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操动作 踢毽子的动作描写接小翻动作的手是怎么放

踢毽子的技巧 【范文十篇】
踢毽子的技巧
范文一:踢毽子的技巧 基本脚法
踢毽子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体育健身活动,历史悠久,宋代集市上就有专卖毽子的店铺,明清时开始
有正式的踢毽子比赛,如今男女老少都能踢上几脚。
1、脚内侧踢球 膝关节向外张,大腿向外转动,稍有上摆,不要过大,髋和膝关节放松,小腿向上摆,踢毽时踝关节发力,脚放平,用内足弓部位踢球。在运用上主要多用在传接球方面,因此要想成
为一名出色的球员,无论是一传手、二传手或是攻球手,都必须熟练,稳定地掌握好脚内侧球。
2、脚外侧踢球 要稍侧身,向体侧甩踢小腿,勾脚尖,用脚外侧踢球。注意要想获得较底的托
球点,必须要使支撑脚做适当的弯曲。还要注意身体重心应放在支撑脚上。
3、脚背踢球 用脚背踢球,一般用正脚背,要注意绷脚尖和抖动脚腕发力击球。此踢球的技术是相对其他基本技术中难度较大的一种,主要动作要求不但要快,还要求有一定的准度,一旦抖动脚腕发
力击球的节奏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完成踢球的质量。
4、触球 在身体膝关节以上部位的踢球都叫触球。但又可以分为大腿触踢球,腹部触踢球,胸部触踢球,头部触踢球。大腿触踢球时,要注意抬大腿迎球,放松小腿,用大腿正面前段击球。腹部触踢球,胸部触踢球,头部触踢球,都要注意触球时将腹部、胸部或头部要稍微向前去主动迎接球,并控制球
落在自己的前方,然后用脚将球踢出。
踢毽子,是我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在古都北京,踢毽子还有个富有诗意的名字——翔翎。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明、清时期,踢毽子进一步发展,至清末踢毽子已到岛鼎盛时期,参加的人越来越多,不仅用来锻炼身体,作养生之道,而且把踢毽子和书画、下棋、放风筝、养花鸟、唱二黄等并提,一些人以会踢毽子而自荣。因此,踢毽子的活动更加广泛,特别是青少年参加者更为普遍,当时就有这样的童谣:“一个毽儿,踢两半儿,打花鼓,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九十九,一百。”说明踢毽子已经到了相当普及的程度。民间踢毽爱好者更是用功苦练,以口传身教的方法代代相传。
一、踢毽子的健身价值
(一)、提高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的功能。
(二)、促进心肺功能。
(三)、提高全身的协调能力。
(四)、提高人们的反应、灵敏、判断的能力。
二、巧练踢毽子的技巧
(一)、基本技巧
例1 盘踢(足内侧踢)
盘踢前双脚自然分开站立,近似肩宽,然后双膝微屈稳站。同时一手将毽子在胸前抛起、离手高度为30厘米左右。在毽子下降时、一脚站立、用另一脚内侧二分之一将毽子踢起,高度以齐腰为准,一般不过胸。盘踢时要求膝向外侧将小腿向内侧自然抬起,距地面40—50厘米左右时接触毽子。毽子踢起时
与身体的距离不要太近或太远。一般离身体40—50厘米的位置较为适宜。
例2 磕踢(膝盖踢)
用一手将毽子在胸前抛起,离手高度为30厘米左右,双脚自然站立,一腿为支撑腿,另一腿提膝将落下的毽子用距膝盖尽头8—10厘米处将毽子踢起,然后两腿相互交踢。大腿与身体之间大约形成90度角,小腿与大腿之间形成略小于90度。与毽子接触点是大腿正前面肌肉的末端。在做磕踢时还要微收腹、
稍挺胸,做到脚形不勾也不绷,要求自然放松。
例3 拐踢(足外侧踢)
右脚拐踢时,左脚为支撑脚,左脚脚尖向左方向站立,与身体形成45度角。左膝微屈,身体成半下蹲姿势,然后右大腿用力向左摆动,右小腿同时抬起,右脚踝呈勾形,用右脚外侧1/2处将下降的毽子踢起,拐踢起的毽子要求正对身前、直上直下而不是左右摆动。踢起的毽子距胸前50厘米左右较为适宜。
是用脚面将毽子绷起,双脚自然站立、用一手将毽子在胸前抛起,离手高度约为10—20厘米,一腿为支撑腿,另一腿先屈膝、后脚跟随之抬起、脚尖猛离地面将下降的毽子用脚中趾趾跟部位踢起,待毽子再下降时、起另一脚用同样方法踢起形成互换交踢。绷踢时要微收腹、稍低头、全身放松,脚掌离地
面高度约20—30厘米。
(一)、选择平坦的地面,避免在坑洼不平的地方踢毽子,以免扭伤。
(二)、不要在马路上踢毽子,以免发生危险。
(三)、踢毽子前应作一些准备活动,特别是运动时活动较多的下肢各关节,以免扭伤或拉伤。
