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服务平台下载一般诊疗费中心编码在哪修改

基层医疗的信息化之路
晓言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曾表示:“信息系统是现代医院的神经系统,是核心竞争力之一。”这个核心竞争力不仅仅是指大中型医疗机构需要,对于将承载更大功能的以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基层医疗而言,也同样意义重大。“农医通”试点王来英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的一位农民,作为安徽省“农村医疗信息通畅计划”(以下简称农医通)试点县的农民,王来英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两年来在看病就医上的点滴变化。第一个变化,是医院的医生比以前问得更细致了,“关键是医生有对照了,不会胡乱地开药。”王来英所说的对照即是医院根据以前他来看病的情况,专门制定了电子健康档案,每一次来看病,上一次的就诊记录都能辅助医生更准确地分析病情,每一次的病情都在档案里留有记录。第二个变化是,医生在开处方前,他能先看到药品的相关信息。乡里医院的电脑里都会将药品的相关信息告诉他,统一规格和功效的药品,有几种可供选择,他就可以依照自己的经济条件选择,而不像过去,“医生开啥药我就得掏钱买”。第三个变化,还可以通过网络系统,不用出远门,直接向市里的大医院专家咨询。这是王来英和乡亲们最推崇的,“以前每次去市里看病都要很折腾,而且到了还不一定能挂上专家号,现在可以通过乡里医院来帮忙预约,很快就能得到城里专家网上的指点。”第四个大变化莫过于新农合的报销。自从参加新农合以来,王来英多次因为新农合报销程序的复杂而感到恐惧,有时候一些小钱干脆选择不去报销,“农医通”工程开通之后,他就可以直接通过系统完成实时报销,即原来的“事后报销”变为现在的“实时补偿结算”,这也为村民省去了非常繁杂的报销程序,而且享受的好处立竿见影。2007年初,安徽省在10个县、315家镇级医院实施了 “农村医疗信息畅通计划”试点。“农医通”计划打包了宽带服务、电脑设备、网络系统架构和医疗信息化系统。“农医通”的组合信息化解决方案能为中小医院提供从挂号、收费到医院管理的一揽子信息化服务。据介绍,试点乡镇的医疗机构经过信息化改造,农民就诊不但可以查阅自己的电子病历,拿到规范的电子处方,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治疗方案。医院规范了药品、诊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加快了医院的业务操作流程。病人看病排队时间明显减少,医生的看病效率得以得高。更重要的是病人对医疗消费明明白白,杜绝了以往手工划价的缺陷。此外,“农医通”将中小医院内部信息化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建设有机结合,使得各级卫生主管部门也能实时监管农村医疗机构经营及新农合资金使用情况,防止农民的“救命钱”被套用。农村患者看病从“事后报销”到“实时补偿结算”,降低了患者看病的门槛,有效化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评价“农医通”开创了一种可供推广的模式。首先,在合作框架下,“农医通”集合了各服务商的优势,保障了信息化工程的成功;其次,“农医通”的统一品牌、统一运作,降低了产品成本;最后,类似于“分期付款”的建设模式,医院避免了一期投入风险,也适应了医疗信息化回报期长的特征。信息技术助力王来英和村民们所感受的这些巨大变化,正是得益于医疗信息化,而这则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助力。信息技术对于医疗服务、公共卫生领域、药品管理过程等环节都很重要,加上医疗服务这个行业本身的特点,信息技术应用是可以延伸到非常高、非常深入的阶段。据IBM中国区政府与公众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透露,2008年,IBM在《全球CEO调研》中特别针对医院院长、CEO和CIO所做的调查中发现,他们对信息技术的渴求摆在了整个业务变革中的首要位置,与此同时,也对信息技术应用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回到新医疗方案中,我们不难发现医改所做的一切都是围绕以病人为中心展开的,并且必须在服务成本、服务质量和服务的可及性三者之间取得平衡。刘洪认为,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化。刘洪还进一步分析说,医改中强调了加快建立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同时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为基层医疗大网里的农村医疗和城市社区医疗薄弱的现状决定,要想加快这两个方面的建设,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必须采取改善服务能力、降低收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等综合措施,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信息技术将在以上环节发挥重要作用。从服务质量角度来看,医改中强调了所有医疗机构都需要实施属地化和全行业的管理,采取临床服务、人员培训、技术指导、设备支援等方式,帮助其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能力。