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希望中国不让步就不认一中做出什么让步

【观察者网 综合】2012年普京再度出任俄罗斯总统以来,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会面更为频繁。由于乌克兰问题、叙利亚战争、2014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等事件,俄美两国国家利益尖锐对立,几年来,双方的关系嘛,看两国领导人会面时的“脸色”就知道了。
就算奥巴马距卸任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还没忘记对普京“补刀”。据观察者网早前报道,奥巴马于12月29日签署命令,宣布因俄罗斯涉嫌通过“网络袭击”干预美国总统选举而对俄进行制裁,包括驱逐35名俄外交人员。
观察者网整理了近年来普京和奥巴马在出席国际场合时碰面的“尴尬”瞬间,或许此时该念叨那句老话,相见不如怀念:
美国《纽约时报》28日疾呼,“敌人在我们内部”,国土安全部官员的腐败,在美国国境线上开了一个大洞。中新社12月29日援引该报28日消息,过去10年来,美国国土安全部约200名雇员被发现存在腐败问题,受贿总金额约1500万美元。国土安全部一份报告认为,边境和海关事务官员与探员的腐败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外媒称,美国前国务卿、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亨利·基辛格正为美国当选总统制订计划以实现与俄罗斯关系正常化。
这位93岁的外交家认为,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修复对俄关系是正确之举。作为经验丰富的谈判高手,且与俄总统普京本人熟识,基辛格将成为莫斯科与华盛顿之间的最佳调停人。
综合台媒12月29日报道,台湾地区政府官员表示,蔡英文明年1月“出访”中美洲行程大致确定,过境美国路线已基本协调完毕,不会再有变化;但具体过境美国哪个城市仍未公布。
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对于近期联合国对于以色列的决议案表示了反对,并且抨击联合国是一个无用的组织。这也体现了特朗普对于未来的美国和联合国关系可能不会十分和平。那么特朗普在上任后可能会对联合国采取什么行动呢?
近日,美国德克萨斯一名17岁的少年,在一个电影院停车场吸食大麻,结果,被一个下班路过的警察给逮着了。这位名叫埃里克·鲍尔(Eric Ball)的警官没按套路出牌,他给了少年一个机会:你可以不进局子了。 但是,你必须做满200个俯卧撑!
圣诞已过,一份妈妈送给女儿的圣诞礼物却在网上火了起来。
据赫芬顿邮报网站12月29日报道,谢尔比(Shelby Donovan),一个来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18岁女孩,在圣诞夜打开妈妈送给她的礼物时傻了眼。
国际网坛再爆大新闻,美国名将小威廉姆斯宣布订婚,她的未婚夫是国外知名社交网站Reddit的联合创始人阿莱克希斯-奥哈尼安。
美国大选期间,作为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的特朗普因为出格的言论和作风遭到许多美国上层精英的反对,其中不乏富豪。比如股神巴菲特和前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但是反对特朗普不妨碍富人们两方押注,在特朗普当选后这些富豪反而因为赚的盆满钵满。
据美国媒体12月29日报道,本周二(27日),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认为,中国在南海的行动还没有受到美国的直接干涉,这也也就意味着,美国目前并不担心中国在南海建设岛礁的行为。
2011年,“占领华尔街”行动曾一度喧嚣,却终究落为昙花。\"占领\"者们感受到西方金融体制下的社会不公、贫富差距,却没有看到或不愿触及根本问题。金融体系正在愈加疯狂,人们也在变得愈加抓狂。
原国土部高级研究员、中国土地学会副会长
任志强说“我只为富人建房”。我认为他说的没有问题。事实上,我们把开发商的定位定错了,开发商为普通人盖房才导致了当前问题。1990年代曾发展良好的“住宅合作经济”在98年房改后偃旗息鼓,当前应重启这一改革思路,从而跳出“房价越调越高”的困境。
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研究员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可能变为以金融战为核心,贸易和军事摩擦为侧翼。因为他会发现,军事和经济层面,中国都有很硬的钉子给他碰,唯独金融没有。金融体系一直是我们的短板,即便未来没有开战,我们的金融体系也已经走到了亟需创新升级的当口了。发现信息价值
谁说“中国大妈”动不了华尔街,那就大错特错
15:23 转帖发表在
谁说“中国大妈”动不了华尔街,那就大错特错 中国大妈捅破了天 6月份高盛拿不出300吨黄金交割 金价打压到一定程度,立马引发大妈们更为凶猛的“贪便宜”心理。 首先,有一个最基本的问题要向大家普及一下,金店如何规避黄金波动造成的经营风险。
大家都知道,由于生产成本、供需状况等等原因,商品的价格、尤其是原料等大宗物资的价格是会产生上下波动的。这对商家的正常营业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与困扰——如果在高价时购买原料,原料价格低迷的时候卖出成品,不仅赚不了钱,反而会亏本。
