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唯一的两个好朋友 绘本也出现矛盾了,原因就是其中一个人总是特别强势,总是想要管着别人,就算我生气

第一章:接纳孩子的情绪
跟孩子对话因为我的声音不好听Anna是个英法混血儿,她具有法国爸爸安宁和浪漫的气质,也遗传了英国妈妈的淑女风范,加上那一头卷卷的黄头发,甜甜的笑容,真是人见人爱!Anna的爸爸妈妈都给人一种安静,与世无争,彬彬有礼的感觉,可能是家教潜移默化的缘故,Anna在班上自然也是话语不多,讲话轻声轻语,很有礼貌,再加上讲究的衣着,她看起来就像童话中的小公主!但这个人见人爱的小公主在班上却是一言不发的安静孩子,特别是班级和团队合作的发言,她从来不愿意主动发表意见,只是安安静静地听同学和老师说,就算老师点名叫她回答,她也总是保持沉默,非常腼腆,经过几次观察以后,我发现如果总点名叫她回答,她会很局促不安,惊慌失措,低着头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决定暂时先不叫她单独回答问题,否则在她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形下,强行让她在大庭广众之下回答问题,会让她更没有安全感。只是我会更关注她是否有注意听讲,是否领会老师的意思。但是,私下里Anna又变成另外一个孩子,她有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Sarah和Tina,3个人总玩在一起,我经常在她们游戏的时候悄悄观察她们,此时的Anna是属于那种滔滔不绝的孩子!刚开始让我着实吓了一跳!她总是很自如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有时还表现出比较强势的样子,让其他两个朋友不得不听从她的意见。偶尔如果另两个好朋友都坚持同一个意见时,Anna为了维持友谊关系,也会适当妥协。其实,Anna不仅和她的好朋友谈话自如,她还特别喜欢和我们几个大人聊天!她经常会跟我说发生在她家里的事情,包括全家人一起回法国度假,见爷爷奶奶,他们给了什么礼物等,甚至家里来了什么客人,爸爸妈妈说了什么话,她都一一告知,表达的时候完全没有问题,她的法语英语都很好,两种语言表达自如,虽然她只有3岁多,但平时爸爸妈妈给她读了大量的书籍,所以她在各方面的能力在同龄孩子中已经属于佼佼者,所以对于在很多人面前不敢发言这个情形我只能先归纳于她的内向性格,准备再观察一段时间找出解决的办法。一天,Anna的一个好朋友Sarah生病没有来上课,另一个朋友Tina找其他孩子玩,Anna就自己独自在‘艺术角’随意画着画,我看她也不怎么专心,眼神老追寻着她的另一个好朋友Tina。于是,我凑过去和她聊天:“哇,Anna自己在画画,能告诉我你在画什么吗”?Anna马上很乖巧地将她手上的画拿给我看,其实就是随意涂鸦,但我还是表扬她的一条直线画的很直,Anna听了很高兴,又现场给我画了一条直线和曲线,接着我们两个又比赛看谁画的直!这个时候,Anna和我交流地很好,也很放松,我准备抓住这个时机,我们两个单独聊聊,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办法解决她平时不爱说话的习惯。Anna还在有一搭没一搭地画着画,听到Tina跟其他孩子玩的时候发出兴奋的尖叫声,她都会抬头看一下,然后注视很久,我注意到她有点失落的样子,就问她:“哇,Tina他们看起来玩得很开心,你今天不打算加入他们吗?”Anna摇了摇头,不说话。我随口问道:“为什么呢?”Anna就是不语,我知道简单地问为什么,对她这个时候的心情不起任何作用,她很有可能懒的回答。于是,我脑海里奋力想着有可能存在的理由,然后帮助她表达出来。“哦,Anna是不是因为不喜欢他们今天玩的游戏呢”?看Anna摇了摇头,我知道我猜错了,从她不断地追寻Tina的眼神,我知道她其实很想跟Tina他们一起玩,又联想到她以前一直都是三个孩子一起玩的欢乐场面,我又试着探问她:“恩,我猜想Anna现在很难过的原因是因为Sarah没有来,你想她了,是不是”?Anna听到我说Sarah,马上抬起头来看了我一下,然后点了点头,我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告诉Anna:“如果Sarah听到Anna这么想念她,她一定会很感动的,她的病也会很快就好,我为Sarah有你这么一个好朋友而感到高兴呢”!Anna听了我的话非常高兴,马上表示说她要给Sarah画一张卡片,让她生病快点好。我赞赏Anna的提议,并陪伴她一起给Sarah画了一张贺卡。在画画的过程中,我随意说了句:“我猜Sarah看到这张画一定非常高兴,我真想马上告诉她,让她快点好起来”,我看到Anna也是一脸憧憬的样子又故意说:“我如果有她的电话号码就好了,我恨不得马上给她打个电话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然后我就假装用手比了个电话的姿势,准备跟Sarah打电话。没想到,Anna听了我的话,低头嘟囔了一句:“我不喜欢打电话”!这低沉的一句话让我听出了某个弦外之音,我很纳闷地问她:“哦,Anna不喜欢打电话啊,能告诉Jessica老师为什么吗?”因为刚才我们愉快的单独相处时光,我感到Anna对我的信任,她仍然画着给Sarah的贺卡,小声地说:“因为我的声音不好听”!这甜甜的一句话却是给我当头一棒!这句话我多熟悉啊,因为去年,我的小女儿曾经和我说过同样的话!由此我可以断定Anna上课不喜欢发言,也和她自己对自己声音的认同有关!现在想想,Anna和我的小女儿真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啊,因为可爱,因为懂事,因为乖巧,总是得到很多人的赞赏和注目,因此,她们小小年纪就已经懂得要保持最好的状态给别人看,以此得到更多的赞赏!她们很害怕出错,特别是在很多人的情况下不敢随便发言,害怕出丑,害怕得不到别人持续的关注和注视,所以更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做事说话总是小心翼翼。但她们和自己喜欢的,信任的人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比较自在,比较不在意。此时,我的头脑里立刻闪现出去年我是如何处理调整女儿的这个烦恼的,我决定找Anna的妈妈好好聊一聊。但现在我必须先和Anna聊聊她心中的苦闷,于是我抱起Anna坐在旁边的‘家庭角’的沙发上,我拨了拨Anna脸边的头发,真是个漂亮的小公主啊,我忍不住要表扬她的美貌,但我立马止住要表扬她的欲望,像这样单纯的赞扬,她真的是听的太多了,对她来说现在已经是个负担了。于是,我试着先接受她对自己的认同感然后再想办法帮助她找到原因:“原来Anna觉得自己的声音不好听啊”!因为在这个时候,接受孩子自己对自己的认同感比起反驳孩子,告诉孩子她的声音很好听之类的话要有用很多,因为她内心已经认定了自己声音不好听,如果我只是简单地反驳她,对于这么敏感固执的孩子,她根本不会马上改变她的心意,觉得我在骗她,可能以后连我都不会再信任了。只见Anna点了点头,我把她抱的更紧更温柔地说:“恩,Anna有这个想法很正常,人有时候会喜欢自己,有时候也会讨厌自己”。此时Anna安静地在我怀里呆着,我将我跟我女儿讲述小时候的经历的事情也跟Anna说了:“你知道吗Anna?我小时候一直觉得自己的头发很难看,因为我的好朋友她们都有一头闪亮的黑头发,可我小时候的头发又黄又少,跟朋友在一起总很难过,怕她们不喜欢我!”这时Anna抬起头来疑惑地看着我,我想她一定不相信Jessica老师小时候也有类似的烦恼呢!“可是,我妈妈跟我说,那头发就和我最喜欢的手指一样,都是爸爸妈妈送给我爱的礼物”!(我小时候很喜欢自己的手指,特别是无名指,可又暗黄又稀少的头发却一直都是我挥之不去的烦恼。)看着Anna天真的脸庞,根据从我女儿那儿得来的经验,我知道,目前我对她的教育和开导先告一段落,剩下的得由她妈妈和我全力配合了!那天刚好是Anna的妈妈来接孩子,我让助教先陪Anna玩一会儿,我详细向Anna妈妈说了Anna的烦恼及解决办法,并和Anna妈妈约定,以后在表扬Anna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太经常表扬她的美貌和乖巧,而要更注重她做事的努力程度!Anna的妈妈第一次听到女儿这样的烦恼也吓了一大跳,她也注意到女儿在众人面前不爱说话的特点,知道女儿也特别喜欢听别人对她好的评价,以前还一直以为这个是女儿过于内向的原因,还因此更加变本加厉地表扬女儿,想以此增强女儿的自信心,没想到这样的做法却适得其反!