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直冲跟万能充都写着dc5.3v电压 500a电流表电压表,那为什么万能充还是比较会危害电池呢

万能充当中的usb dc5.3v 500a什么意思_百度知道
万能充当中的usb dc5.3v 500a什么意思
提问者采纳
USB是指:USB输出接口DC是指:直流电(Direct Current)5.3V是指:电压大小(这里一般表示最大电压)500(m)a:是指电流大小(这里也表示最大电流)
usb是指如果用usb接口来充电,的电压跟电流输出是多少吗
提问者评价
来自团队: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dc5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USB是通用串口DC5.3V是直流5.3伏特电压500a是500安电流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是多少毫安,可以换算吗,DC 5.3V-1000mA(MAX)是什么意思_百度作业帮
是多少毫安,可以换算吗,DC 5.3V-1000mA(MAX)是什么意思
是多少毫安,可以换算吗,DC 5.3V-1000mA(MAX)是什么意思
  你可以直接复制下面的网址看5.3V是指电压,1000mA是指电流
空格后的网址是电流的百度名片至于两者的关系与区别相信你看完就了解了!  电压  百科名片  电压,也称作电势差或电位差,是衡量单位电荷在静电场中由于电势不同所产生的能量差的物理量.此概念与水位高低所造成的“水压”相似.需要指出的是,“电压”一词一般只用于电路当中,“电势差”和“电位差”则普遍应用于一切电现象当中.  目录  简介  电压的单位  电路中的电压  其它定义  电压的分类  常见的电压值  阻抗电压的定义  CPU工作电压  展开  编辑本段  简介  电压的基本概念电压是指电路中两点A、B之间的电位差(简称为电压),其大小等于单位  不同的电压波形  正电荷因受电场力作用从A点移动到B点所作的功,电压的方向规定为从高电位指向低电位的方向.电压的国际单位制为伏特(V),常用的单位还有毫伏(mV)、微伏(μV)、千伏(kV)等, 直流电压与交流电压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则称之为稳恒电压或恒定电压,简称为直流电压,用大写字母U表示.如果电压的大小及方向随时间变化,则称为变动电压.对电路分析来说,一种最为重要的变动电压是正弦交流电压(简称交流电压),其大小及方向均随时间按正弦规律作周期性变化.交流电压的瞬时值要用小写字母u或u(t)表示.  编辑本段  电压的单位  电压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用符号V表示.[1]1伏特等于对  电压表  每1库仑的电荷做了1焦耳的功,即1 V = 1 J/C.强电压常用千伏(KV)为单位,弱小电压的单位可以用毫伏(mV)微伏(μv).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V=1000V=10³V  1V=1000mV=10³mV  1mV=1000μv=10³μv.  编辑本段  电路中的电压  学生实验用电压表  电压是推动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流之所以能够在导线中流动,也是因为在电流中有着高电势和低电势之间的差别.这种差别叫电势差,也叫电压[2].换句话说.在电路中,任意两点之间的电位差称为这两点的电压.通常用字母U代表电压.  电源是电路中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的大小可以用电压表(符号:V)测量.  串联电路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两端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和  公式:U总=U1+U2  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且等于电源电压  公式:U总=U1=U2  编辑本段  其它定义  voltage  两点间电场强度的线积分.电压代表电场力对单位正电荷由场中一点移动到另一点所做的功.在国际单位制中其主单位为伏[特](V).电压的定义式为 Uab=∫(b,a)Edl.式中Uab代表a点与b点之间的电压,E 为电场强度,dl为积分路径上的线元.如果上式为正值,则Uab为自a到b的电压降落(简称压降);若上式为负值,则Uab为电压升高(简称压升).  测电压  在一静电场中,每一点对指定的参考点有一定的电位,两点之间的电压就是它们的电位差.即 Uab=φa-φb.式中φa、φb分别为a点和b点的电位.两点间的电压或电位差与电位参考点的选择无关.  在时变电磁场中,电场不仅有库仑定律所描述的库仑电场,还有由电磁感应所产生的感应电场.感应电场的路积分值因路径而异,即两点间沿不同路径可以有不同电压.电工设备中一种绝缘结构通常只能承受小于某规定数值的电压,否则将导致绝缘击穿而损坏.在导体中的电流密度随着电场强度的增加而变大.若电压过高将使温度急剧升高亦可能造成损坏.反之,电压不足又使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造成事故.  在静电场或直流电路中 ,任意两点的电压方向不随时间变化,其方向值恒定.在交流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电压有瞬时值、峰值、平均值、有效值的区分.对于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函数变化的交流电压,所谓有效值等于峰值除以 .例如,照明用电为220伏,是指电压的有效值为220伏.  编辑本段  电压的分类  电压可分为高电压,低电压和安全电压.  高低压的区别是:以电气设备的对地的电压值为依据的.对地电压高于250伏的为高压.对地电压小于250伏的为低压.  其中安全电压指人体较长时间接触而不致发生触电危险的电压.  电压  按照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规定了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的电压系列.我国对工频安全电压规定了以下五个等级,即42V,36V,24V,12V以及6V.  编辑本段  常见的电压值  电视信号在天线上感应的电压 约0.1mV  维持人体生物电流的电压 约1.2mV  碱性电池标称电压 1.5V  高压电线  电子手表用氧化银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1.5V  一节蓄电池电压 2V  手持移动电话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3.6V  对人体安全的电压干燥情况下不高于36V  家庭电路的电压 220V(日本和一些欧洲的国家的家用电压为110V)  动力电路电压 380V  无轨电车电源的电压550~600V  列车上方电网电压 1500v  电视机显像管的工作电压 10kV以上  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 可达10^3kV  干电池两级间的电压 1.5V今日论坛第 1 个签到,每日签到可得财富值+2,连续5天签到后再连续签到则每日可得财富值
+4,记得每天都来签到哦~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查看: 11015 | 回复: 34
手机电池和充电器认识误区浅谈(转贴,有理论有实践)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手机电池和充电器认识误区浅谈(转贴,有理论有实践)
最近论坛里好几个帖子都在讨论电池和充电器,
我来转个别处的帖子吧,看完后大家都啥都明白了。
作者阿苷,毕业于上海交大材料学专业,现年近40岁,电池方面的专业从业人员,公司有专业电池电源测试设备,听说其中最贵的大概200多万。更多文章,百度阿苷的新浪博客。
============================
手机电池和充电器认识误区浅谈
为了便于阅读,小标题列举如下:
1.认识记忆效应
2.电池需要激活吗
3.前三次要充12小时吗
4.充电电池有最佳状态吗
5.真的是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吗
6.直充标的输出电流就等于充电电流吗
7.循环充放电一次就是少一次寿命吗
8.电池容量越高越好吗
9.充饱的电池进行存储好吗
10.座充的绿灯亮了以后在多充一个小时有用吗
11.座充充电比直充饱吗
〓〓〓〓〓〓〓〓〓〓〓
1.认识记忆效应
电池记忆效应是指电池的可逆失效,即电池失效后可重新回复的性能.记忆效应是指电池长时间经受特定的工作循环后,自动保持这一特定的倾向.这个最早定义在镍镉电池,镍镉的袋式电池不存在记忆效应,烧结式电池有记忆效应.而现在的镍金属氢(俗称镍氢)电池不受这个记忆效应定义的约束.
