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一般经过核孔进行运输吗?

什么物质能通过核孔?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什么物质能通过核孔?
什么物质能通过核孔?
核孔可以让蛋白质和RNA进出,但不是自由进出,而是双向性的主动选择.核孔上具有核孔复合体(NPC),能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运输和mRNA的出核转运.另外,在新课标高中生物的表述里,一般笼统地认为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事实上病毒的DNA是可以进入的.
大分子物质如mRNA,离子和小分子,如氨基酸和葡萄糖可以通过,核膜是选择透过性膜。补充:DNA不能通过核孔
我记得好像是RNA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下列物质中,一般不经核孔进行运输的是(  )A.DNAB.DNA聚合酶C.RNAD.RNA聚合酶_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下列物质中,一般不经核孔进行运输的是(  )A.DNAB.DNA聚合酶C.RNAD.RNA聚合酶
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下列物质中,一般不经核孔进行运输的是(  )A.DNAB.DNA聚合酶C.RNAD.RNA聚合酶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后,需要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核,参与DNA分子复制和转录过程;RNA主要在细胞核内合成,然后通过核膜上的核孔进入细胞质;DN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复制后与蛋白质构成染色体,不经核孔进行运输.故选:A.
本题考点: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问题解析:
细胞核包括核膜、染色质、核仁.核膜上的核孔的功能是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某些大分子的运输孔道,具有选择性,蛋白质和RNA不能自由进出.1.SARS 是由一种冠状病毒引发的严重传染病。 2003 年,我们亲历了与它斗争的过程。 下列有 关 SARS 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SARS 病毒只有依赖活细胞才能生活 B.SARS 病毒能在空气中代谢、传播,并不只依赖活细胞 C.SARS 病毒主要通过入侵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致病 D.SARS 病毒只有在活细胞内才能增殖 【解析】 选 B。本题考查 SARS 病毒的生
活方式。没有新陈代谢所需要的酶和核糖体, 必须在宿主细胞内才能进行代谢和繁殖,SARS 病毒主要通过侵入并破坏肺部细胞使人 致病。 2.关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原核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真核细胞具有更为发达的生物膜系统 C.二者都具有细胞壁,且成分相同 D.二者的遗传信息均储存在 DNA 分子中 【解析】选 C。本题以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异同点为载体,考查分析判断、综合运用 知识的能力。原核细胞没有由核膜包围形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具有细胞膜、双层膜细 胞器、单层膜细胞器、核膜构成的生物膜系统;真核细胞中植物细胞壁的成分含有纤维 素和果胶,原核细胞细胞壁成分一般为肽聚糖;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含有 DNA 和 RNA,DNA 是两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3.可以利用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为实验材料进行的实验有( ) ①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②运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各种细胞器 ③DNA 的粗提取 ④分 离并纯化血红蛋白 ⑤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细胞培养 A.②③ B.③⑤ C.①④ D.④⑤ 【解析】 选 C。 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器和细胞核,无 DNA,不分裂,不能用来分 离各种细胞器、DNA 的粗提取、制成细胞悬浮液进行细胞培养。 4.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的是( )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 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萎蔫的植物细胞出现质壁分离 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解析】选 D。因为细胞膜糖蛋白识别过程,是细胞膜的一种特点,与流动性无关。流动 性是细胞膜上的成分的移动,因此,D 项没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 细胞分裂末期细胞膜被 分到两个细胞中,细胞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膜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缩,这都体现了细胞 膜的流动性。 5.下列有关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有 C、H、O、N 元素的有机物属于生物大分子 B.DNA 分子解旋后,空间结构改变,将失去其功能 C.淀粉、蛋白质、脂肪在氧化分解时都能释放出能量 D.动物激素是基因表达的直接产物,可调节生命活动 【解析】选 C。蛋白质、核酸和多糖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组成单体的多 聚体,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称为生物大分子。DNA 分子解旋后,其功能不变。动物激素是由 内分泌器官(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 6.某同学以新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为材料,经不同处理和染色剂染色,用高倍显微镜观察。 下 列描述正确的是( ) A.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红色的细胞核 B.经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可观察到绿色的细胞质 C.经健那绿染色,可观察到蓝绿色颗粒状的线粒体 D.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蛋白质 【解析】选 C。DNA 主要存在于细胞核,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经吡罗红甲基绿混合液 染色后,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经苏丹Ⅲ染色,可观察到橘黄色颗粒状的脂肪粒。 7.下列有关细胞核的说法,除哪项外都是错误的( ) A.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B.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多种大量的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C.在显微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 色体 D.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脱氧核糖核酸等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 【解析】选 B。原核细胞中的 DNA 是裸露的,没有与蛋白质结合,A 选项错误。在真核细 胞的核膜上进行的反应很多,所以酶也很多,B 选项正确。分裂间期的细胞核中存在着染 色质,没有染色体,C 选项错误。 在转录和翻译的过程中,RNA 是通过核孔出细胞核的,DNA 无法通过核孔,D 选项错误。 8.细胞膜外表面的糖被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功能。下列各种生理功能的完成,与 其有密切关系的是( ) ①胃黏膜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②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润滑作用 ③主动运输 ④使细 胞与周围环境分开 ⑤卵细胞膜表面对同物种精子的识别 ⑥人体免疫细胞识别外来 侵入物 ⑦对 O2 的运输 A.③⑤⑥⑦ B.①②⑤⑥ C.①③⑤⑦ D.②⑤⑥⑦ 【解析】选 B。细胞膜的糖被具有识别、保护、润滑、免疫的功能,一般不具有运输功 能。 9.水在生命活动中有非常重要的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代谢活动的强度与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无关 ②线粒体、核糖体、中心体等在其活动中都可以产生水 ③糖类、蛋白质、脂肪在彻底氧化分解过程中都产生水 ④水分和无机盐在人体内的平衡有利于保持内环境稳态 A.两项 B.三项 C.四项 D.一项 【解析】选 A。代谢活动的强弱和细胞内自由水和结合水的比值密切相关,比值越大,自 由水的含量越多,代谢越强;反之,代谢越弱。线粒体中可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 段,可以产生水,核糖体中可进行氨基酸的脱水缩合过程,也可以产生水,而中心体不能 产生水。 10.生物膜系统是真核细胞中重要的结构,下列有关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相互联系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 B.细胞中组成各种膜的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大都可以运动 C.生物膜系统使细胞内多种化学反应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 D 细胞膜是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等组成的双层膜结构 【解析】选 D。细胞膜、细胞器膜和细胞核膜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构成生物膜的磷脂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可以流动,导致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系统将细胞分 割成一个个小的区室,使细胞中的化学反应能够独立有序地进行;细胞膜是单层膜结构。 11.蛙的神经元内、外 Na 浓度分别是 15 mmol/L 和 120 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 为内正外负的过程中有 Na 流入细胞, 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 Na 排出细胞。 下列判断正确 的是 (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解析】选 A。静息电位时,Na+浓度膜外高于膜内,受刺激时,Na+顺浓度梯度由膜 外运输到膜内,不消耗能量,属于被动运输,故 B、D 两项错误;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 位的过程中, Na+由膜内运输到膜外, 属于逆浓度梯度运输, 消耗能量, 属于主动运输, 故 C 项错误、A 项正确。 12.如图表示人体内某种酶促反应的反应速率受温度和 pH 的影响情况,下列解释不正确的 是 ( )++A.在 a 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B.在 b 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不可能增大 C.在 c 点,将酶的浓度增大一倍,反应速率可能增大 D.该图不能反映唾液淀粉酶催化能力的变化特征 【解析】选 B。题图可以反映温度和 pH 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但是影响酶促反应速 率的因素不仅包括温度和 pH,还有酶的浓度等。在底物充足的条件下,增大酶的浓度, 可以提高反应速率,所以 A、C 正确,B 错误。题图显示,该酶的最适 pH 为 2 左右,因 此这种酶可能是胃蛋白酶,而不会是唾液淀粉酶,D 正确。 13.下列有关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参与 ATP 形成的化学元素包括 C、H、O、N、P ②衣藻和黑藻细胞产生 ATP 的场所有 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和线粒体 ③小麦根尖产生 ATP 的细胞器有线粒体、细胞质基质 ④ATP 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体内来源相同 ⑤ATP 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之后可作为 合成脱氧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 ⑥人在饥饿时, 细胞中 ATP 和 ADP 仍能达到动态平 衡 A.2 项 B.3 项 C.4 项 D.5 项 【解析】选 B。