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关爱流动人口子女女上学有条件限制吗

当前位置:&>&&>&&>&
关于要求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建议
发布时间: 13:13:25
来源:&点击率:
届次十四届二次编号136案由关于要求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的建议撰写人金彩福附议人承办单位教育局内容及建议流动人口是我区城市化建设的一支主要力量,“留守儿童”事件的频发,引起了外出务工人员的进一步担忧,父母携子女外出务工的人员逐年增多。近年来,我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降低门槛以解决流动人口子女“上学难”问题。然而,受教育资源的限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难”问题仍然突出,特别是乔司街道,现登记在册的外来务工人员近20万人,目前街道仅有一所民工子女学校——良山小学,而现有的公有教育资源已处于饱合状态,远远满足不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的需求。因此,建议一方面加大利用并扶持民间教育资本的力度;另一方面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稳步推进流动人口子女就学。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民工子女学校的日常和规范化管理。处理情况尊敬的金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余杭教育的关心和监督!近年来,随着余杭经济的发展,父母携子女来余杭务工的人员逐年增多,他们为余杭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余杭区采取了多管齐下的方法来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就学问题。基本有三种途径:一是开放所有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二是独立设置公办的务工人员子女小学;三是利用并扶植民间教育资本开办民办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区已有育蕾学校、林苑小学、良山学校、蒲公英学校、东方学校等5所民办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校。但由于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我区入学大量增加,我区的公、民办教育资源仍然远远满足不了外来务工子女的就学需求。
据统计,截止2012年11月,我区共接纳义务教育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47287人入学,占学生总数的44.44%,其中小学38187人,占小学总学生数的49.4%,且这个数据每年都以2000人以上的数字逐年递增。特别是如您所说的乔司、良渚等进城务工人员相对集中的区域内,随着近年来,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大幅度的增加,入学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原因和人员构成主要有三类:一是由于本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所吸引的了大量前来就业、定居的进城务工人员。二是由于我区的许多镇乡街道毗邻杭州市主城区,但其居住、生活成本要远低于主城区,故大量原暂住于主城区、工作于主城区的进城务工人员不断迁入我区;三是许多进城务工人员对子女在我区入学的政策不够了解,大量不符合在我区入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盲目带孩子来余杭要求入学,进一步加剧了矛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规定,义务教育对象需要在户籍所在地就近入学,但为了既能满足民工子女的入学需求,又能充分考虑区域教育资源和接纳能力,杭州市和余杭区在2008年《杭州市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杭入学管理办法》(杭政办函〔号)及《杭州市余杭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余政办发〔号)文件,都对入学有相关规定,需符合“六证齐全”(即:身份证、预防接种证、合法生育证、暂住证、劳动合同和社会保险的凭证满一年以上。按照目前的余杭教育资源总量,我区的公办资源只能设法保障符合我区《义务教育阶段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入学条件的学生;不符合条件的,均在户籍所在地或在民办学校有接受能力的前提下就读。为保障务工子女平等权利,我区也对在我区入学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给予经费补助:1.同本地学生一样享受免费教育,免除借读费、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还免除代办服务费等。 2.对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在享受免费教育的基础上再实行帮困助学。对于符合我区助学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列入帮困助学范围,同等享受帮困助学政策。 3.为进一步提升进城务工子女学校的办学质量,区教育局每年对民办进城务工子女学校进行专项督查,重点对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执行情况、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情况、收费情况和安全状况等五项内容进行详细的督查和调研,对办学状况较好的学校还要进行奖励。
尽管区政府和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是您所反映的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还是存在,今后,我们将继续认真做好常规工作,积极创新,努力从五个方面入手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
