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职称材料封面评委会对比以往材料吗

长春市职称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受理申报评审材料
编辑:邹雨萌
[导读]6月30日,长春市人社局举行2015年职称评聘工作会议。7月11日至8月10日,长春市职称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受理申报评审材料。
6月30日,长春市人社局举行2015年职称评聘工作会议。7月11日至8月10日,长春市职称评审委员会办事机构受理申报评审材料。
今年长春市将落实深化中小学校教师职称制度扩面试点改革。2015年正高级教师人选的推荐评聘工作,按照&横向分类、纵向分层、体现人选差异性&原则,采取答辩考核、业绩评审和现场公布结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探索中级以上特岗教师评聘交流工作,实行&岗位专设、职务特聘、待遇先兑、关系不动&等激励政策,择优选拔一批优质学校中的优秀教师到基层基础教育薄弱学校开展教学服务。
据悉,今年,长春市将开展企业高技能人才和事业单位复合实用人才职称&双试点&改革工作。凡在长春市高等院校(含高职高专)、职业院校中兼职从事教学工作的技师、高级技师,可按照规定标准条件申评相应级别的高教系列职称;在长春市企业及社会组织中兼职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中的复合型科研人员,可按照相关工程系列(专业)标准条件申评相应级别职称。
符合条件的以上两类人员可采取个人自荐、兼职单位推荐、同行专家联名推荐和所在单位推荐的方式,申评相应级别职称。通过人员取得的职称资格证书,可作为其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
今年,全省将在卫生系统部分医院和科研院所中逐步推行职称&评聘结合&改革。我省今年还将探索开展中职院校正高级讲师评聘试点改革。试点单位要按照程序自行制定符合本单位实际的评聘条件,逐级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审定后,依据竞聘条件开展竞聘推荐工作,推荐比例控制在1:3以内,评聘工作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统一组织,评定通过人员实行特设岗位聘任。
从2015年开始,长春市对初级职称认定工作。专业技术人员在申评上一级职称时,所提供的著作、论文和科研成果,必须是在取得现岗位级别职称后重新获得的,否则不能作为申评条件。
申评论文系指在省级以上正式期刊公开发表的与本专业岗位相关的学术技术论文,非本专业岗位相关的论文,副刊、增刊、论文集等刊登的论文,以及凡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省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通报确定的违法刊物、盗用刊号刊物、盗版印刷刊物中刊发的论文均不能作为申评条件。专业技术人员所提供的学术(技术)成果奖项证书,应为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成绩受到奖励的项目证书,非本专业岗位奖励项目仅作为参考。
申评人员的年龄按照申报年的12月31日计算;实行&评聘分开&人员的专业工作年限、毕业年限、任现职时间及业绩成果(以实物为准)有效期均按照上一年度12月31日计算;实行&评聘结合&的中小学校人员的业绩成果有效期按照上一年度12月31日计算(以实物为准),专业工作年限、毕业年限、任现职时间有效期均按照申报年度的8月31计算。
申报本系列最高级别专业技术资格的业绩成果有效期可延至申报人材料在单位内部公示之日前。专业技术人员在正常申评上一级职称时,必须符合取得下一级专业技术资格满4年或5年以上,且受聘下一级专业技术岗位满2年以上。
记者&毕成功
您觉得这篇文章: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邹雨萌]
吉和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①凡本网注明"来源:"吉和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吉和网,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帖或以其他方式发表,已经本网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吉和网"
②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一周内来电或来函与吉和网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解决。联系方式:
Copyright (C)
长春羿尧网络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吉ICP备号-2 吉B-2-4- E-mail:科研院所职称评聘难点与对策分析
> 科研院所职称评聘难点与对策分析
科研院所职称评聘难点与对策分析
    来源:毕业论文网
  摘 要:职称制度是中国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和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职称评聘工作是我所人力资源管理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全所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结合职称评聘工作中的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科研院所;职称评聘;建议