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结构,不属于细胞器,③错误;动物和微生物细胞 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ATP,而植物细胞除了呼吸作用,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ATP,④ 错误;ATP 断裂了所有高能磷酸键后可作为合成核糖核酸的基本单位之一,⑤错误。 14.离体叶绿体在光下进行稳定的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中断 CO2 的供应,下列关于短时间 内叶绿体中 ATP 与 O2 的相对含量变化的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 【解析】选 B。光合作用稳定时,ATP 与 ADP 的转化也相对稳定;突然中断 CO2 的供给 使 C3 骤减,ATP 因失去作用对象而终止水解,此时的光反应继续利用 ADP 合成 ATP。当 ADP 和 NADP 耗尽后,光反应也停止,不再产生 O2。 1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当通入不同浓度的氧气时,产生的酒精和 CO2 的量如 表所示。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氧浓度(%) 产生 CO2 的量 产生酒精的量 a 9 mol 9 mol ) b 12.5 mol 6.5 mol c 15 mol 6 mol d 30 mol 0 mol+A.氧浓度为 a 时,酵母菌有氧呼吸速率等于无氧呼吸速率 B.氧浓度为 b 时,相同时间内酵母菌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消耗的多 C.氧浓度为 c 时,有 50%的葡萄糖用于酵母菌的酒精发酵 D.氧浓度为 d 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解析】选 D。氧浓度为 a 时,产生 CO2 的量和产生酒精的量相等,此时酵母菌只进行 无氧呼吸;氧浓度为 b 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量为 6.5 mol,消耗的葡萄糖为 6.5/2 =3.25 mol,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量为(12.5-6.5)/6=1(mol),即无氧呼吸消耗的 葡萄糖多; 氧浓度为 c 时,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的量之比为[(15-6)/6]∶ [6/2]=1∶2,故有 2/3 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氧浓度为 d 时,没有酒精生成,此时 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16.以测定的 CO2 的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为指标,研究温度对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 用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光照相同时间,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 ℃时相等 B.光照相同时间,在 20 ℃条件下植物积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C.温度高于 2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D.其他条件不变,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两曲线的交点将向左下方移动 【解析】选 A。分析题意与图像可知,图中的虚线代表净光合作用,实线代表呼吸作用。 在光照下,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真光合作用量)=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量(呼 吸量)+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净光合作用量),即某温度下图中实线所对应的量加上虚线 所对应的量就是真光合作用量。读取图中 20 ℃、25 ℃、30 ℃、35 ℃等温度下对应 的 CO2 的吸收速率与释放速率, 根据上面的等式关系可以推断出: 光照相同时间, 35 ℃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量与 30 ℃时相等;光照相同时间,在 25 ℃条件下植物积 累的有机物的量最多;温度高于 25 ℃时,有机物的净积累量开始减少;两曲线的交点 表示某温度时, 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量相等, 当其他条件不变, 光照强度适当增强时,净光合作用量增大,两曲线的交点将向右上方移动。 17.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 25 ℃和 30 ℃。如图所示的曲线表 示该植物在 30 ℃时, 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若将温度调节到 25 ℃条件下(原 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 点上移,b 点左移,m 值上升 B.a 点不移,b 点左移,m 值不变 C.a 点上移,b 点右移,m 值下降 D.a 点下移,b 点不移, m 值上升 【解析】选 A。弄清各点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a 点是呼吸作用强度,b 点是光补偿点, m 是光合作用净积累量。当温度降到 25 ℃时,呼吸作用强度减小,则 a 点上移;要使 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则 b 点左移;25 ℃时光合作用强度增大,呼吸作用 强度减小,光合作用净积累量增加,则 m 值上升。 18.如图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 DNA 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据图分析正确 的是( )A.具有染色单体的时期只有 CD、GH、MN 段 B.着丝点分裂只发生在 DE、NO 段 C. GH 段和 OP 段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数是相等的 D.MN 段相对于 AB 段发生了核 DNA 含量的加倍 【解析】选 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图示中的 a、b 分别表示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 程中的核 DNA 含量变化,c 表示受精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具有染色单 体的时期,除 CD、GH 和 MN 段以外,还有 IJ 段;着丝点分裂除发生在 DE、NO 段以外, 还发生在 JK 段,即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 GH 段染色体数没有变化,而 OP 段着丝点 已分裂,应是 GH 段的 2 倍;MN 段包含分裂间期,故发生了 DNA 的复制,复制后 DNA 含 量是 AB 段的 2 倍。 19.如图是同一种动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④都具有同源染色体 B.动物睾丸或卵巢中不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C.④的子细胞是精细胞或极体 D.上述细胞中有 8 条染色单体的是①②③ 【解析】选 C。分析细胞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可知,①②③④所示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 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 有丝分裂中期、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①中无染色单体, ④中无同源染色体。 由于不能通过①②③④所示细胞确定是雄性动物还是雌性动物, 故 动物睾丸或卵巢中可能同时出现以上细胞。 ④细胞质均等分裂, 所以其子细胞可能是精 细胞或极体。 20.下列有关细胞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场所,没有线粒体的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B.核糖体是分布最广泛的细胞器,各种生物都具有核糖体 C.液泡内部的糖类、无机盐、色素、蛋白质等物质对细胞内部环境起到调节作用 D.叶绿体可以合成 ATP,因此叶肉细胞不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解析】选 C。有些细胞没有线粒体仍然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如蓝藻细胞;无细胞结构 的病毒无核糖体;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可以合成 ATP,但是此 ATP 只用于暗反应阶段, 所以叶肉细胞在进行生命活动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 21. 美国和以色列的三位科学家因在核糖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中做出巨大贡献, 而获得了诺 贝尔奖。下图为核糖体立体结构模式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分布 B.核糖体是蛔虫细胞和绿藻细胞中唯一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 C.发菜的核糖体一部分游离于细胞质基质中,一部分附着在内质网上 D.通常情况下,一条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多条肽链的合成 【解析】选 D。虽然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都有核糖体,但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到 核糖体。 蛔虫细胞和绿藻细胞中共有的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中心体。 发菜是原 核生物,不含内质网。 2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抑制线粒体的功能会影响主动运输 B.核糖体由 RNA 和蛋白质构成 C.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有高尔基体 D.溶酶体可消化细胞器碎片 【解析】 选 C。 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 而线粒体是“动力车间”; 核糖体中含有 RNA(如 rRNA)和蛋白质;大多数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高尔基体,并非具分泌功能的细胞才 有;溶酶体中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 或病菌。 23.与生物膜的功能直接相关的一组是( ① 水的光解 ④ 受精作用 A.① ② ③ ④ C.⑤ ⑥ ) )② 神经纤维的兴奋 ③ 胰岛素调节血糖 ⑤ 氨基酸脱水缩合 ⑥ 乳酸菌转化丙酮酸 B.② ③ ④ ⑤ D.② ④ ⑥【解析】选 A。氨基酸脱水缩合在核糖体上进行,核糖体是无膜结构的细胞器;乳酸菌 转化丙酮酸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的,不需要生物膜的参与。 24.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胰蛋白酶处理生物膜不会改变其选择透过性 B.大鼠脾细胞与兔骨髓瘤细胞实现融合的基础是膜的流动性 C.相对于线粒体外膜而言,线粒体内膜上分布的糖蛋白种类与数量更多 D.相对于胰岛细胞,心肌细胞中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更快 【解析】选 B。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而胰蛋白酶能水解蛋白质,从而使 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发生改变; 线粒体内膜上没有糖蛋白; 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 成有关,胰岛细胞能分泌胰岛素,而心肌细胞没有分泌功能。 25.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颤藻和衣藻都能通过叶绿体的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癌细胞中糖蛋白和核糖体的数量明显少于衰老细胞 C.Na 进入神经元的方式与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方式不同 D.