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春天的开头德国的开头

2012春东欧纪行之四——【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畔雨中的苍凉】
<font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6F春东欧纪行之四——【德国·德累斯顿:易北河畔雨中的苍凉】
&&&&&&&&&&&&&&&&&&&&&&&&&&&&&&&&&&&&&&&&&&&&&&&&&&&&&&&&&&&&&&
&&&“谁没见过德累斯顿,谁就没见过美。”此非虚言!德累斯顿的美,有一种摄人魂魄的力量,无声无息锁住咽喉,令人窒息到说不出任何话语,仅能从内心喷薄而出一个字,神经质地反复呢喃着:“美...美...美啊...”
没有一个城市像德累斯顿这般,适合在雨天里漫步。她的美,凝着忧伤的冷香,缭绕在易北河的上空、圣母教堂的塔顶、森珀歌剧院的窗棂、还有奥古斯特桥雨中闪闪发亮的石板路上。雨点细细密密地追索着行人的脚步,将过往历史的辉煌赶入宁静的黑白世界。黑与白便是她的主调,就像深秋的雨,沉重而幽冷,美得惊心动魄。
&&&&提到德累斯顿,没有人能够跳过日的那个夜晚。盟军为报复纳粹德国,出动100多架轰炸机,扔下1600多吨炸弹,7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一夜倾塌。未亲历过战争创伤的我们,无法想象那断壁残垣的惨象,更无法感受在战火中失去亲人的人们的苦痛。然而,这座城市维持至今的那许多建筑外墙黑黢黢有如焦墨一般的颜色,却以冷峻的笔调为我们描绘出那场悲剧的苍凉,正像李可染中国水墨画《德累斯顿暮色》中那种苍黑冷重的意象。
已届耄耋之年的父亲在上世纪60年代初曾出访德国,他对于德累斯顿印象之深仿若昨日:“满目疮痍,悲凉之美”。“圣母教堂建起来了吗?”他问。父亲并不知晓,2005年,圣母教堂在废墟中重建,像一位垂垂暮去的跛足老者重新站立了起来。人们用废墟中找出的8000多块大石,原样复原在教堂上。如今我们看到的那些黑色石块便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而颜色较浅者则是根据历史图样加建的。从此,新旧石块的黑与白共荣共生,见证着那段欲说还休的历史。
柏林墙倒塌之后,德累斯顿迎来了她的春天,古城焕发出新气象。这座浓缩了易北河灵魂的城市,每一个角落都弥漫着文艺复兴式的气息。满城的巴洛克式古建筑剥离出历史的苔痕,彰显着往日的繁华与自信。心中没有故事的人,很难体会德累斯顿醉人的悲凉之美。也许有人觉得她沉闷,也许有人觉得她冷艳,但如果你读出了她繁华表象下的宁静,你才算了读懂了她的前世今生。
雨中,我默默穿梭在德累斯顿斑驳的历史光影中,黑与白幻化成雨点,拨动着忧美的弦子,打在一个异乡旅人的心上,很静,很美......
德累斯顿暮色,李可染
德累斯顿一览,汉斯
德累斯顿市集,意大利·卡纳莱托
德累斯顿大桥&意大利·卡纳莱托
德累斯顿,意为河边森林的人们,是德国萨克森自由州的首府,德国东部重要的文化、政治和经济中心。它位于德国的东南方,易北河谷地,南面离捷克边界仅30千米,距捷克首都布拉格150千米,北面距离德国首都柏林200千米,,离西北方萨克森州另一个大城市莱比锡100千米。
1668年时的德累斯顿,让我们以这张图片上的两岸来展示迦兰拍的片片吧。
此图片发现自小洲的博客,鸣谢。。后在基维百科中查阅到,此处标注为1900年。。根据图片上的原有标识,我想还是应该是1668年吧?待考证。
德累斯顿的今夕对比,中间为1668年,上下四幅为2012年。相同的地点,美景依旧。
德累斯顿最早于1206年被提及,并被发展为选帝侯以及后来的皇家领地,之后更成为历史上的萨克森王国的首都,拥有数百年的繁荣史、灿烂的文化艺术,和无数精美的巴洛克建筑,被誉为欧洲最美丽的城市之一。作为重要的文化中心,由于德累斯顿温和的气候和合适的城市建设位置,以及易北河上精美的巴洛克式建筑,使德累斯顿得到“易北河畔的佛罗伦萨(Elbflorenz)”的美称。
下面介绍图中标识的这个建筑:宫廷教堂(Katholische
Hofkirche)
宫廷教堂是萨克森的皇家教堂。奥古斯特二世为了成为波兰国王而由新教改信天主教,并在德累斯顿建立这座重要的宗教建筑,该教堂从建筑师到施工人员全部从意大利聘请。1980年,这座教堂成为萨克森主教座堂。
虽然奥古斯特的遗体葬在波兰,他的心脏却存放于教堂的地窟里,可见他对德累斯顿的无限留恋。
从奥古斯特桥回望宫廷教堂。
这座近300年的建筑物,外部竖立了无数英姿栩栩的雕像。
接着介绍这个建筑:圣母教堂(Frauenkirche)
与天主教宫廷教堂不同,同时代新教路德会的圣母教堂是由市民所建造,是德累斯顿最大的教堂,也是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的新教教堂之一,这使得德累斯顿成为主教座堂并非最大教堂的少数地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三个月,德累斯顿被英美空军的猛烈轰炸严重摧毁,城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圣母教堂在1945年2月中被袭击摧毁。直到50年后才决定重建。到日教堂重新开放时,所得到的国内外捐款高达1.13亿欧元,德累斯顿市也出资7000万欧元,使得圣母教堂能重现往日的辉煌与炫丽。
这次重建可以说是史无前例的。东德时期,教堂的废墟没有人碰过,日后人们从废墟中找出了8000多块曾经用在教堂建筑上的大石块,原样复原在教堂上。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些黑色石块就是当初从废墟中找出来的。颜色浅的那些石块则是根据历史图样后来制造并加建上去的。
关于圣母教堂的塔顶还有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日,在教堂废墟中,人们发现了严重损坏的教堂塔顶。当德累斯顿人决定用50万欧元重建塔顶时,一个叫阿兰·施密斯的英国伦敦五金匠人愿意出一臂之力,因为他的父亲当年作为英国飞行员参与了对圣母教堂的轰炸。重修教堂塔顶的费用全部来源于英国人的捐款,这成为两国人民和解的标志。日,6万人目睹了重建的教堂塔顶被安装在圣母教堂最高处的情景。
德累斯顿最著名的两座雕像,一座就是圣母教堂前的马丁·路德雕像。