我反复跟Anna妈妈讲明不要过于自责,我自己也犯过这样的错误,现在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联手来帮助Anna消除内心关于自己的声音不好听的声音,让她真正地认清自己,才能更自信。在得知Anna的妈妈也能够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法语,我准备在下礼拜学校的法语周里邀请Anna的妈妈来班上教大家唱一首法语歌,但Anna的妈妈必须回家劝说Anna一起来唱一起教孩子。接着,我又将我去年是如何劝说女儿一起去班上唱中国歌曲的事情详细透露给Anna妈妈,包括回家如何‘引诱’女儿使她愿意来唱歌的细节等一一告知!Anna妈妈表示她有信心可以劝说Anna帮助她来教全班小朋友唱歌。在得知Anna的爸爸妈妈终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劝说Anna愿意在班上唱歌的时候,我也跟着高兴,并暗自下决心,那天一定要好好协助Anna妈妈上好这一课!在Anna妈妈要来的那一天,我旁敲侧击,让Anna知道,所有的老师和班上的小朋友对她妈妈要来班级教大家唱歌的事情非常迫不及待,非常兴奋,Anna激动之余主动告诉我她要和妈妈一起来唱歌,而且她要先唱!看她这么激动,这么坚决,我知道她今天一定会参与表演的,我心里的石头算是落到一半了!下午,Anna妈妈终于来了,我热情洋溢地向班上的小朋友介绍了Anna的妈妈,欢迎她来为大家讲讲一些关于法国的国情趣事,并教大家唱法语歌!我还特意非常神秘地告诉大家Anna的妈妈为了教大家唱法语歌,还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客人!班上顿时像砸了锅似的沸腾起来,大家都在猜测Anna妈妈带来的神秘客人是谁。我和Anna四目相对,Anna非常开心地得意地向我笑了笑。我再次确认Anna已经准备好了!接着,Anna妈妈非常风趣地向大家展示了他们从法国买来的有法国特色的小玩意儿,法国国旗,艾菲儿铁塔的照片和旅游纪念品等,孩子们一个个都被吸引了。我观察Anna在她妈妈跟大家讲解的时候,她非常自豪地观察班上其他孩子,自己有些调皮地在做一些小动作,甚是可爱!接着,最重要的时候到了,当Anna妈妈接了我的茬,热情洋溢地邀请她的神秘客人的时候,Anna非常自豪,非常自信地走到讲台边妈妈的身边!Anna妈妈一手搂住Anna,向大家说:“对,我的神秘客人就是我的宝贝女儿Anna,我想让她帮助我一起教大家唱法语歌,大家说好不好”?我赶紧带头起哄,热烈鼓掌,其他的小朋友也鼓掌表示欢迎!于是,Anna在大家的掌声中开始她的表演!她双手捻着自己的衣角,两眼看着教室的后端,小声地唱了起来!虽然她的声音不是那么洪亮,虽然她的音调还不是那么准,但这声音对她妈妈和我来说,那就是天籁之音!Anna终于在妈妈的陪伴下迈出了第一步,也是很关键的一步!当Anna唱完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师带头热烈地鼓起掌来,说真的,我真的为她骄傲,她是下了多大的决心啊!这时,等大家都安静了以后,我终于说出了徘徊在我心中好多天的表扬稿,我故意对着助教Linda说:“Linda,你知道吗?我现在好感动啊”!Linda也配合我说她也一样!我又继续说到:“非常谢谢Anna和妈妈,你们两个的歌声真是优美动听”!接着,我看着Anna的妈妈说:“Anna妈妈,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Anna的声音和你很像呢!我觉得你的声音很好听啊!”我先把这颗球抛给她的妈妈,通过赞扬妈妈的声音给Anna传达一个信息!Anna的妈妈笑着说:“谢谢你这么说,我的声音是我爸爸妈妈送给我的最美的礼物,我当然喜欢它了,现在我又把我最美的声音传给我的宝贝Anna了,所以你听起来觉得她的声音很像我的”!说着她更紧地拥抱了一下Anna,看着Anna幸福自豪的表情,我相信她此刻也一定相信她妈妈赐予她的是美妙动听的声音!接下来的日子,Anna也不是马上就变成在上课主动大声发言的孩子,因为对于比较内敛的孩子,大声喊叫不是他们喜欢做的事情。但是,如果我让她回答,并且提醒她用她那天和妈妈来教大家唱歌时候的美妙声音告诉大家你的答案时,她也会非常愿意地说出答案,同时,我们在进行小组讨论的时候,Anna虽然也不会主动出击,但会非常愿意回答老师的问题,偶尔也会主动叫一两声‘是’或‘不是’!因为Anna妈妈来的缘故,班上另两个比较活跃的孩子后来一直主动找Anna玩,Anna没有拒绝,开始也跟她们玩的很好!对于Anna目前的进步,对她来说,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相信她已经走出了认为自己声音不好听的困扰,对于她的性格,这就足够了,我相信打好了这一仗,Anna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会更加自信,更加努力!我也小小得意了一回,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在与孩子的接触中,我始终非常注意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通过走进孩子的心里,运用正确的办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帮孩子面对自己孩子面对自己混乱的信息,需要父母把他们心里的想法表达出来,帮孩子整理信息,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父母简单生硬地告诉他应该怎么做……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帮孩子面对他们的情绪Olivia是个非常可爱的中英混血儿,也是班上最小的孩子之一,经了解发现,妈妈的过分细心照料使她比同龄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明显弱很多,与同龄孩子的相处缺乏技巧,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因此入学安顿就显得尤为困难。每天上学,她都和妈妈上演难舍难分的离别‘话剧’,妈妈经常流着眼泪偷跑出教室,等Olivia发现妈妈不见了以后,她就会抱着她从家里带来的小娃娃Lily哭一会儿,在学校里做任何事都要随身携带Lily,等她安静下来以后她还喜欢和她一起玩角色扮演。我们经过几天的观察,决定和Olivia一起玩如何劝说Lily去上学的游戏。我们邀请Olivia来做Lily的妈妈,我向全班孩子解释这不仅仅是因为Lily是Olivia的,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发现她是个非常有爱心且会照顾别人的孩子,Olivia听了老师的表扬非常高兴,我们征求Olivia的意见,让她给Lily找个爸爸,Olivia愉快地邀请Ben,Ben一口答应。于是两个小朋友将Lily放在玩具推车里,愉快地推进教室的‘家庭角’。Olivia一进‘家庭角’,就先找了件外套给Lily穿上,Ben看到Olivia在给娃娃穿衣服,帮不上忙,就在桌上摆弄锅碗瓢盆,两个孩子一两分钟之内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没有要交流的意思,眼看Ben就要离开的时候,我马上介入对他们说:“哇,你们一家子现在看起来好忙啊,我可以进来坐坐吗?”Ben抬头看了看我就马上邀请道:“我们在准备食物要去野餐呢,你可以跟我们一起去。”我感谢他的邀请,也知道这个野餐是Ben自己临时想出来的,Olivia并不知晓,于是,我向Olivia求证:“Olivia,你们一家要去野餐啊,你是不是帮你的宝宝做好去野餐的准备呢?”Olivia抬头看了我一下,害羞地笑着说:“是呀,lily宝宝最喜欢去野餐了,你看,她穿好衣服了”!我对她这么迅速给Lily穿好衣服表示赞赏,她非常得意。从游戏一开始,我先暗自观察孩子的举动,看他们是否能够独立完成这个游戏再来决定是否需要介入,但由于孩子之间还不熟悉,配合还不够默契,他们选择各自玩自己的,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我只好介入,并非常自然地将他们的思绪拉回到我们的游戏目的中,使得游戏在不知不觉中继续进行。当Ben自行决定要去野餐的时候,我必须确保Olivia知晓并赞同Ben的提议,否则她可能会拒绝使得游戏无法进行。因为有些孩子在团队游戏中往往会忘了合作,自己临时做一些决定,如果这个孩子的想法和决定能够使得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大人应该机智地协助他的想法付诸行动,才不会引起其他孩子的反对而间断游戏。