所有细胞中核糖体的形成都与核仁密切相关 【解析】选 C。颤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的特性,在增殖过 程中要合成蛋白质,因此癌细胞中核糖体的数量较多;原核细胞中没有真正的细胞核, 也没有核仁。 26.如图表示在胰岛 B 细胞中,将胰岛素原分子的 C 段切除后加工成具有活性的胰岛素,+ 并被包裹在囊泡中的过程。胰岛素和 C 段肽链在从胰岛 B 细胞排出前,一直储存在此囊泡 中。该过程发生的场所应是( )A.核糖体 C.高尔基体B.细胞核 D.细胞质基质【解析】选 C。在核糖体中完成氨基酸合成多肽的过程,在内质网中实现蛋白质的加工 如糖基的形成、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形成等;在高尔基体中进行再加工,生成具有生物活 性的蛋白质。依题意,图示过程发生在高尔基体中。 27. 细胞内很多化学反应都是在生物膜上进行的, 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 4 种生物膜上发生的 化学变化示意图,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① 与抗体的加工有关 B.破坏根尖分生区的② ,将会形成多核细胞 C.③ 是叶绿体内膜 D.④ 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多 【解析】选 C。图中① 是内质网膜,② 是高尔基体膜,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③ 是叶绿 体类囊体膜,④ 是线粒体内膜。 28.关于线粒体的起源有多种观点,其中“内共生起源”学说被普遍接受(如图所示)。下列事 实中,不支持线粒体“内共生起源”学说的是( )A.线粒体内含有 DNA 和 RNA,在遗传上具有半自主性 B.线粒体在细胞内可以运动,并大量集中在代谢旺盛部位 C.线粒体的外膜成分与细胞的其他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的细胞膜相似 D.吞噬现象普遍存在,如白细胞吞噬病菌 【解析】选 B。线粒体在细胞内可以运动,其他细胞器也可随着细胞质的流动而运动, 这一事实不支持线粒体“内共生起源”学说。 从图示可知, 线粒体内膜来自需氧原核细胞。 29.如图为分泌蛋白从合成到排出细胞外的全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分泌蛋白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 B.图中① 、② 、③ 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和囊泡 C.④ 代表的物质是 ATP D.图中表示的过程在原核细胞中也能进行 【解析】选 D。图中① 是内质网,② 是高尔基体,③ 是囊泡,④ 是 ATP。原核细胞无内 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 30.如图代表自然界中处于不同分类地位的 6 种体现生命现象的单位。图中Ⅰ 、Ⅱ 、Ⅲ 、Ⅳ 绘出了各自区分其他生物的标志结构,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 )A.Ⅰ 、Ⅱ 、Ⅲ 与Ⅳ 比较,共同具有的无膜细胞器是⑨ 核糖体 B.可以判断Ⅲ 为低等植物,因为它同时具有① 和⑥ C.Ⅱ 、Ⅲ 与Ⅳ 类中都有生物可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D.Ⅴ 生物一定营寄生生活,Ⅰ 生物在生态系统中一定是消费者 【解析】选 D。结合图中特定的细胞结构分析:Ⅰ 无细胞壁,有中心体,为动物细胞; Ⅱ 有细胞壁、叶绿体,无中心体,为高等植物细胞;Ⅲ 有细胞壁、中心体、叶绿体,应 为低等植物细胞;Ⅳ 无细胞核,应为原核细胞。动物中存在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 等,它们是分解者。 31. 将某植物细胞各部分结构用差速离心法分离后, 取其中三种细胞器测定它们有机物的含 量如下表所示。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蛋白质(%) 细胞器甲 细胞器乙 细胞器丙 67 59 61) 脂质(%) 20 40 0 核酸(%) 微量 0 39A.细胞器甲可能是线粒体、叶绿体或核糖体 B.细胞器乙只含有蛋白质和脂质,说明其具有膜结构,肯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 有关 C.细胞器丙中进行的生理过程产生水,产生的水中的氢来自于羧基和氨基 D.蓝藻细胞与此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可能有甲和丙 【解析】选 C。细胞器甲含蛋白质、脂质和少量的核酸,为线粒体或叶绿体,具有膜结 构的细胞器不一定与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有关,例如液泡等;细胞器丙为核糖体,其 中进行的氨基酸的脱水缩合产生水,由羧基提供―OH、由氨基提供―H 合成;原核细 胞与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 32.下表中动物细胞的部分结构与其功能配对错误的是( 选项 A B C D 细胞结构 内质网 中心体 溶酶体 功能 蛋白质的合成与加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在有丝分裂前期能发出星射线,从而牵引染色体运动 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与病菌 )核仁 在有丝分裂中,调节核膜的消失与重新形成 【解析】选 D。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车间”。中心体与 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在分裂前期,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牵引染色体的运动。 溶酶 体是“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够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以及吞噬并杀死入侵的 病菌或病毒。核仁的主要功能是组装蛋白质合成的机器――核糖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核膜、核仁同时出现,同时消失。33.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其分子结构简式如图。 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 的饲料喂养蛋鸭,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 它可能是(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解析】选 B。细胞膜上含有磷脂,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判断,脂溶性物质容易通过磷脂双 分子层进入细胞,且物质是顺浓度梯度运输的,被称为被动运输。 34.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 0.3 mol/L 的蔗糖溶液、0.5 mol/L 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测 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 a、b、c 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 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 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 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 【解析】选 D。将植物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会不断地从外界吸水,细胞体积不断增大, 但由于有细胞壁的保护,细胞体积不可能无限增大,故 a 曲线代表清水;植物细胞放在 0.3 mol/L 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故 c 曲线代表蔗糖溶液;细胞放在 0.5 mol/L 的甘油 溶液中,先出现质壁分离,再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故 b 曲线代表甘油溶液。 35.关于下列结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涉及的细胞器只有① ② ⑤ B.① ③ ⑤ 上进行的反应一般都需要② 提供能量 C.观察活细胞中的② 常用健那绿染液进行染色 D.① 与③ 之间的转化能体现生物膜的流动性 【解析】选 A。由图可知① 是高尔基体,② 是线粒体,③ 是内质网,④ 是叶绿体,⑤ 是核糖体。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需要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还需要线粒体供 能,A 选项错误。在生物体中物质合成的过程一般都需要能量,B 选项正确。对线粒体染 色常用的染液是健那绿,C 选项正确。在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转化的过程中有膜的分 离和融合,这体现了生物膜的流动性,D 选项正确。 36.如图中Ⅰ~Ⅲ说明了物质和离子通过细胞膜的转运,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所有图中均有主动运输 B.所有图中均有被动运输 C.图Ⅰ 、Ⅱ 和Ⅲ 可表示自由扩散 D.图Ⅲ 中细胞内 ADP 含量会增加 【解析】 选 D。 图Ⅰ 中物质透过膜时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协助是自由扩散,图Ⅲ 则需载体协助,从低浓度到高浓度,可判定为主动运输,所以 A、B、C 均错误,D 项正确。 37.如图所示,溶液 X 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 Y 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 Z 中含有蓝色染料。 实验 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min 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 X 液面上升,溶 液 Y 液面下降;溶液 X 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 Y 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 Z 中含有绿 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 Z 的浓度最高 B.溶液 Y 的浓度最低 C.溶液 Y 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 X 中 D.溶液 X 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 Z 中 【解析】选 B。由溶液 X 液面上升,溶液 Y 液面下降可判断出浓度 X&Z&Y。溶液 X 中 只有绿色染料,表明 Z 中的溶剂进入了 X,溶质没有进入 X;溶液 Y 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 料,表明 Z 中的蓝色染料进入了 Y。 38.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核、核糖体、线粒体和叶绿体中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B.卵细胞、神经细胞虽没有细胞周期,但化学成分都不断更新 C.蓝藻之所以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是因为细胞内含有叶绿体 D.肺炎双球菌等原核细胞、酵母菌等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 【解析】选 C。细胞核是 DNA 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线粒体和 叶绿体中 DNA 复制、转录和翻译都能发生,而上述过程均能发生碱基互补配对,A 正确。 卵细胞、 神经细胞都是高度特化的细胞,不再分裂,没有细胞周期,但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化 学成分均不断更新,B 正确。蓝藻不含叶绿体,但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因此能进行光合作 用,C 错误。所有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 DNA,D 正确。 39.如图所示,一分子的胰岛素原切去 C 肽(图中箭头表示切点)可转变成一分子的胰岛素(图 中数字表示氨基酸序号)。下列分析正确的 是( ) A.胰岛素分子具有 50 个肽键,合成它的过程中共脱去 50 分子水 B.胰岛素分子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 C.沸水浴时肽键断裂导致胰岛素生物活性的丧失 D.理论上可通过测定 C 肽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功能 【解析】 选 D。从图中可以看出,保留的肽链中含有 51(30+21)个氨基酸,所以肽键的数目 =51-2=49(个),故 A 错。