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老师说我学习有点“走火入魔”,偏离正轨。 第一次,是由于写语文阅读题,来分析《审丑》里曾大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2010届高三语文上册12月月考试题语文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多音字,每对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刹那/古刹&&&&& 阻塞/边塞&&&& 处心积虑/处世原则& B、湖泊/血泊&&&&& 阿附/阿谀&&&& 罪大恶极/深恶痛绝C、蹊跷/蹊径&&&&& 殷红/殷实&&&& 安步当车/螳臂当车D、偏裨/裨益&&&&& 复辟/开辟&&&& 细嚼慢咽/咬文嚼字&&& 2、下面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①古诗中有许多惯用的意象,它们表达的&&&&&& 已经约定俗成,如“杨柳”表惜别怀远,“归雁”表游子思乡……&& ②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拍摄的“环形山”照片,是那样清晰,消释了多少代人对“皎皎银盘”上阴影的&&&&&& 。&& ③浮躁风气和商业投机心理&&&&&& 着学术,一些学者偏离正轨,或见利忘义,粗制滥造,或取媚世俗,热衷炒作。&A.含义&&& 疑窦&&& 侵蚀&&&&&&&&&&&& B.蕴含&&& 疑虑&&& 侵蚀&C.含义&&& 疑虑&&& 侵袭&&&&&&&&&&&& D.蕴含&&& 疑窦&&& 侵袭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安土重迁的观念越来越深人人心、即使富庶地区的人们也乐意告别家乡,外出闯荡一番。B.这几幅山水画画得都不怎麽样,只有小刘画的这幅梅花还差强人意。 C.这两支甲A足球的劲旅激战了九十分钟,不分胜负,终结城下之盟。D.NBA状元秀姚明是继王治郅、巴特尔之后在NBA粉墨登场的又一名中国篮球运动员。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C. 社区服务中心为孩子们准备了跳绳、羽毛球、拼图、棋类、卡拉OK等19项体育活动,并将20万元活动经费发动到各社区。D. 艾滋病(AIDS)是一种传染病,其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母婴等途径传播,侵入人体后,使人体丧失对病原体的免疫能力。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1小题。拙 效 传&&&& (明)袁宏道①石公曰:“天下之狡于趋避者,兔也,而猎者得之。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夫藏身之计,雀不如燕;谋生之术,鹳不如鸠。古记之矣。作《拙效传》。家有四钝仆:一名冬,一名东,一名戚,一名奎。冬即余仆也。掀鼻削面,蓝睛虬须,色若锈铁。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归失道,往返数十回,见他仆过者,亦不问。时年已四十余。余偶出,见其凄凉四顾,如欲哭者,呼之,大喜过望。性嗜酒,一日家方煮醪,冬乞得一盏,适有他役,即忘之案上,为一婢子窃饮尽。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冬伛偻突②间,为薪焰所着,一烘而过,须眉几火。家人大笑,仍与他酒一瓶,冬喜,挈瓶沸汤中,俟暖即饮,偶为汤所溅,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尝令开门,门枢稍紧,极力一推,身随门辟,头颅触地,足过顶上,举家大笑。今年随至燕邸,与诸门隶嬉游半载,问其姓名,一无所知。东貌亦古,然稍有诙气。少役于伯修③。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日晡不至,家严同伯修门外望。至夕,见一荷担从柳堤来者,东也。家严大喜,急引至舍。释担视之,仅得蜜一瓮。问饼何在,东曰:“昨至城,偶见蜜价贱,遂市之。饼价贵,未可市也。”时约以明纳礼,竟不得行。戚.奎皆三弟仆。戚尝刈薪,跪而缚之,力过绳断,拳及其胸,闷绝仆地,半日始苏。奎貌若野獐,年三十,尚未冠,发后攒作一纽,如大绳状。弟与钱市帽,奎忘其纽,及归,束发加帽,眼鼻俱入帽中,骇叹竟日。一日至比舍,犬逐之,即张空拳相角,如与人交艺者,竟啮其指。其痴绝皆此类。然余家狡狯之仆,往往得过,独四拙颇能守法。其狡狯者,相继逐去,资身无策,多不过一二年,不免冻馁。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主者谅其无他,计口而受之粟,唯恐其失所也 。噫!亦足以见拙者之效矣。【注】①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②突:烟囱。