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考不好,没法升高中。留级一年怎么样,还是小学七五普法五年规划专?或者找关系进普中,上了普中再好好读?给我个建议

一列列车行驶在北京居庸关长城附近盛开的山桃花海中。
上了年纪的大爷大妈准点前来,早出晚归,堪比上下班。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中考临近,志愿填报已经尘埃落定,不少家长还是忧心忡忡。
  如果孩子考入一所不太理想的高中,是不是就已经和好大学划清界限了?
  如果孩子考上一所重点,但是指标生,排名靠后,面对那么多学霸的“压迫”,会不会崩溃?还能追上吗?
  有家长给小编留言:你们在初中都是学霸,在高中物理都听不懂,那我们学渣是不是即使想在高中改过自新也是不可能了?
  高中初中学习差距大,掌握方法能逆袭!
  另一个现象则是,小编了解的多位考入清华北大的大连重点高中学霸,学习看起来非常轻松,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参加学校社团各种活动,英语呱呱的,整个状态都透露出“我一点也不累”,“学习跟玩似的”这种气死普通生的“味道”。在分享学习经验时,刷题、熬夜这些传统学霸学习方式被他们嗤之以鼻……
  那他们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那么多高手到了高中就无影无踪?
  为什么有那么多高分到了高中却无法及格?
  为什么那么多学生到了高中却听不懂课?
  为什么很多普通生在高中逆袭为学霸?
  为什么高中真正的学霸学起来那么轻松?
  初高中到底有哪些差别?
  初升高到底如何过渡?
  高中必会的学法有哪些?
  请听6月28日佟洪江校长为大家一一讲解!
  佟老师在大连某中学讲座现场,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受益匪浅。
  准高一必听讲座
  “很多学生到了高中上物理课听不懂了,因为没有弄明白受力分析。很多高手到了高中无所适从,很多学生到了高中连及格都很困难,很多学生到了高二连课都听不懂。”佟洪江介绍说,大连一所中学的高一学生,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的平均分42分,及格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十几。“
  高中学习存在一些致命的‘黑洞’,我会在讲座中帮助大家剖析这些看不到的陷阱,解读高中各学科,并指导如何学习更有效,让同学和家长们心里有数。”
  主讲人
  “感动大工十大人物”。
  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毕业,大连市创业标兵;
  中高考数学专家、实用学法专家、励志专家,传奇学子,榜样教师,传奇校长。
  致力于初升高完美衔接研究10余年,帮助众多初中时期的普通生、学困生在高中实现逆袭。
  &因家境贫困,两次辍学,又三入重点大学;
  &仅凭教材和配套练习册,中考7科取得5科满分;
  &大二期间让36个班级后10进前10,被誉为“家教皇帝”;
  &创造和推广42大类、2600小项实用学法,成就万千学子;
  &先后激励4万余人,培养8000余名学生、60多位榜样教师……
  佟校长受邀在多所重点高中做学法、励志报告。
  讲座主要内容
  1.高中学习和生活的特点;
  2.高中各个学科的特点;
  3.为什么很多学生到了高中完全适应不了;
  4.高中学习必须具备的学习方法;
  5.初高中的区别;
  6.假期该如何过渡。
  讲座时间:6月28日晚6:30开始。
  讲座地点:沙河口区黄河路600号长城饭店五楼国际会议厅(黄河路与白山路交叉处)
  报名方式:
  电话报名:
  短信报名:编辑短信“学生姓名+学校+人数”到
  他们都实现了逆袭!
  王同学
  去年考入育明,入学成绩是300名出头。而经过暑假的衔接课程到育明第一次考试提升到130名左右。现在稳定在年级前100名之内。
  于同学
  以指标生考入辽师附中,排名不靠前。
  经过暑假的衔接课程,进入高中后逐渐上升到中等偏上的位次,现在也在继续提升。
  某同学
  考入11中学,入学成绩是130多名,经过暑假的衔接课程,现在已经前进到前10名。
为什么他们实现了逆袭?
  因为他们掌握了高中学习的规律!
  初中的死背书、刷题到高中还有用吗?
  没用!
  如果你和他们一样找到窍门
  你也可以实现逆袭!
  重要提示
  普通生唯一逆袭机会就在高一第一学期!