(四)、在初学时注意多练习,待熟练掌握后,可进行一些花样毽子。
界湖中心小学踢毽子比赛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丰富学生们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爱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的发展。借着学校大课间活动的东风,学校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决定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踢毽子比赛”。 二、组织领导
组 长: 苏文
副组长: 徐文霞
(负责发放奖状)
裁判员: 高林(负责2、3年级的比赛)
党现伟(负责5、6
年级的比赛)鲁传红(负责1、4年级的比赛)
付裁判员:各班除班主任以外的跟班老师。(负责填写所对应的
班级学生所踢毽子的个数。)
(具体跟班安排表另见第三页)
总记录:韩宝静
王露(负责汇总各班踢毽子的个数和
得奖情况)
宣传:王瑾
为了公平经过学校研究决定让学生当裁判员进行互换数数,教师裁判只管登记不管数数。各年级、每班都要选出认真、仔细的学生当裁判员。(每班的裁判人数及所负责的班级具
体安排见第四页)
三、比赛时间
1.报名时间:12月14日上午。
2.比赛时间:12月14日下午。
四、比赛规则 1、比赛以年级为单位.
2、比赛以一分钟为时限,任意形式进行。(比赛开始后,可以用下肢的任意部位接触毽子,毽子落地为失误,失误后可继续比赛直至时间到。以单位时间内个数多者为胜。)在单位时间内,以踢的个数的多少评出一、二、三等奖。 五.评奖规则
1、参加比赛人员数:每个班男生十人,女生十人. 2、参赛班级为全校所有班级,以各个级部为单位相比.
3、每一个级部分别取一、二、三等奖发奖。(一等奖:第一、二名。二等奖:第三、四名。三等奖:第五、六、七、八、九、十名)每前十名学生按获得的名次1、2、3、4、5、6、7、8、9、10分别相应的得10分、9分、8分、7分、6分、5分、4分、3分、2分、1分,最后将十名参赛者的总分相加计算出班级团体总分,并评出年级组冠军。
由于时间紧促、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界湖中心小学
2007年12月
付裁判员跟班安排表
学生裁判员负责班级安排表
2007年12月
范文二:踢毽子的技巧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二、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范文三:一、踢毽子的基本踢法
1、内踢/盘踢: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2、直踢/蹦踢: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3、外踢/拐踢: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4、膝击/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5、叉踢/抹子: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
6、背踢/倒打、背(音“杯”)毽: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
7、倒勾/倒勾: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
8、踹毽/踏毽: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9、跳直踢:一条腿向前提起离地,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后离地腿在身体前方用脚面直踢并先落地。
10、对跳直踢:在用一条腿完成跳直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直踢。
11、跳叉踢/单飞燕:一条腿向前弯曲提起,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然后用后离地的腿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踢。
