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 英文介绍衣服的卖点的词语 60~80词语

您的位置: &
李鸿章英文导游词 正文
李鸿章英文导游词
相关热词搜索:
篇一:李鸿章故居最新版
李鸿章故居解说词
各位游客:
欢迎来到李鸿章故居,故居的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大门、过厅、中厅、小姐楼。在没有开始我们的讲解之前,让我来为大家李鸿章的生平。
李鸿章,字子黻(fú),号少荃,今安徽合肥市人。道光三年(1823)出生于合肥一个书香门第,24岁中进士,后授翰林院编修。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李鸿章编练淮军镇压农民起义,后形成淮军集团,历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等,成为影响清政府军政外交各方面的关键性人物。他主持修建铁路、通电报、设江南制造局、轮船招商局等企业,建立北洋水师,培养新式人才,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为中国资本主义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对外曾代表清政府签定了一系列的不平等的条约,因此也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一个历史人物。1901年卒于北京,谥号文忠,1903年归葬于合肥老家。 好了,首先,让我们从李鸿章的青少年时代开始说起。
李鸿章的青少年时代
李鸿章生活的时代清政府面临着全面的统治危机,当时国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西方列强将侵略的势力扩展进神州大地,他自幼受到严格的封建传统教育,勤奋好学,24岁考取进士,从此,开始了风云变幻的仕途生涯。
【李许一家】李鸿章先祖本姓许,明朝由江西的湖口展转迁来庐州府的合肥县,当时的许氏后人慎所过继给合肥李家后,从此许家李姓,并将李氏发扬光大,所以至今在肥东地区还流传着“李许是一家,两姓百世不通婚”的说法。他们自改姓以来,传到李鸿章这一代已经是第7代,李鸿章共兄弟6人,他排行老二,而三弟李鹤章的四代孙就是前驻美大使李道豫先生。自李鸿章父亲李文安开始便有了明确的辈份表,它是按照“文章经国,家道永昌;福寿承恩,勋荣世守”的顺序排下去,目前比较多的集中在道、永、昌三个辈份,最小的是传到福或寿字辈。
【祠堂郢村图】这幅图是李鸿章出生地位于今合肥市磨店乡群治村祠堂郢。李鸿章出生于道光三年正月初五,在民间传说这一天是财神爷的生日。李鸿章生有异相,刚一出生便长有上下门牙个一对,父亲李文安也非常高兴,特地刻在樟木板上留念。李鸿章父亲李文安也是名进士,因此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这幅是【李文安家训图】:勤俭、和睦、公正。这幅是【李母像】,李鸿章母亲也善于持家教育子女。
【金榜题名】少年李鸿章天资聪颖,七岁启蒙,八九岁念完《四书五经》,教书先生很喜欢他,常在李文安面前夸奖他。李文安将疑,便找来小鸿章,出了一上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考他,小鸿章脱口而出“日照龙鳞万点金”。李文安一听下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十分大气,非常高兴,便给李鸿章发蒙将本名“章铜”改为“鸿章”,希望他“鸿图大展,文章经国”。勤奋好学的李鸿章【科举考试】一帆风顺,24岁考取考取全国第25名进士,成为安徽省历史上最为年轻的进士之一。由于成绩优秀,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虽然只有七品,但按照清朝制度,一般高官大多出身于翰林,而且只有当上翰林,死后才有谥号,享有较高荣誉。 李鸿章与淮军
李鸿章本想可以在翰林院安心做学问,但是一场突发事件把清政府统治重心卷入到镇压农民起义中去了。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很快攻占了六朝古都南京,1853年打到了安徽地区,李鸿章受咸丰皇帝之命回家乡办团练以对抗太平军。但是,李鸿章翰林从戎,没有实战经验,加上地方官员的排挤,他的才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曾经一度非常消沉。【曾国藩像】直到入曾国藩幕府才走出这段政治生涯的低谷。大家知道曾国藩也是晚清重臣,湘军的创始人和统帅,不仅镇压了太平军起义,还是一位理学大师,主张以理学经世,被奉为桐城派的后期领袖。他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同科进士,两人私交甚好,很早就赏识李鸿章的才干,对李鸿章十分的器重,精心培养。1861年太平军进攻上海,曾国藩遂派李鸿章仿照湘军营制,招募淮勇。1862年,在安庆组建了一支13营的军队,相继镇压了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因军队的主要将领大都来自江淮地区,故名淮军。【淮军13营详情表】其中大家最为熟悉的便是刘铭传,他在1885年中法海战中保卫台湾,后任台湾第一任巡抚,他也是今合肥肥西刘老圩人。另外还有张树声、郭松林、周盛波、潘鼎新、吴长庆、丁汝昌、叶志超、聂士成等著名将领。淮军成为晚清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也是李鸿章独掌兵权和政治生涯上升到一个新台阶的起点。
随着太平军进攻上海,上海的官绅害怕了,【玻璃柜内这个运兵合同】就是1862年上海官绅吴煦(xù)等与英国麦坚齐公司订立的合同,用英国轮船将淮军由安庆运到上海。1862年3月,淮军跟随李鸿章到达上海后,上海正处于内外交困之时【江南战场形势图】,在这艰难险恶的环境中,李鸿章显露出高超的军事才能,他大力扩军备战,澄清吏治,并用灵活的手段控制了戈登的洋枪队为己所用【戈登像】,迅速稳定了上海的局势。同时,李鸿章【大力推行军事近代化】,积极购买洋枪洋炮,聘用外国军官训练淮军。【这是淮军初建营制表】淮军初建时还是土枪土炮,【这是淮军新建营制表】可以看到使用的已经都是洋枪洋炮, 【这是德国军官培训淮军图】,这些措施大大促进了淮军的近代化和发展壮大,到1865年淮军已达6万余人,取代了八旗、绿营,成为国防军。在实战中,李鸿章看到西方军舰和枪炮的威力,内心受到很大震动,由此萌生了兴办洋务的念头,大家看到的这杆枪就是他创办的天津机器局制造的,这杆枪是原物,枪上还刻有“光绪丙申天津南局造”,枪长2.2米,使用起来要两配合,前面一个人扛着当作枪架,后面一个人扣动扳机进行射击,虽然使用起来如此麻烦,但射程为100米,在当时算是先进的了。
凭借这些赫赫的战功,李鸿章得到了清廷的赏识,官运亨通,青云直上,从1847年考取进士三年后授翰林院编修,1853年,任福建廷建邵道道员赏带花翎荣衔,1862年,官至江苏巡抚,授太子太保荣衔赐黄马褂,两年之后又封一等肃毅伯赏戴双眼花翎,1865年,任两江总督,到1870年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掌管整个京津地区,而且在这一高位一坐就是25年,1874年,又任文华殿大学士,这是六大学士之首,我们知道清朝是不设宰相的,这大学士也相当于宰相了。20年之后呢,又赏戴三眼花翎,这是晚清时期汉人的最高荣衔,但是同年由于黄海海战的战败,李鸿章也受到了革留处分被拔掉了三眼花翎。