  佟洪江校长认为,普通生上高中之后唯一可以逆袭的机会,就是高一上半年。
  由于高中学习方式和初中学习方式差异很大,谁掌握了高中学习的规律和方法,谁就能掌握主动。即使在初中是普通生、中考考试不太理想,只要掌握了高中学习方式,普通生也能实现逆袭,在高中仍然可以成为学霸。
  真正掌握了方法,就像小编前面说的学霸那样,高中学习可以“像玩似的”。“如果了解了高中学习的特点,就会发现高中比初中还要好学。高中涉及的知识面很广,但考查的内容相对正常。不像初中,因为学习内容少,所以出题往往死抠牛角尖,高中已经没有难想的东西了,尤其是运算、化简、恒等变形、转化,只是将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
  “所以在高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学习差的学生越来越差,差到连课都听不懂,而学习好的学生,不知道能好到什么程度。”佟洪江说,“适应了高中学习你就厉害,不适应就会相当惨。所以这次讲座对大家非常有意义,因为我们太了解初高中区别和高中特点了。”
  能不能实现逆袭,就看这个暑假!
  进入高中后,同学们面对的还是一样的老师,一样的学习节奏。所以想在高中实现逆袭,中考后的这个暑假非常关键。
  佟洪江表示,如果安排合理,初中时期的成绩差距、学习能力、学科能力差距,在这个假期可以弥补回来很多。进入高中后,掌握了高中学习的规律,就可以缩小和原来学霸们的差距,成功实现逆袭。
  佟洪江说,“而为了让自己的重新定位更有利于自己3年后的高考,许多同学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他们已经通过初升高衔接课完成了过渡。如果你没有过渡,你已经落后了。”
  这些孩子的初三暑假是这么过的
  想和他们一样自信满满地进入高中生活吗?
  初升高衔接究竟应该学什么?
  很多初升高衔接课程直接讲 高一的教学内容,可能让孩子高一第一个学期的学习容易一些。但理性的家长应该明白,课程开学老师还会讲,而初中高中学习不同的地方:
  学习方法
  思维方式
  自学能力
  学习习惯
  才是需要孩子们提前修炼的功课!
  不只讲新课
  不只讲文化课
  不仅仅是片段式的知识
  一个暑假,
  收获高中三年学习必需的
  能力、思维、方法!
在益生初升高能收获什么?
  心态+知识+学法
  培养总方案
  ――佟洪江亲定
  不仅仅是新教材!
  教学方案
  ――学科长亲定
  非智力因素培养,别处难找!
  非文化课
  ――佟洪江亲定
  益生教学环境
提示:家长可对比评价,看看其他课程是否也能有这么丰富、系统的内容!
益生初升高精英计划
  给你高中三年学习的能力、思维、方法!
  火热报名,额满为止!!!
  报名电话:
  益生前台:8
  梁老师:
  陈老师:
  中考服务群:(资料,课程)
  益生教育
  励志专家&中高考专家
  方法习惯专家
  来找我
  西安路校区:大连沙河口区民政街402号,科技广场后身(地铁西A 口右转30米)
  高新区校区:大连高新区屹馨街75-3号,一品曼谷小区健身广场旁边
  中山区校区:大连中山区中南路219号,中南路与迎宾路交汇处(中南路新玛特旁)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2865文章数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上海北京很大比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有接近一半去中职,是吗?是否北上广大城市的职普比更高?
