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文学作者专区王为什么无法创建新书

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郭敬明携新书及《最小说》 首驻腾讯文学
  郭敬明新书发布会现场  腾讯娱乐讯 (文/小西)“新晋”导演郭敬明一度被外界半开玩笑认为是电影《小时代》里的主人公原型。而今,回归作家身份的郭敬明在最新散文集《
  郭敬明新书发布会现场  腾讯娱乐讯 (文/小西)“新晋”导演郭敬明一度被外界半开玩笑认为是电影《小时代》里的主人公原型。而今,回归作家身份的郭敬明在最新散文集《愿风裁尘》里终于“自己说自己”,坦露了一个集作家、商人、导演、出版人等诸多标签于一身的郭敬明。  现在,你可以在腾讯文学平台抢鲜读到这部郭敬明自传式作品里的首发内容。11月23日,郭敬明在京召开新书发布会,推出他的最新散文集《愿风裁尘》,并宣布电子版在腾讯文学进行首发。与此同时,郭敬明也宣布将携《最小说》入驻腾讯文学,这也是《最小说》自创刊以来首次将其电子版权交由网站进行发行宣传。  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杂志单期销量平均高达50万册,自创刊以来它便一直牢牢占据着青春文学期刊的霸主地位;《愿风裁尘》则是郭敬明时隔十年再出的首本散文集——散文被郭敬明一度视为最“掏心掏肺”文体,轻易不敢尝试。  此番特别选择携金牌级杂志《最小说》与《愿风裁尘》首驻腾讯文学,郭敬明称这是因为“很期待和看好腾讯文学的发展前景,电子图书市场也是自己将来会涉足的领域。”  腾讯文学商务副总监陈婷婷也在现场表示:“从9月份腾讯文学正式亮相以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引进优质作品和作者。《最小说》的阅读人群是年轻人和学生群体,跟腾讯文学的用户属性非常吻合,而郭敬明更是80后年轻作家的代表,我们很期待与他的合作。”  腾讯文学是腾讯互动娱乐的一站式优质文学阅读平台,于今年9月正式对外发布。这也是继腾讯游戏、腾讯动漫之后,腾讯互动娱乐旗下第三个实体业务平台。  据官方透露,腾讯文学近期也与《失恋33天》作者鲍鲸鲸达成合作,鲍鲸鲸获金马奖最佳编剧后首部同名电影作品《等风来》已独家登陆腾讯文学网络平台。在此之前,腾讯文学还成立了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以及著名作家阿来、苏童和刘震云组成的“腾讯文学大师顾问团”,并与四位大师达成数字版权引进等多项合作。迄今为止,在畅销图书数字出版方面,腾讯文学已有百位现当代名家作品入驻。  除去频频引入优质内容,腾讯文学在渠道上的优势也日益凸显。最新数据显示,腾讯文学亮相两个月以来,旗下的QQ阅读中心用户已超过5000万,独立的QQ阅读客户端用户数已有3000万;备受关注的微信支付近日也宣布接入腾讯文学旗下的创世中文网。
标签:郭敬明携新书及《最小说》首驻腾讯文学郭敬明郭敬明新书最小说
本栏目最新文章
纤纤玉手轻托下巴,深刻的颧骨,拉出一张鹅蛋尖下巴脸...
热门关键词腾讯文学腾讯读书<a href="javascript:;" <a href="javascript:;" <a href="javascript:;" <a href="javascript:;" 最新动态||新书上架1122334455667788991010 |
特斯拉之父——埃隆·马斯克全球唯一授权采访自传。 埃隆·马斯克是谁?他是继乔布斯之...
一线法医秦明和他的现场勘查小队阅...我,陈四一,跟着老板去到找他的女朋友,却...《在不安的世界里,不慌不忙地坚强》是一本...
“没有任何借口”是唯一完整的、没...
一百年前,画家拉德斯金在穷困潦倒...
