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文选粹第一辑 年度中学生最喜欢的精美散文诗

高中语文入学教育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文档贡献者
评价文档:
高中语文入学教育
高​中​语​文​入​学​教​育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大小:540.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邓长兰散文《淡淡喜欢淡淡愁》
淡淡喜欢淡淡愁
&&&&&&&&&&&&&&&&&&&&&&&&&&&&&&&&&&&&&&&&&&&
花落满怀,晴香盈袖,淡淡喜欢淡淡愁。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间从容流过,慢慢地流逝。再回首,原来它已伴我成长走了一年又一年。
2006年8月1日,我成了一位名副其实的高三学生。那天,窗外飘来的秋雨,轻舞飞扬。空气也觉得潮湿,潮湿得只剩下几许生活的记忆。
             &&&&&&
记忆中,关于孩童时代,让我铭记在心的事并不多。记得有一次,爸妈走亲威,带上了弟弟,却把我留在奶奶家中。这着实把我给气坏了,眼泪止不住地流呀流,但是始终都没有哭出声音来。不知道为什么,我每一次流泪时,都是默默地没有半点儿声音,即使再伤心。后来,妈妈回家了,我依旧乖乖地像小尾巴一样围着她左右转。那时妈妈教会我1、2、3……,还教我念a、o、e……它们在我的脑子里都是最好奇而又神秘的东西。
            &&&&&&&
感觉太阳每一天都是新的。当新一轮朝阳冉冉升起时,我和小伙伴们手牵手,背着小书包,兴高彩烈地向村子那头的小学校走去。也许是幸运“女神”格外地懂我的心,每一次考试,我总是稳拿第一,年年被评为“三好学生”。老师还选我当一班之长呢。不过,我从不懂得骄傲,就算是每次上前台领奖,我也是微低着头,轻轻地走上去,但是我心里的滋味可甜哩。老师、父母、亲威都很喜欢我,用一个字形容我:乖。可是身为班长的我一点儿威信都没有,班上许多学生不听我的话,专和我作对,让我伤脑筋。
&&&&&&&&&&&&&&&&&&
     &&&&&&&&&&四
一段美好的时光匆匆而过,转眼间,我成了一名中学生。我的心底响起了一个庄重的声音,像是在告别,告别一个年代,告别一段岁月,告别一种生活。
& 也许是幸运女神离我而去,令人厌恶的病魔此时便乘虚而入。每天我除了上学外,打针、吃药成了我的“必修课”,我的功课却不知不觉地落下一大截。在同学面前,我好像没什么,依然如故,可事实上,我的心里真的很难过,只是别人看不到罢了。我习惯了在有月亮的晚上,默默地面对月亮流泪。
          
一路走来,成长的足迹有深有浅,成长的故事有酸有甜。在成长的过程中,我慢慢地长大。我学会了宽容、理解和忍耐;学会了在失败中想到勇气,在孤独中得到慰藉,在寂寞中悟到美丽,在失意中懂得坚强;学会了享受安静;学会了思考生活;学会了寻找快乐。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每一条走下去的路都不得不这样选择的方向。”所以,我找不出什么理由去宽慰过去,更不想去担忧未来。我只想用最专注的心意来对待眼前的生活。遇到困难挫折时,不能够懈气,不能够迷茫,我们要学会为自己送一枝鲜花,给自己画一道海岸线,送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竖韧地走过一个又一个鸟声如洗的清晨。
           &&&&&&&&六
如果可以的话,我们可以给自己留一片空间,寻一个停泊心灵的驿站。任思想的羽翼自由飞翔,穿越成长的历程,把美好、亮丽、孤独、寂寞毫无保留地斟陶冶生活的酒杯,使自己成长的历程酝酿出几分甘醇。
我喜欢无云的天空,但我不欣赏无泪的人生。花落满怀,暗香盈袖,淡淡喜欢淡淡愁。这才是成长的真实面目!
