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中,左宗棠收复伊犁的意义新疆,为什么说“伊犁是新疆的门户,没有收复伊犁等于没有收复新疆”?地理位置

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为什么不趁胜收回伊犁
  早在1871年(同治10年),沙俄趁中国西北动乱,以“代为收复”为名,出兵占领了新疆伊犁区.1878年(光绪4年)6月,清政府派崇厚赴俄谈判索回失地,崇厚在沙俄的威胁下,在清廷不知情的情况下,于1879年(光绪5年)12月2日擅自与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里瓦几亚条约》,除割去霍尔果斯河以西和特克里斯河流域大片富饶的领土外,还赔款500万卢布.伊犁名义上归还中国,实际上却是“已成弹丸孤注,控守弥难”的残破空城了.清廷得知后极为震怒,于1880年(光绪6年)派曾纪泽兼任出使俄国大臣,与沙俄谈判修改崇厚擅订的《里瓦几亚条约》.曾纪泽抵达俄国后,“与俄外部及驻华公使布策等反复辩论,凡数十万言”,经过曾纪泽的力争,《里瓦几亚条约》被废止.1881年(光绪7年)2月24日,曾纪泽代表清政府在彼得堡同沙俄签订《中俄伊犁条约》,收回了伊犁和特克斯河地区.同年曾纪泽迁宗人府府丞、左副都御史.  中俄交涉方定,法国入侵中国的藩属越南.曾纪泽受命与法国代表进行交涉,“抗辩不稍屈”,由于在中法交涉问题上态度强硬.中法战争爆发后,由于极力主战,不久被免去出使法国大臣一职.  1884年(光绪10年)晋升兵部侍郎,赴英商定洋药税厘,为国家每年增收600余万两.次年回国任海军衙门帮办,协助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旋为兵部侍郎入总理衙门,后调户部,兼署刑部、吏部等部侍郎.在任出使英、法、俄三国大臣期间,订造了“致远”、“靖远”舰,为了订购军舰不受制于洋人,深入的学习过近代海军知识,在有关舰船技术的论述上极有见地.在此期间还亲自创作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首国歌《普天乐》.  1890年(光绪16年)病卒,加太子少保,谥号慧敏.子:曾广銮,左都御史;曾广铨,兵部员外郎.主要著作身后被辑为《曾惠敏公全集》.  新疆古称“西域”.很早以来,西域就同内地有密切联系.公元前101年(西汉武帝太初四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使者校尉.公元前60年(西汉宣帝神爵二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新疆轮台境内)设置西域都护,郑吉担任首届都护.《汉书·郑吉传》上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从此以后,中国历届中央政府都在西域设官建制,有效地行使对西域地方的管辖权.  18世纪上半叶,乌兹别克族的明格部在中亚费尔干纳盆地建立起一个封建汗国,名“浩罕”.1865年初,浩罕国派军官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阿古柏“用武力,更多的是用奸诈手段”,先后侵占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田、阿克苏、库车、乌什等城,于1867年悍然宣布成立“哲德沙尔”,意为“七城之国”,自封为“巴达吾来特阿孜”,意为“洪福之王”.随后,阿古柏又用两年多时间,镇压当地群众的反抗,进一步攻占吐鲁番,又翻越天山夺取乌鲁木齐,天山南北广大地区都落入阿古柏的魔掌.  新疆地处中亚东部,与中亚和印度接壤,英、俄两国都将新疆视为战略要地,势在必得.阿古柏成为他们争取和利用的对象.这是新疆危机的根源.俄国在利用阿古柏实现其侵略扩张阴谋的同时,又亲自出兵侵占伊犁,使新疆危机雪上加霜,更为严重.  面临新疆危机,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与塞防之争.海防论的主要代表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他主张舍弃西北,专注东南,提出:“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心腹之患愈棘.”塞防派的主要代表是湖南巡抚王文韶,他认为:俄国侵吞西北,日甚一日,“我师迟一步,则俄人进一步,我师迟一日,则俄人进一日.事机之急,莫此为甚!”因此,他主张:“目前之计,尚宜以全力注重西北.”陕甘总督左宗棠主张:“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他指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力主收复新疆,左宗棠的意见令“中朝动色”.清廷权衡利弊,采纳左宗棠的意见.1875年,清廷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那时候,左宗棠已经年逾六旬,而且体弱多病.他曾在致湘军将领刘锦棠的信中说:“本拟收复河湟后,即乞病还湘.