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美运动员寿命和武术运动员打起来,谁会赢?

中看不中用?这是对肌肉猛男最典型的误解
在国内,对于健美运动员(即诸位口中的肌肉猛男)的肌肉有几个典型的误解。
其中之一是「很多肌肉发达的人力量还比不过瘦小的人,很多肌肉男还不如一般的体力劳动者呢,真是中看不中用啊」。
第二个是认为「健美运动员与拳击选手进行格斗很难获胜,因此前者的肌肉中看不中用」。
第三个则是很多人所质疑的「健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健康」,最典型的是认为「肌肉男都是吃药吃出来打激素打出来的」。
第四个最经典「教练,我想学健身,但我不想练成施瓦辛格那样,可以吗?」&&
第五个「肌肉越大灵活性越低,健美者大多数是死肌肉」
好的,那我们来逐个澄清这些个误解吧。
一、肌肉男,中看不中用?
不少人说他们「亲眼目睹」了一个浑身肌肉的人被一个瘦小的家伙在力量上打败(比如扳手腕),或者是看着一个健壮的人搬几十斤大米走几步就不行了,认为那些体力劳动者练出来的才是实打实的力量。因此对那些「肌肉发达者」嗤之以鼻。
在这里我们需要先明确的是:
不同时期的肌肉显示出来的状态是不一样的。锻炼后充血状态下的肌肉就比正常时期的肌肉要饱满很多,但此时的肌肉力量却远非最佳状态。结论是,看上去大的肌肉不一定就强,因为肌肉也有它自己的状态。
其次是体形问题。两个肌肉成分相近的人,体脂低的那个,往往会给人更加瘦小的感觉。因为体脂高的人,他们的肌肉外面还附着更多的脂肪,所以感觉肌肉「更发达」。
其三是最为本质的。肌肉力量和肌肉力量是有区别的。具体来说:
耐力和爆发力不同是一种。这关系到的是你身体的红肌纤维和白肌纤维的数量和强度。前者决定你的肌肉耐力,后者决定你的爆发力和力量。肌肉纤维在人成年后数量就不再变化,但是强度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因此有的人爆发力大,有的人耐力强。比如说有的人卧推重量能最高推到300kg,但是他240kg的重量可能只能推12个。而有的人卧推只能推到260kg,但是240kg的重量能推到20个。再比如,一个天天要搬十个小时100斤麻袋的码头工,其肌肉耐力肯定远远超过一般的肌肉男,让一般健身房出来的人去搬十小时麻袋,第二天肯定萎了。但是在极限重量和爆发力上,搬运工可能就没有在健身房练出肌肉的人强。因为前者红肌纤维强而白肌纤维相对较弱,后者相反。
局部力量不同,有些人有训练的弱项。有的人虽然整体块头看起来大,但是可能他某部位的肌肉并不比另一个更瘦小的人强大。但可能性比较小。如果你让他们全身每一块肌肉都比比耐力和极限重量,看看结果会是怎么样的?
还有就是复合动作,或者说运用力量时身体的整体协调性。现在大部分人去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都是孤立动作,都是只调动身体一小部分的肌肉,从而使这块肌肉变得很大,下次去再单独练其他肌肉,这样肌肉增长效率才高。但出现的问题就是,在做一些比如扛麻袋(怎么又是扛麻袋&&)这样的复合动作要运用多块肌肉时,其肌肉的适应程度会比平常减弱很多。有可能比不上一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且由于体力劳动者身体已经适应了诸如搬运之类的动作,所以在这方面本身比之健身房出来的人有优势。
总的结论就是,肌肉绝不会是中看不中用的东西。职业的健美运动员真的很强壮,但是力量对于这些人来说并不是最终的目标,而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和副产品。
肌肉男的力量肯定会比瘦弱的人大,但在耐力上,很可能不如一部分从事体力劳动或长期运动的人。在局部力量上,有比较小的可能不如瘦弱的人。在复合动作上,也有可能比不上一般从事体力劳动的人。
还有就是有些人看上去肌肉很大,但很可能只是他刚刚训练完肌肉充血了而已,在非训练期可能肌肉就没有那么大。又或者他的体脂含量比较高,身体并不全是肌肉,只是给了你浑身肌肉的错觉。
二、健身爱好者与格斗爱好者
对于身体素质,很多人更喜欢讨论的是格斗,通俗地说,就是谁打架能赢的问题。
这方面,当然可以给你一个明确的答案,自然是格斗爱好者更有优势。但若以此推论健身练出来的肌肉便是中看不中用,那就不可以了。
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就好比武术的基本功,到实际运用的时候,需要的更多是技巧和经验,比如很多健身房出来的人可能打架打不过别人,这也正常,缺乏经验和技巧而已,但是不代表是空皮囊。
好比一个智商高的人数学不一定好。健美的人追求的是「智商」,而格斗家追求的是「数学方法」。而且你不觉得「智商」和「数学方法」其实并不矛盾么?格斗家往往也用健美法进行训练增肌。不少健身爱好者同时也爱好格斗,很正常。
三、肌肉发达的人是否真的健康?