(作者系我校高三⑸班学生。本文发表于湖北大学《中学语文》(读写新空间版)2006年第10期“旭日文学社专页”,2007年1月入选2006年度中学生最喜欢的精美散文诗《时文选粹》。指导老师:姚才华)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喷涌而出的高原苍音——黔西南散文诗发展概述
喷涌而出的高原苍音
——黔西南散文诗发展概述
黔西南散文诗创作起步较晚,上世纪七十年代基本上是空白。进入八十年代后,由于一群钟爱散文诗的热血青年对这一独特文体的传承、创新与拓展,使得这束“寂寞而美丽”的艺术之花,在黔西南这片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土地上绽放出绚丽的色彩。
1986年,全省性的“贵州省散文诗活动中心”成立,标志着在二十世纪贵州文学发展中“失语”的贵州散文诗开始拥有话语。1988年,首届贵州省散文诗研讨会在贵阳召开,黔西南的董朝阳、黄健勇、陈明媚、马仕安、黄光云、罗迦玮等正式成为活动中心成员。
1989年,由徐成淼选编,贵州人民出版出版的首部贵州省散文诗选集《摇曳的火焰》,大张旗鼓地推出了贵州散文诗创作群体。在这本集子中,董朝阳、黄健勇、陈明媚、马仕安、黄光云、罗迦玮等第一次以作品整体亮相于贵州散文诗界。
也即是这一年,牧之的散文诗《生命骚动的潮汐》在全国“韶峰杯”文学征文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
1990年,贵州省第二届散文诗研讨会在安顺红枫湖召开。牧之、马仕安出席会议,并结识了省内、外众多散文诗名家、为散文诗创作吸取了丰富的营养、拓展了思路。
1992年,马仕安散文诗《我读江源》,在首届“珠江源”杯全国诗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1995年,贵州省第四届散文诗研讨会在贞丰三岔河召开。会上,徐成淼就董朝阳、黄健勇、黄光云、马仕安、牧之、三毛作品中流溢出的强烈的男子气概,刚而不俗,美而不媚的风格进行点评。指出:“黔西南的散文诗、在金三角这块地方,以《金三角》这本刊物为营地,组合为一个英迈,豪壮,悲愤,热烈为主要风格的散文诗流派。”对黔西南散文诗创作大加褒扬。
1996年,《散文诗世界》在1月号、2月号中,拿出版面,开设“贵州黔西南散文诗选”专栏,推出了董朝阳、黄健勇、牧之、马仕安、黄光云、黄健中的散文诗作品。为黔西南的散文诗走向全国打开了绿灯,使散文诗作者的创作热情更加高涨,不少作者开始渡黄河、跨长江……
可以说,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黔西南散文诗的发展已呈现出空前的活跃和繁荣。具体表现在创作队伍的壮大,优秀散文诗人和优秀散文诗作品不断涌现。
董朝阳是黔西南第一个出版散文诗集的作家。1993年7月,他的《高原潮》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作为一个实验者与创新者,其作品以展示雄阔高远的高原文化色彩,新颖别致的形式追述,为我们奉献出一章章佳作。董朝阳的作品,主要体现在历史与现实交织的繁复构成,又追求纯真情趣和执着理趣的有机统一。在他的作品中作者或则击节赞叹,或则引吭高歌,都能让人们感觉到作者敞开热血澎湃的胸膛贴紧高原人怀抱,让自己跳跃的心和着高原人对生命意义的寻觅而律动。“他的作品既注重对高原人形象与灵魂的刻画,也重视对生命意识的表现,还对原始古朴自然美的挖掘,同时更善于对民族传统文化精髓的肯定与继承,让人们真切地感到他对民族传统文化断层的忧虑与痛心。他的散文诗有较大的模糊性、跳跃性,采用意象、通感、蒙大奇、象征、摄影特技、夸张、变形、空白等现代艺术的技巧,意隐于象中,有生命的张力,情之浓度、理之深度。他的自成一格的散文诗创作,通过对现实生命的介入来获得散文诗的突破,通过难度的写作来构筑艺术的标高”。是一位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与探究精神的散文诗人。有作品入选森森编选的《探索散文诗选》和邹岳汉选编的《年度散文诗》。
