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理论课教案听课记录

田径课课程教学大纲
《田径第二主修》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定义:田径运动是由田赛、径赛、公路赛、竞走和越野赛组成的运动项目。
(二)编写依据:根据2008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结合成都体育学院运动训练专业的具体情况,针对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原大纲的基础上修订而成。
(三)目的任务:
1.&&&&&&&&
加强素质教育,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体育、教育事业、勤奋学习,刻苦锻炼的良好思想品德;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2.&&&&&&&&
通过田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田径运动主要项目的技术、技能;了解田径运动其他项目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比较系统地掌握田径运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的手段和方法。
3.&&&&&&&&
提高学生各项能力,做到“四会”(会讲、会做、会教、会做思想工作),掌握田径运动教学文件的制定方法,能胜任各种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并具备指导课外田径健身锻炼、组织田径运动竞赛、担任裁判工作、绘制田径场地及基本科研等多方面的实际工作能力。
4.&&&&&&&&
通过田径运动教学、训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达到一定的运动成绩;结合“以专带面”,实现培养学生的一专多能目标,达到适应社会需要的目的。
5.&&&&&&&&
完成大纲、计划规定的任务和考核内容。
(四)课程代码:2
(五)学时数与学分:本课程280学时,15.5学分。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一)总学时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理& 论& 课
技& 术& 课
实& 验& 课
考试与机动
(二)理论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学 期 学 时 分 配
田径运动概述
走、跑技术原理
跳跃技术原理
投掷技术原理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
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
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田径运动场地
合&&&&&&&&
(三)技术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学 期 学 时 分 配
身体素质方法手段训练
跑、跳、投主要项目复习
(四)实验课教学安排与学时分配
&&&&&&&&&&&&&&学期
基 本 内 容
学 期 学 时 分 配
编排及裁判操作实验
准备活动实践实验
田径游戏设计操作实验
田径项目技术说课实验
中小学模拟田径课实验
三、教学内容与知识点&
(一)理论课
第一章& 田径运动概述
第一节& 田径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知识点:田径运动的定义;田径运动项目与分类。
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价值和特点
知识点:田径运动的价值;田径运动的特点。
第三节& 田径运动的发展
知识点:田径运动的产生与发展;田径运动的现状;田径运动发展趋势。
第四章 田径运动走跑类项目
第一节& 走、跑技术原理
知识点:评定田径运动技术的标准;跑的周期划分及各时期、阶段的特征;决定跑因素
第五章 田径运动跳跃类项目
第一节& 跳跃技术原理
知识点:跳跃的价值、形式及各项目的特点;决定高度的因素及这些因素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决定远度的因素、水平速度及和垂直速度的获得、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高度和远度项目的空中姿势。
第六章 田径运动投掷类项目
第一节& 投掷技术原理
知识点:决定投掷远度的因素;标枪、铁饼在空中飞行状态与阻力、升力的关系及对成绩的影响;最后用力效果与超越器械、左侧支撑的关系。