今既有此变,西顾正殷,断难遽萌退志,当与此虏周旋.”左宗棠不顾自己年老多病,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勇敢地担负起收复新疆的重任.  1876年,左宗棠率清军分三路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速战的正确方针,先收复了乌鲁木齐及周围地区,然后攻占吐鲁番,打开了通向南疆的门户.清军得到新疆当地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进军南疆时,当地各族人民纷纷拿起武器,加入战斗,痛击阿古柏军队.1877年,阿古柏兵败身亡,清军收复喀什噶尔.第二年,除伊犁以外,新疆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左宗棠上奏朝廷,提出首先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收复伊犁的问题,如果达不到目的,再采取军事手段.他的意见得到朝野上下爱国人士的一致赞扬.  1880年初,根据左宗棠的意见,清政府派曾纪泽赴俄国谈判收复伊犁问题.在谈判中,俄国多方要挟,蛮不讲理,曾纪泽坚持原则,据理力争.  左宗棠深明外交必须以军事为后盾的道理,虽主谈判,但不忘备战.为了支持曾纪泽的外交努力,左宗棠率兵前往哈密,在哈密设立抗俄司令部.在前往哈密的征途中,他让士兵抬着棺材走在队伍的前面,表明誓死抗击俄国、收复伊犁的决心.唐朝诗人王之涣《凉州词》说:“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自古以来,玉门关几乎成为人们西行的极限.此时,左宗棠已年近古稀,体弱多病,可他却说:“壮士长歌,不复以出塞为苦,老怀益壮,差堪告慰.”连当年前往哈密拜访并留住军营一个多月的德国人福克都说:“一月以来,觉爵相年已古稀,心犹少壮,经纶盖世,无非为国为民,忠正丹心,中西恐无其匹.”正是左宗棠震惊中外的豪情壮举,有力地支援了曾纪泽的外交斗争,终于迫使俄国将伊犁归还中国.《阿古柏伯克传》的作者包罗杰说:“中国收复新疆,毫无疑义,是一件近50年中在亚洲发生过的最值得注意的事件,同时这是一个多世纪以前乾隆出兵这个地区以来,一支由中国人领导的中国军队所曾取得的最光辉的成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左宗棠对新疆态度?为什么收复新疆?_百度知道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幕后功臣:慈禧太后拍板出兵(图)
  核心提示:
  新疆不稳会导致其它地区的连锁混乱,此观点得到了慈禧的认同。1875年6月,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同时以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防务,出兵新疆,消灭阿古柏傀儡政权,恢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的主权。左宗棠争取到了用兵新疆的权力,为显示其收回新疆的决心,他命令部下抬棺而行。
  本文摘自《军事文摘》2008年3期 作者:东涵子西北边疆的收复之战—记
  左宗棠
  收复新疆
  提起新疆,我们会想起“丝绸之路”,会想起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会想起甘甜的哈密瓜,还有今日跌宕起伏的东突分裂活动……在新疆的历史长河之中,发生过很多我们无法遗忘的事情。其中,左宗棠收复新疆,维护祖国主权,保持国家领土完整的那段历史、那场战役更是应该被我们铭记。
  西方列强将魔爪伸向了新疆
  新疆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处欧亚大陆中心。面积166多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面积的1/6,是我国面积最大的一个省区。除东南连接甘肃、青海,南部连接西藏外,其余与8个国家为邻,即东北部与蒙古毗邻,北部同俄罗斯联邦接壤,西北部及西部分别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接壤,西南部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接界,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是我国边境线最长、对外口岸最多的一个省区,新疆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火打破了中国大地古朴田园生活的平静,也打开了与世隔绝、千年封闭的中国大门。一个古老的封建帝国,一时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帝国主义列强奴役宰割的对象。19世纪60年代,西方列强加紧了对世界范围内殖民地的争夺,中国的土地成为列强觊觎的目标。