这时Ben在旁边叫道:“野餐准备好了,你们可以来吃了”!我和Olivia于是一起加入进来,Olivia拿了一块玩具匹萨告诉我:“我的宝宝最喜欢吃匹萨了,我也最喜欢匹萨,我爸爸也喜欢吃匹萨”,于是边说边假装自己吃一口,然后喂Lily娃娃一口,我在自己的碟子里放了一个玩具荷包蛋,一根胡萝卜和半个西红柿对他们说:“我也挺喜欢吃匹萨的,但我发现吃太多匹萨就会不太健康,所以我要经常补充这些有营养的蔬菜”。Ben在一旁不停地‘吃’东西听到老师说到蔬菜两个字,吐了吐舌头说:“恶心,我最不喜欢吃蔬菜了”!我向他指了指娃娃示意他小声说话:“这可不好,你的宝贝以后会跟你学,也不爱吃蔬菜,那你可就要像你爸爸妈妈一样着急了”,Ben马上意识到,对着娃娃做鬼脸:“我要吃蔬菜,我要吃蔬菜,他们对身体好”!我们三个人都被Ben的鬼脸逗笑了。其实,大人有时候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将某种教育理念传达给孩子,如上面这个事例,我就是在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对话,自然地间接地向Ben传达了健康饮食的概念,比起一板一眼的说教效果要好很多,孩子更容易接受。两个孩子还沉浸在刚才的欢乐中,我观察到气氛非常和睦,于是边‘吃’边继续问Olivia:“你宝宝几岁了?”Olivia想了想,就挑了个自己的年龄说:“我宝宝今年三岁了!因为我也三岁了!”我故作激动地说:“真的啊,那她应该去上学了吧”!“是啊,她有去上学啊”并说出了自己学校的名字。我故意掩着嘴巴张大双眼吃惊叫道:“天哪,好巧,我认识的一个孩子也在那个学校,她好像不喜欢去上课,妈妈和老师都很头疼,你们有什么办法吗”?这样,我很自然地在欢乐的气氛中将我想要孩子帮助解决的问题抛给他们。Ben马上举手说:“我知道,让她和Lily一起玩!”我赞许地点了点头说:“太好了,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可是你们的Lily爱去上课吗?”Ben看了看Olivia说:“Lily也不喜欢去,她像Olivia一样要哭的”!Olivia听了有点不好意思,我马上解围把重点转移到Lily身上,让Olivia不会太尴尬:“哦,原来Lily也一样啊,那你们一定也很头疼吧,你们现在有没有想到什么好办法,如果有好的办法,告诉我,我去跟那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说说”!Ben抢答道:“我知道,我们可以陪他一起上课!”我提醒他爸爸妈妈要去上班的!Ben又想了想说:“那就先和她玩一会儿再去上班,像我爸爸妈妈那样!”我向Ben竖起大拇指说:“Ben真棒,先让爸爸妈妈陪一会儿再去上班真是个非常难得的好主意!”我在和Ben对话的过程中不断地观察Olivia,发现她也神情愉悦,于是我问Olivia是否同意Lily爸爸(Ben)的说法,Olivia点了点头表示同意。我又乘胜追击:“可是,Lily在爸爸妈妈走后,太想爸爸妈妈怎么办呢?”Ben又兴奋地说:“那我陪她玩吧”!我再次提醒他别忘了他现在是Lily的爸爸,要去上班的!Ben会心地笑了。但我又马上肯定Ben的意见:“但Ben的意见非常好,我想给Lily找个好朋友照顾她,她就不会孤单了”!为了让Olivia更好地参与到讨论中来,我又问Olivia是否还有什么好意见,Olivia不好意思地说:“给Lily带个她最喜欢的泰迪熊吧,这样她就不会想妈妈了”!这个方法自然又得到我的赞扬和肯定。于是,我重复了他们两个的建议,就把Olivia引到问题的关键:“早上妈妈送你来上课以后,如果让你象Lily一样找一个好朋友陪你玩会好点吗?”这时Olivia一点儿也不尴尬,开心地点了点头说:“会的,我喜欢和小朋友玩”。当我问她现在最想找谁做她的好朋友时,Ben在一旁自告奋勇地说找他!还没等我问Olivia是否愿意,Ben就拉起Olivia的手说:“以后我陪你玩吧”!Olivia自然满心欢喜地答应了!最后我对着Olivia说:“这真是太棒了,明天早晨妈妈送你来上课以后,你给妈妈一个大大的香吻和拥抱,然后带着你的宝贝Lily就去找Ben一起玩,好不好?”Olivia非常开心地说:“好”!第二天,我带着Ben迎接Olivia,在我的提醒之下,Olivia给了妈妈一个大大的吻和拥抱就被Ben拉着去玩了!从此,这个问题就这么解决了,后来Olivia渐渐融入到学校生活中,她也不再带Lily来上课了。孩子的知识是从经验中获得的,而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就是游戏。角色扮演的游戏恰好是孩子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在角色扮演游戏中,孩子学习“换位思考”,极大地丰富和提升了他们的想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本文的角色游戏中,我们将Olivia的问题巧妙地转嫁到娃娃Lily的身上,让她以旁观者的角度来寻求问题的解决办法,思路更清晰,思维也更活跃。于是,Olivia通过与周围人和事物的比较中逐渐认识自我,解开与妈妈分离时痛苦的结。大人在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过程中,必须巧妙地一步一步地将孩子心里的疑问表达出来,不要马上告诉他们问题解决的办法,而是通过合理的提问让他们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找到解决的办法,这样他们才会心服口服地接受与改正。说出并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要放弃,该不该强迫继续?好友最近很郁闷,暑假到了,各种培训班应运而生,妈妈很民主,让4岁多的孩子自己选择要上那些课,最终孩子选了滑轮,跆拳道和彩泥课,这些都是强身健体和培养动手能力的好活动,比起那些奥数,英语等生硬的课程,这些真是不错的选择!可是,问题来了!刚开始几次,孩子上的很起劲,很开心,但没过几天,孩子开始产生畏难情绪,觉得滑轮课太辛苦了,不愿意去;觉得彩泥课太无聊了,也不愿意去。妈妈觉得如果就这么轻易地答应他可以不继续学了,担心他以后养成容易放弃的性格,殊不知,妈妈不得当地强迫孩子继续,问题更明显!望子成龙的家长很容易因为孩子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因为太过于焦虑,总想着如何解决,却忘记了在找解决办法之前必须先寻找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无法对症下药。经过与妈妈的交谈中,我们找到了导致孩子不愿意参加这些活动的深层次原因:滑轮课的上课时间在每天早晨,而孩子因为放暑假了,生物钟被打乱了,晚上睡的晚,第二天很早要起来训练,孩子当然有意见了;而彩泥课,对于喜欢冒险,喜欢千变万化的活动,一刻都不愿意停下来的孩子,相对静态的彩泥课当然是很容易就失去兴趣的!可是,如果就这么轻易允许孩子不继续,是不是真的就容易养成放弃的性格呢?在姐妹俩年龄还小的时候,我就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她们尽量多去尝试,多去探索。幼儿是充满好奇心样样都要尝试的年纪,这个阶段我们的首要任务应该是给孩子提供各种机会让他们尝试,让他们实践,然后帮助孩子一起发现并维持他们的兴趣,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孩子在尝试选择的过程中,因为无法预见困难只凭好奇心来选择,在实际过程中当然会出现畏惧情绪,如果父母不给孩子提供有效的帮助,只是一味地推着孩子前进,后果可想而知,很多父母最爱这样威胁孩子:是你自己选择的,你必须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孩子听完以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我以后再也不要选择了!那我们是不是就这么放任?当然不是!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家长首先要帮助孩子一起寻找无法坚持的原因,然后机智‘引诱’。家长一定要理解他的感受:“看来学习滑轮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的技巧掌握的不是很好,一定很辛苦!”孩子听了这番话,至少心里舒服多了!接着家长可以再提提建议:“要不这样吧宝贝,我们今天的任务就是在旁边观看,看看其他的孩子是如何滑的!”也许那天你们就真的一直在观看,不要紧,将来学习的路还长着呢,不着急这一时!