教堂周边的建筑色彩斑斓。
马丁·路德像。
圣母教堂最初建造时花费了6118个日日夜夜,可在日一夜之间就化为废墟,2005年,圣母教堂重建后重新开放。
教堂周边的街景。
雄伟的圣母教堂如今依然是德累斯顿的标志性建筑。新旧石块诉说着历史的过往。
这是圣母教堂前为纪念二战中的空袭而立的石碑,由废墟中挖掘的石头建成。片片中的这位老外,顽皮地要进入迦兰的镜头,真是一位有童心的人呀。
教堂的另一个侧面。
教堂旁等待马车生意的男人。
教堂外的自行车停放点。
教堂外露天咖啡茶座上的小鸟。
教堂外石板路上的鸽子。
下面介绍这个建筑:布吕尔平台(Bruhlsche
Terrasse)
在易北河的沿岸,有一条叫做布吕尔平台的散步道,周边景色十分美丽。从河边下去,就是易北河观光游船乘船的码头(Weisse
Flotte)。在这里可以俯瞰美丽的易北河(the Elbe),绰号“欧洲的阳台”。
这个阳台的视野,恐怕是世界第一的了!
从布吕尔平台上看到的易北河景观。易北河谷(Dresden Elbe
Valley)是一处受到保护的世界遗产(2004年授予)记载着18、19世纪历史,由牧场、宫殿、公园、纪念碑及花园别墅所组成,构成德累斯顿的文化风景线。贯穿该市长达20千米的易北河草地是该市的一道重要风景。至今,河谷边一些沿着河倾斜的梯田仍然被用于葡萄种植,一些古老的村庄仍然保留着工业革命时期的建筑和自然风光。特别是长147米的钢桥()、空中铁路()、古老的渡船(起源于1879年)和成立于1900的造船厂至今仍在使用中。但由于2007年动工建一座跨越易北河的桥梁Waldschloschen大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座桥将破坏文化风景(即文章开头展示的意大利著名画家卡纳莱托曾作画的地点),2006年已经被列入濒危世界遗产名单,日因新建工程破坏景观而被除名,德累斯顿成为继阿曼的阿拉伯藏羚羊保护区之后,世界第二个被取消世界文化遗产身份的国家(第一次出现在发达国家)。可见当时城市领导人的短见。
下面介绍这个建筑:奥古斯特桥(Augustusbrucke))
从这张片片和1668年的图片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奥古斯特桥基本没有太大变化。敦厚的桥墩仍然是那么的雄浑有力。
桥上的邮箱。鲜艳的黄色与古旧的石头形成鲜明对比。
桥上的石板路非常的有历史。
由于德累斯顿的地质条件不适于建造地下铁路,有轨电车系统在该市的公共交通中非常重要。德累斯顿拥有规模庞大的电车轨道网,包括12条线路,总长200千米。这是电车从奥古斯特桥上通过。
从桥上回头望见宫廷教堂。
易北河对岸就是新城区。过了奥古斯特桥就是新城市广场(Neust&dter
Markt square)。广场中央耸立着镀金的奥古斯特的骑马雕像(金色骑士,Goldener
Reiter),这是德累斯顿最著名的两座雕像之一,表现奥古斯特二世从德累斯顿大街出发前往华沙兼任波兰国王的情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中,这座雕像倒在崩塌的瓦砾中未伤毫发,可见它真的不是一般的强壮。
广场上的舞台演出。
从奥古斯特雕像开始沿着种有法国梧桐的美丽的豪普特街(Hauptstr.)一直走可以到达阿尔贝特广场(Albertplatz)。因创作《埃米尔和侦探们》、《两个人的罗德》而闻名的作家埃里希·凯斯特纳就出生在广场旁边。纪念他的博物馆(Eric-Kastner-Museum)就在附近。
在豪普特街上的冰激凌店,我们干掉了一个美味的甜筒。
1668年的德累斯顿图片上的建筑介绍完了。让我们原路返回易北河对岸,看看那边其他美丽的建筑。
皇家壁画长廊(Furstenzug),旧王宫的外墙上镶有迈森(Meissen)出产的陶瓷片,砌成共101米长的壁画(王侯队列图Procession
of the Princes),追述韦廷王朝(Wettin
Dynasty)的历代君主。国王以骑马列队的形态生动地展现于画中。画中还有各时期的艺术家。手工精细,共用了27000片瓷砖,塑造人物93人,造型细致精密,气派豪华,极具震撼力。它能够在二战中免于炮火的轰炸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森珀歌剧院(Semper Opera House)是19世纪同名建筑师Gottfried
Semper的杰作之一。自1841年落成后,这歌剧院遭逢两次被摧毁的厄运,1985年第三度重新开幕。瓦格纳(Wagner)、史特劳斯(Strauss)、韦伯(Weber)等音乐巨匠,都曾是这演奏厅的常客。该歌剧院无论在其建筑造型还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均是欧洲乃至全世界歌剧院的典范之一。瓦格纳(《婚礼进行曲的作者》)的《漂泊的荷兰人》、《汤豪泽》都是在这里首演。
森珀歌剧院正面的广场上矗立着的骑马雕像是建设这座剧院的发起者萨克森国王约翰。
这是雕像的侧面。
因历史悠久的合唱团而闻名的圣十字架教堂。
教堂的前身是13世纪的尼古拉教堂。后期在巴洛克风格上加上初期古典主义的样式。现在所看到的姿态是建于年。从高达54米的教堂塔的展望台上,一直能眺望到雄伟的易北河大峡谷。
创作了德国最早的歌剧作品的德国音乐之父海因里希·施茨(Heinrich
Schutz)曾领导了有500年以上历史的圣十字架少年合唱团。
圣十字架教堂的钟楼。
圣十字架教堂外墙的雕像。
街头音乐家。
马车环城游。
牵狗的小伙子。
街头音乐家。
我们就是从这个邮箱寄回了德累斯顿明信片。
漂亮的橱窗展品。
市容一,建筑待考证,有知道的朋友请指教。
这是奥古斯特二世的另一个雕像。
市容二,美丽的鲜花,不知名,有知道的朋友请指教。
雨中的娇艳。
德国的奔驰车。
雨中,我默默穿梭在德累斯顿斑驳的历史光影中,黑与白幻化成雨点,拨动着忧美的弦子,打在一个异乡旅人的心上,很静,很美......
鸣谢:人像摄影飞渡千山
&瓦格纳·汤豪泽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首次走欧洲-完全自助,23天走马观花游欧洲5国(荷兰比利时德国瑞士法国)
岁月很悲催,股市很无聊。不过,在有限的生命里,花点时间看看这个世界上另外的人是怎么活着的,这个对于我,有点好奇,也有些重要。于是,7月15日,我带着LP,向着熟悉又陌生的欧洲大陆出发。行程头尾持续23天,由于事先功课做得比较细致周密,所以,一路行程相当顺利。