③伯修,宏道兄宗道之字。5.下列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尝从余武昌,偶令过邻生处&&&&& 过:经过B.一日至比舍,犬逐之&&&&&&&&&&& 比:邻近C.而四拙以无过,坐而衣食&&&&&&& 坐:因为D.主者谅其无他&&&&&&&&&&&&&&&&& 谅:原谅6.加点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家去城百里,吉期已迫,约以三日归&&&&&& 而四拙以无过B.其狡狯者,相继逐去&&&&&&&&&&&&&&&&&&&& 唯恐其失所也C.失手堕瓶,竟不得一口,瞠目而出&&&&&&&& 戚尝刈薪,跪而缚之D.煮酒者怜之,与酒如前&&&&&&&&&&&&&&&&&& 与诸门隶嬉游半载7.从文中下列事件的前因后果看,能体现作者或其家人对拙仆们关爱的事件是&&& (3分)①冬仆迷路&&&&& ②冬仆饮酒&&&&& ③冬仆推门④东仆市饼&&&&& ⑤戚仆缚薪&&&&& ⑥奎仆市帽A.③⑤&& &&&B.②⑥&&&&C.①②④&&&&&&& &D.①⑤⑥8.下列对这篇文章概括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冬这个仆人很健忘,他随作者到燕京,与门隶们玩耍,有时人们问他的姓名他都回答不上来。B.文章详略得当,共写了四仆,其中冬是自己的仆人,记了四件事,最详;其余三仆,则较略,奎仆记了两件事,戚仆和东仆各只记了一件事。C.作者说:狡兔和乌贼善于趋避和藏身,却仍然难逃杀身之祸,意在说明巧不如拙。D.作者赞仆之拙,认为拙者有福,与老庄的大拙胜巧.巧伪不如拙诚的思想有相通之处。9.断句和翻译。(10分)(1)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①乌贼鱼吐墨以自蔽,乃为杀身之梯,巧何用哉!②少役于伯修。伯修聘继室时,令至城市饼。
(2)用“/”给下面的语段断句。(4分)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选自李渔《闲情偶寄》)
10.下面宋词,按要求完成问题(7分)昭君怨•咏荷上雨(宋)杨万里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泻清波。(1)这首词的动词使用得生动别致,请以“跳”字为例分析说明。(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词中,诗人的心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2)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3)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蜀道难》)(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 ,____________ 。(《登高》)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 当历史成为消费品&&& 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史之外无有语言焉,史之外无有文字焉,史之外无有人伦品目焉”。由此可见,在中国的主流观念中,历史一直有着崇高甚至神圣的位置。“春秋笔法”也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因此历代统治者对历史的写法也就极其敏感。&&& 但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历史悠久、充满惊心动魄的故事,因此连村夫野老都喜欢谈古论今,种种稗官野史又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而且传统戏剧很少与现实生活有关,几乎都是“历史剧”。所以老老少少对历史又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历史”成为重要的休闲物。因此,时下“历史剧”在荧屏的热播、吸引大量观众,确非偶然。&&& 在民间,“历史剧”随着社会巨变,经历了从消失、复活到现在火爆异常的几个阶段。“历史”从来是中国大众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闲的重要部分,从曲艺说书,到戏剧小说,无不如此。但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个人生活方式被认为是“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所以时时刻刻要警惕“封建腐朽”或“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消闲”也被认为是有阶级性的,这个领域是“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主要战场”。