【刘灏的回答(700票)】:
谢谢邀请,很简单,找出各省各年度的普通初中毕业人数和当年的普通招生人数,再用后者除以前者,就得到当地初中生进入高中的比例了。
上图是2004年到2014年的普通初中进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11年平均值,横轴是录取率,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上图是2004年到2014年的普通初中进入普通高中的升学率11年平均值,横轴是录取率,初中到高中的升学率,最高是北京、天津、内蒙古和上海,最低是云南、贵州、西藏和海南。注意标签是0.2、0.4和0.6,都有个小数点。
顺便再画一张图。下面的图表代表了各个省市在各教育阶段的累计升学率,横轴四个阶段分别代表小学、初中、高中和第一批本科,纵轴代表一个小学在该省就读的人,在该阶段仍然在读的概率。
从上图可以看出,各地区从小学到初中的累计升学率差距很小,大都在90%到100%之间,注意到其中一些地区的初中升学率大于100%,这是因为这些地区每年的初中招生人数平均要大于小学毕业人数,暂时还不知是为什么。此外,上海市的初中升学率平均值为95%,这是因为上海市的民办初中数量较多,近年来上海市的普通小学到普通初中的升学率已经降低到了85%左右,六分之一左右的普通小学毕业生进入了民办初中。
各地区到高中的累计升学率,从云南的34%到北京的62%,差别为1.8倍,此时的升学率地区差距已经大于到初中,但最高值还没达到最低值翻倍的地步。
到第一批本科时,各地区的教育升学率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北京到第一批本科的累计升学率是19.3%左右,代表每5个北京小学生就有一个能够上第一批本科;而最低的是四川、西藏和广东,分别为2.7%、2.9%和3.0%,30多人才能有一人上第一批本科,和北京的差距在6到7倍左右。
1,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招生、毕业人数为年数据,第一批本科招生人数为年数据。使用第一批本科招生数的原因是不能方便地找到全部高校招生的数据。
2,累计升学率=分阶段升学率的连乘积。到第一批本科的累计升学率=小学到初中的升学率
初中到高中的累计升学率
高中到第一批本科的升学率。
3,累计升学率的详细数据:
【东尔的回答(93票)】:
谢邀,北京房山人,嗯…或许说是燕山人更好吧,八辈儿北京郊区土著。 因为这问题问的比较笼统比较杂,我就干脆把我想说的混在一起都说出来吧。
北京孩子上大学就是比别的地方容易,这是事实,支撑数据网上一查多的是,只要这一点成立,别人说北京的事我们就没什么可反驳的,北京爷们儿豁达仗义,屁大点事没必要藏着掖着甚至哭穷叫苦。
至于去上职高的人近半,这种事很正常,去百度一下,每个省上高中的人都不过半数,他们过的也未必多好,怎么就咱北京孩子就得出来哭穷呢?何况上职高的孩子也没那么差,监狱养老什么的根本扯淡。在考学这场游戏里玩的差,就接受玩的差的惩罚,找工作难,养家难,但是变坏的还是少数。
一切地域矛盾最终都归因于阶级矛盾,外地和北京如此,郊区和城区也如此,有差距这是必然的。
但是郊区孩子和城区孩子差距没那么大,的确,从高考上看清北在西城东城海淀的高中录取占大多数,但是别忘了东西海的高中的学生不等于东西海的学生,我们也可以进去的,只是比例少一些而已,我认识的初中同届二三百人里,就有那么三四个是从郊区考到城区之类的地方然后清北的,我个人以及我认识的很多人就是从郊区考到985,211的,这没什么难的,211的比例很大,大概得有百分之十几吧。所以你看见的那些学校的录取率是包括郊区的尖子生的,而剩下的郊区学生,考不上清北很正常。更何况,在我上学的大兴区,我们大兴一中每年清北还是有那么十个八个的。我有两个瓷器,发小兄弟,从小学习成绩相近,但说实话我没他们努力没他们踏实,一个小学去了朝阳读书,一个户口问题去了外地,后来他们一个在北外,一个在武汉理工,而我在大连理工,要说差距,那也就这么点差距,何况那个北外的比我努力比我踏实得多。
其实题主能提出这个问题的原因在哪呢,在于很多人的圈子都太小太封闭,小到只包括自己身边的一圈,封闭到看到很多数据的时候都不相信数据是真的,不得不相信的时候,还要想办法证明看到的是特例。
比如我妈,坚持认为中国正常家庭每年最低收入也得十多万,平均怎么也得二十多万,因为她看到的所有家庭基本都这样。这种小圈子的经验,让人无从驳倒,但是又可笑可怕,尤其是,她在民政局工作……我问她,那你们局里备案的低保户呢?难道他们也十多万?我妈说,那些都是特例,而且人数太少了,就那么几个人又都是有病有残的,怎么能算数?