我写本博文基本目的有二:一是给自己的人生运行轨迹,留下点文字记录材料,自娱自乐。二是希望能给其他相识的或不相识的,对行程感兴趣的朋友,提供有所帮助的资讯。事实上,在我准备此行的过程中,就得到了一个老友的热忱帮助,在此深表感谢!与此同时,我也通过网络,阅读了许多他人的游记或攻略,从而获得大部分我希望得到的有用的信息。互联网的伟大,在于无偿索取,也体现于无私奉献。
一、关于签证
我们是在德国广州领事馆福州办事处获得申根国21天签证的。选择德国签证,主要是它在福州设有办事处,并且,从今年开始,申根国签证不再需要面试。另外,申请德国签证还需要一个条件:申报的行程里,在德国的滞留时间必须最长。顺利获得签证的关键,就是要证明申请人不会滞留不归。在阿姆斯特丹入境处,他们只关心两个问题:一、回程机票;二、带够了钱没有。
二、关于行程
1、7月15日 福州飞香港
2、7月16日 香港飞阿姆斯特丹 运河巡游,梵高博物馆,水坝广场,红灯展示区等等;
3、7月17日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布鲁塞尔大广场,撒尿男童,欧盟总部,熟悉布鲁塞尔地铁等;
4、7月18日 阿姆斯特丹-Koog Zaandijk-阿姆斯特丹 桑斯风车村,市内各大广场,马格丽桥等等;
5、7月19日 阿姆斯特丹-科隆 科隆大教堂(登顶),香水博物馆,莱茵河上大桥,百年老餐厅Paeffgen等等;
6、7月20日 科隆-柏林 乘城市巡游大巴游览市容,勃兰登堡门,菩提树下大道,查理检查站,宪兵广场等等;
7、7月21日 柏林墙东部画廊;博物馆岛,波茨坦广场,总统府,新国会大厦(需提前网上预约)等等;
8、7月22日 柏林-慕尼黑 玛丽恩广场,德意志博物馆(没有时间入内参观)等等;
9、7月23日 慕尼黑-富森-慕尼黑 新天鹅堡;
10、7月24日 宝马博物馆,宁芬堡,奥林匹克公园,胜利柱等等;
11、7月25日 慕尼黑-苏黎世 班霍夫大街,林登霍夫山丘,利马河岸行走,三大教堂外观等等;
12、7月26日 苏黎世-列支敦士登-苏黎世-卢塞恩 老城区行走,哀伤的狮子,卡贝尔木桥等等;
13、7月27日 金色环游(游船、齿轮火车,大缆车,小缆车,汽车),卢塞恩湖,皮拉图斯山顶等等;
14、7月28日 卢塞恩-因特拉肯(乘“黄金列车”),游图恩、施皮茨和因特拉肯3小镇等等;
15、7月29日 因特拉肯-劳特布伦-少女峰-格林德尔-因特拉肯,游劳特布尔和格林德尔2小镇,少女峰等等;
16、7月30日 因特拉肯-伯尔尼-日内瓦,伯尔尼市区,U字型阿勒河,熊苑,玫瑰园;日内瓦湖喷泉等;
17、7月31日 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不需预约但安检严格),卢梭故居,卢梭岛,老城区,花钟等等;
18、8月1日 日内瓦-巴黎 熟悉巴黎地铁系统,香舍丽榭大道,凯旋门(登顶),塞纳河等等;
19、8月2日 凡尔赛宫,协和广场,歌剧院,旺多姆广场等等
20、8月3日 逛商场(老佛爷、巴黎春天、其它专卖店等),巴黎圣母院,埃菲尔铁塔(排长队,没上去)等等
21、8月4日 再逛商场!卢浮宫,圣心教堂,市区漫步等等;
22、8月5日 巴黎飞香港(机场退税需排长队,秩序有点混乱)
23、8月6日 香港飞福州
三、关于交通
1、飞机:此次定的是香港国泰航空和港龙航空,航班很正点,服务也不错。特别是“巴黎-香港-福州”中间转机的时间很紧,航空公司衔接得很好,行李也随机准时到达。
2、地铁:要想在巴黎自由行走,就必须熟悉它的地铁系统。我在家时把巴黎地铁各线路和站点,以及各条线路图全部打印出来揣在身上,再经过实地的尝试,感觉熟悉起来并不困难。
3、城市巡游大巴:我在柏林和慕尼黑选择乘坐城市巡游大巴游览市内景点,各个站点,随便上下,有中文解说器提供,很是方便。
4、短途公交车:首先要明白在哪儿买票。瑞士的公交车车上并不卖票(当然,我也从没有见过查票的),必须在车站的自动售票机上买。另外,还有花样繁多的各种卡,是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这些事先必须弄清楚。我的原则是:不搞清楚,绝不随便上车。
5、的士:拎着行李,当然打的是最方便。一般短途的的士费用,算上小费,20欧或25瑞郎就差不多了。从巴黎市区到戴高乐机场会昂贵一些。另外,为了减少可能的误解和差错,我每一次打的,都把目的地的名称和地址,写下来,上车后显示给司机。
6、火车:在欧洲各个城市之间行走,乘坐火车是最方便的。班次多,乘客少,环境好,车厢座位都宽敞。我这次提前在国内购买了4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算一国)11天活期欧铁通票,用过之后,感觉确实非常方便实用。欧铁通票第一次使用前,需在任意一个火车站窗口激活。然后上车前只要填上日期,当天的所有班次火车随便乘坐。此行能够让我感受到欧债危机的唯一现象是:我们所搭乘的所有班次火车,车厢都是空空荡荡,包括必须订座的日内瓦-巴黎的法国高铁TGV。这让我行前对其中的6趟火车的订座显得多此一举了。
行前,我最担心的问题除了护照被盗或自己弄丢了,就是乘错了车而影响并打乱了预定的行程,特别是火车和地铁。结果,此行我一次车都没有搭错,此成果受到了LP大人的高度肯定和表扬,呵呵。
四、关于饮食
出发之前,我在布鲁塞尔,科隆,慕尼黑选定4家餐厅,准备到时候大吃一场。所选的餐厅都有网页,我把它们的菜单,用网络词典,都简单粗浅地翻译了一下。结果,布鲁塞尔的法国正餐的奇慢速度和奇繁程序,科隆百年老店的餐厅所上的碗口大的猪肘,吓得我们在接下来的行程中义无反顾地回归中餐馆。有时中午不得不吃西式快餐,麦当劳却成了最优选择。当然,无论吃什么晚餐,我的啤酒或红酒却是没有断过。正如洋人所言:没有了酒,人类生活就会缺少一种奇特的滋味。
五、关于住宿
因为是带LP走,所以我就尽量定好一些的酒店,所有酒店都是通过HRS在线预订的。此次共住了9个地方20个晚上。除了苏黎世一家标4星之外,其它8家都是标5星,但是,各酒店之间性价比差别很大,以下是我个人认为的从优到劣的排序,供参考。
1、日内瓦 Kempinski Grand Hotel Geneva
2、柏林&&Regent Berlin
3、卢塞恩 Palace Luzern
4、慕尼黑 Sofitel Munich Bayerpost
5、巴黎 Hotel de Vendome
6、阿姆斯特丹 Grand Hotel Amr&th Amsterdam
7、科隆&&Hilton Cologne
