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打正文排版要求再加标点排版速度快吗

indesign排版标点挤压设置技巧排版,设置,标点,标点挤压,标点设,设置技巧,排版设置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indesign排版标点挤压设置技巧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清朝的时候,就有用汉字做数学符号来记录数学算式、方程等的记录,比如《中西算学大成》里的这个:&br&&img src=&///73b6cb8b25cb0ca13b4afff161f8a687_b.jpg& data-rawwidth=&315& data-rawheight=&460&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15&&from &a href=&/Mathematics/What-did-Ancient-Chinese-use-for-mathematical-operator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Mathematics: What did Ancient Chinese use for mathematical operators?&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这里的「禾」就是积分符号「∫」,「正弦」就是「sin」,「天、地、人」就是「x,y,z」,「彳」就是微分符号「d」,分数的分母在上,分子在下。&br&所以&img src=&///equation?tex=%5Cint_%7B%7D%5E%7B%7D%5Cfrac%7Bdx%7D%7Btanx%7D%3D%5Cint_%7B%7D%5E%7B%7D%5Cfrac%7Bcosxdx%7D%7Bsinx%7D++& alt=&\int_{}^{}\frac{dx}{tanx}=\int_{}^{}\frac{cosxdx}{sinx}
& eeimg=&1&&就是图中左侧那个式子:&br&&img src=&///d8e4b9cd837e9fcdb21fb1_b.jpg& data-rawwidth=&370& data-rawheight=&13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0&&
清朝的时候,就有用汉字做数学符号来记录数学算式、方程等的记录,比如《中西算学大成》里的这个:from 这里的「禾」就是积分符号「∫」,「正弦」就是「sin」,「天、地、人」就是…
不全是科普类的,不过蛮欣赏这类排版设计的&br&说道科普的话,第一反应是这种比较冷而清透的纯色系&br&&img src=&///f740df4cd7_b.jpg& data-rawwidth=&585& data-rawheight=&45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5& data-original=&///f740df4cd7_r.jpg&&还有这种&br&&img src=&///60ad0f58cecaedaadc413_b.jpg& data-rawwidth=&553& data-rawheight=&41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3& data-original=&///60ad0f58cecaedaadc413_r.jpg&&比较中规中矩但很耐看实在的这种&br&&img src=&///55bd65b9d5c98fecf42b44b902ea1106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2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55bd65b9d5c98fecf42b44b902ea1106_r.jpg&&打广告的这种&br&&img src=&///9fa237f7d532e3e7d58c0bf9bcb9e4b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38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9fa237f7d532e3e7d58c0bf9bcb9e4bc_r.jpg&&等等……说到底就是纯色系大色块&br&这个的封面设计我也蛮喜欢的,可能跟背景图有关吧哈哈↓&br&&img src=&///455a43dc31d9d388a3fb8f3_b.jpg& data-rawwidth=&750& data-rawheight=&35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455a43dc31d9d388a3fb8f3_r.jpg&&这种加个背景色的框今年也比较常见,上头加上一些数据啥的感觉很酷&br&&img src=&///a06668e7abeac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4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06668e7abeac_r.jpg&&这本书的颜色萌萌哒~排版也很好&br&&img src=&///0dc5dcc863c41eb1d0464a23bde588c0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0dc5dcc863c41eb1d0464a23bde588c0_r.jpg&&&img src=&///ad2c9642cfff36ac4d08de268d051f87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ad2c9642cfff36ac4d08de268d051f87_r.jpg&&
