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世博会会,广交会,奥运会的共同点和差异性

关于“奥运会”、“广交会”、“世博会”、“节事”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奥运会”、“广交会”、“世博会”、“节事”的问题
我国的有众多形形色色的节事,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论述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给上海或者我们整个国家带来哪些影响4,我国节事的举办仍然讯在着诸多不足,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交会迄今已经有10年的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展览会、试尘俗不足所在?在怎样解决3,但是跟国外相比1、论述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2
提问者采纳
你认为存在的问题有哪些、“节事”的问题 悬赏分,我国节事的举办仍然讯在着诸多不足、广交会迄今已经有10年的历史“是我国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展览会、试尘俗不足所在:5 - 离问题结束还有 14 天 22 小时 1,但是跟国外相比?在怎样解决3、论述北京奥运会的举办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从正反两方面论述》2、我国的有众多形形色色的节事,但是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广交会”、论述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会给上海或者我们整个国家带来哪些影响4、“世博会”关于“奥运会”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广交会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商的同志辛苦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高尔山 .cn/u/13431.html
关注好友人气:
好友关注人气:
精彩博文推荐
世博会与奥运会
两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两年后上海世博会开幕。但是在我周围的人对这两个会的反响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也不知道。两年前,北京奥运会无论是在开幕前开幕后,周围的人谈的都是关于奥运会的新闻,显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而今年的上海世博会,无论是开幕前还是开幕后,周围好象没有人在谈论这件事。可能抚顺离上海太远了,想去看不方便,看电视有是也只是新闻报导,没有什么具体的内容。所以人们也就没什么兴趣谈论这件事。但往深了想恐怕没这么简单。今天上网,见到老外交家吴健民对此的评价。吴建民直率地说,在他看来,&大家好像还未能完全了解世博会的意义&。他说:&世博会不是嘉年华,不是奥运会,不是美术双年展,也不是广交会。世界博览会是大家围绕一个理念展开想象。&&为什么法国印象派大师的那几幅画作,要不惜工本各坐各的飞机到上海来?为什么丹麦的小美人鱼要不惜启动国家级安全措施运来上海?现在的世界是平的,要看这些作品只要上网点击&维基百科&就行,可为什么要把它们运到现场?&一连串发问后,吴建民自己解答:&其实这些行动都是在问我们,城市应该怎么建设?文化的不同性格造就了城市的不同性格。千人一面的城市是短命的。这个问题是不是值得我们思考?&所以,上海世博会不是普通的展览会,它关注着一个全球性课题&&&城市&。 由此可以看出,周围的人对上海世博会无太大的反响,还是一个文化层次的问题。体育是个大众的活动,奥运会是体育的最高盛事,当然对其的关注程度要高。而对一些刚刚脱离温饱,有些人还要为生活而忙碌的大众来说,全球性的课题似乎太大了。&
生活小院 的更多博文
所属自分类:
(24) | 分享数
(0) | 转载数工业霸主 正文 正文 147 想上广交会 - 八一中文网
& 正文 147 想上广交会
正文 147 想上广交会
推荐阅读:
