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第一层三米七,三阶魔方第二层公式三米九,顶子斜屋面,多少钱个模板面能做

您已经超出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购买吧!
阅读全文,需支付充值豆元:32.0
阅读全文+下载文档,需支付充值豆元:40.0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2018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614建筑知识综合之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考研冲刺狂背五套题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我国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
我国火山活动主要分布在什么地带
09-09-05 &匿名提问
①东北地区②内蒙古高原③海南岛北部与雷州半岛④台湾所处的环太平洋火山带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①东北地区是中国新生代火山最多地区,共有34个火山群,计640余座火山,并有大面积的熔岩被。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大兴安岭和东北平原(见五大连池火山群)及松辽分水岭3地区,具有活动范围广、强度高、喷发期数多、分布密度大等特点。新第三纪时期多有规模巨大的沿断裂溢出的基性玄武岩,覆盖于广大准平原面之上,成大面积的熔岩高原及台地;规模较小者后期被侵蚀切割为方山、岭脊、尖山、残丘等;第四纪以后喷发规模渐小,熔岩充填谷地,覆于河流阶地之上成低台地,或堵塞河流堰塞成湖,如“地下森林”火山群的熔岩流阻塞牡丹江上游,使之成为中国最大熔岩堰塞湖——镜泊湖;晚期则以强烈的中心式喷发为主,形成由火山熔岩及火山碎屑(火山弹、火山砾、火山砂、火山灰等)组成的突兀于熔岩高原、台地之上众多的火山锥。以长白山地区为例:在以长白山火山锥为中心的广大地面上,熔岩高原、熔岩台地呈环带状分布,覆盖面积达万余平方公里。一般认为东北区晚新生代以来的火山活动共有9期,其中以上新世中期(第三期)喷发为最强烈,此后规模和强度逐渐减弱。②内蒙古高原亦为中国晚新生代火山活动较频繁地区。在大兴安岭新华夏隆起带和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截接部位之北侧,以锡林郭勒盟为中心的内蒙古高原中部,发育有大片第三纪末至第四纪初期的玄武岩组成的熔岩台地,总面积约1.2万多平方公里,规模仅次于长白山区。台地上规律地排列着许多第四纪死火山锥。按其分布的可分为3片:巴彦图嘎熔岩台地集中于中蒙边界,至少有40余座火山;阿巴嘎火山群规模最大,熔岩台地之上有206座成截顶圆锥形、钟形、马蹄形、不规则形火山锥;达来诺尔熔岩台地面积约3100平方公里,102座火山锥成华夏向雁行式排列有序。以上均为新第三纪宁静式裂隙喷溢到第四纪后逐渐转为多次强烈的中心式喷发而形成。内蒙古高原南部的集宁周围直至山西右玉、大同,及张北汉诺坝玄武岩台地一带,称察哈尔火山区。该区恰值阴山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与大兴安岭新华夏构造带之截接部位,又为祁吕东翼反射弧的斜接所复杂化。所以,玄武岩台地的分布明显受控于北东向及东西向构造。该区熔岩面积很大,如察哈尔熔岩台地面积约4400多平方公里,但后期火山活动规模及火山锥数目均远不及高原中部。第四纪火山锥仅分布在玄武岩台地的南北两侧,如大同火山群可见保存完好的火山锥10余个,另外还有由9座火山组成的马兰哈达火山群和由7座火山组成的岱海南部火山群。据推断该区火山活动始于中新世末—上新世初,到更新世末甚至全新世方结束。③海南岛北部与雷州半岛的火山及熔岩地貌的形成是与该区强烈的新构造运动密切相关。该区第三纪初期开始断陷下沉,沉积厚度达3000余米,其中夹有数十层薄层玄武岩。第四纪初雷琼地区上升,火山活动也最强烈。早期为裂隙式的平静溢流,成大规模熔岩被,而后逐渐转为猛烈但规模较小的中心式喷发,至全新世渐趋停息。在地表形成了大面积的熔岩台地及星罗棋布的火山锥。据统计玄武岩流面积达7500平方公里,火山锥近70个。④著名的腾冲火山群位于滇西横断山系南段的高黎贡山西侧,火山及熔岩流以腾冲县城为中心成一南北向延伸的长条形,面积87×33平方公里,计有火山锥70余座,其中火口完整的22座,遭破坏的10座,其余为无火口火山。