为了对冲这种经营风险,一个很自然的做法就是每卖出X克金饰,马上去黄金交易市场买进X克金条,金饰的价格一般比原料金条高80元左右。这样一来金店可以保证每卖一克金饰就赚到80元左右的毛利,足够支付相应的加工费、房租、水电、工资等等。同时,这也使得每家金店的黄金产品价格相差不大,保证顾客不会因为价格问题“厚此薄彼”,让那些当初高价买金条的金店不因为不愿亏本卖出黄金产品而错过生意。
当然,一来金店很少会出现黄金产品全部卖光的情况,多数情况下不需要金条马上送进金店;二来黄金市场也未必能及时供应黄金现货,因此金店在多数时候都是以期货的形势买入黄金——先付一定比例的定金预定一定数量的金条,到期交货付尾款,后者就是“期货交割”。"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大妈”这次到底有没有买到华尔街的黄金。
实事求是的说,“中国大妈”这次买的还真不是华尔街的美国黄金,她们买的是中国金店里的黄金产品;而美国高盛集团这次卖的也不是真金白银,而是一堆白纸——确切的说是一堆价值300吨黄金的“期货合约”,大部分计划在今年6月交货。“中国大妈”与美国高盛,还真是处于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市场”。 但谁要是说“这两个市场完全没有关系”,“中国大妈”动不了华尔街,那就大错特错了。
就像我先前说过得,中国的金店老板们在卖给“大妈”们黄金饰品的同时,为了弥补“贱卖”的亏损,会向黄金交易所预定同等重量的金条。由于多年前中国的黄金产量已经大大低于黄金消费量,这批金店老板的订单大部分势必会流向国际市场,流向全球最大的“黄金大卖场”——纽约华尔街,流向当前全球最大的黄金供应商——美国高盛集团。 简单的说,中国大妈以350元/克的价格买光金店的黄金产品,金店老板赶紧四处进货,而此前刚好有个叫“高盛”的“冤大头”宣布:“我这里有300吨的金条打算以270元/克的价格贱卖,6月份交货,有人敢买吗?”于是中国金店的订单像雪片一样的涌过来——“我们全要了,记得到时不要失约哦!”
事实就是,中国大妈虽然没有直接买过高盛的黄金,但理论上高盛的黄金还真是经过金店老板的手最终“穿越时空”提前3个月流进了中国大妈的提包里。
为什么是“理论上”?因为到时高盛恐怕很难交得出300吨黄金。下面我要说明的就是这次以高盛集团与华尔街的两大“痛处”。
一、期货交割
虽然4.12那天高盛根本没卖过一克真金白银,只是拿出一大叠美其名曰“纸黄金”的《黄金期货合约》,让有意向订购黄金的商户与个人交定金、签合同。但合同理论上始终是需要履行的,现在你可以不拿黄金出来,但到了合约规定的时间,你应该交出300吨黄金给你的客户,否则就是“违约”。
为什么这个是“高盛集团”的“痛处”?因为高盛现在根本没有300吨黄金的现货,到了今年6月也不一定拿得出300吨黄金现货。“期货交割”的大限一到,“高盛”要么“大出血”从其他有黄金的投资者那里高价买黄金提供给当初的订货者,要么承认自己拿不出这么多黄金,造成“违约”。前者会给高盛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后者会带来毁灭性的信誉打击,并引发毁灭性的经济损失。 那为什么高盛明明没有这么多黄金?却公然宣布有“300吨黄金”可以卖呢?因为根据以往的情况,大部分买家其实是“投机客”,只想通过价格波动赚点差价,并不是真的想要黄金,甚至很多人根本拿不出钱来支付尾款。既然大部分人不想要黄金,不想甚至没能力履行“期货交割”的义务,那大部分黄金也就不用真的拿出来卖。
简而言之,大部分黄金投资者都在“买空卖空”。
“刚性需求”
尽管高盛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黄金现货用于今年6月份的“期货交割”,但他们还是“人有多大胆,金有多大产”,卖出大量难以兑现的黄金期货合同,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看透了那些“黄金投资者”“买空卖空”的实质与“追涨杀跌”的心理,想通过“300吨黄金空单”的“诱饵”,逼迫多头散户“割肉止损”、空头散户“加空追跌”,以拉低黄金现货的价格,他们好大量“扫货”,以此填补华尔街亏空的世界各国黄金储备,并重建美国自己的黄金储备(注:为了交易方便世界各国将大量的黄金寄存在美国,而德国人想运回自己的黄金居然被美国拒绝) 但这一计划却被来自“中国大妈”的“刚性需求”打破了。
“只买进、不卖出”的黄金消费,完全无视黄金波动的“刚性需求”,是华尔街“黄金收购计划”最主要的对手。华尔街与国际投行可以在投机市场呼风唤雨,将散户宰得“鲜血淋淋”,但对刚性需求,他们可谓毫无办法。金价拉得再高,也难以吓退大妈们的“虚荣心”;金价打压到一定程度,立马引发大妈们更为凶猛的“贪便宜”心理。 总结:
300吨黄金的“交货合同”已经确定,“大妈们”可不是要钱不要金的投机客,这笔“刚性需求”的订单不会因为金价的任何波动而被取消,高盛与华尔街将在今年6月底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不得不做出以下抉择:
1、高价买进“幸存”的其他黄金投资者的黄金存货用于“现货交割”,高盛与华尔街“大出血”。
2、跟客户商量“延期交货”,当然,“递延费”是少不了的,而且这么做等于是宣布“黄金短缺”,将来出的钱可能更多,甚至可能会开启黄金新一轮的“牛市”。
3、直接“耍无赖”:“违约”,拒绝供应黄金。这一条听起来很爽,但却最危险的“自杀行为”。历史上类似的情况出现过2次,一次是国民党宣布“金圆券”(假的纸黄金)不再与黄金挂钩,不到一年,国民党就从大陆滚蛋了。二是美国在1971年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美元的“纸黄金”属性破产,然后黄金从35美元/盎司飞升到了850美元/盎司,直到美元与石油“挂钩”才把金价打压下去。如果高盛与华尔街走这条路,轻则高盛破产,重则美国当前赖以生存的金融业完蛋,进而搞垮美国。
说道这里,我想大家应该明白为何这几年中外传媒一直在炒作“黄金无用”论、“黄金下跌”论,又为何现在媒体拼了命的抹黑“中国大妈抄底黄金”了吧?