然后就提高孩子的自信,给孩子制定低点的目标,如看孩子是否能滑2分钟,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慢慢提升目标!刚上学前班的妹妹看着好几个要好的同学下课后换上漂亮的芭蕾舞服装去参加芭蕾舞课,想都没想,就告诉我她也要去学习芭蕾舞,我并没有提前给她打预防针,诸如既然选择了,就要坚持,这样一来,容易让孩子就产生一种感觉:原来学习芭蕾舞是辛苦的,事实上,学任何东西都是辛苦的,必须要付出劳动的,但我们必须把它看成是我们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刚开始几次,妹妹非常兴奋,回来讲的全是关于芭蕾舞。可是有一天去接女儿,妹妹失落地跟我说以后不想学习芭蕾舞了,我看着这个穿着漂亮芭蕾舞裙子的可爱小精灵伤心的眼神,忍不住把她抱起来在她额头温柔地吻了一下,那天我破天荒地帮她一起换衣服,想着如何让她告诉我不愿意继续的原因。我知道在她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问她,她要么不说话,要么说不出理由。我帮她脱下芭蕾舞裙子,在折叠裙子的时候,我忽然冒出一个游戏念头,于是我将左手握成拳头,放进裙子里,然后右手握住左手手腕,于是我对着裙子说:“美丽的裙子,你的主人不想跳芭蕾舞了,你知道原因吗?”妹妹看着我搞怪的模样,忍不住笑了。裙子左右摇了摇,我对着裙子疑惑地说:“哦,你也不知道啊?那我们一起问问你的主人好吗?”裙子点了点头,并转向妹妹,妹妹看着我和包着拳头的裙子,摇了摇头,不告诉我们原因。于是,我将拳头放在耳边耳语了几句,然后故意说:“什么,你知道原因啊”?拳头点了点头,然后又在我耳边耳语,我边点头边说给妹妹听:“哦,你觉得妹妹今天有点累了,所以不想跳了,是吗?”我看了看妹妹没有什么反应,我眼睛瞟了一下周围,发现她的好朋友Zara没有来,我想我知道原因了,于是我故意对着拳头说:“你错了,妹妹是因为她的好朋友Zara回马来西亚,非常想她,才说不愿意继续了”,然后我们一起对着妹妹等待妹妹的回答,妹妹还是摇了摇头,这时候正好老师走过来,跟我说今天她们尝试了一下压腿,孩子们有点不习惯,回去有时间可以练一练!但她还是不忘夸奖妹妹今天非常努力,并分给她一块全麦饼干。真是及时雨啊,我们感谢完老师,裙子迫不及待地在和我耳语:“哦,原来是今天要压腿,妹妹觉得很辛苦是吧,我也同意你的观点”,这时妹妹正吃着老师分的饼干,听到老师的表扬,又可以看着妈妈搞笑的表演,心情已经没有那么糟了。我边帮她换衣服边说:“看来学习芭蕾舞真是不容易,尤其是刚学习压腿的时候,我们的技巧掌握的不是很好,一定很辛苦!”妹妹听了我的话,脸上的表情缓和了许多,于是,我给她提了个建议:“要不这样吧宝贝,下节课我们的任务就先在旁边观看,看看其他的孩子和老师是如何做的!”妹妹果然点了点头,我没有问她下次还要不要来,因为来不来不在选择范围内,必须来,但是来了以后做什么可以稍微做些有限的选择。第二天的课,我和老师商量,允许妹妹先在旁边观看,解决妹妹的心理问题才是最重要的,将来学习的路还长着呢,不着急这一时!接着我和老师商量如何提高孩子的自信,给她制定低点的目标,刚开始让孩子之压一会儿,然后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慢慢提升目标!于是,妹妹就这么解决了她的芭蕾舞问题!根据孩子的实习情况设立切合实际的目标很关键,要让孩子看得到她努力的成果,这样他们才会有坚持的动力!有段时间妹妹很着迷转呼拉圈,可她每次只能转2—3个就掉了,非常着急,非常郁闷!于是,我就跟她说我们一起来转,看能不能达到3个!她只转了两下,我告诉她离我们的目标3下只有1下,宝贝加油!然后我们就一起练习,果真她在不断的练习下因为掌握了呼拉圈的要领,慢慢地超过了目标,我们就一起制定下一个目标,到了第三天,她竟然能转250下了,现在转个500下不是问题!而且可慢可快,可上可下!可走可停!我简直不敢相信!现在,她在转呼拉圈时特别自信,在学校里也当起了小老师,教同学如何转,还和老师比赛了!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我们都忽略掉了,如果说孩子有天告诉你她想学习练呼拉圈,于是给她买了个呼拉圈,练了几天,孩子的兴趣下降了,不愿意练了,或者已经会了,于是呼拉圈就丢在某个角落里,我觉得很少人会认为这样会造成容易放弃的性格。不练就不练了,反正呼拉圈没几个钱!但如果孩子想练习钢琴,家长花了大价钱买了钢琴,请了钢琴老师,过了几天,孩子不想练了,这样,很多家长一定坐不住了,认为孩子有畏难情绪,如果放任会造成容易放弃的性格!其实,如果深究起来,这两者性质是一样的,但家长很容易用花出的成本来判断孩子是否就会造成容易放弃的性格,终究起来家长心疼钱了!除了要技巧地引导孩子继续参加活动,平时经常给孩子洗洗脑,教育孩子‘坚持就是胜利’的真理更重要!我们经常在通过绘本故事或现实生活中的事例,给孩子传达一个信息:坚持就是胜利,坚持就是不要放弃,开始的事情就要等到做完了才结束,在实行过程中,如果遇到困难及时寻求帮助。当孩子的确这么做了,一定要及时表扬:我看到你正在做的事情虽然有些困难,可你仍然坚持下去,这就是有毅力的表现!在我们家,我们也经常教给孩子‘不要放弃’的语言。帮助孩子学习并植入坚持和毅力等词语,让他们受益终身。在读相关的故事时,我总是不忘问孩子:人们在做一件事情时除了说不要放弃还说哪些词语啊?试着让孩子说几个,然后和孩子一起列出来,我们还一起做了张海报,贴在冰箱上,海报也越来越长:我可以的!我要再试一遍!不要放弃!我不会退出的!再坚持一下,不要停下来!万事开头难!快成了,再加把劲!坚持就会胜利!你练习地越多,就会越容易!等等。孩子们经常打开冰箱的时候,就说一句,大家说的越多,孩子就更容易记住,慢慢地就会植入孩子的内心,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些语言。家长给孩子创造不放弃的形象是让孩子学会坚持的最佳途径。我和先生也经常有意无意让孩子看到我们是如何坚持做一件事情,虽然这件事情可能很困难,在开始任务之前,我总要有意无意这样说给孩子听“我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我成功了”等等自我鼓励的话语。家长的正面形象永远都是最直接最好的教材!对于年纪较小的孩子,我们千万不能因为怕孩子放弃而阻止孩子去发现世界,探索世界的脚步,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面对,一起度过,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更坚强,更自信!对孩子的感受做出回应解决姐妹争端现在,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家长在享受两个孩子带来的双倍幸福时,在孩子争吵时也伴随着双倍的麻烦,不知该如何调解孩子之间的争吵,因为周边没有可以借鉴的经验。两个孩子的父母在对待两个孩子时,希望一碗水端平,可事实上孩子永远都会觉得爸爸妈妈对兄弟姐妹比对自己好一些。我家的两个女儿也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时不时地也被‘魔鬼’俯身,尤其是俩家伙‘干’起架来一点都不含糊!但总体来说,随着年龄的增加和科学的教育,俩姐妹之间的‘战争’越来越少,感情也越来越浓厚。以前俩姐妹闹的时候,我和先生通常会马上介入,这样做的后果是她们之间的战争越来越频繁,因为她们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注意在争宠呢。我发现这点以后,逐渐退出她们的战争,并声明以后不会介入她们的争吵,平时注意引导孩子在碰到问题如何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再来找爸爸妈妈,但我们还是只提供解决问题的建议,慢慢地她们之间的战争竟然减少70%!有次有个朋友的孩子来家里玩,孩子们之间发生了些摩擦,朋友孩子要来找我告状,只听姐姐说:“你别找我妈妈了,她只会说‘有什么问题自己解决’”!我在一旁偷笑,朋友的孩子不相信来向我告状,我了解了问题以后,跟她说这是你们自己的问题,你们可以自己解决,如果你不喜欢别人动你的东西你就必须自己去跟她说,朋友的孩子应了声走开后对姐姐说:“我不喜欢你动我的东西”!还没等姐姐回答,她们又打闹在一起了!那天就再也没人来找我啦!以前在妹妹还小的时候,过敏症状比较严重,我们的注意力大部分集中在妹妹身上,姐姐在受到冷落以后,为了得到我们的注意,她偶尔也会寻找一些事端来欺负妹妹。我们往往不理智还护着妹妹,这样姐姐欺负妹妹的次数就更频繁了,在意识到我们对妹妹的态度对姐姐不公平,让姐姐很失落,更不利于姐妹俩的和平共处。