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皇家邮政查询有好几个邮政吗

报错类型:
人气:5373 收藏:10
网站简介:英国邮政简称UKM,是英国一家与皇家邮政(Royal Mail)竞争的邮政公司,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了。它是英国最大的快递公司之一,无论您是在英国国内邮递还是向国外投递,无论您是要投递包裹,还是信件,或是货物,都可通过英国邮政快速投递。
责编:李显超
英国交通网站
英国其它生活/服务网站
全全搜·国外网站大全
囊括229个国家和地区的15900个网站
精华手机版
官方微信账号中国第一军事门户网站 | &>&&>&
英国 国有邮政公司加速转型
  英国政府9月12日宣布,英国皇家邮政公司将于数周内开始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大部分邮政业务资产将首次以公开募股形式向公众出售。英国政府并未提前确定皇家邮政最终
  政府9月12日宣布,皇家邮政公司将于数周内开始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其大部分邮政业务资产将首次以公开募股形式向公众出售。英国政府并未提前确定皇家邮政最终将进行上市交易的资产份额,但市场分析人士估计融资规模将在20亿至30亿英镑(1英镑约合9.75元人民币)之间。来 自 西 陆 军 事   当地媒体认为,这意味着拥有近500年历史的皇家邮政公司踏出了改制转型的关键步伐,将脱离政府肌体变成独立运营、自负盈亏的上市企业。  英国政府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推进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进程,包括水、电、煤气以及电信公司。英国皇家邮政公司是英国目前仅有的几家大型国有企业之一,也是英国规模最大的邮政企业,占该国邮政市场份额高达99%。由于信件投递量持续下滑,英国皇家邮政公司近年来持续亏损。为增强竞争力、应对网络和新媒体发展对邮政业务的冲击,英国政府自本世纪初开始推动邮政公司转型,但受制于退休金赤字等问题,转型进展缓慢。  近年来,这一转型进程明显加快。去年3月,欧盟委员会批准英国政府接管皇家邮政公司规模为95亿英镑的养老金赤字,并将该公司17亿英镑债务减记了10亿英镑,为其转型扫清主要障碍。与此同时,政府将邮局从皇家邮政公司分离。目前皇家邮政公司只负责信函邮件的送递,而遍布全国的邮局网络则提供邮政、公共服务和金融理财服务。皇家邮政公司计划未来向银行贷款,以偿清政府债务。  皇家邮政公司首席执行官摩亚?格林表示,公司正在变得更加商业化和市场化,除缩减和改革信件邮递业务,重心已全力投入到包裹投递业务之中。“现在英国皇家邮政公司每天投递信件5400万封左右,大概比一年前减少4000万封,生活信件业务已经不是皇家邮政公司的核心业务。”目前,皇家邮政公司已经全面介入电子商务B2C业务,并购置了大量与网购相对接的包裹处理设备及软件,亚马逊还成为皇家邮政公司最大的客户。据统计,皇家邮政公司2012年包裹投递量达14.6亿件,近16万名员工中有一半都是处理与包裹投递有关的工作。格林指出,“未来吸引投资将是实现公司转型的关键,因为生活信件向包裹投递的转变需要增加科研投入。”  皇家邮政公司的转型,在英国引起不同反应。本报记者采访到的不少民众表示支持,认为这能加强邮政行业的竞争力,给生活带来更多便捷。英国商务大臣凯布尔指出,私有化是保证皇家邮政公司未来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很多企业改制的经验显示,在利润空间不断上升的同时,公司的服务质量和业务范围也在不断的提升和扩大,也将惠及更多的投资者。  英国政府表示,改制完成后,皇家邮政公司的员工将得到至少10%的股份。但代表多数员工的英国通讯业工会仍指出,大部分员工对这一股权分配计划感到怀疑,并对改制后的员工薪金和福利不满。工会甚至警告称,超过10万名邮政系统员工或将进行全国性罢工。  (本报伦敦9月12日电)  《人民日报》( 日22版)
标签:英国国有邮政公司加速转型国际要闻英国政府英国皇家国有企业
本栏目最新文章
圣诞节(Christmas或Cristo Messa ),译名为“基督弥撒...