最后我要说的是,我不认为现在的舆论形势是为了给“中国大妈”洗脑,因为“中国大妈”不搞投机,无所谓涨跌,而是为了忽悠“黄金投资”的散户,希望这些投机客不要“做多”、“平空”,使高盛原本已经很严重的“黄金供货”危机雪上加霜。如果广大散户被真的被大范围忽悠了,纷纷“割肉”、“加空”,那高盛与华尔街就有可能应付得了6月份的订单,从而躲过一劫。 .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丁明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中国电子政务网--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别了&华尔街!
别了&华尔街!
来源:电子商务世界 更新时间:
如果你正准备创业,需要华尔街投资,那就讲一个华尔街能听懂的创业故事,让它投资;如果你正准备上市,而且是去美国,那就找一个华尔街能看懂的盈利模式,然后上市;如果你已创业成功,或者已经上市,那就诀别华尔街吧,别让它牵着你的鼻子,否则你会迷失方向!过去的几年,很多中国互联网企业,或因为受到华尔街资本的控制,或由于没有找到盈利模式,而又憧憬或者已经在华尔街上市,所以对华尔街言听计从,但真心并没有得到好的回报。或错失良机,或被差点停牌,或消亡,或衰落。早在百度还没诞生的时候,张朝阳就已经推出了自己的搜索品牌——搜狐,但7年后,统领中国搜索市场的老大却是百度,为什么?因为华尔街说在中国做搜索没用,所以张朝阳放弃了搜索,从而错失了良机。8848,一个中国电子商务领域里程碑式的企业,有着一个里程碑式的领导人,却在几年后宣告消亡,原因在于以IDG为首的投资方为了盈利错误地指挥8848。卓越,曾经是中国B2C领域的领军企业,与当当齐名,但在被亚马逊收购后的1年里并没有打出太多组合拳,发展归于平淡,已经被当当渐渐甩在了身后。
而一些没有盲目听从华尔街的企业却发展起来,比如腾讯,比如阿里巴巴,后者更是在跟雅虎合作后没有给雅虎任何实际指挥运作的机会。国内的门户网站也在摆脱华尔街潜意识的控制后找到了盈利模式,独创了移动增值服务模式。
从2004年开始,门户网站的张朝阳、丁磊便在很多公开场合劝告中国的企业家们不要轻易听信华尔街所言。到了2005年,他们的这种观点得到了马云和马化腾的支持。马云认为世界互联网前十年在美国,而今后的十年将转移到亚洲,转移到中国,华尔街不再是神。而马化腾认为华尔街分析师根本就不懂中国市场,所以腾讯选择在香港而不是纳斯达克上市。
2005年第五届西湖论剑主题被确定为“天下”,这是否在暗示:未来互联网的天空属于中国,而不再属于华尔街?中国互联网告别华尔街的时代到了?
2005:告别的年份曾经,美国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中国互联网一直听命于华尔街的指挥。然而,这一切,在2005年9月的一个会议后有可能被彻底改变。
差不多10年前的1996年,一本名叫《中国人可以说不》的书畅销中国,吸引了全球100多家媒体的关注,并一举成为1996年最轰动西方(特别是美国)的中国图书。
虽然,直到今天仍有人去诟病该书格调低下、语言拙劣、情感矫揉造作、满篇枉语等不足,但每个人都无法否认该书带给那一代人的心灵冲击。从那时开始,我们再看西方,不再唯唯诺诺,不再那样盲从!