第二章 田径运动基础应用理论
第一节&&&&&&
田径运动教学理论与方法
知识点:田径运动技术教学原则及注意的问题;教学的三个阶段及各阶段的任务、方法和特点;教学方法在田径教学中的运用;学生产生错误动作的主要原因、纠正方法以及教学中注意事项;教学文件的制定。
第二节&&&&&&
田径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
知识点:田径运动训练中的原则、要求、内容、方法和注意的问题;多年、全年、短期训练计划的内容及其运用;单周期、双周期、多周期的划分、特点、各时期的任务及其运用。
第三节&&&&&&
田径运动科学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知识点:一般程序和常用科研方法。
第四节&&&&&&
田径运动健身理论与方法
知识点:田径运动健身概述和常见的内容与方法
第三章 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
第一节田径运动竞赛组织工作
知识点:田径运动竞赛的种类;竞赛规程的内容制订;竞赛分组的原则、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比赛期编排记录公告工作人员的分工与职责。
第二节田径运动竞赛裁判法
知识点:裁判法对裁判员的基本要求;各项裁判分工、职责、临场工作具体方法及注意问题。
第三节田径运动场地
知识点:田径场地的基本规格、结构布局、基本要求;前伸数、切入差的计算与丈量方法;分道线,起跑线(包括不分道起跑线),抢道线的丈量和画法;不规则田径场地类型,不规则田径场和规划、设计、计算。
(二)技术课
技术点:跑的专门练习(小步跑、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途中跑(腿的蹬、摆和蹬摆配合,上体姿势和髋的前移,臂的摆动等练习,直弯道的中跑和快速跑);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直道、弯道站立式、蹲踞式起跑和起跑后的加速跑);终点跑和撞线动作。
技术点:跨栏跑的专门练习(栏侧摆动腿过栏、栏侧起跨腿过栏、栏中过栏);直道跨栏(起跑跨越一个栏、起跑跨越2—3栏,4—5栏);全程练习。
技术点:慢跑和快跑中上挑式和下压式传接棒;传接棒的时机和标志线的确定。
4.跳高(背越式)
技术点:助跑(沿同直径的圆圈慢跑,加速跑,快跑,确定助跑跑弧线);起跳(弧线助跑起跳后用头或手触高物并做单手反手投篮动作练习,弧线助跑在竿前做起跳练习);助跑与起跳相结合;过竿及落地(仰卧向上挺髋练习,做“桥”背对垫子,跳箱或横竿挺髋练习);短程和全程助跑背越式过竿。
技术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两臂摆动的各种单脚跳跃练习、原地放脚和配合两臂摆动、走动和跑动中做起跳练习);腾空及腾空后的姿势(蹲踞式:收腿时间,落地动作;挺身式:摆腿、放腿、收腿举腿落地);丈量步点及全程助跑跳远。
知识点:两臂摆动及各种单脚跳跃专门练习;第一跳换步、着地、两臂配合;第二跳起跳及第一、二跳结合;第三跳起跳及第二、三跳结合;全程助跑完整技术练习。
技术点:持竿、持竿助跑;插穴起跳动;悬垂摆体;引体转体身体中心尽量靠近竿子。
技术点:握、持球方法;利用各种器械最后用力的专门练习;原地推铅球;滑步的专门练习和滑步推球;圈内滑步推铅球。
技术点:握持饼和摆饼的方法;抛饼、滚饼,正面投掷、原地投掷沙袋等;旋转和旋转投掷。
10掷标枪(四步投掷)
技术点:握持枪的方法;插枪、正面投掷和利用各种器械的单双手投掷;上步投掷;持枪助跑和引枪;短助跑投掷;全程助跑投掷
四 实验性教学课:
(一)实验名称:组织编排及裁判操作实验(10学时 )
1、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2、作用和目的:田径运动竞赛是对田径教学、训练、科研工作的总结,田径运动编排及裁判实践工作是田径运动会的重要环节。通过实验提高学生组织竞赛、实际裁判操作能力,达到“以点带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在教师的指导、培训下掌握组织编排、裁判法的基本理论;
(2)针对课堂考试、学院运动会、田径大奖赛、校外比赛等,指导学生完成编排工作;
(3)根据各比赛规模、性质进行相应的裁判培训;
(4)根据各类比赛、考试等进行实际的裁判操作实践。
4、考核内容与方式:
(1)态度、积极性20%;
(2)编排的合理性30%;
(3)裁判操作实践效果50%。
(二)实验名称:准备活动实践实验(8学时)
1、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2、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准备活动实践是学生进行教学工作前的一项基本能力,通过准备活动实践,提高学生讲解、示范、纠错等基本教学能力,基本掌握课堂教学常规、教学基本过程。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收集信息,结合专业进度,认真撰写准备活动实践教案;