题主也是,突然发现也不是每个人都上的了高中,就感觉发现了了不得的事情,觉得一定可以扫除其他地方的学生对我们的误解,觉得这在全国一定是特例,一定只有这么几个城市因为政策之类的原因才这样,然而,事实并不如此,我们只是个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教育,北上广又怎样,事实就是条件不允许。
考学就是一场游戏,能到高考这一关的,其实不多,在哪个省都是,不是每个人都能玩到这里,而且每一关里北京的难度都稍低一些。在这场游戏里,打的好的和打的不好的互相扎堆,所以我们都只知道这个游戏的一部分事实。是的,可能在我们的圈子里百分之八十都是211,考不上一本那就是差生,可是我们得尊重数据,也尊重那些从小就没能和我们站在一起的孩子。
【吴冰的回答(46票)】:
【小小jewel的回答(27票)】:
仅供参考。
【唐长老的回答(1721票)】:
只知道北京的情况。
北京各个区的教育水平差距极大,大到什么程度呢,DXH三个区垄断了清北名额的90%,Cy、Sy等基础较好的区可零星捡漏,生在其他区县意味着你就算拼尽全力,也没有可能上清北甚至是985211,比如CP区。
然而即便是在垄断了90%清北名额的DXH区内部,中学与中学之间差距是非常非常巨大的,这差距有多大呢?相当于北上广和二十八线小县城的经济水平差距。
如果被摇号到某些升学率低于10%知名流氓中学,意味着你多么努力也基本无望考上高中,没错,就是高中。每日都是和乡非杀马特青年体验凌辱play与被凌辱play的现场版,如果能考上高职出来搬砖已是美好得不行的远大前途,毕业后数年重聚,你就会发现当年的同学很多正在监狱里养老。
一旦被摇号到这类中学,等在未来的,基本就是绝望两个字。在北京这种挤满了清北复交常春藤985211的地方,连大专都不如的存在,就连应聘服务员端盘子都会遭人白眼。然而家在这里,又无别处可去。
然而作为一个普通的北京市民,如果你既没有钱买得起10w一平米的学区房(直升),你也没有加入一个在全国范围内都强有力的组织并在该组织里拥有不错的人脉(保障),你家孩子又不是什么能在各大杯赛里拿一二等奖的天赋异禀的学霸(点招),那么你家孩子被摇号进此类中学的几率还是非常非常非常大的。
生在北京,意味着要和全国最有权有钱者竞争。
而小升初摇号和素质教育两项阶级固化的利器,令所有中产小康家庭的努力都付诸流水。
就算多么拼命想要摆脱被摇号进地狱的命运,然而已经进了天堂的人总是将门缝关得越来越窄。
公立教育愚民化,要获得和以往同样的知识,就要投入大量金钱上机构,成本几倍几十倍的增长,而这绝非普通家庭能够承受的。
很多人只看到了北京高考美好的表象,却不知其背后的残酷与血腥。
能考上一个不太烂的高中,那已经是踩在无数人的尸骨上。
至于某几所垄断了清北名额的重点高中,如果有机会翻翻那些孩子的档案,看看他们的父母甚至祖父母的职业和所处阶层,就会更加明白现实的残酷。
北京小孩的命运,基本在小升初时决定,而非高考。
上了怎样的初中,未来的阶层基本就定下了。非有极大毅力与时运者,基本很难翻身。
是的,北京普通家庭的小孩,有极大可能无法考上高中。
甚至清北留京者的子女,其学历也将很难超越其父母。
外省刷题然后高考移民到北京,大笑北京高考简单的小孩并不了解北京玩法的残酷性。
而一旦他们选择定居北京,开始养育自己的子女的时候,一路陪着小孩从小学走到大学,就会发现一个可怕的陷阱。
----------------------------------------
很多人没看明白我的意思。
北京的问题在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上升渠道被封死,选拨制度不透明。
平民家庭的小孩想努力想刷分想效仿衡水模式都没有机会。
你说北京卷简单,你随便刷刷题就能考高分。
但你首先得有刷题的机会和资格。
你连高中都上不了,还怎么谈高考考卷简单?
北京的公立学校是不允许补课的,偷偷补课被举报是要被处罚的,因此也没有学习衡水的条件。
你要补只能花钱去外面补,过去不是这样的,过去这些东西都涵盖在公立教育里面的。
自从搞了素质教育和摇号,意味着平民娃要付出几十倍的金钱才能获得和过去同等的教育。
而没有这个家庭条件的就只能等着摇号进流氓中学。
权力富集的地方,马太效应是很明显的,北京中学与中学之间的差异就是这么巨大,最好的重点和最差的普中,和正常人与培智儿的差别差不多。
高考的矛盾,从来不是北京上海之流和高考大省之间的矛盾,而是阶层与阶层之间的矛盾。
(我匿了,你们慢慢想,总会明白的)
谈的是两个问题。北京承认高考是容易,也承认教育资源丰富,但答主强调的是教育资源不公平,拼关系拼资源在北京更为凸显。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公平破坏了上升通道。作为城市蚁民,穷二代,魔都虹口区某个垃圾流氓初中整个年级只有两个人考上区重点的学生,我宁可投胎在启东或者南通。这个你说的不矛盾。
【孙小乔乔乔乔乔的回答(23票)】:
上海某区,初中很差,全年级200人左右吧,考的进高中的40个左右。我没考好进了个较差的高中,然后高中考进大学的貌似一半不到,我比较认真进了个一本,,在我们那里全年级也没几个一本。
ps学生家长如果想让学生以后进优秀大学,最好小升初就拖关系找好的初中。
pss以前初中进职高的朋友都没有联系了都,虽然她们人不错,但渐渐真的没共同语言。
【刘龙凯的回答(22票)】:
问题描述更新里说不局限于北京上海,那我就说说河南的情况。
家父和家母都是农村初中的老师,所以我算是比较有发言权吧!