12、对跳叉踢/双飞燕:在一条腿完成跳叉踢之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叉踢。
13、跳跪踢/鸳鸯拐:双腿同时蹬地起跳并向身后弯曲,用一只脚的脚外侧踢。
14、对跳跪踢/双鸳鸯拐: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紧接着立即用另一只脚外侧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跪踢。
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一条腿先向前抬起离地,另一条腿向后蹬地起跳并向后弯曲,然后用后离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动作。
16、对跳背踢/双跳倒打、双跳背毽:在用一只脚完成跳背踢之后,立即用另一只脚做出第2次跳背踢。
17、转体踢:在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身体原地旋转360度,然后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续下一踢毽动作。
18、头击:用头部的任何位置迎击毽子并将毽子送出。
19、胸腹停/卸毽: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20、停毽/卸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但对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动作有特殊规定,即不允许将手臂抬起后接触毽子,否则将被视为“手毽”而等同于毽子落地。
二、单纯比踢的技术
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踢。着地的脚可以移动,也可以不准移动(俗称“定桩”);踢的脚可以着地,也可以不着地(俗称“悬”,比赛正式开始前,常用此法定参赛人员出场次序。)参加者可以依次轮换踢,连续踢得多者或先完成任务者为胜方。也可以“加宝塔”,即第一人踢一下,第二人踢两下……依此类推,周而复始,直往上加,到其中一人踢“死”为止。“死者”可向“生者”“抛毛”,即将毽子用手抛给人家踢,直到人家没踢到或你接到踢来的毽子为止。比赛再重新开始。
三、兼比踢的花样
最常见的是“打跳”,即毽子一抛,双脚同时跳起,用一只脚踢它。可以连续跳,也可以跳了踢,踢了跳。还有“打偷”,即一只脚着地,另一只脚从背后“偷偷”去踢;“打
环”,双脚跳起,一只腿弯曲起来,另一只脚踢;“打翘”,双脚跳起,一只腿向前伸直,另一只腿踢;“打剪”,双脚跳起,两腿向前作剪剪子动作,用其中一只脚踢毽子。此外,还可以故意用反脚踢,(注意:有人是左撇子,右脚则是反脚),或双脚轮换踢……
四、毽子花式踢法介绍
毽子花式踢法有很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软的”和“硬的”。软的一般比较简单,一只脚离地的同时另一只脚是着地的(双飞、一卯儿除外),正规比赛中大多数软的是不计数的(金狮、一卯儿通常会计数),软的通常只作为连接的动作,高手踢软的通常可以几百次甚至上千次而毽不落地。硬的通常是双脚同时腾空跃起(肖蹲儿类的除外),用其中一脚去踢毽子,另一只脚辅助做出各种花式动作。硬的比较消耗体力,通常高手踢硬的也可以连续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而毽不落地。
五、踢毽子有什么好处?
1、踢毽子以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为主,功夫在脚上。锛、磕、拐、盘,转身稳步,起跳骗腿,前合后仰,在他人看来,就像欣赏跳舞。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以纵轴为中心摆动,带动远端供血最困难、动作难度最大的部位,增强了肌肉的力量和相应关节的柔韧性。盘、拐、绕等动作,缝匠肌、腘肌、股肌等腿部肌肉得到锻炼;而锛、磕、落等,足背肌、足底肌的作用必不可少。至于花毽儿的一些高难度动作,头顶、后背、脚跟、脚面等部位,毽子上滚下翻,滴溜儿乱转。这时,腰肌、髋肌、臀肌,甚至胸肌、腹肌等都要参与。骨骼肌的动静脉短路枝大量开放,下肢血流的动力性平衡得到维持。既增强了肌肉、骨骼的运动功能,又有效地预防了一些血液回流障碍性疾病,尤其是办公族罹患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性疾病。