完善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快制定统一的疾病诊疗规范,健全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监测网络并建立信息公开制度,促进不同医疗机构之间人才的纵向和横向交流。在这些环节,政府需要借助IT技术来监管公立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在服务成本方面,医改中提出要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不同医院之间的医疗检验结果的互认。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明显减轻。而借助IT手段,可以使医院系统进行信息整合并建立连续的医疗健康记录,让百姓在没有地域的限制下实现互联互通。实现在这三个方面的平衡,目前在基层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建立电子化健康档案,网络信息化的共享服务平台,区域协同医疗平台等具体的形式。北京公共卫生信息中心主任琚文胜认为,信息化技术将使农村的居民可以享受更快捷便利的医疗服务。如在资金的监管方面,信息技术能帮助使用者更合理地筹资和设定补偿线,更快地掌握相应的数据,制定相应的政策并且发现哪些新农合管办人员在里面有一些不良行为。原来没有信息系统的时候,农民通常从看病到拿到他自己应该拿到报销的费用的过程往往是两三个月,中间可能要经过八个环节。现在有信息系统以后,他在这台电脑上把医院要交的钱交了,在另外一台电脑上就可以报销,只需要三五分钟就能够拿到报销的钱,实现即时报销。近几年来,即便已经有可观的投资、基础建设、设备购买等等投入到社区医疗机构当中,但基层医疗机构仍然是门可罗雀,人们“拥挤”大医院的热情依然高涨。最大的问题其实是病人对于社区医疗信心的缺失。从他们的角度看来,社区医疗资源不足、大夫不好、设备不全都使百姓在社区医疗面前却步。而透过运用科技使医疗工作更信息化和流程自动化,并且加强对于医疗质量的监测,使社区医疗的服务质量得到保证,信心自然可以建立,健康的市场导向的医疗服务才能出现。从这个角度看来,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可及性可以说是相互依存,而信息化技术的运用正有助于促进两者之间的良好平衡、信息技术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提升社区医疗服务在整个医疗体系中的作用。基层医疗信息化的瓶颈基层医疗信息化的市场虽然值得期待,但在广大基层包括农村医疗机构由于受到使用环境、技术、人才等方面原因的制约,医疗信息化发展仍处在探索或起步阶段。IBM中国区政府与公众事业四部总经理刘洪就表示,在基层医疗信息化进程中难度最大的问题就是当地的网络质量、配套设施及人才水平。刘洪认为,由于基层医疗机构在组织信息化方面的基础薄弱,没有明确的承载信息化的实体,投入、管理、职能规范、绩效考核等方面的长期缺失以及缺乏信息化环境来推动,更容易造成“数字化鸿沟”,这些都成了当前推动基层医疗信息化的瓶颈。在安徽省推行“农医通”试点之前的摸底显示,2006年全省也只有不到5%的乡镇卫生院使用基本的医院信息系统,而这5%还普遍存在设备陈旧、软件落后、资金和技术维护人员短缺等问题。还有一个重要的瓶颈则表现在IT服务商对基层市场的迟疑,很多IT服务商认为,基层医疗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的底子过于薄弱,对信息化的需求层次低,信息化布局投入成本大,导致盈利空间狭窄,目前还不值得看重。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医疗机构要实现信息化最低需要配置3台电脑,1台服务器,1套医院信息化系统,再加上一些外设设备,以及架网布线上宽带,一期投入至少得十几万元,如果再加上人员培训以及后期的运行维护,费用更多。基层医院认为信息化投入巨大,回收期较长,不值得投入;而IT服务商认为农村市场需求层次较低,盈利空间狭窄,也不值得看重。“从医院到厂商的积极性都不高,作为主管部门也只能在旁边‘光吆喝’。”安徽省医院管理协会信息部的一位专家感慨。刘洪则对信息化在基层医疗的运用前景和趋势“保持乐观”。以新农合政策的推动为例,2006年,卫生部就专门发文,对和新农村合作医疗相关的信息系统的建设进行了规划。在这份文件中,强调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是专门用于新农合业务管理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对新农合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要求2到3年内在各级新农合管理部门、经办机构、定点医疗机构以及其他相关部门间建立计算机网络连接,实现网上在线审核结算、实时监控和信息汇总,实现新农合业务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科学化,提高新农合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在新医改框架中,虽然缺乏对农村医疗信息化的描述,但可以看出新医改方案推出后,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重点项目将从前两年建设比较快的公共卫生转移到农村卫生和社区卫生方面。”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副主任王才有说。
 |  |  |  |  | 
经济观察网相关产品
经济观察网 .cn
地址:中国北京东城区兴化东里甲7号楼 邮编:100013 电话:
传真:86-10-
备案序号:鲁ICP备号 Copyright 经济观察网广州价格信息网::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 && &&
关于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
发布时间:
&&&&&&&&&&&选择字号:
各区、县级市物价局、卫生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医改办,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偿机制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粤府办〔2011〕33号)、省物价局、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项目和标准的通知》(粤价〔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州市2011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任务及责任分工等文件的通知》(穗府办〔2011〕28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经市政府批准,现就我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将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现有的门诊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含静脉输液费,不含药品费、耗材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项目内涵、除外内容、说明等见附件,其他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暂不变。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做好明码标价和宣传解释工作。
二、对已合并到一般诊疗费里的原收费项目,不得再另行收费或仅收费不医治。对不严格执行《医疗服务价格》擅自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分解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以及不按规定明码标价的,各区、县级市价格监督检查机构要依法进行查处。
三、一般诊疗费纳入基本医疗保障统筹基金支付范围,统筹基金总体支付比例不低于70%。
四、各区、县级市物价、卫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政策的指导和监督,确保一般诊疗费相关政策在日落实到位。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
&&&&&&&&&&&&&&&&&&&&&&&&&&&&&&&&&&&&&&&&&&&&&&&&&&&&&&&&&&&&&&&&&&&&&&&&&&&&&&&&&& 广州市物价局&&&&&&&& 广州市卫生局
&&&&&&&&&&&&&&&&&&&&&&&&&&&&&&&&&&&&&&&&&&&&&&&&&&&&&&&&&&&&&&&&&&&&&&&&&&&&&&&&&广州市人力资源&&&广州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
&&&&&&&&&&&&&&&&&&&&&&&&&&&&&&&&&&&&&&&&&&&&&&&&&&&&&&&&&&&&&&&&&&&&&&&&&&&&&&&&&& 和社会保障局&&&&&& 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 二○一一年九月七日&
主题词:医药&管理&通知
&抄送:省物价局、卫生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医改办、市政府办公厅,市财政局。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挂号费从一元提至10元 社区医院涉嫌乱收费?
全省统一规定,社区医院诊疗费“四费合一”提至10元每人次
  &以前挂号费1元,诊疗费1元,一共2元,如今直接就10元,专家门诊也没有这么贵呀&&&近日,有网友在天一论坛反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颐康医院涉嫌乱收费。
  挂号费从一元提至10元?
  网友&可人儿&说,3月11日,她去颐康医院做尿常规,在收费处刷医保卡,吓了她一跳:一项名为&一般诊疗费&的收费项目1次要10元。这笔费用以前是没有的。
  感到纳闷的不止她一人,旁边不少人也在议论,有人甚至在开骂。医院工作人员说,所有社区医院都按这个标准收费。可第二天,她去海曙一家社区医院配感冒药,医院还是照常只收1元钱的挂号费。
  颐康医院位于高新区,是新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昨天,该院已经取消了&一般诊疗费&收费项目。但记者看到,收费窗口的公告栏上仍然贴着几张相关政策的文件。
  该院院长冯立毅说,&一般诊疗费&是宁波市卫生局规定从2月20日开始实施的,医院已延后了近一个月,在3月10日贴出通知书,于3月11日开始实施。
  实施第二天,确实有不少病人向医院反映,说这笔钱收得太贵了,增加了他们的负担。
  &我给海曙区的社区医院打了个电话,他们没在收,我们也就暂停了。&冯院长说。
  一般诊疗费是什么费用?