这个问题里,我们就要澄清两点:
首先,肌肉就是肌肉,它不是吃出来的,而是练+吃打造出来的。无论是健美练法、力量举练法,还是在拳击房练出来的肌肉,他们都是靠不断的练习和合理的饮食才打造出一身彪悍的肌肉,没有什么坐而如果论道就可以练出一身肌肉的方法。你有那种不训练就可以增肌的神药,请联系我~!
其次,肌肉男并不是只关注腹肌、肱二头肌、胸肌这些漂亮的肌肉。能够被人称为「肌肉猛男」的人,不可能只有漂亮的腹肌、胸肌、肱二头肌的。逆推回去,那些只有漂亮的腹肌、胸肌、肱二头肌的人,也绝对不是肌肉男(何况很多人的腹肌完全是瘦出来的)。为什么?只因为要想把每一块肌肉练到极致,所要动用的,都不仅仅是这块肌肉。比如锻炼胸肌,就需要运用到三角肌、肱三头肌,而三角肌的很多动作又需要肱二头肌、斜方肌的参与。而增肌的瓶颈期往往需要靠深蹲和硬拉突破,这又需要运用到腿部和背部力量。&&总之,能够练到肌肉发达级别的,其薄弱补位的肌肉也不会薄弱到哪里去,因为健美增肌的练法,是环环相扣。
其三,很多人对肌肉男有误解&&不是有显露的肌肉就是肌肉猛男了,有些人的肌肉完全是瘦出来的。
至于「健康不健康」完全在于你训练的方法,饮食的结构。如果一个训练者,平常准时起床,准时睡觉,饮食合理,不熬夜不纵欲不吃零食尤其忌口炸煎炒类食物,休眠充分,训练后最多喝喝蛋白粉,你觉得他健康你健康?
&&可以说,但从生活习惯层面来看,一个普通健身爱好者的生活,比大多数没有健身习惯的人都要健康。
健身狂热点的,同样是准时睡觉准时起床,饮食合理,最多上点氮泵,喝点肌酸,偶尔刺激下神经系统。但不过度,恐怕也不能说人家不健康,损害身体。
不过也有那种极度痴迷的和进入到专业水准的健美者则是开始用起了激素(从表面来看,用不用激素确实是健身者和健美者的一个分界点)。然后开始有规划性地区分减脂期和增肌期,并且参加业余或专业的地区/国家级/世界级赛事,增肌期疯狂地bulk,减脂期疯狂地cult,赛期还要进行脱水。
&&达到这种程度,则可以说是不太健康了,损肝损肾了。不过一定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不健康不是由于肌肉引起的,而是由于过度的锻炼和饮食、激素的刺激使得内脏压力过大,算是慢性的,一时半会不会表现出来,从本质上来看,这与运动员伤病比较像(想想刘翔与姚明)。和宅在家里不运动的那种「不健康」是两回事。好多健美运动员60多岁、70多岁还能深蹲几百磅的重量。
这么说吧,你判断一个「肌肉男」的身体是否健康,应该从他的训练过程、训练方式去看,而不是从训练结果去看。就算一个你认为的「不太健康」的肌肉男,恐怕身体素质也完爆很多正常人了。
四、教练,我想学健身,但我不想练成施瓦辛格那样,可以吗?