黄健勇作为一个行走者与思想者的姿态出现在散文诗坛。1996年9月,他的散文诗集《东方之门》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东方之门》采用整体象征的手法,在构思上运用“门”象征命运过程中的关隘,他穿过灵魂里那些游荡的影子,穿过时光中的想象与杂感,穿过生活里隐秘的结构,穿过寂寞而漫长的黑夜,在事物与诗的距离之间寻找契合其内心的意象,在审美的自足中寻找着自己的“门”。“六道门分别象征不同的人生际遇、东方文化中的人类命运的辗转迂,个体生命在历史长河中的博斗、修复、毁灭与重生,都在作者设置的“门”中历经着一次又一次的淬砺和洗礼,其过程的悲壮、剧烈,以及作者对终极意义的叩问,是一种文化冲突中生命意义的探索。”通过六道门作者向人们展示东方文化背景下一个体命运的六种形态、领悟现代人生存的意义,他的探索隐隐地传达出诗人带来的神秘、感动和陶醉,犹如他所要追求的理想、信仰、思想和艺术的精神价值。使“象”与“意”的散文诗诗学本质更进一步地在创作探索中得以深化,黄健勇的散文诗《东方之门》的审美特征,显示了他独特的审美探求和别具韵致的美学意蕴。有作品入选森森编选的《探索散文诗选》等选集。
牧之是黔西南一位多产的散文诗作家。自1996年1月在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山恋》之后,2013年他又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散文诗集《魂系高原》。在他的笔下,无论是17年前的《山恋》抑或是散发着墨香的《魂系高原》,他把自己的生命思考放置在自己的心灵之上,以生命作为诗人的第一书写,把人生放置人生的灵魂考量之中,让生命的意识在作品中呈现出一种人性的光芒。早在1992年出版的《布依族文学史》中,著名学者、评论家周国茂就这样评价道:“他的散文诗表现了他对布依民族历史文化的审视和感悟,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感觉到一个躁动不安的灵魂在呐喊和挣扎。”牧之是布依族作家诗人中较早从事散文诗写作并成绩斐然的诗人。他的作品大多是以高原为写作载体,表达他对这片土地的一片情深,凸显出一种高原赤子的博大情怀,从而使其作品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悲壮感。可以说,经过持续不断的努力,牧之的散文诗不仅为高原的壮美写意传神,赋予了人性美和神性气脉的双重风韵,而且还形成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地域色彩和独特个性的诗歌气质,为散文诗的美学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从他被收入《中国散文诗大系·贵州卷》,《100篇最难度的散文诗》、《中国年度散文诗》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牧之是黔西南一位深具潜力的散文诗人之一。
诗人马仕安。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贵阳晚报》放飞第一只散文诗鸽,他不声不响地浸淫散文诗已三十个年头。1996年1月在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散文诗集《涨潮的相思河》。曾参加第三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散文诗笔会。他的散文诗题材广泛,有对过往生活的回顾,有对自然文化的叙写,有对社会、人生的独到品悟,有对高原风情的展示,有对世态人情的思索。在他的笔下、不管是高原风情还是旅思见闻,他常注意捕捉山水景观之特征,娴熟地运用丰富的历史、艺术等方面的知识,以独到的艺术视角、独到的感受,把司空见惯的题材融入机敏的哲思和独特的见识,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散文诗风格。诗人鸽子曾这样赞叹道:“他的许多精短的篇章如钉子一样能钉住读者的心并激起读者不能自己的阅读和渴望、共鸣与沉醉。”近年来,马仕安一头扎进黄沙飞舞历史古道,将笔触伸直进那些穿长衫的历史人物之间,把一个个璀璨的历史老人一一请进散文诗殿堂,为古人曾经闪烁的灵魂,赋予一种全新的独特的艺术形象。