接下来看到的这组精美的绣品叫做补子,咱们在古装戏中看到的清朝官服,在前胸和后背上各有一块,它是用来区分官职的级别,文官以飞禽表示,武官以猛兽表示,李鸿章是文官正一品,所以他的补子绣的是鹤,依次类推二品是锦鸡,三品是孔雀,四品是云雀,五品白鹇,六品鹭鸶(si)(白鹭),七品(xīchì),八品鹌鹑,九品练雀也就是今天说的小麻雀。
1870年李鸿章当上了最有实权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围绕着他呢,淮军系统的将领和幕僚更是逐渐向政界发展,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淮系集团。【淮系成员】当中,有家族成员、陆军、海军、文员和洋员。在李鸿章家族成员当中,长兄李瀚章官至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三弟李鹤章率领淮系亲兵营,陕西甘凉道道员,六弟李昭庆官至记名盐运使,长子李经方是李鸿章的外交助手,首任邮政总局局长,侄子(李鹤章三子)李经羲担任云贵总督,民国时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陆军方面在淮系集团中仅次于李鸿章地位的两广总督的张树声,前面我们提到的台湾首任巡抚刘铭传。文职官员方面邮穿传大臣盛宣怀,创办铁路电报航运事业,是李鸿章兴办洋务的得力助手,只当了83天皇帝的袁世凯。海军方面我们熟悉的就更多了,如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大翻译家严复,定远舰官带刘步蟾,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的邓士昌,而任驾驶二副的谢葆璋虽说被人提到的并不多,但是提起他的女儿就是我们熟悉的冰心谢婉莹女士,民国时期谢葆璋也出任海军部长一职。除此之外,李鸿章还聘请了一些洋员担任顾问,当时美国退职国务卿科士达就被李鸿章聘为私人顾问,由此可见,淮系集团可谓人才辈出。在下方展示的是清朝部分直隶总督名单,这些人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比如说雍正时期的李卫,乾隆年间的刘墉,后来的琦善、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但是任期最长的就是李鸿章,在这位子上一任就是25年。
李鸿章与洋务运动
李鸿章主掌清朝政府的内政外交实权,逐步的推行洋务运动,在1875年花费11年的时间建立了北洋水师,【海军公所】就是当时的军事指挥中心,现位于山东省威海的刘公岛上,旁边是【部分致远舰部分船员的合影】,中间的这一位就是管带邓士昌大人。在1882年的时候,丁汝昌向李鸿章提交了新的【水师印花图案】,它不再像以前在水兵服上绣上“XX军舰”的字样,而是根据水兵的具体分工,进行具体细化的设计,例如,管灯的则画一个油灯,木匠则画一把斧子,更有意思的是管鱼雷的则画一条大鲤鱼,另外按照级别还分三等、二等和一等,虽说这些都是简单的象形,但在当时表明了海军的正规化远远大于陆军,而且规模在当时位于亚洲第一,在世界上也排到了第四位。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海军建成以后,军费被长期挪用给慈禧太后修建颐和园,没有添置过一门炮,更不用说军舰了,当时被挪用的军费可以重建一个北洋海军,相反,日本在这一时期,疯狂的扩军备战,实力很快超过了北洋海军。【黄海海战图】在1894年的黄海海战中,由于双方力量悬殊,再加上清廷消极避战的思想,指挥上的失误等等原因,北洋海军损失惨重,最后导致了这次战争的失败,日本舰队取得了黄海的制海权【北洋海军以定远舰和致远舰为主采用的“人”字型,日本的舰队采用的是“一”字型战略,速度要比我们较快】。1895年2月威海卫失陷,至此北洋水师全军覆没。
为求国强民富,李鸿章在国内兴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其中就包括天津机器局、轮船招商局,将电报遍布全国,纵横三万里的天津电报局,除此之外,李鸿章还主持修建了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它是由唐山至胥各庄的,全长11公里,虽说这段铁路不太长,但当时受到顽固派的阻挠,铁路的第一次运行还是用马来拉的,因为他们认为铁路震动,会惊动皇灵。在建立海军和兴办近代企业的同时,李鸿章还认识到任用新式人才的重要性,他倡导科举改制,建立新式学校引进西方科技,培育出一大批新式人才。在1872年,首倡用官费公派留学生去西方学习先进科技。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参与国家的发展事业,颇有建树,这里有我们熟悉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他是安徽婺源人,今属江西),大翻译家严复,皖系军阀国务总理段琪瑞,留往德国的段琪瑞也是合肥人,外号称“段合肥”。此外,李鸿章还留下了诸多“中国第一”的历史记录,在这里只列举了其中的17条,例如:第一家大型的综合军工企业、第一家机器制造局、第一家机器织布局、第一家电报局、第一个海军基地、第一支远洋海军、第一部海军军制、第一支洋枪队洋炮队、第一家外文翻译馆、第一条铁路、第一批官派留学生,甚至连中国的第一面国旗―――龙旗,也是由他创意奏请由原兵船旗改用的,当中最鲜为人知的第一个近代平等条约――1875年《中秘条约》,主要保护中华劳工在秘鲁的合法权益,通常呢我们对他的不平等条约了解的比较多。
好了,我们继续来看【李鸿章的外交】。可以说历史学界对李鸿章的一生评价争议最大的就是他的外交生涯了,早在1874年,李鸿章就清醒地认识到大清王朝面临着“数千年未有之变局”,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他敏锐地提出“外须和戎,内须变法”的洋务总纲,本意是争取国际和平环境,变法求强。但是由于时代和个人的局限性,最终“和戎外交”和“变法”都归于失败。自1870年处理“天津教案”之后,李鸿章就代表清政府先后签定了《中英天津条约》、《中法新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其中对日外交是李鸿章外交生涯中的重要部分,在很早以前他就认识到了日本对中国的野心,他希望签定《中日修好条约》可以联为外援,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日本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力由弱变强,他们希望“取之东方,施之于西方”。从中国来获取更大的利益,于是,就通过藩属国琉求、朝鲜等事物,寻找突破口进犯台湾,挑起甲午中日战争。战争之后,日本人点名要李鸿章作为议和大臣,
