗址,从古兰土墩遗址到埃利都,从古兰土墩到雅默的两条路线出土的陶器式样的研究以及对苏美尔史诗及其他历史文献的研究,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明确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两河流域山区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政治和历史的发源地。 2.苏美尔起源于山中或者说库尔德山脉的山里人播种了地球上最早的人类文明。 3.苏美尔的乌鲁克平原王国与山中伊甸地区的阿拉塔王国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 4.苏美尔人是从扎格罗斯山区迁到苏美尔平原的。 5.阿丹的后代是从山区迁到埃利都的。
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为我们提供了真实可靠的历史资料。
我们通过研究这一地区陶器产生的时间顺序和比较不同土墩遗址的陶器类型,从而能了解阿丹族人从山区迁往平原的路线及时间(附陶器路线图)。阿丹族人历经了石器时代后逐渐学会了烧制陶器,进入了陶器时代,大约在距今6800年—7100年左右。阿丹族人带着他们的陶器从山区迁往平原进入了埃利都。
从附图②中可以看出阿丹族人是分两条路线从山区迁往两河流域平原的,经北到雅默的路线,后来发展成为古代的亚述古国及巴比伦古国(见历史年表)。
往南到埃利都的路线,后来发展成为埃利都古国和乌鲁克古国。
以上两条路线的山区古人部族是阿拉伯半岛产生诸多部族的渊源,根据陶器的发现及产生时间可以了解到阿丹族人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迁经埃利都后,学会了制造可以航海的芦苇船(这一点已被现代科学家以模仿形式造的芦苇船通过实际航海操作、能够到达目的地所证实)史前古人类从波斯湾海沿阿拉伯半岛向右转,可以到达非洲的红海,从而进入非洲及地中海,向左转可以到达印度的梅路哈,从而进入亚洲通过白令海峡到达北美洲。
从人类到达埃利都发明了芦苇船(公元前5000年)直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1000年时间内,人类已从阿拉伯地区扩展到世界各地,并通过航海技术的发展,将他们的贸易需求及生活用品陶器和红铜、青铜制品带到了世界各地。
在世界性“大洪水”之前(距今5113年之前),全世界几大洲几乎都有人类存在,这一点也已被考古研究和历史文化研究所证实。
我们从陶器出土的路线图可以看出,波斯湾两岸的陶器式样以及非洲和印度大陆的两岸陶器式样都与埃利都陶器后期式样相同。而埃利都陶器式样又与古兰土墩遗址陶器的后期式样相同,考古研究证明古兰土墩遗址的陶器是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古人类陶器,距今达(7000年左右,在埃利都土墩发现了6800年前的彩陶)。
阿拉伯地区部族的产生是和人类生产力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两河流域出土的大量陶器、红铜器、青铜、铁器可以了解人类发展的历程表:
公元前5000年左右发明了陶器 公元前4800年左右发明了彩陶 公元前5000年—前3000年发明了红铜 公元前3150年—前2300年 早青铜时代 公元前1150年—前600年 铁器时代
而传统的苏美尔年表告诉我们,阿丹族古人类从山区迁入两河流域平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欧贝德第一期(公元前5000年—前4800年)可以得到证实,到欧贝德第四期时(公元前4000年)人类进入了乌鲁克时期(公元前年)人类已经形成诸多部落。
捷母迭特那色(约公元前3200—前2900年) 史前文化分水岭时期为公元前3113年 早期第一王朝(约公元前2900年—前2700年) 阿卡得王朝 (约公元前2340年—前2159年) 古蒂时期 (约公元前2208年—前2117年) 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212年—前2004年) 古巴比伦王朝(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 近亚述帝国 (约前911年—前744年) 波斯帝国 (约前559年—前)
苏美尔国王表实际上是古人对当代英雄们事迹的记录,具体时间应从“大洪水”后开始的即公元前3113年。