不全是科普类的,不过蛮欣赏这类排版设计的说道科普的话,第一反应是这种比较冷而清透的纯色系还有这种比较中规中矩但很耐看实在的这种打广告的这种等等……说到底就是纯色系大色块这个的封面设计我也蛮喜欢的,可能跟背景图有关吧哈哈↓这种加个背景色的框…
拉丁字编排的经验,通常情况下,每行11-14个英文单词为最佳,因为太长的话读者在扫视一篇文章的时候很容易看丢。当然,这也要根据你具体编排什么东西。如果出于特殊需要,那另当别论。至于字号,字距,行距这三个值是有关联的。当字号小的时候要适当的放宽字距和行距,反之亦然,只有这样才能产生最大限度的可读性。比如,8号字,通常我会在 indesign 或 ai 的 字距微调选项里选择“视觉”,然后再调整字距在5个数值以内。这个意思就是Geviert*(5/1000)。特别解释一下Geviert的概念。Geviert就是一个长宽等于一个铅字字高的正方形。在Adobe的编排软件中,Geviert被分成了1000个单位。8pt的字,其Geviert就是8pt,那么字距调整的这个公式就是8pt*(5/1000)。这样才得到每个字之间的距离。&br&&br&再说行距,跟上面提到的一样,字越小,我需要的行距就越大,但这都是相对的。还要看具体的字体,印刷媒介承印物料等材质和外界因素。8pt的话,我差不多给到11.5~12pt,上面有人提到双倍字号作为行距,太绝对,而且我觉得也太大。&br&&br&至于段距,正常就是空出一行基线网格就行了。如有特别需要另当别论。&br&&br&你可以看一下机场,铁路系统的英文字体编排,字号很大,字距行距都比较小。这样的做法是为了集中视线,最大限度的满足现实功能。而捧在手中的书本则相反。&br&&br&以上都是拉丁字体编排的一点点微薄的经验。中文的横排和竖排我不敢妄言。其实欧美有一种字体编排的专用工具尺,叫做Typometer,我有一把,边编排边研究怎样使用。毕竟欧洲的点制跟美国的点制不同。楼主要在工作开始的时候在预设里把本次工作使用的点制设定好,是1pt=0.35146mm还是1pt=0.352778mm,这之后的工作都按这个点制来,才不至于出错。&br&&br&仅供参考
拉丁字编排的经验,通常情况下,每行11-14个英文单词为最佳,因为太长的话读者在扫视一篇文章的时候很容易看丢。当然,这也要根据你具体编排什么东西。如果出于特殊需要,那另当别论。至于字号,字距,行距这三个值是有关联的。当字号小的时候要适当的放宽…
来自子话题:
&b&每行四十二个字。&/b&&br&&br&越少则太容易一目十行,认真读又会觉得憋屈。&br&越多又太不容易一目十行,认真读又可能会串行。&br&还有,因为42是生命宇宙和其他一切的答案。
每行四十二个字。越少则太容易一目十行,认真读又会觉得憋屈。越多又太不容易一目十行,认真读又可能会串行。还有,因为42是生命宇宙和其他一切的答案。
1、字体的话,你可以到淘宝上买一些高质量的中文字体,如方正新书宋,两元良心价格。活泼的字体可以用来卖萌,但是作为正文字体不如宋体易于阅读,也不规范。(适用于 XeLaTeX)&br&&br&看腻了Computer Modern的数学公式,可以尝试一下 Minion Pro 或者 MathTime Pro 等字体,都有相应的免费版本。&a href=&http://tug.org/pracjourn/2006-1/hartke/hartke.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tug.org/pracjourn/2006-&/span&&span class=&invisible&&1/hartke/hartke.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可以看一看。&br&&br&----------
----------&br&(1) Minion Pro 四个基本变体 Regular, Italic, Bold, Bolditalic 随 Adobe Reader 免费发行。可以由 XeTeX/LuaTeX 直接调用,或者可以通过包 &a href=&http://www.ctan.org/pkg/minionpro&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TAN: Package minionpro&i class=&icon-external&&&/i&&/a& 来使用(需要将 otf 转换成pfb, 并配合相应的 MnSymbol 作为符号字体,如果你购买了完整版的 Minion Pro,可以获得更多的特性)。