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看动漫你不会知道,……

  写给她,但她不会知道,这让我心安且轻松。  看到她在网络上发表的一篇日志,这让我激动,有种荷尔蒙重新分泌的感觉。于是去上厕所,洗个脸,喝口水,开始看她的日志。我十分珍惜这样的时刻,因为她不常写,在别处又很少看到这样的想法和情怀。这次她写人性的张力,不会有一个纯粹美好的故事,也不会有一个丑陋不堪的现实,一切都复杂纠缠在我们的生命中。她常写这样文章,文章里的想法我平时能感觉到,但是很难明确表述,这些会从她那里看到。虽然这些与我无关,我也只能是看看,不写任何评论,不留下任何痕迹,但是这会让我觉得不孤单,这也会让我们没有负担。  来到新环境的四个月里,第三次感冒。需要担心牵挂的事情太多,我知道一种更轻松的生活方式,但我不想那样生活,起码现在不能,我要让我的工作和学习中的错误尽可能减少,更加顺畅。会有新的人事让我心动,也有人事让我烦扰,我无法做到只在乎那一个人,心里也不能只装着一个人,这也让我心安且轻松,或者叫自由。像在她的日志里说到的那样。我很清楚,只有从她那里能够得到共鸣。不过这些都是我一个人的事。
楼主发言:22次 发图:0张
  沙发  
  嗷嗷,我是第一个~  
  O(∩_∩)O  
  楼主姐姐继续  
  加油加油啊,在线码字咩  
  →_→  
  @兔爷兮晨 8楼
20:08:25  →_→  -----------------------------  嘿,我们很少有交集,所以本来也没想写什么,感谢你捧场,还浪费你的感情了是不是……
  我们的生活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可写的东西很少。看的电影,身边的人,还有听的歌里,爱情那么重要,甚至是生命的主题。可是我的生活里,这种不知名的感觉,只会偶尔让我感觉到原来生命中还有这么一种滋味,原来人真可以如此轻飘飘的快乐。平时逮住机会就向人宣扬我的单身贵族论,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很享受自个瞎折腾的状态。像宋冬野的歌词“当你再次和我说起 青春时的故事,我正在下着雨的无锡 乞讨着生活的权利。”我更多时候是在乞讨着生活的权利。最近开始做实验,可是得不到想要的结果。问老师,把我的种种猜测分析告诉她,她的回答更多是,这也有可能,要不你这样试试。这意味着在完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的情况下,再用一星期来试条件。小时候被教育说爱迪生发明灯泡尝试了1000次,当时觉得这没什么了不起。现在实验做了两次不成,就觉得怎么怎么着了。
  回复第9楼(作者:@堂吉诃德land 于
23:12)  @兔爷兮晨 8楼
20:08:25  →_→  -----------……  ==========  啊哦⊙▽⊙,没事的,不然这帖子就成了一种负担了,随心就好~  
  把朋友送上车,自己一个人往办公室走。天已经很冷,抬头能看到星星。这个朋友是在大二时通过一篇《美丽心灵》的观后感结识。我们都没有想到会在四年后的今天在这里相见,一起感叹人生有多奇妙之类。即使我们有足够的计划,生活也够一成不变,一段时间之后也还会发生未曾预料到的事。就像小时候跟她前后桌整天吵闹玩乐,不知人生为何物。多年之后,在家乡的桥上,放下所有的自尊,把写着连自己也困惑甚至带有羞耻的情感的信给她。这样的事发生前,这样的人出现前,我可以肆无忌惮,坚信世间无鬼神,坚信我就是我。可是在心里有一个无法企及的人时,就开始小心翼翼,开始以善良对待世间的一草一木,只希望能从她那里能得到相同的对待。
  不知不觉在新环境里已经快半年了,真的是不知不觉,不论当时多么难熬,回头一看总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今天s老师告诉我明年要去基础楼做实验,又要适应新环境。来到这里渐渐觉得命运很多时候并不掌握在自己手上,别人或者其他制定好一个条框,我可以在框里闹腾,最终还是逃不出这个框。难过时容易回忆过去,回忆过后只会让自己更难过。s老师教我做实验,告诉我怎么解决问题,然后我再帮她做一些事。这个很正常,只是现在再没了过去的我对你友善,只是因为我喜欢你这样的人,喜欢跟你一起玩。现在更多是我们只要可以相互帮助(虽然我找不出帮助与利用的区别,但是我更愿意用帮助),我们便可以在一起做事,也可以友善。所以我才会觉得不对等,我用的是小朋友的讲义气的方式,其他人用的是讲效率的方式。偶尔从他人那得到的温情,也会带着一些伤感。我们都是这个世界上的小人儿,我们找不到更好的相处方式,所以只能这样,这样也没什么不好。