因此,要用新编“革命故事”和“革命样板戏”取代民间传统的“历史话语”,在“文革”中只有“八个样板戏”,民间传统休闲的“历史话语”几乎完全消失。&&& 二十余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私人生活”的存在得到承认,对个人生活的干预越来越少,不再把“生活方式”与“政治”完全等同,允许一种精神“消闲品”的存在。在销声匿迹数十年后,市民文化、消闲文化迅速兴起。而且,这种社会变化与电视这种最强有力的大众传媒在中国的普及几乎同步,“看电视”成为最普遍的消闲方式。&&& 但数十年的“休闲文化”的断层,已使人们对那种充满市民气息和商业化的消费文化的再生产,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大陆也拍了一些力图“消闲”的历史剧,都不成功,收视率平平,对大众明显缺乏吸引力。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引进的香港电视剧《戏说乾隆》,一炮而红,风靡大江南北,全国数十个电视台同时播映此片,一时蔚为大观。内地观众和影视从业者第一次知道,“历史”竟能如此书写或曰如此编造!&&& 《戏说乾隆》无疑是大陆这类“消闲历史剧”的“教科书”,也是大陆大众文化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可以说,后来荧屏热播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大陆自己拍摄的“戏说”,实际都以《戏说乾隆》为师。如果说琼瑶的“言情剧”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大陆“言情剧”的启蒙老师,那《戏说乾隆》则可说是大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一直到现在仍乐此不疲的“历史戏说”的发蒙老师。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传统,在新时代终于找到了“电视”这个最佳载体。&&& 荧屏戏说历史的勃兴除了传统文化因素,还有现实的原因。相对现实题材,拍摄历史题材时影视人员发挥自己才华的空间要大得多,因此“历史剧”自然更吸引观众。反过来,历史剧的观众越多,制作人的利润也更多,对历史剧的投入则更多,越要千方百计适应观众的口味,拍出的片子当然更好看,无形中又进一步影响、强化了观众对历史剧的兴趣,塑造了观众的品位。这样,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便形成了一种彼此促进的互动,二者的“共谋”形成了荧屏“消费历史”的繁荣局面。&&& 对中国以往一代又一代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历史”过去是由《三国演义》《水浒》这类“小说家言”书写;现在,在这个所谓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则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然而,人们在荧屏前“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人们对今天和明天的看法。君不见,一些“戏说”在美化皇帝时还某种程度上有对皇帝的“调侃”,而一些所谓“历史正剧”却只有对皇上的歌颂、崇拜!&&& 因此,对“历史剧”的生产者来说,剧中的“史观”问题其实格外重要,其责任之重大,恐怕连生产者自己也想象不到。
&12、根据文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春秋笔法”是中国文人书写历史的一种惯常写法,与史家记录方式无异。&&& B.时下“历史剧”在电视荧屏热播,吸引大量观众,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C.在“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历了由“消失”到“复活”的阶段。&&& D.消闲历史剧《戏说乾隆》开创了中国民间“消费历史”的新形式。&&& E.在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F.从“历史正剧”的角度看,戏说历史电视剧中对皇帝的调侃纯属编造。
&13、下列各项不能作为证据证明“历史成为消费品”的是( )(3分)&&& A.民间曲艺说书&&&&&&&&&&&&& B.电视剧《宰相刘罗锅》&&& C.革命样板戏&&&&&&&&&&&&&&& D.小说《三国演义》