因为现代镍镉电池工艺的改进,上述的记忆效应已经大幅度的降低,而另外一种现象替换了这个定义,就是镍基电池的&晶格化&,通常情况,镍镉电池受这两种效应的综合影响,而镍氢电池则只受&晶格化&记忆效应的影响,而且影响较镍镉电池的为小.
在实际应用中,消除记忆效应的方法有严格的规范和一个操作流程.操作不当会适得其反.
对于镍镉电池,正常的维护是定期深放电:平均每使用一个月(或30次循环)进行一次深放电(放电到1.0V/每节,老外称之为exercise),平常使用是尽量用光电池或用到关机等手段可以缓解记忆效应的形成,但这个不是exercise,因为仪器(如手机)是不会用到1.0V/每节才关机的,必须要专门的设备或线路来完成这项工作,幸好许多镍氢电池的充电器都带有这个功能.
对于长期没有进行exercise的镍镉电池,会因为记忆效应的累计,无法用exercise进行容量回复,这时则需要更深的放电(老外称recondition),这是一种用很小的电流长时间对电池放电到0.4V每节的一个过程,需要专业的设备进行.
对于镍氢电池,exercise进行的频率大概每三个月一次即可有效的缓解记忆效应.因为镍氢电池的循环寿命远远低于镍镉电池,几乎用不到recondition这个方法.
▲建议1:每次充电以前对电池放电是没有必要,而且是有害的,因为电池的使用寿命无谓的减短了.
▲建议2:用一个电阻接电池的正负极进行放电是不可取的,电流没法控制,容易过放到0V,甚至导致串联电池组的电池极性反转.
〓〓〓〓〓〓〓〓〓〓〓
2.电池需要激活吗
回答是电池需要激活,但这不是用户的要做的事.我参观过锂离子电池的生产厂,锂离子电池在出厂以前要经过如下过程:
锂离子电池壳灌输电解液---封口----化成,就是恒压充电,然后放电,如此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以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就是激活过程---分容,就是测试电池的容量选取不同性能(容量)的电池进行归类,划分电池的等级,进行容量匹配等.这样出来的锂离子电池到用户手上已经是激活过的了.我们大家常用的镍镉电池和镍氢电池也是如此化成激活以后才出厂的.其中有些电池的激活过程需要电池处于开口状态,激活以后再封口,这个工序也只可能有电芯生产厂家来完成了.
这里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电池厂出厂的电池到用户手上,这个时间有时会很长,短则1个月,长则半年,这个时候,因为电池电极材料会钝化,所以厂家建议初次使用的电池最好进行3~5次完全充放过程,以便消除电极材料的钝化,达到最大容量.
在2001年颁布的三个关于镍氢.镍镉和锂离子电池的国标中,其初始容量的检测均有明确规定,对电池可以进行5次深充深放,当有一次符合规定时,试验即可停止.这很好的解释了我说的这个现象.
★那么称之为&第二次激活&也是可以的,用户初次使用的&新&电池尽量进行几次深充放循环.
●然而据我的测试(针对锂离子电池),存储期在1~3个月之内的锂离子电池, 对它进行深充深放的循环处理,其容量提高现象几乎不存在.
〓〓〓〓〓〓〓〓〓〓〓
3.前三次要充12小时吗
★★★答案是不需要充12小时.
早期的手机镍氢电池因为需要补充和涓流充电过程,要达到最完美的充饱状态,可能需要5个小时左右,但是也是不需要12个小时的.而锂离子电池的恒流恒压充电特性更是决定了它的深充电时间无需12个小时.
对于锂离子电池有人会问,既然恒压阶段锂离子电池的电流逐渐减小,是不是当电流小到无穷小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深充.我曾经画出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对时间的曲线,对它进行多次曲线拟合,发现这个曲线可以用1/x的函数方式接近与零电流,实际测试时因为锂离子电池本身存在的自放电现象,这个零电流是永远不可能到达的.
以600mAh的电池为例,设置截至电流为0.01C(即6mA),它的1C充电时间不超过150分钟,那么设置截至电流为0.001C(即0.6mA),它的充电时间可能为10小时---这个因为仪器精度的问题,已经无法精确获得,但是从0.01C到0.001C获的容量经计算仅为1.7mAh,以多用的7个多小时来换取这仅仅的千分之三不到的容量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何况,还有其它的充电方式,比如脉冲充电方式使锂离子电池来达到4.2V的限制电压,它根本没有截止最小电流判断阶段,一般150分钟后它就是100%充饱了.许多手机都是用脉冲充电方式的.
有人曾经用手机显示充饱后,再用座充进行充电来确认手机的充饱程度,这个测试方法欠严谨.
首先座充显示绿灯不是检测真正充饱与否的一个依据.
★★检测锂离子电池充饱与否的唯一最终的方法就是测试在不充电(也不放电)状态时的锂离子电池的电压.
所谓恒压阶段电流减小其真正的目的就是逐渐减小在电池内阻上因充电电流而产生的附加电压,当电流小到0.01C,比如6mA,这个电流乘与电池内阻(一般在200毫欧之内)仅为1mV,可以认为这时的电压就是无电流状态的电池电压.
其次,手机的基准电压不一定等于座充的基准电压,手机认为充饱的电池到了座充上,座充却不认为已经充饱,却继续进行充电.