我母亲所在的初中是典型的公办农村初中,每年招生6个班,每班不到80人。总计按450人。到初三时,只剩下3或4个班,每班30-40人,总计不到100人。每年考上县二中的人数约30(剩下的大都去职高或者中专了,几乎没有去其他高中读普高的,因为不可能有前途)。
我父亲所在的初中原先是县二中的附属初中,刚成立时招生有选拔考试,收高昂的学费(我当初进校的时候一分钱没少交),当时升入县二中的比例约为(40X6)/(60X6)。后来整顿教学秩序,搞分片入学,这个初中变成了摇号入学。因为学校制度和老师的管理都比较严格,升入县二中的比例约为1/3。
县二中每年高考的一本率约为150/2000。
本县不是山区,不是贫困县。
【司马暗的回答(54票)】:
timeline上刷到排名第一的答案,有好几个好友点赞,但我认为这个答案问题很大。
这个问题是需要数据支撑的,不应该让一个经验之谈的答案排在前面。
我试图通过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计算一个人在所在地区能升到普通高中的概率,但恕我水平有限,希望有统计专业的朋友能完成这个工作。
但我在网上找到下面几个数据
来自搜狐教育来自搜狐教育
来自中考网
上海中考网 上海市教委近日公布《关于2015年本市中等学校高中阶段考试招生工作的若干意见》(简称“中招政策”)。据悉,2015年符合上海市中招报名条件的学生约为7.9万人,高中阶段录取率为98%左右,普职比大体相当。
≈98%*50%=49%
补充一点,关于上海的一半一半。
顺便说一句,有些不平等是隐形的,而且高考可能连促进中间阶层内部流动的功能都要丧失了。
【河马的回答(208票)】:
一大堆给北京上海高考洗地的,被骂了这么多年的北京上海高考,这么容易就想翻身,naive!
高票答案说的情况,夸张用的还欠点火候,考不上就蹲监狱,动不动打感情牌,我呵呵了,洗地也不是这么洗的好吗?
如果就因为这么一个现象(教育资源集中)就去说北京高考其实很难啊,没你们说的那么容易,那么我想问人家一个小城市一年没有清北的又怎么说。教育资源集中在中国很普遍,你说的那种现象全国各地都有,而且非北京上海区域更甚,非大都市非重点班的没考上高中,大学的多了去了,知乎的一个毛病就是何不食肉糜,以为自己的情况很差,殊不知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既生在了北京,又想生在北京好学区,又想父母有背景,怎么好事都给你占了呢?