8、苏黎世 Hotel Continental Zurich - MGallery Collection
9、因特拉肯 Lindner Grand Hotel Beau Rivage
因特拉肯的这家,我认为3星都算不上,可是居然敢标5星!并且价格还很贵。看来忽悠现象,全球是一样一样的,呵呵。巴黎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家,属于小众化高档酒店,房间少,标价高,还常常订不到房。可是,硬件设施以我们的标准看,差得很远。LP很失望,我安慰道:主要原因是标准化的5星我们还没住够,一下子就去住个性化的小酒店,跳跃性太大了,适应不了,哈哈。
六、关于英语
许多人认为,出国自助游的最大障碍是英语水平问题。我觉得,确实还是需要懂些英文的。而英语水平越低,准备工作应该越充分。至于我,是一个39岁才从初中英语开始重新学英语的老菜鸟,一方面,我把自己定位在英文水平很低的层面上(所以,准备工作才要那么地仔细);另一方面,我一点不怕自己讲错说错。第一遍听不懂,没有关系,请人家再讲一遍。我总是这样给自己打气:我们看到老外说着结结巴巴漏洞百出的中文,会笑话他们吗?LP也是懂一些英语的,但她会的完全是考试英语,基本都用不上。她过后经常会说我,你刚才说的那句有错,应该这样这样。我说人家不是明白意思了吗?语言的基本功能不就是如此吗?说得她哑口无言了。
七、闲扯几句
1、回到开头说的主题,这个世界其他的人是怎么活法?欧洲人现在的这种生活方式,或许已经持续了几十甚至上百年。德国人据说是欧洲最勤劳的一族,同时,他们的勤劳,是真正为了享受生活。悠闲的时候沉得下,运动的时候放得开。工作时认真敬业,休息权神圣不可侵犯。热闹时热闹,私密时私密。于是,每天回家之前,到街边的露天酒吧喝点什么,聊点什么,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些什么。之后,才回到很私人的各自的住处。这样的生活,我们该皱眉,还是应该点头?
2、我们许多城市中的硬件设施,相比于这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已经是毫不逊色。象巴黎,阿姆斯特丹这样的游客云集的城市,甚至还有些脏乱。但是,在郊外的农村,我们与他们之间就不具有可比性了。可以这么说,欧洲的乡间和小镇,处处是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但是,即便如此,许多人仍然涌入大城市,宁愿生活在相对拥挤和嘈杂并且生活费高昂的地方,为什么?答案或许只能从人类的本性去寻找。人是群居的动物,再美的风景,都填补不了人类内心的孤寂。
3、这次去过的这么几个国家,比较而言,瑞士的生活成本最高,德国最低。这两个地方的人相对友善热情。巴黎人稍逊一筹,他们的英语可能并不普及,于是,对同样英语也不怎么样的游客似乎缺乏耐心。巴黎街头闯红灯的现象很普遍。街上的许多男人的穿着挺有意思,我们穿短袖都出汗,他们中的不少人却西装革履,有的甚至还围着围巾。什么是时尚?时尚就是对天气的不理不睬!哈哈。
4、这次无论在哪里,都看到许多团队游的同胞。在瑞士购表,在巴黎抢包,在阿姆斯特丹红灯区来回逛橱窗。在餐馆酒店,会为几欧元的小费斤斤计较,而在商场在机场却经常会听到这样句型的汉语:快去买,爱马仕的围巾,一条才300多欧呢!当然,无论怎么说,中国大陆的富裕人群确确实实正在迅速地增长,只要相信人民币不会崩溃,那么,作为股市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这个因素。
5、瑞士边上的列支敦士登,是一个国土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3万多的袖珍小国。没有自己的货币,语言,甚至国防。但它的人民生活富足,安宁,和谐。我在想:国家强大和人民幸福这两者如果只能二选一,我们应该如何抉择呢?对于统治利益集团,答案肯定很明确。但是眼下的许许多多形形色色的平民五毛,是不是定错了自己的位置呢?
6、最后想说,如果有朋友对以上的各个细节问题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可留言,或发邮件给我,我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可以这么说,一旦喜欢上了自助游这种方式,第一、会增添许多有趣的事情做;第二、再也回不去跟团旅游了。
八、一组照片
巴黎圣心教堂,游客坐在台阶上,看巴黎全貌
大块吃肉,大杯喝酒,这是一个爱吃吃喝喝的中国人在德国的幸福生活
美丽的瑞士小镇-施皮茨
此行到达的最高点:少女峰站,海拔3154M
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休息大厅,等待中文向导的带队介绍
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向日葵》是标签
在火车上拍摄的布鲁塞尔橱窗女,她们可比阿姆斯特丹的敬业多了,一大早(上午10点多拍的)就出来找活干了。
德国科隆大教堂广场前,这两个(?)貌似印度人的神功表演有点酷。
一个很猥琐的男人在柏林勃兰登堡门前扮演列宁,几乎无人关注,过了一会儿,自知无趣,打包走人,哈哈
德国的新议会大厦,免费参观,但需预约,有中文语音器解说。我认为,其解说词是最好的宪政教育之一。
慕尼黑,随处可见的街头表演。这几个美少女拉得很卖力,也很好听。
德国新天鹅堡,一个终生未娶,孤僻狂傲,英年早逝,死因成迷的光棍国王__路德维希二世的凄美故事
慕尼黑的宝马博物馆
这张照片是一位美国摄影师,在卢塞恩的皮拉图斯山顶帮我们拍的。好在哪儿呢?
教堂,是欧洲文明的根基
世界上最忧伤的狮子,躺在卢塞恩的老城区中。
日内瓦的城市标志-大喷泉
LP对日内瓦的这家酒店很满意,赞赏有加。
联合国日内瓦总部的人权会议大厅,一群中国大陆人在此兴奋地拍来拍去,感觉很滑稽,也很讽刺。
以巴黎卢浮宫的蒙娜丽莎的微笑,结束本篇博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关于《春天的十七个瞬间》的笑话
  2月23日红军建军节那一天,施季里茨本打算戴上他的红军军帽,喝一瓶伏特加,然后坐下来演奏他的手风琴。但是这一次他走进柏林一个地下酒吧,把正在那里快活的盖世太保排成一排行进并且唱苏联革命歌曲。只是当他回到家以后,才意识到那一天他几乎暴露。
  