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也可能 含有更多的氨基和羧基(存在于 R 基),故 B 错。沸水浴时破坏的是胰岛素的空间结构而 不是肽键,故 C 错。 因为合成一个胰岛素分子就要切去一段 C 肽,所以可以通过测定 C 肽 的含量间接反映胰岛 B 细胞的分泌功能。 40.李斯特氏菌的致死食源性细菌会在人类的细胞之间快速传递,使人患脑膜炎。 其原因是该 菌的一种 InIC 蛋白可通过阻碍人类细胞中的 Tuba 蛋白的活性,使细胞膜更易变形而有 利于细菌的转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InIC 蛋白和 Tuba 蛋白的合成均需要内质网的加工 B.该细菌和酵母菌一样,不具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C.如果某噬菌体侵染该细菌,则其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均由该细菌直接提供 D.该细菌能使人类细胞膜发生变形,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解析】 选 D。 据题意,InIC 蛋白是细菌细胞的,细菌细胞内无内质网;Tuba 蛋白是人类“细 胞中”的,不需要内质网的加工,A 错误。 酵母菌是真核细胞,具核膜包被的细胞核,B 错误。 子代噬菌体的 DNA 和蛋白质都是在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利用细菌内的原料和场 所合成的,而不是由细菌直接提供,C 错误。“细胞膜变形”反映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D 正 确。 41.如图是番茄根细胞对 K 吸收速率和氧分压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 A、B 两处用于根代谢活动的酶不同 B.A→B 段,ATP 是限制根细胞对 K+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 C.在 B 点以后,通过中耕松土可进一步促进对 K+的吸收 D.氧分压为 8 时,AB 曲线将演变为 M2 形态 【解析】选 C。A 处主要进行无氧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无氧呼吸相关的酶;B 处进行有氧 呼吸,参与的酶是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因此 A 正确;A→B 段,氧分压增加,细胞的有氧呼 吸速度加快,ATP 产生增多,细胞对 K+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因而 ATP 增加从而 促进根细胞对 K+吸收速率,B 正确。中耕松土可以增加土壤中氧气的浓度,但是 B 点以 后,随着氧气浓度的增加 ,矿质元素的吸收量不再增加 ,此时限制因素是细胞膜上载体的 数量,C 错误、D 正确。 42.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 这说明( )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 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 【解析】选 A。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由于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 水, 又因为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 所以可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 液泡逐渐缩小。细胞膜和液泡膜是选择透过性膜,细胞液的溶质不能透出细胞。如果洋葱表 皮细胞失活,原生质层失去选择透过性,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 43.下列关于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植物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特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 B.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有无,决定对离子选择吸收的种类 C.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影响对离子选择吸收的多少 D.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选择性 【解析】 选 D。 根细胞膜上某种离子的载体的多少, 影响离子选择吸收。 在一定范围内, 根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影响植物对离子吸收的速度,但与离子吸收的选择性无关。 44.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内红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相同 B.线粒体产生的 CO2 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质基质 C.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 I 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D.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后制备的原生质体置于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胀破 【解析】选 A。人体内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葡萄 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 I 等溶质,使细胞液浓度增大,因而不 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酶解法制备的原生质体去除了细胞壁,因而将其置于蒸馏水中, 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胀破。 45.实验研究发现 Na 、K 均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人工质膜(如图)。但如果在 人工质膜中插入缬氨霉素(由 12 个氨基酸构成的环状肽)后, 可使 K 的运输速率提高 100000 倍,但它不能有效提高 Na 的运输速率。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 B.载体蛋白能极大地提高运输速率 C.K 通过人工质膜的方式为主动运输+ + + + + - -) D.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 【解析】选 C。题干没有说明 K 通过人工质膜时是否需要提供 ATP,故不能确定 K 通过人工质膜是主动运输,还是协助扩散。 46. 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 其中通过图乙所示 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 +A.Na+B.CO2 D .K+C.胰岛素【解析】选 D。首先根据图乙判定该物质的运输方式及浓度特点,然后观察图甲中各种 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 最终确定对应关系。 图乙表示物质由细胞膜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浓度 进入高浓度的细胞膜内,Na 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浓度方向不符合乙图;CO2 为 自由扩散,胰岛素为胞吞,运输方式不符合乙图;只有 K 的运输方式和浓度方向都符合乙 图。+ +47.Na -K 泵是一种特殊的载体蛋白,该载体既可催 化 ATP 水解和合成,又能促进 Na 、K 的转运。每消耗 1 分子 ATP,就逆浓度梯度将 3 分子的 Na 泵出细胞外,将 2 分子 K 泵入细胞内,(如下图)。下列有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 ( A.Na 和 K 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 -K 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 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解析】选 B。根据题干信息,Na 和 K 出入细胞的过程均消耗 ATP,均逆浓度梯度, 为主动运输的过程。由于运输过程中 Na -K 泵上每次携带 Na 和 K 数目不等,故可能会 造成细胞膜内外存在电位差, 并说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及磷脂分子是运动的, 即细胞膜 具有流动性。此过程还说明细胞能够选择吸收 K 而排出 Na ,即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有 关。 48.(2011? 合肥模拟)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 通过口服能进入人体血液, 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 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 + + + + + + + + + + + + + + +++) 小肠上皮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 C.被动运输) B.主动运输 D.胞吞【解析】选 D。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类大分子蛋白质,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 可能的方式为胞吞。 49.将某活组织放入适宜的完全营养液中,置于适宜的条件 下培养。培养液中甲、乙两种离子的浓度保持相等且恒定,定期 测得细胞中两种离子的含量,得到如图所示曲线。据图分析下列 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组织的细胞吸收甲、乙两种离子的方式分别是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B.该组织细胞运输离子甲的载体数量比运输离子乙的数量多 C.两种离子均只能从低浓度的一侧运输到高浓度的一侧 D.曲线 mn 段和 ab 段表明两种离子浓度的升高抑制了细胞的吸收 【解析】选 B。从图中可以看出甲、乙曲线随时间的变化是:细胞内的离子浓度超过细 胞外离子浓度,因此对两者的吸收都是主动运输的方式。在相同的时间内,甲曲线表示的浓 度高于乙曲线,说明甲离子的吸收速度快,主要原因是载体的数量相对较多。据图可知,当 细胞外浓度大于细胞内浓度时,也能吸收两种离子。曲线 mn 段和 ab 段两种离子应该是处 于平衡的状态,而不是抑制细胞的吸收。50.如图所示,溶液 X 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 Y 中含有红色染 料,溶液 Z 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 高度一样。10 min 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 X 液面上升,溶液 Y 液面 下降;溶液 X 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 Y 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 Z 中含有绿色和蓝色 染料。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溶液 Z 的浓度最高 B.溶液 Y 的浓度最低 C.溶液 Y 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 X 中 D.溶液 X 中的溶质分子不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 Z 中 【解析】选 B。溶液 X 液面上升,且只有绿色染料,表明 Z 中的溶剂进入了 X,溶质 没有进入 X,溶液 X 的浓度较高;溶液 Y 液面下降,且 Y 中含有红色和蓝色染料,表明 Z 中的蓝色染料进入了 Y,溶液 Y 的浓度较低,则溶液 Y 的浓度最低。 51.(2011? 慈溪检测)某哺乳动物的一种成熟细胞不含 DNA。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在一定 O2 浓度范围内,K 进入该细胞的速率与 O2 浓度关系是(+)) 【解析】选 A。该细胞不含 DNA,故无细胞核、线粒体,不进行有氧呼吸,只进行无 氧呼吸。因此,氧气的浓度对于 K 运输速率没有影响。 52.(2011? 福州质检)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时,在实验室老 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实验组5 分钟的现 象-1再过 5 分钟滴加清水 5 分钟 质壁分离复 原 无变化 z 细胞大小无 变化① ② ③0.3 g? mL 0.5 g? mL蔗糖溶液 蔗糖溶液x 质壁分离 质壁分离无变化 y 质壁分离 复原 细胞大小 无变化-11 mol? L 1KNO3 溶液-④1 mol? L-1醋酸溶液无变化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 正确的是( .)A.x 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B.y 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亡 C.z 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变浅 D.