14、文中说“人们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作者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4分)
15、历史成为消费品的原因是什么?请根据文意分条阐述。(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15分)离太阳最近的树&&&&&&& 毕淑敏&①30年前,我在x藏阿里当兵。&②这世界的第三级,平均海拔5000米,冰峰林立,雪原寂寥。不知是神灵的佑护还是大自然的疏忽,在荒漠的皱褶里,有时会不可思议地生存着一片红柳丛。它们有着铁一样锈红的枝干,凤羽般纷披的碎叶,偶尔会开出谷穗样细密的花,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这高原的精灵,是离太阳最近的绿树,百年才能长成小小的一蓬。到藏区巡回医疗,我骑马穿行于略带苍蓝色调的红柳丛中,曾以为它必与雪域永在。&③一天,司务长布置任务――全体打柴去!&④我以为自己听错了,高原之上,哪里有柴?!&⑤原来是驱车上百公里,把红柳挖出来,当柴火烧。&⑥我大惊,说,红柳挖了,高原上仅有的树不就绝了吗?&⑦司务长回答,你要吃饭,对不对?饭要烧熟,对不对?烧熟就要用柴火,对不对?柴火就是红柳,对不对?&⑧我说,红柳不是柴火。它是活的,它有生命。做饭可以用汽油,可以用焦炭,为什么要用高原上唯一的绿色!&⑨司务长说,拉一车汽油上山,路上就要耗掉两车汽油。焦炭运上来,一斤的价钱等于六斤白面。红柳是不要钱的,你算算这个账吧!&⑩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⑾红柳通常都是长在沙丘上。一座结实的沙丘顶上,昂然立着一株红柳。它的根像一柄巨大章鱼的无数脚爪,缠附至沙丘逶迤的边缘。&⑿我很奇怪,红柳为什么不找个背风的地方猫着呢?生存中也好少些艰辛。老兵说,你本末倒置了。不是红柳在沙丘上,是因为有了这棵红柳,固住了流沙。随着红柳的渐渐长大,流沙被固住的越来越多,最后便聚成了一座沙山。红柳的根有多广,那沙山就有多大。&⒀啊,红柳如同冰山。露在沙上的部分只有十分之一,伟大的力量埋在地下。红柳的枝叶算不得好柴薪。它们在灶膛里像内电一样,转眼就释放完了。炊事员说它们一点后劲也没有。真正顽强的是红柳强大的根系。它们如盘卷的金属,坚挺而硬韧,与沙砾粘结得如同钢筋混凝土。一旦燃烧起来,持续而稳定地吐出熊熊的热量,好像把千万年来从太阳那里索得的光芒,压缩后爆裂出来。金红的火焰中,每一块红柳根,都弥久地维持着盘根错节的形状,好像傲然不屈的英魂。&⒁把红柳根从沙丘掘出,蕴含着很可怕的工作量。红柳与土地生死相依,人们要先费几天的时间,将大半个沙山掏净。这样,红柳就枝桠遒劲地腾越在旷野之上,好似一副镂空的恐龙骨架。这时需请来最有气力的男子汉,用利斧,将这活着的巨型根雕与大地最后的联系一一斩断。整个红柳丛就訇然倒下了。&⒂连年砍伐,人们先找那些比较幼细的红柳下手。因为所费气力较少。但一年年过去,易挖的红柳绝迹,只剩那些最古老的树灵了。&⒃掏挖沙山的工期越来越漫长,最健硕有力的小伙子,也折不断红柳苍老的手臂了。于是人们想出了高技术的法子――用炸药!&⒄只需在红柳根部,挖一条深深的巷子,用架子把火药探进去,人伏得远远的,将长长的药捻点燃。深远的寂静之后,只听轰的一声,再幽深的树怪,也尸骸散地了。&⒅我们餐风宿露。今年可以看到去年被掘走红柳的沙丘,好像做了眼球摘除术的伤员,依旧大睁着空洞的眼睑,怒向苍穹。但这触目惊心的景象不会持续太久,待到第三年,那沙丘已烟消云散,好像此地从来不曾生存过什么千年古木,堆聚过亿万颗沙砾。&⒆听最近到过阿里的人讲,红柳林早已掘净烧光,连根须都烟消灰灭了。&⒇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会想到那些曾经被固住的黄沙,是否已飘洒到世界各处?从屋顶上扬起的尘雾,通常会飞得十分遥远。16.第2段写红柳“对着高原的酷寒和缺氧微笑”运用了哪两种艺术手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分)&&&&&&&&&&&&&&&&&&&&&&&&&&&&&&&&&&&&&&&&&&&&&&&&&&&&&&&&&&&&&&&&&&&&&&&&&&&&&&&&& 17.文章用大量的笔墨人们挖掘红柳的过程有什么用意?(4分)&&&&&&&&&&&&&&&&&&&&&&&&&&&&&&&&&&&&&&&&&&&&&&&&&&&&&&&&&&&&&&&&&&&&&&&&&&&&&&&& 18.文章结尾提出了几个发人深省的问题,留给我们的是怎样的深沉思索呢?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5分)&&&&&&&&&&&&&&&&&&&&&&&&&&&&&&&&&&&&&&&&&&&&&&&&&&&&&&&&&&&&&&&&&&&&&&&&&&&&&& &&&&&&&&&&&&&&&&&&&&&&&&&&&&&&&&&&&&&&&&&&&&&&&&&&&&&&&&&&&&&&&&&&&&&&&&&&&&&&&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9~21题。