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和大陆是一种最大的地貌单元分类吗

奥鹏南开16春学期《景观地学基础(尔雅)》在线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奥鹏南开16春学期《景观地学基础(尔雅)》在线作业
||暂无简介
邵阳市谋学天下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主要从...|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8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大西洋[海洋]的地形_科普知识_中国百科网
大西洋[海洋]的地形
    大西洋[海洋] -地形 海底地形海底地形大西洋海底地形特点之一是大陆棚面积较大,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洲沿岸。超过2000米的深水域占80.2%,200-2000米之间的水域占11.1%,大陆棚占8.7%,比太平洋、印度洋都大。其二是洋底中部有一条从冰岛到布韦岛,南北延伸约15000多千米的中大西洋海岭,在赤道地区被狭窄分水鞍所切断,一般距水面3000米左右,有些部分突出水面,形成一系列岛屿。整条海岭蜿蜒成S形,把大西洋分隔成与海岭平行伸展的东西两个深水海盆。东海盆比西海盆浅,一般深度不超过6000米;西海盆较深,深海沟大都在西海盆内。在南半球,中大西洋海岭主体向东、向西还伸出许多横的山脊支脉,如伸向非洲西南海岸的沃尔维斯海岭(鲸海岭),伸向南美洲东海岸的里奥格兰德海丘。在中大西洋海岭的南端布韦岛以南为一片水深5000多米的地区,称大西洋-印度洋海盆。大陆边缘带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起,其面积约占洋底面积的1/3。其中大陆架面积921万平方千米,占洋底面积的1/10,略小于太平洋,而超过印度洋大陆架面积近2倍。大陆架的宽度从几十千米到上千千米不等,以大西洋东北部的波罗的海和北海,以及西北欧大不列颠岛周围和挪威海沿岸海域最宽广,最宽处达1000千米以上,是世界海洋中最宽、最大的大陆架之一。南美沿岸大陆架最宽处也近于1000千米,北美纽芬兰、佛罗里达附近大陆架也较宽广。然而比斯开湾以南非洲沿岸大陆架很窄,不超过100千米,有的地段只有20―30千米。北美大陆东岸、南美大陆北岸加勒比海沿岸大陆架都较狭窄。大陆架外缘是大陆坡,面积约768万平方千米,其中沿欧非大陆架的大陆坡比较陡,坡度大约为5°―10°,宽度一般只有20―30千米;在美洲的大陆坡比较和缓,坡度多在3°以内,宽度超过50~80千米;而墨西哥海盆西缘和阿根廷东侧的大陆坡形态呈阶梯状,大致从100~200米逐级降至深5000米以上,这同大陆地壳的间歇性抬升运动相联系。大西洋大陆坡的平均坡度为3°5′,小于太平洋。大陆坡与洋盆之间有些地方有大陆隆起分布,其坡度远比大陆坡为小,如格陵兰-冰岛隆起、布莱克隆起和马尔维纳斯隆起等。过渡带包括岛弧、边缘海盆、海底高地及深海沟,面积很小。大西洋中的岛弧带和深海沟有两条:一条是由大、小安的列斯群岛组成的双列岛弧带和其北侧的波多黎各海沟(长1550千米,平均宽度120千米,最深处9218米);另一条是南美南端与南极半岛之间由南乔治亚岛、南桑威奇群岛和南奥克尼群岛组成的向东延伸的岛弧带及岛弧东缘的南桑威奇海沟(长约1450千米,平均宽70千米,最大深度8264米)。大西洋中脊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海岭,是大西洋洋底地形中最为特殊的洋底奇观,它北起冰岛,纵贯大西洋,南至布韦岛,然后转 向东北与印度洋中脊相连,全长约1.7万千米,宽度千米,约占大洋宽度的1/3。面积达2228万平方千米,占大西洋底面积的1/4,是大西洋底最重要和最突出的地形单元。大洋中脊形似S,系由一系列狭窄和被断裂分割的平行岭脊组成,脊顶距海面米,峰脊突出海面者成为岛屿。沿中脊特别是沿脊轴的中央裂谷绵延分布着一条活跃的地震带,表明大西洋中脊是地质构造不稳定地带。大洋中脊还被无数横向断裂带切断并错开,横向断裂带走向与中脊近于垂直,在地形上表现为深切的线状槽沟,其中位于赤道附近的罗曼什断裂带(最深处罗曼什海沟达7856米,位于南纬0°16′,西经18°35′),把大西洋中脊截成南北两段并错开1000余千米。海盆大西洋底部比较平坦的海盆,由于中脊中隔分为东西两列海盆。东侧自北而南有西欧罗巴海盆、伊比利亚海盆、加那利海盆、佛得角海盆、几内亚海盆、安哥拉海盆、开普海盆;西侧有北亚美利加海盆(位于马尾藻海东南)、巴西海盆和阿根廷海盆。另外,在南极洲附近还有一个宽阔的大西洋-印度洋海盆。这些海盆平均深度米,面积约占大西洋底面积的1/3。大西洋洋底的深海沉积物以抱球虫软泥和翼状虫软泥为主,其次有硅藻软泥和放射虫软泥以及红粘土,它们占大洋洋底深海总面积的80%。