  施季里茨的住宅被党卫军包围了。他们敲着门。
  “我不在家。你们这些傻瓜。”旗队长朝窗口咕哝着。
  党卫军们就离开了。天才的俄国间谍就是这样将敌人玩弄于股掌之上。
  
  “你在哪学的这么好的枪法?”舒伦堡问施季里茨。
  “在莫斯科军事学院。”施季里茨脱口而出,然后开始考虑他是不是说的太多了。
  
  施季里茨通过一个小孔进行窥视,看到了一只闪闪发光的眼睛。
  “一只猫头鹰。”他想。
  “你才是一只猫头鹰。”鲍曼在小孔的另一侧想。
  
  施季里茨走到树林里去采蘑菇。他走遍了整个树林,也没找到一个蘑菇。经过长时间的思索,分析了手中所有的材料,他得出了结论——季节不对。于是他从雪堆上站起来回家去了。
  
  施季里茨和阿斯曼正在街上走。突然听到一声枪响,阿斯曼倒在了地上流着血。施季里茨又继续往前走了100码才断定有什么东西不对劲。他从地上捡起了自己的耳朵。
  
  “能成为old boy network的一员真不错(抱歉,我不知道这是什么组织)”施季里茨走出德国广播电台,欣赏着靠舒伦堡帮忙打电话才搞到的无线电收发报机的批准证书,释然地想。
  施季里茨不知道:舒伦堡已经沉迷于俄国伏特加,并且知道没有电台施季里茨无法与中央联络,所以才忍痛这样做的!
  