魔星高照&&&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牛年的春晚中,凭借一枚戒指、几只鸡蛋,刘谦,这位来自台湾的 魔术师以“奇迹”的速度一夜红遍大江南北。他的这句口头禅也成为了一句流行语,那么,奇迹究竟是怎样诞生的呢?&&& 7岁那年,刚上小学的刘谦在一个商场门口看见了一个卖魔术道具的人,魔术的神秘莫测深深吸引了他。每天放学后,他就会到商场门口看这个人变魔术。刘谦的魔术天分从那个时候显露出来了,“很多大人才会的魔术,我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就能很快熟练掌握,有的时候看别人变,我自己就能慢慢摸索出其中的奥妙,并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 刘谦对魔术的热爱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程度。“因为喜欢,我会在上课的时候,也不忘练习手法。有一次上数学课,我正在用硬币练习,一不小心硬币就掉到地上,老师看了我一眼,以为我会收敛,可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又练,又掉,直到老师忍无可忍,把我身上的硬币全部没收。”直到现在也一样,刘谦的爱好不像其他年轻人一样是K歌或出去玩,他一有时间就一个人闷在房间里钻研魔术。用他的话说,魔术是他一生最大的爱好。&&& 刚开始上台表演时,刘谦很紧张,不苟言笑。他的表演带给观众的多是紧张和惊奇,少有笑声。妈妈一直很支持刘谦表演魔术,她发现了这个问题。“观众走进剧场,主要还是来寻找快乐的。可你没给他们带来快乐,所以妈妈希望你在舞台上表现出轻松、快乐的一面。”这是妈妈给刘谦的提醒和告诫,这让刘谦恍然大悟。在以后的表演中,刘谦开始不断尝试给魔术加入新的元素,例如幽默的语言、俏皮的表情和动作,给观众带来惊奇之外的快乐。而也正是这些突破,使刘谦的魔术表演大受欢迎,而刘谦也成了一个有别于传统魔术师的偶像明星。这些变化也给刘谦的思想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我的口头禅是‘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这是舞台上的话。生活中,我更希望自己常说的是‘哪怕没有奇迹,你也要快乐和笑口常开!”’&&& 2009年春节,刘谦在央视春晚通过8分半钟的《魔手神彩》将奇迹展现在13亿观众眼前。自此,魔法王子让所有人记住了他的名字。&&& 日,刘谦的魔术亚洲巡演成功在南京拉开序幕。巡演首场获得了极高评价,观众纷纷以“完美极了”来评价这场首演。5月9日,刘谦在巡演中成功地用5秒钟时间分开混在一起的盐和胡椒粉这一魔术,并承诺以后不会再次公开表演。他透露了“一生只可表演一次”的秘密:“两年前在匈牙利,我在街头看到一位老先生,他可以将混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沙子在10秒钟之内完全分开。我当时想了很久,没想出来。我回去想了2个月,真的想不到。我就去找这位老先生,他说这是他的秘密。我回国以后,继续想怎么也想不通,四个月后我又去了一趟匈牙利,我又找到了他,我说我是个魔术师,我真的非常想知道你是怎么做到的。那位老先生最后说,我可以告诉你,但你要答应我一件事,那就是这个魔术你一生只能表演一次。”&&& 刘谦掀起的魔术浪潮也在各家电视台之间引发了一轮“魔战”。目前,已经有浙江、湖南、江苏、安徽、四川五家卫视打出了魔术牌,刘谦更成了你争我夺的目标。安徽卫视在新节目“星光魔范生”中网罗国际顶尖魔术大师:江苏卫视大力推出“我的魔术猜想”;4月中旬,湖南卫视将播出刘谦、汪涵强强联手打造的“金牌魔术团”;四川卫视也亮出了独家秘笈,由刘谦主持的《魔星高照》目前亮相。&&& 与此同时,电视和网络上也出现了不少魔术揭秘节目。央视春晚后,刘谦“鸡蛋下戒指”的魔术一跃成为牛年网络的第一问,各种“揭秘”的版本也层出不穷。在面对记者的提问时,刘谦说:“如果没有建设性地揭秘,当你知道答案后,你只会瞧不起它,魔术是一个清晰的梦境,一个美梦醒了,还会有什么乐趣呢?”刘谦表示,对于魔术师而言,魔术的表演方式可能有100种,“魔术的乐趣在于想像的空间带来的美妙感受”。对于每一个魔术师来说,创造一个魔术的过程十分艰难。“我最快要一个星期,有时候要两三年,春晚的那个魔术,我从设计到表演用了3年,以后我都不会去解密它。”同时刘谦庆幸网上众多的发帖揭秘者当中没一个是职业魔术师。“我要向大陆魔术师的专业素养与操守道德表示敬意,我不排除他们当中有人已经猜到。”19.结合文本,分析刘谦成为一位成功魔术师的条件有哪些。(6分)20.文本中作者多次引用了刘谦自己的话,请选择其中一处分析这样引用的作用。(4分)21.有人说刘谦的走红将小众的魔术变成了大众的娱乐,推动了魔术的普及和发展;但也有人说正因为魔术大众化,使魔术前景堪忧,甚至表示刘谦已红,魔术将死。你认为刘谦的走红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影响对于魔术的发展是利还是弊?