于是和先生商量过后,我们准备改变策略,就算姐姐欺负妹妹,我也先把妹妹冷落在一旁,任由她哭,先安慰姐姐,告诉她妈妈理解她这么对待妹妹,刚开始姐姐受宠若惊,感激不尽。但她往往不会马上向妹妹道歉,我也不强求,只告诉她:“没关系,我相信等你准备好了就来跟妹妹道歉,但妈妈现在必须去哄妹妹了,因为你把她弄疼了!”一般这么说了以后,姐姐就会好受很多,也会心甘情愿地向妹妹道歉,但如果她道歉的语气很不好,应付式的,这时候我也不会再追究,因为在她心情还不好的时候,别再把事态扩大,因为她按我的要求道歉了,这就行了,而我之前让她道歉的时候又没有规定道歉得用什么态度。至于她道歉的态度,等她心平静下来了再跟她说如果能温和地道歉那就更好了,往往这个时候她就更能接受了!但妹妹也不是省油的灯,她仗着有我们给她撑腰,就经常先欺负姐姐,姐姐忍无可忍的时候趁我们不注意就对妹妹‘发动进攻’,然后妹妹就能发出‘惊天地泣鬼神’的哭喊声,然后表现出可怜兮兮的样子寻求我们的保护!以前,尤其是先生,一旦听到妹妹的哭声,马上冲过去看个究竟,结果往往是妹妹小题大做,雷声大雨点小。现在,我已经练就判断哭声的本领,根据妹妹哭声的不同判断要不要介入,如果没有头破血流,我基本孰若无睹。如果妹妹实在委屈,就会跑过来告状,姐姐当然也会跑过来维权。看着哭的稀里哗啦的妹妹,我不但不偏袒她,还要批评她:“宝贝很疼对吧!”妹妹越发委屈,妈妈可没有一点要偏袒她的样子:“你知道姐姐为什么会打你吗?”妹妹一般都会很老实地道出原委,于是我就乘胜追击:“姐姐不喜欢你这样拿她东西,你拿她东西必须要经过她的同意,我相信如果你好好跟她说她会愿意的”。于是我转向问姐姐:“姐姐,如果妹妹好好说,你会借她吧!”妈妈没有因为姐姐欺负妹妹而责怪她,还给姐姐搭了一个很好的台阶,姐姐当然就顺势滑下来了,马上说“当然可以了”,于是我继续教育妹妹道:“我相信你现在知道怎么做了”!于是,妹妹乖乖地向姐姐道歉。接着重点轮到对姐姐的教育了,以前先生经常喜欢责问姐姐:“你为什么要打妹妹?”通常爸爸得到的是姐姐的‘睁着眼睛说瞎话’,还跟你争辩她没有打,结果又将问题引到为什么说谎的问题,于是事情越来越复杂,最终要么姐姐被爸爸的愤怒吓得大哭,要么就是姐姐变的歇斯底里!这种情况,我会直接对她表示同情:“我知道你动手打妹妹是有原因的”,这么一说,姐姐马上滔滔不绝告诉我她为什么及怎样打妹妹,接着,我话锋一转:“可是,我相信你也不喜欢别人打你吧,有问题我们要用嘴巴说话,不能用手打人,妹妹先惹你是她不对,她已经向你道歉了,你动手打她那就是你不对了,我相信你知道怎么做!”因为妈妈很公平,对她打人的做法表示理解,姐姐一般会马上道歉,但有时很生气的时候不愿意,我会说不道歉也可以,抱抱妹妹我相信她也会原谅你的,然后问妹妹:姐姐抱你一下可以原谅她吗?因为妈妈吃准了妹妹喜欢息事宁人的性格,这么一说,妹妹早就先抱着姐姐撒娇了,爱面子的姐姐有了下台阶的机会,就抱着妹妹,两个人又开始嘻嘻哈哈了,整个过程一般不会超过5分钟!当然更多的时候,孩子在吵架,唯恐天下不乱的妈妈就在旁边看热闹,如果看到边上放着一个麦克风,我马上拿出来采访她们,装模作样地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说现在有两个小朋友在吵架,请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一起来判断一下谁是谁非,接着我将麦克风递给两个孩子请她们谈谈她们的看法,往往这个时候两姐妹都会被我吸引过来,拿着麦克风疯似的乱唱乱叫了!偶尔我也会将她们吵架的过程拍下来或录下来,并扬言要发送给BBC电视台,请观众来评评理,或送给她们的老师,让老师来评评理,这个时候她们也能很快和解,争相来玩我的照相机了!除了帮助她们自行解决争端,预防还是最重要的!我经常在姐妹俩心情好的时候互相吹风,对妹妹说“你知道姐姐有多么喜欢你吗?她一直说要把这个送给妹妹,她可喜欢妹妹了”,我家可爱的妹妹此时已经感激涕零了,也表示要把所有的东西全给姐姐,恨不得把心也掏出来送给姐姐。如果姐姐在场的时候,她会马上对姐姐亲啊,抱啊,撒娇着:妹妹爱姐姐,妹妹爱姐姐!有时候姐姐从学校分了一些同学生日的蛋糕或糖果什么的不愿分给妹妹,我就若无其事地对姐姐说:“你知道吗?你今天在上课的时候妹妹有多想你吗?她把东西都留下来说要等姐姐回来一起吃呢”,此时姐姐还不为之所动,于是,我就加大了表扬的力度:“姐姐,你知道吗?昨天晚上妹妹连在梦里都说喜欢姐姐,最爱的是姐姐呢”(其实妹妹经常在梦里和姐姐抢东西,说不喜欢姐姐)。内敛的姐姐不会像妹妹那样肉麻,但我看得出她非常开心,也很感激,马上就和妹妹分享,妈妈无须多言一句!经验证明,这种情况最好是俩姐妹都在场的时候互相表扬,但内容一定是真实的事情,效果很好,偶尔私底下分别对两姐妹添油加醋一下,那效果也非常不错!姐妹俩每天为对方做件事也是培养她们互相珍惜互相感恩的好方法,我经常跟姐姐说:“妹妹很喜欢你给她读本书”,于是姐姐就屁颠屁颠地给妹妹读书去了,这样妈妈就可以跷起二郎腿休息了,同时让不喜欢主动阅读的姐姐爱上阅读!当然妹妹也得帮姐姐做一件事,比如帮姐姐挤牙膏,其实姐姐经常指使妹妹帮她做事,每当这个时候,妈妈就在旁边煽风点火,感动地稀里哗啦,并把她们的这种美德记录在我们的‘好事簿’上,真的很好地改善了姐妹俩的关系!顺应孩子的情绪需求巧妙利用语言的力量彬彬今年快5岁了,他非常聪明可爱,活泼好动,可有一点,令妈妈非常头疼。昨天妈妈有好几个朋友来家里做客,其中一个朋友头发秃顶,孩子一会儿就跟他混的很熟了,然后就当着很多人的面给人家起外号—秃头,害的妈妈的朋友非常尴尬,他有时候还经常在大家面前给爸爸妈妈起外号,那些稀奇古怪的外号,大家听都没有听过!平时他还特别喜欢说那些关于厕所和人体器官的话,大小便,屁屁等等,而且还喜欢在很多人面前说,然后引起好多人哄堂大笑,他根本没有不好意思,反而变本加厉,弄得爸爸妈妈非常难堪,多次说教都没有结果。老师也说他经常在学校里给同学起外号,还变成鬼怪吓唬别人,把一个女孩子吓得不敢来上课,老师让家长管,可妈妈真不知道该怎么管。看了这封来信,我嘴角不禁上扬,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对于这样喜欢恶作剧的孩子,还真不能像惩罚那些具有破坏力行为的孩子一样,人家没有对别人造成实际伤害啊,但不管又不行,因为他的行为确确实实令人难堪,在学校里也影响老师的教学了!我相信这样的孩子很多家长一定不陌生,关于孩子爱说不雅的话,我在另一篇文章已经做了一些详尽的叙述。但很多家长除了严厉禁止孩子之外,还是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有些孩子可能因为父母或老师的威望而暂时放弃或者暗地里使用这些不雅的话,可他们的内心还是充满了好奇。但细细探究孩子这些行为的动机,我们不难发现,厕所幽默和给人起外号是孩子通过语言来测试他们的力量——一种是控制人体生理功能的力量,另一种是伤害别人感情的力量!我们的社会对权力和力量充满矛盾,我们追求,羡慕它,却也对其产生怀疑,我们对孩子所具有的力量尤其矛盾,我们对正面的力量表示赞赏,比如孩子有勇气站出来替朋友打抱不平的力量令人赞赏,但我们却不希望他们直接与对方对抗。我们希望孩子刚毅坚定,自信和沉着镇定,但我们却不希望孩子咄咄逼人,刚愎自用,专横或者固执己见,而大人自己经常都分不清这几者的界限,结果孩子要么被放任宠坏,要么被管得胆小怕事。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更加分不清自己所拥有的力量,他们只知道,当他们说某句话的时候,会引来同伴的哄堂大笑和大人的愤怒阻止,那么这样的话就是有力量的,可以让他们得到持续关注,因此继续使用这样的话就是显示他们的力量,这成为孩子常用的方法。妹妹最好的朋友叫Mary,这个美国小女孩和她妈妈一样,爽朗,乐观,嗓门还特大,整日笑哈哈,和妹妹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但两个人却相处地非常融洽,因此,两个小朋友经常到各自家里做客。Mary来过我家几次以后,和我也混的很熟了,每次见到我,总是热情地和我打招呼,开玩笑。去年春节的时候,我去他们班上课,我背着大包小包走进班级,Mary眼尖一眼就看到我,也许是太兴奋的缘故,她开心地大叫:“婷婷,婷婷,你的妈妈来了,你的狗头妈妈来了”!我刚听到她给我起的外号,愣了一下,看着其他小朋友饶有兴致地围到我身边坏笑着,我注意到妹妹有点尴尬地看着我,我头脑里快速盘算着如何给自己解围,骨子里的幽默感立即冒了出来,我故意慌张地对Mary苦笑了一下,然后顾不上把东西放下来,把Mary拉到我一边,偷偷告诉她:“嘘,小声点,这是我的外号,可别跟别人讲”!Mary听到我的话,更来劲了,唯恐有人听不见,大声喊道:“哈哈,Jessica的外号是狗头妈妈”!Mary话音未落,我夸张地叫到:“哈哈,你被我骗了,其实我的外号叫牛奶巧克力”!Mary更加激动,走到妹妹身边笑得前扬后俯,告诉妹妹:“笑死我了,你妈妈外号叫牛奶巧克力”!