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学习小组采用下列装置 对苯与浓硝酸酸与木炭的反应

某化学小组在实验中用浓硝酸和铜反应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烧,其实验装置图如图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nowrap,所以用装置C干燥二氧化氮气体:d;wordSpacing:90%"><table cellpadding="-1" cellspacing="-1" style="margin-2CO2+N2(1)本实验目的是制取二氧化氮并探究二氧化氮是否能支持木炭的燃烧;<td style="font-line-height:2NO2+2C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浓硝酸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_百度知道
提问者采纳
C+4HNO3(浓)CO2↑+4NO2↑+2H2O: 1px"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nbsp,外观及滋味都与食盐相似:1px"><table style="margin-right:1px solid black、0:1px:2CO2+2Na2O2═2Na2CO3+O2,故c正确:溶液变蓝,加入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故a错误;故答案为:2CO2+2Na2O2═2Na2CO3+O2;font-size,故答案为,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nbsp: 1px" cellspacing="-1" cellpadding="-1">&nbsp: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最后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除去剩余一氧化氮防止污染空气;<td style="font-size,易溶于水,硝酸和铜反应生成硝酸铜,铜片溶解,反应生成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碳和水;font-size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A装置为C与HNO3(浓)反应制取NO2,反应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故答案为:C+4HNO3(浓)&△&.&CO2↑+4NO2↑+2H2O(2)A中产生的NO2,进入B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再与铜反应,方程式为 3Cu+8HNO3(稀)=3Cu(HO3)2+2NO↑+4H2O,所以,溶液逐渐变蓝.即使有未反应完全的NO2,被C中NaOH吸收,从C中出来的气体为NO.故答案为:溶液逐渐变蓝;NO(3)根据题目给的信息可知:①常温下HNO2不稳定;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使溶液紫色褪去,据此设计方案.方法I: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3NO2-+2H+=NO3-+2NO↑+H2O方法II: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反应的离方程式是5&NO2-+2MnO4-+6H+=5&NO3-+2Mn2++3H2o故答案为:方法I: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方法II: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4)D中可能有未反应完全的NO,NO有毒气体,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通过E装置吸收,以免污染空气.故答案为:吸收D中未反应完的NO,以免污染空气(5)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进入D管气体应干燥,故应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或装无水CaCl2的干燥管)故答案为: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或装无水CaCl2的干燥管)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2010?石景山区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想利用一氯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设计装置如下:(忽略装置中空气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4NO2↑+2H2O.C+4HNO3(浓)CO2↑+4NO2↑+2H2O..(2)猜测B中可以观察的主要现象是溶液逐渐变蓝.C瓶出来的气体是NO.(3)已知:①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写出检验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的方法:方法I: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若产生无色气体并在液面上方变为红棕色,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方法II:将生成物置于试管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若溶液紫色褪去,则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4)E装置的作用是吸收D中未反应完的NO,以免污染空气.(5)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上述装置仍有缺陷,为避免D管中生成NaOH,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改进是在C、D之间增加一个盛浓硫酸的洗气瓶(或装无水CaCl2的干燥管).