&&&&林振华视察了在浔自的整个生产体系—觉得十分放心,这一次把生产基地转到浔阳,已经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下一步,他会把面向国内市场的电风扇生产全鄯转到浔阳来,在丰华的老基地主要生产五叶风扇,用于供应国际市场。至于国际市场如何打的问题,他现在还没想清楚,但他坚信,办法总是有的。&&&&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浔自这样一家中型国营老厂,车间管理、技术、工人、设备等各个方面都非常过硬,他们缺乏的只是一个好的产品和一个销售渠道而已。而后面这些,汉华公司已经提供给他们了,所以,整个生产流程从一开始就运转得非常顺利。&&&&与富于经验的车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相比,彭少哲等人的管理经验就显得非常稚嫩了。林振华吩咐彭少哲要充分尊重浔自方面的管理意见,认真地向对方学习。当然,浔自方面的人也非常清楚,自己无论多么强势,毕竟是拿着汉华公司的钱在做事,所以,那些四五十岁的车间主任、技术科长们,在彭少哲的面前同样客客气气,一口一个彭科长地,做足了样子。&&&&花花轿子众人抬,这个道理林振华是懂的。对方尊重自己,自己也需要尊重对方,这样才能真正形成双赢。他交代彭少哲、施国俊、曹文强等人与浔自的中层干部和工人骨干们搞好关系,暗地里给他们一些小小的挣钱机会。&&&&比如说,请技术科的工程师帮着改个什么图纸,然后塞上十块八块钱的作为劳务费。&&&&所有给汉华公司做事的工人,都能够在基本工资之外得到加班费和月度奖金,这两项的金额平均有20多块钱,快要接近普通工人工资的一半了。&&&&谁也不会跟钱过不去,浔自的职工过了两年的穷日子,对于钱更加敏感。在汉华公司面上的温情以及台下的金钱攻势之下,越来越多的浔自厂骨干从内心倒向了汉华公司一边。在他们看来,愿意做事的企业就是好企业,不管汉华公司是什么样的所有制,它最起码是在扎扎实实做事情的。&&&&邱庆洋对于这种人心的变化虽然有所察觉,但也无法阻止。自从林振华到他家去给他送了两条中华香烟之后,邱庆洋索性连生气的兴趣都没有了。反正自己过上几年就要退休了,汊华公司想收买人心,就收买去吧。&&&&普通工人方面,林振华也没有忽略。按照汉华公司最早与浔自签订的协议,电风扇生产中需要雇用的浔自厂职工是200人。随着生产逐渐步入正轨,林振华又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就业岗位,尽量地让隐性下岗的工人们都能够重新回到工作岗位上。当然,那些人浮于事的机关干鄯,林振华是不会聘用的,他们的工资由邱庆洋来负担。甚至于那个与曹文强打架的沈家二流子,也得到了一份当装卸工的工作。当然,这样一份工作,是他写了一份5000字的检讨交到彭少哲手上,并且当着全体工人的面表示要痛改前非之后,彭少哲才给他安排的。穷寇勿追、归师勿遏,汊华公司方面也不会把人非要逼到绝路上去不可。&&&&浔自工人自己开的菜园子,例是日益地萧条了。在收完一季的蔬菜之后,大多数的人家都没有继续种菜。邱庆洋安排了几个人把那些瓜架瓜藤之类的收拾走了,厂里看起来不再像是个农场的样子了。&&&&林振华安顿好浔自厂的事情,这才返回丰华,粗粗一算,他在外面又晃荡了快半个月时间了。他先回到家,把脏衣服脱下来,留给杨欣回来洗。 自己洗了个澡,换了一身干净衣服,来到了朱铁军的办公室。&&&&“林经理,你回来了,请坐吧。”朱铁军看着林振华,用调侃的口吻对他说道。&&&&“朱厂长,我错了,您批评我吧。”林振华装出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对朱铁军说道。他这趟出门事先也是向朱铁军请过假的,朱铁军知道他是去做正事,例也没说什么。&&&&朱铁军哼了一声,拿了一个茶杯,亲自帮林振华渤了一杯茶,递到林振华的手上。老爷子就这个脾气,你跟他软一点,他就不会再跟你为难了,林振华现在也算是懂得如何当老爷子相处了。&&&&“说说吧,这一段收获怎么样?”朱铁军问道。&&&&林振华把上海、南京、浔阳的事情分别汇报了一番,汉华公司的经营是要接受汉华机械厂的监督的,所以这些事情他也没必要瞒着朱铁军。&&&&朱铁军听得连连点头:“不错不错,小林,你干得的确不错。”&&&&“对了,朱厂长,咱们的大化肥成套设备,现在情况如何?”林振华反过来问道,他好歹还是技术科副科长,也该关心一下厂里的事情了。大化肥成套设备的生产进度,他大致知道一些,不过细节还是要向朱铁军再问一句。再说,这样问一句也显得比较关心厂里的事情嘛。&&&&朱铁军道:“设备生产的情况也非常顺利。咱们化工设计院设计的冰机,不比日本人的差。原来他们担心有些鄯件咱们加工不出来,自从上次引万冰机主轴的事情之后,他们就放心了。现在按化工设计院的图纸制造的几台主机都已经完成,有一台已经送到设计院测试去了,据说他们比较满意。”&&&&“压力容器的生产情况呢?”&&&&“压力容器方面问题也不大,冯旭带着容器车间的工人已经加了两个月的班,几个大罐子都做好了,现在就剩下一些小东西了。对了,咱们的埋弧焊机可立下大功劳了,化工设计院来验收的时候,都说咱们的焊缝质量比石化机还高呢。”&&&&林振华笑道:“这个情况我知道,石化机的那个天才女焊工现在正忙着结婚呢,估计没精力干活了。”