热门关键词英国国企私有化百无禁忌|英国|国企|皇家邮政_新浪财经_新浪网
英国国企私有化百无禁忌
  文/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 郝倩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疾风骤雨般推行到后来的放缓脚步,再到皇家邮政成为本世纪最大的一笔国企私有化案例,英国的国企私有化方兴未艾。按照保守党政府的计划,继续私有化道路的还有公路、部分学校以及暂时依然全民免费的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甚至警署私有化也有可能。
  皇家邮政于151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创立,并在1969年改组成国有企业。其红底镶嵌黄色小皇冠和ER II(伊莱莎白女王二世)的标识都代表着英国。(图片来源:Huffingtonpost)
  今年10月11日,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以政府招股定价范围上限(每股3.30英镑)在伦敦股票交易所挂牌上市,迈出国企私有化重要一步。数十年来从未停止的国企私有化主要是为了力促之前的公共部门盈利,释放企业资金,并让政府摆脱给公共板块发工资福利的压力。
  500岁皇家邮政由公转私
  皇家邮政于1516年由英王亨利八世创立,并在1969年改组成国有企业,其红底镶嵌黄色小皇冠和ER II(伊莱莎白女王二世)的标识都以成为经典。为了将近500年历史的大型国企上市,政府撇清其赤字,又白送股份安抚员工。上市后,国有资产是否被贱卖的争论一刻不休――如同任何一次国企私有化一样,皇家邮政上市一波三折,赚足了眼球。
  正式启动私有化行动之前,拥有15万名雇员的皇家邮政受互联网冲击,在过去12年中有5年出现亏损,累计裁员超过5万人。
  英国政府很清楚,没有人会愿意投入这样一家负债累累的企业。去年3月份,英国议会同意还清皇家邮政高达38亿英镑的养老基金债务。今年5月初,皇家邮政的养老基金不仅赤字不再,反而盈余丰厚。截至3月31日的上一个财年,英国皇家邮政集团的营业利润增长了近两倍,税后净盈利达5亿6千多万英镑,包裹处理量增加13%。与此同时,皇家邮政还在持续转型。
  政府协助做靓报表让老店旧貌换新颜,为其焕发第二春铺平了道路。
  私有化的第二大难关便是安抚员工。英政府采用了人人做股东,有钱大家赚的方法。撇除该企业赤字后,英国政府计划在出售至少52%股份之外,拨留10%的股份给皇家邮政全职雇员。由此每一位全职雇员可以免费获取725股,折合3545.25英镑:其中613股在10月15日到位,剩余112股会在下一财年尽早发放。这些皇家邮政合格的全职雇员可以在三年后售出持有股份。
  上市首日,皇家邮政股价大涨38%。股价在11月5日达到上市以来的最高值5.91英镑。对于免费拿到红利的企业员工来说,一路看涨的股票算得上是笔“意外之财”。当然,也有人认为这仅是“蝇头小利”。私有化之后,资方仅承诺员工现有的福利待遇维持三年。三年之后何去何从?谁知道。
  皇家邮政私有化仍在进行时,诸多问题等待化解。是否估价过低,国有资产贱卖是其一;私有化之后是否还能服务英国偏僻之地并保证邮资低廉是其二。但无论如何,私有化大局不可逆转。
  “无禁区”的私有化
  出售国企股份是英国国企私有化的重要途径。1990年之前,英国售出42家国企,这些国企雇佣员工包括90万人。每一个案本都在修正政府寻找企业私有化的最优途径。皇家邮政私有化是的升级版,但手法上与二三十年前并无太大区别。
  说到英国国企私有化的历史,不得不重提二战后英国的企业国有化浪潮。二战后英国本土遭到德军轰炸,居民区,企业和基础设施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政府掀起企业国有化浪潮,将约1500个煤矿煤气厂,70多家钢铁厂以及供电和铁路等公司归于国有化。当时4大飞机公司也被收购统筹为英国宇航公司;造船厂联合成英国造船公司。这些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的企业降低销售价格,扩大就业,令英国公众受益。