诗评家迟智勇对他的历史人物篇章评价道:“他的历史人物组章写得大开大合,气势飞扬,厚重壮阔。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作者渊博的历史知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深厚的艺术功力和作品强烈的感染力。从他写出的作品中,足见作者在把握人物、驾驭题材、体裁上的功力,以及娴熟的散文诗技巧。”马仕安的散文诗注重语言的修炼,注重意境的营造,注重内在节奏的舒放,其作品已在散文诗界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少组章已被选入《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中国散文家作品代表集》、《当代散文家精选》、《散文诗作家》、《疯狂阅读》、《阅读与作文》(高中版)、《年度中学生最喜欢的精美散文诗》、《中国散文诗》《中国年度散文诗》等选本。
布依族诗人黄光云,在黔西南散文诗界算是一位文化修养和理论功底殊为深厚,有影响力的诗人。他的作品多以生他养他的那块土地作背景,发抒怀古的幽思,以及历史与现实纵横交错的诸多感慨。他的散文诗新鲜明净,生气灌注,情感真挚,情绪缠绵,境界深远,体现出诗人心灵的丰富以及神采的充盈。
作为一个笔走龙蛇的书家,黄健中对散文诗情有独钟。他的作品不多,但章章都能抓住读者的眼球。他的散文诗想象力丰富,意象语言生动鲜活,言约意丰,空灵旨远。其代表作《深秋意象》、《秋雨》、《岁月》、《中国汉字》等,都流露出他对人生、人性的思考、对社会对历史的思考。因而,在他的散文诗中隐含着一种追溯生命本源、文化和历史根脉的那种忍性、昂奋,且不无神秘感的情怀境界。
在黔西南,许是受在十万大山雄奇奔放的熏陶,人们面对高原峡谷,悬崖瀑布,阡陌河流,自有一番含在心中的情愫需要吐露。于是,透过清雅灵秀的或长或短的文字,我们都能读到诗人灵魂深处的颤音。
贞丰籍散文诗人冯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与散文诗结缘,便孜孜不倦守候着自己的精神家园。1998年在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散文诗集《空山流泉》。他的作品大多不长,但字字句句都带着殷殷深情的歌唱。正如他在后记中写的那样:“我很希望自己能在通畅的语句中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由于性格的内向,因此在集子中也流露出浓郁的气息”。都说诗是灵魂的独唱,他的作品为我们展现了诗人走过矜持不苟的一段漫长人生,内心忍受不甘寂静的精神煎熬,在苦涩生活和复杂感悟难以挽留青春、期翼的过程中,折射出一个时代和个人思考的美丽诗情。
在散文诗道路上倾情二十个年头的王定芳,经过苦苦修炼,已成了黔西南散文诗界较有实力的中坚力量。其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于2013年由云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的作品以诗语优美,诗风清丽、诗意隽永、诗境雅致,形成自己的一套意象群和一种独特的叙事抒情风格。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典雅别致的书名如诗人的创作理念充盈着朴实自然的芬芳。每当目光走过他的一行行诗句,感情随诗语激荡,思想在哲理中穿行。读他的诗,自会感到诗人从自然之景中发现了诗意,而诗又承载了他对生活的认识和记忆,以及人生温暖的点滴,在他的散文诗中,无论是峡谷、石林、飞瀑,还是故土、往事、田、现实及历史、都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深邃的情感意识,高雅的语言智能。正是他这份真挚的情怀,通过对自身存在状态的关注,使困窘的时光和生活绽放出温馨唯美的诗情,流露出从容的生命和弦、情韵飘逸的哲学理念。这些年,他不仅摘取了“森华杯”党风廉政建设全国诗文大赛的金奖,而且不少的作品还收录入《散文诗精选》、《散文诗今选》、《2013中国散文诗》等文集,凸现其散文诗创作实力。