不管怎么说,一个普通北京上海市民和普通非北京上海市民相比,高考难度必须是低很多的。
挨打要站好别得了便宜还卖乖,最烦这种了。
(我只是反对高票匿名的答案
上海北京很大比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普通高中?有接近一半去中职?是吗?是否北上广大城市的职普比更高? - 回答作者:匿名用户 ;)
我只想说题主你要知道,如果北京上海是这种情况,那么其他地方的情况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不要把高中,大学当做肯定能上的,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态度俯视众生,有句话叫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差不多是这个意思。
【青丝纨正的回答(32票)】:
我就是92年生,10年高考的人。
我就讲讲我从小到大的升学经历,还有我初中母校也是我妈工作的地方。
我家在兰州。
按户口划分,我应该读水车园小学。但那时候卡得紧,不到七岁不给入学,我六岁半不入学就得到七岁半才能上小学了。所以一般情况下不少人会选择去读学前班。但刚好秦安路小学对口直升就是兰州三中,秦安路小学的地以前还是兰州三中的,所以即使我妈在三中教高中,但我也顺利入读了秦安路小学。
大概四五年级的时候吧,具体也记不清了,秦安路小学合并了街对面巷子里的回民小学,名字也记不清了,所以我们高年级也搬到了回民小学去。但那时候,大家都对这个合并很有意见,因为那所小学真的很差…所以从那之后,我见多了半道劫钱的,打群架的,骂老师的,逃课的…
小升初考试取消后,同一所小学,大家未来初中还是同学。而三中的初中部真的很不错,每年中考考上一中,师大附中的人很多,我的同学,同班同学,我记得好像就是那年中考状元吧。所以到了六年级,秦安路小学开始发疯的收插班生,只要交钱就能进,到我们班六年级毕业,一个班将近90人,最后一排都顶着墙根坐了。
于是,接盘侠三中就倒霉了,原本计划的班级数量不的不增加。我记得我们那届初中十二个班吧?也记不清了,反正这么两件事后,学生质量参差不齐,初中部也越来越庞大。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也越来越多,总之一句话就是整个学校鱼龙混杂。
但幸好我作为教工子弟,在教工子弟班,老师配的都是很好的,同班同学不少也是家长托关系转进来的,或者都是摸底考试排名前列的。所以到初中毕业,虽然三中考的不如往年好,但从我们班来说,进兰州一中和西北师大附中的人还是很多,即使没进这两所,也能进兰州二中,三十三中,铁一中,兰化,兰炼中学这些。但同初中有些人,真的也就没有再读。
我进了一中。兰州一中那时候还是一个比较奇葩的存在。兰州有两所学校最好,兰州一中,西北师大附中。如果非要分个谁第一,那能吵到天荒地老。但从考学上看,全甘肃唯西北师大附中执牛耳者。我本是想考师大附中的,因为可以住校,那时候很好奇这事。但我妈鉴于我的自制能力不强,坚决不肯。(后来,上大学后事实证明我妈是对的…)为此她还找来调到师大附中的同事佐证师大附中老师的凶残,打学生…-_-#
总之最后我去了一中。兰州一中那时候还是冯永宁的时代,整个学校管理更接近于大学或者说比大学还要散漫。学生没有校服,每周下午必会有课外活动时间,各种各样的校园活动,神龙不见首尾的班主任,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三点上学,六点多就放的奇葩作息,即使到了高三,我记得最多也就是高三好像周六上午补课半天。而那时候西北师大附中刚好是兰州一中的对立面,住校,全封闭管理,进出校园需要不同颜色卡片证明,每天早晚自习,周末补课…所以对于师大附中来说,考一本的人,我感觉,因为我有次去数过他们的高考榜,能有80%以上,接近90%都有可能,考不上二本的,可能就零星几个。兰州一中呢…我们那年的口号叫做保五争八…+_+什么意思?就是保证50%的一本率,80%的二本率。但这个算法呢,也不是说一级900多人这么算的,因为兰州一中有正式学籍的只有五百多人,其他是交钱进来的…-_-#也就是说,当年全兰州市中考排名前一千多的人,(姑且这么估计一中,师大附中各五百招走前一千人)会有两成考不上二本…+_+事实证明,我们高中班确实有这样的同学。但其实呢,很多交钱进来,学籍不在一中的,也会考的很好,所以就造成我感觉我高中班大家考的都不错,上交,同济,北理,中山,湘雅…一堆比我考得好的人,但实际呢,一中还是在保五争八,还是有当年兰州市前一千名陨落…包括我自己…其实都不好意思估计中考自己大概多少名…=_=
但话说回来,就这样,这都是可以说全甘肃从资源配置到考学成绩最好的两所学校了。但你们在全国前一百的高中见过这两所么?没有吧。全甘肃不要看总人口少,但考生很多,那年29w接近30w人高考,一本学校1.4w么1.5w,全兰州市高考约莫5w人,一本能有接近0.6w人,其余的名额才是分给其他十几个地州的。算一算,全甘肃一本率5.1%,兰州市一本率12%,整整一倍。再算大一点,约么二本当年招5w人,那么对于29w来说,剩下的人去哪了呢?虽然说对于不同人讲,落榜的概念不同,但起码甘肃一半的考生是真的没学上。即使在兰州,这么说吧。我的好朋友就在兰州三中读,我妈就在兰州三中教高中,大家为什么对艺术生印象不好?因为真的有一大批人为了上大学在临时抱佛脚,而这也能说明临阵磨枪不快也光,那时候三中一个班能有几个上二本或者三本的学生,老师都会觉得三年来的付出没有白费。(具体数据说实在我忘了从哪看的了,但大概这个数字我有点印象,如果谁还有高考报名手册,那么可以查一查看)
所以其实在资源的分配是很不均匀的,这个不均匀不仅仅说是大学的分布,高中师资和物资的分配,其实还有家庭环境的因素在里面。不是我吹牛,我妈作为一个语文老师,16岁考大学,20岁开始教书,后来在我小时候还一边带我一边读了个硕士出来。高级教师,职称评定,兰州市先进等等这些作为普通老师能拿到的也都没落下。就说她带的学生语文平均分能到兰州市第二,可依然改变不了她学生考不上好大学甚至是考不上大学的境地。为什么?我妈和我讲过,其实一个人的教育和家庭因素的关系很大,为什么现在寒门难出贵子?家庭财力能享受的教育资源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是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的教育。她说你可以对比下你们班同学父母的职业,我们学生的父母贩夫走卒,无劳动能力低保什么人都有,有时候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父母忙于整个家的生计,还有时间管孩子么?但是想把孩子推给学校来管,一个老师五十多个学生,怎么能照顾全?