  有时听到走路声,有时看到的是鞋子,有时听到椅子滑动地面的声音,有时听到盖杯盖的声音,有时从地面上看到影子,有时听到她说话,说工作说家庭说好玩的事。因为办公室的特殊格局,我可以这样了解她。有时因为一点交集,我们可以交谈,可一说话我就紧张兮兮、结巴,虽然我内心呼喊“再多说一点”,可是我们的对话还是迅速结束,然后我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当当之势跑掉。有时我想让自己变的很优秀很牛掰,好让她关注到我。有时我会想我要连续几天不出现在她面前,可是后来一想她根本不会感觉到,于是在很矛盾的心态下,厚着脸皮在她面前晃荡一下,或者只是看她一面,或者只是听听声音,看看影子。
  无意中在中国知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献,花了5块钱把它下载下来。放到这里,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别人。  试论女同性恋T 性别的身体表达  赵 然  (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300387)  摘要: 女同性恋人群中存在的T 性别是多元性别的一种独特表现。本文通过对三位自我认同为T的女同性恋者进行深度访谈, 重点考察了T 性别与个体的身体表达间的互动, 发现T在衣着、躯体、性行为等方面不太符合主流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评价体系中常常受挫。研究表明, 主流社会的性别规范和性规范深入到  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身体控制方面, 并且强化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倾向三者的一致性; 而女同性恋中的T则颠覆了这些有关女性的刻板印象, 通过各种身体表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性别身份—— T性别, 表现了女性在性别层面的主体性。  关键词: 女同性恋; T 性别; 身体表达  中图分类号: C935??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 35- 04
  无意中在中国知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献,花了5块钱把它下载下来。放到这里,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和别人。  试论女同性恋T 性别的身体表达  赵 然  (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天津300387)  摘要: 女同性恋人群中存在的T 性别是多元性别的一种独特表现。本文通过对三位自我认同为T的女同性恋者进行深度访谈, 重点考察了T 性别与个体的身体表达间的互动, 发现T在衣着、躯体、性行为等方面不太符合主流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评价体系中常常受挫。研究表明, 主流社会的性别规范和性规范深入到  个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身体控制方面, 并且强化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倾向三者的一致性; 而女同性恋中的T则颠覆了这些有关女性的刻板印象, 通过各种身体表达创造出属于自己的性别身份—— T性别, 表现了女性在性别层面的主体性。  关键词: 女同性恋; T 性别; 身体表达  中图分类号: C935?? ?? ?? 文献标识码: A?? ?? ?? 文章编号: ( 35- 04