  施季里茨突然闯入了希特勒的府第,那里正在举行秘密会议。他也没打招呼就径直走向保险柜,用他的万能钥匙打开了保险柜,在里面乱翻了5分钟,然后在胳肢窝下面夹了一摞文件,离开了。
  几分钟后,(由于惊吓)希特勒才恢复了说话能力,并且问“那人是谁?”
  “苏联间谍伊萨耶夫,在这里的名字是施季里茨。”谬勒一边剔牙一边冒冒失失地说。
  “你们怎么不抓住他?”
  “没用,他总能逃脱。”
  
  希特勒的保险柜里丢了一些秘密文件。5天过去了,还没找到。最后希特勒给斯大林发了封电报“是你的人拿走了我的文件吗?”
  当天,施季里茨收到了中心的密电:“尤斯塔斯, 如果是你从希特勒同志的保险柜里拿了文件,最后一定要给放回去。人们正担心呢。”
  
  施季里茨在高速公路上驾驶,看见谬勒想要搭便车。施季里茨差点停下车来,但又一想:“我不能让这个杀害了成百上千苏联人民的刽子手搭车,难道可以这样吗?”
  过了一会,他又看见了谬勒,他想“我不能让这个肮脏的双面间谍弄脏我的车,决不。”施季里茨撇了撇嘴,然后继续向前开。当他第三次看见谬勒的时候,他想到:“原来是环行路。”
  
  走在帝国大使馆的走廊里,施季里茨感觉到了跟踪并意识到他已经暴露了。只有一件事他不明白,就是究竟是什么出卖了他:也许是他的红军防水油布靴子或口袋里的一包俄国烟?也许是军帽上的红星?而且还可能是他肩上的半自动步枪?
  
  德国将军们正在地下隐蔽部里排队领他们的特供口粮。施季里茨进来了,他把别人都推到一边并且插队。愤怒的将军们其实不明白——苏联英雄是有权不排队的。
  
  施季里茨走进缪勒的办公室,发现四外无人。于是他走到保险柜前,拉了拉门把手,打不开。又确认了一下周围一个人都没有,他掏出手枪朝保险柜开了一枪,依 然打不开。他又掏出一个手榴弹放在保险柜下面,拉开了引信…硝烟散尽,施季里茨再次打开保险柜的企图仍然没有成功。“恩……”经验丰富的情报军官最后作出 了结论,“看来是锁了。”
  
  缪勒在研究档案(或者文件或者指纹……),他想找放大镜,可抽屉打不开,于是他命令副官找人来修。一个老士兵叮叮当当敲了半天,开了。缪勒看了看抽屉里面,让副官去把施季利茨找来。
  缪勒:我知道最近您有些紧张,可也不应该失了分寸!你拿走我的《鳄鱼》杂志不算,还把开锁的铁丝折断在锁孔里。
  
  夜里3点钟,缪勒被一阵敲门声吵醒了,他很瞌睡,没好气地开了门。门口站着一个胡子拉碴的农民,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帽子上别着颗红星,背上背着一个便携式电台。
  “象群走向北方。”农夫说。
  “象群上天堂,施季里茨住在楼上。”
  
  缪勒提审施季里茨:
  “施季里茨,1938年你在哪儿?”
  “和你在一起,分队长,在西班牙。”
  “那么1928年呢?”
  “和你一块儿在中东铁路。”
  “1918年呢?”
  “瓦西里.伊万诺维奇?”
  “完全正确,别特卡!”
  
  缪勒收到一封关于施季里茨的告密信,里面说:“5月1日夜里,施季里茨离开了柏林,到了郊区树林里。在一片林间空地上,施季里茨喝了一瓶伏特加,点燃了 一小堆篝火,拿出一把巴拉莱卡琴(俄式三弦琴),自弹自唱“沙什图什卡”。夜深以后他回到了寓所,把酒瓶和巴拉莱卡琴锁进保险柜,然后上床睡觉了。”
  第二天,施季里茨打开保险柜时,发现酒瓶和琴都不见了,只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施季里茨,你得有点良心,患思乡病的不只你一个人。”
  
  施季里茨去找缪勒,对他说:“嗨,缪勒,你觉得为苏联情报机关工作怎么样?”缪勒愤怒地拒绝了。施季里茨迟疑了一下,打算离开,但他停下来,又问了一句:“分队长,您有阿司匹林吗?”
  施季里茨知道,在谈话中往往最后一句给人的印象最深刻。
  
  施季里茨忧郁地看着希拉克牧师怎样吃力地踏着滑雪板越过边境。 “上帝保佑这可怜的人。”施季里茨想。
  时值1944年7月。
  
  按照缪勒的命令,施季里茨被作为俄国间谍枪毙了。
  第二天,施季里茨又来上班了。
  不得已又进行了一次枪决… 第三天,施季里茨又来了,第四天,第五天,都是如此。
  话外音:缪勒不知道,伊萨耶夫上校至少有九个孪生兄弟。
  
  施季里茨在无人察觉地情况下越过了边境。这一点他是从早晨的报纸上得知的。
  
  施季里茨走到一扇门前,轻轻地打开了它,里面的灯亮了。他关上了那扇门,灯熄了。施季里茨再一次开了门,那灯再一次亮了,关上门,灯也灭了。施季里茨又一次打开门——灯亮了,关上门——灯熄了。
  “是个冰箱。”施季里茨猜测。
  