Copyright by ;All rights reserved.登录网易通行证
使用网易通行证(含网易邮箱)帐号登录
提交您的投诉或建议
视频画面花屏
视/音频不同步
播放不流畅
登录后才能查看我的笔记
暂时没有笔记!
确定删除笔记?
即将播放下一集,请您保存当前的笔记哦!
对字幕纠错要登录哦!
内容不能少于3个字
本讲高度概括了“海洋科学专业导论”课程的其余各讲的内容,从较高的立点上看待整个专业,展示各讲内容的主要内涵和相互联系,使观众了解课程的梗概和精髓,引导观众关注后面各讲的内容,为来源不同的观众导航。
[第2课]海底地貌
本讲的主要目的是带着学生做一次“海底旅游”,了解海底的主要地形地貌单元,使学生认识到海底既有高山峻岭,也有深渊峡谷,其地形地貌复杂性和地形高低的差异丝毫不逊于陆地。首先从洋陆的地理分布特征讲起,然后简单介绍了地球的内部结构,为此后讲解海底主要地貌单元及其成因奠定基础。介绍海底的主要地貌单元本着“由浅入深”的原则:首先从大陆边缘讲起(大陆架、大陆坡、沟弧盆体系),然后介绍大洋盆地(海山与海山链、平顶山、深海丘陵与深海盆地),最后讲解大洋中脊(形态展布、中央裂谷、转换断层与破碎带、热液烟囱体等)。由于涉及海底主要地貌单元的成因,期间简单地介绍了海底扩张学说,同时解释海底的年轻性。
本讲以物理海洋学知识为核心,将海水的运动归纳为波动、流动、涡旋、湍流等4种主要运动形式。课程讲述了各种运动的特点、流体微团运动特征、能量吸收与传输,并简要介绍了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联系,是观众能够了解海水运动的全貌。
本讲主要介绍海洋生物生存的海水介质的主要化学组成,包括:构成海盐的主要成分与其组成的恒定比规律、溶解气体、营养盐等。重点介绍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息息相关的海水中的重要组分—营养盐的形态、分布,及其对低营养级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在讲授过程中,以示例讲授海洋化学与其他化学学科相比的特色和挑战。
“海洋中的生命”分上下两讲,以介绍海洋生物主要分类群为主线,有机融合海洋生物的生物体结构、生理特性(光合生理/抗逆生理)、运动感知、繁殖发育、遗传进化、生态适应等学科知识,同时概要介绍当代海洋生物学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通过本讲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了解海洋生命的主要类群。本讲内容包括:1.生命的起源与演化;2.海洋中的微生物世界;3.海洋中的藻类与高等植物。
“海洋中的生命”分上下两讲,以介绍海洋生物主要分类群为主线,有机融合海洋生物的生物体结构、生理特性(光合生理/抗逆生理)、运动感知、繁殖发育、遗传进化、生态适应等学科知识,同时概要介绍当代海洋生物学研究的新发现和新技术。通过本讲使学生了解海洋生物学的主要内容,了解海洋生命的主要类群。本讲内容包括:4.海洋无脊椎动物;5.海洋中的脊索动物;6.保护海洋,珍爱海洋生命。
本讲主要讲授海洋生态系统的概念、基本组成结构,扼要介绍海洋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并利用这些基础知识,掌握海洋生态系统的管理。
本讲讲述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概念。在此基础上,讲述以碳循环为核心的碳、氮、硫、磷四大元素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基本过程,以及物理泵、生物泵等相关概念。最后,讲述人类活动对四大元素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
本讲从溢油、核废料、富营养化、海洋酸化等几个方面介绍海洋污染物历史及其主要类型,从水质、生态系统健康等几个方面介绍我国现阶段不同海区的海洋环境现状,讨论海洋污染物的主要来源、物理迁移、化学转化以及生物效应等,最后从“公地悲剧”出发讨论海洋环境保护的策略与具体措施。