科目:高中化学
题型:阅读理解
亚硝酸钠是重要的防腐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②在酸性溶液中,NO2-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实验操作:①关闭弹簧夹,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一定量浓硝酸,加热;②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③从C中取少量固体,检验是否是亚硝酸钠.(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B中观察的主要现象是,D装置的作用是.(3)检验C中产物有亚硝酸钠的操作是.(4)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a.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生成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是.为排除干扰甲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写名称).b.乙同学认为除上述干扰因素外,还会有空气参与反应导致产品不纯,所以在实验操作①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5)实验经改进后可制得较纯亚硝酸钠,下列关于亚硝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硝酸钠有咸味,可代替食盐食用b.常温下,0.1mol/L亚硝酸溶液pH>1c.0.1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a+)+c(H+)=c(NO2-)+c(OH-)d.0.1mol/L亚硝酸钠溶液中存在:c(NO2-)>c(Na+)>c(OH-)>c(H+)
科目:高中化学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想利用一氯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设计装置如下:(忽略装置中空气的影响)&&&&&&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猜测B中可以观察的主要现象是&&&&&&&& &&&&&&&&&&&&&&&&&&&&&&&&&&&&&&&&&&&&& &&&&&&&&&&&&&&&&&&&&&&&&。C瓶出来的气体是&&&&&&&&&&&&&&&&&&&&&&&。&& (3)已知:①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②在酸性溶液中,NO可将MnO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写出检验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的方法:&&&&&&& &&&&&&&&&&&&&&&&&&&&&&&&&&&&&&&&&&&&&&&&&&&&&&&&&&&&&&&&&&&&&&&&&&&&&&&&&&&&&& &&&&&&&&&&&&&&&&&&&&&&&&&&&&&&&&&&&&&&&&&&&&&&&&&&&&&&&&&&&&&&&&&&&。&& (4)E装置的作用是&&&&&&&&&&&&&&&&&&&&&&&&&&&&&&&&&&&&&&&&&&&&&&&&&&&&&&。&& (5)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上述装置仍有缺陷,为避免D管中生成NaOH,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价化学试卷(解析版)
题型:实验题
亚硝酸钠广泛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在建筑行业用作防冻剂,在食品工业作防腐剂和增色剂,它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产生危害,由于亚硝酸钠有咸味,外观与NaCl相似,曾多次发生被当食盐误食的事件。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设计如下装置,利用一氧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查阅资料:①HNO2为弱酸,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O;②NO2-能被很多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如在酸性溶液中可将MnO4-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③NO不与碱反应,可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为硝酸④HNO2在酸性溶液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I-氧化成I2。⑤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白色化合物。(1)写出C中制备亚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2)D装置的作用是??????? 。(3)经检验C产物中亚硝酸钠含量较少。甲同学认为C中产物不仅有亚硝酸钠,还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排除干扰甲同学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E中盛放的试剂应是________(写名称)。(4)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中含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 ????????????? ? B.维生素C是还原剂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 ????????????? ????????????? ? D.亚硝酸盐被还原(5)能用来鉴别NaNO2和NaCl的方法是????????? A .测溶液pH法B.加酸法C.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法?? D.加KI淀粉(酸性)法E.以上四种方法都可(6)某同学把溴水加到NaNO2溶液观察到溴水褪色,请写出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xa0;
科目:高中化学
来源:北京市石景山区2010年高三一模(理科综合)化学部分
题型:填空题
(12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碳和浓硝酸为起始原料,想利用一氯化氮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备亚硝酸钠。设计装置如下:(忽略装置中空气的影响)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装置A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猜测B中可以观察的主要现象是&&&&&&&& &&&&&&&&&&&&&&&&&&&&&&&&&&&&&&
&&&&&&& &&&&&&&&&&&&&&&&&&&&&&&&。C瓶出来的气体是&&&&&&&&&&&&&&&&&&&&&&&

&& (3)已知:①室温下存在反应3HNO2=HNO3+2NO↑+H2;②在酸性溶液中,NO可将MnO还原为Mn2+且无气体生成。写出检验D中产物是亚硝酸钠的方法:
&&&&&&& &&&&&&&&&&&&&&&&&&&&&&&&&&&&&&&&&&&&&&&&&&&&&&&&&&&&&&&&&&&&&&&&&&&&&&&
&&&&&&& &&&&&&&&&&&&&&&&&&&&&&&&&&&&&&&&&&&&&&&&&&&&&&&&&&&&&&&&&&&&&&&&&&&。
&& (4)E装置的作用是&&&&&&&&&&&&&&&&&&&&&&&&&&&&&&&&&&&&&&&&&&&&&&&&&&&&&&

&& (5)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上述装置仍有缺陷,为避免D管中生成NaOH,你认为应该进行的改进是&&&&&&&&&&&
&&&&&&&&&&&&&&&&&&&&&&&&&&&&&&&&&&&&&&&&&&&&&&&&。知识点梳理
【知识点的认识】该探究是为了研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而进行实验探究和计算.具体来说,可分为两块.一块是根据问题情景,结合可能含有的某物质的特性,利用所称取的样品进行实验探究,分析推断出该物质的组成成分,并分析得出用来计算所取样品中某物质质量的气体、沉淀等特殊物质的质量.另一块是根据有关的式和该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综合计算.