  职称制度作为我国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实施50年来,在调动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创造性,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推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职称评审工作在我所这样一个军工科研院所实施已有30多年,它在激励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刻苦钻研、促进我所向前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这一制度仍是一项相对复杂、容易引起矛盾的工作,存在着管理方式陈旧、职称功能定位不准确、框架体系不健全、服务范围不全面、评价标准不够科学、评价方法量化不足等问题,值得高度重视,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和创新,本人结合我所职称评聘工作中的问题和难点,提出几点改进建议。
  1、职称评聘工作在我所的发展、现状与成效
  20世纪80年代,我所根据国家的相关政策开始实施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评审和职务聘任工作。近年来,随着我所科技产业化大力推进,博士、硕士等高学历人才引进力度加大,职称评审工作任务加重,评审的规模和频度增加,职称评审办法进行了大幅度改革。2007年修订了《七一二所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2011年进行了量化评审改革,重新制定了《七一二研究所工程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量化评审办法(试行)》,并且出台了纲领性的《七一二所专业技术职务管理办法(试行)》,两份文件相得益彰,指导着我所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聘任工作。与以往评审办法相比,新办法具有以下特点:
  (1)进一步明确了适用范围,即适用于所工程系列中职、副高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程系列正高职的推荐评审,实验系列评审基本条件单列,评审办法同工程系列,我所接受委托评审,为我所控股公司自行招聘的专业技术人员的职称评审提供了晋升渠道。新办法规定工程系列副高职评审由两年一次修改为每年一次,评委会任期由四年变为三年。
  (2)规定了参评的必备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学历、任职资历、论文、外语水平、考核等五项基本要素。
  (3)提高了门槛,严格了参评条件。以往的职称评审,外语未考,可以先参加评审过后再补考,论文未发表可以先参评,过后补齐论文。新办法规定,论文和外语为必备条件。
  (4)分类细化了评分标准,量化了评审因素评分办法,使职称评审工作更加客观、科学、公平。新办法包含的评审因素与原办法基本相同,但各因素所占权重做了调整,突出了能力和业绩导向。专业知识与技术水平由20%调整为15%,工作业绩由25%提高为30%,工作能力由20%提高为30%,论著与技术总结权重为15%,保持不变,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权重为15%,保持不变,外语为参加评审的必备条件,不占比重。其中工作能力、工作业绩改变了以往难以衡量的定性描述,采用可度量的指标,可操作性强。具体评分标准为:
  (1)新办法量化了工作能力要素的评价:根据工作类型细分为军品科研类、军品试验、技术服务类、生产类、民品类、营销类、保障条件建设项目、管理工作等,根据参评人员任现职以来在工作中承担任务的角色和作用情况划档计分,政策考虑了军品试验、技术服务类、生产类、民品类、建设类和营销类等岗位人员。
  (2)新办法、细化并量化了工作业绩要素的评价。新办法对原科研成果的界定进行了量化,以科研成果的级别为标准进行分档,其他各类成果用类比法进行分档。新办法以科技成果为主要评价指标,兼顾生产、经营、技术服务、管理等其他工程专业技术岗位贡献。根据参评人任现职以来(不含任现职当年)取得的能体现个人最大贡献的工作业绩等划档、评分。考核项目分为:科研技术成果、生产经营成果、技术支持成果、QC成果、管理成果等五项。
  (3)新办法量化了论文论著要素的评价。根据参评人员任现职以来在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论文、著作、国防科技报告、已颁布实施的技术标准以及已出版的译著等情况划档、评分。明确了论文论著类别、数量及对应的分值标准,其中详细规定了论文和学术专著的研究范围、作者有效排名,期刊类别等。新办法明确界定了几大级别期刊:权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国家级刊物、省级期刊。
  (4)新办法量化了专业知识与业务水平要素的评价,提出该项要素主要从学历、继续教育、专业技术技能水平情况三个方面进行评价。①界定了第一学历和后学历,明确了学历类型及对应的分值。首次提出学历应与申报的工程系列具有专业相关性,否则降一层次确认学历。②将继续教育纳入评分标准:根据近三年(不含评审当年)的年均学时完成情况计分。③将专业技术技能量化:综合考虑任职年限和工作经验、技能等情况,确定分值。任职年限从现职被聘任的次年起算。
  (5)新办法量化了对现实表现要素的评价。根据任职期内的奖惩情况和最近3年(不含评审当年)的职工年度考核情况计分。
  (6)改革了划档和评分方式,使评审结果更科学、客观、公正。新办法在遵循原评审流程的基础上,进行了部分改进。原办法评委根据介绍直接划档、打分,再进行投票,评委往往容易根据印象和个人好恶划档打分,主观性和随意性大。新办法为避免这一问题,划档评分标准非常详细,并成立专门的评审因素小组,各负其责,严格对照评审办法,将参评人员的各项评审要素归入对应档级,提出合理的档级建议,提交评审大会,评委会最终确认档级,避免了随意性,评委只能在最终确定的档级范围内打分,大大减少了人情等主观因素。投票环节,新办法进行了分类,分为A、B、C三档,即排名在当年投放指标前30%,划入A档,直接投票通过;中职30%-105%以内的,划入B档,副高职30%-115%以内的,划入B档,B档人员进入投票角逐;中职105%以后的,副高职115%以后的,进入C档,不再进入投票环节直接淘汰,简化了流程,更好地体现了优胜劣汰。   (7)严格了破格条件。新办法细化了破格申报条件,标准更高。