&&&&朱铁军是记得沈佳乐的,他也笑着说道:“小林,你可别没事老去调戏人家的女工,会犯错误的。”&&&&“我冤啊!”林振华叫起来,他的确觉得自己挺冤的,不过就是开了一句玩笑嘛,怎么大家都觉得他和沈丫头之间有一腿呢?最离谱的是,连沈丫头自己都怪怪的,她临走的时候说的那句话,到底是个啥意思呢?&&&&朱铁军不是太八卦的人,说了一句也就不再提了,他对林振华说道:“对了,小林,我们预计在4月份开始安装,到时候你得跟到现场去。”&&&&‘口月份? ”林振华犹豫起来。&&&&朱铁军眼睛又瞪起来了:“怎么,你又有事情?”&&&&4月份我打算去一趟广州。”林振华道。&&&&“还是那个专利的事情吗?”&&&&“不是,我想去参加今年的春季广交会。”&&&&“广交会!”朱铁军惊讶地问道,“你竟然想参加广交会?”&&&&今天的人们,似乎对于广交会已经不太觉得神圣了。在当年,广交会在中国的名头,可丝毫不亚于奥运会或者世博会。&&&&广交会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简称,始创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因而得名。广交会从创办至今,已经举办了100多届,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规模、层次最高的国际贸易展会之一。在改革开放前的岁月里,广交会几乎是中国唯一的对外经贸窗口,无数有关进出口以及外国客商的故事,无不以广交会作为背景。&&&&在朱铁军看来,广交会这样高层次的展会,怎么也得是国家一级的单位才有资格参加的,自己厂子里的一个劳动服务公司一一好吧,姑且把它叫作汉华实业公司,怎么能够奢谈参加广交会的事情呢?&&&&“朱厂长,我跟您说起过的,我们生产的五叶风扇,主要是面向出口的。国内市场目前的消费层次还比较低,风扇只要能转就够了,什么低噪音、风速柔和之类的要求,大家并不在乎。但这样的产品如果拿到国际市场上去,绝对是有竞争力的。我对挣中国人的钱已经没太大兴趣了,我现在惦记着挣外国人的钱呢。”林振华说道。&&&&朱铁军道:“那是当然,如果能够挣到外国人的钱,就太好了。咱们现在非常缺乏外汇,能够出口创汇的东西,省里都是大力支持的。”&&&&“那么广交会的事情,也可以办成了?”林振华问道。&&&&朱铁军道:“这个事情,厂里可决定不了,这得让轻化厅去办,轻化厅还得再和外贸鄯门协调。这样吧,你打一个报告上来,厂务会讨论一下,然后帮你们递到轻化厅去。&&&&林振华道:“我们现在还只是一个意向,有一些问题还解决不了,正在进一步研究。所以,这个报告,我怕一时半会写不出来。”&&&&朱铁军道:“你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写在报告里呀,让组织上帮你一块想办法解决。小林,你这个人哪方面都不错,就是太不相信组织了。你要知道,个人的力量再大,也不如集体的力量。也许你觉得很为难的事情,到了轻化厅只要一句话就解决了。”&&&&“真的?”林振华来了情绪。&&&&“当然是真的。”朱铁军不屑地说道,“对了,你走之前提的那个关于成立汉华技工学校的报告,厂务会已经批了,你们可以开始招生了。”(未完待续世博会的中国之旅-牛bb文章网
世博会的中国之旅
所属栏目: &
诞生于1851年的世博会,与奥运会、足球世界杯一起被公认为全球三大顶级盛事。世博会也被形象地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迄今159年时间内,世博会已在近30个国家举办了124次。其中大多在发达国家举办,如美国已举办过17次,法国举办过13次,日本也已举办过5次。如今的世博会,已从最初的单一的展览会,演变为一个国际化高端平台。各国政府都希望借助世博会,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最新的发明,表现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力,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的思考。从最初作为英国“日不落帝国”工业文明的产物,到见证美国经济大国的崛起,再到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世博会似乎无意中扮演了世界经济版图变换交替的国际化舞台。2010年,世博会终于来到中国,来到上海。世博会 “展” 什么――吴仪的“命令”与世博的“笑话”世博会的到来,让中国人激动、兴奋,但也疑惑、困惑:这一世界顶级的博览会该怎么做?场馆内应该展什么、看什么?“不要把你们的地方馆搞得像成就展”。这是国务院前副总理、上海世博会组委会前主任委员吴仪在2009年上半年上海世博会建设期间的一次工作会上提出的要求。当时,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地方馆”正在筹备建设中。