〓〓〓〓〓〓〓〓〓〓〓
4.充电电池有最佳状态吗
有一种说法就是,充电电池使用得当,会在某一段循环范围出现最佳的状态,就是容量最大.这个要分情况,密封的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如果使用得当(比如定期的维护,防止记忆效应的产生和累计),一般会在100~200个循环处达到其容量的最大值,比如出厂容量为1000mAh的镍氢电池用了120次循环后,其容量有可能达到1100mAh.几乎所有的日*本镍氢电池生产商的技术规格书中描述镍基电池的循环特性的图上我都能看到这样的描述.
★镍基电池有最佳状态,一般在100~200循环次数之间达到其最大容量
对于液态锂离子电池,却根本不存在这样一个循环容量的驼峰现象,从锂离子电池出厂到最终电池报废为止,其容量的表现就是用一次少一次.我在对锂离子电池做循环性能的时候也从来没有看到过有容量回升的迹象.
★锂离子电池没有最佳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锂离子电池更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而表现不同的性能,在25~40度的环境温度会表现其最好性能,而低温或高温状态,他的性能就大打折扣了.要使你的锂离子电池充分展现它的容量,一定要细心的注意使用环境,防止高低温现象,比如手机放在汽车的前台上,中午的太阳直射很容易就可以使其超过60度,北方的用户的电池待机时间,同等网络情况下,就没有南方的用户长了.
〓〓〓〓〓〓〓〓〓〓〓
5.真的是充电电流越大,充电越快吗
&论手机电池的充电时间&一文中已经讲了这个问题,对于恒流充电的镍基电池,可以这么说,而对应锂离子电池,这个是不完全正确的。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充电,在一定电流范围内(1.5C~0.5C),提高恒流恒压充电方式的恒流电流值,并不能缩短充饱锂离子电池的时间.
〓〓〓〓〓〓〓〓〓〓〓
6.直充标的输出电流就等于充电电流吗
这就要讨论手机的充电方式了,对于充电管理在手机里面的,设定同样一个直充(实际应称为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如:5.3V 600mA
A.充电管理是开关方式(高频脉宽调整PWM方式),这个充电方式,手机并没有完全利用直充的输出能力,直充工作在恒压段,输出5.3V,此时真正的充电电流由手机的充电管理进行调整,而且肯定要小于600mA,一般在300~400mA.这个时候,大家看到的直充的输出电流就不是手机的充电电流.比如motorola的许多直充其输出为5.0V 1A,真正对电池充电的也就用到了500mA足矣,因为手机的电池容量也不过580mAh.如果以1A的电流充电, 就太大了.
★这时直充上标的输出电流就不等于实际充电电流
B.充电管理为脉冲方式的,这个充电方式,手机完全利用了直充的限流电流,就是用了600mA在电池上,这个时候,直充的输出电流就是充电电流了.
当然以上的都是指在锂离子电池的恒流阶段或镍氢电池的充电而言.
如果手机没有充电管理,把充电的管理移到了直充上,比如许多的CDMA手机都是如此,这个就没什么好说的,它的输出写的很明白,比如输出:4.2V 500mA,这个就是锂离子电池恒流恒压两个数据了.
& && &顺便说一下直充上标的输出电压的问题. 有许多网友反映锂离子电池的充电限制电压为4.2V,为什么许多直充都是4.6V甚至5V以上的输出电压. 原因很简单, 因为直充在电路上并不直接连接电池的正负极, 而是连接在手机的充电电路上, 手机通过这个充电电路把4.6V的电压降到锂离子电池所需的4.2V.
〓〓〓〓〓〓〓〓〓〓〓
7.循环充放电一次就是少一次寿命吗
循环就是使用,我们是在使用电池,关心的是使用的时间,为了衡量充电电池的到底可以使用多长时间这样一个性能,就规定了循环次数的定义.实际的用户使用千变万化,因为条件不同的试验是没有可比性的,要有比较就必须规范循环寿命的定义.
国标如是规定锂离子电池的循环寿命测试条件及要求:在25度室温条件下以恒流恒压方式1C的充电制度充电150分钟,以恒流1C的放电制度放电到2.75V截止为一次循环.当有一次放电时间小于36分钟时试验结束,循环次数必须大于300次.
A.这个定义规定了循环寿命的测试是以深充深放方式进行的
B.规定了循环寿命按照这个模式执行后必须超过300次以后容量仍然有60%以上
实际上,不同的循环制度得到的循环次数是截然不同的,比如以上其它的条件不变,仅仅把4.2V的恒压电压改为4.1V的恒压电压对同一个型号的电池进行循环寿命测试,这样这个电池就已经不是深充方式了,最后测试得到循环寿命次数可以提高近60%.那么如果把截止电压提高到3.9V进行测试,其循环次数应该可以增加数倍.
这个关于循环一次就少一次寿命的说法已经有许多友人进行了讨论,我只是补充说明一下而已,大家在谈论循环次数的时候不能忽视循环的条件,
●抛开规则谈论循环次数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循环次数是检测电池寿命的手段,而不是目的!
▲误区:许多人喜欢把手机锂离子电池用到自动关机再充电.这个完全没有必要.
实际上,用户不可能按照国标测试模式对电池进行使用,没有一个手机会在2.75V才关机,而其放电模式也不是大电流恒流放电,而是GSM的脉冲放电和平时的小电流放电混合的方式.
有另外一种关于循环寿命的衡量方法,就是时间.有专家提出一般民用的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是2~3年,结合实际的情况,比如以60%的容量为寿命的终止,加上锂离子电池的时效作用(参考第9点),用时间来表述循环寿命我认为更为合理.
铅蓄电池的充电机理就类似与锂离子电池,是限流限压方式,使用的方式就是浅充浅放,他的寿命表述就是时间,没有次数,比如10年.
★★★所以,对于锂离子电池,没有必要用到关机再充电,锂离子电池本来就适合用随时充电的方式进行使用,这也是他针对镍氢电池的最大优势之一,请大家善加利用这个特性.
〓〓〓〓〓〓〓〓〓〓〓
8.电池容量越高越好吗
不同型号(特别是不同体积)的电池,他的容量越高,提供使用的时间越长.抛开体积和重量的因素,当然容量越高越好.
但是同样的电池型号,标称容量(比如600mAh)也相同,实际测的初始容量不同:比如一个为660mAh,另一个是605mAh,那么660mAh的就比605mAh的好吗.