原办法规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可破格:获得省、部级(含集团级)二等奖及以上的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的获奖人,及在上述获奖项目中担任主要任务,解决重大关键技术问题,做出突出贡献者;省、部级三等奖的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的前五名获奖者;获得国家(含国防)发明专利的前两名完成人,或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或外观设计专利首位完成人;获得集团公司及以上级别的科技或管理方面专家称号的人员;对我所科研生产和管理做出重大贡献者。新办法规定,具备以下条件之一可破格:获得省、部级(含集团级)自然科学奖、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前五名及以上、三等奖前二名的获奖人;国家(含国防)发明专利的第一完成人;获得省部级(含集团公司)及以上级别的科技或管理方面专家称号的人员;对我所科研生产、管理和经济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者,受到所特别嘉奖的。新办法更严格、量化,精确性高,操作性强。
  (8)注重各相关部门的参与、配合,增强了评价的透明度、客观性和可信度。职称评审涉及到全所专业技术人员的切身利益,大家都比较关注,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矛盾和不满,为切实做到评审的客观、公正,成立由干部人事处、所办、科技处、民品经营产业管理处、质量管理处、条保办、财务处、科技信息中心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评审因素小组,协助资格审查,提出划档建议及理由。各相关部门按管理权限及时审核、提供参评人员相关信息,并对人员信息的准确无误负责。
  2、新办法实施意义及作用
  2011年评审工作采用新办法,参评人员和评委耳目一新,新办法虽然有一些不成熟、不完善的地方,但瑕不掩瑜,具有开创意义,明确了业绩和贡献导向,为全所专业技术人员指明了方向。新办法顺应了我所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大势,激励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激发了各级各类各岗位专业技术人员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热情。新办法打破了以往以科研成果为标准的单一的评价体系,建立了量化为主、多类别的评价模式,有效地将军品、民品评价融合为一体,维护了从事科研生产、民品经营和技术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了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我所产业大发展铺平了道路,推动我所从研究所向高科技企业集团迈进。新办法是我所制度创新、管理创新的又一次有益尝试,是量化考核、精细化管理、员工价值链评价的具体实现。
  3、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我所,工程系列职称评审工作按照新办法顺利运行,但放在整个行业和企事业单位来看,职称评审工作虽经过不断改革,仍存在一些问题。
  (1)部分单位为提高评审通过率,频繁调整本单位设计师人员名单,报奖时根据评职称需要报项目组成员名单,而不是实事求是报实际做项目的人员。一些技术人员自己做的项目却不能做设计师,不能得奖,却挂着别人做的项目的设计师,得着其他项目的奖,失去了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侵占了别人的利益。领导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但有投机取巧之嫌,挫伤了部分真正为项目做出贡献的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2)非工程系列及政工系列职称评聘难以量化。
  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从2011年开始量化,随后每年都进行修订,不断完善。非工程系列(在我所主要包括卫生、出版、档案、图书、资料、翻译、经济、统计、会计、审计等)在我所不是主流,人员少,专业分散,难以量化,缺乏科学的评价办法,以往参照工程系列评审办法,导致无法套档,不能客观评价非工程系列专业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
  (3)评审条件过于刚性,制约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造就。
  目前的职称评审标准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科学评价&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理念不太吻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现行各系列职称的评审条件&一刀切&,几乎都包括学历、任职资历、论文著作、业绩成果和职业道德与工作表现等方面的要求及外语考试等项目,而针对具体专业及具体岗位的考评还缺乏客观的标准,导致一些业务水平较高、实践能力较强而缺少论文和科研成果的专业技术人员达不到评审要求。而一些为了评职称把主要精力放在学历教育、或科研成果上,对本职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的专业技术人员,尽管可能业绩平平,实践能力一般却可能较早获得任职资格,这样必然会挫伤部分优秀技术人员的积极性。
  (4)岗位设置不科学,各单位标准宽严不一,导致水平层次不齐,存在不公平现象。