这个问题总是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的耳边&&一遍又一遍,一遍又一遍。阴魂不散。什么「怎么样才能锻炼又不练成施瓦辛格那样?」「我想增加力量但不想长肌肉怎么办?」巴拉巴拉。
我想说,以绝大多数人的饮食水平,再刻苦训练20年也达不到施瓦辛格的一半。如果你没有锻炼基础。不吃激素,不上氮泵和睾酮这类补剂。不管你以何种方式训练,只是正常的饮食,在两年内绝无可能获得健硕的身材,更不要说变成肌肉猛男那样了。如果你有用蛋白粉,那么或许在极苛刻的训练下,你有获得健硕的身材的可能,但离施瓦辛格还差得很远很远。具体来说,
正常人的肌肉增长极限就是一个月0.23kg(数据出自《无器械健身》,这里应该指的是完全的肌肉纤维的增长,因为肌肉的含水量很大。有些人说自己一年增长了10kg的肌肉,很多人增长的只是体重而已,而非肌肉,人体肌肉含量在16%~20%之间,一年长了10kg那个增长速度换成肌肉纤维而言,撑死了也就是0.133~0.166kg/月。远远低于0.23每千克的极限值)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系统的增肌过程中有非常多需要注意的事项。这是一个技巧性的项目。 其难度不亚于你学高数。而如果你不进行系统的增肌练习,你绝无可能获得大块的肌肉。比如你单纯地练肱二头肌,是不可能获得极具爆炸感的肱二头肌的。
人体每天有20%的热量来自于蛋白质,蛋白质来自哪里?无非是你摄入的食物和身体的肌肉罢了。不锻炼,又没有高蛋白的饮食,自然很快肌肉就没了。肌肉哪里那么好保存的!肌肉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础代谢率是脂肪的数倍,在几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食物还在匮乏阶段,人类要以最小的代价去适应自然,因此如果肌肉没有运用,那么会很快消失,无它,只是因为肌肉组织消耗的热量比一切身体组织都高。它就像军队一样,军费开销太大,国库是受不了的。
我做一个比喻。一个人开始学网球,却和别人说「我很担心我随便练一下就可以拿到温网的参赛资格」,或者「我打算开始学打乒乓球了,但是我不想参加奥运会,那么怎么样才可以不让自己练到张怡宁那个水平?」这话听起来不觉得很嘲讽吗?
最近很火的彭于晏(见下图),人见人爱的身材,有人觉得他的身材很可怕吗?没有吧?没有3、4年的苦功完全达不到他那样,你要练个几年变成他这样已经是大神级别了。随便练下就想长肌肉?你想多了。
一般人是练不到肌肉男的标准的。就算你朝肌肉男的方向练,最后练出来的可能最多就是彭于晏孙杨那样的身材,但是能够达到彭于晏孙杨的身材,你的身体体质已经很棒很均衡了,并且你已经要付出非常多的汗水了。 肌肉男的弱点确实是身体灵活性和速度会下降,但是大部分人练不到那程度。
所以,那些担心自己举两下哑铃就会长肌肉的女生和男生&&你们真的是多虑了。其实&&当你们在担心自己会不会练成肌肉男的时候,我就可以回复你,不可能。因为有能力练成肌肉男的人,是不可能问出这样的问题的。
五、肌肉越大身体灵活性越低?健美者大多是死肌肉?
在上世纪50年代之前,教练们不仅不建议、甚至禁止他们尝试这样的训练,原因就是他们认为力量训练会使运动员变得「肌肉僵硬」,「降低灵活性和速度」。但如今,几乎是所有的运动员都会进行各式各样的力量训练,因为人们发现爆发力、速度、耐力、力量等几个维度的提高,其实都离不开肌肉的增长。所以,现在的运动员比以前都更高达、更强壮,打破记录的速度也更快了。无论是田径运动员、棒球运动员、游泳运动员还是其他项目的,均是如此。最为鲜明的对比便是橄榄球选手,三十年前的橄榄球选手体重普遍比如今的选手轻30磅以上,而且体脂均在15~25%(如今的选手是12%以下)。
伽利略破除了「重物下落更快」的思维误区,但现代,还有有不少人存在着「肌肉男更加笨重」的错觉。
至于「死肌肉」,则是完全的伪概念。所谓 「死肌肉」,往往是孤立训练的健美方法导致的,但是现在,就算是健美运动员,也很少只运用孤立动作进行训练了。
&&因为健身中没有一套训练方法是包打天下的,爆发力的大幅度提高与肌肉耐力的进步难以同时兼顾,绝对力量的增加可能会使得身体协调性下降。
所以,你们要知道的是,力量训练不是单一的。
诚然,某些训练方法会使你的身体灵敏度下降,但这并不是肌肉的错误,而是方法所导致的。过于强调孤立动作会使得你的主要发力肌肉与其他部位肌肉的协调性降低,久而久之,就会出现灵活性降低的现象。在平常训练时多注意拉伸,多进行复合训练会有效改善这一现象。
健美运动员可能相对于其他运动员身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会差点,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只强不弱。&&像是罗尼库尔曼可以轻松做劈叉等等动作,多少人都还不会劈叉呢&&
&&&&&&&&&&&&&&&
发自知乎专栏「」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传统武术有多能打——张三丰VS邹市明,谁会赢?