  好景不长。到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企普遍经营困难,亏损严重。
  1979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任英首相后,权衡利弊,决意要推行“无禁区”私有化。此后英国国企私有化疾风骤雨般开展起来,大体分作两批。第一批私有化在年之间进行,这些企业大都没有必要保留国有成分。英国石油公司由于亏损较大又急需资金,成为第一个大型国企私有化案本。之后是英国航空英国铁路酒店,国际计算机有限公司。英国货运码头局(BTDB)被重命名为英国联合港口(ABP),分两步售出所有国有股份。
  1984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第二批私有化的企业包括电信,石油,天然气等公司,以及英国钢铁,英国煤矿,甚至是供电局等要害部门和企业。
  这期间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1984年英国工业部出售电信公司。英国电信29年前通过上市实现国有资产私有化,不仅在英国是第一例,也是全球首创。起先英国人对于股市筹资这个做法还存有异议,认为政府最多可筹资4亿英镑,未曾想民众热情高涨,一夜之间200万股民做了英国电信股东,英政府3年内筹资36.85亿英镑,成为当时规模最大的上市。这让上市筹资的方式在国企私有化中成为得到多方信服。
  国企私有化走平衡木
  私有化后的大型国企大都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且效益大增。
  以英国钢铁公司为例。在私有化前的年度,该公司员工13.5万名,亏损18亿英镑。该公司从1980年开始陆续关闭工厂,从1988年开始进行私有化,并进行公开招股,1993年正式成为一家私企,员工4.1万名。现在,英国钢铁公司成为全球成本最低,且竞争力强的钢企之一。
  英国电信也是如此。在1981年之前,英国所有的电信服务都是由邮局提供,当年要装一个宅电,需要等待六个月。企业效率慢到十分夸张的程度。1981年,英国电信(BT)接手邮局的电话业务,并完成上市。如今的英国电信也成为发展良好的全球性电信公司,排队安装电话的情形再也没有出现过。
  但这并不意味着出售股份收回资金之后,政府就可以任由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于不同的行业,英政府制定了不同的规矩对企业进行约束和监管。需要指明的是,这种制衡只是相对的,没有国企私有化可以令所有人满意。
  在铁路行业,1993年通过的铁路条例草案(The Railway Bill)为英国铁路设计了一个十分复杂的结构。英国铁路被分割成超过100家小企业,这些企业需要在铁路管理局许可之下,与当年的乘客铁路专营办公室(现在为英国交通部)签订“专营协议”,通过管理局的许可来使用轨道,站点和信号灯。
  对待电力公司,和能源公司等关键领域,英国政府以“黄金股”(Golden Share)形式保障政府在核心企业的话语权,且任何超过15%的持股权都需要通过部长级批准。根据企业形式不同,“黄金股”有的会在企业中一直存在,保持企业的国有份额,以确保国家利益;第二是持有一段时间,之后出售。
  在消费领域企业,私有化之后立即有企业借助其行业垄断地位提升销售价格,损害消费者利益。例如私有化伊始的英国电信和天然气公司。为了对抗垄断性私有企业,英政府支持一批地区性、专业性通讯公司参与竞争,以此打破企业垄断,另服务质量得以改善。此外,最高限价政策也是敦促企业降低成本,保证消费者权益的手段之一。
  (本文作者介绍: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新浪财经欧洲站站长。工作十余年,从社会新闻到财经新闻,从上海到伦敦,从第一财经日报到新浪财经。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英国皇家邮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