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全球能源危机和资源短缺日渐紧迫,世界各国都把目光聚集到海底矿产资源。在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海底将是21世纪社会发展进步的资源基地。在介绍了海底矿产资源重要性的基础上,首先介绍了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然后逐项介绍了海底的主要矿产资源类型,并简单介绍了其成因。
本讲重点介绍了海洋对气候的决定性作用。世界的气候与海洋密切相关,海洋环流中南北方向的流动造成热带与寒带的热量交换,是决定气候的关键因素。气候变化分为趋势性变化和振荡性变化。海洋的作用更多的是引起气候的振荡性变化,通过海气耦合与大气形成互动,产生6种重要的海气耦合振荡,构成气候的振荡性变化。
本讲主要介绍海洋调查的起源、现代海洋调查手段以及海洋监测网的构建。海洋调查是海洋科学的基本研究手段和海洋开发利用的前提,它紧密依赖于海洋探测技术的发展,在海洋科学发展伊始,对于海洋的认识来自于技术的突破。作为海洋调查的主体,船基调查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参数的探测,海水样品的获取,海洋生物的拖网取样,海底沉积样品的获取,海底沉积剖面的声学探测,拖曳式探测等。此外,本讲介绍海洋中的浮标、潜标、漂流浮子、水下滑翔机、自主航行器、雷达、航空遥感等观测和探测手段。同时讲述海洋调查的时空范围,进而展示国际先进的海洋监测网建设理念,并举例说明海洋调查在海洋预报等诸多领域的重要作用。
本讲介绍声学探测技术是海洋探测中最为重要和应用最为广泛的探测技术,以及海洋声学探测技术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及海洋保护中的应用。在简单介绍常用水声探测系统及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具体讲解声波的散射、声波的反射与折射、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的基本原理在海洋声学探测中的应用。
本讲重点介绍海洋光学技术的主要特点及其在海洋科学研究、海洋环境监测以及海洋军事等方面的应用。首先简要介绍海洋光学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主要特点。然后分别介绍4种海洋光学技术:水下光学观测技术、海洋水色观测技术、海洋激光技术及水下光学成像技术等,内容包括每种技术的特点、观测原理及主要应用等。
本讲主要介绍海洋遥感的概念、海洋遥感的历史发展;简述遥感的物理基础和遥感探测的机理;介绍海洋遥感测量海洋水色、海表温度、海表风场、海浪波高、海洋动力地形的原理、典型卫星传感器及其应用。最后简单介绍海洋遥感技术发展和国内外主要的海洋遥感卫星计划。
学校:中国海洋大学
讲师:赵进平
授课语言:中文
类型:生物 环境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 国内
课程简介:海洋科学是地球科学领域中的8个主要学科之一,自然科学的各个基础专业在海洋科学中都得到应用,因而,海洋科学是一个内容相当宽泛的专业。“海洋科学导论”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物理海洋学、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海洋地质及海洋技术五个子专业。课程并没有按照子专业编排,而是按照整体把握、突出重点、学科交融、便于理解的方式讲授,重点讲授海底地貌、海水运动、海洋的化学组成、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海底矿产资源、海洋对全球气候的作用、海洋调查、海洋声学探测技术、海洋光学技术、海洋遥感技术。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客户端【图文】海洋地貌1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99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四大地理单元中,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区是()①北方地区;..