李鸿章赴日本马关的春帆楼与仪藤博文进行谈判,李鸿章是个很有口才的人,在谈判的开始他还据理力争,但谈判到了第六天却遭到一名日本浪人的行刺,脸部中弹,险些送命。这张就是他遇刺一年后的照片,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脸上的枪伤。也是因为这件事情,李鸿章发誓再也不踏进日本的领土,但是在4月17日他还是在清政府同意下签定了《马关条约》,回国后就受到全国人民的指责,骂他是卖国贼,因此他也失去了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宝座,只保留大学士的闲职,李鸿章政治生涯的起伏,道出了他生为人臣的太多苦衷和无奈。但是,李鸿章这位大清王朝的权臣,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1896年3月,俄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74岁的李鸿章受命赴俄致贺,顺道访问了欧美主要国家,【地图上的蓝线】就是他当时出访的国家,环球一周行程约2万里,历时近200天。下面这些图片是他出访欧美国家留下的,有在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的别墅、参观克虏伯家族山庄、下方海牙大饭店、在向法国总统递交国书、与英国首相沙侯会面,在美国时候接受了纽约时报的专版,对中西方教育作了详细的回答。可以看出,李鸿章每到一地都受到了各国极高的礼遇与欢迎,李鸿章在访问欧美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西方真正的先进之处,在于政治体制的先进,而非仅仅在于船坚利炮。有人说,李鸿章如果早出国30年,也许洋务运动就不会失败了。
1901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出逃,他们将和谈的希望全部寄托在78岁的李鸿章身上,当时李鸿章担任的是两广总督,接到和谈命令之后一路北上,在1901年的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定了人生中最后一个不平等的条约――《辛丑条约》,两个月后郁抑成疾,病逝于北京的寓所贤良寺,在病逝前由其子代为笔录的七律中,李鸿章表达了一种忧虑国事,壮志未酬的心情:“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了,请君莫作等闲看。”李鸿章死后海内外的各大报纸也纷纷报道了这一消息,《纽约时报》就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他病逝的报道。
李鸿章的一生是【毁誉参半】的。李鸿章所处的时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三千年一大变局”,他做的不是平庸的官,得过且过,而是在晚清社会的舞台上纵横捭阖,时而游刃有余,时而勉力支撑。他为官时间之长,涉及领域之广,处理事务之繁,所受议论之多,均是同时代其他官僚所难以企及的,清廷视李鸿章为“中兴重臣”,李鸿章也对清廷忠心耿耿。作为一代重臣清廷也给予了极高的褒奖,死后谥好文忠,追赠太辅并封一等侯爵。1903年,他的灵柩展转运回合肥,葬于东郊的大兴集,李氏后人为了祭祀他出资修建了享堂,享堂通常是指墓上建筑群,战地面积约14000平方米,日正式修建并对外开放,这三座高达4米的谕旨碑就是当年的光绪皇帝所赐。李鸿章作为19世纪近代史上颇有争议的重要人物,难免会受到众多名人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毛泽东在早期的《讲堂录》里提到李鸿章说“水浅而舟大也”说明他生不逢时。邓小平在谈到香港问题时提出:“如果香港问题不能在1999年回归祖国的话,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清朝政府,中国领导人就是李鸿章”。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梁启超,他是第一个为李鸿章立传的人,在开篇他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时,吾悲李鸿章之遇”这算一个比较中肯的评价。历史学家陈俊路在《李鸿章与中国的近代化》中分析道“一方面,我们承认李鸿章是近代化途程中的开头人物,另外一方面也看到他本人还是封建“体”里面的人,他本身还没有超出这个“体”。
【李鸿章家族】李氏家族原本世代耕种,直至李鸿章父子相继考中进士之后,才逐步发展成为江淮地区名门望族。1838年,李鸿章父亲李文安进京会试考中进士,时年37岁,1847年,24岁的李鸿章高中丁未科进士,之后1849年,大哥李瀚章朝考被朝廷授同进士出身,因此,李家父子有“一门三进士”之称,也是由此之后李氏家族才开始逐渐兴旺发达。李鸿章有两位正式夫人,原配夫人周氏于1861年过早病逝,继室赵小莲,出身安徽太湖的名门望族,清嘉庆元年的状元赵文楷是其祖父,自赵文楷起,赵氏祖孙“四代翰林”,且都是直系。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出身于赵家,是赵氏夫人的侄曾孙。李鸿章兄弟当中,他和大哥都身居高位,其他几个弟弟都各不相同,五弟凤章曾在江南制造居等处任职,后居芜湖经营地产,商贸和典当业,也是兄弟当中最富的一个。长子李经方本是六弟昭庆的儿子,后过继给他,一直随侍他主持外交,后来也担任了邮政总局的局长。小女儿李经绶,因李鸿章爱财心切将小女儿许配给张佩伦,由于两人的传奇婚姻曾受世人关注,他们的孙女就是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所以,张爱玲是李鸿章的重外甥女。李鸿章的侄儿李经楚曾经出资参股了中国交通银行,并担任了首任总经理,李氏家族自改宗以来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家望族,在这里我们只是做了一部分的介绍,李国光是现在辈分最高的一位,长期从事航运工作,现居住于香港,李家旋是著名桥梁设计家,曾经主持设计过武汉、南京长江大桥,李谠原是陕西省省长助理,现在是中国通用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李道?现施教于现清华大学,中国工程院院士。咱们发现现在的李氏后人大部分都是从事的工商业或者教育,而从政的却寥寥无几。李鸿章在晚年用20个字概括他的一生,他说到“少年科举,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一路扶摇”,但是,他没有想到甲午中日战争的烽火使他的一生事业倒地无余,所以晚年他形象地把大清王朝比作破屋,而他自己只不过是个裱糊匠,裱糊匠只能将其外表打扮的光鲜漂亮,却无法改变在暴风雨中摇摇欲坠的破屋。
好了,到这里咱们就介绍完了李鸿章的生平,接下来咱们继续参观他的中厅。
各位小心台阶,请随我来。在过去客人来访,先是在刚才的过厅等候,待佣人通报经主人同意之后才来到这里的中厅,这里就是主人会见客人的地方,也叫会客厅。我们从柱体和雕刻可以发现,这里还都是以前的老房子,整个房子的框架也都是原先保留下来的,是现存最大的晚清私人住宅,从屋梁到地面的垂直距离9米,它显示了李氏家族极高的权利和地位,现在,我们看到的会客厅的摆设也非常具有南方的特色,东边是一面屏风,西边是一面镜子,中间则放置一座钟,取其谐音就是“终(钟)生平(屏)静(镜)”,在南方家家户户都会这样摆设,寓意家宅平安、生活美满。这个会客厅也是比较大,共五间,明三间暗两间,四个柱子就
围成的叫做一间,后面高达4米的部分叫做屏门,在过去客人来访时屏门要全部闭合,以避免客人看到后面的内宅。