气体的干燥(除水)【知识点的认识】所谓气体的干燥(除水),就是指将某气体中的水蒸气,用干燥剂吸收掉,而得到干燥的该气体的过程.常用的气体干燥剂,按酸碱性可分为如下三类:1.酸性干燥剂,如浓硫酸(还有硅胶、五氧化二磷等);它能够干燥酸性或中性的气体,如C{{O}_{2}}{{P}_{2}}{{O}_{5}}、S{{O}_{2}}、N{{O}_{2}}、HCl、{{H}_{2}}、C{{l}_{2}}、{{O}_{2}}、C{{H}_{4}}等气体. 2.碱性干燥剂,如生石灰、固体NaOH、碱石灰;它可以用来干燥碱性或中性的气体,如N{{H}_{3}}、{{H}_{2}}、{{O}_{2}}、C{{H}_{4}}等气体. 3.中性干燥剂,如无水氯化钙、无水硫酸铜等;它可以干燥中性、酸性、碱性气体,如{{O}_{2}}、{{H}_{2}}、C{{H}_{4}}等气体. 干燥剂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干燥气体时要根据干燥剂和气体的性质,选择只吸收气体中的水分,而不吸收被干燥的气体的干燥剂.即干燥剂不能和被干燥的气体发生反应.例如,不能用碱石灰、CaO和NaOH干燥C{{O}_{2}}、S{{O}_{2}}、HCl、{{H}_{2}}S、C{{l}_{2}}、N{{O}_{2}}等;不能用浓{{H}_{2}}S{{O}_{4}}、{{P}_{2}}{{O}_{5}}干燥N{{H}_{3}}等.常用的干燥装置的基本类型和气体流动方向如下表:【解题方法点拨】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熟记常见气体的干燥剂、干燥装置选择原则和相关气体的性质等.然后,根据实验、问题情景信息,细致地分析题意和实验图等,细心地进行探究解答.当然,有时还会根据给出的实验图来推断气体或所选试剂的性质、仪器的名称、其中的错误以及实验注意事项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1.固体干燥剂颗粒大小要适当,颗粒太大气体和干燥剂接触面小,不利于干燥效果不好;颗粒太小,气体不易通过,容易堵塞,一般以黄豆粒大小为宜. 2.气体的干燥是气体净化的环节之一.在干燥装置和其它净化或反应装置连接时,一般情况下,若采用溶液作除杂试剂,则是先除杂后干燥;若采用加热除去杂质,则是先干燥后加热. 3.为了防止大气中的水气侵入,有特殊干燥要求的开口反应装置可加干燥管,进行空气的干燥. 4.液体干燥剂用量要适当,并控制好通入气体的速度,为了防止发生倒吸,在洗气瓶与反应容器之间应连接安全瓶.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知识点的认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就是指实验室用什么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通过什么反应来制取氧气.一般在实验室里,常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加热氯酸钾或加热高锰酸钾.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过氧化氢→水+氧气、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高锰酸钾→加热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用式表示为:2{{H}_{2}}{{O}_{2}}\to 2{{H}_{2}}O+{{O}_{2}}\uparrow 、2KCl{{O}_{3}}\xrightarrow{\Delta }2KCl+3{{O}_{2}}\uparrow 或2KMn{{O}_{4}}\xrightarrow{\Delta }2{{K}_{2}}Mn{{O}_{4}}+{{O}_{2}}\uparrow +Mn{{O}_{2}}.其反应类型都是分解反应.