四大地理单元中,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区是(  )& ①北方地区;②南方地区;③西北地区;④青藏地区.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平原与丘陵分布在我国的第三阶梯,在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中,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主要位于第三阶梯.故选:B.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四大地理单元中,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区是()①北方地区;..”主要考查你对&&北方、南方地区&&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北方、南方地区
北方地区: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南方地区:东部季风区南部,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北方地区的主要自然特征: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3.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4.水文特征: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5.主要河流: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6.主要湖泊:白头山天池、兴凯湖。植被: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7.土壤:东北地区黑土分布广泛,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8.主导因素: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南方地区的主要特征:1.地形特征:地势东西差异大,主要位于第二、三级阶梯,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大,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地势最低的平原,河汊纵横交错,湖泊星罗棋布;江南丘陵是我国最大的丘陵,大多由东北-西南走向的低山和河谷盆地相间分布,“南岳”衡山、庐山、井冈山等众多名山分布其中,南岭地区岩浆岩分布广泛,是我国有色金属矿产的集中分布区;西部以高原、盆地为主,四川盆地(西北部有成都平原)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素有“紫色盆地”和“天府之国”之称;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不平,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分布最典型的地区,山间“坝子”是当地主要的耕作区;横贯山脉和南岭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台湾玉山主峰为我国东南沿海最高峰。主要地形区有:长江中下游平原(江汉、洞庭湖、鄱阳湖、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平原、江南丘陵、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脉、南岭、武夷山脉、秦巴山地、台湾山脉。2.气候特征:以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积温4500℃-8000℃,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一月份均温在0°C以上,冬温夏热,四季分明(南部沿海和滇南地区一月均温大于15°C,长夏无冬)。年降水大于800毫米(台湾东北部火烧寮年均降水6489毫米,为我国“雨极”),主要集中在夏半年,雨季由南向北变短。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大,云贵高原为源于太平洋和源于印度洋的两类季风交汇处,冬季昆明静止锋以东阴雨冷湿,以西晴朗温暖。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每年6-7月间受江淮静止锋影响,出现梅雨,7-8月在夏威夷高压脊控制下形成伏旱。冬季寒潮和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3.水文特征:水量丰富,汛期长,水位季节变化小(南部沿海河流有明显台风汛);江南丘陵、南部沿海、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河流落差大,水力丰;长江水系、珠江水系、京杭运河航运价值高;河流含沙量小;无结冰期。4.主要湖泊:长江流域为我国淡水湖主要分布区,鄱阳湖(我国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日月潭。5.主要河流:长江及其支流汉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四川盆地向心水系(岷江、雅垄江、乌江、嘉陵江);珠江及其支流西江、东江、北江;钱塘江;淮河;闽江;横断山区水系澜沧江、怒江;浊水溪。6.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黄壤和砖红壤性红壤,非地带性土壤有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和农田区的水稻土。7.主导因素:东部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加,西部降水自东向西逐渐减少。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对比: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