能够反映阿拉伯地区历史记载的主要依据是《讨拉特》(旧约)、《引支勒》(新约)、《古兰经》、《苏美尔史诗》、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天方大化历史》、《苏美尔国王表》、《传统的美索不达米亚历史年表》。
近二百年来的考古研究成果使我们对以上资料其中的一些传说与神话应报有一种开明的态度。
我们中大部分人都记得《古兰经》中有关情节的故事:
一、我们都知道阿丹与好娲的故事以及致人类堕落,代表世界魔鬼之首离卜里斯的故事。(《古兰经》第二章第35—第38节) 二、阿丹两个儿子的故事,哥哥杀了他的弟弟变成了亏折的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杀人的人。(《古兰经》第五章第27—第30节) 三、努海时代的“大洪水”毁灭了世界,一个虔诚的人努海和他的家庭因受启示而造了一只方舟而得救,这只方舟最终停靠在朱地山。(《古兰经》第十一章第44节) 四、努海子孙回到了平原开创了自阿丹以后的新的人类的文明。(《古兰经》第十一章第48节)
玛雅文字近期的破译,使我们对决定史前文化分水岭的世界性“大洪水”的时间有了一个确切的结果。 玛雅民族虽然只有不到3000年的历史,但这个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档案保管员,在玛雅文化的历史文献中有世界上唯一记载世界性大洪水的确切时间,即公元前3113年。
努海时代以前的诸民族是以山区古人类的一个群体为基数的发展结果。
大洪水灭绝了人类的史前文化,我们考证史前人类第一个部族的产生,只有依靠史前的考古发现和神话与传说的互相印证。
传说中各种主要神灵都在史前文化的考古发掘中得到了印证,如伊南娜女神、埃利都神庙、欧贝德的陶器(彩陶)等。
历史文献和陶器传播路线告诉我们,人类的最古的历史摇篮是从阿拉伯的库尔德山脉的古兰土墩,向平原扩展的。出土文物告诉我们,他们从一神论的古代信仰演变成努海时代之前的多神信仰。因“大洪水”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留给人类的只有考古发现和神话与传说作为历史的考证。
而阿拉伯地区各民族的信仰与生活习俗正是从史前文化中的“一神论”的信仰中流传下来的。
人类的信仰,从远古时期(约8000年)的一个民族的“一神论”信仰(以祭献方式崇拜),发展到诸多个民族的多种神灵的信仰(以祭祖和佛像方式崇拜),以及犹太教和基督教的“三位一体论”的信仰,但纵观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一神论”的宗旨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穆罕默德能在短短的23年中的时间里,将一盘散沙的阿拉伯诸民族归统到“一神论”的伊斯兰教的宗旨中来,也就不足为奇了。“一神论”的根基是自古以来就有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在研究中发现,人类文明发展的兴衰是与人类一神论的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
从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3113年大洪水的产生从公元前3113年到公元0年,近3100年的时间,人类徘徊在多神论的信仰模糊状态,而从基督始至距今1400年穆罕默德诞生前的600年间“三位一体论”使人类的信仰更加模糊,人类的文化陷入了空前混暗时期,难怪欧美历史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类历史文化黑暗时期,也就不足为怪了。
近两个世纪以来的考古研究成果印证了一部分阿拉伯地区民间传说的真实性,如许多民间传说都提到了第七世英雄的名字以及他的才能及他升天国的传说故事,传统的一神论称之为以德雷斯圣人(圣经中称为以诺)。
我们从第七世圣人以德雷斯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出土的,位于城市地下中心部位的供奉神像的庙宇神坛遗坛(距今有6000多年),可以看出人类的初级阶段就已经从“一神论”发展成为对祖先的崇拜。
第一世英雄的名字阿丹和他的妻子好娲的故事,是阿拉伯地区传诵最早最为广泛的民间传说。真正的阿拉伯人谁也不会怀疑阿丹的后代形成了阿丹族人,后来称为苏美尔人的出土的陶器证明他们是世界是最早的原始部落,因为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个地区出土的陶器的年代可以和库尔德山脉的古兰土墩遗址出土的6800年前的陶器相左。