碳的性质【知识点的认识】碳的化学性质主要有三个:1.常温时,具有稳定性.例如,我国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仍不变色;就是利用了碳的这个性质.2.点燃时,具有可燃性.不过,它的燃烧还有两种情况:(1) 当碳在氧气或空气里充分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的化学式为;(2) 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也放出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利用该性质,可以把碳用作燃料.例如,在以煤(主要成分是碳)为燃料的煤炉里,就经常发生这两个反应.3.高温时,具有还原性.也就是说,在较高温度下它能夺取某些含氧化合物里的氧,使其它元素被还原.如题所示:,就是利用木炭来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是氧化铜由黑色逐渐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还有,工业上经常用焦炭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根据反应式的计算【知识点的认识】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步骤一般分为六步:1.设未知量,即---的质量为x.2.书写用到的化学方程式(即写→配→标→注),特别是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是的.3.将用到的物质的质量关系标注在相应的化学式的正下方;上行是相对质量关系(即利用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相应的化学计量数得来的),下行是纯物质质量(即已知量和未知量x).4.列计算用到比例式,即上行的相对质量比等于下行的实际质量比.5.求算结果,注意一定要有单位.6.写出简明的答案,一般是问什么就答什么.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的格式,以“工业上,高温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aCO3)可制得生石灰(CaO)和二氧化碳.如果制取10t氧化钙,需要碳酸钙多少吨?”为例,介绍如图所示:.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知识点分析,
试题“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证...”,相似的试题还有:
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证明了二氧化碳的组成.探究过程如下:I.称量装有干燥块状木炭的试管D,质量为50.7g,装有碱石灰的干燥管质量为112.3g,连接A、B、D装置;II.从从长颈漏斗中加入3%的过氧化氢溶液,连接C装置,点燃酒精灯;III.待D中发生反应,熄灭酒精灯,冷却;IV.称量试管D及剩余固体质量为50.1g,装置C的质量为114.5g.已知:碱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木炭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B、C中所装药品是足量的能够完全吸收相关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2)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3)为减少误差,步骤III冷却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是_____;(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_____(列示并计算计算结果);从而计算出二氧化碳中碳、氧元素质量之比.
实验室有一瓶久置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过程如下:把准确称量的10.0克样品装入B装置后,将装置B分别与装置A和C相连,打开开关K,从a处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将开关K关闭,再将已称量过的干燥管D与装置C连接,然后将足量的稀硫酸缓缓注入B装置的瓶中.待反应完全后,再次打开开关K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最后称量干燥管D,增重了2.2克.请回答:(1)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为顺利完成实验探究,你认为上图的装置可选用下图中的______装置(填装置序号).(3)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由干燥管D增加的质量,可推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5)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6)装置A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某气体,实验前第一次鼓入空气是为了驱赶装置中的该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若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2009o南充)实验室有一瓶久置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操作过程如下:把准确称量的10.0克样品装入B装置后,将装置B分别与装置A和C相连,打开开关K,从a处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后,将开关K关闭,再将已称量过的干燥管D与装置C连接,然后将足量的稀硫酸缓缓注入B装置的瓶中.待反应完全后,再次打开开关K缓缓鼓入空气几分钟,最后称量干燥管D,增重了2.2克.请回答:(1)氢氧化钠固体久置变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2)为顺利完成实验探究,你认为上图的装置可选用下图中的______装置(填装置序号).