(5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仿照例句,运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从“怯懦”“乐观”“悲观”“遗憾”“执著”中任选两个为对象,各造一个句子。(6分)例句:所谓勇敢,打个比方,就像山上的泉水,已跑到悬崖的边缘,却还往前冲。1)&&&&&&&&&&&&&&&&&&&&&&&&&&&&&&&&&&&&&&&&&&&&&&&&&&&&&&&&&&&&&&&&&&&&&&&&&&&&&&&&&&&&&&&&&&&&&&&&&&&&&&&&&&&&&&&&&&&&&&&&&&&&&&&&&&&&&&&&&&&&&&&&&& 2)&&&&&&&&&&&&&&&&&&&&&&&&&&&&&&&&&&&&&&&&&&&&&&&&&&&&&&&&&&&&&&&&&&&&&&&&&&
23.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代程实写一则在当天张贴的失物招领。(6分)&&& 5月28日上午放学后,高三(8)班的程实同学急匆匆地走在回自己的308宿舍的路上。在学校体育馆门前,他突然发现地上躺着一个钱包,打开一看,里面有人民币500元(面值100元的人民币3张,面值50元的人民币2张,面值1O元的人民币10张)和中国建设银行信用卡一张。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前来寻找,程实只好将钱包带回了宿舍,暂时代为保管。接着,他准备写一张失物招领,希望失主前去他宿舍认领钱包。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4、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60分)魅力,是一种颇能吸引人的力量。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感受到“魅力”的存在:大自然的魅力,语言的魅力,人格的魅力…… 关于魅力,你或许有过许许多多的见闻和经历,或许会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请你以“魅力”为题目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广东省东莞四高2010届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答案C。 (A. chà ,sè/sài, chǔ ; B.pō ,ē , è/wù ; C qī/xī,yān/yīn,dàng/dāng ;D. pí/bì, bì/pì,jiáo )2、 答案A。(①蕴含,动词不宜作“表达”的宾语。②疑虑,含有“顾虑”的意思,在这里不合语境。③侵袭,从过程与后果上讲,都弱于“侵蚀”,用在这里不甚达意。)&& 3、答案B。差强人意:原意是:很能振奋人的意志。现多用来表示“还算比较能让人满意”。(A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C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D粉墨登场:原来指演戏前涂上粉或墨,准备演出。现在多用贬义,比喻坏人登上了政治舞台。)4、答案D(A语序不当,“不仅诚信”改为“诚信不仅”,且“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与“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要换位;B搭配不当,“吸引”改为“引起”;C不合逻辑,“卡拉OK”不属于“体育活动”)5.B。(A拜访。C不费心.不劳神。D体谅。)6.C。(C都是表示修饰,不译。A用 / 因为。B那些 / 他们。D动词,给 / 介词,跟。)7.B。(④⑤这两件事与主人的关爱无关,是仆人自己的事情。①冬仆迷路,是主人碰见之后随口叫了仆人一声,很难说体现关爱。③冬仆推门,只是仆人的笨拙引人发笑,不能算关爱。②因为主人见仆人没有喝到酒,就多次给酒仆人,并且量还增加了,有关爱意味。⑥主人见仆人没有行冠礼,就给钱他买帽,并准备为其行冠礼,最能体现关爱。)8.A。(仆人不是回答不上自己的姓名,而是不知道那些跟他一起嬉游的诸门吏的姓名。)9.(1)①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是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蔽:掩护.隐藏.遮蔽。(1分)梯:事情的原因。(1分)大意1分。)②仆人东年轻时在大哥宗道家做事。大哥在给续娶之妻家下聘礼的时候,就叫他到城里去买饼。(聘:以礼物订婚。继室:续娶之妻。役:做仆役,做事。译对两处得1分,译对3处得2分,大意1分。)