吴仪对各地官员的这一直白、不客气的提醒,甚至可以被理解为强硬的“命令”,在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看来,是说到了点子上,一句话就点明了世博会的真谛和宗旨。“世博会自诞生起,就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展览。世博会是通过展示人类技术和进步,探讨人类发展中遭遇的共同难题。”朱咏雷副局长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重复强调世博会的这一核心价值体系和展会使命。 历届世博会的展览内容,也都充分验证了世博会的这一主旨,历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展品,都是人类不同时期文明的代表或象征。例如,在1851年第一届英国伦敦世博会上,展示了代表当时人类工业文明的蒸汽机和电报; 1873年维也纳世博会,留下了由著名作曲家施特劳斯亲自指挥的名曲《蓝色多瑙河》;187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展示了贝尔发明的电话;1904年美国圣路易斯世博会,初次展出了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第一次放映了电影,等等。可见,历届世博会集中融合和展现了参展的世界各国带来的新技术、新理念、新文化,世博会成为展示全人类文明进步的大舞台,展现了人类在多个领域的奋斗进程,并启发人们共同思考未来。据介绍,世博会举办权的竞争激烈程度,一点不亚于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为争办2010年世博会,早在2000年3月,中国政府就专门成立了由国务委员吴仪担任主任委员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委员会。当时的申博委成员单位多达14个:中宣部、上海市、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等。之后又四次向世博会的管理和协调机构――国际展览局的全体大会作陈述报告。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代表经过4轮投票,中国才最终击败韩国获得2010年世博会举办权。在中国,世博会的知名度,远低于奥运会和世界杯。据说,在上海世博局内部流传一个笑话:不少国人在得知2010年上海世博会后,第一反应是“世博会的规模比得上广交会吗”?“世博会上卖什么东西”?“世博会上的东西一定很贵吧”?“世博会不是商品交易会,世博会也不卖任何东西。”上海世博局副局长朱咏雷调侃说。调侃归调侃,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管理机构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朱咏雷,可能也担心各省级政府在上海世博园的“地方馆”,以及中国企业自建的“企业馆”,内容和形式能否真正契合和体现已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的展览主旨。为此,他在各种场合,不论是面对媒体采访,还是内部会议和工作会议上,不断重复和强调世博会旨在“探索人类遭遇的共同难题”这一核心主题,提示和强调世博会展品的特殊性和标志性。世博会“展品”――人类文明进程的见证者“非文明不展品”,这是世博会从诞生起就先天具有的高贵基因。面对中国首次举办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国都搬来了自己的国宝级展品:法国的著名雕像《思想者》、丹麦的象征“小美人鱼”铜像、捷克的幸运之神浮雕、卢森堡的金色少女雕像、奥地利的茜茜公主画像、波兰的国宝肖邦“圆舞曲”、比利时的“尿童”小于连雕像、中国的针灸穴位铜人……每一件国宝级的展品背后,不仅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更是所在国家的物质文明或精神文明的象征。这就是世博会。1851年的英国“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被称为世博会的鼻祖。1850年,4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决定在伦敦举办一次国际性的博览会,希望借此机会确立英国在世界经济的领先地位。于是,1851年,女王邀请28个国家参加此次不以交易为目的的博览会。