2、长期低头伏案,颈椎前倾,疏于活动,容易得颈椎病;胸、腰等部位脊椎的生理弯曲失常,久之则拱腰驼背,成为所谓“办公室型体态”。踢毽子时,随着毽子的起落,脊椎各关节屈伸有节、有度,椎体的深、浅层肌及颈前、颈后肌等一张一弛的功能锻炼,避免了椎关节的僵化,增强了关节的稳定性,预防了颈椎病,修整了腰肢体态。踢毽儿时双上肢有节律地摆动,运动了肩、背部肌肉、关节,对中老年人罹患的肩周炎,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3、踢毽子还可以防治“亚健康”状态。踢毽子要求人的思想高度集中。瞬间完成踢的动作,技术到位,动作准确,毽子才能遂心着意。大脑皮层势必建立起新的兴奋灶,转移思维,“换换脑子”。对于调节高级神经活动、化解心理压力十分有益。
毽子虽小,娱乐和艺术等功能俱全,魅力十足。心到、眼到、脚到;反应要灵敏,动作要迅速,相互配合要心领神会。很多人把踢毽子又叫“走毽儿”。大家围在一起,你一脚,我一脚,飞舞的毽子牵动着所有人的眼球,调动着所有人的责任感,激发着所有人团结进取的精神;稍微的不小心都会造成毽子起落中断。其间有说有笑,有喊有叫,有逗有让,气氛融洽、热烈;一旦落地,一片哗然,一片惋惜。心态的调整寓于小小毽子的腾飞起落。有效地防治了“亚健康”状态
范文四: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一、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二、基本动作
身体站直,大腿抬起,与身体陈成90度角,小腿横向抬起,与大腿成90度角。
三、花式踢法
当毽子飞到身体的左右侧靠近大腿处,可以用侧踢快速接到毽子。身体站直,左腿或右腿(我用右腿示范)向右抬起,小腿自由伸屈,可以提到稍远的地方和近身的地方。,
(2)交叉踢法
可用于踢近身毽子和稍后方的毽子。身体站直,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右后方踢去,用脚掌接键,可自由调节踢向偏后还是近身。
学习踢毽子,一定要注意脚法,毽听不听话,取决于脚法,踢得好不好看,取决于身法。(姿势是否有美感,功架摆得好不好等)
平脚踢法要打正脚内侧最平的部位。踢时要控制住毽,不要令毽忽左忽右,走来走去。如何练平脚?不要求一次能连续打很多次,只要求能打十次二十次就可以了,再多打一些没有必要,是白废功夫的。能打一万次的人,花毽不一定能打得好。
过毽花式踢法
要控制毽子的飞行弧线(弧度)。
许多人踢过毽(过头、过颈、过膊等)时,为什么缩头缩脑呢?因为踢出的毽没有弧线,只好缩头闪过毽子,以便让毽子过。这种踢法属于“人过毽”,是不规范的,很难看的。因此,要打过毽的花式,就要先练弧线,练时用“一踢一接”的方法进行练习,踢时用平脚将毽从一边踢到另一边,拉出弧线,然后用手接住,如此循环进行,累了,可以改用侧脚练习。初练时不要求过头或过颈,毽子在胸前过就可以了。踢的时候注意:毽子不要踢得平直,因为这会碰到身体;也不要向高踢,因为毽子升高后只会落回原地。练时应本着“宁碰忽缩”的原则,即毽即使碰到身体,也不要缩避,否则养成坏习惯,将来很难改。弧线踢好了,过毽就不成问题了。这时踢出的毽是“毽过人”,而不是“人过毽”。踢毽一定要做到“毽过人”,切莫“人过毽”。
要控制两边的落点
落点应是稍出自己的脚边,不可偏内也不可偏外,否则下家很难接你的毽。这台毽就很难打。大家的落点都打好了,就可以一个接一个地顺利打下去,形成“流水线”。
学花式先不要求多,因为虽然花多,但无一个花靓,学多了也没什么用。我们打出的花,一定要流畅、优美、舒服,打出来的确是与众不同、令人叹服才好。
范文六:踢毽子的技巧
毽子的基本踢法,主要有“盘、拐、绷、蹬”四种,用脚内侧踢为“盘”,用脚外侧踢为“拐”,用脚面踢为“绷”,用脚掌踢为“蹬”,用脚趾踢为“挑”,用脚后跟踢为“磕”等。
1、直踢/蹦踢:用脚面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2、内踢/盘踢:用脚内侧在身体前方或侧面踢。
3、膝击/磕踢:膝部向前提起弯曲,用大腿的正面或膝部击毽。
4、外踢/拐踢:小腿向同侧身体侧后方弯起,用脚外侧或脚后跟在身体侧面或侧后方踢。
5、叉踢/抹子: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或脚心踢。
6、倒勾/倒勾:背对毽子即将运行的方向,在身体前上方用脚面向身后踢。
7、背踢/倒打、背(音“杯”)毽:一只脚不离地,另一只脚向身后弯曲用脚心踢。