朱莉亚有记忆以来,父亲一直在她人...这偌大的紫禁城,金瓦红墙围起了四方的天。...我刚认识周霖山的时候还在上大学,他却已经...畅销榜免费榜11223344556677889910101122334455667788991010||小说排行榜社科排行榜1122334455667788991010出版社专区外部渠道联系:张小姐 腾讯内部联系:卢小姐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联姻” 移动阅读战内容为王-中新网
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联姻” 移动阅读战内容为王
  3月16日,腾讯文学和盛大文学联合成立的新公司阅文集团CEO吴文辉透露,今年将投入上亿的资金用于非网络文学内容的采购,研发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电纸书设备,“让中国用户用上更符合中国人阅读习惯的阅读终端,而非kindle”。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影视、游戏等市场源头的文学市场特别是网络文学市场,在移动端的潜力巨大,这一领域势将成为互联网公司争抢的香饽饽。
  目前阅文集团已拥有300余万册图书、近亿访问用户,年收入近20亿,团队总人数共有1200人。腾讯相关负责人向华西都市报记者证实,自今年1月阅文集团董事会在内部宣布成立后,一直在旧办公地点办公,昨(16日)是总部集体搬入新的办公地点并正式挂牌成立,进一步的消息后续会发布。
  今年1月,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联合成立新公司阅文集团,原腾讯文学CEO吴文辉和原盛大文学CEO梁晓东出任阅文集团的联席CEO,阅文集团将管理原盛大文学和腾讯文学旗下起点中文网、创世中文网等众多网文品牌。
  今年1月,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联姻后,两者在整个网络文学市场上的局面由之前的盛大、腾讯、百度“三国杀”变成腾讯文学一家独大局面。目前,腾讯文学与盛大文学占网络文学市场份额的70%左右。但在移动文学阅读市场,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14年四季度,中国移动文学阅读市场排名第一的是掌阅iReader,占26.1%的市场份额,QQ阅读以17.9%的份额排名第二,百度旗下的熊猫看书则居第四。
  实际上,在吴文辉提出“产品全面移动化”之前,百度已完成“纵横中文网”、“91熊猫看书”、“百度书城”等子品牌的架构,将百度贴吧、游戏、91无线等百度系资源和强大流量进行了整合,在整个移动文学市场,形成腾讯与百度“搏斗”的局面。
  在移动阅读领域,腾讯、阿里、百度互联网三巨头中,阿里显得动作有些慢,“阿里巴巴数字娱乐事业部中,阅读业务明确在列,作为影视、游戏等源头的文学,阿里不会看着两家打得火热而自己旁观的。”易观国际分析师姚海凤认为。华西都市报记者张乾
【编辑:唐云云】
>文化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All Rights Reserved“文学圈的调皮王”谈写作
摘要引经据典里边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这个也是我写作的习惯、方法,当我每次觉得这个地方很难进行下去的时候,就塞一段名人的话在里面。有时候想出一句妙句,但是从我嘴里说出没有分量,就假装这是莎士比亚说的。
23日,恩里克比拉-马塔斯作家周嘉宁、Btr对谈腾讯文化 徐娉婷 发自上海在媒体界,如果有人编造名人采访发表,估计这个人职业生涯要判死刑。但是西班牙“最接近诺贝尔奖的作家”恩里克·比拉-马塔斯(Enrique Vila-Matas)年轻做记者时就做过这档事,连续作案好几次。他不仅编造访谈,在他创作的小说中也植入半真半假的名人典故和引言。“有一次我编了一句杜拉斯的话,大家都广为引用,多年以来人们都认为这是杜拉斯说的,其实是我说的。”他颇为自豪地告诉腾讯文化作者。这位文学“老顽童”作为重量级嘉宾出现在上海书展。8月22日,他携新书《巴托比症候群》及《似是都柏林》为读者签售(原作发表于多年前,最近译介到国内)。23日与作家周嘉宁、Btr以“文学的‘病毒’想象”为主题举行对谈。恩里克·比拉-马塔斯是博彩公司每年诺贝尔奖赔率榜的前排常客,他1948年出生于巴塞罗那,1968年为逃离佛朗哥政府的独裁统治而移居巴黎。一生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二十余部小说和散文集,被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曾荣获多个知名文学奖项,如法兰西美第奇奖、意大利蒙德罗国际文学奖等。马塔斯的小说通常讲述的是失意的文艺青年(职业是作家或者编辑)的心路历程,同时文学大师的声音穿插其中,与主人公形成对话。