在本系列文章展开之前,首先申明:源于渔猎农耕社会的、旨在强身健体和培养、提高生存技能的运动项目,进入比赛输赢的阶段就成了表演,跟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无关了,虽然极少数人还靠这类表演谋生。
从“太极大师”陈小旺摁住大力士,到“太极大妈”闫芳隔空扔徒弟,再到“咏春高手”杨成章被散打运动员踢断肋骨,“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究竟如何、到底是花架子还是真能打”这个话题在中国的土地上似乎一直都是热议不绝的。参与话题的各方都能够举出一些“实例”,分别证明传统武术是格斗技的宝库或者充满骗子的垃圾场。
其实,比武打擂的方式并非比较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实战能力的最佳办法。因为不可能有任何比赛能把天下所有的传统武术门派都比一遍,何况还有很多门派及其大师会以各种理由“不屑”迎战。退一步说,就算真的让所有的流派交战完毕了,那么是否每个流派派出的都是其绝顶高手呢(比如那个杨师傅就不能算咏春拳里的顶尖高手)?如果某个散打运动员也练过传统武术,那么究竟是谁赢了?
闫芳表演“推飞”徒弟
在我看来,试图比较传统流派和现代搏击,就是把现代格斗也看作一个武术流派了。其实,自综合格斗训练体系出现之后,现代格斗就不再是为任何武术流派撑门面的运动,而是按照一定规则进行擂台格斗,并通过不断实践、验证而形成的格斗训练模式和体育比赛项目的总称。教练员和研究人员对影响到比赛输赢的各类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训练计划,让经过严格训练的运动员通过大量比赛来验证,继而在原有的基础上对训练方式加以改进,以增加后续比赛的赢面。由于规则、考虑因素和对象不同,训练的方法存在着差异。
实战格斗所需要考虑的因素可以大致归纳为十个方面:身体条件、力量、反应、速度、耐力、柔韧性、抗击打能力、破坏力、技巧和经验。这些因素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论这个人是否练过武,练的是什么,只要发生格斗(比赛或打架),这些因素都会起作用。所以,想要了解传统武术的实战能力,我们不妨看看现代格斗和传统武术在这些方面都是如何考虑、如何开展训练的。
在这个系列里,我会对这十个方面逐个分析,大家一起探讨。这一篇,我们先讨论一下传统武术练家子和现代格斗运动员对身体条件的要求有什么不一样。
所谓身体条件主要指一个人的“先天”特征,比如身高、体重、臂展长度、腿长、心肺健康程度等。另外,由于年龄的增长会造成身体条件的变化,对于实战能力产生很大影响,所以也在格斗训练的考虑范围内。绝大多数成年人的身高、四肢长度等是不会改变的,主要的变化就是体重和年龄。
一、体重对格斗的影响
从理论上说,其他条件相同的运动员,体重越大,往往意味着肌肉越多,其力量和抗击打能力也就越强,在比赛场上就更具有优势。因此,大多数格斗比赛都会按照体重划分级别,以平衡运动员的先天差异,将竞技侧重点放在运动员的技战术上,从而使比赛更加激烈,更具观赏性。这就意味着,同一个选手参加较低级别的比赛会具备更大的优势。所以,很多运动员会像健美运动员一样进行赛前减脂,甚至还会进行健美运动员一般不会做的减重(主要是减少身体水分)。尽管身体脱水对健康有害无益;而长期控制体重或赛前减重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实战能力(除非选手身体脂肪很多)。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并非所有的格斗训练都是为了增加实战能力的;既然是比赛,当然成绩最重要。正因为体重因素,那些不以体重划分级别的无差别格斗比赛更加体现实力,也更吸引眼球;无差别比赛的冠军也比分级别比赛的冠军具有更高的含金量。1993年,在UFC赛场上,罗伊斯·格雷西赢得冠军引起巨大轰动,其原因不仅是他展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柔术技能,更在于他比其他选手小得多的体重。
罗伊斯·格雷西