每一个阿拉伯人都相信是阿丹族人的后代(苏美尔人),先后从畜牧业、农业、运河水利、原始陶器到6800年的彩陶,从红铜器到青铜器的制造,他们毫不怀疑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苏美尔人创造的,这些传说以远古的唯一神论为信仰基础,虽然唯一神的称呼有所不同,但其宗旨是一样的(他们都只相信宇宙中有一个主宰——真主)。
阿丹族人的后代在“大洪水”前就已经在世界各地形成了诸多原始部族。
阿拉伯地区传统的苏美尔年表告诉我们,阿丹族古人类在形成较大规模的部族后,他们本能地从山区迁往平原,他们迁入两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公元前3000年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12个独立的城市国家这一点已被出土的城市遗迹所证实,如埃利都、乌鲁克、乌尔、舒布帕克等,其中乌鲁克占地1100亩、人口达5万人、各个城市国家争雄称霸相互征战,并于公元前4000年至前3200年建立了乌鲁克王朝。
部族的分化和新王朝产生,使原始的语言产生了分化与演变。至此我们已经顺清了阿拉伯半岛各民族语言分化演变的渊源。 努海之前形成的原始部族有汉志地区、阿曼半岛南部苏丹埃及叙利亚、土尔其等地,后来形成了较大的部族。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理顺了阿拉伯部族的产生是根据两个世纪以来,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古代部族的陶器测定的时间及陶器的传播路线图,传说的苏美尔王国表以及西亚语言分布图和阿拉伯古代史,综合分析和研究证明:库尔德山区的部族(阿丹族人),通过他们的发展壮大、迁移逐渐演化成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前3200年)。
我们从古人类陶器传播路线图,可以看出公元前5000年前古人类从库尔德山脉的拉胡尼山发展到古兰土墩,由古兰土墩分两条路线向平原发展,一条是向南到埃利都在波斯湾附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并通过埃利都的芦苇船,向世界传播发展,奠定世界各部落的基础。
另一条路线是由古兰土墩向北方向的雅默地区发展并最终形成了古巴比伦和亚述王国。
(一)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的历史时期,从原始社会发展起来的部族为了寻找立足点,在他们当时所能认知的土地上划定自己的疆域,标志着人类向定居时代过度。 (二)如果说在公元前5000年左右人类进入了从山区迁往大平原的大规模定居时代,那么到了埃尔——欧贝德时期(即公元前4300—前3500年期间)在两河流域考古学家已经挖掘出传说中的人类在地球上的第一个城市——埃利都。并出现了陶器及彩陶。这时的人类既有小的居民点,也有面积达七千平方米以上的大一些的居民点。还发现了1000座墓和许多神庙,有的庙中央有殿堂,有装饰威严的大门和高高的祭坛,反映出那时期人类的信仰已从单纯的《独一神》的崇拜向诸多种神灵崇拜的过度阶段。 (三)到了乌鲁克时期即(公元前3500年—3100年)考古发掘表明,此时的乌鲁克城面积约有81公顷,其中有1/3的面积为神庙和公共建筑区,显示出人类自古以来所固有的宗教信仰的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发掘中还发现了能够转动的陶轮及彩陶,还有装饰性雕刻的石制器皿、印章及金属加工的珠宝、写在泥版上的图画文字、地方名称等。所有以上发掘表明:人类到乌鲁克时期就已经进入了一个辉煌的文明时代。从考古发掘的大量的神庙来看,此时期人类的文化习俗已从单纯的独一神的信仰进入到崇拜多种神灵的时期,根据近期玛雅文字的破译人类社会发展到公元前3113年时,发生了世界性的大洪水,“大洪水”毁灭了人类的史前辉煌的文明,给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人类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近二百年来欧美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对两河流域的历史文献研究和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使以前许多不解之谜能够得以解答,为此能够以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来解读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也成为当前重要的课题。 (四)詹木迭特——那色(Jemdet.Nast)时期公元前3100——前2700年出现了青铜制品、小舟和车的绘画和粘土模型。人类已经进入了青铜时代。 (五)阿卡德时代和乌尔第三王朝时代
公元前2700年——前2000年
这一时期的文明表现是:王家铭文,这是以国王的名义写成的铭文,主要有:敕令、书信、建筑铭文、国际性条约、法典、献神的铭文等,值得一提的是王表,现在所知两河流域最早的王表为《苏美尔王表》它编于乌尔第三朝时期,它的记载起自“君王自天而降”王表列举了“洪水前”连续统治了埃利都、西帕尔和苏路帕克等国的8-10个国王的名字,尔后列举了从基什第一王朝国王开始的“洪水后”王朝的国王。学者们认为《王表》具有很大的历史意义,是研究两河流域早期的重要文献。该王表写在一个粘土制成的柱子上,现藏于英国牛津阿什摩棱博物馆。
(六)古巴比伦王国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和喀西特巴比伦时期,大约是在公元前2000年代,这时期的主要表现资料是基本上是用苏美尔语和阿卡德语写成的楔形文字,而最终阿卡德语变成了通用语言。
(七)亚述王国时期 公元前2000年——前609年
亚述战争史和考古发掘告诉我们,在乌鲁克以北的山那边的乌拉尔图,曾发生一次地理大迁移,从最初的政治中心乌尔米耶湖以南向西北迁往凡湖一带,后来的亚述人将早期的八个关系密切的部落或国家之一叫做乌拉尔特里或乌拉尔图,而乌拉尔图绝不是一个部落的名称,而是属于一块更古老的叫做阿拉塔的土地,这块土地的中心就是紧邻乌尔米耶湖南部的地区。
亚述学家证实,阿拉塔王国是乌鲁克人迁往苏美尔平原的故土。
从阿拉塔到埃利都,从埃利都到乌鲁克文化的建立的同时,在两河流域的北部苏萨地区也建立了诸多部族和王国,后来发展成为巴比伦和亚述王国。
考古发掘表明,苏萨的历史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还存在过一个前埃兰文明或称苏斯亚纳文化,这里的人不同于苏美尔人或阿卡得人或亚摩利人,苏萨地区的人的身份不明,我们对他们实际上还一无所知,他们有原始的书和文字,至今尚未破译,但考古学家告诉我们:苏斯亚纳早期的居民也与伊朗高原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前所述,他们的陶器与古兰土墩遗址的陶器证明是一样的,苏萨是通往山区的重要战略门户。
由埃兰文化发展为阿卡得、古巴比伦和亚述王国,阿卡得语后来成为阿拉伯地区的通用语言。
综上所述,史前(即公元前3000年前)阿拉伯地区古代部族的产生与文明的建立是与苏萨地区的埃兰文化和南部地区的乌鲁克文化的发展分不开的。
两河流域的文化带动了世界各地原始部落的产生与文化的发展。
他们说着同样的语言,信仰着同一个神——独一神,虽然后来的各部族对独一神的叫法有所不同,但都是指独一神的意思,他们有着共同的文化习俗。
古人类在后期发展中在信仰上产生变化,由古代单纯的《独一神》发展成为诸多神灵与佛像。如女神伊南娜、风神、雨神、太阳神、月亮神等,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传说与神话。
直到公元前3113年“大洪水”毁灭了史前文明,一个叫做努海的人因受到启示而造了一条方舟而得救,这只方舟最终终停靠在朱地山。
努海的子孙回到了平原,在乌鲁克之地重新安家,他们重建了被洪水摧毁的城市,直到这时天下的口音语言都是一样的。
努海的孙子麦斯基亚加舍是在阿拉伯地区广为流传的英雄,也是被古代苏美尔人特别铭记的伟大首领之一。
苏美尔的国王表告诉我们麦斯基亚加舍曾从南边的海上扬帆远航,到一处山地登陆,他从埃利都(波斯湾)航行到迪尔曼圣岛(巴林),这是史前阿丹族人的后代来往于苏美尔和马甘之间的水手们的中途港,然后他的船队驶进了浩瀚的大洋,沿着阿拉伯半岛的南岸来到红海口的非洲海岸。他们在一处山地登陆,那地方我们今天称作埃塞俄比亚,而古时却叫做库施。他们在红海的南大门建起了一个港口,在好几个世纪中成为非洲的阿拉伯半岛珍奇商品的集散地,他们从波斯湾经红海进入地中海。然后又开始向地中海的西部挺进,甚至到了大西洋沿岸。