但 Adobe 的协议并不允许这样使用该字体,参考 &a href=&/questions/17556/license-of-the-minion-pro-fonts-that-came-with-adobe-reader&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q&/span&&span class=&invisible&&uestions/17556/license-of-the-minion-pro-fonts-that-came-with-adobe-reader&/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感谢 &a data-hash=&560dbad83a1b4deb709f6& href=&///people/560dbad83a1b4deb709f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海& data-tip=&p$b$560dbad83a1b4deb709f6&&@梁海&/a&)&br&(2) MathTime Pro 见 &a href=&http://www.ctan.org/pkg/mtp2lite&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TAN: Package mtp2lite&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br&数学字体和正文字体要注意搭配。&br&&br&其实一般一个正式的文档里也不会出现太多的字体变化。当然中文字体也没有英文字体那么丰富的字形于字体属性。不过,合理地在正文中使用楷体(对应于 italic,不用是要斜体汉字!)、黑体(对应于 boldfont)以及在标题中使用用于标题的字体,比如造字工房免费提供的大部分字体,会使文档效果有所改善。当然,千万不要把文正字体设置成用于标题的字体,那些字体都是大字漂亮。合理选择字体需要一定的审美,比如不要滥用康熙字典体等字体。&br&&br&2、颜色什么不宜乱用,否则会显得很混乱。xcolor 用于方便设置颜色。&br&&br&代码高亮可以适当使用颜色,minted 宏包(需要 python 支持)和 listings 都是很好的选择(xeCJK 已经为 listings 打了补丁 ,所以 xeCJK 和 listings 一起使用时,中文字符就不需要再使用 escape 了)。&br&&br&3、默认的格式我真觉得不是怎么漂亮,只是简单实用。要漂亮,需要在版面上下工夫。比如一个设计独特的章节标题,定理格式等。比如 titlesec、caption、geometry 等宏包的文档看一看,到网上找些例子学习学习都是不错的。mdframed、fancybox 等宏包你可能需要。可以找一些你认为漂亮的文档、书籍等,仿照其样式来做一定的版面设定。&br&&br&4、一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时插图的技巧,图片的宽度,标题,图片中文字的字体大小、图片前后间距,子图的排列、间距等等都需要注意到。合理地使用 cutwin、wrapfig 等宏包来合理的排版图片。
1、字体的话,你可以到淘宝上买一些高质量的中文字体,如方正新书宋,两元良心价格。活泼的字体可以用来卖萌,但是作为正文字体不如宋体易于阅读,也不规范。(适用于 XeLaTeX)看腻了Computer Modern的数学公式,可以尝试一下 Minion Pro 或者 MathTime Pr…
@梁海 讲了很详细的分析思路,我来就自己的写作和排版经历说一些具体情况。&br&&br&&b&我认为最常见的中英文混排打括号就是中译注原文,更宽泛地说是中文主句里夹了一个括号,括号里全是英文或阿拉伯数字。&/b&&b&&br&&/b&&br&如:&br&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如何如何&br&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如何如何&br&&br&我自己是优先看重最终视觉效果的,「不干净的 hacking」倒是其次。虽然我也厌恶敲空格当首行缩进,但我还没到 @梁海 那样厌恶不干净的 hacking。像上面这个例子我觉得&b&两者皆可&/b&。如果从标点的语义来说:中文括号用在这里和主句连接更紧;而用英文括号则会感觉括号和括号中的英文单词是一体的,与主句之间距离稍远,像是分割出来的一个内容。&br&&br&我自己在 InDesign 里排书的时候起初是用的中文括号,后来我发现英文括号的效果更好,和英文字母更搭(正是 @梁海 说的「为西文小写字母优化的半角圆括号位置 glyph 偏下的效果」)。相比之下中文括号即使在标点挤压之后仍然会让我觉得视觉上不相称(这与特定的字体字号也有关系,知乎答题框这里就不会有这么强烈的不相称)。在语义上,我觉得这里的括号让它们跟英文部分更靠近也没有问题。&br&&br&截图看一下:&img src=&///bc5cdf0bcda0_b.jp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22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前两行分别是中文括号和英文括号不加挤压的效果。&br&后两行分别是英文括号和中文括号做过挤压后的效果。&br&中文字体是方正兰亭宋,英文字体是 Minion Pro。截图环境是 Windows 8 下的 InDesign CS6。&br&&br&&b&第二种情况,主句还是中文,但是某个英文词需要加中文注释。