实际情况可能是容量高的是因为电极材料中多了增加初始容量的东西,而减少了电极稳定用的东西,其结果就是循环使用几十次以后,容量高的电池迅速容量衰竭,而容量低的电池却依然坚挺.许多国内的电芯厂家往往以这个方式来获得高容量的电池.而用户使用半年以后待机时间却是差得一塌糊涂.
民用的那些AA镍氢电池(就是五号电池),一般是1400mAh,却也有标超高容量的(1600mAh),道理也是一样.
★提高容量的代价就是牺牲循环寿命,厂家不在电池材料的改性上下文章,是不可能真正&提高&电池容量的.
〓〓〓〓〓〓〓〓〓〓〓
9.充饱的电池进行存储好吗
锂离子电池有一个特性非常不好,就是锂离子电池的时效(或称老化,老外称为aging),就是锂离子电池在存储一段时间后,即使不进行循环使用,其部分容量也会永久的丧失,这是因为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从一出厂就已经开始了它的衰竭历程.不同的温度和电池充饱状态,其时效后果不同,以下数据摘自参考文献[1],以容量的百分比形式列出:
存储温度--40%充电状态-------100%充电状态
0度-------98%(一年以后)-----94%(一年以后)
25度------96%(一年以后)-----80%(一年以后)
40度------85%(一年以后)-----65%(一年以后)
60度------75%(一年以后)-----60%(3个月以后)
由此可见,存储温度越高和电池充的越饱,其容量损失就越厉害.所以不推荐长期的保存锂离子电池,反之,厂家应该象对待腐烂的食物一样将其回收.用户要密切留意电池的生产日期.
★如果用户手中有闲置的电池,那么专家推荐的存储条件为充电水平是40%,存储温度低于15度或更低.
而镍氢电池和镍镉电池则几乎不受这个时效作用,长期存储的镍基电池在进行几个深充深放以后就可以恢复其原始容量了.
〓〓〓〓〓〓〓〓〓〓〓
10.座充的绿灯亮了以后在多充一个小时有用吗
绿灯只是一个指示,真正充饱与否在于座充对电池充电过程的控制和判断.以4.2V的锂离子电池为例讨论这个问题.
首先是控制,控制对电池的输出是先恒流,后恒压(电流逐渐减小).
然后是判断,判断电流小于某个电流值时,显示绿灯,因为模数转换的精度和本身的电压精度是受限制的,座充通常设定这个电流值为50mA,此时显示绿灯,那么电池确实离它真正的充饱还有10%不到(据我所测,现在的锂离子电池以50mA截止充电的话,其容量已经可以达到95%,充电接受能力大大提高).现在的问题是座充接下去在干什么:
A.如果接下去,座充彻底关断充电回路,没有继续进行恒压充电,那么在座充上再放置10个小时也是于事无补.许多的座充设计方案就是这样的,比如TI(德州仪器)的BQ2057系列充电芯片,linear(凌特)的LT1800系列都是如此.
B.座充继续进行恒压充电,并严格控制电压不超出4.2V,无疑再多充一个小时,确实可以增加电池的容量.
C.座充继续充电,但是它的电流控制很糟糕,不小心就使电池超出了4.2V,而且继续往上跑.因为锂离子电池不能吸收任何过充.持续对电池施加电流,就会造成这个后果,那么过充就发生了.这个当然是设计不好的座充,比如常见的即可充锂离子电池又可充镍氢电池的十几块钱的&蛋充&.
D.还有一种充电管理芯片,比如maxim(美信)的1679芯片,与许多手机充电管理相同,它采用脉冲方式充电,它在显示绿灯的时候,就是锂离子电池已经100%充饱了,当然再放置一个小时,它也不会过充,显然又是在做无用功.
用户实际上不知道绿灯亮了以后座充到底在干什么,A或B或D,都有可能,座充说明书不写这些东西的.排除不合格的座充,我们其实应该相信合格和原装的座充,绿灯亮着的话,为什么不取下来用呢?这对用户实际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充的不饱又不影响循环寿命(如上第7点所述),95%的容量也是可以接受的.除非有爱好者能深入分析自己的座充到底是以那种方式的在充电,否则我们不妨------
★亮绿灯后就取下来用.
〓〓〓〓〓〓〓〓〓〓〓
11.座充充电比直充饱吗
看完了前面的婆婆妈妈的话,这个问题就是最好回答的了,问题的实质就是充电方式的区别.
★不存在座充一定比直充充的饱的说法,也不存在直充一定比座充充的饱的说法.重要的是它们的充电方式是不是能最快最大的充饱电池.
※参考文献※
[1] battery in a portable world,加拿大cadex公司技术参考书
[2]化学电源--电池原理及制造技术,郭炳昆等著,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3]NiMH rechargerble batteries TECHNICAL HANDBOOK,东芝镍氢电池技术手册
[4]twicell engineering handbook,三洋镍氢电池技术手册
[5]Lithiom ion engineering handbook,三洋锂离子电池技术手册
[6~8]镍镉,镍氢和锂离子电池的三个国标,日颁布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手机锂离子电池还要激活吗?
(有感这个在近10年间近乎永恒的话题.
虽然在许多地方都做过重复的答复. 仍然有不计其数的人不厌其烦的来提这个问题.
而有趣的是, 随便百度一下.soso一下.绝大多数的人的回答都是认为是&要&的.
废话少说, 数据说话.
-实验目的:
1.冲12小时能否起到对电池的激活作用
2.大电流充和小电流充对激活是否有影响
3.长时间电池搁置后, 是否需要重新激活
4.前3次100%放电 100%充电, 是否真有激活效果.
选取sanyo公司的383450规格电池 4块. 出厂状态. 没有任何其他处理, 编号1~4
初始循环测试(是否存在激活), 循环5次
1#充电: 1C, 4.2V恒压, 不设截止电流, 设定截止时间为12小时; 搁置30min, 0.2C放电至2.75V,为一次循环
2#充电: 0.2C, 4.2V恒压, 不设截止电流, 设定截止时间为12小时; 搁置30min, 0.2C放电至2.75V,为一次循环
3#充电: 1C, 4.2V恒压, 设定截止电流为20mA ; 搁置30min, 0.2C放电至2.75V,为一次循环
4#充电: 0.2C, 4.2V恒压, 设定截止电流为20mA ; 搁置30min, 0.2C放电至2.75V,为一次循环
长时间搁置测试(是否存在钝化)
将4块电池充电到50%电量进行搁置, 搁置 一年后重复1的5次循环, 搁置时去掉保护线路,
1#-2#/3#-4#这2组对比组的差别是充电电流的大小不一样, 以期能否看到充电电流对这个激活是否有影响.