妹妹在一旁观看我们的表演,知道妈妈没有生气反而和她的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也开心地笑了。为了让孩子们更开心,我又故意央求Mary:“求求你了Mary,求求你了,别再把我的外号告诉其他人”!接着班上好几个同学加入进来,我一会儿求这个,一会儿求那个,让他们不要大声叫我的外号,等孩子说的正欢的时候,我又告诉孩子其实他们都被骗了,其实我的真正的外号是‘女王’!最后‘女王’的外号没有那么好笑了,孩子就围在我身边,看我带来的东西了。那天,我和孩子们玩的非常开心,妹妹看到我和同学相处这么好,骄傲又自豪!当我离开的时候,Mary走过来抱了我一下,告诉我她很爱我,并想在放学后去我家玩,几个同学听到,争先恐后也要来我家玩,后来因为那天刚好孩子都有课外活动,我们将聚会安排到了周末。第二天,女儿回来兴奋地给了我一张卡片,她的另一个同学送给我的,并通过妹妹转告我:她很喜欢我!后来这个孩子也成为妹妹的好朋友之一。本来很尴尬的事情,我通过游戏的形式不但为自己解了围,还让孩子感受了语言的力量,也体会到了其中的乐趣,我大方地让孩子说出来,因为一旦说出来了,就没有意思了。如果那天我和妹妹的老师非常严厉地去阻止Mary,相信Mary一定会感到委屈:“我只不过打声招呼而已嘛,为什么要大惊小怪?”她除了会对我产生敌意,也体会到原来语言是可以用来羞辱或让其他人不高兴的好手段。姐姐和妹妹有一段时间非常喜欢说厕所和人体器官的话,刚开始,我们极力阻止,家里越有客人来,她们就更来劲。有次有个朋友带着孩子来做客,三个孩子一起上了厕所以后,就不断地讲一些厕所语言的笑话,朋友极力阻止自己的女儿,可三个孩子难得有伴,讲得更欢,笑得更夸张。我正在煮饭,知道单纯阻止孩子是没有用的,有了上面的经验,我又心生一计,我一手拿着铲子,一手叉着腰对着孩子们半开玩笑半严肃地说:“好吧,你们可以讲你们想讲的话,但是如何谁敢讲Gugugaga,那么她就糟糕了”!孩子听了以后,发疯似的大叫“Gugugaga”,我听了以后,故作生气地跺跺脚,然后拿着铲子去追她们,边追边说:“你们这下麻烦了,你们尽敢说Gugugaga,看我不用铲子收拾你们”!孩子们看着拿着铲子故作生气的我,疯狂地大笑着跑开,边跑边大喊着“Gugugaga”。那天下午孩子们再也没有再讲过厕所语言,而她们一想到“Gugugaga”就笑个不停,根本就忘了几分钟之前她们所痴迷的那些厕所语言,朋友后来惊讶地发现,在他们家里,“Gugugaga”这个我们自编的词已经成为一切不便于说出来的话的代言词了,而我们家也一样!这些游戏并不是简单解决孩子的逆反心理,也不是纯粹将孩子的反抗巧妙地变成父母所想要的结果,允许孩子叫外号的游戏让孩子尝试到力量的作用——语言的力量和打破常规的力量,家长与其粗暴禁止孩子,不如让孩子痛痛快快地感受语言产生的力量。如果家长不想像来信中的家长遭遇这样的尴尬,也不想孩子在学校里给老师和其他同学造成麻烦,因为不知情的外人和孩子很容易被这些外号伤害,那么家长自己勇敢地站出来,成为孩子试验的靶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挣扎地尝试语言力量的漩涡中解脱出来。认同孩子的感受,而不是计较他的行为没有永远的差生有一家长来信咨询:“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昨天数学又考砸了。昨晚一直跟她发脾气,挑她的毛病,孩子突然抓狂,不停地哭,抓头发,捶肚子,把我吓坏了。突然意识到自己不是个合格的妈妈,很伤心。能帮帮我吗?”“学习成绩真的比孩子的幸福更重要吗?”我经常这样问家长,对于来信中的妈妈,她目前最先要做的就是跟孩子道歉,争取跟孩子拉近距离,让女儿觉得妈妈爱她而不是爱她的分数。在我简单回复这位家长以后,她果然有所行动,并立即告诉我事情发展的过程。“谢谢老师的回复。昨天我给女儿放一天假,睡到自然醒,带她去公园玩,去书城看书,跟她说妈妈让她自己做决定要不要上学,要不要做作业。她思考后跟我约定说她要上学,可今天早上闹钟响了时她又大哭,不肯去,我没理她,告诉她答应了就要做到,否则后果自己承担。结果她还是去了。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放手让她独立完成她觉得应该做的事,尽量不去想她成绩的问题。确实,独立性远比成绩重要!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然也包括我的很多错误观念,我也会尽力去改。和孩子一起努力吧”。看了这位妈妈的回复,欣慰之余还是有点担心,有几个问题我觉得妈妈没有搞明白,所以我们一起从头分析:“我女儿从上小学开始学习成绩一直不好,昨天数学又考砸了。昨晚一直跟她发脾气,挑她的毛病,孩子突然抓狂,不停地哭,抓头发,捶肚子,把我吓坏了”——孩子在妈妈的逼迫下总算爆发了,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是件好事,至少让她缓解一些内心的苦闷和不安,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家长把握好了,孩子将朝着健康快乐的方向发展,如果家长处理不好,那么,问题将会更严重,看这个孩子,她已经有自残的苗头,因为她觉得自己太渺小太无力了,她只能通过摧残自己的身体希望能得到妈妈的理解和安慰,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忽然觉得好心疼这个孩子,她太需要爱和理解了。从信件来判断,导火线好像是数学考砸了,但可以看出这位妈妈因为对自己孩子的成绩很不满,进而发展到对女儿整体的失望。在她内心里,成绩盖过一切,才会因为孩子成绩不好而对她发脾气,挑她的毛病。但妈妈不知道在发脾气过后,有没有想想造成孩子成绩不好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很负责任地说,在孩子初中之前,孩子成绩不理想,跟家长有很大的关系:你给孩子的压力过大,期望过高了吗?你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了吗?你是否从一开始就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呢?你判断孩子是否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能力,还是一味地跟其他成绩好的孩子比较呢?你知道你的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吗?你知道孩子学习的困难在哪里吗。在我跟家长简单回复后,看的出这个妈妈很内疚,觉得不能这样对孩子,可她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纠结了,我们一起分析分析:“昨天我给女儿放一天假,睡到自然醒,带她去公园玩,去书城看书”——看到这里我很高兴,妈妈在努力修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她好好休息一下。“跟她说妈妈让她自己做决定要不要上学,要不要做作业,她思考后跟我约定说她要上学”——虽然选择法在与孩子的沟通中是一个重要的技巧,但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让孩子来选择。孩子这个孩子还是很乖的,没有跟妈妈捣乱说她不上学,不做作业,我相信根据这位妈妈的性格,如果女儿真的想不去上学不做作业,她很快就不能淡定了,家长一定会想方设法找她麻烦,让她回去上课,孩子就会觉得妈妈说话不算话,以后更不会听了。上不上学不是孩子决定的,这是国家法律规定的!家长不能把孩子给误导了,要不要做作业也不是孩子决定的,孩子能决定的就是什么时候做,在哪里做,先做什么。“可今天早上闹钟响了时她又大哭,不肯去,我没理她,告诉她答应了就要做到,否则后果自己承担。结果她还是去了”。可怜的孩子,这个时候如果妈妈能过来深情地抱着孩子,和孩子产生共情,告诉她妈妈理解她不想去上课的心情,给她几个怎样去学校的选择作为参考,把她不愿意去学校的念头打消了——比你什么都不做没理她要好多少倍!在这种心理情况下,你还告诉她答应了就要做到,否则后果自己承担,你这不是赤裸裸地威胁吗?以后孩子还敢自己决定事情吗?“我决定从今天开始放手让她独立完成。她觉得应该做的事,尽量不去想她成绩的问题。确实,独立性远比成绩重要!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当然也包括我的很多错误观念,我也会尽力去改。和孩子一起努力吧”。看到这里,我挺欣慰的,但愿这个妈妈能够真心地理解孩子,给孩子足够的爱,但如果完全放手也是不对的,在放手之前,你是否教孩子独立完成事情的能力了?