(2)柳贵乎垂/不垂则可无柳/柳条贵长/不长则无袅娜之致/徒垂无益也/此树为纳蝉之所/诸鸟亦集/长夏不寂寞/得时闻鼓吹者/是树皆有功/而高柳为最。(错断漏断2处扣1分)10.(1)“跳”字写出了雨之急、雨之大(1分);“跳”这个动词绘声绘色地把雨打荷叶的情景极为传神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2分)。&&& (2)上阙诗人梦中泛舟西湖花底,看到的是满湖烟水,闻到的是阵阵幽香,因而沉醉其中,忽然一阵急雨袭来,敲打船篷,致命名诗人午梦初惊,对急雨惊梦不无遗憾抱怨之情;然而醒来一看,眼前出现的却是更加美妙的境界,感情由急雨惊梦之遗憾变为咏荷上雨之欣喜,变化自然,水到渠成。(每种感情1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 致 千里;假 舟 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2)寄蜉蝣于天地,渺 沧 海之一 粟。哀 吾生 之 须 臾,羡长江之无穷。&& (《赤壁赋》)(3)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 木 萧萧 下,不尽长江 滚滚 来。(《登高》)12、A E 。 (A项理解错误。原文表述是“是中国文人在政治高压下指陈时弊的惯常手法”,可以推知春秋笔法不同于史家记录历史的方式。E项断章取义。依据原文信息应该表述为“对中国以往一代又一代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在信息社会的新时代,‘历史’开始由近在咫尺的荧屏书写。”)(5分,选对一项得2分,选对两项得5分)13、C14、①表明人们对历史的看法,甚至对现实、对未来的看法深受荧屏历史剧的影响。(或“突出了荧屏历史剧的影响大,影响着人们对过去、对今天、对明天的看法。”)②提醒荧屏历史剧的生产者要认识到书写历史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历史观的重大责任。&15、①传统文化因素:中国历史悠久,历史故事和取材于历史的传统戏剧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②时代因素:社会开放,允许私人生活和精神消闲品存在。③媒体因素:消费历史的传统与大众传媒相结合。④现实因素:历史剧制作投入多、演员发挥空间大,使电视剧更加好看。16. 运用了衬托和拟人的手法。(2分)用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红柳生长的不易,暗示了红柳在雪域高原中的珍贵。(1分)“微笑”一词将红柳人格化(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柳面对“酷寒和缺氧”时,那种从容不迫、怡然自得的神态(1分),表现了它顽强的生命力。(1分)17.赞美红柳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伟大力量(2分),突出了人们亲手毁掉了远离太阳最近的唯一能固住流沙、给人们带来绿色的树,破坏了生态环境,鞭挞了人类的野蛮和愚昧(2分)18.文章结尾留给我们的是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沉反思。(1分)联系实际谈,如环保问题(2分)。我们应当要热爱自然、珍惜生命,要有保护生存环境的忧患意识。(2分)19.【信息整合】(6分)&&& 、&&& ①魔术方面的天分。他小时候就可以很快学会或悟出一些比较难的魔术;②对魔术的热爱。他对魔术充满了热爱。甚至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时刻练习;③妈妈的支持。刘谦妈妈对刘谦的支持和建议使他的魔术表演不断进步,广受欢迎;④对魔术的执着。不论是小时候每天放学都去看人魔术,还是为了学到新的魔术想了几个月,而且专门又出国学习。&&& (答出其中一点1分,结合文本分析1分,答出三点6分。若能够根据文中答出“善于思考”、“创新(快乐理念)”、“勤奋”等也可相应得分。)20.【鉴赏评价】(4分)&&& 引用传主的原话,更为直接、真实地展示传主的经历,(1分)同时增强了传记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有助于读者更好地了解传主的精神。(1分)例如刘谦讲自己上课时不停练习魔术,就直接体现了他对魔术的热爱,同时表述生动,让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2分)(作用2分,结合文本2分,文本选取可以不同,但必须是刘谦的原话部分。)21.【问题探究】(5分)&&& 我认为这些对魔术的发展是有好处的。(1分)魔术较于其它表演形式还是小众化的表演,不论是观赏者、参与者还是传播者相对都较少,魔术能够产生的影响也不大。(2分)刘谦的走红掀起了魔术的热潮,不论媒体还是观众都对魔术产生了很大兴趣,例如各大电视台争相制作播出魔术节目和刘谦魔术巡演的展开,这必将推动魔术走向更广阔的市场,从而获得更好的发展。