请大家小心随我来,现在咱们看到中间还有一道墙,墙中间的这个门,便是过去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二门了。它把里面的内宅也就是小姐楼与外面严密分开,过去男士来访,到这里就要止步了。这里咱们看到这两层木雕楼就是李府的内宅,四、五进相连呈“回”字形,整个房子的框架也是原先保存下来的,过去主人就是住在楼上的,下面的一层是用人所住的地方,据说李鸿章的女儿曾经在这里住过,故称“小姐楼”,又因走廊宽可走马又称“走马楼”。大家现在看到的李府只不过李府宅院的十二分之一,在过去像李府这样的宅院共有六栋,李家兄弟也都聚居在此,后面都一个比咱们看到大李府面积大得多的后花园,当时有“李府半条街”之称,也就是说这条步行街的北街都是李家的,但是后来由于文革时期和城市改造,多半都被拆掉了,这个小姐楼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也就是因为这里曾经作为中国银行的集体宿舍使用过。其实在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社会各界对李鸿章的评价褒贬不一,相当一部分人仍将李鸿章划作“卖国贼”之列,历史评价较低,文物部门也只好对李鸿章故居的保护采取了审慎态度。直至1985年,故居才被批准为合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后,随着舆论的介入和学术界对晚清历史研究的不断深入,李鸿章故居的文物价值被日益看重,1998年,故居进一步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但是李鸿章故居所在的淮河路位于繁华的合肥市中心地带,这里曾是解放后合肥唯一一条商业街。街道两边多为老店和老民居,道路狭窄、房屋破旧,改造势在必行。合肥市政府早在1987年就开始规划淮河路的改造工程,1993年,市政府正式决定实施改造。按照改造计划,第二期工程将拆除了李鸿章侄孙李国衡的故居,第三期工程将要拆除李鸿章故居异地重建。但是迫于学术界和社会舆论压力和文物部门的力争,最终还是进行了原地保护“修旧如旧”,199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50周年的献礼工程对外开放,也就是今天大家看到的这个样子,很是难得!好了,大家请随我上楼接着参观一下。咱们这楼梯夜是原先保留下来的。由于原先这里被隔成了一间一间的宿舍,所以格局也是被破坏了,后来从民间收集来一些红木家具,根据想象重新布置一下,展示了当时小姐居住的场景。这是收集来的梳妆镜、衣柜、木床布置的一间厢房。这个地方是琴棋书画室,在里面摆放了一架古琴和一张书桌。这间是会见客人的地方,这里摆设了一张紫檀木的桌子和大理石的圆圆凳,咱们看到上面雕刻的一串串的葡萄,意味着多子多孙的意思。这间就是棋排室,这张就是过去打骨牌用的牌九桌。最东边的这间也是厢房,这间厢房比我们刚才看到的规格要高,在过去是以东为贵,东边为大,按理说这间应该由大小姐来居住的。
好了,大家请随我来看最后一个展厅,也是咱们馆去年刚开放的一个展厅――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大家先小心随我下楼。大家现在走的这条道呢叫做备道,在过去女子的地位比较卑微,不能够随意的抛头露面,如果他们外出的话就不能从我们刚才走的官道走,只能和用人一样从这个备道走出去,它与每一进相连,通到大街,所以也起到放火通道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安全通到,这个通道与中厅的高度一样高也是9米。
咱们这个东外院占地1500平方米,2006年5月正式修建对外开放的,过去这边属于他三弟鹤章的房产,在国民党时期曾经作为国民党的军部使用过,现在我们就在这里新扩了一个淮系集团与中国近代化的展览。好了,在这里就让咱们来了解一下淮系集团与中国的近代化。19世纪中叶,中国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内忧外患”,内忧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外有西方列强的入侵,使当时的清王朝陷入困境。晚清重臣李鸿章以合肥地区的团练为基础组建了淮军,在镇压农民起义和抵制西方列强的战争中不断的发展壮大,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淮系集团,他们也是积极倡导并参与以富国强兵为宗旨的洋务运动,广泛地涉及到中国近代化的各个方面,接下来就让我们从淮系阵容开始说起。
李鸿章曾经在手谕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淮部子弟亲若同胞”他希望淮军将领能够像亲兄弟一样团结起来,共同的抵御西方的列强,所以就运用手中的权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淮系集团,包括了将领、官僚、幕僚三个子系统,将势力渗入到清政府的国防军、中枢机构、各省督抚等各个层面,由于长期的洋务实业以来,他们还囊括了一大批汉员和洋员,淮系集团受到了清政府的重视,对淮系将领多次嘉奖,展柜中的这道圣旨就是同治皇帝所颁给淮军将士的家人,这是真迹,质地为绢,长达3米,由满、汉两种文字书写,这道圣旨共有5种颜色,我们知道在过去圣旨的颜色与官职的高低有关,官职在五品以上颜色相对比较丰富三色、五色或者七色,而官职在五品以下颜色就比较单一。这道圣旨是肥东县文物局捐赠过来的。接下来咱们转身看一下这个展橱,展橱介绍的是清代的战袍,中间的这部分是叫做护心镜,战袍上绣了很多的铜镜,这套战袍只有四品以上的官职才能穿,而旁边的刀就是士兵们骑在马背上用的叫做马刀,长1.5米,大约量在30斤,所以一般人很难提起来,这两件都是安徽省博物馆捐赠过来的。在19世纪政治舞台上,先后火热了以弈钦为首的中央集团,以曾国藩为首的湘系集团,以及左宗棠和张之洞等人,随着李鸿章逐步进入权利的中枢,以他为核心的淮系集团,也逐步发展壮大,为了加强淮系成员与军事的密切联系,在李鸿章的带头捐资修建了安徽会馆,它的修建标志了晚清淮系势力正式崛起,这个会馆现位于北京市的宣武区。之后,集团的势力得到不断发展壮大,在昌盛时候遍布全国各地,主要还是集中在东南及沿江的部分地区。与此同时,淮系势力还延伸到海外,占据驻外使节的绝大多数,李鸿章的长子李经方就担任驻日公使,这位是咱们在前面提到过的张爱玲的爷爷张佩伦,与李鸿章同科进士的郭嵩焘,他担任了首任驻英公使,这也是我国对外驻公使的开始,江苏无锡人士fuchen担任了英、法、比、意四国公使,他是李鸿章海军发面最得力的一个助手。李鸿章在同治三年四月分致总理衙门的一封信中说道:鸿章窃以为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要想自强,必须学习制造先进武器的方法和培养制造先进武器的人才。19世纪60年代,淮系集团便创造了洋务运动,这些都是他们集团成员所创办过的企业分布图,至今还有些企业保存着,比如南京的金陵机器制造局就是现今的南京辰光集团,上海的江南制造局就是现在的江南造船厂,还有萍乡煤矿、枣庄煤矿和昭远金矿等等。为求自强,他们还创办了一些近代军工企业,其中就包括曾国藩创造的中国第一所近代军