  正文内容:  女同性恋研究绕不开关于T /P的讨论, 尤其是可见度较高的T, 不论在学术论文中还是拉拉社区中, 都是关注的焦点。T和P指的是女同性恋中的性别角色或性别身份。从最为粗略的意义上讲, T 指装扮、行为、气质等较为阳刚的女同性恋者(源自英文的tom boy, 意为假小子), 而P指风格较为阴柔的女同性恋者( 源自“ 婆”, 即 T 的 老婆 ) [ 1]( P17)。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女同性恋者都认同这样的性别划分, 这其中不但有以T 和P二元对立为基础的其他类别, 亦有拒绝分类的不分和完全不使用任何性别标签的女同性恋者。再者, T /P在不同的女同性恋者那里也有不同的含义,可以是性别类型, 也可以是个人风格, 或仅仅是一种游戏。本文的重点并非对女同性恋性别的讨论, 而是探索T 性别独特的身体表达。显然T的阳刚并不太符合主流社会的性别规范, 她们有着怎样的有关性别的身体表达, 又面临着怎样的性别规训压力, 这些正是本文欲探求的问题。
  正文内容:  一、女同性恋T性别研究现状  女同性恋T性别的相关研究首先来自西方对butch性别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bu tch / femme 近似于中国版的T /P,有的研究则干脆将其视为等同。主要针对butch性别的经验研究中, Kennedy和Dav is[ 2] ( P62~ 79) 考察了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女同性恋社区中butch角色的建构, 其中butch 特质主要通过外表和性来体现。Butch通过对外表和衣着的改造使自己具有一定的男性气质, 但大部分个体又坚持把自己和男性或是易装、变形的人区分开来, 在当时的社会氛围中,这样阳刚的女性往往被认定是女同性恋者, 使得她们承受了许多异性恋世界的敌意。在性方面, butch / femm e模式既模仿又颠覆了异性恋模式。一方面, 它仍然建立在性别二元制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 butch 作为性爱的主动方同时也是强调付出、服务的一方, 她们的快感同伴侣的快感紧密相连。Gay le Rubin[ 3] ( P466~ 482)认为butch和femm e都是女同性恋的性别, 它是在主流社会性别体系中形成的, 同时也存在改变这个体系的可能性。她强调了butch以及女同性恋者的多样性, 提示着本研究也仅仅反映了某些T 的状况。Lev itt和H iestand[ 4] ( P605~ 621)针对butch / femm e的心理学研究也显示出butch性别具有男性化身体表达的需要, 对个体而言这种需要同时具有天生的和后天建构的因素。一些个体认为butch拥有的是女性的男性气质, 抵抗的是女性的刻板印象, 同早期的研究不同, 所有的受访者在接受了butch性别后都很好地接受了女性身份, 不再考虑变性。本土针对女同性恋T性别的研究不多, 主要来自台湾学者。Chao[ 5] ( P47~ 185)在一项关注台湾女同性恋者身份建构的研究中考察了女同性恋酒吧中的T 和P的身体表演。她发现T性别的建构包括一系列的反女性化装扮和行为, 比如短发、束胸等。有的T 选择做不完整的变性手术, 只是为了巩固自己的T性( T- ness) 而非想要做一个男性。吴美枝和苏淑冠对劳工阶级T 和底层青少年女同性恋的研究也显示出类似的颠覆传统女性气质的性别表达方式。
  正文内容:  二、T性别的相关理论视角  社会性别区别于生理性别, 强调性别作为一种社会建构并不从男女的生理差异产生, 而是由社会文化造成的。社会通过一整套性别系统和机制, 使个人在其中习得男或女的性别特征, 接受性别规训, 表现出与社会规范要求相一致的男性或女性特征。社会性别的规训从人的一出生就已经开始了, 并且持续不断地塑造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把每个人都固定在应该在的性别位置上。规训不成功的个体, 就容易被当做异类遭到歧视或压制。女同性恋中的T作为女性却具有一些男性化特质, 她们为什么没有接受主流社会性别的规训, 这样的后果又会是怎样, 这正是应该关注的问题。巴特勒提出的 性别表演理论可作为分析T性别的一种视角。