  据介绍,一般诊疗费主要包括挂号费、诊查费、注射费等服务内容,社区医院门诊每人次收10元。而医院目前在收的这三项费用分别是1元、1元和7.5元至9.5元。
  冯院长说,对普通配药病人来说,以前只需付1元挂号费和1元诊查费,实施一般诊疗费以后确实要多付8元。但打针和输液病人,费用跟以前差不多,甚至还要便宜。
  冯院长说,据他了解,一般诊疗费的出台,除了对基层医疗机构进行适当补偿外,卫生部门还有另外两方面考虑,一是通过经济杠杆手段,引导医生减少打针和输液数量,防止滥用抗生素;其次,适当提高医疗服务价格。
  据记者了解,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开始实施,70岁以上老人到社区看病是不收取挂号费用。后来,由于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我市许多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收取一元的挂号费用。
  为何增设一般诊疗费用?
  据市卫生局规划财务处严敏华处长介绍,去年10月底,浙江省物价局、卫生厅和人力社保局发出通知,在基层医疗机构增设一般诊疗费项目,这也是对社区医院实行药品零差价政策的一个补偿。
  严敏华表示,将社区门诊费用一下子提高到10元,一时间可能让老百姓难以接受,但对于患者来说,由于社区医院的药费现在是实施零差价制度,患者到社区看病配药其总的费用还是下降十分明显,患者也能从中受益。
  诊疗费提高喜忧掺半
  对此,江东明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静表示,诊疗费用提高,对社区医院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可对患者来说恐怕一时间难以接受,毕竟现在到社区来看病的患者,大多数都是以配药为主,许多人是不需要检查或者注射的。
  另外,目前社区基本药物还难以满足患者的需要。据她们社区统计,至少有五分之一的患者所开的处方药需要外配,因此患者就会觉得医院是在乱收费。
  有关专家也表示,社区医院原本是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现在社区医院由于药物无法与大医院对接,患者已经在不断地减少,如今又要提高服务费用,似乎在逼着患者去大医院挤专家门诊。
  不过,在医疗卫生行业,医疗服务价格过低一直被医生所诟病。记者了解到,有医生近日在网上反映,急诊医生一晚值班费只有5元,远远低于其他服务费用。降低药品价格,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也是医改的一个方向。
  东南商报记者 檀传才
  编辑:当前位置:-->-->正文
4年医改 云南医院看门诊、住院次均医药费降三成
07:25:11 星期一 &来源:云南网 &
订阅《春城手机报》:综合版发送CCZH到元/月) 娱乐版发送CCYL到元/月)
4年 云南“医改”成效初现;实施基本药物“零加成”政策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药房使用了先进的自动配药机,大大提高了取药效率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患者增多,一间三人病房容纳了五张病床
昆明金碧社区卫生医疗服务中心,医生信息清晰明了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关切民生的头等大事之一,自2009年启动之日起就凝聚了不少期盼的目光。经过4年攻坚,云南“医改”的成效,如今已初步显现:基本实现全民医保、基本药物制度逐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云南“医改”推行积极,也改出了特色。
从市民的角度看,“医改”带来的直观感受是:“看病贵、看病难有一定的改变。”但他们对进一步的医改有更大期盼。第二轮“医改”已掀起,现行医药卫生体制还存在诸多急需破解的难题,政府肩负着更多期盼,还需继续付诸行动。
本月底,省人大常委会将针对“云南深化医药卫生制度改革”进行专题询问,这是继2011年,针对“保障房建设”专题询问后,省人大常委会再次以“专题询问”的形式高度关注民生。
三大医保报销比例大幅提升
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看病贵”一直是最大的压力之一。医保制度的不断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和后顾之忧。让老百姓的医疗得到保障,就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一宏观命题的重要着力点之一。
4年“医改”,云南已基本实现全民医保。2012年,云南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4350.39万人,比2008年增加510.27万人,参保率为93.38%,比2008年提高7.98%。其中,城镇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82.39万人,比2008年增加264.19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468万人,参合率96.52%,参合人数比2008年增加246万人、参合率提高6.93%。
2012年,云南的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分别提高到每人每年310元以上和290元,分别比2008年提高136元和200元。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平均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2.76%、69.94%和75%,分别比2008年提高9.42%、19.18%、23.65%。