1996年,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综合实力迅猛提升,给了我们说“不”的资本。而今天,中国互联网产业,同样迎来了对华尔街说“不”的绝佳时机,不用再必须唯华尔街之命是从。
2003年前,国内互联网企业并没有找到较适合的业务模式,盈利状况均不理想,又鉴于在美国上市等原因,于是对华尔街的指挥言听计从:华尔街说中国用户没有购买力,商业价值为零,于是不做免费的业务以培育用户;说即时通讯没前途,于是不做即时通讯;说邮箱没前途,于是也不做免费邮箱。最后,国内互联网企业猛然回头却发现,被华尔街瞎指挥了几年还是没有盈利,转而开始埋头苦干,不理会华尔街,暂时不太注重股价,于是找到了业务模式,于是盈利了,于是美国科技股中国内互联网企业占了多数,于是百度上市创造了美国股市好几个之“最”。天,不再是华尔街的天互联网并非国产,而是美国人的概念,是华尔街资本的玩物。曾经,美国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互联网的天一直被美国人、被华尔街所独有,中国的互联网产业也一直听命于华尔街的指挥。然而,这一切,在一个会议后有可能被彻底改变。日,在中国的教师节这天,一位曾经是教师,而今天已是中国互联网领军人物的企业家,邀请了国内互联网的代表人物汪延、张朝阳、丁磊、马化腾,经济学家张维迎,雅虎“酋长”杨致远,以及前美国总统克林顿,齐聚美丽的杭州西湖,论剑天下。他,就是马云。或许是克林顿的魅力过于强大,或许是丁磊替陈天桥挨子弹过于搞笑,或许是克林顿走后会场气氛过于轻松,使得很多人没太注意会议内容,因此很多人感觉有些失望:又一次漂亮的公关,形式大于内容,千言万语可以总结成一句话,“没什么新东西,指引不了中国互联网”。然而,记者却不这样认为。
每一届西湖论剑,其主题都是当时国内互联网所处环境的真实缩影:2000年,第一次互联网泡沫在国内兴起,于是“新千年,新经济,新网侠”成为了大会主题,每个人都在憧憬互联网这一新经济;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灭,产业开始集体理性反思,于是大会主要讨论“经营、盈利、成长”,研究出现泡沫的原因和企业持续健康成长之道;2002年,经过泡沫和反思后,中国互联网开始复苏,商业模式开始清晰,所以业内同行有时间和兴致来享受“泡沫后的精彩”;2003年,除广告和短信外,网络游戏、搜索等互联网新兴业务开始显山露水,于是我们开始讨论“下一浪”,去预测互联网的下一个增长点会是什么。
2005年大会的主题则确定为“天下”。很多人认为其依据在于进入2005年后,网络游戏、搜索、电子商务、门户,凡是眼下能想到的互联网核心业务都彰显出了应有的商业价值,剩下的问题就是谁能在这场论剑中最终问鼎中原、独享中国互联网天下的问题,所以有了今年的主题——“天下”。但记者认为,“天下”在上述含义之外,还有另外两层含义:其一,今天,中国互联网的天已经由中国自己的互联网企业所占领,不再隶属于华尔街;其二,十年后,世界互联网的天空也可能被中国互联网企业所占领,不再属于华尔街,世界互联网的天下将被中国一统。
这,就是本次西湖论剑传递出的一个核心信息:我的互联网,我做主!不再完全依靠华尔街。
“过去的10年,全球互联网的中心在美国;将来的10年,全球互联网的中心将转移到亚洲,转移到中国”,这是马云解释为什么想到请克林顿来西湖论剑的原因,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为什么不可以看成是他在向同行传递中国互联网将赶超华尔街成为未来世界互联网中心这一强烈信念呢?
“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的判断仅有10%是对的”,“我现在基本上不再花时间和华尔街交流,也不太关注我们的股价,因为我觉得那是浪费时间”——丁磊和张朝阳虽然竞争了这么多年,可两人针对这一问题的观点却出奇地一致:要发展,就必须摆脱华尔街。
马化腾却做得更加彻底,他知道美国人肯定不看好他那已经被证明可行的盈利模式,所以干脆选择在香港而不是美国上市,虽然在美国上市可能圈的钱会更多。
而阿里巴巴在和雅虎合作后,虽然其40%的股份和35%的投票权被雅虎所拥有,但马云硬是将公司的经营权和决策权牢牢抓在手中,根本不给华尔街指挥自己的机会。
网民过亿,宽带用户突破5000万,仅仅少于美国,且这个数字是在只有7.9%的中国公民上网的情况下完成的。所有这些,都向我们表明,中国互联网已经有了摆脱华尔街影响的资本,并且我们已经开始行动了。
细数华尔街三宗罪短视、不关心、不了解,是华尔街很难对中国互联网发展做出准确判断的根本原因。
历经多年,中国互联网发展已经呈现出跟美国并不完全一样的轨迹。eBay在全球屡试不爽的拍卖模式在中国却不能准确复制,全球都成功不了的B2B业务却在中国生根发芽,没有信用卡也能实现网上支付,门户网站的移动增值服务盈利模式是全世界独有……
所有这些不同,是由中国互联网特殊的发展环境决定的,而华尔街并不了解这点,或者了解了也不愿意接受这点,大部分分析师、企业家不愿意改变自己对中国互联网的一些看法,仍是用美国互联网已经发生过的案例来检视中国互联网企业。
百度因为有Google在前,所以美国人很认同,而运营门户、游戏、短信、QQ等相关业务的企业却不容易得到认同。比如短信,美国就没有类似的成功案例,所以,不了解,或者说不愿意理解、接受中国互联网,是华尔街指挥不了中国互联网的主要原因。