火山及熔岩活动自上新世始至全新世。本区以极丰富的地热资源著称于世,据1974年不完全统计,腾冲县79个泉群中,温度在90℃以上者有10处,地表天然热流量达25.498× l04千焦耳/秒,一年相当于燃烧27万吨标准煤。在地热区高温中心热海热田,遍布汽泉、热泉、沸泉,水声鼎沸,水汽蒸腾、数里之外可见。另外该区地震频繁,并具岩浆冲击型地震的特点:小震、群震、浅震甚多。表明热田下部存在尚未溢出的残余岩浆体活动,成为地热流的强大热源,目前火山仍处微弱活动过程。⑤在羌塘(藏北)高原北部,由于上新世以来青藏高原强烈隆起,伴随着强烈的地壳运动,留下了分布较广的多期火山活动遗迹。可划分为6个火山群。其中西昆仑山中克里雅河上游位于海拔4700米处的高145米的1号火山,曾于日爆发,延续数昼夜,为中国大陆火山活动的最新记录。该区位置最南的大火山群——巴毛穷宗火山群,最高达5398米,是中国最高的火山。⑥台湾岛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带内,北部大屯火山群为早更新世—晚更新世期火山活动的产物,并有澎湖列岛等火山岛。这些火山不仅形成了台湾岛北部独特的火山海岸,而且有些火口至今仍有硫气喷出。如由7个小山峰组成的七星火山的东南山腹冷水坑爆裂口的硫气孔,硫的最高年产量达455吨。⑦太行山东麓有名的井陉雪花山玄武岩(N2—Q1)、汤阴黑山头玄武岩(Q1—Q2)等及河北平原内部黄骅附近的“小山”和无棣附近的“大山”也为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的产物。华北平原底部并发现有4层玄武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层,说明在太行山的抬升和华北平原的下沉过程中,也曾伴随有多次岩浆喷出活动。⑧南京附近有上新世喷发的上“方山”玄武岩和下“方山”玄武岩,长江北岸的盱眙、六合(见六合县)及南岸江宁一带均有由10余座火山锥组成的小型火山群。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中国火山分布状况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是中国著名的第四纪火山群,一般认为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由14座火山组成,如果包括火山区西部的莲花山,五大连池火山群应由15座火山组成,火山岩分布面积达800多km2。其中近期火山包括老黑山和火烧山两座火山。两座火山均由高钾玄武质熔岩岩盾和锥体构成,总面积约68.3km2,熔岩盾是火山主体。老黑山火山座落在波状起伏的丘陵低地及白河河谷之上,海拔515.5m,总面积约58.8km2,平面形态受熔岩流溢出方向、溢出量及古地形的制约,总体成不规则盾状(刘永顺、李家振、白志达、孙善平)。老黑山为一套叠锥,火山锥中央有一向北西倾斜不对称的漏斗状火口,火口内壁陡峭(65°-85° ),火口缘内径350m,火口深136m。老黑山锥体主要由火山渣、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灰和浮岩组成,其间夹有薄层熔岩。火烧山位于老黑山北东约3km处,叠覆在老黑山熔岩北东边缘之上,为一套叠式锥体,海拔340m,面积9.5km2,熔岩流主体向北流淌,溢出体积0.26km2,火山锥坐落其上,碎屑物体积约0.008km2。火烧山锥体由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火山弹、熔岩饼和火山渣组成。火烧山是一个塌陷的火口,火口内壁陡峭,火口底低平,直径400m,火口深63m(刘永顺、李家振、白志达、孙善平)。老黑山(海拔515.5m)和火烧山代表了富钾火山岩带的最新活动,年的喷发距今还不到300年,是我国活火山中有历史记载、喷发时间和地点最为确切的一处活火山。据清朝嘉兴年间出版的《黑龙江外记》记载:“墨尔根(今嫩江县)东南,一日地中忽出火,石块飞腾,声震四野,越数日火息,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1719年)至今传以为异”。康熙六十年出版的《宁古塔记略》(1721年)记载:“城外东北五十里有水荡,与康熙五十九年六、七月间,忽然烟火冲天,其声如雷,昼夜不绝,声闻五、六十里。其飞出者皆黑石、硫磺之类,经年不断,竟成一山,直城廓热气逼人三十余里,只可登山而望。今热期间衰,然数里之中人仍不能近。天使到彼察看,亦只远望而已,嗅之为硫磺气。