她认为不存在一种本质的、恰当的社会性别, 即一种适合于某一生理性别的社会性别, 性别并不是来自某种固定的身份, 而是一种不断变换的表演。异性恋机制要求一种社会性别的连续性表演, 将生理性别、社会性别和性欲这三者之间的联系天生化、自然化, 性别表演理论打破了这三者间的必然联系。同时她也批判了二元分类体系, 即性别身份非此即彼的划分。男女两性的界限并不十分清晰, 性别身份不再是单一的、永久的, 而是可变的、流动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是跨性别( transgende r), 包括异装和易性, 也包括仅仅喜欢像另一个性别的人那样生活的人。巴特勒有一句名言: 每个人都是易性者。她是指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成为一个标准的典型的 男性或 女性。在巴特勒的分析中, 一个女孩希望她的男朋友是女孩, 这就是在说一个butch 兼具女孩和 男性气质的特质, 这种不搭调的并置使得 男 和 女等词汇都失去了内在的稳定性, 容许了情欲上更多的复杂性[ 6] ( P159~ 163)。T 对性别规范的颠覆最明显的体现是在身体表达方面。一方面, 身体是社会控制实际的、直接的中心所在。我们的身体受到训练、塑造, 并被铭刻上历史上的各种流行形式, 包括自我、欲望、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等, 权力塑造了我们的身体, 定义我们关于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的概念。这主要不是通过意识形态, 而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来实现的。另一方面, 身体也可以是个体反抗的阵地, 身体能够主动和积极地评估和改写世界[ 7] ( P415)。如此, T 性别的身体也可以说是在表达一种独特的身份和美学风格, 以此来反抗生理性别、社会性别、性倾向等一致性的预设。关于身体的研究涉及各种不同的学科领域和理论背景, 在此不赘述。本文所关注的T 性别的身体表达主要涉及外貌、形体、服饰、气质、性等方面。
  正文内容:  三、从身体表达看T性别的角色特征  笔者选取了三位自我认同为T的女同性恋者A、B和C,她们均生于上个世纪80年代, 对拉拉社区文化有一定的了  解。研究采用参与观察和深度访谈的方式, 力求深入了解T的身体如何在自我建构与性别规训中斡旋。  ( 一)衣着  从外表来看, 三位受访者A、B 和C 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女人形象。一律的短发, 宽松的衣裤, 看不出来明显的女性身体曲线。尤其是A, 如果没有听她的说话声音, 很难认出来她是一位女性。三个人都表示喜欢这样的打扮, 不但舒适,而且不喜欢太女性化的装束。她们都是从上小学期间就开始拒绝穿裙子和各种带有花边的以及粉色的等典型女性化的服饰, 并且一直留短发。我可能有点把自己当做男生,但是我并没有想变成男的, 我只是希望自己可以跟男的一样强, 总觉得穿裙子长头发就会让我显得很弱。A 甚至还穿了男式的那种四角宽松内裤, 我问她来例假的时候怎么办, 在里面再穿一个紧的内裤就好了。她们的所谓男性装扮, 也许无关性别认同, 而是因为男装作为符号, 代表了社会中男性所拥有的更为强势的力量和地位。向往这种力量和地位的女人, 就通过借用男装这一符号来达到目的。不过C 并不这么认为, 我这样穿只是因为我喜欢这样,裙子之类的女装也很好看啊, 但是我会觉得那些跟我没有什么关系。B和C都曾经在外界压力下穿过女装, 虽然也可以穿, 但是总会觉得穿上女装之后就不是我了。这样, 拒绝女性化的服装只是一种个人选择, 即使主体接受了女性这个性别, 并不代表一并接受性别规范下的女性服装。有时候, 女装还有更为复杂的意味。我一穿上女装就没有安全感, 曲线毕露, 女性气质都出来了, 自己不太喜欢不说, 感觉别人的目光都有了变化。比如, 穿着比较中性化的时候我看起来像个男孩子, 或者就算看出来是女孩, 也不会把我当做一个女人来看。一旦穿上女装, 立刻能感觉到一些男人的凝视, 让我有一种被侵犯的感觉。 