散文诗人封期任,是近年来冲出黔西南文坛的一匹黑马。带着高原人的粗犷和豪迈,他任舞蹈的灵魂,蘸一路风霜雨雪,用心地构筑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他纵歌于高原,放情于山水,在历史的烟云中蜗行探索,在生活的G弦上倾听心灵的颤音,感悟着人生的痛苦与美好。”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渲染一种情调,而是透过具象的景物,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感受,把现实自己的真切感觉与过去刻骨铭心的记忆糅和在一起,表达出人生的过程不会是一段空白,也不会是一段虚无存在的时空。于是乎,那些抵制不住冲动的诗情,便发出一连串不甘屈服于命运的激昂的音符,将诗人躁动的渴望进行分解、组合。使一颗刚毅的灵魂,在诗之内、诗之外隐忍着、追求着、舞蹈着。封期任很勤奋,他的散文诗集《舞蹈的灵魂》于2013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此外,他还自费办了一本杂志《中国魂》,看来,他是想在文学上跟自己赌一把了。
黔西南散文诗,从无到有,从个体走向群体,其间得到了众多作家、作者的热情捧场和大力支持。很多致力于小说、散文、诗歌创作的作家、诗人都曾自觉或不自觉地加入到黔西南散文诗的大合唱之中,为黔西南散文诗的发展倾情助力,为黔西南散文诗的繁荣摇旗呐喊。
布依汉子罗迦玮,虽然以写诗歌、散文为主,但他早在上世纪八十年末就涉足于散文诗创作,他的散文诗篇章时不时也散见报刊,有作品入选《散文诗二十一世纪十年经典》、《2013中国散文诗》等选集。罗迦玮是一位对生活心存感激,恬淡从容,冷暖自知而情感丰富、血性饱满的作家和诗人。他的散文诗立意清新,激情澎湃,直抒胸臆,翻阅他的作品既能感受语言表现的张力,又能感受到哲理的提纯与思辨和更多的人生真。
读过长篇小说《红竹楼》的人都知道,三毛是写小说的,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也为散文诗挑灯把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直探索于小说创作的他,为了感受一下清新、隽永的散文诗,他将一组反映都市生活的作品寄往了当时国内唯一发表散文诗的期刊《散文诗》,没想到作品很快发了出来。随后他又参加了《散文诗》举办的一次征文大赛,拿了个三等奖。有作品入选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难忘的100篇散文诗》等。他对散文诗创作的感受是,写散文诗比写小说磨人。
彭殿基是一位潜心于诗歌和散文的作家,但他不时也将激动的笔触伸进散文诗天地,培植自己心爱的山花。作品《西双版纳散记》、《大山情思》、《体验大山》、《秋》、《梦园》等,既有着诗的构思、诗的想象、诗的意境、诗的象征,也有着散文飘逸、朴素、细腻、微妙、率真、优雅的内核。有作品入选《2013中国散文诗》年选。
杨远康是人们公认的散文作家,出版过多部散文集子。也许是受散文诗的诱惑,偶尔也会跳出自家的芳草地,写点散文诗。在《黔西南散文诗选》里,我们读到他的作品《膜拜滴水岩》、《陨落的竹花》、《设栏的风景》。虽然数量不多,但都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读来总是自然酣畅,有着如饮甘醇,恬谈清雅的感觉。我以为,他的散文诗比散文耐读。
彝族作家安科,在黔西南也算一个高产作家。他是右手小说,左手诗歌,心中还念念不忘耕耘散文诗的快乐。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其作品就在《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绿风》等刊物上发表,有作品入选《新世纪贵州散文诗选》等。他说:他很想出一本散文诗集,但因囊中羞涩,一直未能如愿。他的散文诗清悠、秀丽、透明,很多篇章都流露出对大千世界独到的体验、感悟与思考。