8、踹毽/踏毽:在身体前方、侧面或身后用脚心或脚外侧踢。
以下是踢毽子的部分跳跃动作。跳跃动作比一般动作的难度加大。对跳跃动作是指换腿做出对称的跳跃动作,难度就更大。
9、跳直踢:一条腿向前提起离地,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后离地腿在身体前方用脚面直踢并先落地。
10、跳叉踢/单飞燕:一条腿向前弯曲提起,另一条腿单腿起跳腾空,然后用后离地的腿从背后绕至前腿外侧用脚内侧踢。
11、对跳直踢:在用一条腿完成跳直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直踢。
12、对跳叉踢/双飞燕:在一条腿完成跳叉踢之后,当毽子回落后,立即连续用另一条腿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叉踢。
13、对跳跪踢/双鸳鸯拐:在完成一次跳跪踢后,当毽子回落后,紧接着立即用另一只脚外侧完成与第一次动作对称的跳跪踢。
14、跳跪踢/鸳鸯拐:双腿同时蹬地起跳并向身后弯曲,用一只脚的脚外侧踢。
15、跳背踢/跳倒打、跳背毽:一条腿先向前抬起离地,另一条腿向后蹬地起跳并向后弯曲,然后用后离地腿在空中完成背踢动作。
16、转体踢:在一个动作完成之后,身体原地旋转360度,然后在毽子不落地的前提下接续下一踢毽动作。
17、对跳背踢/双跳倒打、双跳背毽:在用一只脚完成跳背踢之后,立即用另一只脚做出第2次跳背踢。
18、头击:用头部的任何位置迎击毽子并将毽子送出。
19、胸腹停/卸毽:用胸部或腹部的任何位置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
20、停毽/卸毽:用身体的任何部位将毽子的运动停止并等待毽子自然下落。但对肩胛骨以下的手臂直至手指尖的停毽动作有特殊规定,即不允许将手臂抬起后接触毽子,否则将被视为“手毽”而等同于毽子落地。
环县第三中学
踢毽子的技巧
一、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二、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范文八:教你成为踢毽子能手
本节教授踢毽子的基本动作很技巧,通过练习掌握和熟悉毽子的落地时间和速度来判断何时出脚,出脚的力度等,并通过练习掌握各个方位踢毽子的方法,成为踢毽子的能手。
1. 1基本动作
身体站直,大腿抬起,与身体陈成90度角,小腿横向抬起,与大腿成90度角,如图
当毽子飞到身体的左右侧靠近大腿处,可以用侧踢快速接到毽子。身体站直,左腿或右腿(我用右腿示范)向右抬起,小腿自由伸屈,可以提到稍远的地方和近身的地方,如图
3. 3交叉踢法
可用于踢近身毽子和稍后方的毽子。身体站直,重心右移,左脚抬起,向右后方踢去,用脚掌接键,可自由调节踢向偏后还是近身,如图
? 运动前应当做好充足的准备动作,活动关节 应当多加练习,可以采用如下方法练习,如图
一、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二、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范文九:踢毽球有什么技巧
一、 踢毽子的技巧: “膝若轴,腰如绵,纵身猿,着地燕。” 解释:踢毽子时全身的肌肉都要放松,身体自然摆动;跳跃时,要像山猿般灵巧;落地时要像燕子般轻盈,才能把毽子踢好。 二、踢毽子动作的指导要点: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范文十:踢毽球有什么技巧
1、选择平坦的场地,避免风的干扰,空气要流通,使肺部能吸收大量的新鲜空气。
2、每个动作,先练习空踢,目的是培养学生动作的熟练度及身体的平衡感。
3、先从单脚踢开始,学完单脚踢的基本动作后,再练习连贯动作,要左右脚交互练习,以促进身体均衡发展。
4、踢毽子时两眼要注视毽子,不要单看脚的动作正确与否,而忽略了掌握毽子落下的时间点。
5、当毽子失去控制时,尽可能用脚掌拍接,真正不得已才用手掌接住,不使其落地,可以此训练对毽子的接续性及流畅性,并训练学生的耐力及步法的灵活。
6、身体跃起在半空中踢毽子时,注意当落下时,以前脚掌先着地,以保持脚步轻快,并可避免脚踝受伤
7、除花招动作特殊变换外,任何踢法务求毽子要直上直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踢毽子动作描写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