南方(秦岭淮河以南)
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白山脉以及小兴安岭地区
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落叶阔叶林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小麦、大豆、花生、甜菜
水稻,油菜,甘蔗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到三熟
传统交通方式
以陆路运输为主
以水运为主
房屋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房屋坡度较大,墙体较高
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长三角和珠三角工业基地
1月气温0度以下,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下,暖温带,半湿润区
1月气温0度以上,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湿润区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
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东北地区冬季积雪厚,夏季日照长;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不利条件:①东北地区生长期短,热量不足,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水土流失和土壤盐碱化严重。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以旱作为主。长城以北一年一熟长城以南两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东北林区面积广大。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棉麦产区;黄泛区为全国最大水果带。②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黄淮海平原;棉花基地:冀中南、鲁西北、豫北。4.主要农产品:种植业-小麦(东北春小麦)、玉米、高粱(东北、黄土高原)、谷子(黄土高原)大豆、甜菜、亚麻(东北);棉花、花生、烤烟(华北)林业-用材林:红松、落叶松(东北);经济林:苹果、梨、柿、桃、枣、板栗(黄河中下游)畜牧业-黄牛、马、驴、骡、绵羊、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海带、对虾、贝类。 南方地区农业发展情况:1.农业生产条件:有利条件:①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资源丰富、配合好(台湾、海南、滇南西双版纳是全国水热条件最好的地区)。江淮地区梅雨适时适量,有利于水稻生长。②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汊纵横,既灌溉便利,也利于发展淡水养殖;四川盆地紫色土肥沃;横断山区,森林资源丰富,树种多,人类影响小,利于发展林业生产。③长江流域农业生产历史悠久,生产水平高。不利条件:①江淮地区伏旱期,气温高,降水减少,蒸发旺盛,易对水稻生产产生影响、南部沿海地区夏秋季台风影响很大。②长江以南地区为红壤分布区,土壤酸性强,土质粘重,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③云贵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土层薄,地表水缺乏,不利于农业发展。2.农业活动特点:重要的农耕区之一,以水田为主。长江以北一年两熟,长江以南一年三熟。农耕区畜牧业为主。淡水养殖发展很快。南部(海南、云南西双版纳等)发展热带经济作物生产。海洋渔业发达,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沈家门港是我国最大的渔港。3.农业在全国的地位:①重要的商品粮、桑蚕、糖料作物、油料作物、棉花、黄麻、亚热带热带作物和淡水渔业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誉。②商品粮基地: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江淮地区。棉花基地:江汉平原、长江三角洲。热带经济作物基地:海南岛、西双版纳。糖料作物基地:广东、海南、广西、云南、四川。出口农产品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淡水渔业基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桑蚕基地: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成都平原。用材林基地:横断山区、东南林区。5.主要农产品:种植业-水稻(最大产区)、小麦、棉花、油菜籽(长江流域)、甘蔗。林业-用材林:杉、马尾松、竹。经济林:茶叶、油茶、油桐、橡胶、剑麻、柑橘、香蕉、荔枝、桂圆、菠萝、蚕桑。畜牧业-水牛、山羊、猪、鸭、鹅、鸡。水产业-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带鱼、大黄鱼、小黄鱼、墨鱼、贝类。谈水养殖:青、草、鲢、鳙、蟹、虾等。 