在传统武术中,体型体重并不那么重要。虽然也有类似少林寺“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的说法(筋、肉分别指肌肉、脂肪),但是并没有太多的门派把身体条件放在首位,甚至反对肌肉锻炼。有些门派甚至倾向于个头偏小、身体精瘦的弟子,把这叫做“骨相清奇”。可能是这样的弟子更容易掌握飞踢、回旋踢等好看的高难度跳跃动作(可以参考全运会传统武术比赛视频中运动员的体型);也可能由于这些门派的武功属于某些特殊的、飞檐走壁的“发家致富”手段。有些大腹便便的练家子说自己的大肚腩是“真气不断吸入”的结果,格斗运动员只会把这当笑话听。
传统武术对于营养的看法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有的武术家笃信“能吃才能打”,把自己吃成个胖子(比如相扑就是以体积和重量增加正面对抗能力);也有些师父将饿饭作为惩罚手段来迫使弟子勤练武功,令锻炼效果大打折扣。此外还有辟谷的、茹素的、吃各类中草药的,就不一一举例了。总之,在传统武术门派的饮食中我几乎见不到通过科学办法改善身体条件的例证,虽然那些老师傅往往声称他们的饮食方式具有某种神秘特殊的功效。当然,我们也不能说现代格斗运动员的营养摄入就是完全科学的。运动员毕竟不是科学家,他们当中有笃信各类营养补剂的,有使用违禁药物进行训练、比赛或赛前减重的,还有一些服用各类功能可疑的草药的。电视上有时还会出现散打运动员背上有拔火罐留下的淤青,这不禁让我想到国内很多笃信中药的西医。
二、年龄对格斗的影响
同其他运动一样,现代格斗选手的黄金时期正是年青、精力旺盛的时候。运动员出成绩的年龄大多集中在20~35岁。虽然随着年纪变大,运动员的经验会不断丰富,但是他们的身体也会逐渐衰弱。总有一天,上了年纪的运动员再也不能承受高负荷的训练和激烈的比赛,从赛场上退役。当然,也有少数运动员通过正确的饮食和训练,40多岁还保持着较好的竞技状态,比如我们熟悉的,曾在电影《精武英雄》中饰演大反派的演员周比利,是运动员出身,在44岁高龄还能参加专业比赛。但这已经不是他们的巅峰时期了。
世界自由搏击轻中量级冠军,电影演员周比利
在传统武术里,年龄的问题就显得有些奇葩。比起现代格斗运动员的黄金年龄,传统武术的年龄跨度极大。首先,几乎所有的传统武术都讲究“童子功”,似乎练武的年龄越早越好;认为幼时练武(包括不泄“元阳”)会有某种特殊的功效,甚至声称如不是从幼小时练武就不会有效果。事实上,没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从小学习格斗术会比青年阶段开始学习有更好的效果,很多UFC的格斗冠军都是进入青年阶段才开始训练。相反,由于幼童的身体没有发育完全,根本无法开展很多力量训练和对抗训练,大部分传统武术门派就只好把幼童较为容易开展的柔韧性训练作为“童子功”的主要内容。且不说过度的柔韧训练会给身体带来各式各样的危害(此话题会在后面专门讨论),即使把关节活动范围练得很大也不能提高实战能力。有很多从小开始练习童子功的武师,其实战能力并不比别人更加突出。
白发苍苍的传统武术大师
说完了幼年说老年。不知是为了维护门派的威望,还是为了鼓励过了中年的武师继续努力,中国的传统练家子总愿意相信:武者就像中医师,越老越厉害。武侠小说中那种年过百岁、白发苍苍的老人练成大BOSS的神话传说,也经常被各门派弟子代代传颂。“拳怕少壮”这么一句古话本来是说年轻比年老更身强力壮,但往往被理解为从小练拳比半路出家好,而且老了会更牛,似乎传统武术的修炼能够让人永不衰老。当然,我们必须承认,太极拳等一些传统武术作为健身运动,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但是指望通过这些练成张三丰、扫地僧,恐怕只能是个“呵呵”了吧。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中国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pdf4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150 &&
中国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pdf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山西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优秀男子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姓名:王政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教育训练学 指导教师:相建华 座机电话号码 中 文 摘 要 为探讨中国优秀健美运动员身体成分的发展变化,不同成绩、不同级别健美运动