此次博览会展期为14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世界各地近14000名参展者提供的10万多件展品中,一半多来自英国厂商:大功率蒸汽机、轨道蒸汽牵引机、高速汽轮船、气压机、起重机、机床、农业机械、印刷机械、自动链式精纺机,以及先进的炼钢法、隧道和桥梁模型,甚至武器装备等。这些代表和标志英国工业文明的展品,震惊和征服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人们感受和见证了英国这个工业革命和工业文明的先驱的技术强势,“日不落帝国”获得了毋庸置疑的经济强权。与此同时,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也成就了大英帝国的盛世巅峰。风水轮流转。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宣告了美国的崛起。1893年,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芝加哥举办了世博会。菲力斯摩天轮、爆米花、口香糖、麦片还有穿着黄色广告服的柯达小姐,成为这届世博会上令人印象最深刻的展品。这届世博会被誉为“美国历史上的一道分水岭”,宣告美国跨入世界一流强国的行列,在经济与科技领域已可与传统欧洲强国匹敌,并从此一跃成为世界排名第一的经济实体。大阪是亚洲第一个举办世博会的城市。1970年大阪世博会,被认为是日本国家现代化的标志。上世纪60年代,日本经济复苏并飞速发展,1964年还成功举办了东京奥运会,第二年便乘胜追击申请1970年世博会。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主题为“人类的进步与和谐”,最受关注的作品是日本现代艺术大师冈本太郎设计的太阳塔和美国馆中由阿波罗登月带回的月亮石。大阪世博会使日本进一步打开国门,重新融入国际社会,迎来其现代化时代。从世博会的举办地与全球经济主体的崛起对比,有分析人士认为,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的展示舞台,世博会见证了“世界中心”的交替。 世博会“主题”――探讨和破解人类发展难题最初的世博会并没有主题,直到1933年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才首次引入“主题”概念,随后的世博会延续了“主题”这一新传统。而透过世博会“主题”,世博会“探讨人类发展遭遇的共同难题”这一宗旨得到完美体现。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为何要别出心裁搞“主题”?当时美国刚经历了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还处于大萧条时期,期待经济复苏成为主流声音。于是,芝加哥世博会把“进步的世纪”作为主题,明确提出科技发明和创新是今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会场里展出了当时最先进的工业科技成果,如新式汽车组装线、轮船制造技术、原油精炼技术等,参展商运用电影、立体布景、露天表演等娱乐方式吸引目光。但对于当时还处于大萧条背景下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更关心的是科学技术将如何改变美国人民生活。因此,憧憬未来理想住宅的“模范房屋”和“明日之家”展馆自然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进入上世纪下半叶,完成工业文明后的欧洲,开始关注资源匮乏和再生资源利用。于是,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以“人类、自然、科技――蓬勃发展的全新世界”为主题,倡导传播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理念。这届世博会上出版了一本奇特的书――印刷在合成塑料纸上的书,它的作者是前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威廉麦克唐纳与德国化学家迈克尔布朗嘉特,即“汉诺威原则”的始作俑者,而“汉诺威原则”的核心就是“设计服务于可持续发展”。汉诺威世界博览会规划者郑重声明:“不建造任何在世博会后无用的东西”,避免以往在其他地方曾经出现的世博会场在闭幕后成为一片“废墟公园”的结局。进入21世纪,环保风日盛。2005年爱知世博会以其鲜明的环保概念,成为世博会的一个里程碑式标志。2005年爱知世博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倡导人类尊重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选用了森林小子和森林爷爷作为吉祥物。场馆的建房所用砖块是环保型的,即在较低的温度下煅烧,经过大约两年至两年半的时间,就会变成泥土。