至今如此,人无有识者”。五大连池火山群保存完好的火山口和各种火山熔岩构造,如多层流动单元构造、结壳熔岩构造、渣状熔岩构造、喷气溢流构造(喷气锥和喷气碟)、熔岩隧道构造等,以及浩渺的熔岩海,堪称火山奇观,加上区内特有的兼为饮用与治疗的碳酸泉,使其成为旅游观光和治病、疗养的著名火山风景区。 第四纪以来,长白山西麓靖宇-辉南近2000km2境内的龙岗火山群有160余座星罗棋布低矮火山锥,显示高密度、多中心爆炸式喷发特点。主要由玄武质火山渣、火山弹、火山碎屑岩和少量熔岩构成。靖宇县城以西至靖宇-辉南交界则以龙湾为代表的低平火山口 (maar)成为龙岗火山群的一大景观,如大龙湾、二龙湾、小龙湾、三角龙湾、东龙湾、南龙湾、龙泉龙湾和四海南龙湾等八个龙湾主要集中于龙岗火山群的东区,其中大龙湾和三角龙湾已开发成为我国境内唯一的、风景优美的低平火山口旅游风景区。就在龙湾环绕的地区一座高耸的火山锥—金龙顶子火山拔地而起,它位于辉南县金川乡东南,海拔999.4m,其晚期岩流从西南豁口流入大龙湾。金龙顶子火山之东红旗林场至四海一带为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片空降火山碎屑席,称为四海火山渣层。经四海火山渣层底部同一碳化木在不同实验室得到的相近的C14年龄为距今1600年左右,于是龙岗火山又成为中国少数几个近代仍有喷发活动的第四纪火山之一。对龙岗众多火山渣锥的K-Ar年代学测定结果主要集中于0.5Ma以来的中-晚更新世喷发活动,初步将龙岗火山活动划分为三期:小椅山期(早更新世)、龙岗期(中-晚更新世)和金龙顶子期(距今1600年左右)。对金龙顶子期爆炸式喷发,迄今未发现有历史记载。要恢复龙岗火山的喷发历史,对龙岗火山各期火山岩,特别是对金龙顶子期不同喷发物精确的年龄测定显得十分必要。 腾冲火山区位于云南省西南边陲,包括腾冲县绝大部分及梁河县一小部分,山奇水秀,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众多。但区内最壮丽的景观是火山、热海和地震。腾冲是我国最著名的火山区之一,区内有68座新生代火山分布,温泉139处。同时腾冲又是中国西部著名的地震活动区,集火山、地热、温泉、地震活动为一体,这在世界其他地方也不多见。腾冲火山区有过喷发活动。腾冲火山区是我国活火山区地热显示最显著的地区,如热海地区的水温都在100℃左右,近年的水热活动似有增强趋势,发生多起水热爆炸事件。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表明腾冲火山区的热海热田附近上地壳有明显的低速异常。腾冲火山区位于腾冲火山位于印度板块向北和向东碰撞带交界的雅鲁藏布大拐弯附近,目前各种构造活动很激烈,这自然也增加了人们对腾冲火山再次喷发的忧虑。专家认为,腾冲火山有继续喷发的潜在危险。“九五”期间,中国地震局、云南地震局建立了腾冲火山观测站,建立了流动地震台网、水平形变网、水准和重力观测网、超低频电磁波观测台,新钻一口120米的地球化学综合观测井,开始了火山的综合监测。 黑龙江镜泊湖火山集中在黑龙江省宁安县小北湖的火山口森林和蛤蟆塘两个火山区,共有13个火山口,均为复式火山,其中火山口森林地区包括火山口森林火山、大干泡火山、五道沟火山、迷魂阵火山等4个复式火山。这些火山主要由火山弹、岩饼、火山渣、浮岩、火山砾、火山砂等火山碎屑岩和熔岩组成的火山锥体,熔岩分布于火山口周围,大量充填于河谷。根据火山口地质特征、喷发物空间分布规律及相互关系和14C测定结果,将镜泊湖晚期的全新世火山活动划分为3个活动期。蛤蟆塘火山和大干泡火山渣层之下的炭化木14C年龄分别为距今3490年和2470年,代表镜泊湖全新世第一期和第二期火山喷发活动时间,其喷发时间间隔约1000年。在大干泡火山渣之上存在两层玄武岩,代表2470年之后镜泊湖第三期火山活动的产物,但现在还缺乏年代学方面的证据。推测镜泊湖全新世火山最晚一期活动可能在1000年左右,这就需要对大干泡火山渣之上的两层玄武岩年龄的直接测定或寻找其下的炭化木进行14C年龄测定。从现有火山地质和年代学证据,镜泊湖发生的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是没有异议的。镜泊湖全新世火山喷发和熔岩流造就了现代火山景观(包括火山口森林、熔岩隧道、和吊水楼瀑布)与早期的火山堰塞湖-镜泊湖一起组成著名的火山风景区。位于熔岩流下游的吊水楼瀑布,瀑布落差60余米,是镜泊湖的著名风景点。熔岩隧道是镜泊晚期河谷熔岩的主要特征之一,正逐步开辟为旅游观光景点。从火山口森林地区至湖南屯26km长的范围内,发育了很多地下熔岩隧道,单个延伸最长者近2km。