④ 组无变化是因为细胞吸水量等于失水量 【解析】 选 D。 洋葱表皮细胞在 0.3 g/mL 蔗糖溶液中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而在 0.5 g/mL 蔗糖溶液中会因质壁分离失水过多而死亡。在 1 mol/L 的 KNO3 溶液中,由于 K 和 NO3 能 被细胞吸收,故发生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由于 K 和 NO3 进入细胞内,细胞液浓度 增大,因此滴加清水后,体积稍增大。放入 1 mol/L 醋酸中会杀死细胞。 53. 下表是人体成熟红细胞中与血浆中的 K 和 Mg2 在不同条件下的含量比较, 据表分+ + + - + -析不 正确的是( . 单位:) 处理前 用鱼滕酮处理后 用乌本苷处理后 mol K+细胞内 145 35+血浆中 5 1.4细胞内 11 1.8血浆中 5 1.4细胞内 13 35+血浆中 5 1.4Mg2+A.鱼滕酮对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 Mg2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B.鱼滕酮可能是通过抑制红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影响 K 和 Mg2 运输的+ +C.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Mg2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D.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 和 Mg2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 +【解析】 选 B。 从表中分析在没有进行处理的时候细胞内的 K 和 Mg2 的浓度都比较高,+ +而在用鱼滕酮处理之后,K 和 Mg2 含量减少了,说明鱼滕酮对 K 和 Mg2 的载体的生理功+ + + +能都有抑制作用;用乌本苷处理后,K 的吸收受到影响,而 Mg2 的吸收没有受到影响,说+ +明乌本苷抑制 K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而不影响 Mg2 的载体的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血浆中 K+ + +和 Mg2 均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红细胞。人体成熟的红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54.研究发现,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细胞膜会被溶解脂质的溶剂溶解。它证 明了( )A.构成细胞膜的物质是脂质和蛋白质 B.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C.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D.组成细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解析】 选 D。易错选 C 项,尽管 C 项叙述本身正确,但由题目信息只能确定组成细 胞膜的物质中有脂质。 55. (2013?青岛二模)将一个细胞中的磷脂成分全部提取出来, 并将其在空气――水界面上 铺成单分子层, 结果测得单分子层的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用下列细胞实 验与此结果最相符的是( A.人的肝细胞 B.蛙的红细胞 C.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 D.大肠杆菌细胞 【解析】 选 D。大肠杆菌中只有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磷脂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 列,因此形成单层膜时表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而人的肝细胞、蛙的红 细胞、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除细胞膜外还有核膜、各种细胞器膜。 56.据最新研究发现,内皮素在皮肤中分布不均,是造成色斑的主要原因。内皮素拮抗剂 进入皮肤,可以和黑色素细胞膜的受体结合,使内皮素失去作用,这为美容研究机构 带来了福音。分析上述材料体现了细胞膜的哪项功能( A.细胞膜中磷脂含量越高,功能越复杂 ) ) B.细胞膜作为系统的边界,严格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D.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主要为磷脂和蛋白质 【解析】 选 C。由题干信息可知,内皮素拮抗剂和黑色素细胞膜受体结合,使内皮素 失去作用。故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57.细胞膜的表面除含有糖蛋白外,还含有糖类与脂质分子结合而成的糖脂,它们都与细 胞识别和信息传递有关。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B.在糖蛋白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加热会出现砖红色 C.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分子和脂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D.不同种类的细胞膜上糖脂的种类不同 【解析】 选 B。癌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双缩脲试剂用于检测蛋白质,颜色反应为紫 色。膜上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由题干信息可知,糖脂具有识别功能, 故不同细胞中糖脂不同。 58.异体器官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大的障碍就是异体细胞的排斥,这主要是由于细 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础是( A.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B.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磷脂 D.细胞膜的外表面有糖蛋白 【解析】 选 D。动物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具有识别作用。 59.(2013?沈阳四校测试)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膜的功能与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B.真核生物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成许多小区室,使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C.相邻两个细胞的信息交流全靠两个细胞间的接触 D.细胞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但这种功能是相对的 【解析】 选 C。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许多种,除了细胞膜相互接触直接实现信息 交流以外, 也可以通过体液间接实现信息交流, 还可以通过相邻细胞间形成通道的方式 交流。 60.下列关于细胞核的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多利羊的产生证明了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B.除了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等极少数细胞外,真核细胞 都有细胞核 C.mRNA 等大分子物质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而不能直接通过核膜,体现了核膜具有选择 ) ) ) ) 透过性 D.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解析】 选 A。“多利”的产生只是证明了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61.核孔是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的通道。下列物质中,一般不经核孔进行运 输的是( A.DNA C.RNA ) B.DNA 聚合酶 D.RNA 聚合酶【解析】 选 A。 DNA 聚合酶和 RNA 聚合酶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合成后可经核孔进入 细胞核中,DNA 一般不经核孔进行运输。 62.(2013?石嘴山测试)下列关于染色体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细胞核中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B.严格地说,只有在细胞分裂时才出现染色体 C.蓝藻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也能形成染色体 D.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状态 【解析】 选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都能被碱性 染料染成深色,只在细胞分裂时期呈染色体状态;蓝藻是原核生物,细胞内的 DNA 不与 蛋白质结合成染色体(染色质),也不可能进行有丝分裂。 63.(2013?嘉兴测试)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大量的多种酶,有利于多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 B.在电镜下观察分裂间期的真核细胞,可以看到细胞核的主要结构有核膜、核仁和染 色体 C.真核细胞的核膜上有核孔,大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自由进出细胞核 D.原核细胞的拟核除没有核膜外,其他方面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没有差别 【解析】 选 A。核膜也属于一种生物膜,也分布着一些起催化作用的酶;细胞分裂间 期看不到染色体, 是以染色质的形式存在; 核孔主要是信使 RNA 和一些蛋白质的运输通 道;原核生物除没有细胞核外,拟核内也没有染色体。 64.下图是用动物受精卵所做的三个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提取受精卵的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细胞核离开细胞质则不能生存 B.把去掉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后就退化消失,说明细胞质离开细胞核则不能生存 C.该实验说明只要保持细胞核的完整性,细胞就能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的控制中心 【解析】 选 C。由图示实验过程和结果可判断该实验说明细胞核是细胞代谢活动的控 制中心,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 65.为了研究细胞核的作用,一位生物学家研究了 100 个细胞,他把每个细胞都分成含有 细胞核和不含细胞核两个部分,然后把这些细胞放在同样的条件下培养,结果如下表, 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1 81 2 62 3 20 4 0 5 0 6 0时间(天) 细胞无核部分 的存活个数 细胞有核部 分的存活个数797877746765A.可以证明细胞核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 B.表中数据说明细胞核与细胞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C.有核部分的细胞个别死亡最可能是由于人为伤害或凋亡 D.本实验选用 100 个细胞使实验偶然性小,实验数据较可靠 【解析】 选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和代谢的控制中心,表中数据显示,细胞核的有无 与细胞存活有关, 故可证明细胞核有控制细胞代谢的功能, 而不能说明细胞核和细胞质 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66. 下图为一个渗透装置,半透膜小袋内充满 0.3 g/mL 的蔗糖溶液,用不同表面积的半透 膜 小袋做实验,开始一段时间内玻璃管内液面高度变化速率的相关曲线最可能是(横坐标 表示表面积)( )【解析】选 B。随半透膜表面积的增大,单位时间内进入到玻璃管内的水量增多,所以 玻璃管内液面的升高也越快。 64. (2013?合肥模拟)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时能观察到紫色中央液泡逐渐增大 B.