员身体成分的规律,
以及探讨中国国家健美集训队队员的体成分特征,运用数理统
计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人体测量法、观察法、个案研究法、逻辑分析法
中国优秀健美运动员 共计365名 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体成分进行研究和分析,
进行了同年的不同成绩、不同级别的健美运动员体成分的比较,不同年间的优秀运
动员体成分的比较。研究结果如下:
世界健美锦标赛的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比1999年至2004年全国健美锦标赛的优秀
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含量都低。 3、2001年中国优秀健美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体脂重、去脂体重、去脂体重/
体重、去脂体重/身高等值均随着比赛名次的升高而增加,并且这些指标均与比赛名 4、中国优秀健美运动员的身高、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去脂体重/身高均随
着比赛级别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均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别为rl O.729,
具有相关性,相关系数r 加.370。大级别运动员、中级别运动员与小级别的运动员
身高、去脂体重、去脂体重/身高均成显著性差异运动员身高两两均成显著性差异 p O.05 。而就体脂百分比而言,大、中级别运动员与小级别的运动员体脂百分 比成显著性差异 p O.05 ,中级别健美运动员与大级别健美运动员的体脂百分比
没有显著性差异 p O.058 0.05 ; 5、国家健美集训队队员就身体密度、体脂百分比、去脂体重/体重而言,全国
健美锦标赛冠军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相对于拳击、柔道等搏击运动运动员,为什么比较多人赞叹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按投票排序
看到问题之后我从床上爬起来回答!
拳击、柔道、古典式摔跤都有练过,柔、摔比较在行。目前古典式摔跤保持训练。个人感觉赞叹摔跤运动员身体素质更多的原因是摔跤运动员比较壮吧。 一、打击系得分更多依赖爆发力,柔摔系得分更多依赖绝对力量(拳击和柔摔比较)。
专业的拳击训练更重视爆发力,打击效果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而柔摔系得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八方提拉捅拧迫使对手重心发生变化,进而通过技术动作使对方倒地,这就决定了柔摔系的运动员至少要有能够撼动自己同等体重重量的绝对力量!极端情况下需要能将同体重的对手(对手会挣扎、反击)提起、砸摔的力量。所以,柔摔系运动员要更加重视绝对力量的训练,看上去更加强壮!二、比赛形式和规则的不同使打击系和柔摔系对绝对力量的要求不同(柔道和古典式摔跤比较)。
一是柔道的把位较古典式摔跤的把位取得较为容易。
输跤不输把,是指摔跤可以输,但是不能输在把位上。一般讲有“把位”了,就是说对手被控制了,可以做动作了。由于柔道道服的存在,使得获取相应把位较摔跤更加容易,容易抓牢、容易发力,而且柔道的进攻半径较摔跤稍大。道服很容易抓牢,但你很难牢牢抓住一个赤裸上身的人,所以古典式摔跤更多的使用搭扣、提抱动作,这就要求古典式摔跤运动员要有绝对的力量,将同等重量的对手完全提离地面,才能继续完成技术动作。
二是规则的不同。