2005年9月,华尔街著名互联网分析师萨法(Safa Rashtchy)带领几大投资基金的代表来华,寻找投资对象,并同时搜集一些数据以供自己研究中国互联网时使用。但从行程安排来看,他只是去了主要的互联网公司要数据,而没有抽出哪怕是一分钟的时间到网吧实地看一看。
在搜狐的公司简介里,你会看到搜狐称自己是“中国搜索引擎的鼻祖”。的确,早在日,中国首家大型分类查询搜索引擎便横空出世,“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成为当时互联网最流行的口号,搜狐搜索品牌正式推出。而1998年,百度还不曾诞生。
那么,您也许会感到奇怪:既然搜狐早在百度还没诞生的时候就已经进入搜索行业,那怎么7年后中国搜索市场的老大是百度而不是搜狐呢?变故出在2001年。经过2000年的短暂繁荣后,中国互联网泡沫开始来临,国内互联网企业陷入迷茫,纷纷重新寻找新的盈利模式。当时很多华尔街的分析师都认为搜索在中国挣不了钱,如果一个公司继续在此业务上投入无疑很不明智。最后,为了不使自己在美国上市的股票因为受华尔街认为没有前途的搜索牵连而贬值,张朝阳放弃了搜索(虽然当时他自己隐约感到其实还是应该做搜索),转而做无线。但历史跟张朝阳开了个玩笑,4年后,互联网的发展表明,搜索市场潜力无穷,而无线的增长却已有限,以至于张朝阳现在天天骂华尔街的人目光短浅,看不到中国互联网产业的发展趋势,只以一时盈利与否来评判一个中国互联网公司,害得搜狐失去了在搜索和邮件领域的先机。
虽然,媒体一直宣称“由于中国的互联网发展很快,用户数和宽带接入数已经达到世界第二,所以华尔街非常关心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其实,这只是我们自欺欺人,愿意将他们的一句客套话当真的结果。华尔街的分析师们更愿意关注的仍是美国本土的互联网企业,其次是欧洲、日本,然后才能轮到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很多美国互联网企业,都不会将自己在海外的第一个分公司设在中国,大都是在欧洲和日本设立了分公司、确定了业务模式后才来到中国,但他们在这两个地方试验成功的模式很多并不适用于中国。
短视、不关心、不了解中国互联网产业,使得华尔街对中国互联网的判断逐渐失去了准心。这样的华尔街做出的判断,我们还能完全相信吗?
告别的资本真的要告别华尔街?真的要我们自己去单独干?没有华尔街的参与,阿里巴巴起来了,腾讯做大了。没有完全听从华尔街,门户开始挣钱了。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可以自己干,但很多人还是有些担心。告别华尔街,意味着部分的告别了资本和分析师,而现阶段发展中国互联网却又非常需要资本和分析师,仅仅是几个互联网企业知道如何运营互联网是不够的。没有资本,在这个用钱比烧钱还快的年代肯定不行。没有分析师,很多中小互联网企业、投资商和普通网民就失去了引路明灯。
怎么办?造血。如果我们真想独立、健康、快速发展,就只有去创造我们告别的资本,也就是降低对华尔街资本和分析师的依赖。
在资本层面上,在不拒绝华尔街投资的情况下,更多地去开拓欧洲、日本、韩国等其他市场,同时挖掘国内企业潜力。在分析师层面,尽快建立国内权威分析机构、调研机构,跟香港分析师加大合作。
其实,告别不是诀别,不是放弃,而是一门经营艺术。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决定跟华尔街的关系。如果你正准备创业,需要华尔街投资,那就讲一个华尔街能听懂的创业故事,让它投资,没必要不依靠华尔街资本发展自我;如果你正准备上市,而且是去美国,那就找一个华尔街能看懂的盈利模式,然后上市;如果你已创业成功,或者已经上市,那就诀别华尔街吧,别让它牵着你的鼻子,否则你会迷失方向!就像接下来要介绍的8848、卓越那样,8848开创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先河,在最后成为了华尔街资本的祭品,卓越本来在中国B2C领域有着自己的辉煌,但现在正沦为平淡。希望我们都能像阿里巴巴那样,合理利用华尔街的投资,却又不轻易让华尔街指挥自己的公司。因为,我们自己最知道该怎么做。
8848:资本的祭品时间的流逝会让记忆慢慢模糊,但也会使一些东西渐渐清晰。回首中国电子商务历史中最为痛心的一幕——8848的衰落,我们越来越清楚地发现资本在其中的翻云覆雨。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年的8848就是资本的牺牲品。
8848米是地球的至高点。珠穆朗玛峰花了亿万年的日积月累才达到这一高度,而王峻涛的8848.net却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就爬上了中国电子商务的巅峰,但可惜它却没有把握住机会成为全球电子商务的至高点,因为在随后的两年时间里,8848迅速走向了衰落和崩溃。
如彗星般地崛起,又如流星般地坠落,8848在中国电子商务的舞台上演绎了一场跌宕起伏的传奇剧,而资本是其幕后唯一的导演。它以喜剧的方式开场,最终仍不可避免地走向悲剧性的落幕。对此,在幕后指手划脚的资本,尤其是来自华尔街的风险资本难辞其咎,尽管它们并不是故意的。
和资本亲密接触说到8848,王峻涛是一个无法撇开的标志性人物,我们总是习惯将8848说成“王峻涛的8848”,尽管他并不是8848的大老板。