北方地区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东北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商品粮、甜菜、大豆、亚麻生产基地,黄河流域棉区是我国最大的棉区。交通运输-东北地区铁路网最稠密,以沈阳和哈尔滨为中心,滨洲、滨绥、哈大、京沈、沈丹五条铁路呈“不”字型分布;黄河中下游地区铁路以北京为中心呈放射状分布,主要干线有:京哈、京九、京沪、京广、京包、京通、京秦,以及石太、石德、太焦、焦柳、胶济、陇海、包兰、同蒲、大秦、神黄、焦石等。著名海港:大连、秦皇岛、青岛、烟台、天津,新建黄骅港。河港:哈尔滨。2.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能源资源极其丰富。著名的矿产地:煤矿:抚顺、阜新、鸡西、鹤岗、开滦、大同、峰峰、阳泉、平顶山、焦作、兖州、平朔、神府。油田:大庆、辽河、吉林、胜利、华北、中原。海盐:长芦。铁矿:鞍山、本溪、迁安、磁山。②松花江上游、黄河中上游水能资源丰富,著名的水电站:白山、丰满、三门峡、小浪底、青铜峡、刘家峡。③长白山地和兴安山地森林资源丰富。资源主要缺陷为水资源不足,尤其是辽中南和京津唐两大工业区。3.工业生产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钢铁、石油、化工、电机、能源、造船、煤炭、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4.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沈阳(东北最大工业中心、多种机械制造)、大连(造船、化工)、鞍山(钢铁)、长春(汽车)、吉林(化工)、哈尔滨(电机、制糖、麻纺)、齐齐哈尔(机械)、大庆(石油、化工)、北京(钢铁、机械、化工、汽车、电子、家电、纺织)、天津(钢铁、化工、造船、电子、纺织)、石家庄(棉纺)、唐山(钢铁、煤炭、陶瓷)、青岛(棉纺、机械)、郑州(棉纺)、洛阳(拖拉机、棉纺)、西安(电子、棉纺、电机)、兰州(能源、化工、机械)、太原(钢铁、化工、能源)工业区:辽中南、京津唐、陇海-兰新线工业带东段、沿海工业带北段。 南方工业发展状况:1.工业发展条件:农业基础-长江中下游平原和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是我国商品粮基地分布最集中的地区,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四川盆地素有“天府之国”之美称。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著名的桑蚕产区。2.交通运输: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内河航运、沿海运输密切配合,水陆联运条件好。铁路:主要铁路干线构成“六纵三横”铁路网。“三横”:北是陇海线,中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北是黎湛-南昆线;“六纵”:京沪、京九、京广、焦柳、襄渝-川黔、宝成-成昆线。内河航线:京杭运河(港口:杭州、苏州、无锡、扬州)淮河(港口:蚌埠)、长江干支流(港口:上海、南通、镇江、南京、芜湖、安庆、九江、武汉、宜昌、重庆、宜宾)、珠江干支流(广州、肇庆、梧州)。沿海港口:连云港、上海、宁波、温州、福州、泉州、厦门、汕头、深圳、广州、香港、湛江、北海。3.资源配置:①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南岭和横断山区的有色金属矿产最有特色,滇、苏北、皖北的煤、大陆架石油、四川盆地的天然气等矿物能源资源也较丰富,四川盆地的井盐,四川是我国铁矿比较丰富的省。著名的矿产地:煤矿:徐州、“两淮”六盘水、天府;海盐:莺歌海、布袋;铁矿:海南、马鞍山、大冶、綦江、攀枝花。有色金属:铜(德兴、东川)、钨(大余)、锑(锡矿山)、铅锌(水口山)、锡(个旧)、汞(铜仁)、铝(修文)。②水能资源极其丰富,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上游及其支流、横断山区、珠江上游、东部沿海各河流。著名水电站有:长江流域:丹江口、安康、五强溪、葛洲坝、三峡、隔河岩、宝珠寺、乌江渡、二滩;珠江流域:天生桥、岩滩、西津、大化。钱塘江:新安江、乌溪江。闽江:水口。③江南丘陵盛产毛竹、茶、油茶、油桐等多种用材林和经济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木材基地、海南、滇南盛产各种热带经济作物。东南沿海地区缺乏煤等能源矿产。工业生产的突出特点:工业基础好,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钢铁、有色冶金、化工、能源、造船、机械、汽车、电子、纺织、制糖等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工业布局由沿海向内地发展。5.重要工业城市和工业区:上海(我国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南京(化工、电子)、徐州(煤炭)、无锡(纺织)、杭州(丝纺、麻纺、电子、化工)、马鞍山(钢铁)、景德镇(陶瓷、飞机)、武汉(钢铁、棉纺、造船)、十堰(汽车)、宜昌(能源)、长沙(有色冶金)、重庆(能源、钢铁、机械、纺织)、成都(机械、纺织、仪表)、贵州(有色冶金)昆明(有色冶金、机械、仪表、化工)、广州(综合性工业中心)、南宁(制糖、罐头)、柳州(机械)工业区:沪宁杭工业区、长江沿岸工业地带、珠江三角洲工业区、沿海工业地带南段。 大兴安岭的雪景:海南岛风光:
发现相似题
与“四大地理单元中,地形主要以平原、丘陵为主的地区是()①北方地区;..”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667871887291154741717784296816787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月球地貌的最大特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