  深夜,有人敲门。房主开了门,看见门口站着一个人,身穿黑色风衣,头戴黑色礼帽,鼻子上架着墨镜。
  “您有斯拉夫式的皮箱出售吗?”来人悄悄地说。
  “俄国侦察员施季里茨住在隔壁。”房主也悄悄地对来访者说。
  
  普列什涅尔已经是第5次从窗户跳出去了,可是毒药没有发挥作用。
  
  施季利茨在早上醒来,弄不明白自己是谁。他想,如果听到的是德语,他是施季利茨,如果听到的是俄语,他是伊萨耶夫,但是这时候他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是吉洪诺夫。你昨天喝了太多酒,醉了。(吉洪诺夫是施季利茨的扮演者的名字。)
  
  窗台上放着93把熨斗和3盏灯。施季里茨意识到这个秘密地址已经暴露了——少了五把熨斗。
  
  一块砖头掉到了施季里茨头上。“你在那边!”间谍想。“你不在那边!”鲍曼一边想着,又扔过来更大的一块砖头。
  
  盖世太保截获了一封密电,里面写道:“尤斯塔斯,你这个笨蛋。阿列克斯。”
  只有施季里茨会明白这是说他被授予了苏联英雄称号。
  
  施季里茨走到窗前,从鼻孔向窗帘吹气。不,这不是一个约定的信号,他只是渴望感受一下苏联上校伊萨耶夫。
  
  施季里茨在思考,他喜欢这样,他又开始思考了。
  施季里茨躺在地上,假装累得不能动弹。
  
  施季利茨回到家,拉上窗帘,点燃酒瓶蜡烛,拿出铅笔和纸坐下来。
  纸上出现了几个数字。
  “不,这个人不行,他就象这几个数字那样简单,是个老实人,但也只是个老实人……”
  第二张纸上出现了一个量子模型。
  “他吗?不行,因为太过深入钻研量子物理问题,已经搞得自己胃痛了……”
  第三张纸上是一支已经开始碎裂的雪茄,施季利茨叹了一口气,这个人太沉迷雪茄了,他身上那股高级雪茄的味道老远就可以闻到。
  第四张纸上有一棵杨树,与众不同的是每一片叶子都是一枚勋章。这个人也很快被排除了,他太引人注意了。
  第五张纸上很快出现了一个瘦削的人形,其眼光就如同他戴在领口的黑色勋章那样冷酷深沉。不,这个也不行,他还是忠于元首的。
  第六张纸上是一个穿铁路工作服的人,可惜他最近因为所在的火车出了故障是脱不开身了。
  施季利茨放下笔和纸,轻轻揉着脑袋……还有一个人,还有一个人,是谁呢……对,是他,那个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少校,但他已经很久没有出现了。
  第二天,施季利茨通过秘密线路叫来了他的特务克劳斯,正准备前往滑雪胜地度假的克劳斯发了一通牢骚,还是去执行任务了。他对施季利茨经常在莫名其妙地时候找他实在也烦了,但是他最喜欢吃橄榄油沙丁鱼,而,对他来说很不巧的是现在全德国只有施季利茨的地下室内里还储藏着橄榄油沙丁鱼……
  克劳斯的任务完成的很好,他找到了施季利茨要找的人。
  
  帝国保安局,一次空袭……施季利茨走进机要电话室……
  “……好吧,明天……”
  “不,”施季利茨很坚决地打断了对方,“今天,半个小时以后,在白杨树大街的38号广场,‘75人’咖啡馆……”
  
  ——下一个,第17个警察,这个施季里茨最后的希望终于出现了。
  “那天在轰炸后的现场你见过这个人吗?”缪勒第17次不抱希望地问道,他已经失去了信心,开始打哈欠。
  “……没有。”这个警察显然不太聪明。
  “我见过你,当时你在站岗,不让我通过。”
  “……”
  “我告诉你我是秘密警察,党卫军旗队长”
  “……”
  “我告诉你我有重要任务。”
  “……”
  “我给你看了证件”
  “……”
  “我还给了你500马克的红包。”
  “……”
  施季里茨犹豫了一下。
  “我又给你看了一次证件……并说……”
  “对了!”警察的眼睛一亮,“我想起来了,镰刀斧头——这位先生说他是KGB!所以……我就放他过去了。”
  可怜的缪勒此时偏偏又打了个喷嚏,只听到了开头和结尾……
  
  元首给施季里茨把勋章戴好。
  “祝贺你,旗队长……”元首微笑着伸出手。
  “为苏联服务!”施季里茨响亮地回答道。
  “……”元首的嘴角抽动了一下,施季里茨意识到自己可能暴露了。
  当天午夜,苏联情报总局接到了柏林的绝密电报:
  (特急!!!绝密!!!本电不得抄录副本)
  阿历克斯:
  请立即查明在帝国保安总局六处工作的冯·施季里茨的背景。
  泡菜。
  
  医院。施季里茨在和大夫聊天,他需要了解凯特暴露的原因。
  “你是怎么发现那个女人是俄国间谍的……是不是因为她用俄语喊叫?”
  “这倒不是,是因为孩子。”
  “孩子?”
  “确切的说,是孩子的哭声,带有明显的俄国口音……”
  施季里茨紧闭双唇,没有说话。
  真是一个巨大的粉丝呀,好有趣
  不是我写的,我只是转载一下,关于文章的出处还有争议,有人说见过英文版,据此推断是欧美人编的,其实这些笑话也有俄语版,再说欧美人怎么有工夫编施季里茨的段子?
  不好笑
  好笑 ,我都想写一个, 比如:
  谬勒在地下室提审施季里茨,他用平和的语气问到:&我给你叫了东西,你想吃点什么?&
  施季里茨:&非常感谢您,请来一份地三鲜,七分熟的,茄子要列宁格勒高尔特农场的,土豆要克林姆林宫特供的,再加个单面煎的鸡蛋,请让那个俄国女情报员下厨做,她的手艺很正宗....&
  &不要把自己当成大人物,施季里茨&谬勒说道,&只有斯大林那样的大人物才这样享受.&
  我也来一个原创:
  