工企业安庆军械所,早期的四大军工企业中,天津、金陵、江南三家早期都是由淮系成员一手创办,虽说福州船政局早期是由左宗棠创办的,但是到了后期由沈保桢接管,淮系势力也是漫漫渗透进去。在求强的同时他们逐步认识到了求富的重要性。1872年,由李鸿章主持成立轮船招商局,改革开放之后,轮船招商局先后创办了水口工业区、平安保险公司、招商银行等企业,现在总部设在香港。此外,李鸿章还创办河北开滦煤矿的前身开平矿务局,号称东亚第一总厂的汉冶平煤铁 公司,咱们发现当时已经实行股份制,旁边就是现存中国最早的股票实物,烟台缫丝局发行的股票,它是中德合办。与此同时,淮系集团也十分关注关于国计民生的公共事业,引发了铁路大讨论。基本上分为三块,一块是以刘铭传为首的,他认为修铁路是一项利国便利之事;顽固派是以刘锡红为代表,他认为修铁路会导致不固不渝,第三派中间派我们形象地称之为骑墙派,最有代表的是刘坤一,他主张参酌异同,权衡轻重。虽说受到一些阻挠,但后来还是由詹天佑主持修建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同时还创办了北洋译学堂,仁和保险公司,第一家有发行纸钞特权的中国工商银行。在1885年台湾建省之后,刘铭传担任了第一任巡抚,他修铁路,创办电报邮政,发展航海贸易,为台湾的近代化建设做出极大贡献,所以台湾人民称他为“近代化之父”。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台湾人民以他的名字命名了铭传国立小学、铭传国立中学、铭传国大学以及刘铭传路。淮系集团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同时积极传播西方文化,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写道“用人最是及务,储才就为远图”,传统的科举考试已经过时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在原来考试科目基础上另开洋务这一科。咱们知道,科举考试起源于隋朝,唐宋清逐步完善,而到了晚清成了死八股的境地,现在我们看到下方的这幅图是位于南京夫子庙的江南考试院,这一排就是一个考童,一人一间叫做号舍,号舍分三场,每一场是三天两夜,共需考九天六夜。下方是丁未上榜图,这次考试有两万多人,但是最后考取的却只有145人。为了培养新式人才,清朝用官费派遣幼童赴美留学,这张照片就是首批留美幼童合影,我们看到这一位就是詹天佑,当时他仅11岁,后来毕业于美国的耶鲁大学,在当时共送四批120多名学生,年龄大概都在9-12岁,而且这些幼童学制是15年,到了美国之后,他们寄居在美国友人家里,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下面这幅图就是是他们在美国组成的东方人的棒球队,我们看到的一位就是詹天佑,和出国前已经有很大的改观。1876年,李鸿章会通沈保桢将福州船政学堂的学生分三批赴欧美留学。当中就培养出了第一批的海军名将刘步蟾,第一位在法国取得语言学学位的马建忠等人,他们所学的专业也是非常的广范,除了涉及到造船和驾驶之外,他们还学会了绘制海图、万国公法、船身制造等等专业。淮系集团创办了各类新式学堂,其中包括中国最早翻译机构江南制造局翻译馆;盛宣怀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北洋大学,也就是现在天津大学的前身,校馆上的四个大字就是北洋大学的校训“实事求是”;1898年,盛宣怀还在上海创办了南洋公学,也就是现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前身,还有现在上海格致中学的前身格致书院。在展柜中展示了当时格致书院出的一份考题,李鸿章在其中出了两道题,一道是化学,一道是国际电子类,其他人也涉及到了经济和科技类的题目,传播一些新的思想。除此之外,淮系成员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了学习西方的著作,其中就包括严复的《天演论》,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化学界元”是由徐寿和hu莱雅共同所议,书中提到的64元素,咱们现在的初中课本依然在学习。李鸿章在筹议海防中分析到清政府的实际问题“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兵则东南海千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席汲京师及各省赋税,养污和之糜,一国生事,诸国共商,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淮军的布防这幅图中我们发现,当时淮军是从东南沿海一直延伸到了北洋门户,成为中国近代国防军的一只主力,逐步代替了八旗和绿营。为打开中国西南门户,1883年法国策划了,以越南为跳板发起中法战争,展柜中的两把军刀就是刘铭传在这次抗法战争中亲自缴获,这两把也是原物,所以,刀剑上还刻有法文。虽说这场战争是清朝三大反侵略战争唯一次战绩辉煌的一次,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这次战争还是以不败而败告终,签定了不平等的《中法新约》。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奉行积极对外扩张政策,1894年7月,日本海军不宣而战,突然袭击的手段偷袭了中国的运兵船高升号,首先挑起了甲午战争。9月,为夺取黄海的制海权,它们又发动了黄海海战,这场海战持续了5个多小时,涌现出了一批爱国将领,如邓士昌、刘步蟾等人。与此同时,日本陆军配合海军,在11月占领旅顺后对当地的中国居民进行了残无人道的大屠杀,全城仅剩下36人收尸。李鸿章苦心经营16年,号称东亚第一要塞的旅顺军港也被日军占领,威海卫失陷后北洋水师丁汝昌在刘公岛上吞服了大量鸦片自杀,他是安徽庐江县人。甲午战争后,西方列强趁火打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旁边这张是当时(1902)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名为“列强宰杀中国龙”,躺在地上不会作任何挣扎的中国龙就代表清朝政府,手持东洋刀的是日本,短帽是法国,双头鹰是德意志,山母大叔的形象是美国,大胡子是俄国,身穿燕尾服的是英国,背对的这位就是意大利,咱们发现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丑恶嘴脸表现得非常形象。就在清政府面临西方列强武力挣扎的时候,活动在山东地区的义和团出现了,他们打出“扶清灭洋”的口号,掀起了一场生势浩大的反帝运动。1901年6月,八国联军以清政府镇压义和团不力为借口,在瓦德希的率领下进犯天津,7月14日,天津失陷,8月初北京陷落。聂士成在1901年奉命保卫天津,也壮烈牺牲,他也是安徽合肥人。咱们看到展柜中的这两把枪就是中法战争之前清军使用的短枪,这两把也是原物,装火药的,只能打一枚子弹,射程大概再50米。在寻求近代化过程中,淮系集团作出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贡献,推动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封建体制严重束缚,集团内部的种种矛盾,最终没能完成引导中国走向独立富强的历史使命,而他们留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咱们后人深思的。好了,到这里咱们这个展厅就介绍完了,再次欢迎来到李府居参观,感谢您的光临。篇二:李鸿章故居和享堂 导游词
李鸿章故居和享堂 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合肥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xx。大家可以叫我小x。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及本人再次欢迎你们的到来。这位是我们的司机李师傅,我们会竭力为大家做好服务的。祝大家在合肥玩的开心。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有缘千里来相会”,相信我们是有缘人,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把这缘分进行到底。