作家摄影家万华超,原以散文创作为主,后在摄影中萌发诗配画。于是,笔锋一转,游进散文诗而不能自拔。他的诗作题材广泛,但始终贯串在一条主线,那便是作者对美的发掘和讴歌,在他笔下,无论是山川田野,江河湖海,还是古迹名胜,大漠荒原;无论是风花雨雪,飞鸟落叶,还是老树古藤,古宅民居;无论春种秋收,男耕女织,还是放牧哺乳,稚童老妪,都富有诗情画意,都显露出自然与社会美,作者俨然成了一位采撷美的使者。在香港名人出版社出版有诗配画散文诗集《落雪的日子》、《菊开那夜》。
书法家吴建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那次西部放歌,就青睐上了散文诗。面对西北荒原,沙漠古道、胡杨小草、诗人以其浑厚的造诣和丰富的想象,写了不少寓意哲思的篇章。打开他的散文集《杂乱无章》和《黔西南散文诗选》等书,都能读到他如书法般飘逸的散文诗文字。
陈朗,大学时读的专业是日语,但他不务正业,却走火如魔地爱上的诗歌。著有诗集《冬日信札》、《中国·白马》。闲暇之日,也会牵一醉月,上散文诗殿堂蹓蹓心情,他的代表作《陶器》、《青铜器》、《石器》,给人留下印象是在意象的营造上追求典雅与精致,在语言处理与选择上追求着大气坦然的意蕴。
中学时代步入诗坛的郑望春,在打理他的诗集《来来去去》、《云水之间》,也匆匆忙忙于散文诗园地攀摘属于自己的那伤心情。他的作品婉丽飘逸细致,使一颗充满青春气息和年轻活力的滚烫之心,跳出了别样的风韵。
自诩山人一枚的余斌,自大学年间就爬格躬耕,历经多年的练达,著有散文集《我以为奇》。工作之余,也会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上种些散文诗文字。他的作品既迸发盛年的激情与灵感,也不乏个人对生活的体悟。
布依族作家蒙荣荣,是个多面手,但最偏爱散文诗。有作品在《散文诗世界》、《星星·散文诗》、《中国文化报》、《贵州日报》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日子》外三章,收入《中国散文诗2013年卷》。他的散文诗,给人的感觉是柔软、温暖、甜蜜、幸福。那些词与物,一经他的过滤或提纯、溶解或整合,便纯粹而充满质感,轻巧而韵味深长。
在黔西南,散文诗之所以能呈现如此火热、气象万新的局面,除上面提及的诗人、作家外,还有一群卓尔不凡的巾帼诗人的摇相呼应,默默耕耘。
诗人陈明媚,著有诗集《黄昏的翅膀》、《黑蝶》,散文集《女人情结》,诗集《黄昏的翅膀》于1996年获贵州省人民政府颁发的首届贵州省文学奖银奖。虽已头戴桂冠,但她不忘为黔西南散文诗的发展助力献爱。写有《晚春》、《心的历程》、《雨》等篇章。代表作《哦,儿子》,其直白的畅抒看似为人之母唱给儿子的摇篮曲,但诗里行间淋漓的一腔柔情,却隐隐地道出诗人内心的一种渴望,一种大爱无疆的韵。
回族女诗人曾雯晴,是黔西南起步较早的女散文诗人之一。她从《春》、《夏》、《秋》、《冬》,写到《飘逝的风衣》,最后将《一种情怀》刻在人们的心里。她的笔下,有女人特有的温柔细腻,又有男儿粗犷的弹性和毅力。她常借物象以表现意象的语言,畅和心境。在作品《流动的季节》里,她这样写道:“以男人的胸为海,臂为船,载驰载驱,摇落满身的枯枝残叶,在青苍的树梢,搭一个温暖而又静谧的小巢”,“遥远的群山扭动着野性的裸舞,山鬼掩面哭泣。我不知道,我上个世纪写下的故事,何日熄天为一藤冬花,一丝寒草”,“天风浩荡,鼓你欲举的双翼如山崖间的落叶,整个天空是你的,你背负长天飘然万里,一路东风也是你的,咯一口血喷染天际”。激昂慷慨的言词,让人获得回味无穷的感动。这就是黔西南女子敝开心扉,用灵性撞击出的散文诗。
布依族作家罗大玉,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文学创作。多年来,有散文、诗歌、散文诗等作品发表在《北京远方诗刊》、《散文诗》、《贵州民族报》、《贵阳晚报》等报刊,部分作品收入《黔西南散文选》、《黔西南州散文诗选》。她的散文诗《南山湖》、《季节》、《海》等,没有华丽的词藻,苍桑的字眼,但舒缓、鲜活的意象语言,让人感受到有一股子仙气精灵之气氤其间。