这些大师在《巴托比症候群》中是创造了巴托比的赫尔曼·梅尔维尔,在《巴黎永无止境》中是书写了《流动的盛宴》的海明威,在《似是都柏林》中是都柏林的代表作家乔伊斯以及贝克特。这些对话有如梦呓但不失哲思,耐人寻味。马塔斯和波拉尼奥(著有《2666》,曾引起欧美文坛轰动)私交甚好,波拉尼奥甚至断言:“在当今的西班牙文坛上,比拉-马塔斯无人能及。”比拉-马塔斯还被波拉尼奥以一个角色写进了短篇集《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中。写还是不写,这是一个问题《巴托比症候群》研究各个国家作家们“不写”(封笔)的主题,更像一部由笔记和脚注构成的奇闻异事集。“巴托比”源自梅尔维尔,他在《抄写员巴托比》中塑造了一个终身不写的人物,他深谙“不”的艺术:他不喝啤酒,不喝茶,从来不谈论自己是谁或来自哪里;而当有人交代他去做一项工作时,他总是回答,“我宁愿不做。”。马塔斯从此出发,借助一个不成功作家的视角来研究这一现象。巴托比症候群的作家们因为各种原因搁笔——或是对世人失望、或者在等待灵感、或者对“名利巅峰”的畏惧,极端甚至如塞林格隐居避世。马塔斯四处搜罗“不写”的大师,为自己的“不写”寻找借口,以及思考这些视文字如生命的人为何决绝地与文字决裂。正是这部以“不写”为主题写下的作品,2001年发表后引起西班牙文坛轰动,并为作者赢得了世界性的声誉。腾讯文化:《巴托比症候群》这本书聚焦于作家写和不写这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作家即使有故事也选择不写?马塔斯:其实每一个作家的情况是因人而异的,就像自杀一样,每年都有很多人自杀,每一个人自杀的理由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巴托比症候群》里面也是把这些作家选择不写的理由一个接一个地做分析,每一个情况都是不同的。举一个例子,鲁尔福写了《佩德罗·巴拉莫》这么有影响的一本书之后就再也没写了。他给出的借口是给他讲故事的叔叔死了,等于他灵感的来源没了,所以他就不写了。这本书出版后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这在我意料之外。很多读者可能自己就是文艺青年,有想写作的愿望,又在想写和不敢写之间纠结,书里的这些故事引起了他们的共鸣,很多读者来信给我讲述自己写作的纠结。腾讯文化:你自己会不会有这种纠结?你什么时候会决定写?马塔斯:其实所有的作家都有不想写的时候,写作时碰到障碍卡住了就不想写。所有作家在写作这件事上有一个“妖怪”,叫做重复自我,写着写着就会发现开始重复自我了。比如说像博尔赫斯这种文学巨匠也有这个问题,在他晚期的作品里有一些主题也是重复出现,比如迷宫。人类的本能会导致你倾向于去重复一些主题。腾讯文化:写了之后发不发表也是一个问题,什么时候会决定去发表?马塔斯:其实作家自己心里是有数的,你对作品是否有自信。如果你自己都对它不够确信,你就会怀疑这到底适不适合发表。作家最初开始写作是为自己而写,自己想写什么才写,但是当你写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会觉得这个东西还是得有人看。如果你只是写给自己看其实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当你成长到这个程度就会想让更多的读者看到。举个例子,有一次在巴塞罗那看了一个爵士乐手,这个人很特别,他演出的时候是背对着观众,所以巴塞罗那的民众非常愤怒,觉得是对民众的侮辱,“你怎么背对着我们演奏?”但是我就能理解这个人,觉得我不想面对你们,就背对你们,我是为自己演奏,就像刚开始我是为自己写作一样的感觉。恩里克比拉-马塔斯发言腾讯文化:对于有一些纠结于要不要从事写作这个行业的青年,你有什么建议?马塔斯:建议这些人花3天时间诚实地写下你对这个世界的看法。不要考虑这东西能不能出版,就为了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写下你对这个世界的思考,包括对你的家庭、你周围的事物,要尽量诚实地面对自己。在这个过程结束以后你会对自己有新的发现。文学面临危机,但不是坏事马塔斯在《似是都柏林》中,讲述了一名文学编辑里瓦的故事。一天,他梦见自己置身于从未去过的都柏林,参加了小说《尤利西斯》中描述的一场葬礼;其间,有个神似贝克特的年轻人总在他眼前出现,又突然消失不见。他是谁?是里瓦一直渴望发掘的天才作家,还是童年时代抛弃了他的本真精魂?于是,里瓦邀请三个作家朋友,在布卢姆日来到都柏林,为日趋没落的印刷时代举行一场葬礼。他们隐秘地为印刷时代唱一曲挽歌,同时也哀悼自己志业的失落。“谷登堡已经不复存在,愿其安息在虚无中,在天堂里”。腾讯文化:为什么你的小说总是以“写字人”为主角?这一群体有什么特点?马塔斯:一方面作家、文艺青年是一个很有趣的群体,我比较喜欢描写他们。另一方面我觉得我们现在生活在文学终结的时代,我有义务要记录下这些历史。我们大家都能感觉到出版业在衰弱,跟十九、二十世纪文学非常辉煌的情况比起来,现在是在下滑。我们把印刷出来的东西叫做书,但是有一些书并不是文学,甚至不能称为作品。