(2分)&&& 我认为这些对魔术的发展是有害的。(1分)魔术不同于其它一般表演形式,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知的神秘感(“是一个清晰的梦境”),这―特点决定了魔术是属于小众化的一种特殊表演形式。(2分)刘谦的走红掀起了魔术的热潮,魔术由小众艺术变成了大众娱乐,很多人模仿甚至揭秘,包括刘谦在内的不少魔术师的魔术都遭到揭秘,魔术失去了自身的神秘感(“一个美梦醒了”),反而使人们失去了对魔术的期盼感,这不利于魔术的健康发展。(2分) (若持“利弊辩证”观点,只要能言之有理,可视为合理答案。)22.本题实际上是要用具体形象的东西来表达抽象的意思,要展开想象,越具体.越形象就越贴切。(示例)所谓乐观,打个比方,就像炉灶上的响壶,屁股烧得红红的,却还有心情吹口哨。所谓悲观,打个比方,就像河岸上的垂柳,身材生得特别俏丽,却总是沮丧地低着头。所谓遗憾,打个比方,就像掰苞谷的猴子,抓到手里的食物原本很多,却又总是要丢掉。所谓执著,打个比方,就像扑火的飞蛾,眼前已经是危机重重,却不放弃对光明的渴望。23.【准确、简明、得体】(6分)&&& 答案示例:失物招领&&& 本人于今天上午在学校体育馆门前捡到―个钱包,内有人民币若干及其他物品,请失主前来男生宿舍(N栋)308室认领。高三(8)班& 程实5月28日(评分标准:格式3分,其中标题、署名、日期各1分。内容3分,其中交代捡钱包的时间地点1分,交代钱包内物品又隐去物品具体特征1分,交代清楚认领地点1分。)& 《拙效传》参考译文:石公说:天下在趋利避害方面最狡猾的是兔子,但猎人却捉到了它。乌贼鱼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吐出墨色一样的汁液来隐藏自己,这却成为了招来杀身之祸的原因。玩弄技巧又有什么作用呢?藏身的计策,麻雀赶不上燕子;谋生的方法,鹞子赶不上斑鸠。古代已有记载。我现在写作《拙效传》。我家有四个仆人:一个名叫冬,一个名叫东,一个名叫戚,一个名叫奎。冬就是我的仆人。(冬)两鼻朝天,面孔瘦削,蓝色眼睛,满脸虬须,面色像锈铁。(他)曾经跟我到武昌,一次我命他去拜访不远处一位朋友,他回来时迷了路,来来往往走了数十回,看见其他仆人经过,(他)也不打听。当时他的年龄已经四十多了。我恰好出去,看见他悲伤地四处张望的样子,便呼喊他,(他感到似乎遇到了救星)特别高兴。(冬仆)好喝酒,一天,家里正酿酒,(他)求得一碗,恰好有其他差事,将酒忘在案上,被一个婢女偷着喝掉了。酿酒的人同情他,便又像前面那样给了他一碗。他弯着身子到灶间去烫酒,酒被熊熊燃烧的火焰点着了,“烘”的一下,几乎烧掉了他的眉毛。家里人大笑,便又给他一瓶酒,冬仆非常高兴,将酒瓶放到滚烫的热水中,准备等到酒热了再喝,不料(手)又被溅起的热水烫了一下,失手将酒瓶掉入热水中,最后没有喝到一口酒。(他只好)瞪着眼睛出来了。曾经要他开门,门的枢纽很紧,(他)用力一推,身随门开,头颅触到地上,脚弯过了头顶,惹得全家人大笑不止。今年(他)随我到燕京的住所,(他)与那些仆人们玩耍了半年,问他与他玩耍的那些仆人的姓名,他一个也答不上来。东仆的相貌也很奇特,但稍微有些诙谐的意味。他年轻时在大哥宗道家做事。在大哥想再娶而给续娶之妻家下聘礼的时候,就叫他到城里去买饼。家里离城有百来里,佳期已经迫近,便要他在三日内赶回来。到了第三天下午申牌时分还不见他回来,我父亲便和我哥哥到门外张望。到了傍晚,看见一个从柳堤方向挑着担子来的人,那就是仆人东。父亲喜出望外,赶快迎接他到家里,放下担子一看,仅看到一瓮蜂蜜。问他饼在哪里,他说:“昨天到城里,见到蜂蜜的价格低廉,于是就买了。饼的价格比较贵,不值得买。”当时的风气要用饼作为下聘的礼物,(因为没买到饼)最后没有办法行聘礼。戚和奎都是三弟的仆人。仆人戚曾经去砍柴,(他)跪下来捆柴,用力过猛,绳子断了,拳头打到胸部,晕倒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奎的相貌像野獐,年已三十,还没有行冠礼,头发在脑后扭成一个高高的发髻,像很粗的绳子扭在一起一样。我弟弟给他钱去买帽子,仆人奎在试帽子时忘了自己头上扭成的高高的发髻,等到回来,解开发髻,束发戴帽,结果帽子太大,戴下来把鼻子眼睛全遮掉了,(他)惊叹了一整天。一天,(他)到邻居家去,一只狗追他,(他)便摆开双拳与狗厮打,就好像与人比武较艺一般,最后被狗咬了手指头。他们的痴愚都像这样。但是我家的狡猾的仆人,常常犯过错,只有这四个笨拙的仆人很能守规矩。那些狡猾的仆人,相继被赶走了,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大多不到一两年,难免受冻挨饿。但这四个拙仆,因为没有过错,不用操心就有衣有食,主人体谅他们没有其他(谋生办法),(便)根据他们的人口而给他们粮食,唯恐他们失去立身之地。唉!(这)也足以看出愚拙的好处啊。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 m
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