(3)装置B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由干燥管D增加的质量,可推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5)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6)装置A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某气体,实验前第一次鼓入空气是为了驱赶装置中的该气体,则该气体是______(填物质的化学式).若反应后不鼓入空气,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是______(填“偏大”或“偏小”).(1)&氧化亚铁 ;(2)b. 四氧化三铁 ;c.&铁和四氧化三铁 ;(3) 四氧化三铁&;(5)&& AB&&&&&;(6)&&&& 6.6&&& g;(7)80%试题分析:(1)磁铁能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不能吸引氧化铁和氧化亚铁,故该黑色固体粉末中不可能含有氧化铁和氧化亚铁,(2)磁铁能吸引铁和四氧化三铁,所以黑色粉末可能是:a.全部为铁、b. 四氧化三铁、c. 铁和四氧化三铁 ;(3)由实验①②的数据可知黑色固体粉末为四氧化三铁,(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时,有多余的一氧化碳排出,一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气体,实验中药测出二氧化碳的质量故选AB,(6)由图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增加6.6g,故二氧化碳的质量为6.6g,(7)解:设该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3CO+ Fe2O3 &2 Fe +3CO2?160&&&&&&&&&&&&&&&&132X&&&&&&&&&&&&&&&&&&6.6gx=8.0g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x100%=80%
请选择年级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学校化学探究小组用HCl与大理石反应研究影响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实验温度为25℃、35℃;大理石有细颗粒与粗颗粒两种规格,每次实验取用含碳酸钙60%的大理石10 g;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为9.125%、18.25%,每次实验HCl溶液的用量为20mL(假设两种溶液密度均为1 g/㎝3;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提出问题】:影响HCl与大理石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有哪些?【做出猜想】:猜想一:大理石规格;猜想二:所用HCl溶液的质量分数;猜想三:&&&&&&&&&&&&&&&&。&【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设计方案并实验。实验编号T/℃大理石规格HCl的质量分数完全反应的时间/s实验目的①25粗颗粒18.25%160(I)实验①和②探究同体积下HCl质量分数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II)实验①和③探究温度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Ⅲ)实验①和④探究大理石规格对该反应剧烈程度的影响。②&&&210③35粗颗粒18.25%60④&&&100&【得出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学校实验室的废液缸中收集了学生在实验室制取CO2后残留的废液.小红同学想探究废液中溶质的成分,请你一同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做出猜想】小红认为废液中的溶质只有CaCl2.你认为还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化学式)【查阅资料】CaCl2溶质呈中性.【实验与结论】为了验证小红的结论,小红进行了下面是的实验:&&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呈 &&& .废液中只有 & ,自己的猜想正确&(1)你认为小红的实验 & (填“能”或“不能”)证明她的猜想,理由是 &&&&&&&&&&&&&&&&&& .(2)如果想要证明我的猜想是正确的,请补充完下面的实验方案&&&&&&&&&&&实验操作&&&实验现象①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石蕊溶液&废液变为 &&&&&&&&&&&&&& ②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有气体产生③取少量废液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 && .&(3)若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想要处理废液只得到CaCl2溶液,应向废液中加入过量的 &&&&& ,反应完成过 &&&&&&&&&&&&&&&&&&&&&&& .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填空题
氢化钙(CaH2)固体是一种储氢材料,登山运动员常用其作能源提供剂。【查阅资料】①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②钙和氢化钙都能与水反应,均生成氢氧化钙和氢气.【氢化钙的制备】氢化钙通常用氢气与钙加热制得.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制取装置如图所示(图中固定装置省略).(1)装置A中制取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装置B的作用是 &&&&&&&&&&&&&&&&&&&&&&&&&&&&&&& .(3)装置D的作用是 &&&&&&&&&&&&&&&&&&&&&&&&&&&&&&&&&&&&&&&& .(4)装置C中制取氢化钙的化学方程式是 &&&&&&&&&&&&&&&&&&&&&&&&&&&&&& .【样品成分的猜想】通过上述方法制得的氢化钙样品的成分有下列两种猜想:猜想一:全部是氢化钙;&&猜想二: &&&&&&&&&&&&&&&&&&&&&&&&&& .【设计实验】现有2.1g氢化钙样品,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二是否成立 &&&&&&&&&&&&&&&&&&&&& (要求操作、数据和结论).