1#-3#/2#-4#这2组对比组的差别是长时间(12小时)充电和充饱后立刻停止充电,
循环5次, 足够覆盖前3次这个说法.
搁置一年, 时间上足够长了.
以上试验方法设计, 基本已经覆盖试验目的.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1.冲12小时能否起到对电池的激活作用(看1-3组对比数据)
5次连续的容量测试表明, 容量趋势是平坦的. 看不到激活现象.
差异只在, 长时间充电能多充进去大概3%的电量.
2.大电流充和小电流充对激活是否有影响(看1-2组对比数据)
大电流充和小电流都能充饱电池,看不到激活现象
差异只在 充电时间的长短.
3.长时间电池搁置后, 是否需要重新激活(看***区域对比浅绿色区域)
搁置一年后的电池, 循环特性表现跟新电池一致.
4.前3次100%放电 100%充电, 是否真有激活效果.
[ 本帖最后由 rileyhou 于
22:52 编辑 ]
(57.59 KB)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误区纠正】你在充电的时候玩手机吗?
首先, 我抄写一段所谓的[科普读物]
以及部分内容, 如下(斜体为引用):
那么边充电边玩的时候会有什么伤害呢?那要视乎电池,正规电池是有保护电路的,而它的输出是非常稳定的,是根据配置手机的内部限制电流大小而设计的(假冒的就不用我说了)。所以正规的电池边充边玩是相对安全的,但在电池未充满时就边充边玩,是会产生大量的热量的,此时的电流活动量很大,所以手机,电池,充电器通通大负荷运作。电池在没电时强行边充电边工作是对电池的致命伤害,另外在未充满电时就这样玩是会对手机和电池的保护电路造成影响。
  据分析,手机充电时的电压高于待机时,若同时进行接打电话等操作,在通话或连接网络的瞬间电压会超过平时很多倍,易使手机内部敏感而繁复的零部件受损害,从而导致手机频繁维修。其次,充电时的辐射也数十倍于平时,会对人*体造成损伤。此外,由于电池使用寿命是按充放周期来计算的,所以,充电的次数直接影响着手机电池寿命。若反复拔插电源会使得电池因反复的放充电而减少寿命,因此手机在开机状态下充电,最好不要接电话发短信
OK, 简单总结上文, 可以得到3个观点
1. 电池在充电的时候, 会产生大量热量!
2. 充电并且通话的时候, 瞬间电压会超过平时许多倍!
3. 充电时的辐射也数十倍于平时!
所以作者得出结论, 充电的时候别去玩手机, 是会有很多负面影响的.
我今天写这篇文章就是来揭穿上面几个误区. 来还事实一个真相.
1. 电池在充电的时候, 真的会产生大量热量吗?
这里我开一个传送门, 是我早期做过的一项测试:
为方便各位, 放上部分测试数据如下: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的时候, 几乎不发热, 即便以1C这样的大电流, 也仅有1.5度的温升, 忽略不计.
锂离子电池, 仅在大电流持续放电的情况下才会有一定的温升, 且这个温升还不足以到发烫的程度,而一般用户使用的程度, 即便
是持续上网, 持续打电话, 锂离子电池也仅有2.4度的温升. 离发热还有一定的距离, 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2. 充电并且通话的时候, 瞬间电压真的会超过平时许多倍吗?
为此, 我设计了3组状态, 用示波器来捕捉电池上的电压
A. 手机待机时的电压
B. 手机充电时的电压
C. 手机充电时, 并且通话时的电压
详细解说看图.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图中可以看到, 根本不存在许多倍这种现象.
3. 充电时的辐射也数十倍于平时?
这里有必要简单解释一下手机辐射的产生.
手机辐射源于手机的射频发射, 其发射频率落在850MHz~1900MHz之间, 处于微波频率范围.
GSM手机在发射的时候最大可达2W的峰值功率, 因为微波效应, 会对靠近的人*体组织产生辐射效应.
业内是通过SAR(Specific Absorption Rate) 特定比吸收率, 这个值来衡量手机的辐射.
国际上通行标准(包括中国),规定GSM手机SAR值小于2.0W/Kg(以10g人*体组织来取平均值).
测试设备和模拟计算方法如下图: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此图为瑞士desy 4 人*体辐射测试系统, 可测试头部和躯体.& && &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此图为经过测试后处理数据得出的3D模拟结果, 选取其中最大的值作为测试结果
OK, 有了测试设备和测试标准, 来做下比对吧. 设计实验如下:
A:不插充电器, 测试手机SAR值(900MHz 5级功率, 即手机最大功率)
B:插充电器, 测试手机SAR值(900MHz 5级功率, 即手机最大功率)
C:插充电器, 手机待机状态(即手机没有进行通话)
因为SAR测试中会给出很多个点的值, 评估只评估其中的最大值.
我只给出一个典型的最大值截图和其他数据如下: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在一台手机上完成上述测试需要1整天时间,因本人时间有限, 暂时先引用以前的一份测试报告. 恰巧做过带充电器的SAR测试, 因为常规的SAR测试是不带充电器的)
A: 0.964 W/Kg&&&--不插充电器, 通话模式
B: 0.968 W/Kg&&&--插充电器,通话模式
C: 0.009 W/Kg&&&--插充电器,待机模式
这里简单说一下SAR测试, 这个测试实际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 其测量不确定度能优于15%就很不错了.
但是即便如此, 上面的数据也足够说明充电与手机辐射无关. 不存在数十倍这种无根无据的假设.
有了数据就是好说话:
1. 电池在充电的时候, 电池不会产生大量热量!
2. 电池在充电的时候, 不会有很大的升压. 甚至在通话的时候还略有降低.
3. 充电与否跟手机辐射大小无关
4. 最重要的一点, 手机充电的时候请放心使用. 没有想象中那么多危险的事.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锂离子电池过充以后到底有什么后果.
大家老是在谈论锂离子电池不要过充,不要过充.那么过充以后到底会有什么影响呢.
首先引用一下&锂离子电池保护线路&一文中的一个图表
-------------------------------------
下图是根据单节锂离子电池电压根据实际使用划分的几个区域.