咱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李鸿章故居和享堂。下面我把李鸿章故居大概情况介绍一下: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中心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建于19世纪末,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当时有李府半条街之说。它是合肥市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文物单位。1999年正式对外开放。
说着话咱们已经来到了李府大门前。游客朋友们这就是李府的大门了,大家可以集体留影以作纪念。大家可以从李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看出李府当年是多么的气派。那么大家知道这大门口的两块凸起的石雕是什么吗?这就是所谓的“门当”啦,大门顶上凸起的小圆柱叫做户对。门当户对就是这样来的。李鸿章,字子黻,号少荃,清道光三年(1823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也是影响中国近代半个世纪的晚清军政重臣。
《《李鸿章24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咸丰三年即1853年他开始办团练,并于1861年编练淮军,并逐步形成淮系集团。1870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影响清廷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关键人物。19世纪60年代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培养新式军事人才,同时开展洋务运动,他引进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工民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扩张,促进了力的发展,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思想基础。同时呢他也代表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一段可要可不要)》
来,大家里面请,咱们现在处的地方叫门厅,门厅以前是供看大门的人住的。现在作为卖票的窗口。大家随我来,这里是前厅,前厅原来是用作客人休息等待和佣人通报之地,现在作展厅用了。这里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了李鸿章一生的路程。咱们稍后再看,各位随我到里面参观。
这是中厅,又称福寿堂,堂高9米,该堂用作会客厅。李府经常在此议事和接待宾客。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福寿堂的每扇门上都雕有精美典雅的图案,特别是每扇门上的圆形寿字,皆有5只蝙蝠图案拼出。“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双全”。大家看中间的放置,都是按照徽州民居摆设。正中是长鸣钟,右边屏风,左边是镜子,寓意终生平静。大家抬头可以看到“福寿堂”三个大字。大家都发现了福字和寿字字体不同。对,福字较大,寿字细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称合了福气大寿命长的意思。这两边的柱子上雕刻的是一幅对联。上联曰“栋梁华夏资良辅”下联曰“带砺河山锡大年”。这幅对联是李鸿章70大寿时慈禧太后亲自赐给他的。它的意思是说李鸿章是国之栋梁,支撑着华夏的江山,而他呢也是沐浴着皇恩,上天都会祝他长寿。每当宾客来访时,主人都会把这两边的臂门关上,这样能够阻碍宾客视线,使宾客看不到内宅,起到屏风的作用。咱们接下来去内宅参观。
这个门就是二门了,过去人们常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想而知,二门以内都是李家女眷所居住的地方了。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因此,在这个展厅我们主要布置的都是
李鸿章的墨宝。首先大家看这第一块匾额,上面四个大字是“常珍笃祜”。此匾额是1874年李鸿章写给他的亲家汪澄过寿时的。常珍就是多多珍惜的意思。笃就是厚重,祜是大福。这幅匾额我们从表面可以明显地看到它有凹凸感,因为它是用十三根松木铺成,为当时的原物,距今有130多年的历史了。书法家往往考虑到整个字体结构的美观,会省去一笔或多上一笔。大家有没有发现,常珍笃祜的笃字下的马少了一点呢,就是这个原因拉。这也表现了李鸿章的才胆阿!
大家再看看这一块,阃寄干城:阃的意思是门槛,在这里引申为保护和捍卫。是李鸿章题给一个候补守备名叫杨凤来的,它的意思是说保卫这个城市的重任就寄托在杨凤来这些干将身上了,这也是当时的原物。这两块匾额可以说是咱们府的镇府之宝了。这里还有他给一些建筑物、自然物等题的词。如:津海新关,西屿西台,擎天一柱等,从这些匾额中可以看出李鸿章的行楷草书都样样精通。
大家这边请,这边是书信和奏折以及一些对联,书写都非常随意,但在随意中彰显了李鸿章的儒雅与风流。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下面这个长卷,这是李鸿章临摹的圣训和王羲之的兰亭序。据说李鸿章每天早晨起床后除了办公事就是喜欢临摹王羲之的字了。大家再看这一幅图,这是百寿全图,百寿百寿,顾名思义有一百个寿字。这些都是小篆,没有一个是相同的。据说李鸿章一天写一个寿字,足足写了一百天,在他母亲六十岁大寿时送给他的母亲。从这可以看出李鸿章对他母亲又尊重又孝顺,而这每一个寿字,不像写的字倒像画的画一样美观。
咱们来到的这是李府的最后一进:小姐楼。小姐楼就是李家女眷居住的地方了。李鸿章故居只是原来李府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不及原建筑群的十二分之一呢,大部分在文革时被破坏了,这座小姐楼由于当时作为中国银行员工的宿舍楼使用而保存了下来。这座楼成回形建筑,又称走马楼,因为楼道很宽,可以容一匹马通过。楼下正中原来有一方天井,是采光通风之用,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迎合了四水归堂的说法。当时李家的下水道设置非常巧妙,聚在这里的水都流向了自家的花园,而不是外泄,表现了生财聚财之道。
大家随我上楼参观。这间是东首第一间,是当年李鸿章的幼女菊耦的闺房,菊耦就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祖母。大家可以看到,小姐楼里摆放着秀床,雕花的梳妆台,靠椅等,都是名贵的红木做成的。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这里表现了大户人家的富态。正中这一间是老夫人的居室,居室上方的“松筠益寿”四个大字,是李鸿章母亲80大寿时,慈禧太后所赐。
大家是不是感觉这个通道很高大啊,这是备道,此通道高9米,专供女眷和仆人行走。同时兼顾防火之用,相当于现在的消防通道。
咱们现在来到的是淮系集团展览室,在这里可以了解道李鸿章当年政治上的历程。在这里呢,大家可以随便自己看,不过呢这里是禁止拍照的,所以还请大家遵守。现在是上午10点半,咱们11点整在大门口集合,请大家记住集合时间,咱们11点见哦!