滴加质量浓度 0.5 g/mL 的蔗糖溶液比 0.3 g/mL 蔗糖溶液引起细胞质壁分离所需时 间长 C.滴加清水后,质壁分离的细胞又复原,说明此细胞是活细胞 D.用任何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都不能引起细胞质壁分离 【解析】选 C。质壁分离是因为液泡中细胞液的水分不断渗出,因而紫色中央液泡会逐 渐缩小;滴加 0.5 g/mL 的蔗糖溶液时,外界溶液与细胞液浓度差更大,单位时间内细 胞失水更多,发生质壁分离所用时间更短;用高浓度的 NaCl 溶液代替蔗糖溶液,导致 植物细胞短时间内大量失水,会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若 NaCl 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失 水过多而死亡,则无法观察到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现象。 68.浸泡在一定浓度硝酸钾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 离复原,与此过程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①液泡 ②线粒体 ③核糖体 A.①② C.②③ B.①③ D.①②③ )【解析】选 D。发生质壁分离是由细胞失水引起的,与液泡有关。出现质壁分离复原是 由于细胞吸收了无机盐离子,改变了细胞液浓度,使细胞又吸水。细胞吸收无机盐离子 需要载体和能量,载体是一种蛋白质,其合成与核糖体有关,所需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 提供。 69.右图为某学生在做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对细胞影响的实验中所观察 到的细胞图,请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 1、2、6 组成了细胞的原生质层 B.图中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此时 6 处的浓度一定大于 7 处的 浓度 C.图中 1 是细胞壁,6 中充满了蔗糖溶液 D.图中 7 是细胞液,在细胞发生质壁分离过程中,其颜色逐渐变浅 【解析】选 C。图中结构 1 为细胞壁,2 为细胞膜,3 为细胞核,4 为液泡膜,5 为细胞 质,6 为蔗糖溶液,7 为细胞液。其中 2、4 和 5 组成原生质层;细胞在发生质壁分离的 过程中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 图中细胞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 也可能已达到渗透平衡, 还可能正在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70. (2013?长沙质检)利用紫色的洋葱外表皮细胞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可以探究细胞质 壁分离和复原。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实验只是观察了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没有设计对照实验 B.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C.将装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再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D.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下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滴加蒸馏水后都能复原 【解析】选 B。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现象,采用了自身对照;质壁分离过 程中,细胞液的浓度逐渐增大,吸水能力增强;此实验不需加热即可观察到现象;若蔗 糖溶液浓度过大,使细胞失水过多死亡,则不会发生复原现象。 71. (2013?浙江五校联考)为研究甲地某植物能不能移植到乙地生长, 某生物学研究性学习 小组设计了一个测定该植物细胞液浓度的实验方案,实验结果如下表: 浓度(mol/L) 质壁分离状况 0.15 不分离 0.2 刚分离 0.25 显著 0.3 显著他们又测定了乙地土壤溶液浓度, 发现乙地土壤溶液的浓度适合该植物生长, 则乙地土 壤溶液的浓度最可能是( A.≥0.2 C.&0.2 ) B.≤0.2 D.0.15&土壤溶液&0.3【解析】选 C。由表格信息知:该植物细胞液浓度为 0.2 mol/L,该植物要能在乙地生 长,则必须保证能正常吸水,即土壤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 72.下图甲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一个动物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其中通过图乙所示 的过程来维持细胞内外浓度差异的物质是( )A.Na+B.CO2 D.K+C.胰岛素【解析】选 D。首先根据图乙判定该物质的运输方式及浓度特点,然后观察图甲中各种 物质细胞内外的浓度, 最终确定对应关系。 图乙表示物质由细胞膜外通过主动运输由低 浓度进入高浓度的细胞膜内,Na 细胞外浓度高,细胞内浓度低,浓度方向不符合乙图; CO2 为自由扩散,胰岛素为胞吞,运输方式不符合乙图;只有 K 的运输方式和浓度方向 都符合乙图。 73. (2012?济南一模)有一种物质能顺浓度梯度进出细胞, 但却不能顺浓度梯度进出无蛋白 质的磷脂双分子层膜。这种物质出入细胞膜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C.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D.内吞和外排 )+ +【解析】选 B。自由扩散,协助扩散都能顺浓度梯度进行运输,但协助扩散必须借助载 体蛋白质。 74.科学家预计在不久的将来,能研制出“瘦素穿肠蛋白”来治疗肥胖,通过口服能进入 人体血液,可以减轻肥胖症患者通过肌肉注射的痛苦,你推测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 细胞最可能的方式为( A.渗透作用 C.被动运输 ) B.主动运输 D.胞吞【解析】选 D。 “瘦素穿肠蛋白”是一类大分子蛋白质,这种药品穿过小肠上皮细胞最 可能的方式为胞吞。 75.某一细胞通过细胞膜从环境中吸收 Q 物质,进行实验得到下列结果,其中能作为判断 主动运输的依据是( )①当细胞中 Q 浓度高于溶液中 Q 浓度时,也会发生 Q 的吸收 ②只有在氧气存在时才会发生 Q 的吸收 ③Q 的吸收存在最大值,且吸收结束时膜两侧存在 Q 浓度差 ④Q 的吸收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且有一定的最适温度 A.①③④ C.①② B.①③ D.①②③【解析】选 A。在物质跨膜运输方式中只有主动运输可以逆浓度差进行,并且吸收后膜 的两侧还可存在浓度差。 温度可以影响物质运输速率, 但只有主动运输因需消耗细胞呼 吸所释放的能量而有最适温度。没有氧气时也可以进行主动运输。 76.(2013?太原模拟)科学研究表明,哺乳动物肌肉细胞膜外 Na 浓 度是膜内的 15 倍,K 浓度膜内是膜外的 35 倍,这种浓度差与 膜上的 Na -K 泵有关,其作用原理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 + + + +A.温度的改变不影响 Na 和 K 的运输 B.呼吸抑制剂不影响 Na 和 K 的运输 C.该运输过程能体现细胞膜的功能特征 D.该运输过程的持续会导致大量 ADP 的积累 【解析】选 C。本题中 Na -K 泵是膜上的载体蛋白,ATP 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被膜 外 K 或膜内的 Na 激活,促进 ATP 分解并释放能量,转运 Na 和 K 。温度能影响 ATP 合成酶的活性,也能改变 ATP 酶(分解酶)的活性,进而影响 Na 和 K 的转运;动物细胞 合成 ATP 所需的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呼吸抑制剂会影响 ATP 的合成,进而影响 Na 和 K 的转运; 该过程能选择性地吸收 K , 排出 Na , 能够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细胞内 ATP 和 ADP 可以快速转化,不会导致 ADP 的大量积累。 77.苏丹Ⅳ是一种致癌的有机染料,某地区的一些养殖户用掺入苏丹Ⅳ的饲料喂养蛋鸭, 结果产出了有毒的“红心”鸭蛋。由此推断,苏丹Ⅳ能进入卵黄,说明它可能是 ( )+ + + + + + + + + + + + + +A.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B.脂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C.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主动运输” D.水溶性物质,进入方式是“被动运输” 【解析】选 B。卵黄膜的主要成分为脂质,脂质为疏水性物质,苏丹Ⅳ能进入说明其为 脂溶性物质;脂溶性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即被动运输。 二、非选择题 1.(2011? 广州模拟)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1) 若 此 图 示 衰 老 的 细 胞 , 除 细 胞 核 体 积 增 大 外 , 细 胞 膜 发 生 的 变 化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示为癌细胞,则明显增多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等。 (3)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 Ca2 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以合成为糖类等物质,对以上现象有抑制作 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用含18 18O 标记的氨基酸培养液培养该细胞,结果发现在合成分泌蛋白的过程中产生了 H2 O,则 H2 18O 的生成部位是__________。 (6)若以此细胞为材料做提取 DNA 的实验, 应首先将细胞放入____________中使细胞破 裂。 【解析】(1)衰老的细胞,除细胞核体积增大外,细胞膜发生的变化是通透性功能改变, 使物质运输功能改变。(2)癌细胞分裂旺盛,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明显增多。(3)如果用 某种药物处理该细胞,发现对 Ca2 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抑制(或破坏)了 Ca2 的载体,不是抑制了细胞呼吸。(4)氨基酸在+人体内通过一定的化学反应可以合成为糖类等物质来升高血糖, 对以上现象有抑制作用的物 质是降低血糖的胰岛素。 (5)在核糖体上合成多肽时由于脱水缩合生成水。 (6)提取 DNA 的实 验,应首先将细胞放入蒸馏水中使细胞破裂。 【答案】(1)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2)核糖体、线粒体 (3)抑制(或破坏)了 Ca2 的载体+(4)胰岛素 (5)核糖体 (6)蒸馏水 2.如图甲为动物免疫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表示其细胞中某正常基因片段控制 合成多肽的过程,请据图回答:[可能用到的密码子:天冬氨酸(GAU、GAC)](1)若该细胞为吞噬细胞, 其识别抗原主要依赖于① 上的______, 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 说明① 具有__________。 (2)若该细胞为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侵入机体时,与其快速增殖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 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3)若图乙表示抗体形成的过程,则Ⅰ 、Ⅱ 分别发生在图甲的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肽链形成后需经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加工分泌到细胞外才具有生物活性。 (4)图乙中第三对碱基由 T/A 变为 C/G,该突变对性状__________(有或无)影响,其意义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识别有关,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是借助细胞膜的 流动性。(2)在细胞增殖的过程中⑥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⑦ 中心体与纺锤体的形成有关,⑧ 线 粒体提供能量。(3)Ⅰ 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内;Ⅱ 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 肽链形成后需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分泌到细胞外才具有生物活性。 (4)由于密码子的 简并性, 所以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影响到生物的性状, 这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 【答案】(1)糖蛋白 一定的流动性 (2)⑥ ⑦ ⑧ (3)③ 、⑥ ④ 、⑤ (4)无 有利于维持生物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3.