=====================
高压危险区
界限A---------------保护线路过充保护电压(4.35V)
高压警戒区
界限B---------------锂离子电池充电限制电压4.20V
正常使用区
界限C---------------锂离子电池放电终止电压(2.75V)
低压警戒区
界限D---------------保护线路过放保护电压(2.3V)
低压危险区
=====================
----------------------------------------
***********************************************************************
严格的讲,把锂离子电池的电压充到高于界限B(4.20V)就是过充.但是过充也有程度的大小.一般人为在在4.24V以下,可以不算是过充.或称为&可接受&的微过充.
锂离子电芯厂家的电池规格书上一般也标明了充电限制电压是4.20V+/-0.04V.
***********************************************************************
在界限A和界限B之间的(高于4.24V,低于4.35V)这个区域,就可以称为中度过充.
处于这个电压范围的锂离子电池,其放电容量会高于正常的锂离子电池.
请看中度过充试验数据
试验条件是
电芯:GY383450.
标称容量:550mAh.
标称的充电限制电压4.20V
充电制度:电压低于充电限制压时以1C(550mA)充电,电压到达充电限制电压后,维持电压不变,电流逐渐减小到20mA后充电终止.这就是常规的CC/CV充电模式.
放电制度:1C(550mA),放电终止电压2.75V
以上制度完全参照国标执行.
但是这里我改变了充电限制电压,故意对这个试验品进行过充.列出试验表格如下:
循环次数& & 充电限制电压V&&充电容量mAh放电容量mAh& &与额定容量的比率%
第一次& & 4.20V& && && & 570& && && &565& && && && &这个就是额定容量
第二次& & 4.30V& && && & 610& && && &608& && && && & 108%
第三次& & 4.20V& && && & 569& && && &564& && && && & 100%
第四次& & 4.35V& && && & 633& && && &627& && && && & 112%
其中的第三次是为了进行对比,说明进行一次过充后,电池的额定容量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从中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过充可以提高电池的容量.
但是这个趋势不是一致如此,当我把这块电池一直用4.35V的充电限制电压继续进行过充循环后.结论就不是那么乐观了.
★第50次以后,电池容量为480mAh.已经是额定容量的85%了.而我以前对这个型号的电池进行正常循环的试验时,在150次循环时其容量还在额定容量的88%以上.可见过充严重的缩短了电池的循环寿命.另外要提到的是,该过充的电池已经微微发鼓,原始厚度是3.84mm,50次循环以后其厚度是4.25mm.
***********************************************************************
由于在4.35V以上的电压对于受到保护线路的锂离子电池来说是不会到达的.所有广大用户经常碰到的就是中度过充这个现象.许多不合格的蛋充(经常在上面有镍氢和锂离子档位可以选择)就是过充的罪魁祸首.
那么高于4.35V的过充会是什么样子呢.
我在做过充安全试验的时候,都是把电池的保护线路去掉,然后以5.0V的电压对锂离子电池芯进行充电.
其结果就是,3~4个小时以后,电池严重发鼓,
而且部分不合格的电芯发生爆炸现象.爆炸现场的图片在国机玩家论坛里面有
***********************************************************************
最后,写此文的目的也是让大家了解过充的危害.以及预防过充.
那么如何预防过充呢.
其实大家多用用手机自带的直充就行了.
如果有原装的座充,那也是质量保证,安全可靠.
千万不要贪图便宜,买个质量没有保证的蛋充,就得不偿失了.
(有问题请发帖,勿PM及索要QQ)
UID 2638238
财富值 14850
交易信用 0
荣誉卸任管理组
积分/帖子:6230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672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来自:北京
状态: 离线
【请善用论坛搜索功能!】
【问题解决后请在标题前加上已解决!】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博~】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手机充电或使用的时候, 电池会发热么?
经常看得有人说, 哎呀, 手机充电的时候, 电池发热好厉害啊.&&打电话, 手机上网的时候, 电池好烫啊.
那么, 这些热量真的是电池产生的吗? 电池会发热吗?
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 什么都清楚了.
设计实验1, 验证电池是否会发热.
实验对象: 锂离子电池, 容量1000mAh,
测试仪器: BS93000 二次电池测试仪/热电偶温度计(2个探头)
测试方法: 将热电偶的2个探头分别接在锂电池的中心部位和空气中, 分别用来测试锂电池的温度和当前室温.
时间min 电压V 电流mA 温升℃ 30 4.1 +1000(充电) 1.5 60 4.2 +580(充电) 1.2 90 4.2 +60(充电) 0.1 120 4.2 +20(充电) 0.1 120 3.8 -1000(放电) 1.1 130 3.7&&-1000(放电) 3 140 3.6&&-1000(放电) 4.2 150 3.5&&-1000(放电) 5.4 160 3.4&&-1000(放电) 6.3 170 2.9&&-1000(放电) 7.6首先, 用1C电流, 即1000mA大电流充电恒流并转4.2V恒压来充电. 整个过程约2个小时充饱.
可以看到, 整个充电过程, 温升最高仅1.5度.
然后以1小时倍率的电流即1000mA, 大电流放电到3.0V, 整个过程约1小时,
可以看到, 电池确实出现了热效应, 到放电结束前达到最高的7.6度的温升.
下面继续实验, 来模拟实际用户使用的情况, 一般手机在操作和打电话的时候最大持续电流通常不超过300mA.
以300mA来持续放电
时间min 电压V 电流mA 温升℃ 30 4.1 -300mA(放电) 0.1 60 4.0-300mA(放电)0.8 90 3.8-300mA(放电)1 120 3.7-300mA(放电)1.1 150 3.7 -300mA(放电)2.1 180 3.3-300mA(放电)2.4210 3.0 -300mA(放电)2.4
放电过程持续了约3个多小时, 可以看到, 在放电快结束的时候出现最大的温升2.4度.
那么根据这2个实验, 得到2个结论:
1. 锂离子电池在充电的时候, 几乎不发热, 即便以1C这样的大电流, 也仅有1.5度的温升, 忽略不计
2. 锂离子电池, 仅在大电流持续放电的情况下才会有一定的温升, 且这个温升还不足以到发烫的程度
& &而一般用户使用的程度, 即便是持续上网, 持续打电话, 锂离子电池也仅有2.4度的温升. 离发热还有一定的距离, 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那么手机到底什么东西在发热呢?