(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教案;
(3)学生准备活动实践,教师进行点评;
4、考核内容与方式:
(1)教案编写30%
(2)实践活动的组织教法30%;
(3)讲解、示范技术和教学要点的合理性30%;
(4)教态10%;
&(三)实验名称 田径游戏设计操作实验(6学时)
1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2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田径项目是一项比较枯燥、乏味的运动项目,通过田径游戏的创编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寓教于乐为今后的田径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素材。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收集信息,结合实际情况创编适宜的田径游戏;
(2)认真撰写田径游戏教案,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教案;
(3)学生进行田径游戏操作实验,教师点评;
4考核内容与方式:
(1)教案编写规范性20%
(2)游戏设计的创新性、实用性、娱乐性等30%;
(3)实践效果50%;包括:课堂常规、组织教法、讲解示范纠错等能力。
(四)实验名称 田径项目技术说课实验(6学时)
1实验性质:研究性实验
2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田径运动是一项基础运动项目,项目众多,技术较为复杂,通过田径技术说课实验可以提高对动作技术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收集信息,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一项田径技术进行归纳、总结;
(2)认真撰写田径技术讲稿,并熟悉讲稿内容;
(3)学生进行说课实验,教师点评;
4考核内容与方式:
(1)讲稿编写规范性20%
(2)讲述的自信心和普通话30%;
(3)条理清楚,逻辑严密,重点突出,简明扼要50%。
(五) 实验名称 中小学新课标模拟课实验(10学时)
1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2实验的地位、作用和目的:学生实习前教学能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本实验结合中小学新课标田径运动所授课内容、时间,给学生演练中小学一堂完整的田径课;旨在提高学生教案编写、讲解、示范、纠错等基本教学能力,掌握课堂教学常规,理解中小学田径教学基本规范等。
3实验内容与步骤:
(1)收集资料,结合中小学田径课特点,认真撰写教案;
(2)教师指导、学生完善教案;
(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点评;
4考核内容与方式:
(1)教案编写30%
(2)实践活动的组织教法30%;
(3)讲解、示范技术和教学要点的合理性30%;
(4)教态10%;
(一)考核形式
田径第二主修考核分为结业考核(考试)和学期考核(考查)。结业考核在第七学期末进行;三~六学期为考查。
(二)考核内容
1.理论考试:各学年理论考查内容为该学年讲授的理论内容及所学项目的理论知识。第七学期为理论结业考试,考试内容为教科书的全部内容。裁判等级二、三级考试为大纲所规定,必须经过有关考核和评审;一级裁判考试经审查符合报名资格的学生可报名参加考核,考核合格可申报。
2.技评成绩:各学期所学的基础技术项目。技评内容及评分要求详见本课程考试大纲。
3.达标成绩:各学期所学的基础技术项目,达标标准详见本课程考试大纲。
4.实验成绩:课堂常规教学实验、 课堂口述技能实验、
编排及裁判操作实验、准备活动实践实验、田径游戏设计操作实验、专修技术说课实验、中小学模拟田径课实验情况。
5.平时成绩:学生出勤率,上课投入程度,参加活动情况等。
(三)考核办法
1、第三~六学期考核办法:
理论成绩30%;(第三学期三级裁判、第五学期二级裁判考试成绩)
达标成绩20%;
技评成绩20%;
实验成绩20%;
平时成绩10%。
2、第七学期考核办法:
理论成绩30%;(结业考试)
达标成绩20%;(三~六学期成绩平均成绩)
技评成绩20%;(三~六学期成绩平均成绩)
实验成绩20%;(三~六学期成绩平均成绩)
平时成绩10%。
五、教材与参考教材
《田径运动教程》&&&&&
张贵敏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6月第一版