“洞天一品”是当地旅游局给位于火山口森林地区的3、4号火口之间的一个宽约5~10m,高2.5~6m通道的美称。根据通道顶、壁尚存的熔岩乳滴,推测原为3号火口的一个熔岩隧道。 雷琼地区是华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分布面积最大的一片火山岩,火山活动始于早第三纪,延续至全新世。火山岩面积达7300km2,可辨认的火山口共计177座,海拔均低于300m。海南岛北部(琼北)第四纪火山区的石山、永兴一带大小三十几个火山口明显地呈北西方向排列,形成典型的中心式火山群,是琼北最新期火山。这里的火山锥体保存完好,火山口轮廓清晰,熔岩流边界明显可辨,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火山喷发物,如火山渣、火山弹和熔岩流的流动构造都保存极好,雷虎岭和马鞍岭即为典型的现代火山口。许多研究者也都根据火山的地形、地貌和地层学关系等研究将雷虎岭-马鞍岭火山置于全新世火山。雷虎岭-马鞍岭火山距离海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海口市仅15km左右,所以成为较典型的城市火山而备受关注。《琼北火山探查及喷发危险性研究》课题由科技部2000年公益专项资助,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承担。主要目标是通过系统地野外考察、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探测,获取琼北火山区的基础资料,为海南的经济建设、减轻火山灾害等工作提供基础数据。 大屯火山群由16个火山喷发口造成的圆锥形山体组成,大屯山居于群山之中,海拔1000多米,顶上呈漏斗状的火山口,直径360米,深60米。火山口雨季积水成湖,称为“天池”。在大屯山东南有座更大更高的火山,顶上有7座小峰,如七仙女下凡,亭亭玉立,故名七星山,它是大屯火山群中最新的火山,山顶上巨大的爆裂火口仍不断吐出硫气浓烟。在大屯山和七星山之间,还有座小观音山,顶上火山口直径有1200米,深300米,是大屯火山群中最大的火山口。马鞍岭火山口马鞍岭火山口是其中最高的火山锥,也是琼北地区最高点,海拔222.8米,内口直径130米,深90米。据说,马鞍岭是我国地质年代最新、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死火山口之一。整座火山远看呈双锥形,中间凹陷,突起的南北两峰,分别叫风炉和包子岭。远远望去蓝天白云下,横摆着一架硕大的“马鞍”,气度不凡,当地人形象地叫它“马鞍岭”。火山口公园就是以这个为主体建设的天然博物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火山(volcano) 地壳之下100至150千米处,有一个“液态区”,区内存在着高温、高压下含气体挥发份的熔融状硅酸盐物质,即岩浆。它一旦从地壳薄弱的地段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 在地球上已知的“死火山”约有2000座;已发现的“活火山”共有51638座,其中陆地上有516154座,海底火山有5464座。 火山在地球上分布是不均匀的,它们都出现在地壳中的断裂带。就世界范围而言,火山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一带和印度尼西亚向北经缅甸、喜马拉雅山脉、中亚细亚到地中海一带,现今地球上的活火山百分之九十九分布都在这两个带上。 火山出现的历史很悠久。有些火山在人类有史以前就喷发过,但现在已不再活动,这样的火山称之为“死火山”;不过也有的“死火山”随着地壳的变动会突然喷发,人们称之为“休眠火山”;人类有史以来,时有喷发的火山,称为“活火山”。 火山活动能喷出多种物质,在喷出的固体物质中,一般有被爆破碎了的岩块、碎屑和火山灰等;在喷出的液体物质中,一般有熔岩流、水、各种水溶液以及水、碎屑物和火山灰混合的泥流等;在喷出的气体物质中,一般有水蒸汽和碳、氢、氮、氟、硫等的氧化物。除此之外,在火山活动中,还常喷射出可见或不可见的光、电、磁、声和放射性物质等,这些物质有时能致人于死地,或使电、仪表等失灵,使飞机、轮船等失事。 火山喷发的强弱与熔岩性质有关,喷发时间也有长有短,短的几小时,长的可达上千年。按火山活动情况可将火山分为三类:活火山、死火山和休眠火山。其中休眠火山指有人类历史的记载中曾有过喷发,但后来一直未见其活动,世界上大约有500座活火山。 火山喷发可在短期内给人类和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它是一种灾难性的自然现象。