有时候,我们极力否认自己是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下的受益者,但其实我们偶尔也会在心里沾沾自喜一番。
至于现在,我不高考很多年了,但从我所了解到的甘肃省和四川省来说,大批量的将本地二本提升为一本并不是解决教育不均衡的办法,只会是治标不治本。现在兰州中考改革,其实像三中这样的学校,作为市属重点,已经生源有了很大改善,但另一方面很多能上一中师大附中的人却跌落到三中这类市重点,又是怨声载道。所以无论如何均衡教育资源。说到底,只要经济上不去,人民生活水平没有提高,任何手段都无法完美解决这个问题。因为考不上初中高中,考不了好的初中高中,有钱可以让孩子出国,让孩子去好学校借读,可真正没有钱的人呢?我也不知道了。
【JiJiaJian的回答(6票)】:
其他行政区域有更大比例的人中考无法升入高中
【Kikun的回答(3票)】:
我中考时2010年,老师说北京的普高升学率是49%,结合生活经历我相信这个数据。当然北京也有中职逆袭考上一本的,这样的人,人数不多也不计入中考时的统计。
我有个同学,我们在高职的图书馆认识,他在给和我同一专业的师姐讲专升本英语题。后来知道他上第5年,我上第1年。他初中上的是重点,我很不理解当年他干嘛不考普高,得到的回答是他妈妈的决策是让他上5年制高职再升本。刚来这里的前三年算中职,后两年算高职。5年制也可以参加升本考试,但他刚来时还不确定有没有资格。
【金山的回答(7票)】:
坐标上海,一些好的初中基本上可以做到百分百上区重点高中,如果有人实在太差了,那就只有出国了。即使是一个很一般的公办初中,可能全校都没几个能上重点高中,但上普通高中的几率也不小,至少有很多花钱就能进的高中。不过上海的主流精英社会之外,特别是郊区有着大量的民工学校,要知道如果没有上海户口也不是特殊人才的话,子女是不能参加高考的,他们的子女再优秀,也只能去职高。这部分人数量之庞大,直接拉高了职高的生源数
【栗芋的回答(4票)】:
坐标河南某县城,一般大家初中都会读完,高中就有大部分辍学了。我所在的初中,初三160多人,读高中的只有不到20人。我小学同班同学里读高中的就三个。我所在的高中是河南省示范高中。集中了全县最优秀的学子。高三算上复读的学生有3000多人。考上本科以上的的包括三本也就800多人。北大清华基本没有,只有05年有一个,一直念叨至今。10所名校一般是4个左右。985几本在60人左右。我刚看了下学校官网,15年高考学校把优秀考生罗列了几个,分别是考上西安交大的,中戏,北影,长春飞行学院。我是09年参加的高考,那个时候我们学校的优秀考生也会罗列几个复旦上交人大的,没想到如今。。。不过本科上线率确实提高了一些。给各位参考。
【丁维悦的回答(7票)】:
初二的时候我从公办学校转到一所非常好的民办学校(全区成绩第一),当然也是付了很大代价的,最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学风不一样。
公办学校里的学生,也就是之前的我,初一和别人去砸空出来的老房子的玻璃,那家人家抓住了我们这波人,算上前几波没有被抓到的外校学生砸的玻璃,我们十几个人每人赔了250。
上课的时候并不那么认真,而且学生之间差距简直是「巨大」,有次次不及格30分的人也有90+的学生,老师在初一的时候对班级差生期末考试的要求的三总150,每门一百分的卷子。学生之间贫富差距也是有的,因为低廉的学费,基本没有处于一种社会圈子的感觉。
而私立的学校,我第一天入校,早上就在做语文阅读,上英语课默写,老师报的很快我默的也很痛苦qaq,第一次参加数学考试,卷子我觉得蛮简单,做完以后和几个人一起交上去先批改,结果人家一个个95+,我70,当时真是感觉羞耻,再也不早交了?o?? o??