另外, 云南还开展大病保险探索,以减轻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基本药物“零加成”打破“以药养医”
造成“看病贵”的另一主要原因是药物费用高,而其症结在于“以药养医”的传统桎梏。 “医改”中,对应的破解方式是推行基本药物制度,取消基本药物加成,以减轻患者负担。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是全省首批试点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改革的综合性医院之一。从2010年开始,除按规定实行“零加成”的290种基本药物外,该医院还根据自身患者群体特征,主动增加了74种常用非基本药物实行零加成销售,让利于患者。
“我们3年来综合让利接近600万元,零加成药物比例领先全市其它医院,大概占到35%。”该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震说,“让利”的效果就是患者增多。“以药养医”模式不破解,医院难发展。李震说,从医院的角度,基本药物零加成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薄利多销”,“你打消了患者的顾虑,患者信任你,敢来找你看病,你就能维持医院的运作和发展”。
2011年6月,全省所有公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同时,云南在全国率先将村卫生室同步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要求省、市、县综合医疗卫生机构使用基本药物的金额比例分别不低于10%、20%、35%,中医院等其他公办医疗卫生机构不低于10%;部分地方还在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探索推行基本药物全部取消加成、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政策。
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进行了基本药物制度探索推行,全省39.85%的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
据官方数据,2011年,云南中标的基本药物集中采购价格与2010年相比平均降低25.11%,按截至目前的累计基本药物采购量测算,可减轻群众用药负担10.63亿元。
抑制了医院医药费用过快增长
通过包括基本药物“零加成”在内的系列政策措施,云南抑制了医院医药费用的过快增长,确保居民实惠看病。
2011年,云南医院门诊病人次均医药费用为126.90元,与2008年的185.04元比较,减少了58.5元,下降31.42%;住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4755.19元,与2008年的6876.8元相比,减少了2121.61元,下降30.85%。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方面,2011年12月底,全省129个县全部实行了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经常性收支差额补助以及专项补助,并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原有的普通挂号费、普通门诊诊查费、注射费以及药事服务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收费标准为每人次9元。参保参合人员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医,由城镇医保或新农合统筹基金支付6.5元,个人仅需支付2.5元。
值得一提的是,基本药物“零加成”政策不仅遏制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大开处方、使用高档药的不良现象,也规范了其药物使用。2010年,云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率为73.15%,比2009年下降了0.71%;激素使用率为19.28%,比2009年下降了1.07%。
基层医疗机构功能逐步完善
很多市民都对大医院“看病难”深有体会,挂号排队、交费排队,就诊还要排队,而且医生看病时间短,态度生硬。社区医院、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功能的逐步完善,让更多患者有更多的就医选择,可以随时来随时看,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跟医生很好地沟通。这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看病难”的问题。
4年来,云南共争取到国家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2156个。其中:县级医院136个、乡镇卫生院67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个、村卫生室1300个。中央和省级共投入建设资金40.81亿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2.09亿元,省级配套资金8.72亿元。
“这几年基层医疗机构能有这么大的起色,离不开政府从费用、设备和人才等方面给予的大力支持,尤其是资金上的支持,每年都在增加。”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尹智祥说,该卫生服务中心不仅能提供常见病治疗,还具备B超检查、孕检、康复治疗等能力。