然而火山喷发后,它能提供丰富的土地、热能和许多种矿产资源,还能提供旅游资源。 许多书籍中都对火山喷发的情形做了详细的描述。例如在《黑龙江外传》中记述了黑龙江五大连池火山群中两座火山喷发的情况。“墨尔根(今嫩江)东南,一日地中出火,石块飞腾,声振四野,越数日火熄,其地遂成池沼此康熙五十八年事。” 火山类型 (一)根据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1、活火山(active volcano) 指现代尚在活动或周期性发生喷发活动的火山。这类火山正处于活动的旺盛时期。如爪吐岛上的梅拉皮火山,本世纪以来,平均间隔两二年就要持续喷发一个时期、我国近期火山活动以台湾岛大屯火山群的主峰七星山最为有名。大陆上,仅6年在新疆昆仑山西段于田的卡尔达西火山群有过火山喷发记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个平顶火山锥,锥顶海拔1000041米,锥高257461米,锥体底直径656655米,锥顶直径米,火山口深9659885米。 2、死火山(extinct volcano) 指史前曾发生过喷发,但有史以来一直未活动过的火山。此类火山已丧失了活动能力。有的火山仍保持着完整的火山形态,有的则已遭受风化侵蚀,只剩下残缺不全的火山遗迹、我国山西大同火山群在方圆约123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99个孤立的火山锥,其中狼窝山火山锥高将近19000米。 3、休眠火山(dormant volcano) 指有史以来曾经喷发过.但长期以来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火山。此类火山都保存有完好的火山雄形态,仍具有火山活动能力,或尚不能断定其已丧失火山活动能力。如我国白头山天池,曾于1327年和1658年两度喷发,在此之前还有多次活 动。目前虽然没有喷发活动,但从山坡上一些深不可测的喷气孔中不断喷出高温气体,可见该火山目前正处于休眠状态。 应该说明的是,这三种类型的火山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休眠火山可以复苏,死火山也可以“复活”相互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过去一直认为意大利的维苏威火山是一个死火山,在火山脚下,人们建筑起许多的城镇,在火山坡上开辟了葡萄园,但在公元26年维苏威火山突然爆发,高温的火山喷发物袭占了毫无防备的庞贝和赫拉古农姆两座古城,两座城市及居民全部毁灭和丧生。 (二)根据火山喷发状况划分的喷发类型 火山作用受到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得火山喷发具有下列类型。 1、裂隙式喷发 岩浆沿着地壳上巨大裂缝溢出地表,称为裂隙式喷发。这类喷发没有强烈的爆炸现象,喷出物多为基性熔浆,冷凝后往往形成覆盖面积广的熔岩台地。如分布于我国西南川滇黔三省交界地区的二迭纪峨眉山玄武岩和河北张家口以北的第三纪汉诺坝玄武岩都属裂隙式喷发。现代裂隙式喷发主要分布于大洋底的洋中脊处,在大陆上只有冰岛可见到此类火山喷发活动,故又称为冰岛型火山。 2、中心式喷发 地下岩浆通过管状火山通道喷出地表,称为中心式喷发。这是现代火山活动的主要形式,又可细分为三种: 宁静式:火山喷发时.只有大量炽热的熔岩从火山口宁静溢出,顺着山坡缓缓流动,好象煮沸了的米汤从饭锅里沸泻出来一样。溢出的以基性熔浆为主,熔浆温度较高,粘度小,易流动。含气体较少,无爆炸现象、夏威夷诸火山为其代表,又称为夏威夷型。 爆烈式;火山爆发时,产生猛烈的爆炸,同时喷出大量的气体和火山碎屑物质,喷出的熔浆以中酸性熔浆为主。日,西印度群岛的培雷火山爆发就属此类,也称培雷型。 中间式: 属于宁静式和爆烈式喷发之间的过渡型.此种类型以中基性熔岩喷发为主。若有爆炸时,爆炸力也不大。可以连续几个月,甚至几年,长期平稳地喷发,并以伴有歇间性的爆发为特征。以靠近意大利西海岸利帕里群岛上的斯特朗博得火山为代表.该火山大约每隔2-3分钟喷发一次,夜间在669公里以外仍可见火山喷发的光焰。故此又称斯特朗博利式。 3、熔透式喷发 岩浆熔透地壳大面积地溢出地表,称为熔透式喷发。这是一种古老的火山活动方式,现代已不存任。一些学者认为,在太古代时,地壳较薄,地下岩浆热力较大,常造成熔透式岩浆喷出活动。 火山的影响 最具威力、最壮观的火山爆发常常发生在俯冲带。这里的火山可能在沉寂达数百年之后再度爆发,而一旦爆发,威力就特别猛烈。