1999年元旦后,受当时北京连邦董事长苏启强的邀请,王峻涛只身来到北京,为连邦软件筹划电子商务项目。1999年春节期间,这个项目正式启动;3月,8848.net试运营;5月,8848.net正式开通,王峻涛被任命为当时北京连邦软件有限公司电子商务事业部总经理。
连邦软件丰富的流通渠道资源、王峻涛卓越的经营管理能力再加上当时如火如荼的互联网行业泡沫经济,使得8848.net从一开始就成为了风险投资眼中的“香饽饽”。据王峻涛后来回忆,当他在连邦董事会上介绍完8848的情况后,连邦的IDG(国际数据集团,著名风险投资企业)董事追到洗手间里问王峻涛,“如果将8848从连邦切出来,再给你十倍的预算,你能不能将营业额扩大10倍?”王峻涛回答说没问题。于是,这位IDG董事立刻在会议上提出了将8848从连邦切出来的建议,连邦软件很快就同意了。就这样,6月底——距正式开通仅1个多月,8848.net就正式从北京连邦软件独立出来,成立了珠穆朗玛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有限公司,王峻涛任总裁。
独立出来的8848就像一块刚被切下来的鲜肉,大批的猎食者蜂拥而至,其中不仅有IDG,还有雅虎、软银和其他华尔街投资企业和个人。8月,这些投资者在英属威尔京群岛注册了一家名叫Mount Everett Software Inc.(后改名为Mt.Everest Holdings Limited,后又改名为8848.net Incorporated)的公司,然后以这个公司的名义先后向8848投入200万美元,购得55.5%的股份,另外北京连邦软件占33.4%,王峻涛等个人占11.1%。
然而,资本游戏并没有就此结束。华尔街投资者的目标非常清楚,就是包装8848到纳斯达克上市。而当时国内的政策规定,如果中方持股超过20%或者是第一大股东,那么公司到海外上市就要受到“红筹指引”的约束,这对其净资产、利润率都有一系列要求。正是为了规避这些要求,8848的海内外投资者进行了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最终的结果就是华尔街风险资本所占的比例进一步提升,IDG代替北京连邦软件成为第一大股东;中方的投资比例总体下降到20%以下,其中王峻涛的持股比例由5%下降到2.775%。
经过这轮融资,8848海外上市的政策限制被规避了,风险投资却也彻底控制了公司的话语权,但当时没有人看到风险投资背后的风险,正是这股潜在风险,将8848一步一步推向了灭亡的深渊。
空降管理团队资本带来的不只是好运,还有新的CEO和他的管理团队。1999年底,随着8848的风生水起,王峻涛已隐约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教父。王的个人能力毋庸置疑,早年带领福建连邦成为全国连邦外地销售冠军的经历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另外,王的个人魅力也很是不凡,同媒体打交道更是驾轻就熟。但对IDG等投资者来说,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他们知道,8848在纳斯达克上市最终的买单者是华尔街的投资者们,而获得中国网民和媒体的认可与获得华尔街的青睐是两回事。因此,在他们看来,8848需要一位新的、形象更好、英语更好、背景更好、华尔街更喜欢的CEO,于是他们找到了谭智担任总经理一职,王峻涛只担任董事长。
谭智的到来只是开始。随后,投资者们又陆续从EDS、3COM、优利、亚信等企业请来了一批从技术到管理甚至财务方面都比较资深的经理人。渐渐地,在谭智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新的、有国际化背景的管理团队,这个团队同原来的创业团队在价值观、经营理念等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异,摩擦时有发生。而摩擦的结果是,2000年底,8848原市场总监毛一丁、网络营销总监施宁彤和产品总监余晓东辞职而去。临去之际,毛一丁还留下一句耐人寻味的话:“我们一直在中关村寻找规则,现在之所以离开,就是因为没有找到这种规则”。几年后,当连邦董事长苏启强回忆这段往事时感慨地说:“到现在我还是认为,这个阶段对这些人的变动是最大的失败。来的新人的PPT做得更漂亮了、PRESENTATION讲得也更好了,但事实上公司进入了一个烧钱的时代。”
与上市失之交臂8848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被投资方深深打上了“上市”的烙印,无论是复杂的资本运作还是管理团队大换血,都是因为上市。但8848的上市最后还是无果而终。是什么让8848与上市擦肩而过?
对8848为什么上市失败,媒体大多语焉不详。我们只能通过事后一些当事人的片言碎语来拼凑出当时的情形。
苏启强事后在一次访谈中曾说:“8848上市的所有条件,包括批文、路演其实都做了,上市只是差一小步,这个主要还是当时的董事会决策方面有点问题,没有及时上市。”
日,IDG合伙人李建光出人意料地在科博会“网络沉浮”论坛上就8848问题公开承认IDG当年的决策失误。他强调,8848当年本有机会登陆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却因IDG本身的决策失误而耽搁了这一大好机会。现在,事情进一步清晰了,原来问题主要出在IDG身上。那么IDG到底犯了什么样的“决策失误”呢?