世博会内使用的一次性餐具和垃圾袋都采用最新由植物原料制作而成的可分解性塑料。所有的垃圾经分解后,都可作为农田肥料使用。会场内的交通工具也均是环保产品,如丰田公司开发的环保型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巴士,以燃烧高压氢气的燃料电池和镍氢充电电池为动力源,能效高、噪声低,不排放二氧化碳等有害物质,最后只排除水和水蒸汽。2005年爱知世博会上的日本各大企业的展馆,更是将高科技与环保完美融合。如丰田馆,圆柱体状的外形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充满未来神秘感,馆外壁全部采用废纸再生纸壁材,展馆内壁则灵活利用了丰田集团正在极力商品化的无污染、可再生的孟买麻材料。展馆的主体采用了以可解体和再使用的钢铁构架,并使用新开发的摩擦结合施工法建设,完全不需要进行焊接。世博会结束后,丰田通过彻底的解体和分类回收,将展馆所有建材进行再使用和再生利用,做到建筑废弃物为零。 上海世博会――将为人类留下什么文明遗产2010年上海世博会,选用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英文翻译为“Better City,Better Life”。据说很多人认为主题的英文翻译比中文更好,意思表达更准确。对于上海世博会为何选择“城市”作为主题,朱咏雷副局长说有三个理由:一是时代性,全世界已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世界已进入城市时代;二是独创性,这是世博会历史上第一次将视角转向城市,也是上海的首创;三是普遍性,城市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国际社会共同关切的话题。“上海世博会将集中探索和回答三个问题:什么样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更和谐?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让城市更美好、更和谐 ? 什么样的城市发展模式让地球家园更美好、更和谐?”据统计,2010年上海世博会,已创造了世博会历史上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首设永久性博物馆;首次全球巡展;首次“永不落幕” ――首次全面引入互联网这一科技工具,开启“网上世博会”;首创“城市最佳实践区”;首设残疾人综合馆;首次采用手机门票;参加机构最多……除了这些技术层面的“第一”,人们期待并相信,2010年上海世博会,一定会像历史上的每一届世博会那样,为人类文明史增添绚丽一笔;中国这个当今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一定会让“中国制造”成为世博会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记忆。世博油画上的中国男人和中国“世博送展第一人”作为欧洲工业文明的产物,世博会在其长达159年的时间里,多是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举办。但从首届世博会起,就有中国、中国人和中国产品的身影。油画《伟大的博览会》,是英国画家亨利赛伦斯1851年的作品,画作展现了“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的开幕盛况。令人吃惊的是,这幅现珍藏于英国伦敦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的名画中,前排明显位置有一个身着清朝服装的中国人。据说这个名叫希生的中国商人,在开幕式上从人群中走向维多利亚女王,行了标准的绅士礼。也是在这次首届世博会上,来自上海的中国商人徐荣村以“荣记湖丝”参展,并一举荣获大奖。徐荣村成为第一位参展世博会的中国商人,有“世博送展第一人”美称。清政府首次组团参展世博会直到1904年,中国政府才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在世博会上亮相。当时的大清国接受了圣路易斯世博会的邀请,派出以溥伦贝子为监督的首个中国参加世博会的代表团赴美参会。华商所带的展品在美获得了较高评价,像茶叶、瓷器等都被抢购一空。当时的“中国馆” 还被当地的西方媒体称为“本届博览会上最漂亮的东方建筑典范”。据了解,由两位英国建筑师合作设计、共花费12万美元的“中国馆”,是一个具有浓郁中国风味的庭院式建筑,由牌坊、门楼、八角亭、水池以及一座五开间的厅堂共同组成,整个建筑处处彰显奢华之气,仅各种精美雕刻饰物就花费4万美元。主体建筑采用华人会馆典型的一厅两厢式样,陡峭的屋顶向上翘起,装饰着镇脊神兽;庭院中还有一个金鱼池,池边辅以中国百合、牡丹、玫瑰等鲜花。慈禧太后虽然婉拒了美方希望她与皇帝亲自赴会的邀请,但答应由美国公使康格夫人推荐的画师凯瑟琳?卡尔为其画像,并将画像带到世博会参展。慈禧之所以能出人意料地打破只在死后作像的传统风俗,是因为康格夫人说,如果慈禧太后的画像能展出,会非常有利于纠正外国人对她的错误印象。该届世博会后,画像被赠与美国,并由美国国家博物馆收藏至今。欢迎您转载分享:
更多精彩: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大机遇--东方评论-东方新闻-东方网
当前位置: && 谈政论经 >> 正文
人民日报海外版: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的大机遇
选稿:项凌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作者:吴建民 &&&&&日 09:16
  在上海举办世博会,首先提出这个设想的是上海前任市长汪道涵同志。去年3月18日,我有幸与汪老长谈了一次。我问他,上海举办世博会,这个主意是如何产生的。汪老说,举办世博会,是他在1983年到1987年3次访问日本后产生的想法。3次访问日本期间,他详细了解了1970年大阪世博会、1975年冲绳世博会和1985年筑波世博会的情况。通过日方的详细介绍,汪老立刻领悟到,世博会不是广交会。用汪老的话来说:“广交会是战术的,管1年;世博会是战略的,管50年。”因为世博会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拉动具有持久的影响。日本1964年在东京举办了奥运会,1970年在大阪举办了世博会,这两大国际性活动极大地拉动了日本经济的增长。从1961年到1970年的10年间,日本经济年均增长11.6%,日本国内的许多基础设施包括新干线都是在这个时候兴建的。
  汪老在思考上海发展的时候,他想得很远。他认为,一个城市也好,一个国家也好,发展的后劲要靠两条,一是科技,二是金融;世博会有着极高的科技含量,对一个城市、一个国家都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世博会与广交会不同,除去一些小的纪念品外,世博会不卖东西。世博会的突出特点可以用四个“大”字来形容:大展示、大交流、大合作、大发展。
  大展示,就是围绕一个特定主题,各国把本国的文明进步的成果在这里展示。由于世界各国都参加,一般来讲,各国都把自己最先进的成果拿出来展示。这种展示就带来第二个特点:大交流。世博会的观众,一般都数以百万计。1970年大阪世博会的观众就高达6400万人。来自世界各国的人,观看人类文明进步的成果,不仅可以看,而且还可以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样的交流就导致了第三个特点:大合作。交流的结果使各方看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发现了合作的可能性。世博会像触媒剂一样,促使这种可能转化为现实,这就是大合作。大合作必然带来大发展。历史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国家闭关锁国、封闭起来,是无法实现发展的,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国际合作是通向合作的必由之路。
  有关世博会所带来的机遇,最大的误区是把它看小了,把它看成一个放大的广交会。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不止是上海的,也不止是长三角地区的,而是全中国的。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就谈不上抓住机遇。法国著名科学家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是很有道理的。机遇是稍纵即逝的,当机遇到来的时候,谁能够抓住呢?只有对机遇有深刻认识、有准备的人才能抓住。
  世博会始于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到现在已经150多年了。上海世博会预计观众会突破7000万人,这样规模的世博会在中国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也是第一次。世博会对中国人来说是百年不遇的机遇,让我们大家充分认识世博会的机遇,抓住这个机遇,促进中国、亚洲乃至世界的发展。(作者为国际展览局主席、外交学院院长)
东方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世博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