一、进一步加快各级学校新建与改建项目的推进,督促乡镇街道对进城务工子女学校的规划、建设,努力增加我区教育资源,并积极挖掘公办学校的办学潜力,积极拓展各种渠道,尽可能提高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入学接纳能力。乔司镇中预计明年即将可迁入,乔司中心小学的改扩建工程和乔司二小的建设工程,均以完成项目对接,设计规模均为36班,预计今年年底可以启动。乔司小学的五个校区,都在充分挖掘资源,把所有的专用教室改建成普通教室,用于接纳务工人员子女。乔司商贸城后续的学校规划也正在制定之中。
二、加强对已开办的民办学校的管理,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围绕《余杭区民办中小学综合督导评估方案》和《余杭区民办中小学办学奖励方案》,开展对民办学校办学的督导和奖励工
作,坚持督导与奖励相结合的原则,促进我区民办学校向规范化、优质化方向发展。
三、更好地扶植民办教育,规范和奖励形结合,通过下拨生均公用经费、三项补助经费加大对民办学校的扶助,进一步规范民办学校的招生问题。
四、继续保障在我区学校入学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段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同当地学生一样享受免费教育,免除生均公用经费、杂费、课本费、作业本费、代办服务费等费用。并在此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进一步帮困助学,努力做到“应助尽助”,确保符合条件的学生能够上学。
五、加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余杭入学政策的宣传,防止盲目带孩子来余杭要求入学的行为,缓解我区的就学压力,并积极与我区公安局等流动人口管理相关部门配合,互通有无、共享信息,掌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学生的分布、流动情况,把握我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趋势,合理解决入学诉求。
最后,感谢你对余杭教育的支持。
反馈意见满意度反馈意见办理方法
杭州市余杭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区政协主办 杭州市余杭区信息化管理中心 承办 备案编号:浙ICP备
建议使用IE6.0以上浏览器,以上分辨率浏览关于对渝北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的疑问和咨询_重庆市政府公开信箱
重庆市渝北区政府公开信箱
&&&&&&&&&&&&
发布单位:
渝北区政府
来信内容:
关于对渝北区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政策的疑问和咨询
本人2004年进入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作,至今未更换工作单位。2009年在渝北区东衡槟城购入商品房一套,并将户口迁移至房屋所在地派出所。
本人的妻子和孩子户口在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南关镇,妻子照顾孩子,暂时处于无业状态。
今年6月,本人的孩子即将年满7周岁,申请就读渝北区实验三小,因不满足“三对口”政策,未果。
后按照渝北区回兴街道教育管理中心的要求,在7月2日递交了流动人口子女入学所需的相关资料;7月8日,渝北区回兴教管中心发来短信,告知“入学材料不符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条件”,我去电回兴教管中心(),得知原因是本人的服务企业为江北区的,不能在渝北上学。
为此,我有几点疑问需要咨询解答:
1.“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的注册地是“重庆市江北区建新东路260号”,但是本人的上班地点一直在渝北(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因为公司注册地而判定工作地点,是不是欠妥、欠考虑?难道长安汽车工程研究总院的几千名工程师的子女以后都只能在江北区上学吗?
2.如果是按照渝北区现行的小学入学管理政策,那么,重庆市政府是不是应该为民着想,出台规定“商品房所在地与服务公司的注册地不在同一个区的,将影响子女入学”,这样的话,我们也不会在渝北区购房。
3.孩子是家长的寄托,孩子也是祖国的未来,政府是不是应该严格“就近入学”的原则,允许学区范围内的子女得以顺利入学?
4.对于回兴教管中心,是不是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允许家长补充工作地点说明?而不是说“材料很多,不可能你们缺什么,就让你们补什么”。况且对于工作地点的要求,渝北区相关教育管理部门也没有明文告知,不管是实物告示还是网络公开,都没有这样的要求。如今以此将孩子拒之于受教育的大门之外,此举是不是值得商榷?
以上,希望能够得到合理合法合规的回复,谢谢!
办理单位:
渝北区政府
办理结果:
来信人: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渝北区教育工作的监督、关心和支持!接到来信反映的问题后,按照职能职责,渝北区政府立即责成区教委对此进行调查处理,现将有关情况回复如下:
  区教委五月底已经将2016年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办法公布在渝北区教育委员会门户网站(/),来信人可上网查询。
  渝北区回兴教管中心于7月2日登记并收取了回兴片区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申请资料,随后对收取的资料进行了初审、复审等资格审查,整个过程规范有序,并对资料的审核进行了详细的记载。核查后,回兴教管中心陆续向资料不合格的家长进行了电话或短信通知。
  今年回兴片区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登记工作已经结束,片区几所学校已无空余学位,来信人可选择返乡就读,敬请理解。如果确实需要在渝北区就学,区教委将统筹安排到玉峰山小学就读,请来信人在7月15日之前到两路教管中心(翠湖路321号2单元4-3,电话:)登记。
  最后,再次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渝北区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和理解。同时,欢迎继续对我们的工作进行监督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如有其他问题,可致电区教委具体咨询,联系电话:。
回复时间:
ICP备案编号:渝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流动人口子女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