麦斯基亚加舍的一个弟弟麦西最终统一了埃及,成为埃及历史上第一个国王——何露斯,只过了寥寥数代,他的后人何霞斯的追随者们,便开创了一个可与世界上任何文明相媲美的文明——埃及文明。
考古和艺术方面的证据表明,在涅加达第二期考古地层有外人移入尼罗河谷的迹象,这些人起初是作为贸易者而来的,但是当他们认识到埃及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在价值后,很快便又作为入侵者返回。他们征服了当地居民,并对战败者建立了统治。经过好几代人,直到提恩/提斯时期,他们的何露斯王纳尔迈和阿哈的领导下,上埃及强大的勇士们最终征服了下埃及王国并在孟斐斯建立了新都,由此开始了漫涅托所划分的第一王朝,从而揭开了埃及法老时代的序幕,因而最早的法老实际上是来自美索不达米亚外来先进者——努海的后代的。
努海长子撒姆(闪)的后代——以色列人、埃兰人、亚述人和阿拉姆人。 次子哈姆(含)的后代——腓尼基人、非利士人、亚摩利人和巴比伦人。 幼子亚伏羲(雅弗)的后代——米提亚人、波斯人、希腊人、塞浦路斯人和所有东地中海岛屿上的人。 学者们根据语言间的联系大致将他们分成三类: 闪族语系 哈姆族语系 印欧语系
从《苏美尔王表》可以看出“大洪水”后努海的后代所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早期王朝时,埃及还没有进入法老时期,直到统一了上下埃及后于公元前2900年时才建立了第一世埃及法老王朝。
怒海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大洪水”后的英雄。他有许多传说和名字及绰号,努海的名字在《圣经》中叫诺亚,而在两河流域最早的神话中他是与苏美尔的城市舒路帕克(现叫法拉)紧密相连的。
苏美尔人将他们自己的洪水英雄称为朱苏德拉,这个名字或绰号的意思是“长寿”(或永生不死)这个名字是出现在大约公元前1700年尼普尔的契形字文书上的。而在更早的阿卡德语文书中他的绰号则是阿特拉西斯,意为“极为聪明” ;也有的学者认为可以译作“极其虔诚”,这正是努海的品行之一,后来到了关于吉加美士的伟大史诗有了阿卡德语抄本的时代,两河流域的洪水英雄又被称做乌特纳普什蒂姆,意思是“他得到了永生”。
苏美尔人有关洪水英雄的神化是迄今发现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为《古兰经》提供的素材中最密切最惊人的部分,这也是《古兰经》与它之外的作品间最为著名的文学联系。
部族的分化和新王朝的产生,使原始的语言产生了分化与演变。
努海之前形成的原始部族逐步向汉志地区、阿曼半岛南部、苏丹、埃及、叙利亚、土尔其等地扩展,后来逐渐形成了较大的部族。
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巴比伦人(最初叫阿卡德人,因首都阿卡德而得名) 约公元前2500年的阿摩尔人和迦南人,腓尼基人居住在叙利亚 约公元前1894年—前1595年的古巴比伦人 约公元前1500年阿拉马人定居于叙利亚、希伯来人定居于巴勒斯坦 约公元前911年—前744年的亚述人 约公元前559年的波斯人、以及东非的的埃塞俄比亚人、后来形成叙利亚人、巴勒斯坦人、阿拉比亚人、伊拉克人
努海的后代继续谱写了以下的历史:
早期王朝 前2900年—前2500年 阿卡德王朝 前2340年(阿卡德语) 古蒂王朝 前2208年 乌尔第一王朝 前2100年 古巴比伦王朝 前1894年—前1595年 亚述帝国 前911年—前744年 新巴比伦 前612年 波斯帝国 前559年
综上所述,我们已经理顺了阿拉伯部族产生的渊源。古代部族的陶器测定的时间及淘器的传播路线图、苏美尔王国表、西亚语言分布图及阿拉伯古代史。综合分析和研究证明,库尔德山区的古代部族的发展壮大,逐渐向平原迁移和演化最终建立了乌鲁克文化—(约公元前4000年—前3200年)。
努海三个儿子的后代形成了无数个小部落并建立了许多国家(其中包括上面提到的埃及第一世法老)。
综上分析可以看出阿拉伯半岛的居民和半岛四邻的居民是同出一源的。他们都是古人类,阿丹族人从库尔德山区向世界各地扩展的结果。史前文化虽然遭到了“大洪水”的灭顶之灾,但留给古人的依然是史前文化中根深蒂固的[独一神]的信仰和生活习俗,这一点已被大量的出土文物和历史文献所证实,我们的历史也将从史前时代进入了伊斯兰教以前的时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印章制作大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