B也提到, 有时候晚上走夜路, 或者在人很多的车厢里面, 我穿着比较中性的衣服就自在一些, 因为没有什么人注意我, 就算离得近, 也不觉得被侵犯, 人家都把我当男生啊,我一穿女装, 就觉得有点碍手碍脚, 因为动作不能像平时那么随意, 比如穿裙子坐下来的时候不能叉开腿吧, 很难受的。性别化的服装如此作为性别规训的中介无形中控制着个体的行为, 男女各有一套不同的行动规范, 穿戴上不同的行头似乎就获得了表演一种性别的权力, 同时也被剥夺了其他的可能。而另一方面, 女性整体作为弱势群体, 一直处于潜在的被侵犯的地位, 摆脱女性形象和气质, 好像自然也就摆脱了这种不利的地位。  这又是异性恋预设中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的想当然的一致。在T的成长历程中, 亲友或是同辈有没有对这种不符合常规的衣着风格提出异议呢? B 和C 似乎都没有遇到太大的压力。因为在学校的时候, 老师家长比较关心的是学习成绩, 衣服这些只要不太奇怪, 不会管的, 别人最多说你是假小子什么的。A 的母亲曾经试图让她穿裙子, 被她拒绝了。我妈后来也习惯了, 就不说什么了, 而且我小时候本来就比较调皮, 穿裙子或者浅色的衣服也不方便啊。但是, 离开了学校进入社会, 特别是到了适婚年龄, 周围人就开始试图改变假小子的装扮了。B 自认为不是很 T, 所以可以接受女装,
我妈觉得我找不到对象就是因为看起来不像女孩子, 所以开始催我留长头发, 给我买女装, 还安排去相亲。A坚决不穿女装, 而且已经向家人出柜, 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默许,但是其他亲戚仍然会认为她长大了, 该改变形象了。C 的家人原本并不在意她穿什么, 但自从她向母亲出柜后, 便被强烈要求改变装扮, 似乎穿男装和喜欢女人是一体的, 改变了其中之一便可以影响另一方面。异性恋霸权认为, 性欲的表达是由社会性别身份决定的, 而社会性别身份又应当是生理性别决定的。因此, 如果一个女性看起来像男的, 便容易被怀疑成是同性恋, 这是西方和港台研究中很常见的情况。然而在中国大陆, 情况却又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被访者所描述的时期(大约十几年前), 同性恋这个概念鲜有耳闻,而早年男女都一样的话语( 革命女性看起来都比较中性化) 还存有影响, 因此在主流社会对女同性恋亚文化普遍无知的状态下被访者反而是少了一些担忧[ 8] ( P129~ 130)。校服一般是分性别的, 她们如何选择呢? 我跟老师说我想订男式的, 老师不同意。幸好校服除了有裙子的一套,还有运动的一套是裤子, 我就只穿那一套, 说裙子丢了。我记得小学六年, 那条校服裙子我就穿过两次, 是因为学校活动要求的严格不得不穿, 其他活动我就只穿校服上衣, 或者是那套带裤子的。??由于装束不够女性化, 在性别化的公共空间中, 三个人都遇到过一些尴尬的情境。最为典型的是在公共厕所中,我上厕所总被人盯着看, 还有人来提醒我这是女厕所, 我说我知道, 她一听我的声音, 就知道我是女的了, 还跟我道歉说没有看出来。我有一次去厕所, 几个清洁工看了我好一会儿, 还凑在一起讨论, 我知道她们在说我,三个人都提到这样的遭遇, 在我后面进厕所的人, 因为看到我往这里(女厕所) 走, 往往都停下看看门牌确定是不是女厕所。那遇到这样的情况她们会觉得很难堪么? 不会, 都习惯了。只有B提到, 虽然习惯了, 但还是不想面对这种尴尬, 所以我都喜欢跟比较女性化的朋友一起进厕所, 有时候还故意说话, 因为我的声音很细, 一听就是女的。如果我一个人进厕所的话, 就刻意挺胸, 这样别人就比较可能注意到我是女人。我甚至会尽量避免去公厕, 特别是隔间没有门的那种。在工作场所, 一样会遇到衣着的问题, C 已经有多年工作经验,
我去面试的时候都会注意穿的比平时女性化一些, 不穿裙子,那样显得不干练, 但是衣服一定要合体, 胸部是要显出来的。A目前没有固定工作,
我到哪儿都这么穿, 有的人看不惯, 但是有的人反而会觉得我比一般女的做事麻利、能力强。我找的工作都不太限制我的穿着。三人都提到平时被路人看的遭遇,