各位朋友,咱们上午参观了李鸿章故居,下午呢已来到了李鸿章享堂。李鸿章享堂位于合肥市肥东大兴镇,距李鸿章故居大概十千米。1985年李鸿章享堂被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修复扩建后对外开放。
大家首先看到的这座是四柱三间三楼的牌坊,大家可以看到在上面刻有“均衡笃祜”四个大字,这四个字是李鸿章70寿辰时,光绪皇帝亲笔所赐,意思是李鸿章官显富厚,这就是享堂的大门了,大家可以在此拍照留念。
大家随我一起进去吧。大家看,正对大门的这是一面照壁。李鸿章享堂大体分为三个部分,西面是墓园区,中部是享堂区,东边是仓房。整个享堂及墓园的大门坐北朝南。在这里啊流传着“一里葬三公”的说法。也就是说在这方圆一里左右有三位封建大人物选择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墓园。大家(转 载 于: 在 点 网)知道三公是指哪三个人么?那好让我来告诉大家,首先是宋朝的包拯包公了,第二是明朝朱元璋的大将张得胜,他后来被封为蔡国公,再一个就是这文忠公李鸿章了。
咱们现在进入的就是墓园区,大家看到的这块石碑就是“神道碑”这碑上的字已模糊不清了,不过大家还可以依稀的看清这行大字“清故文华殿大学士直隶总督太傅一等侯李文忠公神道碑”。这碑文是由当时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2000余字的碑文记述了李鸿章不平凡的一生以及朝廷褒奖追赠李鸿章和封赏李氏子孙的情况。大家看这个碑是由一支形似乌龟的大石驮着, 这形似乌龟的动物可不是乌龟哦,他是龙的子孙,名叫――P粒矗蠹艺獗咦撸胺奖闶潜手逼教沟纳竦懒顺30米,这两旁有石像生十件,依次是石羊,石虎,石马及石制的文武官员各一对,按照清朝的制度四品官员以上只能摆放六件石像生,而李鸿章官居一品放置了十件石像生,足见其官高位显和深得朝廷的信任了。
大家看这就是李鸿章的墓了,墓前有石五供,石制烛台宝瓶各一对,中间摆放着香炉另设有供桌方便人们摆放祭品,李鸿章墓冢高六米,直径十四米,其墓安葬了他和他的夫人赵氏,是一座合葬墓。李鸿章一生娶了三个老婆,老大李氏,老小莫氏,这合葬的是第二夫人赵小莲,在李府我们已经知道赵小莲就是赵朴初的曾祖姑奶奶。
大家看,这是一个长廊,上面刻满了李鸿章生前喜爱的书法之作,最有名的就是这幅《戏鸿堂发帖》,该帖是魏晋至宋元名家的书法石刻,由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雕刻不过这是影印本,原物在安徽省博物馆里收藏着。大家跟着我走,咱们前往享堂区。享堂分为门厅、前堂和寝室三个部分。{{{大家可以看到享堂右边是两根白色的大理石柱子,它们叫做下马石。意思是当时人们来祭祀李鸿章时,到此文官要下轿,武官要下马。}}}
大家这边走,现在进入的就是祭祀区了。古代人有神鬼观念,认为人并非真的死去, 死是去另一个世界,因而,人们在造坟墓、享堂时,一切仿照墓主人生前住处设计,让他死后也能享受生前的待遇。所以前面设有大门,中间设有前殿,相当于人世间的客厅。后面是寝殿,即人世间的卧室。在大门前呢,这是一块照壁,它在这里起到了一种遮挡作用和辟邪作用。大家再看这三个碑刻,是当时光绪帝赐给李鸿章的,一般的官员能得到一块就已经满足了,而李鸿章却得到了三块,显示了李鸿章地位的显赫啊!游客朋友们,咱们现在就进入门厅。在大门里侧这黑黑的高高的木板叫做屏门,正好挡住了整个大门,是为了不让别人窥视里面而设置的。当大官莅临时,这屏门就会大开。
大家随我来,这是庭院,东西两边是厢房,摆满了一些有名人士赠的对联、挽联以及一些史书史料。大家可以看到这院子里面有八根柱子,一边四根,称作招魂幡。
这就是前殿了,大家可以看到,这里面有七块匾额和一件血衣,血衣为甲午战争后,李鸿章赴日谈判遇刺时身穿的黄马褂。李鸿章后人把它摆放在这里,一是为了表现李鸿章为了国家不怕牺牲的精神,二是想通过这件血衣来洗去谣传李鸿章卖国求荣的谣言。大家再抬头看看,这上面前后共悬挂了七块匾额,最引人注目的是李鸿章70寿辰时清慈禧太后赠予的“调鼎凝重”和光绪皇帝赐予的“均衡笃祜”两块金色匾额。从这两块匾额上可以看出李鸿章在当时的清朝地位是非常之高贵。大家可以寻找一下,在匾额上什么地方体现了这一点呢?有的游客答对了,在匾额周边雕饰的龙来体现的。大家看,每一块匾额共雕有八条龙,再加上中间的光绪帝的金印,共九条龙。充分说明了清朝对他的重视啊!
大家再随着我的脚步前进。这里呢就是寝殿了。大家看,这正中摆放的是一张古代的床。床上安放的是李鸿章的灵位,暗喻这就是他就寝的地方了。两边挂的有钟堂和对联,都是歌德颂功的。在咱们左手位放的是他当时所任的官职的称谓,右手边是他所获得皇帝的赏赐和荣誉的牌位。这里的布置虽简单,不过啊处处都显示了一种庄严的气氛啊!
李鸿章享堂主要就是这些了,另外呢东边是仓房,还有这两边挂满字画的厢房,大家可以随便参观,但是参观时请注意,不要用手去触摸文物,同时呢大家也要注意安全,相互照顾。30分钟后,咱们在大门口集合,大家千万不要迟到了哦!篇三:李鸿章故居与享堂导游词
李鸿章故居与享堂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合肥旅游,我是安徽旅行社导游王萍。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在此,我代表旅行社及本人再次欢迎你们的到来。这位是我们的司 机李师傅, 我们会竭力为大家做好服务的。 祝大家在合肥玩的开心。中国有句老话说得好“有 缘千里来相会”,相信我们是有缘人,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让我们把这缘分进行到底。咱们今天要游览的是李鸿章故居和享堂。
下面我把李鸿章故居大概情况介绍一下:
李鸿章故居位于合肥市中心的淮河路步行街中段,建于19世纪末,坐北朝南,规模宏大,气 势非凡,当时有李府半条街之说。它是合肥市现存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名人故居。1998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文物单位。1999 年正式对外开放。
说着话咱们已经来到了李府大门前。游客朋友们这就是李府的大门了,大家可以集体留影以作纪念。大家可以从李府门口的一对石狮子看出李府当年是多么的气派。 那么大家知道这大门口的两块凸起的石雕是什么吗?这就是所谓的“门当”啦, 大门顶上凸起的小圆柱叫做户对。门当户对就是这样来的。
李鸿章,字子黻,号少荃,清道光三年(1823 年) 出生于安徽合肥。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争议最大的人物之一, 也是影响中国近代半个世纪 的晚清军政重臣。 《《李鸿章 24 岁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清咸丰三年即 1853 年他开始办团练,并于 1861 年编练淮军,并逐步形成淮系集团。1870 年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成为影响清廷政 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关键人物。19 世纪 60 年代李鸿章建立北洋水师,培养新式军事人才,同时开展洋务运动,他引进西方创办了一批军工民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在中国的扩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为中国 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和思想基础。