腾讯文化:文学终结时代是否意味着作家的末日?马塔斯:虽然在我的书中讲到现在是文学终结时代,但是其实讲这些就是要鞭策年轻人更加积极地去写作。当代年轻人对写作的积极性比我那个年代更加强烈。当一个作家意识到处于文学终结时代,才可能会写出有趣的东西。对于文学,也要有一种危机感,才能保持活力。对这种危机的抵抗可以从中诞生出好的文学。编造名人采访和典故的背后前文提到马塔斯年轻做记者时编造过名人采访,22日在讲座上他“大言不惭”地一一道来:19岁时帮巴塞罗那的一个电影杂志写稿,那是我的第一份工作。老板要我专访马龙·白兰度,但是我不懂英文就只好自己编了一篇,我想澄清一下,我并不是恶作剧编造,而是为了保住饭碗。编造之后登出来没有人发现是编造的。过了两个星期又让我当面采访芭蕾舞演员努里耶夫。但是很不巧,在我采访前一天我跟他在一个酒吧吵了一架。第二天就要采访他了,我觉得很可怕,为了避免再次见面被他揍一顿,所以又编了一篇采访。我在编造采访中写道:“努里耶夫说喜欢芭蕾舞,因为跳芭蕾舞就像斗牛一样”。整个巴塞罗那的读者都以为努里耶夫脑子坏了。第三次是采访美国小说家海史密斯,我觉得她说的很无聊,就没有记笔记,她问我“你怎么不做笔记?你待会儿怎么写报道?”,我说“不用担心,我已经把报道写完了”。然后这样一次又一次,这件事情就越做越顺手了。出来混总是要还的,所以有的时候人家采访我的时候,可能也已经把稿子都写好了。马塔斯年轻时的荒唐事说完了。其实这种“淘气”在他的小说中也随处可见。《巴托比症候群》《巴黎永无止境》和《似是都柏林》三部小说都层层叠加了各种真假参半的文学典故,甚至盖过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读马塔斯的小说,读者如果纠结故事究竟在讲什么,是不是真实的,倒可能会失落。而正是这种虚幻与真实叠加的朦胧感,让读者在文字的迷宫中获得独特的乐趣。腾讯文化:你在讲座中讲到年轻时编造名人采访,如果有记者这样来编造关于你的采访,你会接受吗?马塔斯:一般来说不介意,除非你在这个编造的采访里谎称说,我说了某某人负面的一些评论。有一次法国《世界报》的记者来采访我,结束后我对他说:拜托你把刚才一个小时聊的问题都忘掉吧,你自己回去编一篇。那个记者非常吃惊,后来他没有编造还是把采访登出来了,只是最后标了一句:当我走的时候,作家跟我说,你回去编一篇吧。腾讯文化:你的小说中有一些名家的引文和典故,包括海明威、杜拉斯,是编造的吗?马塔斯:引经据典里边一半是真的,一半是假的。这个也是我写作的习惯、方法,当我每次觉得这个地方很难进行下去的时候,就塞一段名人的话在里面,通过这种方式把情节进行下去。我们都是在记录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的。有时候想出一句妙句,但是从我嘴里说出没有分量,就假装这是莎士比亚说的,大家都觉得这果然是一句妙句然后广为传播。腾讯文化:你的作品中真实和虚假是模糊的,你有时候看待现实,是不是觉得没有必要把真实和虚假区分那么清楚?马塔斯:在真实生活中是能区分的,在小说中把真实和虚幻是融合的,你可以这样做,但要做好是不容易的。当你把这个事情做好的时候,读者会觉得读这些编造的东西真实可信,但是如果做得不好,有可能读者一眼就看出来是编的。《巴托比症候群》(西班牙) 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原作名: Bartleby y companía,蔡琬梅 译,2015年3月前一阵我有一天出门的时候,马路上有一个人忽然拉住我说,不好意思你能给我解释一下哲学是什么吗?这种奇怪的事情,当我写进小说的时候人家以为是我编的,但实际上这是真实发生的。有可能是我讲的方式让人觉得像编的吧。腾讯文化:你已经获过很多文学奖,获奖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马塔斯:20岁的时候获了巴塞罗那城市奖,那个时候获奖非常激动,因为之前从来没有得过奖。有意思的是,我获得的外国奖比西班牙奖多,超过一半都是来自外国。西班牙国内的奖可能比较狭隘,国内是一个比较封闭的文学评论圈,像波拉尼奥和我,在国内好像不太受评论家待见。腾讯文化:你对中国文化的哪部分感兴趣?有没有什么中国文学作品让你感兴趣?《似是都柏林》(西班牙)恩里克·比拉-马塔斯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原作名: Dublinesca ,裴枫 译,2015年5月马塔斯:对中国的印象首先来自博尔赫斯的一些小说里面描述的中国,觉得中国挺神秘的。我们家族和中国有一个很奇特的渊源,我妹妹18岁开始学中国水墨画,后来成了西班牙第一个中国画画家,我们家挂的都是中国画。至于中国文学作品,我在北京书展将和格非有一个对谈,现在在读他的《隐身衣》。格非挺受博尔赫斯的影响,也写过一本关于博尔赫斯的书。本文系腾讯文化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择天记腾讯文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