学费每学期不是像双语学校那么贵,9000,所以来这个学校的并不会有家徒四壁出去混的人,因为父母一旦有这种经济能力,不会太放纵自己的孩子成为混子。
最终的中考结果,我问了问以前的同学,公办学校一个班30人吧,我们班就小于8个上了高中,别的都是商校美校职校,而私立的学校39个人,我们班32个市区重点,几个出国,几个借读的不好好学习去了职校。
结果还是能看出来差距的。
【张十一的回答(5票)】:
大概差不多吧,我记得我初中同学里上正儿八经高中的只有六成左右(上海)
【六只正在飞的羊的回答(6票)】:
说上海的情况。
初中基本决定高中,高中基本决定大学。
上海大部分优质的初中都是私立,以及延安市西这样的少数公立。一般而言小学成绩不怎样,就去了公立初中。因为私立需要靠成绩进,公立的就靠划片区(钱特别多的砸进私立的也是有)。在某种程度上,公立初中可以理解成差学校。
我就是那种小学成绩不好进了公立初中的,一个年级两百来人,年级前五十的可以上普通高中。我认识一些人的初中,大概是年级前十几名才能上高中。所以在这些学校里,会把职业高级中学也算作“高中”不然成绩太难看了。
私立就不一样了,普通高中基本都能保证,好一点的市重点也能保证。像华育,世外,上宝这样的基本就是看四校率了(上中华二交大复旦),并不怎么关心你是不是市重点因为绝大部分人进的都是市重点高中。
私立公立一平均,大概一半人没上普通高中吧。
后来进了上中,感觉公立初中的小伙伴真是少的可怜,全年级四百人有没有二十个我都怀疑。。
【ANIV的回答(3票)】:
有幸毕业后在北京从事教育相关工作,还是北京中考。
北京各区之间的教学质量差的非常多,海淀西城都是教育大区,学校多,父母重视教育,孩子从小接受的教育质量会比较好,东城稍弱,朝阳次之,剩下的其他区县会更弱一些。
像上面有的答主说的,北京的孩子从有集体生活开始,就开启了各种竞争模式,学区房,推优派位,中考名额分配统筹等等,其实都是一个筛选漏斗,一层一层的把学生筛选出来各自接受合适的教育。
在北京中考中,相关单位实际上是对职业高中有扶持的,北京中考有一个政策叫做贯通培养计划,这项计划所做的就是鼓励成绩稍弱对上高中有些吃力的学生进入职业高中,而这些职业高中的办学是跟部分公立学校和大学合作,相当于学生进入职业高中后,连续五年或七年,直接专升本,最终获得本科学历等等。
不太记得具体的升学比例了,但是进入普通高中的比例50%还是有的,所以可能也不是说职普比就比较高。
只是大家都结合自身,去了适合的学校,也有很多进入国际高中或者直接出国了。
【boeJohe的回答(4票)】:
这种问题还是出数据比较好
另外 觉得有些答主心态好奇怪是 同为无权无势穷屌 屌丝何苦为难屌丝 阿门
最高票里跟大家讨论了一会 我要说一个事实是 我们县已经十几年没出清华北大了啊 !!!!!!
--------------------------------------------------------------------------------------------------------------------------------------------
我的意思是 除了一部分学习好的去市区上学之外 县里的高中资源真的不行 更不要说农村了
以此 反对高票答案说的 情况 这个样子
补充 1.说小升初和中考是坎的 别的省市也是的 小升初也是钱踮起来去考的 没有钱的就只能按区上学了 什么区什么高中 跟你们一样一样的 我不想举例子了
2.说我逻辑混乱的 那我把数据帝邀请来了啊 可是他的答案 还有有些答主的答案 你们不看啊 我有什么办法
&&&&&本文固定链接:
【上一篇】
【下一篇】
您可能还会对这些文章感兴趣!
最新日志热评日志随机日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五普法五年规划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