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小明发现家中一枚戒指生满了铜绿,他和同学利用这枚戒指展开了研究性学习。[查阅资料]①真金在空气中不会生锈,生满铜绿的“金戒指”材质为铜锌合金;②铜长期露置在潮湿的空气中能生成铜绿,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碱式碳酸铜受热易分解生成CuO、H2O和CO2。据上述资料可推知,碱式碳酸铜由&&&&&&&&种元素组成。[实验探究]将该枚生满铜绿的戒指加入过量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绿色。(1)小明认为:气体中除了含有CO2外,还可能含有的气体是&&&&&&&&&&&。产生该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小华认为蓝绿色溶液中除含有氯化锌外,还应该含有&&&&&&、&&&&&。他取适量上述蓝绿色溶液,加入光亮的铁片,观察到了现象:①&&&&&&&&&&,②&&&&&&&&&&&,从而证实了自己的观点。(3)小娟取适量新制的FeCl2溶液,加入锌粒,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结合小华的实验可推知:铁、锌、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4)小明想进一步探究“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取一枚同材质的“金戒指”,称得质量为3.8g。在老师的指导下,将“金戒指”经浓硝酸氧化、碱化等步骤处理后,最终得到纯净的氧化铜,称得质量仍然为3.8g(实验过程中铜元素损失忽略不计)。则“金戒指”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实验员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目前只能是过氧化氢溶液和蒸馏水中的一种.(1)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不可能是蒸馏水,理由是&&&&&&&&&&&&&&&&&&&&&。(2)为确定该液体成分,同学们继续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反思交流】(3)大家认为标签受损的原因可能是&&&&&&&&&&&&&&&&&&&&&&&&&&&&&&&。 (4)通过学习大家知道我国淡水资源缺乏,而海水淡化是未来生活一种重要来源。自然界中的溴元素绝大多数存在于海洋中,其元素符号为Br,根据中文名称 “溴”推测:该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填“左侧”、“右侧”或“中部”)。 (5) 小明同学从水产市场带回一瓶浑浊的海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1) 加入絮凝剂A的作用是&&&&&&&&&&&&&&&&&&&&&,操作①的名称是&&&&&&&&。2)下列对该操作①过程及结果描述正确的是(&&)(填编号)A.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B.该操作是利用颗粒大小不同将混合物分离C.该操作之后得到的“水”仍是咸的& D.该操作之后得到的“水”可以饮用3)请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操作② 应选用三幅图中的装置是&&&&&&(填序号),操作③ 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为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写出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用注射器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在1、2两处中有一处有明显的现象发生,该实验现象是&&&&&&&&。(3)3处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由于&&&&&&&的缘故。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实验题
已知废旧普通干电池筒内主要有C、淀粉、MnO2、ZnCl2、NH4C1等物质,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欲通过实验从中回收MnO2,并研究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所起的作用。【查阅资料】淀粉不溶于冷水,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碳、二氧化锰不溶于水。ZnCl2、NH4Cl均易溶于水。【进行实验】实验步骤如下图:冷&步骤b所对应的操作名称是&&&&&&&&,其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步骤c灼烧残渣的目的是除去&&&&&&&&&&;步骤d中,加入MnO2后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得出结论】因此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交流与反思】该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对上述结论进行了讨论,认为要想确定MnO2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中起催化作用,还需通过实验证明MnO2的&&&&&&和&&&&&&&&&&&&&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
科目:初中化学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一无色气体,可能有H2、CO、CO2、中的一种或数种,现将无色气体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甲装置中黑色粉末变成光亮的红色物质,乙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该气体中一定有还原性气体和CO2B.该气体中可能有碳的氧化物C.该气体一定是混合物D.该气体一定有还原性气体,一定有碳的氧化物}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铜和浓硝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