(19 分)如图为电子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某真核细胞的一部分,请分析后回答:(1) 此 图 是 ____________ 细 胞 的 亚 显 微 结 构 示 意 图 , 判 断 的 理 由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 (3) 物质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除叶绿体、线粒体外,还有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4)为研究细胞的各种组成成分和功能,需将细胞器分离。分离各种细胞器常用的方法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丙酮从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 面积是否大于细胞表面积的 2 倍?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细胞是不是在中学实验室条件下观察线粒体的理想实验材料? __________,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图中 1 为染色质,2 为内质网, 3 为叶绿体,4 为高尔基体,5 为线粒体,6 为核仁,7 为核膜,8 为中心体。(1)低等植物细 胞结构的重要特征是细胞中含有叶绿体和中心体。(2)图中内质网、叶绿体、高尔基体、线 粒体、核膜等属于生物膜系统。(3)在核糖体上合成蛋白质时,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产生水; 在高尔基体中合成多糖时也会产生水。(4)科学家用差速离心法能够分离各种细胞结构。其 基本过程是:首先破坏细胞膜,形成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的匀浆;然后将匀浆放入 离心管中, 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 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 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5)细胞中含有多种生物膜,生物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 骨架。 在空气―水界面上将生物膜中的脂质铺展成单分子层, 其面积远远大于细胞膜表面积 的 2 倍。(6)用健那绿给线粒体染色时,线粒体呈现蓝绿色,叶绿体中的叶绿素会影响观察 线粒体的效果。 【答案】 (1)低等植物 有中心体和叶绿体 (2)2、 3、 4、 5、 7 (3)核糖体 高尔基体 (4) 差速离心法 (5)是 该细胞除了具有细胞膜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 (6)不是 当用健那绿给线粒体染色时,该细胞含有叶绿体,其中的色素会起干扰作用 4.(2014 石家庄模拟)(10 分)以下是生物体内四种有机物的组成与功能关系图,请据图回答 下列问题。共有的元素 基本单位 有机大分子 主要功能 (1)在图中“横线”上写出相应的元素。 (2)植物细胞内,物质 E 是 ,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 (3)相同质量的物质 E 和 F,彻底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较多的是。 。 (4)物质 C 的种类取决于 ,相对分子质量为 m 的物质 G 由 n 条多肽链构成,从 C→G 过程中,产生 k 分子的水,则物质 G 的组成单位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 。 (5)蓝藻细胞内的 H 是 ,蓝藻细胞的光合色素中含镁元素的是 。 【解析】 生物体内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主要储能物质是脂肪、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蛋白质、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 DNA 或 RNA。(1)糖类与脂肪共有的元素是 C、H、O,而蛋白质和核酸共 有的元素是 C、H、O、N。(2)植物细胞内的多糖有淀粉和纤维素,其中纤维素不作为能源物 质,两者彻底水解的产物均为葡萄糖。(3)相同质量的糖类和脂肪,完全氧化分解时脂肪释放 的能量较多。(4)氨基酸的种类取决于 R 基的种类,而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的总相 对分子质量-脱去水的总相对分子质量,即 m=(n+k)×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18k,故氨 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必需元素。 【答案】(1)C、H、O C、H、O、N (2)淀粉 葡萄糖 (3)F (4)R 基m ? 18k k?nm ? 18k 。(5)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均为 DNA,而镁是构成叶绿素的 k?n(5)DNA叶绿素 5.下图表示一个细胞的亚显微结构立体模式图的一部分。请据图回答。(1) 图中标号 2 参与 ( 细胞器 ) 的形成。与自然界碳循环关系最密切的细胞器有 (用图中标号回答)。 (2)图中标号 1 所含物质,以其酸碱性而言属于 性,可被碱性染料着色。中学实验常 用的属于这类染色剂的有 溶液。 (3)该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部位有 (用图中标号回答)。 (4)若该图要表示唾液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存在的结构有 (用图中标号回答),而应 添加的结构是 ,该细胞中特别丰富的细胞器有 (用图中标号回答)。 【解析】 (1)2 是核仁,核仁与 rRNA 的合成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能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碳的细胞器是 叶绿体,能释放二氧化碳到空气的细胞器是线粒体。(2)1 是染色质,染色质容易被碱性染料 染成深色。染色剂如醋酸洋红、龙胆紫、甲基绿,分别将细胞核染成红色、紫色、绿色。(3)4 是线粒体,5 是细胞质基质,7 是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通过细胞呼吸产生 ATP,叶绿体 通过光合作用产生 ATP,三者均可产生 ATP。 (4)唾液腺细胞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没有 6 细胞 壁、7 叶绿体、9 液泡,动物细胞中含有中心体。唾液腺细胞能合成分泌淀粉酶,淀粉酶属于 分泌蛋白,细胞中 3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8 内质网参与加工蛋白质,10 高尔基体参与蛋白质的 再加工、分类和包装。 【答案】(1)核糖体 4、7 (2)酸 醋酸洋红、甲基绿、龙胆紫 (3)4、5、7 (4)6、7、9 中心体 3、8、10 6.图甲表示细胞内各种蛋白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代表细 胞结构。 图乙表示某细胞中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前三种生物膜的膜面积。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 题:(1)图中不含有磷脂分子的结构是 (填序号)。 (2)A、 B、 C、 D 代表由细胞内合成的各种蛋白质。 其中下列物质中属于 A 类物质的是 。 ①呼吸酶 ②粘连蛋白 ③胰岛素 ④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⑤DNA 聚合酶 ⑥ATP 合成酶 (3)D 物质从合成并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中一共穿过 层脂双层。能够大大增加细胞 内膜面积的细胞器是 。 (4)E 是合成 D 物质的原料,则 E 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 D 物质并排出细胞外,需要经过 的膜结构依次是(用“→”和序号表示) 。 (5)将酶、 抗体、 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 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骨架,且具有流动性 C.生物膜上的糖被起识别作用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不允许大分子物质通过 (6)请在图乙中绘出分泌蛋白合成和分泌后细胞中这三种生物膜的膜面积变化。 【解析】 (1)①②是核糖体,核糖体属于非膜结构,不含有磷脂分子。(2)A 类物质为细胞内的蛋白质, 能在细胞质基质中催化反应进行,如呼吸酶、 ATP 合成酶。 (3)D 为分泌蛋白,分泌蛋白分泌通 过胞吐完成,通过了 0 层膜。内质网呈网状,增大了膜的面积。(6)分泌蛋白合成、加工、分 泌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略有减小,高尔基体膜面积几乎不变,细胞膜面积略有增大。 【答案】(1)①② (2)①⑥ (3)0 内质网 (4)⑦→③→④→⑦ (5)B (6)7.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中央大液泡,可与外界溶液构成渗透系统进行渗透吸水或渗透失水。 如图甲表示渗透装置吸水示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 ,图丙表示 成熟植物细胞在某外界溶液中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甲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初始时 c 两侧浓度大小是 a b。由图乙可知漏斗 中溶液吸水速率在 ,最终液面不再上升,当液面不再上升时,c 两侧浓度大小是 a b。 (2)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 c 结构的是 (填序号),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 。 此 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 。 A.细胞液&外界溶液 B.细胞液&外界溶液 C.细胞液=外界溶液 D.都有可能 (3)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清水当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增大,说明细胞在渗透 吸水,细胞能否无限吸水? ,原因是 。 (4)把一个已经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浸入低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发现细胞液泡体积也在增 大。当液泡体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是否一定和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 【解析】 (1)漏斗内液面的上升是由细胞吸水引起的 ,水从浓度低的一侧向浓度高的一侧移动,因此, 由图甲中漏斗内液面上升可知,b 侧液体的浓度大于图乙反映的是随吸水时间的延长,漏 斗内液面升高的速度逐渐下降,这是由浓度差缩小造成的。考虑到漏斗内液柱压力的作用 , 当液面不再上升时,a 侧的浓度小于 b 侧。(2)图甲中 c 为半透膜,在图丙中可将细胞膜③、 液泡膜⑤和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④视作一层半透膜,结构②中充满的液体是外界溶液;由于 无法判断细胞是在吸水还是失水,因此,无法确定此时细胞液的浓度与外界溶液的浓度大小 关系。(3)对植物细胞而言,由于细胞壁的存在,且细胞壁的弹性有限,因此,细胞不可能无限 吸水,当细胞因吸水体积增大到细胞壁所能膨大的最大限度时,细胞将不再吸水。(4)液泡体 积不再增大时,细胞液浓度不一定和外界溶液的浓度相等,也可能是由于细胞壁的束缚,虽然 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液泡体积也不再增大。 【答案】 (1)小于 下降 小于 (2)③④⑤ 外界溶液 D (3)不能 细胞壁对原生质层有支持和 保护的作用,且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4)不一定 8.下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 ,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 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 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 ,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 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 。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 ,经研究,鲨鱼体 内 多 余 的 盐 分 是 经 ② 途 径 排 出 的 , 那 么 其 跨 膜 运 输 的 方 式 是 。 