下篇博文来揭示并演示.
备注: 以上实验仅针对手机类便携设备使用的锂离子可充电电池范畴.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论部分手机电池座充的危害性
本文所指座充,并非全部,座充中也有设计和制造均优良的典范。
但是,很可惜,在目前手机市场中,绝大多数的座充都是万能冲,而这些万能冲绝大多数都是设计和制造不良的产品。虽然在使用方便性上带给用户很大的好处:
-体积小, 便于携带
-能一冲多用, 什么手机电池都能充,
-方便给备电充电, 解放手机上的充电线,让手机时刻处于自由状态
然而, 其潜在的危害性, 却被其看似万能方便廉价的外表掩盖了。
下面来细数一下这些座充的危害性:
一、耐压等安规问题
1. 翻转式交流插头, 设计不可靠,&&内部仅靠两个弹片简易的弹性卡位,容易自行松动。
2. 这些充电器通常耐压不能满足3000V国家强制的要求,能通过1000V就很不错了。当然它们也不可能去获取CCC强制认证。
3. 阻燃, 不会加阻燃剂在塑料中的, 一旦内部短路起火, 不能很好的防护,甚至可能起到火上浇油的效果。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二、过充问题
这是个需要好好解释的地方:
锂离子电池是需要严格限压的,4.20V。 但是并不是说在充电的时候不能超过4.20V
是指在电池充饱以后, 或者说充电电流很小的时候, 电压不能超过4.20V。
座充的危害性就在这里了。
绝大多数的蛋充电路没有输出电压的负反馈设计, 而且没有设计关闭功能,即会持续给锂离子电池供电
问题来了,也许工厂在生产的时候,已经全检过这些充电器, 使出厂的座充输出不高于4.20V.
但是,稳压管是简单的齐纳二级管(这种稳压管精度往往只有5%), 三极管Q2 即S8050也只是简单的NPN三极管,这些器件都有很显著的温度特性。随着持续的充电过程,器件发热。其电压特性会出现变化,比如be压降会降低。见下图, 温度上升, Vbe会变小. 本身电路又没有负温度补偿设计。这会导致输出端恒压值上升。
这种时候, 上升0.05V甚至0.1V对半导体器件来说是很正常的, 但是对于锂离子电池却是致命的。
锂离子电池并不怕大电流充电,但是却无法抵御小电流持续过充带来的损伤,这种轻度过充是无法通过电池内部的保护电路来防止的。保护电路仅能防护超过4.30V~4.35V的过充电压。
三、温升问题
锂离子电池充电的环境温度也会影响电池的寿命, 高温低温都会产生寿命的 严重受损。
这种座充, 电池和电路紧贴在一起。 电路本身在工作的时候产生大量热量:
1.变压器本身会发热,这个是最大的热源。
2.AC/DC电路的三极管发热
3.DC/DC段的三极管工作于线性模式, 产生大量的热量。
在长时间工作以后, 温升可达20度, 如果在夏天, 那么会导致电池的温度超过50℃。
这时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电池寿命受损。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四、电池配合问题
目前电池触点无非2种, 弹片式(B)和刀片式(C), 这些触点表面都是镀金的,以最大程度的减少接触电阻.
手机端对应的接触片,也都是镀金的配合公差良好的接插件.
然而, 恐怕很少有座充会在其触点上镀金. 配合公差也很难得到保证.
并且为了最大程度的保证接触牢靠, 更是借助强力弹簧等设计来接触电池.
因为使用座充时必须从手机取下电池,放入座充卡槽, 每次充电都会有一次接触动作.
这就容易造成弹片表面的刮伤, 刮破镀金层.
也容易因为配合公差的关系,造成刀片槽里的弹片变形
会造成2个后果:
1. 变形的弹片无法有效接触,导致不能开机
2. 即便能有效接触, 因为镀层表面损伤, 导致接触电阻上升, 会影响电池的放电性能. 阻抗增大极容易引起通话断线.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第五条往下字符论坛报有非法字符,我怎么也不晓得是那条,没法子,改贴图好了
[ 本帖最后由 rileyhou 于
23:50 编辑 ]
(54.13 KB)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充电的时候是先插上充电器还是先插上手机
充电的时候, 有2个动作必须完成. 先不论顺序
动作A. 把充电器直流端插入手机中
动作B. 把充电器交流端插到插座中
那么两者先后顺序对手机有无影响. 还是有个别钻牛角尖的朋友喜欢琢磨.
首先声明本人不是此类人. 因为我始终认为家电产品始终是为人服务的, 这种细芝麻烂谷子的细节问题, 根本不需要普通老百姓来关心, 爱怎么用都行.
鉴于仍有一些人对此存有疑虑.送上一组测试结果.
1. nokia 原装AC-6C充电器: 深圳雅达制造, 业内较大手机充电器制造商之一, 此充电器为RCC电路,
2. 标准USB 5.0V充电器: 深圳飞煌公司制造, 业内较大手机充电器制造商之一IC方案
3. 典型较低成本 5.0V USB充电器: 国内某厂家, 也是较普遍的RCC电路. \
充电器输出端接示波器,
-------------------------------------------------------------
--------------------------------------------
--------------------------------------------------------
1.设计较好的充电器, 1#和2#, 先A后B方式, 没有脉冲电压, 或者说脉冲控制的很低0.2V
而一般性能的开关电源3#, 有脉冲峰值约+0.5V
2. 手机充电管理芯片, 通常都能耐压在7.0V 甚至更高, 这有限的脉冲电压不会对手机造成损伤
3. 目前我只给出了电压的截图, 手机在充电电路上基本电压决定电流. 没有观察到明显的脉冲峰值电流
这里就不放截图了.
4. 建议不必去关心先A后B还是先B后A. 想怎么插就怎么插. 个别对自己手头的非原装水货充电器不信任的朋友, 还是尽量去换一个好的充电器吧.
UID 1018225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05
连续签到天数:1
全部签到天数:1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Milestone2
状态: 离线
手机辐射测试-SAR综述
在该导则的基础上, 欧洲, 澳洲, 日_本等国规定了具体的SAR限值, 如下:(单位W/kg)
全身平均局部特定部位(头)手, 手腕,足,足踝职业0.410.020.0公众0.082.04.0
其中, 大家熟知的2.0 , 即&局部&, 是以10g的人*体组织来取平均值的.