《田径运动高级教程》&
文超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3年6月第二版
《田径运动竞赛规则》&
中国田协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最新版本
&&&&&&&&&&体育院校函授教材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年8月
《体育科研方法论》&&&
杨世勇著&&&&&
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89年第一版
《田坛经验论》&&&&&&
&文超主编&&&&&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0年7月第一版
《田径教学训练大纲教法指导书》&&&&
&国家体委编&&&&&&
1990年第一版
《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袁作生南忠喜主编&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7年第一版
《田径运动科学探析》&
刘老民主编&&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年4月第一版
《美国田径训练指南》 美国田径运动协会 &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年8月第一版
《教练员训练指南》&&&&&&
李志诚等&&&&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2年第一版
《运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
马铁等译&&&&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0年第一版
附:田径项目技评内容及标准
一、技评内容:
(一)、短跑:
1.高抬腿跑:
上体保持正直,支撑腿伸直,摆动腿屈膝上抬约与地面平行,膝关节放松,小腿约与地面垂直,摆臂姿势正确。
2.完整技术:
上起跑器动作正确,“预备”动作从容,重心移动适宜,臀部略高于肩,两膝角度适当,跑出时协调有力,蹬起跑器有力,跑出第一步上体前倾角较大。加速跑中,上体逐渐抬起,头、背保留一条直线。途中跑时面部、颈部、肩部、躯干以及四肢动作放松,双臂需在身体两侧摆动,上下肢协调配合,尽量减少横向分力,髋部灵活,蹬伸送髋明显。以髋带膝折叠前摆,积极下压,快速扒地,用力顺序合理,大小肌肉群用力协调,跑的实效性好;跑中基本做到高重心、大步幅、快频率,有弹性地跑。
(二)、跨栏跑
1.摆动腿栏侧过栏:
摆动腿屈膝向前摆动,小腿快速摆出,大腿积极下压落地,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动作连贯无停顿。
2.起跨腿栏侧过栏:
两腿和上、下肢协调配合,动作自然放松;起跨腿大小腿折叠,积极向前上方提拉过栏,着地位置较好;保持高重心,动作连贯无停顿。
3.蹲踞式起跑过五栏或三栏:
起跑姿势正确,起跑加速积极,至第一栏步点准确,节奏稳定;上栏时表现出明显的攻栏动作,积极向前,屈膝高抬摆动腿,带髋前移,提肩,摆动腿异侧臂前伸,摆动大腿积极下压;起跨腿侧拉并向前摆出,两臂协调配合;下栏支撑积极平稳,能快速转入栏间跑。栏间跑步长、节奏合理高重心,直线性好。全程跑跨动作快速连贯协调,直线性、平衡性好,节奏感强。
(三)、背越式跳高
1.助跑与起跳结合技术:
节奏明显(逐渐加速,起跳前不明显减速),步点准确,动作协调;放脚快速有力,重心移到支撑点上方时,身体正直,无过早的向竿倾倒,两腿蹬摆和上下肢协调配合,起跳脚异侧臂伸直充分上摆,逐渐转向背对横竿。
2.完整技术:
助跑技术动作放松,加速自然,节奏鲜明,富有弹性;助跑弧线段身体在逐渐加速中自然内倾,重心平稳;由助跑进入起跳自然连贯,衔接紧密,不减速、不停顿、不变形;起跳时,摆臂、摆腿、蹬地用力一致协调配合,摆动幅度大而积极,蹬地动作充分有力,身体垂直向上,整个起跳动作快。过杆动作协调舒展,杆上能形成良好的背弓,整个技术快速、连贯、自然。
(四)、跳远
1.助跑起跳呈“腾空步”:
助跑有节奏,加速明显,动作平衡、轻松而富有弹性,步点基本准确,最后几步无明显减速,有向板进攻意识,快速跟髋无后坐现象,起跳腿充分伸直,起跳角度适宜,摆动腿积极摆动,摆动腿大腿约与地面平行;空中动作控制较好,没有明显前旋动作。
2,完整技术
(1)蹲踞式跳远技术:腾空步明显,空中保持身体平衡并腿时机合理,两臂动作协调;落地时充分伸小腿,身体无后倒。
(2)挺身式跳远技术:助跑应在14—18步,跑的动作自然放松;助跑后4—6步积极加速上板,踏板准确;起跳动作连贯、迅速,上下肢协调配合,起跳充分;腾空步明显,放腿充分(大腿下放),髋部充分伸展,形成展体伸髋,上、下肢动作较正确协调;腾空后能保持平衡,为落地创造好的条件;落地时收腹伸腿,配合协调平稳,身体无后倒。