柔道在2013年进行规则修改。其中,禁止熊抱(古典式摔跤中的搭扣、提抱)、禁止站立式时使用上肢进攻对手下肢(站立状态下,用手触碰对手腿部可以直接罚下)这两条规则的修改,导致柔道比赛中,对力量要求高、技术要求低的几个动作(肩车、抠腿)无法使用,从规则的修改上可以看出,柔道在观赏性上向技术性靠拢;练古典式摔跤最重要的一点——不能后退,这是所有教练员第一个要告诉运动员的。后退三步(有时候两步)没有动作或做假动作将被判消极,第一次警告,第二次罚分,第三次罚下(南方应该执行较好,北方相对比较宽松)。你可以想象,两个都不能后退的人顶到一起是什么样。所以,在规则上古典式摔跤也要求运动员要在力量上争取优势。
所以,对绝对力量的要求方面,古典式摔跤>柔道>拳击
对绝对力量的要求使得摔跤运动员会做更多的绝对力量练习(爆发力也很重要),这样做的结果是摔跤运动员看上去都很壮(网上有不同运动员的身材比较,摔跤运动员的手臂、肩、胸、腰都很粗壮)。
PS.规则不同导致自由式摔跤基本以抠腿、穿腿为主要进攻方式,但相对柔道而言,还是对力量要求更高。我最后选择古典式摔跤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力量要求高,动作猛(动作做出来都是腾空、翻转、砸地上的状态)。推荐大家看看古典式摔跤精彩镜头!这是一个体校专业古典式摔跤的视频,互相配合着做动作,很真实。大家可以看看。大部分摔法是要搭扣的。体格不算猛,一是级别比较小,二是年龄比较小,都是十五六、十七八的孩子,还没完全发育。古典摔跤中各种凶猛动作,没有力量根本无法完成。盛泽田、盛江,中国最有名的古典式摔跤运动员了,有兴趣可以了解一下这项差点被踢出奥运会的项目。
因为摔跤运动员身体就是牛那是我练武练的最凶的时期,我在业余击打的对战没输过一次。这就没什么好吹了,业余练武的确实水平挺低的。包括踢馆十次,也没输过。两次散打比赛,我拿到了第四名和第二名。我跟职业运动员打前两回合我也能勉强做到不落下风(不被吊打)这不是为了吹嘘我自己。而是要引出下面的话———跟摔跤的对打,我没赢过一次各种看天花板,各种脚离地。甚至我趴在地上他们也能抱着我的腰把我举起来再摔最让我耻辱的是,一个和我体格差不多的女生(我那时候150,体格和我差不多的女生简直让人喷饭),我被她死死压制住,拼力气居然都拼不过人家举个不准确的例子。击打型选手的肌肉是条状的,是在那一个方向有很大的爆发力。而摔跤型选手是块状的,四面八方都得有力量。要不然怎么压制对方?那雄伟的腰和背,不美观的大腿,我输给这群人是心服口服的。不是说击打就不如摔跤,击打可以闪躲可以控制距离,而摔跤是全程都在接触用力。况且我不认为能打五分钟散打比赛的人能在地上绞五分钟
谢邀,我这三种项目,还都算在体校玩过,当然是摔跤最早,腿受伤后打拳击为主,柔道和朋友玩过,都是在体校训练的。前提是题主所说的都是奥运项目的拳击,柔道,摔跤比赛,摔跤应该是指古典式和自由式,不是中国式吧?因为真的差距很大。其实都是根据比赛规则来定的训练方式,包括体能训练。拳击:更注重拳头的打击力度,爆发力,速度,反应,移动步伐,腰部以上的抗击能力。又搂抱,没有摔法,有负重训练,但没有摔跤,柔道的更多,更重。奥运会是按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AIBA)的规则比赛的,但只打4个回合,每局2分钟,休息1分钟,戴护头。没有职业比赛里常见的12回合,体力上要轻松的太多了。体重级别分为:48公斤,51公斤,54公斤,57公斤,60公斤,64公斤,69公斤,75公斤,81公斤,91公斤,91公斤以上级。共11个级别。柔道:柔道的技术肯定要比拳击多的多,立技,投技,寝技,关节技,绞技,舍身技,等等很多。但都是采用结合道服的抓法使用,而且比赛很少时间很长,有一本直接取胜,或按有技,有效,效果的多少评定胜负。如果没有一本,可以马上进入寝技,继续比赛,对对手很不利,大多可以较快搞定。少见有打满时间的。男子5分钟,女子4分钟。体重级别分为:60公斤,66公斤,73公斤,81公斤,90公斤,100公斤,100公斤以上级,共7个级别。摔跤:自由式和古典式概括性说一说。,在实际的摔跤比赛里罕见直接5分的技术,大多是打满三局比赛的。级别:55公斤,60公斤,66公斤,74公斤,84公斤,96公斤,120公斤,120公斤以上级。(2004年新级别)从体重级别的划分,比赛的时间,赛制,都不能看出摔跤的体能要求刚高一些。柔道和摔跤的力量训练很多相似,也有不少运动员互改项目,但柔道更多是道服训练,结合技术动作。而摔跤都是跤服或赤膊训练,多是各种抱摔,对力量,协调性,速度,的要求更高,还要有各种压制动作,相当的累。没有道服的帮助,摔倒一个人,纠缠压制,技术上要难得太多了。需要训练的体能,技术项目,就要比柔道要求更高。今天很累了,细节技术留给别人吧!那大橡皮人100公斤的你能摔几次,还要抱着来回跑N圈,不同手位的。练过就知道了!