年7月取得了关键的中国证监会的正式批文,据说8848还在纳斯达克进行了路演,甚至已经取得了股票上市的代码。
但就是在这最后关头,董事会内部出现了分歧,分歧主要集中在IPO的价格上。此时全球互联网经济日积月累的泡沫已经开始破灭,互联网企业在纳斯达克上的股票从2000年4月起开始下滑,已经先行在纳市上市的网易、新浪的股价已经跌到了几美元。这一切都直接影响了8848IPO的定价。据说只有10美元左右,而当时8848的私募价格已经达到了每股8、9美元。也就是说,如果以10美元每股IPO价格上市,那么后来进入的投资者就几乎无利可图,这是资本绝对不能忍受的。为此,以IDG为首的一部分投资者建议推迟上市,等待纳斯达克回暖。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纳市并没有出现意料中的反弹,而是一路下滑。8848的上市日期一推再推,直到最终错过纳市规定的 6个月的操作期限。
拆分B2B和B2C既不想流血上市,也不能继续等待纳斯达克的回暖,不甘心的投资者请来了华尔街分析师,要将8848包装成一个“明星”,从而能以一个较高的价格上市。分析师们不负众望,终于为资本找到想象中的一根救命稻草——B2B。
因为在当时的纳斯达克,Amazon的股价步步下挫,表明它所代表的B2C模式已经被大多数投资者所抛弃。相反,当时逆市出尽风头的是Commerce One、Ariba这样代表B2B模式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今这两个公司早已不知所终)。分析师们认为,要想获得一个较高的IPO价格,就必须迎合华尔街投资者的口味,将8848包装成B2B的模式。
8848的确有B2B业务,但很小。8848于 2000年3月才开始针对B2B市场进行调研,5月进行系统开发,直到10月才开发出自己的Market Place交易系统,这套系统的正式发布时间是2000年年底。此时,8848在B2C领域里已经成为了绝对的王者。CNNIC在2000年年底的调查显示,有接近70%的人表示他们上网买东西的首选网站是8848。
因此,王峻涛不得不告诉那些投资者请来的华尔街分析师:8848除了B2B之外,还有一块B2C,而且是非常大的一块。分析师们不高兴了,因为华尔街最不喜欢概念混淆。“8848到底是B2B还是B2C?”他们这样质问王峻涛。8848的投资者们都很清楚8848的主营业务是B2C,但此时急于将8848上市套现的他们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要不惜一切代价为8848打造B2B的概念。
但令他们没想到的是,一向很“听话”、很“合作”的王峻涛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寸步不让。在他看来,B2C是8848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在中国,要是电子商务有一项业务会率先成功的话,它就是B2C,而8848是B2C毫无疑问的第一。”
几番商谈无果后,双方决定采用折中的方法:8848将B2C业务拆分出来,只留下刚发布的Market Place和ASP业务,单独以B2B的概念上市;分拆出来的B2C业务由王峻涛另找投资人买下,自己经营。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次拆分是8848走向崩溃的分水岭。
尾声王峻涛在MY8848并没有找到自己施展拳脚的舞台,由于新投资者的资金迟迟不能到位,引发了原8848投资者的极大不满,王峻涛夹在其中左右为难。最后,不堪其苦的王峻涛选择了抽身走人,并宣布对MY8848债务不承担任何连带责任。随后,MY8848的管理层开始大量流失,业务开始迅速萎缩。而谭智在8848中尝试做B2B、E-marketplace以及诸如网上分销、解决方案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各类业务,结果也不尽如人意。2001年9月中旬,8848宣布与电商网合并。合并后,谭智做新8848公司的CEO,原电商网的徐威做总裁。但时隔不久,谭智就离开了8848。随后,8848电商数据进入休眠状态,并在此后不久进入清盘程序,账上所剩的2000万美元按照股权比例分割殆尽,原8848正式宣告消亡。
2002年年底,王峻涛利用原8848清盘所获得的资金创立了自己为大股东的珠峰伟业公司(即6688)。2003年9月,IDG也将套现的200万美元投入到寰宇蓝天,不久后将之改组为北京珠穆朗玛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亦即今天的8848。但此8848并没有重现老8848当年的王者雄风——内部不断传来内耗的消息,外部接连吃到官司诉讼,逐渐走入了裁员、换将的恶性循环。眼下,无论是8848.net还是my8848.net和,都仍在运营着,但他们的业绩和影响力已和当初的老8848天差地远了。■
卓越 :从辉煌到平淡作为国内B2C行业的领军企业,当当和卓越选择了不同的经营道路:当当拒绝被亚马逊收购,而卓越则选择了傍大款。从结果来看,很多时候,被国外大企业收购并不一定是好事。
日,一枚重磅炸弹爆炸在中国电子商务领域上空 :一直被我们视为骄傲的国内B2C龙头企业卓越网被全球B2C霸主亚马逊收购,交易金额为7500万美元。
一时间,欣喜者有之,忧心者有之。欣喜者认为,卓越虽然已经在国内B2C领域做得非常不错,但如果继续由自己经营的话很难发展得更大,因为卓越的投资方并没有将卓越作为他们的主营业务,雷军在很多场合都表示,在中国做B2C要挣大钱还得等很多年,所以在资金、人力、物力方面对卓越的支持力度都不是很大,已经有些制约卓越的发展。再说国内企业做B2C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或者模仿美国的B2C企业,没有自己的一套经验可以借鉴,那还不如索性全面引入美国B2C企业的营运经验,让亚马逊来带领卓越腾飞更为实在。