与此同时, 我们也来了解一下北美韩国和台*湾的SAR限值,如下:(单位W/kg)
全身平均局部特定部位(头、躯干)手, 手腕,足,足踝职业0.48.020.0公众0.081.64.0
其中,&&&局部&, 是以1g的人*体组织来取平均值的. 这个地方美标和欧标是有差别的, 不光在于数值的大小不同, 计算方法也有差异
一、SAR的测试系统包括: 4个基本部分
A 人*体模型(含人*体组织模拟液)
B 被测物夹具
C 扫描定位系统
D SAR测量装置
二、几个大家可能感兴趣的点:
人*体组织模拟液: 是由蔗糖/NaCl/去离子水/纤维素/防腐剂/乙醇、乙二醇、丙二醇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
扫描定位系统:其实就是一个机械手臂,该系统需要保证±0.2mm的定位精度以及能够达到至少每1mm的空间分辨率。才能保证最终测量的计算精度
SAR测量探头:
我放一个局部放大的图, 大家可以抽象的理解为是一个类似温度计一样东西在给人*体测温(实际是测量电磁量)
三、测量时手机的位置
简而言之: 手机在左脸和右脸,贴近脸部和倾斜夹角脸部。这几种组合状态下都需要测试
所有可以看到测试设备上有左右2个 “半头部”的模拟。
给个示意图:
四、测量环境要求
环境问题18~25℃, 温度变化不超过±2℃
避免射频噪音、静电。 所以测试时候是禁止旁边有人开手机的, 也禁止人员进入。 操作员遥控操作。
五、测量步骤
摆放手机-&1手机最大功率发射-&2机械手定位测量其中某一点的辐射值-&3移到下一个点再进行测试直到获得全区域的3D数据-&4数据传到电脑计算10g(或者1g组织液)的最大值.-&改变手机位置重复上述1234测试
每一个点都需要停留一定时间以获得准确的测量值. 可以看到这个测试是很花时间. 一台手机测试下来需要一整天.
附图是3D数据模拟图和测试报告图。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六、10g和1g的差别
可以看到同一台手机, 同样的辐射结果, 以1g进行最大值计算, 要比10g最大值要严格很多。
根据我这边的测试数据比对, 基本上欧标的2.0W/kg(10g平均)相当与美标1.0W/kg(1g平均)
所以这里提醒2点
1. 大家在说SAR值大小的时候,一定要看一下是10g平均还是 1g平均
2. 美标的要求比欧标严格了将近2.5倍, 而不是字面上的2.0/1.6=1.25倍
一、SAR值评估
1.SAR只在手机以最大功率时进行测试。
通常手机在通话时是保持在可能的最低功率。而在待机时几乎没有发射, 也就没有辐射.
& &见图说话:
A-手机待机时的波形, 几乎看不到手机发射
B-手机拨号瞬间波形, 手机通常都以最大功率发射,&&此时才会达到其最大的SAR值.
C-手机进入正常通话状态, 此时手机信号良好, 发射功率自动下调. 不足最大的1/4. SAR值自然随之下降.
如何避辐射
相关内容, 百度搜索一下一大把
我只说关键点和可能存在的误区:
1. 手机充电器不产生辐射效应, 打电话时插了充电器与否不影响sar值
2. 手机辐射是近场效应, 只要手机离开人*体10厘米, SAR值锐减一半以上
& &所以商务人士尽量用免提耳机或者蓝牙耳机通话,使手机本体尽量远离头部。
3. 手机电磁波是不传导的(严格说是几乎没有), 带有线耳机不会把手机的辐射传导过来。
4. 手机辐射是有累计效应的,打1小时的连续电话带来的辐射效应(可能伤害)比1天分散10次打6分钟电话带来的辐射(可能伤害)要多一些。
Appendix&&附录
工作频率:2.4GHz
蓝牙是能工作在以下三种功率级下的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
功率级1(最高功率电平+20dBm,有效范围100m), 即0.1W GSM手机最大功率的1/20
功率级2(最高功率电平+4dBm,有效范围20m), 即2.5mW 蓝牙耳机常用功率等级.
功率级3(最高功率电平0dBm,有效范围10m)。 即1mW, GSM手机最大功率的1/2000
蓝牙是短距离传输模式, 蓝牙耳机如果离手机很近的话, 几乎没有发射功率.
所以业内也没有针对蓝牙的人*体辐射评估值.
工作频率2.4GHz
根据欧标EIRP规定, 最大不超过100mW. 即+20dbm, 约为GSM峰值功率的1/20
跟蓝牙类似, 也是近距离传输模式, 且通常不会紧贴人*体, 特别不会靠近头部.
所以辐射不大
频率: 88MHz-108MHz
其资料待更新
频率: 850/900/MHz
本质同GSM, 手机上网时手机本身产生的辐射量与通话时相当
差异只在, 上网时手机位置不在头部附近, 通常对人*体的影响没通话时大.
频率: 800MHz(中国境内)
功率很大, 5W. 对人*体辐射待整理.
这个本来不想写的, 因为是常识问题,手机GPS电路只接收卫星信号, 不对外发射.
所以GPS根本不存在辐射这个概念.
手机爆米花的视频:
这个纯粹是恶搞, 这段视频后来被爆是小&&日*本在桌子地下放了一个改装过的微波炉. 所以才会爆米花.
一台手机, 齐峰值功率才2W, 平均功率才零点几瓦. 这些能量辐射到一颗爆米花上则是少之又少, 能有5%就不错了.
就这些能量能让玉米升温1摄氏度就很了不起了.
但就是这么一段视频, 误导了多少人多少时间啊.& &
[ 本帖最后由 rileyhou 于
00:25 编辑 ]
(54.13 KB)
(31.94 KB)
UID 2803106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167
连续签到天数:0
全部签到天数:0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来自:安徽池州
状态: 离线
支持下技术贴,太牛逼了。
UID 1554435
财富值 1020
交易信用 0
别人笑我太疯癫 我笑他人看不穿
积分/帖子:1012
连续签到天数:0
全部签到天数:0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状态: 离线
这个挺无语…好好学习下。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this.src);}"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UID 1154444
财富值 422
交易信用 0
积分/帖子:464
连续签到天数:0
全部签到天数:0
注册时间:
手机型号:
状态: 离线
顶啊,学习了,谢谢分享[s:27]
微信扫一扫关注dosp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压电流功率公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