大家里面请,咱们现在处的地方叫门厅,门厅以前是供看大门的人住的。现在作为卖票的窗口。大家随我来,这里是前厅,前厅原来是用作客人休息等待和佣人通报之地,现在作展厅用了。这里的各种图片,资料和实物展示了李鸿章一生的路程。咱们稍后再看, 各位随我到里面参观。 这是中厅,又称福寿堂,堂高 9 米,该堂用作会客厅。李府经常在此议事和接待宾 客。大家如果仔细看的话,会发现这福寿堂的每扇门上都雕有精美典雅的图案,特别是每扇门上的圆形寿字,皆有 5 只蝙蝠图案拼出。“蝠”与“福”谐音,寓意“福寿双全”。大家看中间的放置,都是按照徽州民居摆设。正中是长鸣钟,右边屏风,左边是镜子,寓意 终生平静。 大家抬头可以看到“福寿堂”三个大字。大家都发现了福字和寿字字体不同。 对, 福字较大,寿字细长。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它称合了福气大寿命长的意思。这两边的柱子上雕刻的是一幅对联。 上联曰“栋梁华夏资良辅”下联曰“带砺河山锡大年”。 这幅对联是李鸿 章 70 大寿时慈禧太后亲自赐给他的。它的意思是说李鸿章是国之栋梁, 支撑着华夏的江山, 而他呢也是沐浴着皇恩,上天都会祝他长寿。每当宾客来访时,主人都会把这两边的臂门关上, 这样能够阻碍宾客视线, 使宾客看不到内宅, 起到屏风的作用。
咱们接下来去内宅参观。这个门就是二门了,过去人们常说“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可想而知,二门以内都是李家女眷所居住的地方了。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因此,在这个展厅我们主要布置的都是李鸿章的墨宝。首先大家看这第一块匾额,上面四个大字是“常珍笃祜”。此匾额是 1874 年李鸿章写给他的亲家汪澄过寿时的。常珍就是多多珍惜的意思。笃就是厚重,祜是大福。 这幅匾额我们从表面可以明显地看到它有凹凸感,因为它是用十三根松木铺成, 为当时的原 物,距今有 130 多年的历史了。书法家往往考虑到整个字体结构的美
观,会省去一笔或多上一笔。大家有没有发现,常珍笃祜的笃字下的马少了一点呢,就是这个原因拉。这也表现了 李鸿章的才胆阿!大家再看看这一块,阃寄干城:阃的意思是门槛,在这里引申为保护和捍卫。是李 鸿章题给一个候补守备名叫杨凤来的,它的意思是说保卫这个城市的重任就寄托在杨凤来这 些干将身上了,这也是当时的原物。这两块匾额可以说是咱们府的镇府之宝了。这里还有他给一些建筑物、自然物等题的词。如:津海新关,西屿西台,擎天一柱等,从这些匾额中可 以看出李鸿章的行楷草书都样样精通。大家这边请,这边是书信和奏折以及一些对联,书写都非常随意,但在随意中彰显 了李鸿章的儒雅与风流。 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下面这个长卷,这是李鸿章临摹的圣训和王羲之 的兰亭序。 据说李鸿章每天早晨起床后除了办公事就是喜欢临摹王羲之的字了。 大家再看这一幅图,这是百寿全图,百寿百寿,顾名思义有一百个寿字。这些都是小篆,没有一个是相 同的。 据说李鸿章一天写一个寿字, 足足写了一百天,在他母亲六十岁大寿时送给他的母亲。 从这可以看出李鸿章对他母亲又尊重又孝顺, 而这每一个寿字, 不像写的字倒像画的画一样 美观。
咱们来到的这是李府的最后一进:小姐楼。小姐楼就是李家女眷居住的地方了。李鸿 章故居只是原来李府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看到的还不及原建筑群的十二分之一呢, 大部分在 文革时被破坏了, 这座小姐楼由于当时作为中国银行员工的宿舍楼使用而保存了下来。这座 楼成回形建筑, 又称走马楼, 因为楼道很宽, 可以容一匹马通过。 楼下正中原来有一方天井,是采光通风之用,属于典型的徽派建筑,迎合了四水归堂的说法。当时李家的下水道设置非常巧妙,聚在这里的水都流向了自家的花园,而不是外泄,表现了生财聚财之道。大家随我上楼参观。这间是东首第一间,是当年李鸿章的幼女菊耦的闺房,菊耦就是著名女作家张爱玲的祖母。大家可以看到,小姐楼里摆放着秀床,雕花的梳妆台,靠椅等,都是名贵的红木做成的。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了,这里表现了大户人家的富态。正中这一间是老夫人的居室,居室上方的“松筠益寿”四个大字,是李鸿章母亲 80 大寿时,慈禧太后 所赐。大家是不是感觉这个通道很高大啊,这是备道,此通道高 9 米,专供女眷和仆 人行走。同时兼顾防火之用,相当于现在的消防通道。
咱们现在来到的是淮系集团展览室,在这里可以了解道李鸿章当年政治上的历程。在这里呢,大家可以随便自己看,不过呢这里是禁止拍照的,所以还请大家遵守。现在 是上午 10 点半,咱们 11 点整在大门口集合,然后去游览下一个景点李鸿章享堂。请大家记住集合时间,咱们 11 点见哦!
现在我们来到得就是李鸿章享堂了。李鸿章享堂位于合肥市合裕路南侧,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八年(公元 1902 年),至今已有 百余年历史。 1901 年,李鸿章殁于京师贤良寺后,1903 年魂归故里,归葬于合肥东乡 夏小郢,家人在此兴建享堂和墓地。享堂占地 2500 平方米,原有屋四重,连东西花厅、寮 房在内共 99 间,其东还有库房、仓房。穿越牌坊与大门,踏上笔直的神道即达享堂。神道的入口处置一石碑,称为神道碑,上刻墓主的生平和事迹。李鸿章神道碑文由当时桐城派大家吴汝纶撰写,有近两千字,记述了 李鸿章的一生以及朝廷追赠李鸿章和封赏李氏子孙的情况。神道靠近墓旁设有石像生 10 件,其中石羊,石马,以及石制的文武官员各一对。按照清制,四品官员只能摆放 6 件石像生,而李鸿章官居一品,放置了 10 件石像生足见其官高位显和深的朝廷信任。墓前设石五供和供桌以摆放祭品。这就是李鸿章与继配夫人赵晓莲的合葬墓。 各位游客这就是李鸿章享堂了。享堂分为门厅、前堂、寝室三部分。古代人有神鬼观念,认为人并非真的死去,只是到了另一个世界,因而在人们营造坟墓和享堂时,一切仍仿照人生前的住处设计,令他死后也能享受到生前的待遇。所以前面也有大门,中间是前殿,相当于客厅,后面的寝殿是死者休 息的场所,与居所不同的是里面摆上了李鸿章的灵位。享堂的规格很高,建筑在全国也属罕见,对研究墓上建筑有着特殊的意义。过去大门一般不开,平时享堂普通人不能涉足,只在春秋大
祭和重要人物来祭祀时才打开。享堂前堂展 有一件血衣和七块匾额,血衣为甲午战争时李鸿章赴日谈判时遇刺时身穿的黄马褂。 寝室设 置有李鸿章的灵位。享堂的东边是仓房。是用来存放粮食的地方。现在是江淮地区农俗陈列。陈列有安徽省 传统农业方面较为全面的生产、加工和劳作工具。
好了,各位游客,李鸿章的故居和享堂就游览到这里了。大家对李鸿章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呢。呵呵,谢谢大家这一路上的配合与支持,有什么照顾不周的地方还请大家谅解。最 后祝大家一路顺风。
李鸿章英文导游词相关文章
《》由(在点网)整理提供,版权归原作者、原出处所有。
Copyright & 2016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0后词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