  目前事业单位岗位设置主要采取结构比例和控制最高职务档次的办法,专业技术岗位设置只能按照上级规定的设岗比例实行岗位总量控制,难以真正做到&以事定岗,因事设岗&。在我所,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密集,一些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因为受到指标限制,参评多次也未能通过评审,挫伤了工作积极性。而在专业技术人员较少的工厂或其他院所,因为指标富余,一些技术、资历等条件一般的技术人员却较早评聘了职称,这样必然会给职称评聘工作的公平性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即使在同一个单位的不同部门,由于部门重要性不同,通过率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差异,容易产生矛盾。
  (5)评价机制不适应激励人才辈出的时代要求。
  一是评价方法不尽科学。目前职称评审中实行的量化评价难以准确完整地考察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工作创新能力;二是评价考察的内容僵化。按现行职称评审政策,统一要求外语考试合格,才能参加评审,这一要求限制了部分基层单位专业技术人员晋升评审高一级职称;另外目前职称评审中对专业知识的评价大多通过学历来评判,专业水平则通过工作年限来考量,非工程系列的考试仅在会计、经济、统计、翻译、卫生等系列开展,造成各专业技术系列之间评审条件差异很大;三是评价标准相对落后。比如晋升职称资格条件,明确规定必须达到相应的学历、任职年限等要求,从充分激励人才的角度看,这些限制条件,就成为限制有突出贡献人才、积极上进人才、致力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天花板&。
  (6)职称评价体系与现代企业管理不相适应,不能完全满足事业发展要求,不能充分促进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发展,调动其积极性。现代企业发展,强调的是业绩和贡献,遵循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规律,而职称评聘体现的是任职资历,论资排辈。当前,在许多国有企事业单位职称往往与待遇和福利挂钩,评上职称则享受相应级别的待遇和福利,在福利分房、公积金缴纳、医疗、差旅报销和退休金等方面享受对应的待遇。在新形势下,职称制度存在不合理性,人才合理流动才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多种手段激励人才,才能激发活力和创造性。我所现在虽然实行岗位工资,但在福利分房、公积金缴纳、医疗、差旅报销和退休金等方面仍与职称紧密挂钩,造成一些评上高级职称的人失去了奋斗的动力,同时评不上职称的人丧失了工作积极性,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公平。从外企或私企调入我所的职工,由于原单位没有职称评聘,到我所就没有职称,一切从头开始,一定程度上损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不利于引进社会人才。
  4、对策与建议
  针对以上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适时修订评审制度,不断完善评审办法。针对评审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细化标准,堵塞制度漏洞,同时加强协调、沟通,完善成果管理制度,联合相关部门做好成果申报名单的核查工作,尽可能维护实际贡献者的合法权益,让实干者得到尊重。
  (2)非工程系列职称评审问题。非工程系列和政工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虽然不是我所的主流,但在不同岗位上为我所的科研生产和科技产业化服务,发挥着辅助作用。我们要根据各专业和岗位特点探索科学的评价标准和体系,定性与定量评价综合运用,最大限度调动在岗人员积极性,促进我所各项事业的发展。
  (3)改进职称评审方法,调整评审条件和标准。实践证明,职称评审工作实行单一的考试或评审,都不同程度存在着局限性,只有将二者有机地结合,才能使评审结果更加客观公正。可以参照会计系列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考评结合的办法,在对申报人员进行统一的业务知识考试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评审,这样既可以从一个侧面检验和反映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业务素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印证申报人员提供材料的真实性,最大限度的保证评审结果的客观和公正。另外,制定评审标准和条件,要突出工作业绩和实际能力,并将其客观量化,使职称资格能真正体现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成就、业务能力与技术水平等情况。
  (4)严格实行评聘分开,科学设岗、竞争上岗。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评聘分开的有关规定,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按需定岗,按岗招聘,动态梳理,优胜劣汰&。各单位要根据各自的职责任务,科学设岗,合理定编、定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用制,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对岗位和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资源,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从而使专业技术队伍充满生机和活力,增强本单位在发展过程中的竞争力。
  (5)建立科学有效的人才评价新机制。建立新形势下以能力和业绩为主要价值取向的人才评价机制,促进高素质、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围绕能力和业绩两个方面,结合各系列、专业间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分类对专业技术人员提出明确的有针对性的要求,以能力和业绩作为主要评价依据;区别对待其它要素,不搞&一刀切&。