这样的火山爆发常常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1、影响全球气候 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昏暗的白昼和狂风暴雨,甚至泥浆雨都会困扰当地居民长达数月之久。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被喷到高空中去,它们就会随风散布到很远的地方。这些火山物质会遮住阳光,导致气温下降。此外,它们还会滤掉某些波长的光线,使得太阳和月亮看起来就像蒙上一层光晕,或是泛着奇异的色彩,尤其在日出和日落时能形成奇特的自然景观。 2、破坏环境 火山爆发喷出的大量火山灰和暴雨结合形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泥土、岩石碎屑形成的泥浆可象洪水一般淹没了整座城市。 岩石虽被火山灰云遮住了,但火山刚爆发时仍可看到被喷到半空中的巨大岩石。 3、重现生机 火山爆发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十分深远。土地是世界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它能孕育出各种植物来供养万物。如果火山爆发能给农田盖上不到20厘米厚的火山灰,对农民来说可真是喜从天降,因为这些火山灰富含养分能使土地更肥沃。 熔岩崩解后,杂草苔类开始冒出来。 绳状熔岩流过的山坡长出蕨类植物。 火山灰让周围的土地肥沃,当地的葡萄年年丰收。 火山爆发呈现了大自然疯狂的一面。一座爆发中的火山,可能会流出灼热的红色熔岩流,或是喷出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这样的自然浩劫可能造成成千上万人伤亡的惨剧,不过大多数火山爆发对生命和财产只造成轻微的伤害。 火山爆发是世界各地都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只是有些地区发生得比较频繁而已。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它就象刮风、下雨、闪电、山崩、火山爆发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现象。 它发源于地下某一点,该点称为震源(focus)。振动从震源传出,在地球中传播。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称为震中,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在海底或滨海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能引起巨大的波浪,称为海啸。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00万次。 球的结构就象鸡蛋,可分为三层。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从震源垂直向上到地表的地方叫震中。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叫震源深度。震源浓度小于70公里的地震为浅源地震,在70-300公里之间的地震为中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地震为深源地震。震源深度最深的地震是1963年发生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北部海域的5.8级地震,震源深度786公里。对于同样大小的地震,由于震源深度不一样,也不一样,对地面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不一样。震源越浅,破坏越大,但波及范围也越小,反之亦然。 某地与震中的距离叫震中距。震中距小于100公里的地震称为地方震,在100-1000公里之间的地震称为近震,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称为远震,其中,震中距越远的地方受到的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所引起的地面振动是一种复杂的运动,它是由纵波和横波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震中区,纵波使地面上下颠动。