2+ +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 Ca 的吸收明显减少,但 K 、C6H12O6 的吸收不受影响, 2+ 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 Ca 的[ ] 的活性。 (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柽柳从 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实验步骤: 2+ +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Ca 、K 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 。 c. 。 ②实验结论: 2+ + a.若两组植株对 Ca 、K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 ; b. 。 【解析】 (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 途径排出的,由图可知,盐分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 ,不需要能量,属于被动运 2+ + 输方式;(3)施加某种毒素后,Ca 的吸收明显减少,但 K 、C6H12O6 的吸收不受影响,说明该毒素 2+ 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Ca 吸收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 ,属于主动运输方式, 2+ 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影响了运输 Ca 的载体蛋白的活性;(4)主动运输 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 ,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 ,因此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是能否进行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答案】(1)甲 磷脂分子 (2)被动运输 (3)乙 载体蛋白 (4)①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2+ +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 Ca 、K 的吸收速率 ②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9. (2011? 南京模拟)下图是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 是一种通道蛋白,该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请据图回答有关 问题。(1)很多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 膜”这一说法。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 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② 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________。 (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 Ca2 的吸收明显减少,但 K 、C6H12O6 的吸收不+ +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 Ca2 的[+]__________的活性。(4)柽柳是泌盐植物,叶子和嫩枝可以将吸收到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 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① 实验步骤: 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相同的柽柳幼苗,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 Ca2 、K 的溶液中。+ +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结论: a.若两组植株对 Ca2 、K 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推测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2)鲨鱼体内多余 的盐分是经② 途径排出的,由图可知,盐分是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不需 要能量, 属于被动运输方式; (3)施加某种毒素后, Ca2 的吸收明显减少, 但K 、 C6H12O6+ +的吸收不受影响, 说明该毒素不影响物质运输时的能量供给, Ca2 吸收进入细胞是逆浓+度梯度进行的,属于主动运输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因此该毒素影响了 运输 Ca2 的载体蛋白的活性;(4)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最主要的区别是是否需要能量,+而能量主要是通过细胞的有氧呼吸提供的, 因此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自变量应是能否进行 有氧呼吸,因变量是无机盐离子的吸收速率。 【答案】(1)甲 磷脂分子 (2)被动运输 (3)乙 载体蛋白(4)① b.完全抑制有氧呼吸 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 Ca2 、K 的吸收速率+ +② a.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 b.若乙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吸收速率,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 动运输 10.(2011? 合肥模拟)某小组确定研究课题:探究植物细胞外 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该小组选用水生植物黑藻作为实验材 料,并做实验假设:假如将其叶片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中,其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加。该小组设计 实验步骤如下: ① 配制 10%、20%、30%的蔗糖溶液,分别盛于培养皿中。 ② 从黑藻茎上取下叶片,用吸水纸吸干叶片表面的水分,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 中,浸泡 10 分钟。 ③ 取出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选取 5 个细胞测量其 A、B 值(如图 A 为细胞的 长度,B 为原生质体的长度。) 在此基础上,请你参与设计、分析与讨论。 (1)请你设计一表格,用于记录数据,计算并记录 B/A 值(%)。 (2)该小组同学根据记录数据作如图所示曲线。请你对该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结论。(3)讨论 ① 该小组同学应选用记录表中哪组数据作图?________。 ② 假如要说明上述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而非细胞本身的原 因,你怎么设计实验? (4)该小组同学想进一步了解“生长在盐碱地上的植物与水生植物的细胞液浓度是否有 差别”,请你设计实验并简要分析。 【解析】(1)本实验探究的是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植物细胞外界 溶液浓度是自变量,实验过程中设置的 10%、20%、30%的蔗糖溶液相互对照;质壁分离程 度是因变量,测量其 A、B 值并计算 B/A 值(%),将 B/A 值(%)作为衡量质壁分离程度的指 标。(2)根据曲线图分析,注意 B/A 值(%)与质壁分离程度的关系,B/A 值(%)的变化与外界 溶液浓度的关系。(3)① 计算平均值可以有效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② 设置对照 组:黑藻细胞置于清水中,观察 A、B、B/A 值,若三者都不变,说明未发生质壁分离,实 验中的质壁分离现象是由相应浓度的外界溶液引起的。(4)本实验设计题的实验自变量是盐 碱地上的植物与黑藻植物的叶片,因变量是 B/A 值,具体方案见答案。 【答案】(1) 10%的蔗糖溶液 细胞 B(μm) A(μm) B/A 值 (%) 20%的蔗糖溶液 B(μm) A(μm) B/A 值 (%) 30%的蔗糖溶液 B(μm) A(μm) B/A 值(%)1 2 3 4 5 平均 值 (2)分析:① B/A 值越小,说明质壁分离程度越大;②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B/A 值下降, 说明质壁分离程度随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结论: 细胞失水量随着外界溶液浓度的增大而 增加。(3)① 平均值 质壁分离现象 ② 设置清水对照组,观察清水中的黑藻细胞,确认其细胞形态正常,无(4)方案一: ① 取盐碱地上的植物与黑藻植物的叶片若干, 用吸水纸吸干水分;② 配制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将上述两种叶片放入蔗糖溶液中,浸泡 10 分钟;③ 将上述两 种叶片制成装片,显微镜下观察,比较其 B/A 值的大小;④B/A 值小,质壁分离程度大, 说明细胞液浓度低。 或方案二: ① 选用盐碱地上的植物叶片, 在方案一的基础上增加低于 10% 的浓度并细化浓度梯度;② 黑藻细胞增加低于 10%的浓度并细化浓度;③ 刚开始发生质壁分 离的浓度与细胞液浓度相当;④ 比较黑藻与盐碱地上的植物的细胞液浓度。 11.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两块马铃薯进行对照实验,所得 到的结果如下:时间(h) 质量改变 百分比 温度 20℃ 40℃ 0 0 +5 +0.03 +7 0 +9 -2 +12 -3 +14 -3.5 +16 -4 0 0.5 1.0 1.5 2.0 2.5 3.0(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 20℃ 下马铃薯块质量增加,主要与细胞具有________(细胞器)有关。 (3)在 40℃ 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 容物外渗造成的。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 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 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 CO2、温度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洗瓶、滤纸、蒸馏水。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 4 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 10 mL 蒸馏水,编号为 A、B、C,D; 第二步:取 2 块质量为 10 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 吸干,再分别放入 A、B 两烧杯中,C、D 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 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使烧杯中的溶液保持或恢复至 20℃ ;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 C、D 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表中数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 (2)马铃薯渗透吸水,则质量增加。渗透作用与液泡有关。 (3)由第一、二步可知,A、B 是实验组,C、D 是对照组,以排除空气中 CO2 等对电导 度的影响。实验中 A、C 置于一种温度下,B、D 置于另一组温度下,通过比较两组的差值 予以确定。 【答案】(1)温度 (2)液泡(3)第三步:A 和 C 烧杯置于 20℃ 下;B 和 D 烧杯置于 50℃ 的恒温水浴中(只要答案合理 均可) 第五步:用电导仪分别测量溶液的电导度,并记录 结果预测:B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减去 D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大于 A 烧杯中溶液导电 度减去 C 烧杯中溶液导电度的值(只要答案合理并与第三步的答案对应就可) 讨论:排除空气中的 CO2 等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是一个在线免费学习平台、通过收集整理大量专业知识,职业资料、考试资料,考试复习指导,试题资料等给大家分享;同时提供学习互动交流;更好的帮助大家学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核生物dna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