如果原来是个很严格的妈妈,有天忽然对孩子撒手不管,孩子会很不适应,让孩子觉得自己被抛弃。我们说孩子喜欢独立,是说他们喜欢独立选择喜欢的事去做,有自由的空间,但他们很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够参与到他们选择做的事情中来,一起感受他们独立做某事的乐趣和自信。其实很想告诉那些资质一般的孩子的父母,而且我们大部分的孩子都属于资质一般,请别给孩子制造太多的压力,东方不亮西方亮,你敢保证孩子将来不能在某方面出成就?就算她不能在某方面出成就,至少她因为从小父母给她足够的爱,足够的信任,他们也能活出自我,活的开心,活的自在!没有永远的差生,这是真理!曾经看到这样一段话,在此和大家分享,家长看完应该就会感觉自己的孩子有希望了:“学校进一年轻教师,校长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考10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成为科学家;考80分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他可能和你做同事;考试不及格的学生你要对他好,以后他会捐钱给学校的;考试作弊的学生你也要对他好,他将来会从政的;中途退学的同学,你也要对他好,他会成为比尔盖茨或乔布斯。”文章想以另一个家长的评论结尾: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孩子和你家的一个样,他们都是独一无二的宝贝。父母要发自内心接纳你的孩子,了解你的孩子,倾听你的孩子。父母要不断学习,不断地从别人那汲取经验和教训,但是不要直接拿来,要内化,要不断地吸收,把学到的东西变成自己的,在生活中不动声色地运用,而不是生搬硬套。说教和批评的负面影响老师告孩子的状小龙的妈妈最近很郁闷,因为儿子小龙常被老师告状:比如幼儿园技能比赛(用筷子夹花生),小龙得了最后一名,老师说一点也不意外,因为他从来不好好练,老师让每个小朋友早上先练习再出去玩,小龙就是不听话,老师问他,他说在家练过了(其实根本没练)。小龙妈妈的来信焦急又无奈,可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孩子非常可爱且有能力,他只不过是属于喜欢寻求关注的孩子!那些在各自领域表现出色的人他们在儿童时代大部分是有这个特点的!看老师所告的状,应该说老师对这小龙已经有了先入为主的看法了:认为这孩子很调皮,不好教育,特别是孩子技能比赛最后一名时老师说她一点儿也不意外。这个偏见对孩子来说是不公平,也是非常危险的,家长必须好好跟老师谈谈。说实在,小孩子上课不注意听讲,不好好练习,家长能做的很有限,无非就是苦口婆心地教育孩子要做个好孩子,上课注意听讲,不要做小动作,不要影响其他同学,可孩子毕竟是孩子,这些空洞的道理他们过后就忘了。我相信大部分孩子也想要做个老师和家长眼里所谓的‘好孩子’,但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去做,而且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持续的时间很短,很容易被其他事情影响。作为老师我们才要反省为什么我们的课某个孩子会不喜欢,不注意听。也许有些老师会说其他的孩子都好好听,唯独你孩子不听是你孩子有问题。我们都知道,每个孩子都不一样,上课的方式也不能完全相同,对于孩子不爱参加技能练习,老师应该根据这个孩子的特点,引导孩子来参加,其中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孩子选择练习完了再出去玩,也可以选择玩一半再进来练习,在交给孩子选择的权利的时候,也必须要让孩子知道这些选择相应所要承担的后果是什么。另一个方法也可以让孩子选择练5分钟还是10分钟,要一个人练还是和老师一起练等等方法,把选择权交给孩子,他还会不听吗?令小龙妈妈更加郁闷和头疼的是小龙在学校里不怕老师,老师批评他,他一句句跟老师辩解,一套一套的,会说的不得了。譬如中午吃饭时,他一个人夸夸其谈,小朋友不动筷子都听他讲,老师批评他,他还不承认讲话。真正合格的老师不是要让孩子怕,而是要让孩子尊敬,老师不能再抱着威严的面孔了,我们应该和孩子同喜,同悲。这么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碰到太多类似的孩子了,通常我们会尽量满足孩子想要表现的欲望,一旦孩子散发的信息得到相应的回应,那么他们就不会再继续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博取其他人的目光。我最常做的就是跟这样的孩子做个非常特别的约定,根据来信中的孩子的情况特点,老师可以这样跟孩子说:“老师很喜欢你在吃饭的时候跟同学们谈的那些话题(注意是喜欢他的话题,而不是喜欢他说话这件事),但现在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大家在吃饭的时候如果一直说话,会影响大家吃饭,这是不礼貌的行为。我现在有个好主意,我们在吃完饭以后,找个时间,你来班上给其他小朋友谈谈你的所见所闻吧,我想他们一定会很喜欢的”。并且非常神秘地告诉孩子这是老师和他之间的秘密!这样的做法比起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批评孩子,效果会好很多,不仅让孩子表达他的观点,又让孩子不得不配合老师,孩子知道自己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一定非常愿意任何事都与老师配合,以后出现的问题解决起来就容易多了!至于家长,我们平时有意无意地和孩子讲讲关于餐桌礼仪的故事,也可以告诉孩子我们在家里允许吃饭的时候聊天,而且妈妈也喜欢和他一起探讨问题,但约定好在学校吃饭的时候不可以,因为这样影响到别人了。家长尤其要注意的是,不要告诉孩子老师如何告他的状,不管老师说什么,都要告诉孩子老师很喜欢他,就是他在某些做法上还有待我们一起改正,比如老师跟我说她很喜欢你的谈话内容,但她希望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表达。不能让孩子知道老师对他有意见,否则孩子对老师会有产生敌意,就更不愿意配合老师了。小龙的老师还抱怨小龙在同学们都做游戏的时候却置身事外,觉得小朋友们很幼稚,譬如玩过家家游戏,小龙会觉得都是假的,小朋友还那么当真。从这几句话,我们不难看出小龙属于身心比较成熟的孩子,所以说对于幼儿来说,按照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安排孩子的学习很重要,作为老师,我们要不断地反省不断地充实自己的教学内容,给不同性格不同能力的孩子准备不同的游戏和学习内容,或者至少要好好利用孩子的特点,私下告诉孩子他可以先加入大家的活动,一起感受一下,如果他发现这个游戏活动有问题,欢迎他提出意见,然后大家一起来改编游戏,这样做本身又成为另一个非常有趣的游戏。对于这一点,妈妈在家讲破头皮也没有用,唯一能解决的就是老师将他的聪明成熟的特点好好利用起来。根据妈妈的描述,小龙还是个爱挑剔小朋友的缺点的孩子,虽然妈妈给的信息不多,无法细细展开,但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缺点,包括妈妈爸爸都有缺点,问儿子他爱不爱爸爸妈妈?小龙也有缺点,但爸爸妈妈老师也还是很爱他,喜欢跟他玩。每个人都有缺点,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一直拿爸爸妈妈的缺点说,妈妈会很难过,爸爸会很难过,然后问孩子如果别人一直指出他的错误他有何感想?接着再问儿子其他孩子的感受,这个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同情心,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慢慢会改变。但应该注意的是家长在和孩子讲这些道理的时候,必须在孩子的心情非常愉悦的状态下进行,是聊天,而不是教育的口吻!在我简单回复小龙妈妈以后,她给了我更多她自己在对待孩子的态度资料:“这段时间我有些急躁,对于孩子撒谎/回嘴这点我加足了马力批评他,每次都把他训哭。但他不怕我,哭了之后和我对打。过后我又有些后悔,觉得5岁的孩子现在可能还不太明白那么多道理,非常纠结!”