横波使地面水平晃动。由于纵波传播速度较快,衰减也较快,横波传播速度较慢,衰减也较慢,因此离震中较远的地方,往往感觉不到上下跳动,但能感到达水平晃动。 地震本身的大小,用震级表示,根据地震时释放的弹性波能量大小来确定震级,我国一般采用里氏震级。通常把小于2.5级的地震叫小地震,2.5-4.7级地震叫有感地震,大于4.7级地震称为破坏性地震。震级每相差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差约30倍。比如说,一个7级地震相当于30个6级地震,或相当于900个5级地震,震级相差0.1级,释放的能量平均相差1.4倍。 当某地发生一个较大的地震时,在一段时间内,往往会发生一系列的地震,其中最大的一个地震叫做主震,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叫前震,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叫余震。 地震具有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从时间上看,地震有活跃期和平静期交替出现的周期性现象。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占全部能量的80%。 地震时一定点地面震动强弱的程度叫地震烈度。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震级与烈度,两者虽然都可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有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例如,日,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有人说在苏州是4级,在无锡是3级,这是错的。无论在何处,只能说常熟-太仓发生了5.1级地震,但这次地震,在太仓的沙溪镇地震烈度是6度,在苏州地震烈度是4度,在无锡地震烈度是3度。 地震烈度是经常使用的一个名词。划分烈度有定性和定量标准。在中国地震烈度表上(见下表),对人的感觉、一般房屋震害程度和其他现象作了描述,可以作为确定烈度的基本依据。 地震起因 引起地球表层振动的原因很多,根据地震的成因,可以把地震分为以下几种: 1.构造地震 由于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所造成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图 1—1)。这类地震发生的次数最多,破坏力也最大,约占全世界地震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 由于火山作用,如岩浆活动、气体爆炸等引起的地震称为火山地震。只有在火山活动区才可能发生火山地震,这类地震只占全世界地震的7%左右。 3.塌陷地震 由于地下岩洞或矿井顶部塌陷而引起的地震称为塌陷地震。这类地震的规模比较小,次数也很少,即使有,也往往发生在溶洞密布的石灰岩地区或大规模地下开采的矿区。 4.诱发地震 由于水库蓄水、油田注水等活动而引发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这类地震仅仅在某些特定的水库库区或油田地区发生。 5.人工地震 地下核爆炸、炸药爆破等人为引起的地面振动称为人工地震。 人工地震是由人为活动引起的地震。如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造成的振动;在深井中进行高压注水以及大水库蓄水后增加了地壳的压力,有时也会诱发地震。 地震波发源的地方,叫作震源。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叫作震中。震中到震源的深度叫作震源深度。通常将震源深度小于70公里的叫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公里的叫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破坏性地震一般是浅源地震。如1976年的唐山地震的震源深度为12公里。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阶魔方第二层怎么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