“医院是以患者为中心,基层医疗机构以人为中心,关注的是服务人群的健康问题。”尹智祥说,根据“医改”政策的思路和导向,随着基层医疗机构的功能完善,将承担起社区居民的健康跟踪、就医指导、康复观察等服务,类似西方的家庭医师,定位区别于大型医院,“指导转诊将成为我们的一个重要工作”。
“我们还承担上门健康服务,孕前检查、老年人健康检查等,社区居民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都有责任去照顾。”尹智祥说。
看小病到社区医院更方便
随着公众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了解和认可,在未来,会有一部分人群分流到社区医院,同样享受医保、基本药物服务,不必都到大医院去排队。
“大医院要排队,麻烦而且价格高,没有必要,小病在这里完全可以治疗。” 25日上午,因头疼发烧到西山区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陈女士说,她抵抗力较低,经常感冒,基本都是在这家社区医院就医,“我们就住在附近,看病很方便,医生也都比较熟”。
事实上作为一家社区医院,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模已不算小,仅位于西昌路边上的这个分中心,就有4层,设置输液区、住院区、门诊区、检查区等功能区域,科室较全,每天前来就医的人也不少。该社区医院共有6个分中心和3个卫生服务站,辐射整个金碧社区。值得一提的是,这家社区医院,今年刚获得“2012年全国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称号,云南有4家社区医院获此荣誉。
“医改”的另一项工作是,加强大型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帮助。市第三人民医院就已于不少社区医院开展检查结果互认合作,避免重复检查为患者带来的不便和费用负担。
存在的问题
尽管“医改”成效初显,但从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公众等各方来说,目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或面临着难题。
医保资金划拨滞后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政府的医保资金划拨不顺畅。”李震说,按照目前的模式,市民到医院就医,采用医保结算,实际上医疗费用由医院先行垫付,此后,医保资金管理部门每季度与医院审核结算,划拨资金补贴。但现实中,医保资金划拨存在着滞后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院的运营。“此外,由于医保对包括用药在内的不少治疗环节的认识和理解存在差异,经过审核,不少由医院先行垫付的资金得不到补贴,但又不得不自己承担。”
李震认为,云南今后或可以借鉴其它省份的做法,根据医院上年的医保资金补贴额度,再加上平均年增长幅度,政府采取预付的方式,由医院统筹资金,增强灵活性。
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少
对于基层医疗机构,经过“医改”给予极大的政策倾斜,尤其是资金上的扶助力度较大。但是,在人员编制这一关键问题上,突破进展却一直较小,甚至成了阻碍基层医疗机构效用发挥的“拦路石”。
“基层医疗机构效用要发挥,必须有足够的医护人员,光有仪器没用。但是目前,昆明不少社区医院都存在人员不够,招聘又无编制的难题。”尹智祥介绍,目前金碧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中心大概有20人,其中14人有编制。“看起来挺多,那是因为我们的编制在昆钢医院,我原来就是那里的医生。”
他说,在接下来的“医改”中,期待着这一方面能得到突破,“好在现在已经有改变的苗头了,近期西山区就核准了4个社区医院共20个医护人员名额,每个医院5个人,但这毕竟是杯水车薪。”
基层医疗机构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一名曾到过对口帮扶的基层医疗机构坐诊的市一院的医生表示,与市级医院繁忙的工作节奏相比,基层医疗机构显得很冷清。“一天不到10个人来看病,还有不少是老大爷老太太来量血压。我看着那些仪器和设备,觉得非常浪费。”他说,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现在的基层医疗机构,不少都拥有完备的仪器设备、优良的就医环境,但市民的认识和认可程度不高,总觉得生病了,不管大小一定要往大医院跑,造成目前基层医疗机构效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该医生说,不管是未来的大势所趋也好,“医改”政策的导向也好,大型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肯定存在着定位差异,患者也必须合理分流,这对于缓解“看病难”至关重要。
(杜弘禹)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
使用()可获得本页面链接地址
版权声明: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授权云南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0报4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云南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南网”或“来源:云南网-云南””。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医疗平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