看过亚历山大 卡列林吗....之前看到那句
哎呀我摔倒了 需要宋仲基亲一下才能起来其实你只需要一个摔跤男友~
我是打拳击的,听我教练说过,在体校,别惹摔交队,尤其是打群架别去自行车棚,那家伙,根本不让人近身的。
揉摔累啊,消耗大啊,对体能和力量要求高啊。尤其是柔…个人总结啊,打击,摔,和地面缠斗三种模式:打击是进攻效率最高的,但也是双方伤害比最低的,硬碰硬,打对方七分疼自己少说也有三分疼;地面缠斗是效率最低的,地面缠斗一分钟所消耗的体力够你站着打半个小时的(数据不精确,全凭个人感觉),但是自伤害比,把对方弄断了气自己身上可能连个淤青都没有;摔法剧中。偶尔玩玩柔道,进入寝技从不追击,自认体力不够,在地面缠斗一分钟用的劲儿够站着摔是几个来回的。
不懂干货,只好来点水的。对传统摔跤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不太了解,简单看过几场,给人印象都是二个字:壮,美。绝大多数运动的顶尖选手都有很瘦的,像几乎所有球类运动,拳击、格斗、长跑;而像举重、铅球那类的运动基本上都要很壮才行, 但鲜有体型匀称健美的选手。而摔跤虽然也有轻量级选手,但那基本上都是受身高所限,顶尖领域没有哪怕是一个瘦成一道闪电的,想要摔跤牛,体重、绝对力量以及身体的整体协调性非常重要。我看WWE(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有五六年了,这项运动不属于传统摔跤,而是介于摔跤与格斗之间的摔角,而且强调了一个entertainment,并不是摔跤与格斗实力的完全准确展现,不过有奥运摔跤冠军,前UFC冠军参与,这里面的运动员更是都有摔跤的底子,通过其中顶尖选手的形象,此类型运动对选手身体素质的要求可见一斑。提前声明,数据来源百度百科,准确性未知。前方高能,多图预警!The Rock身高195cm,体重118kg。电影拍得不错,他应该是中国人民心中知名度最高的wwe明星了吧。Stone cold steve austin身高:188cm,体重115kgBatista身高:198cm,体重:130kg。还记得银河护卫队那个大块头吗?Gold Berg身高:193cm,体重:127kg。号称战神,个人认为其实战能力,wwe史上第一。Kurt Angle身高:183cm,体重:100kg。1996年奥运冠军。brock lesnar身高:193cm,体重130kg。前UFC冠军,货真价实的虎背熊腰,实力毋庸置疑,这货今年把送葬者21年的连胜纪录给终结了。john cena身高:185cm,体重114kg。目前wwe最受欢迎也最有争议的选手,没有之一Randy orton身高:196cm,体重111kg。找了一张Png的图片,他的身材非常好HHH身高193cm,体重116kg。绰号王中王。能想象吗?他现在是WWE的COOHBK身高:185cm,体重225磅。(怀疑这个身高是注水的,尽管HBK也有180cm左右,但是他的对手都太他妹的高了,比赛时显得他特别矮)Undertaker身高:208cm,体重139kg。用伟大二字来形容送葬者,丝毫不为过。图片都是摔角选手的,我这算不算偏题啊?。。
真正练过的人,都知道拳击加摔跤为基础的运动员,是最为猛的,拳击对步法要求很高,摔跤对于身法还有全身的各个方位的力量提升很大,在综合格斗里没有多少时间给你慢慢试探对方然后扫腿,那是散打才这么干
有这样一个说法,mma擂台上,速度最快的不是拳击手,而是摔跤手。这是在说摔跤手出手的时候功率很大,就像个汽车一样。而且打击系选手体型大多属于匀称的那种,尤其是胳膊和胸肌,肯定没摔跤选手发达,这在视觉上就产生了差距。另外,摔柔确实比站立打起来要累,普通人打架缠斗上一分钟不到肯定就开始喘得不行了。当然,说了这么多,归根结底,没有最强技,还是看练的人。
搏击运动员的身材偏匀称,摔跤运动员的身材偏壮观。大家默默地(色眯眯地)欣赏匀称,交口称赞(大声惊呼)壮观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健美运动员食谱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