平时啊, 有些人会看一眼, 我是脸看起来比较女性化吧, 好在看起来小, 别人大概都当我是还没有发育的假小子。我有的朋友因为长相和衣服都没有破绽吧, 完全被当做男人, 也不会有麻烦。最倒霉的是那种被人当怪物看的,就有些能看出来是那种年纪不小的装男人的女人。  可见, 社会性别的 表演经常是强迫性的, 一旦偏离主流社会性别规范, 就会导致社会的排斥和惩罚, 不论是公厕还是在其他公共空间中, 周围人的凝视本身就形成了一种无形的性别审查, 给个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但是事实上, 除了偶尔采取一些应对策略减少 被审查的可能性, 被访者都表示 习惯了, 无所谓, 看就看呗, 有的时候我还故意跟看我的人对视, 并没有因为外界压力就改变自己的装扮。
  正文内容:  ( 二)躯体  其实对于中性化服饰的选择, 往往是和身体相关的。比较大的衬衣和裤子不但可以看起来比较帅, 而且就看不  出前凸后翘什么的, 我不喜欢这样的身体。A 说自己不介意有胸部, 不过没有的话更好, 有胸的话运动的时候是个累赘, 很不舒服, 她从来不戴胸罩。B 偶尔穿比较女性化的衣服时会戴, 而C 一直都戴, 因为胸太大了, 没办法, 不戴不舒服。B曾经有段时间经常幻想自己没有胸部, 我不想做变性手术, 但是如果可以切除乳房就好了。B 和C 都有过束胸的经历, 所谓束胸, 是指用很宽的松紧带整个勒住胸部, 粗暴的把乳房压得更平。我第一个束胸是在网上买的, 做成背心的样式, 第一次穿着束胸背心站在镜子前面的时候, 看着自己身体都是平的, 觉得特别帅, 很开心。后来, 我们几个朋友就自己买了松紧带拿到裁缝那里做, 比网上便宜很多。巴特勒的 性别表演论被人称做激进的福柯主义, 因为在这样的哲学行为论中, 没有实存( being) , 只有行为( do ing ), 她认为我们都是在 做性别( do ing gender) [ 9] ( P5)。被访者自然按照自己的意愿改造自己的身体, 把它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在某种程度上就像变性手术一样是在 做性别。而冲破性别规范后显然也产生了某种逾越的快感。我们几个T一起走在路上的时候, 就常常有人看我们, 有些还是挺好看的小姑娘, 这个时候大家就比较容易自恋, 哈哈。而Chao认为, 正是由于女性胸部承载了异性恋的性别和性意涵, 束胸才有其意义; 而T通过如此束胸达到 去女性化的目的,使得自己的身体和性别不再受异性恋霸权的支配。这样束缚胸部显然对于身体健康是有害的, B 和C 都十分清楚这一点。 据说会增加得乳腺癌的几率。反正肯定对身体不好啊, 戴上去那么紧, 不习惯的话都有点喘不过气。所以我也不是天天戴, 只有跟拉拉出去玩, 或者想要耍帅的时候才会戴着。其实有时候束胸也会很尴尬, 特别是束胸的同时又穿的特别男性化, 这样别人就觉得你身体是男人,看脸却觉得有可能是女人, 有时候就有人一直盯着看, 很不舒服。所谓的不男不女总是不可避免地引起性别焦虑, 这些跨性别的主体要么接受无形的强迫性的分类, 要么接受越轨的、非常态的标签。三个人对自己身体的不满主要都集中在胸部上, 对于其他与男性不同的地方, 并没有什么改变的欲望。我不喜欢男性的身体, 皮肤也粗糙, 不, 我完全没想过有男性生殖器。我想要有一个中性化的身体, 没有什么曲线, 就像没有发育的十几岁的孩子。A 的一个朋友去做了变性手术, 我很不理解她为什么这样, 我觉得没有必要。我想她可能不是拉拉, 是那种易性癖。我可以接受我的身体, 我也认同自己是女的, 毕竟生理上是这样嘛。对身体的一些改造往往在科学、健康等话语下被认为是不应该的错误的行为, 被访者本身也流露出这样的看法。过了那个年龄我就不怎么束胸了, 现在还天天束胸的都是90 后, 我觉得没有必要那么刻意。束胸是让自己的身体符合某种标准( 没有胸部穿衣服才帅气 ), 对于个体来说, 主动的束胸行为是主体积极建构自身风格的过程。
  来到这里快一年了,跟她的关系有所改善,终于在多次冲突磨合后,找到了较为合理的相处方式。现在很少有时间坐下来听她在隔壁喝水聊天,更多时候在排班在做实验,一些微妙的心理让我更喜欢做实验,做实验时总能跟她有这样那样的联系。身边的其他人会抱怨一些老师利用我们给他们做实验,但是我却很希望能被利用,特别是我能做出结果时,她总是多花一些时间跟我讨论一些问题。不过我不能表现出来,我要装作跟其他人一样不喜欢帮老师们做实验,我要把心里的一点窃喜一点期待埋到自己都看不见的地方,把她跟我说话时的受宠若惊转化成若无其事可有可无,这样才能在这里合理安全的生活。  每次遇到让我心里不再平静产生幻想的人,都要花一些时间来分析自己心理,类似于忏悔。把这种忏悔用于她身上时,总会想起一种新闻,某个男的把几个女的囚禁于地下室,到头来这几个女的竟然都爱上了这个男的。我把这种不平静和幻想归因于某种隐晦的微妙的心理状态,而不是爱。可是不管原因是什么,我却陷入幻想无法自拔。