(五)、推铅球
1.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原地背向推铅球):
预备姿势基本正确,站位好;下肢用力蹬地程度以及用力顺序好,髋的转动较快与肩以及上抬程度合理;左侧支撑牢固,出球时无收腹现象;身体平衡阶段积极换腿或降低重心,无犯规现象。
2.滑步阶段技术(背向滑步推铅球):
握、持球方法正确,滑步前(旋转)预备姿势正确;滑步(或旋转)过程上下肢、左右腿协调配合,摆动腿摆动的力量和方向,蹬地的力量和方向,以及蹬摆力量的结合程度,收腿的幅度、位置以及摆动腿的积极下落;滑步距离合适;逐渐加速,形成下肢超越上肢的投掷前预备姿势;最后用力应以从下肢至上肢的用力顺序进行推球,出手角度正确;滑步(或旋转)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不停顿;出手后保持身体平衡,不犯规。&&&&&&&
(六)标枪
1.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原地侧向掷标枪):
预备姿势基本正确,站位好;下肢用力蹬地程度以及用力顺序好,右腿积极蹬地,推动右髋加速向投掷方向运动,髋轴超越肩轴,在肩轴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快速向上翻转,上体转为正对投掷方向,形成“满弓”姿势;胸部和肩带动投掷臂向前做爆发性“鞭打”动作,用力的方向通过标枪纵轴;左侧支撑牢固,标枪出手后及时降低重心,保持身体平衡。
2.完整技术:
握、持枪方法正确;助跑逐渐加速,引枪协调,下肢逐渐超越上肢,形成投掷前的正确预备姿势;最后用力应做到以正确的用力顺序进行投掷,有鞭打动作,效果好,出手角度合理,纵轴用力好,标枪飞行平稳;助跑逐渐加速并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不停顿;出手后,保持身体平衡,不犯规。
(七)铁饼
1. 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原地侧向掷铁饼):
预备姿势基本正确,站位好;预摆基本正确,右腿积极蹬地,推动右髋加速向投掷方向运动,当右髋的转动接近投掷方向时,左肩和左臂也加速向左转动,拉长胸部肌群;身体左侧轴保持稳固并积极支撑用力,投掷臂以爆发式迅猛用力完成“以胸带臂”的鞭打出手动作铁饼出手后及时降低重心或交换两腿位置,保持身体平衡。
2. 完整技术:
握、持饼方法正确,旋转前预备姿势正确;旋转过程做到协调、平稳、幅度大、重心起伏小,下肢超越上肢;扭紧躯干,形成投掷前预备姿势;最后用力应以从下肢至上肢的用力顺序进行投掷,出手角度正确,铁饼飞行平稳;旋转应做到逐渐加速并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不停顿;出手后保持身体平衡、不犯规。
(八)中长跑:
跑的动作放松,动作轻松、自然;上体正直或微前倾,颈部放松;跑时重心平稳,直线性好;摆臂自然肩带放松不紧张,以肩为轴摆动;脚掌落地滚动柔和、有弹性、向前蹬伸,扒地效果好;髋关节灵活,蹬伸送髋明显,蹬伸时能伸展髋关节。
(九)三级跳远:
助跑应在12—16步,跑的动作自然放松,最后4—6步达到最快速度,踏板准确;第一跳助跑与起跳结合积极连贯、快速踏板、起跳充分,换腿时机准确,动作快;迅速向前,幅度开阔、平稳,以摆动式积极落地。
第二跳起跳充分,摆动腿和臂积极向前上方摆动,并能送髋,腾空后平稳,摆动式积极落地。&&&&&&&&&&&&&&&&&&&&&&&&&&&&&&&&&&&&&&&&&&&&&&&&&&&&&&&&&&&&&&&&&&&&&&&&&&&&&&&&&
第三跳起跳充分,完成提肩拔腰动作,收腹伸腿落地,配合协调平衡。
三跳动作连贯、平稳,能适合个人特点的合理三跳比例。
(十)撑竿跳高:
站竿正确,助跑应在12—16步,跑的动作放松,竿和人体协调,后4—6步达到最快速度;在倒数第二步开始插穴,插穴准确快速,踏跳点合理,起跳迅速有力,肩、胸进入杆下悬垂,起跳腿留在后面。摆体时,起跳腿有“鞭打’’动作,即小腿前摆急振和制振动作。折体提臀,双腿后伸,形成直臂倒悬垂,利用撑竿反弹,做引体、转体、推竿,形成倒立姿势;过竿时,做屈髋、低头、含胸、收腹、抬臂过竿落地。
(十一)链球
握、持正确,抡摆前预备姿势正确;连贯地完成3—4圈旋转,链球沿正确的斜面移动;最后用力应做到下肢躯干和双臂先后协调用力,出手角度正确;旋转应逐渐加速,并与最后用力紧密衔接、不停顿;出手后保持身体平衡、不犯规。
二、技评标准:
能够规范、准确的完成技术,动作协调、完整、连贯
7.5~8.4分
比较规范、较准确的完成技术,动作较协调、完整、连贯
6.0~7.4分
基本能完成技术,动作基本协调、连贯
不能完成技术,动作不协调,有明显的错误动作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听课记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