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先夺取了中国东北边疆的大片领土,随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了中国西北边疆。1864年,沙俄通过与清政府签订《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又侵占了中国西部领土44多万平方公里,并妄图吞并整个新疆。与此同时,受到陕甘地区回民起义影响的新疆回族、维吾尔族人民在天山南北起兵反清,先后攻占库车、乌鲁木齐、哈密、玛纳斯和喀叶噶尔旧城,然而,打着反清旗号的武装暴动却成了少数反动封建主进行割据分裂的工具。政权割据,互相攻伐。1865年,南疆封建主金相印为了兼并汉城(今疏勒),向浩罕汗国求援。
  1865年,浩罕汗国派遣阿古柏率大军侵入南疆,先后占领了喀什噶尔、疏勒、和阗、叶尔羌等地,并在英国的支持下,建立了反动政权,不断扩充势力。1867年底,阿古柏以喀什噶尔为中心,成立了所谓的“哲德沙尔”伪政权,并自称“巴达吾来特阿孜”(意即洪福之王)。到1870年,阿古柏率部攻占乌鲁木齐等地,几乎占有新疆全境。阿古柏侵占新疆期间,对外投靠俄、英和土尔其,于1872年、187年分别与俄、英订立“条约”:英俄承认阿古柏政权,给予金钱武器援助,阿古柏则给他们以通商、设立领事、低额关税等特权,以获得对自身统治者地位的认同。对内则加紧残酷压迫各族人民。英国为了排挤俄国势力,加强对阿古柏的援助,使阿古柏越来越依靠于英国。此种情形促使俄国在1871年乘机出兵侵占了伊犁,“设官置戊,开路通商,晓示伊犁永归俄辖”,并对清政府谎称“代为收复,权宜派兵驻守”。阿古柏慢慢演变成了沙俄和英国分裂中国领土的共同傀儡。
  政府纷争,在左宗棠得到了慈禧的支持
  西北边疆被列强所占,日本入侵台湾,1874年可谓多事之秋。面对边疆和海域的危急形势,清政府内部产生丁关于“海防”和“塞防”孰轻孰重的争论。形成了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论和湖南巡抚王文韶的“塞防”论,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则坚持“海防”、“塞防”并重。他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秩,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所以“时事之宜筹,漠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此论符合中华民族之长远利益,得到朝野普遍赞扬。并呈上万盲奏章,到了慈禧的支持。在奏章中,左宗棠直言(白话译文):
  “新疆的面积很大,占全国土地面积的六分之一,非常重要。依我说,凡是祖国的领土,一寸土地也不能轻意让给外国人,不要说这六分之一的广大肥田沃土了。”
  “新疆与西北各省,乃是华夏整体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人失去了四肢,他还能好好地生活吗?也许李少荃(鸿章)不要四肢该可以活着……”(李鸿章曾比喻新疆是四肢,丧失了元气气无伤,而海防是心腹,丧失了身死。)
  “李少荃说‘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这种说法实在是数典忘祖!早在周、秦、汉、唐时代,已有西北,并有了隶属关系。纵现历朝各代,每当国家衰亡时,总是最先丢失西北,为了保住东南,結果导致全民族的灾难。因此,只有保住西北,才可控制东南;光想保住东南,不但保不住东南,势必最后连西北都失掉。……
  新疆不稳会导致其它地区的连锁混乱,此观点得到了慈禧的认同。1875年6月,慈禧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同时以沈葆桢、李鸿章分别督办南、北洋防务,出兵新疆,消灭阿古柏傀儡政权,恢复被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的主权。左宗棠争取到了用兵新疆的权力,为显示其收回新疆的决心,他命令部下抬棺而行。鉴于新疆远离内地,交通不便,战前着力采运军粮,购置枪炮、弹药,整顿、编组了一支6万余人的作战部队,终于于1876年浩浩荡荡地开进了新疆。
  缓进速战,收复新疆
  日,左宗棠从兰州移营肃州(今甘肃酒泉),准备发起进攻,制定了“缓进速战”(“缓进”就是要用一年半的时间筹措军饷,积草屯粮,调集军队,操练将士,创造好出战必胜的一切条件;“速决”,考虑国库空虚,军饷难筹,力了紧缩军费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大军一旦出发,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力争在一年半左右获取全胜,尽早收兵)、“先北后南”的作战方针,命道员刘锦棠率湘军25营主攻乌鲁木齐;提督徐占彪和张曜各率所部驻守巴里坤至哈密一线,防敌北窜东逃。清军出关总兵力有80余营,清军按先北后南的方针,首战南北疆交通要冲—乌鲁木齐。