  又是一年毕业季,空气里弥漫着相同的味道,走在走廊里,阳光从窗外照射进来,我们的影子映在地上,她走在前面心事重重。她说接下来的时间我要随访一些病例,下一年来这的学生也随访一些病例,这样我们都可以为这个课题组做一些贡献。我要像万千其他学生一样,从这里路过,做一些事得到一些回报,然后离开。可能将来我也可以像她一样,迎接一些人再送走一些人,留下一些可能对科学有用的事。最终成为彼此的过客。对来自生命本身的绝对的孤独,要承认承受承担。
  接着写。  又到冬天了。后来她生病了,莫名其妙的去她家住了一段时间。在那段时间里,晚上躺在床上无数次感叹命运的神奇,有时会看她在黑暗中熟睡的脸庞,她曾经给我讲过吸引力法则——如果你想得到一件东西或做成一件事,就要一直想着,要足够虔诚,持续努力,这件事就会实现。现在吸引力法则在我身上实现了,我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看着她,听见她的呼吸声。在不用上班的几天里,中午我们一起在餐馆靠窗的座位上吃饭,她那时不说一句话,停留在一些回忆里,后来她跟我说,过去的事情像电影一样出现在她脑海里,然后她给我讲她的先生,她的孩子,她的过去。那时阳光照在她的头发上,她的脸上,我的心里。  我终于知道了幸福的代价——因幸福而来的不安。像那段时间那样看着她的脸,听着她说话,让我对世界的一切都不想再感知,常常想时间就这么停下吧,我别的什么都不想要了,只要现在这样。  但是我知道这一切会结束,会很快结束,会在我还未觉察前就结束。后来她从手术中恢复了一些,周末要回到外地的家,我要准备即将到来的考试。这一切结束时,我已不再是个自由的人了。
  她又去外地的家了,跟她的先生和孩子团聚。  过去我不能理解,老妈为什么能忍受老爸的鼾声,在我生病时老妈为什么能晚上不睡觉照顾我,在她家里住着的这段时间里都懂了,一切都是因为在乎,因为在乎这一切发生的顺其自然。  我以为我保持足够冷静理智,等她离开时我仍然还是我,可是现在完全是另一个样子,我终于活在了无边无际的思念之中。
  水果成熟了自然会掉落。  一件事发展到一定时候就会有结局。  决定不再去她家了。  决定要开始新的生活。  决定活的更像自己。  接受自己的生活。
  本人,36岁,外P内不分,单身有房,大学本科学历,在一事业单位工作.心目中理想的爱人:精致,大方,儒雅,斯文,性格兼有男人女人优点的单身帅气女子.我在等待,等待着属于我自己的幸福!联系QQ
  @雪山草
21:17:38  本人,36岁,外P内不分,单身有房,大学本科学历,在一事业单位工作.心目中理想的爱人:精致,大方,儒雅,斯文,性格兼有男人女人优点的单身帅气女子.我在等待,等待着属于我自己的幸福!联系QQ  -----------------------------  抱歉,我粗糙 小气 粗鲁
  最终还是要结束了。  她终于要跟她的家人团聚了。不论现在的我的心情如何复杂,我都很确定为她能过上美满的家庭生活而高兴。剩下的我需要时间去接受去调整去适应,可能在很早的时候已经知道“在分开的时候我已无法再做一个自由的人”,现在也真真切切的体会了这样的感受,这种不舍的痛苦堵在我的心里,嗓子里,眼睛里。但是她一直以来跟我讲的我们应该如何关注自己的心灵怎么跟自己的灵魂对话,在这一刻却突然显现出来,我们的生命中原本一切都是不存在的,我们要用同情和感激的心去创造,这些原本认为无意义的心灵鸡汤却突然显现出作用来。但是这一切都需要时间。  有时候她在睡觉我望向窗外,外面是冬天的天空和树枝。有时候我们一起在床上睡觉,在很少的无忧无虑的周末的午后。不管是在哪些时候我都没有比在这段时间里更接近真实的生活。  水果成熟了自然会掉落。
  她要离开去别的地方工作了。  每次都是这样。  一直都是这样。
  她走了,你也解脱了。
  在她即将离开的最后日子里,我们在一起做实验、讨论问题、聊天、吃饭、散步,好像她不曾要离开一样,但是在每一个黄昏里,在每一次笑容里,在每一个眼光中,我们都清醒的知道真实的人生是什么样子。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白痴会不会传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