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实验,水,烧杯,豆浆测出豆浆的密度

这是个机器人猖狂的时代,请输一下验证码,证明咱是正常人~现有如下器材:天平、砝码、刻度尺、烧杯、水,设计一个测量正方体糖块密度的可行方案,要求写出:(1)实验原理是:______.(2)选用的器材:______.(3)设计方案中应测出的物理量是:______.(4)密度的表达式是:______.
(1)实验原理就是密度计算公式.故答案为:ρ=
(2)根据原理,糖块质量可用天平测出,因没有量筒无法用排水法测体积,但糖块是正方体,可选刻度尺侧边长,利用正方体体积公式算糖块体积,最后利用密度公示算出密度.故答案为:天平、砝码、刻度尺.(3)质量用天平测,正方体体积是边长的立方.故答案为:用天平测出糖块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糖块边长L.(4)糖块体积V=L3,糖块密度ρ=
.故答案为:糖块密度ρ=
(4分)小明为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水和煤油分别装入烧杯中,固定在铁架台上,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加热水和煤油,实验装置如图.(1)在安装、调整实验器材时,科学合理的顺序是(图甲中):先调整固定
位置,再调整固定
的位置(两空均选填“A”或“B”).(2)小明的实验中有一处错误是
.(3)改正错误后,小明设计了三种方案进行探究,可行的方案是
.(填序号)①加热相同时间,记下升高的温度;②升高相同的温度,记下加热时间.
(1)在实验室里,三组同学测得水的沸点分别为97℃、93℃、102℃;有同学猜想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各组用的温度计有偏差: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验证这猜想:__________。(2)在一个大气压下,小星把温度计先后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沸水中,分别标出温度计中液柱达到的位置A和B.将该温度计放在刻度尺旁,如图所示,图中刻度尺上每一小格表示__________℃,此时温度计显示的温度是__________℃。(3)小星同学自制温度计的方法叫做“转化法”,即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制作测量工具一个思路,生活中__________也是利用“被测量”与“长度”的一一对应关系制成的。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所测量”和“__________”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制作测量工具,如__________。
(10分)在“研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1)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
的性质制成的,为完成实验,表中的数据表明,选用的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应为
; (2)往烧杯上方加一纸盖,每隔1min记录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
℃,根据表中数据,在上图中画出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3)在第6分钟后,
(选填“需要”、“不需要”)吸热;(4)给半杯水加热,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如下左图中a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给一整杯水加热,则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选填“a”“b”“c”“d”);(5)某个实验小组观察到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上升过程的两种情况,如上中图,其中图
是水沸腾时的情况。(6)在装水的大烧杯中(如上右图),浮着一个盛适有量水的试管,对大烧杯持续加热,大烧杯中的水沸腾一段时间后,试管中水的温度
达到沸点(填“能”或“不能”,下同),试管中的水
沸腾。(7)实验中发现水沸腾前加热时间过长,为了缩短加热时间,请写出一种可行的办法: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知识点梳理
测量的原理:原理:由密度公式ρ=m/V可知,要测量某种物质的密度,需要测量由这种物质构成的物体的质量的体积。测量方法:1、常规法:器材:烧杯、量筒、天平、待测液体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杯的质量M1;
(2)将待测液体倒入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2;
(3)将烧杯中的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4)计算表达:ρ=(M2-M1)/V 2、等容法器材:烧杯、水、待液体、天平。步骤:
(1)用天平称出烧的质量M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M2;
(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M3;
(4)计算表达:ρ=ρ水(M3-M1)/(M2-M1)3、浮力法器材:弹簧秤、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子步骤:
(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2)将小块浸没入水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的视重G1;
(3)将小块浸没入待测液体中,用弹簧秤称出小石块的视重G2;
(4)计算表达:ρ=ρ水(G-G2)/(G-G1) 4、压强法用、两端开口的直玻璃管(一端有橡皮膜)、烧杯、适量的水、足量的牛奶、细线。计一种测量奶密度的方法。实验步骤:
(1)在玻璃管内倒入一定深度的牛奶;
(2)将管竖直放入水中,带橡皮膜水平时,用刻度尺量出管底到牛奶面和水面的深度,分别为h1、h2;
(3)根据p1=p2得表达式:ρ牛奶=h2ρ水/h1 5、U形管法:器材:U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步骤:
(1)将适量水倒入U形管中;
(2)将待测液体从U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
(4)计算表达:ρ=ρ水h1/h2 (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6、密度计法: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天平的使用天平的使用方法:在实验中,称量物体质量的工具是天平,为正确使用天平,需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天平前需知 (1)了解天平的构造。天平由底盘、分度盘、横梁、平衡螺母、天平盘、标尺、游码、指针及砝码组成。(2)知道天乎的称量和感量。学生天平的最大称量一般为200克;感量一般为0.2克。 2.天平的使用方法天平的使用方法可归纳为:放、移、调、称、读、收。(1)放: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移:使用前将游码移至称量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 (3)调: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这时横梁平衡。凋节平衡螺母的方法可归结为“螺母反指针”,也就是当指针向右偏,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左调,即螺母调的方向与指针偏转的方向相反 (4)称:称量时,把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估计一下被测物体质量后,用镊子按“先大后小”的顺序向右盘中依次试加砝码,如果添加最小的砝码偏多,而取出这个最小的砝码又偏小,这时应取出最小的砝码,再调节游码在游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线处.特别注意:被测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是“左物右码” (5)读:右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标尺上游码的示数值,就是被测物体的质量,即:m物=m砝+m游;游码的示数值以游码的左侧对齐格数为准;在使用天平时,若不小心按“左码右物”的方式放置,那么被测物体的质量应等于砝码质量之和减去游码在标尺上的示数值 (6)收:测量完毕,把被测物体取下,砝码放回盒中,游码拨回标尺零刻度线处,即“取下物体,砝码回盒,游码回零” 3.天平的使用可用以下口诀记忆(1)天平先要放水平,游码左移要归零,螺母针指中,左物右码要记清,砝码要用镊子取,湿、液要用容器称,先大后小移游码,渎数两码要相加。(2)测质量,用天平,先放平,再调平,游码左移零,螺母来调平,左物右码要记清,先大后小镊取码,平衡质量加游码。4、使用天平常见的问题 (1)游码未归零问题
题型特征:游码未置于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就将天平调节平衡了,而在称量的过程中又移动了游码的位置。游码在天平的使用过程中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其数值可以变化的小砝码,只要游码位置不动,就没有起到小砝码的作用.因而物体的质量与游码位置无关。但当游码移动时,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将游码向右移动,相当于在右盘中添加砝码;同理,若将游码向左移动,则相当于在左盘中添加砝码(或者相当于在右盘中减去砝码)。(2)物码错位问题
题型特征:称量时误将被测物体和砝码位置放反。正常情况下,物体(质量为m物)放在天平左盘,砝码(质量为m码)放在天平右盘,且游码(质量为m游)是作为小砝码在使用的,所以有m左=m右即m物=m码+ m游;若物码错位放置,则为m码=m物+m游,即被测物体的质量m物=m码一m游。 (3)砝码不规范问题