忧心者则认为,虽然卓越已经在国内B2C做得不错,但国内B2C市场潜力还非常大,卓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在没有完全发展好的情况下贱卖,还不如等几年发展壮大了再卖,而且双方的此次合作对卓越的发展也许不利。首先,卓越在国内一直做得比较小而精,只做出版物市场,而亚马逊则是大而全,什么商品都做。双方结合后,亚马逊将在卓越平台上引入其他商品,卓越能承受很多商品涌入吗?其次,很多次合作已经证明,国外企业跟国内企业联合并没有1+1>2,而是小于2,比如联想与AOL、方正与YAHOO的合作。另外,双方合并后花在文化融合、人员安置、战略调整上的时间估计得1~2年(即2004年和2005年),而这两年又正好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期,双方的合作可能会延缓卓越快速发展的步伐。最为关键的是,身在美国的亚马逊能指挥得了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吗?很多人表示怀疑。
从收购完成后近1年的表现来看,忧心者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从成立到被收购的4年间,卓越一直是大动作不断,创造了多个中国B2C行业的第一:2000年6月,由朴树、羽泉等当红歌星参与制作的《卓越2000》正式发布,开创了.com公司制作正版CD+MP3的先河,而这时卓越正式发布仅1个月;接下来的7月,卓越力推VCD《大话西游》,点燃了网上音像销售热潮;此后,《小王子》、《丁丁历险记》等产品的开发都显示了卓越强大的一面;到2003年4月,卓越网开始盈利,一个互联网公司在国内仅3年就能实现盈利还真是少见。然而,在被收购后的1年里,虽然卓越的曝光率可能更高了,但却都是跟人事调整、人员离职等有关的负面消息,而不是其他的利好新闻,在运营策略上则乏善可陈,非常平淡。连陈年都离开了,卓越的明天会怎样?没人能给出肯定的答案。可能整合成功,成为国外电子商务公司整合国内电子商务公司的典型案例。但更可能的情况是,昔日充满活力的卓越在华尔街的指挥下,最终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为国外电子商务公司整合国内电子商务公司失败的案例库再加上一个典型。一切都还没有定论,因此不能在此妄下结语。希望,华尔街的指挥,能给卓越带来质的改变,而不仅仅让卓越网从卓越走到平淡而已。
阿里巴巴:资本开门& 只有没有领导能力的人才会说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资本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它让人又爱又恨,因为它可以让一个企业生,也可以让一个企业死,所以有的人视资本为琼芝仙草,趋之若鹜,也有的人视其为洪水猛兽,避之不及。看遍中国互联网,很少有人能像马云那样同资本建立如此微妙的关系:一方面,马云同资本“相谈甚欢”,从资本手中接过大把大把的钞票,但一转头,马云又开始尽情地挪揄资本,声称自己将资本“玩弄于股掌之上”,而资本居然毫不在意。阿里巴巴成立之初,马云就开始同资本打交道。1999年10月,阿里巴巴第一次从高盛、富达投资和Invest AB等投资机构处获得了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2000年初,日本软银等机构向阿里巴巴再投入2000万美元;2004年初,软银又追加8400万美元的投资。
难得的是,几轮融资下来,虽然马云的股权大为稀释,但马云及其管理团队对公司的经营控制权却没有丝毫削弱,马云的创业团队几乎没有任何流失,资本也从不干涉“内政”,阿里巴巴仍然是完全意义上“马云的阿里巴巴”。马云得意地说:“只有没有领导能力的人才会说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资本永远听你的”,这其中包括杨致远。
杨致远是最近一个被马云“魔咒”击中的人,他虽然得到了阿里巴巴40%的股权,但他并不干涉公司具体事务,而是放手让马云去做,难怪马云敢公开对媒体说杨致远也要向他汇报。杨致远可能会对马云“言听计从”,但肯定得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马云能够将阿里巴巴带到纳斯达克上市,从而将杨致远在阿里巴巴身上的投资加倍赚回来。可以说,杨致远今天的“委曲求全”就是为了等待阿里巴巴明天上市,其实阿里巴巴其他的股东也何尝不是如此。
虽然马云一直认为上不上市无所谓,他还正好不想公开财务呢!但他后面的资本会在意,毕竟资本不是慈善家。不上市,资本怎么套现获利?即使马云真的想不上市,杨致远等人也会押着他上市。其实,马云从来就没有明确说过阿里巴巴不会上市。相反,他倒是表示:上市是阿里巴巴业务发展的必然结果。不是不想上市,而是时机未到,因为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还没有承认阿里巴巴。
从阿里巴巴诞生的第一天起,华尔街就没给过阿里巴巴好脸色。B2B?电子商务讲究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这三流合一。但你阿里巴巴掐头去尾,就剩下一个信息流,整个阿里巴巴成了一个企业发布和寻找产品供求信息的大平台,这哪里是B2B,分明是一个怪胎嘛!不予承认。
但在压力面前,马云没有退缩,仍然坚持着阿里巴巴自己独特的模式。事实证明,这种模式最适合中国的中小企业。最终,马云用赢利证明了阿里巴巴的成功,用阿里巴巴的成功证明了阿里巴巴B2B电子商务模式的成功。
但华尔街的分析师们还是不为所动,他们只认模式。阿里巴巴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模式他们没见过,所以他们不感冒。对此,马云也开始尝试着改变自己,相继推出了淘宝和支付宝以迎合华尔街的口味:没见过阿里巴巴?eBay和PayPal总知道吧!淘宝和支付宝就是中国的eBay和PayPal!在淘宝和支付宝之后,杨致远又为马云送上了“搜索”这块如今热得发烫的金字招牌,马云顺势为这块招牌再加一道金边,将它包装成“电子商务搜索”。这下有够华尔街分析师们琢磨的了!
在某种意义上,这其实是对华尔街的一种妥协。但无论如何,马云在阿里巴巴自身上没有让步,这也是一种坚持。在强大的资本面前,能做到这一点已经难能可贵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做出让步 英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