作为父母,不管老师怎么说,我们可以表面附和她,但一定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永远爱他,支持他,虽然有时候做法让我们很伤心,但我们相信他上课的表现一定有他的原因,妈妈能够理解,然后跟孩子一起找出解决的办法,家长最好先把这些选择说给孩子听,或者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但必须跟孩子说,一旦做完决定,我们必须严格遵守,象男子汉一样!可以让孩子自己去跟老师商量,但如果儿子需要家长一起去,我们就要义不容辞地帮助他和他一起去跟老师商量!想想看孩子听了这些话,会是什么感受?其实5岁孩子很多道理他都能明白,可悲可叹的是老师和家长没有了解他们,孩子在学校里已经遭到老师的批评,心里一定会非常郁闷,他们无力反抗或抗议无效之后只能通过变本加厉的举动来引起家长和老师的注意,在老师那里得不到重视,得不到回应,如果回家父母能够无条件接受他们,孩子的心理很快也能得到抚慰,但小龙妈妈却做出了相反的举动,竟然加足了马力批评他,他能不哭,能不和你对打吗?另外一点尤其重要,不要随意给孩子冠上‘撒谎’的标签,孩子上面跟老师说的那些不能算撒谎,他只是在情急之下的辩解!我们想要让孩子说真话,老师和家长方法要对。我曾经看过一个电视剧,令我感触颇深:有一单亲妈妈含辛茹苦带大儿子,生活过的很拮据,有次儿子和同伴去偷面包厂的面包吃,被抓住。妈妈从警局接完孩子直接将儿子带入面包店,给孩子买了好多好多的面包,然后告诉孩子妈妈在这么多年没有能力给他买面包,很抱歉,以后我们一起努力,买更多的面包,还要分给更多的人,10岁的孩子哭的稀里哗啦,哽咽地吞下面包,对妈妈感激不尽,后来成有一个面包王,救济好多人。试想一下,如果妈妈在警察局将孩子接回家,暴打一顿,孩子会是什么感受?和孩子产生共情孩子不分享家长没面子?诚诚的妈妈很纠结地给我写了封信,她怕问题太小了,一直不好意思问,可每次孩子的这些小问题总是让她很生气,很无奈:诚诚今年读大班了,平时他还是很喜欢和别人分享玩具的,可有天他的朋友及其妈妈来家玩,诚诚死活不把玩具借给他的朋友,据妈妈观察,可能是因为刚开始他的朋友没有经过同意就拿了他最喜欢的玩具,他很生气,就不再和他朋友分享了,我好说歹说也没用,后来发了脾气,他就哭了,把自己关在另一个房间说不和他朋友玩了,他朋友和他妈妈只好回家了,看着那个妈妈奇怪的眼神妈妈觉得好没面子,真想痛打儿子一顿,诚诚妈妈很想知道该怎样劝说孩子和别人分享呢?其实在我眼里,出现在孩子身上的问题没有‘贵贱之分’,对家长造成困扰了,那就是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身边碰到很多例子,有些家长觉得问题太普通了,不好意思问,但自己又没有良好的解决办法,结果事情越搞越遭,以至于影响到其他问题,其实发生在孩子身上的问题很多是相通的,只要解决了其中一个,其他问题也许都能迎刃而解了!而如果一个小问题不解决好,有可能就成大问题了!整封信给我最强烈的感觉就是诚诚妈妈生气的原因不是因为儿子不分享这个行为而是因为儿子的这个行为让她感觉没面子,恼羞成怒,说到底,还是面子在作怪,妈妈在乎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儿子的感受。我经常说,在育儿道路上,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而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去帮助孩子克服并改正问题。“儿子今年读大班了,平时他还是很喜欢和人分享玩具的”,这是个多么可爱多么乖巧的孩子啊!“可有天他的朋友和他妈妈来我家玩,孩子死活不把玩具借给他的朋友,可能是因为刚开始他的朋友没有经过同意就拿了他最喜欢的玩具,他很生气,就不再和他朋友分享了”,其实诚诚妈妈已经说出了问题的关键,孩子朋友没有经过他的同意就拿了他最喜欢的东西,他当然要生气了,这是他对自己物品的所有权被侵犯而做出的正常反应,不再分享也是很正常的行为,重要的是在这个情况下父母怎么引导。妈妈说:“我好说歹说也没用,后来发了脾气,他就哭了,把自己关在另一个房间说不和他朋友玩了”,其实我很想知道妈妈如何好说歹说,不过看结果孩子哭的关到另一间,我也能猜出她说什么了。无非就是:“你的朋友来你家,你应该要和他分享,这样才是好孩子,否则以后人家也不借东西给你玩了,妈妈以后也不会再给你买玩具了”之类又诱惑又威胁的话了。其实这种情况大家都很熟悉,我家也不例外。昨天朋友临时有事,没办法去接女儿丫丫放学,让我替她去接一下,我在接妹妹的时候跟她说明原因,并麻烦她帮我一起照顾丫丫妹妹(比我家妹妹小3个月),妹妹欣然应允,一路上拉着丫丫的手一起回家。回到家,她们吃完点心就开始玩,我在做事的时候听到妹妹邀请丫丫一起写圣诞贺卡,将自己所有的东西都无私地和丫丫分享。一会儿丫丫妈妈来接孩子了,我们开始聊天,妹妹上完厕所回来以后看到丫丫妹妹把自己用来装扮圣诞卡片的珠片弄的到处都是,还又擅自拿了她好几张卡片在画,心里就不舒服了,我猜她估计在想:刚才你妈妈没有来,我是姐姐,理所当然要照顾你,现在你妈妈来了,你有依靠了,我就不用再照顾你了!于是脾气就来了——但她没对丫丫说什么,贴到我身上很小声地跟我说她要把她所有的东西都拿到楼上去。这个笑的象朵花的孩子也有不愿分享的时候!她的意思我明白,我顺着她的意思说:“哦,你想把东西全部拿到楼上去,这是你的东西当然可以了”。她示意要我帮忙,我和她打太极:“我不介意你将东西拿到楼上去,这是你自己的东西,你有权利选择怎么做,但我现在很忙,没办法帮你拿到楼上,不过等我们吃完饭了我倒是可以帮忙”(不答应也不拒绝才不会继续惹怒她)!妹妹贴在我身上的时候眼角偷偷看丫丫,只见丫丫又把妹妹新的彩笔拿出来用,妹妹忍不住又推了我一把,示意我将彩笔拿走,我看着妹妹的眼睛说:“宝贝,那是你的彩笔,如果你现在暂时(加上暂时这两个字非常重要,给妹妹一个台阶下)不想让妹妹用,你自己跟她说”。妹妹转过身去轻轻拿走彩笔和一些她比较喜欢的东西让我收起来,我同意暂时帮她保管(先给她点甜头,表示我支持她现在暂时不想借东西给她朋友这个行为)。可是丫丫妹妹不理会,直接过来找我拿,这时候该是我出面的时候了,我拿着妹妹的彩笔跟她说:“不好意思,丫丫,这些是姐姐暂时让我保管的,如果是我的,我非常愿意全部与你分享,那些笔是阿姨的,你可以随便用”,我把笔筒里的其他笔拿给她,但丫丫还是喜欢那些彩笔:“看来丫丫还是喜欢姐姐这些笔,但这些是姐姐的,如果你真的很喜欢,你必须自己跟姐姐说”!然后我故意加重语气跟丫丫的妈妈说:“你知道吗,我们家宝贝只要好好跟她说,她会很大方地借给别人的!”故意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向第三方表扬孩子的某种行为会对孩子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从头到尾一直不说话的朋友这时终于开腔了:“是啊,丫丫,你要的话要自己说。”我偷偷观察妹妹,从刚才我很‘够义气’地保护她的彩笔的时候她就非常开心了,我转向她说:“宝贝,丫丫妹妹有话跟你说”!此时的妹妹已经非常大方地转过脸看着丫丫等她表达了!丫丫妹妹在她妈妈的帮助下问妹妹能不能借她彩笔用,这个时候的妹妹非常大方,不用说彩笔了,就连妈妈也但借无妨!后来,我看到丫丫又用了她好多的卡片和珠片,她也毫无怨言,最后珠片撒了一地,她还自己吸了地板!在这过程中,一旦看到妹妹很大方地和丫丫分享其他东西时,我都及时地夸张地和她击掌,这是我们之间的秘密:只要我对她的某种行为表示赞赏的时候,我们击掌庆祝!每当这个时候,妹妹得到了极大的鼓励,表现越发积极!其实,很多时候,只要把孩子的心情给捋顺了,和孩子产生共情,对他们的任何行为表示理解,乖乖配合那也是迟早的事,但如果家长为了自己的面子而不顾一切去责备孩子,孩子越发委屈,就算分享了,那也不是真心的,以后想让孩子继续分享连门都没有!有些东西对孩子来说具有某种意义,大人给他们的东西他们就觉得这是他们自己的,保护好自己的财产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但其实我们这些可爱的孩子还是非常大方的,只要要求合理,提前告知,就算再喜欢,他们也会舍得拿出来分享的。
阅读本书,两步就够了......
第一步: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第二步: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对话的秘密:影响孩子内心,让孩子自动改变》| 2.00元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进入掌阅客户端购买:
下载掌阅iReader客户端
用掌阅客户端扫描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两个好朋友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