  (6)探索并改进评价制度,淡化职称评聘的福利功能。国家相关部门应明确职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推进职称分类改革、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健全职称评审和考试的管理机制等方面推进职称制度的创新和完善,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以分类管理为基础,以构建专业技术人才职业评价机制为核心,形成科学、分类、动态、全面的职称体系,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企事业单位可以借鉴欧美等外资企业和知名私企的评价机制,淡化职称的福利待遇作用,设置多条职业发展通道,探索合理、有效的评价机制,如设置首席专家、学科带头人、职业经理人、优秀设计师和金牌营销师等发展通道,分类分级管理,激励各类人员的积极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1]余兴龙.以公平为导向的职称评审制度构建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11)
  [2]李建钟.论职称制度改革[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11):72-76.
  [3]董志超.我国职称制度的发展与改革[J].中国卫生人才,2011,(5):66-67.
  [4]李越等.新时期我国职称制度人才评价与管理机制的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5]余仲华.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六大问题[J].劳动保障世界,2012,(9).
  [6]职称制度改革将分类推进[N].团结报,.
  [7]张玉珍.浅议事业单位职称评聘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人力资源管理,2011,(2).
  [8]郝朝晖.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J].企业经济,2005.
科研院所职称评聘难点与对策分析相关推荐执业资格,职称和从业资格的区别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执业资格,职称和从业资格的区别
执​业​资​格​,​职​称​和​从​业​资​格​的​区​别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二十一世纪人才网--职称专家
当前位置&&&&职称专家&&&&中级技术职务评审通知&&&&详细信息                      
上海市2010年度工程系列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电子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建筑设计与施工等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
关于印发《上海市2010年度工程系列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电子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建筑设计与施工等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
沪人考〔2010〕38号
&&&&&&& 为做好本市2010年度工程系列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电子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建筑设计与施工等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根据《上海市专业技术职称(资格)评定与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相分离的暂行办法》(沪人[1999]52号)等文件精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一、政策依据
&&&&&& 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以《工程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职改字[1986]78号)为依据。
&&&&&&& 二、申报对象
&&&&&&& 符合下列条件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外省市专业技术人员需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一年):
&&&&&&& 在本市各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其中事业单位申报人员应根据本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设置情况,按岗位缺额进行推荐申报。
&&&&&&& 当年度已达到退休年龄和已提前办理退休手续的专业技术人员不属于申报范围。
申报人员所属的部门系统中有相应专业评审委员会的,向相应评审委员会申报。
&&&&&&& 三、评委会设置
&&&&&&& 工程系列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下设五个专业评委会,申报人可根据所从事专业工作选择以下评委会进行申报:
1.生物与医药专业评委会;
2.化工与材料专业评委会;
3.电子与信息技术专业评委会;
4.机械与自动化专业评委会;
5.建筑设计与施工专业评委会。
&&&&&&& 四、申报条件