  阿古柏得知清军西进的消息,急忙布置防御,令马人得、马明、白彦虎等分守乌鲁木齐、昌吉、呼图壁、玛纳斯、古牧地等地,阻止清军南下;主力部署在吐鲁番和托克逊,阿古柏本人在托克逊督战,总兵力约4万人。
  1876年7月,刘锦棠率所部各营到达巴里坤,并进驻古城,7月底与金顺部在济木萨会合,谋攻古牧地。8月中旬,清军进扎古牧地城东和东北。8月17日,清军经过数天激战,占领古牧地,歼敌近6000人。
  刘锦棠从缴获的敌方信函中得知乌鲁木齐守备空虚,决定除留两营兵力守古牧地外,主力迅速向乌鲁木齐挺进。8月上旬,刘锦棠、金顺二部清军从阜康出发,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法,避开供水困难的大道,走敌虽严密防守但水源充足的小道,出敌意外地迫近乌鲁木齐北面重地古牧地(今米泉)。扫清敌外围据点后,用大炮轰塌城墙,17日从缺口冲入城内,一举歼敌5000余人,并乘胜于18日收复乌鲁木齐。白彦虎、马人得等仓皇南逃。尔后,左宗棠命刘锦部驻守乌鲁木齐,防止阿古柏军北犯,并继续清剿山中残敌;命金顺挥军西进。昌吉、呼图壁及玛纳斯北城之敌闻风溃逃。9月初,金顺部开始攻玛纳斯南城,月余不克。后刘锦棠、伊犁将军荣全先后增援会攻,于11月6日占领该城。至此,天山北路为阿古柏军占领之地全部收复。时临冬季,大雪封山,刘锦棠等就地筹粮整军,以待来年进军南疆。
  根据阿古柏在达坂、吐鲁番、托克逊三城部署重兵,加强防守,其本人则坐镇喀喇沙尔指挥的情况,左宗棠于1876年11月初拟定了三路并进收复南疆的作战方案:刘锦棠部由乌鲁木齐南下攻达坂城,为北路;张曜部由哈密西进,为东路;徐占彪部出木垒河,越天山南下,为东北路。张、徐两部协力攻取吐鲁番,得手后,立即攻托克逊。
  日,清军开始向南疆进军。刘锦棠率主力1万余人及开花炮队由乌鲁木齐南下,16日进至达板外围,乘守敌不备,迅速完成对该城的包围。4月18日,清军打退增援之敌,在达坂城外增筑炮台。4月19日,炮台筑成,清军用开花大炮轰塌城中大炮台、月城和城垛,击中敌弹药库,敌军死伤甚众,企图突围,被清军截杀未逞。敌守军在清军强大攻势面前只得投降,达坂城克复。这一战,清军共击毙敌军2000余人,俘敌1000多人。与此同时,张曜部和徐占彪部在盐池会师后,于4月21日克七克腾木,22日克辟展,25日克胜金台,向吐鲁番挺进。
  4月26日,刘锦棠部攻克托克逊。随后,张、徐二部在罗长枯部湘军协助下收复吐鲁番。至此,清军三路并进,未及半月即收复三城,为彻底打败阿古柏创造了条件。南疆人民纷纷起义,反对阿古柏的反动统治。阿古柏见大势已去,于5月下旬逃至库尔勒自杀(另说他杀)。其子伯克,胡里在喀什噶尔称王,继续顽抗。
  1877年9月,清军挟连克三城余威,乘秋高气爽之际,开始部署收复南疆八城之战。刘锦棠率马步32营为前锋,张曜率马步16营为后队,共2万余人,向西挺进。敌守军放弃喀喇沙尔和库尔勒西逃往库车。刘锦棠根据敌西逃库车,立足未稳等情况,决定亲率精兵追击。10月15日,刘锦棠率2000精兵追至布古尔(今轮台),击败敌骑千余。10月18日,追至库车城外,发现大量敌军。刘锦棠在随后跟进的部队到达后,猛攻库车,敌军大败,白彦虎率余部向西逃跑。清军收复库车。
  10月19日,刘锦棠继续西进,21日抵拜城,22日在铜厂大败白彦虎军和伯克,胡里军。24日,清军克阿克苏城。26日克乌什。至此,清军在一个月内驰驱1000公里,连克南疆东四城—喀喇沙尔、库车、阿克苏和乌什。
  清军的破竹之势,使盘踞在西四城(叶尔羌、英吉沙尔、和阗、喀叶噶尔)的敌军惊恐万分。和阗叛军呢牙斯向清军请降,并主动率兵围攻叶尔羌。伯克·胡里率兵自喀什噶尔增援叶尔羌,打败呢牙斯。但前喀什噶尔守备何步云乘机反正,率数百满汉兵民占据喀什噶尔。伯克·胡里赶忙回救喀什噶尔。何步云派人向刘锦棠乞援。刘锦棠当机立断,决定不待张曜全军到达,便分兵三路前进:一路由余虎恩率步骑5营从阿克苏取道巴尔楚克(今巴楚东)直趋喀什噶尔为正兵;一路由黄万鹏率骑兵6营、张俊率步兵3营,经乌什取道布鲁特边境,出喀什噶尔西为奇兵,约定于12月18日两路同抵喀什噶尔;刘锦棠自率一部经巴尔楚克直捣叶尔羌和英吉沙尔,策应攻取喀什噶尔。12月17日,余虎恩、黄万鹏等部齐至喀什噶尔,当晚一举收复该城。伯克,胡里、白彦虎率残部逃入俄境。12月21日,刘锦棠收复叶尔羌,24日收复英吉沙尔。日,清军克复和阗。至此,新疆全境除伊犁地区外,全部收复。清军收复新疆之战取得伟大胜利。1881年,中俄通过谈判,中国收回伊犁。
  清军收复新疆的正义之战,不仅有力痛击了阿古柏侵略势力,而且粉碎了俄英两国利用阿古柏势力分裂我国的图谋,维护了国家的主权与统一。收复新疆成了左宗棠一生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闪光点!(来源:军事文摘)
本文来源:金羊网
关键词阅读:
不做嘴炮 只管约到
跟贴热词:
文明上网,登录发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网易立场。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中考编辑推荐文章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左宗棠收复新疆教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