苗族诗人李静,80后,大学时期就迷恋上散文诗。作品《梦断红楼》于2003年3月载《散文诗》头条。参加过第四次全国散文诗笔会。有作品入选2000、2001、2004、2008、2009《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至今已在《贵州日报》、《贵州作家》、《散文诗》、《散文诗世界》等省级报刊发表散文诗近百章。作品大多与“情”结缘,在她的笔下,有初恋梨花的纯洁无瑕、有徘徊梦边的红颜等待、有泪落花园的焚稿之夜、有悲痛欲绝的凄婉恋情、有悉肠百结悲苦的情感倾述、有长歌当哭的灵魂搏斗、有梦断红楼的风花雪月。爱被她写出了一种扑塑迷离,爱被她写得那么的圣洁与庄严。
王永梅也是一位布依族作家。出道时间不长,但实力不可低估。有作品发表在《十月》、《散文诗》、《贵州日报》等报刊。她的作品感情色彩沉蕴而鲜明,往往是寥寥数语就尽得风流,简洁婉约的笔下,没有矫揉造作,一支笔挑起的满是眷眷的故土乡情。散文诗《盘江放歌》、《荷都意象》、《村庄的语言》等都是她眺望家乡独放的“梅”。
在黔西南散文诗女性群体中,还有谢莹、曾继涛、王作英、费利娅、王曦等都以其柔美的温情,在散文诗天地,舞蹈英姿、吐露芬芳、流溢诗情。
纵观黔西南散文诗的发展,不难发现,由于众多的优秀作家、诗人、作者的不断加盟、参与,使黔西南的散文诗出现了引人瞩目的局面。在这群队伍中,有不少活跃且富有实力的散文诗精英。可以说,他们对黔西南散文诗的兴盛功不可没。如安龙的韦贞云、扬维波、郎蝉,陈正文、袁定鸿、张永方,兴仁的易应林、刘天祥、彭宇、刘宇宁、罗振飞、丁捷,兴义的杨兴昌、岑秀文、李明亮、岑用春、贞丰的马文华,册享的韦正腾、梁南灿,普安的廖春旭、王斌等等,都以不凡之作加入了黔西南散文诗的大合唱,使黔西南散文诗的广袤天空,更加璀粲夺目。
无庸讳言,黔西南散文诗风雨兼乘走过的漫漫岁月,可以说是一路散兵游击,各显风采的艰辛苦旅。正是有了这种磨砺和拼打,使黔西南散文诗人在对社会和人生的体验中都有其个人的宏博领悟和独到的发现,从而形成各具特色的散文诗风格,这对黔西南散文诗的持续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件幸事。
风格各异的散文诗不仅让人们读到黔西南鬼斧神工的自然景观,厚重的历史渊源,多民族浓郁的风情风俗,更让不少的学者,资深作家对黔西南的散文诗刮目相看。
2002年,贵州民族学院民族文化系教授安尚育在《贵州民族文学创作的发展态势与文化格局》一文中,将黔西南散文诗人牧之、马仕安列为贵州省新一代少数民族诗人。
2004年,贵州民族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孟维佳在《贵州散文诗二十年》一文中,对董朝阳、黄健勇、牧之、马仕安、黄光云,黄健中、陈明媚的散文诗创作给予肯定性评价。
2009年,散文诗活动家邹岳汉在《我国20年散文诗概观》中,对以探索为基调的黄健勇,侧重写历史、名胜、地方风情的马仕安进行点评。
2010年,黔西南散文诗人董朝阳、马仕安、彭殿基、黄健勇、陈明媚、牧之共同入选由香港散文诗学会主编的《中外华文散文诗作家大辞典。
2013年,《散文诗》杂志主编冯明德在《坚持、像散文诗一样隽永》的采访中,对黄健勇、牧之、马仕安、李静等有影响力的散文诗人赞赏有加。
2014年,解放军艺术学院科研部研究员黄恩鹏在《独行大地的自然中心主义者》一文中,就黄健勇的《东方之门》写尽人生的关隘之“门”和人生气象、马仕安的历史人物抒写进行评述。
在黔西南,散文诗从兴起走到至今,已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三十多年的嬗变中,始终有一群散文诗作家们仍在不断的探索和进取,牧之、马仕安、冯琳、王定芳、封期任、郑望春、王永梅等等仍然活跃在散文诗坛上,他们的作品不断在《散文诗》、《散文诗世界》、《星星·散文诗》、《中国散文诗刊》、《作家报》、《作家导报》、《贵州日报》等全国各地报刊频频亮相,他们以自己的作品引领着黔西南散文诗发展,也在不断地吸引着新生代散文诗作者的加盟。
可以预见,只要散文诗作家们在视野与思想的纵深上不断历练,强化文化与艺术的熏陶,审美与心灵的创造,特色与个性的养成,黔西南散文诗必将迎来更大的突破,实现新的崛起!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时文选粹第一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