&&&&&&& 申报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学历和资历条件:
(1)获得相关专业博士学位,经考核合格;
(2)获得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后,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二年以上;
(3)获得相关专业学士学位或大学本科学历后,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4)获得相关专业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助理工程师工作四年以上;
(5)对于毕业后未参加初级评聘的专业技术人员,在所需学历、资历条件达到评审要求时,可以直接申报工程师资格评审,即相关专业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五年,相关专业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相关技术工作满七年可以直接申报。
任职资历计算到日。
2.职称外语和职称计算机要求,按相关规定执行。
3.继续教育要求,按相关规定取得知识产权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证书。
4.论文(著作)要求,提交的论文(著作)必须是在取得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以后在职期间完成的,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过与本人所从事专业工作密切相关的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论文一篇以上;
(2)独立撰写由本人承担的科研项目、生产项目或工程设计项目的技术工作总结一篇以上,在总结中必须阐明项目水平及本人在项目中的作用及贡献;
(3)参与编写过与本人所从事专业工作密切相关的教材或著作,其中本人撰写的字数不少于两万字。
&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学生在校期间论文不能作为职称申报论文,中级职称的申报论文不要求发表。如发表的论文,必须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撰写,并上传封面、目录、期刊号、内容等。
&&&&&&&& 五、申报办法
&&&&&&&&上海市二○一○年度工程系列生物与医药、化工与材料、电子与信息技术、机械与自动化、建筑设计与施工等专业中级职称评审实行网上申报。
即日起至日,申报人可登录二十一世纪人才网职称专家栏目或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站首页 进入上海市职称服务系统进行网上申报,并按要求递交相关书面材料。
&&&&&&&& 六、单位核实
&&&&&&& 申报人所在单位应对申报人填写的《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内容进行核实,并在&业绩、论文、论著等情况的核实意见&栏内对申报者作为评审的各项主要业绩方面明确写上核实意见,并盖章。凡未写入核实的其他内容在评审时不能作为主要业绩对待。申报人的档案保管机构应在&学历、经历等情况核实意见&栏内填写核实意见,并盖章。
&&&&&& 七、收费标准
&&&&&& 本年度职称评审采用网上付费方式,收费标准为每人6OO元,付费确认后不再办理退款。
&&&&&&& 八、递交书面材料日期及地点
&&&&&&& 即日起至日,申报人可至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梅园路77号一楼21号服务台)、上海市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服务中心(北京东路668号东楼2楼)、上海市职称受理服务中心受理服务点(具体地址、电话请查询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站职称评审栏目:www.)咨询和递交书面材料。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3O-11:00,下午2:00-5:OO,节假日除外)。
咨询电话:。
附:申报注意事项
申报注意事项:
一、网上申报办法
1.登录途径:
(1)上海市职业能力考试院网站首页&职称服务系统;
(2)21世纪人才网首页&公共人事服务&职称专家&职称服务系统。
2.申报流程:
(1)进入职称服务系统,查询当年度相关申报通知,根据操作提示及帮助,选择所要申报的项目,如实注册用户信息,填写基本资料,上传申报材料;
(2)申报材料填写和附件上传完成后,经检查无误,点击确定&& 信息提交。评委会管理员将对申报材料在网上进行申报资格审核,职称主管部门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获得受理号,申报人网上支付评审费用后递交书面材料。
二、书面材料
1.需要递交的书面材料包括:
(1)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书面材料目录(1份,贴于自备材料袋外);
(2)《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定申报表》(3份,纸型16开);
(3)受理凭证、二寸照片(2张,贴于受理凭证正下方空白处)。
2.需要原件查验的材料包括:
(1)学历证书、资格证书、职称外语、职称计算机、继续教育合格证书等证书和其他相关书面证明材料原件;
(2)送审论文或著作(1篇)。
原件当场查验后,交还给申报人。
3.持有《上海市居住证》满一年的外省市专业技术人员,还须提供:
(1)上海市居住证;
(2)在外省市单位工作期间的专业技术工作业绩,须提供该单位出具的证明(1份)。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中心
网站联系地址:高安路19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评职称的社会实践材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