  施季里茨【面对缪勒,低着头,沉思状】:“您凭什么指使我?!就因为您比我年长么?旅队长。我想我是伊萨耶夫上校的时候,你还在卖您的猪肉,……“
  缪勒【微怒,提高嗓音,傲慢地】:”我至少比您有钱!鲍曼的黄金总价值也不过和我当年卖出的猪肉相仿,……哈哈哈哈,你不得不承认,我只用了五斤猪肉,就把您拉拢过来了!“
  楼上的“您”字用得好,符合俄国人的语言习惯,一下子提升了笑话的可信度。
  好象是著名网友马伯庸马亲王杜撰的……
  楼上!原来这样,祥瑞御免。。。
  咩哈哈哈哈哈
  LS的LS,又见面啦。。。
  深切粉丝……
  祥瑞御免
  这是原来sonicbbs上面的网友老少校从英美的粉丝网站上翻译来的,大概是在年左右的事儿了。feimi 也是她当年常用的网名之一,不知道楼上的为什么要造谣?为了澄清这个事情,特地注册了这个老少校的网名。
  
  “他从地上捡起了自己的耳朵”是翻译中的一个bug,应该还有其他sonicbbs上的网友记得这个事情的。
  祥瑞御免 家宅平安
  经典,第一次在电视上看的时候还是上小学的时候
   施季里茨走到一扇门前,轻轻地打开了它,里面的灯亮了。他关上了那扇门,灯熄了。施季里茨再一次开了门,那灯再一次亮了,关上门,灯也灭了。施季里茨又一次打开门——灯亮了,关上门——灯熄了。
    “是个冰箱。”施季里茨猜测。
  ----------
  Stirlitz enters a door, goes up a stair, enters another door. He stands in front of another door. He opens it a bit, there is light inside.
  - They have found it out - thinks Stirlitz. Then he goes down to the street for a walk.
  14:03. Stirlitz goes back to the said door. Light still can be seen from inside. Stirlitz cannot bear with nerves, he commits suicide.
  On the next morning Stirlitz was found dead in front of the narrowly opened refrigerator.
  这个版本才是对的,有笑点
  
  一下10年了sonicbbs
  军网我最黄,黄网我最军。快十年了。大船,黄教授,HYT教主,大师。你们都还好吗
  还是保险起见
  
  祥瑞御免 家宅平安
  军网我最黄,黄网我最军。
  祥瑞御免 家宅平安
  楼上写到猪肉的朋友
我想到了切糕啊 哈哈……
  
  前面有个笑话里的“泡菜”那个地方没看懂……
  
  还有一个笑话 好像不如这个版本生动:
  施季里茨在监狱里醒来,宿醉感觉很严重。他一点想不起来头天晚上发生了什么,自己为什么被捕。
  我在哪里呢? 他想道, 谁逮捕了我?俄国人还是纳粹?
  突然,他听到有人往自己的囚室走来。
  有办法了。如果进来的是德国士兵,我就说自己是施季里茨。如果是俄国人的话,我就说自己是伊萨耶夫上校。
  一个民兵进来了:
  吉洪诺夫同志! 您怎么能这么做? 这么有名的演员!小孩子们都看着您呢!而您却在餐馆喝醉了还羞辱别的客人!真不害臊,吉洪诺夫同志!
  
  再补充一个:
  “祝贺您儿子的出生!”来自中心的电报这样写着。施季里茨喜极而泣——这个勇敢的谍报员已经有20年没有回过家了。
  
  
  证实是外国人写的 (嘿嘿,插图啊,那个滑雪的笑话)
  但这些段子确实有点亲王的味道
楼上!原来这样,祥瑞御免。。。
楼上!原来这样,祥瑞御免。。。
  星星,这些段子应该比豆瓣还老,S同学和K星异客的新段子也不错呢
  真实的缪勒一直被怀疑是克格勃卧底,加上他一直下落不明让人加深了这种怀疑,甚至有人说施蒂里茨的原型就是真实的缪勒
  old boy network大概是指校友关系网?
  泡菜=krauts=德国佬
  好好笑。我也要编。
      
  一、你在哪学的这么好的枪法?舒伦堡少将问施季里茨上校。 在莫斯科军事学院。上校脱口而出,然后担心他是不是说的太多了,立刻又问,你的骆驼烟是哪里来的?是布鲁克元帅托我的特工从雅尔塔带过来的。少将也脱口而出,然后担心是不是说得太多了。我是在开玩笑。他们同时脱口而出??然而一切都太晚了,卡尔滕布伦纳的爪牙出现了??
      
  二、我们养出这么多傻瓜,会在对的时间说对的话。上校话音刚落,坐在看台后排的人就站起来,要拘捕上校,他们是缪勒中将的特工。您有什么权利这么做?他的罪名是什么?发表个人意见?少将生气地质问缪勒。不是发表个人意见,是泄露国家机密!亲爱的少将,您该感谢我替您完成了您的工作!中将回答。亲爱的中将,但是——只有我有权定义什么是国家机密!少将回答。施季里茨上校把两人辩论什么是国家机密时所列举的事件一一记下汇报到了莫斯科。
剧情 / 历史 / 战争
Tatyana Lioznova
瓦·吉洪诺夫 (Vyacheslav Tikhonov) / 奥列格·塔巴科夫
& 2005-,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描写春天的开头结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