如果砝码磨损,其质量减小,用它来平衡与它示数相同的物体,必须向有移动游码,因此,读出的数值是砝码示数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它比物体质量大。如果砝码上粘有其他物质,砝码的质量比它的实际质量大,称量时,导致游码向右移动较少,读出的数值比物体的实际质量小。
整理教师:&&
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这道题还没有举一反三题目哦~测豆浆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A.称物体质量前,调节好天平 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1C.将适量豆浆倒入杯中 D.用天平称出玻璃杯和豆浆的总质量M2E.将杯中豆浆倒入量筒中,测出豆浆的体积VF.计算豆浆的密度ρ=(M2-M1)/V 若按上述步骤测量,所测出的豆浆密度
(选填“偏大”或“偏小”)
为了比较豆浆和牛奶的吸热能力,小刚在家中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图所示,在两个相同的塑料瓶中分别装入质量相同、初温都是室温的豆浆和牛奶,两瓶中各装有一支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两个塑料瓶同时浸入热水中。观察现象发现:加热相同的时间,豆浆的温度升高较多。⑴要使牛奶和豆浆升高相同的温度,应对________加热的时间长些。这说明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豆浆吸收的热量比牛奶吸收的热量_______。⑵小明利用实验数据大致描绘出豆浆和牛奶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则图线________应代表豆浆。
在“科学探究:物质的比热容”中:(1)、设计实验时应运用控制变量法:①、用水和煤油做实验,应使水和煤油的________相等;②、用电加热器加热,应用了电加热器在相同时间内对外供热________的特点;(2)、实验所需的器材有:电加热器、____________、搅拌器、天平、电源、计时的秒表、水和煤油;(3)、实验中得到如下一组数据:
1较分析1、3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 2较分析1、2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较分析____号和____号烧杯的实验记录,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质量相等的同种物质,升高不同的温度,吸收的热量不同;4实验说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仅与物体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还与________________有关;
下面是小明进行物理探究实验时进行的基本测量,请帮他完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图甲中温度计的读数是______℃.(2)图乙中铅笔的长度为______cm.(3)图丙中小桶的重力为______N.(4)一块体积为20cm3的矿石,用天平测量质量(如图丁所示),则此矿石的质量是______g,密度是______g/cm3.
高考全年学习规划
该知识易错题
该知识点相似题
高考英语全年学习规划讲师:李辉
更多高考学习规划:
客服电话:400-676-2300
京ICP证050421号&京ICP备号 &京公安备110-1081940& 网络视听许可证0110531号
旗下成员公司现有:方形木块、细绳,小石块、水、刻度尺,请你设计实验测出小石块的密度1.公式推导我写不完作业了 求您们了
化行七闽孋F
器材少一样——能放入方形木块的烧杯!步骤:1、方木块放入水中——漂浮,细线在烧杯外壁绕上,与且杯内液面相平齐——第一条线a2、石块放在木块上(好像坐船),杯中水面上升——再用细线在烧杯外壁绕上,且与杯内液面相平齐——第二条线b3、把石块用细线吊着放入水中(木块仍在水中,别拿出来),水面将下降,再用细线在烧杯外壁绕上,且与杯内液面相平齐——第三条线c4、用刻度尺分别测量a、b两线间距L1;a、c两线间距L2公式推导:1、石块的质量m石——用漂浮时F浮=G石 F浮=ρ水gV排 V排=SL1 G石=m石g从而可得 m石=ρ水SL12、石块的体积——V石=SL23、表达式——由ρ=m/V 各量代入得 ρ石=ρ水L1/L2仅供参考
没少啊,这是我们刚发的一张物理卷啊 公式推导和步骤要分开写啊 谢谢了
那也要在回答中写出用烧杯的字样——否则水放哪里?
是航,我怎么把这忘了呢 那 您能见简略点写吗,这是我们卷子上的,不需要太详细,公式推导和步骤要分开写 谢谢了啊
卷纸上就写这些
步骤:1、方木块放入水中——漂浮,用刻度尺测水深h1
2、石块放在木块上(好像坐船),杯中水面上升,用刻度尺测水深h2
3、把石块用细线吊着放入水中,水面将下降,用刻度尺测水深h3
公式推导:
1、石块的质量m石——由 F浮=G石
F浮=ρ水gV排
V排=S(h2-h1)
得 m石=ρ水S(h2-h1)
2、石块的体积——V石=S(h3-h1)
3、表达式——由ρ=m/V
得 ρ石=ρ水(h2-h1)/(h3-h1)
原来的那些分析就不用写了——但你要知道原理、过程,才能举一反三地学好物理!
祝你你进步!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烧杯实验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