&/b&&br&&br&如:&br&功利主义的功利译自英文词 utility,大致就是 useful(有用)的意思。 &br&功利主义的功利译自英文词 utility,大致就是 useful (有用) 的意思。&br&&br&这种情况其实我还是觉得两者皆可。但从语义上我倾向于使用中文括号。&br&&br&如果在 InDesign 里排版,都标点挤压之后,两种效果对我来说都可接受,但更倾向于使用中文括号。&img src=&///62da9bd86cac4b074e235_b.jpg& data-rawwidth=&359& data-rawheight=&11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59&&&b&还有一种是括号里中英文混杂的情况,尤其是像「Aristotle,公元前 4 世纪」这样前面英文后面中文的情况。&/b&&b&&br&&/b&&br&如:&br&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 4 世纪) 是古希腊人。&br&柏拉图(Plato, 公元前 4 世纪)是古希腊人。&br&柏拉图 (Plato, 公元前 4 世纪)是古希腊人。&br&&br&这种情况如果只考虑语义,那么其实没有这么复杂。主要是我想考虑视觉上的问题,对 Aristotle 这个英文词来说,英文括号更搭,但是后面的汉字又和中文括号更搭。前面英文括号与后面中文括号相配就算可以抛开这种概念上的不相合,视觉上也是不好看的。这时我会选择用中文括号,此时中文括号和英文字母的不搭也不会像之前括号里全是英文那么严重,甚至我会觉得这种不搭已经消失了。&br&&br&截图:&img src=&///900a2dab88679bfbd20fac0b8c168cea_b.jpg& data-rawwidth=&372& data-rawheight=&2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2&&第一行是英文括号。&br&第二行是英文前括号加中文后括号。&br&第三行是中文括号。&br&这三行都有做一点标点挤压(其实是手动 kerning)。&br&最后一行是没有标点挤压的中文括号。&br&(Plato 后面的逗号到底用什么又是另一个问题,我这里是偷懒没有改动还保留着第一个例子里的英文逗号。其实我倾向于用中文逗号,但为了视觉效果最好要调整字符间隙,否则英文逗号看起来效果更好。)&br&&br&我遇到的大概就这几种情况,都是中文文章里夹杂英文而不是相反。&br&&br&总结来说的话我觉得只要有自己的标准和考量,并没有什么打法是绝对错误的(最让我不能接受的只有那个前面一个英文括号搭上后面来个中文括号的情况)。&br&&br&就我个人倾向来说,尤其是在我排版的那个特定字体下,我认为括号里都是英文和数字时用英文括号更合适,括号里只要出现中文那么用中文括号就更合适。&br&&br&全文最好保持相同情况下使用相同的括号,否则会给人过于随意、不够考究的感觉。但这种中英文夹杂的括号却没有必要受其他情形(比如像这里一样的插入补充、解释语)的影响,可以把这种语言翻译类的括号单独看成一种括号的语义,这样就在处理怎样打括号的时候相对不受其它因素的束缚。&br&&br&其实我觉得这种为译名加原文注的括号会稍有一些像引用古文后简短注明出处的情形。而我一般对这种情形是这样处理的:&img src=&///02f900b6c59cb_b.jp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8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我的意思是它们都&b&更与里面(括号里面、书名号里面)的内容紧密相关,而不太受外面的因素影响&/b&。&br&&br&但另一方面,不知道我是英文维基看多了还是什么,我觉得在英文文章夹杂中文的时候用英文括号把汉字框起来却非常舒服,还包括用英文引号而不是全角形态的弯引号或直角引号。&br&&br&比如英文维基的 Taoism 词条(想到要去维基找中文就直接想到这个词了)里有这样一句话:The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texts of the &i&Daodejing&/i& (道德經) and the &i&Zhuangzi&/i& (莊子). 如果改成
The philosophy based on the texts of the &i&Daodejing&/i&(道德經)and the &i&Zhuangzi&/i&(莊子). 我反而会觉得不舒服。也许是这种肥大的括号破坏了主要是英文字母形成的这种疏密感。但这只是没有标点挤压的情况,如果可以做标点挤压,那么还是中文括号更合适。所以之前我说的看里面而不是看外面貌似还是可行的。&br&&br&&img src=&///b01d5cbee0_b.jpg& data-rawwidth=&371& data-rawheight=&36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71&&&br&第一段是英文括号。&br&第二段是中文括号。&br&这两段都手动调过间隙。&br&最后一段是没调间隙的中文括号。&br&&br&大概就写到这里吧。只是看到这个问题顺便想整理一下自己前段时间对这个括号问题的感触。我做权衡的时候是把最终的视觉效果放在第一位的,但同时也不会让语义方面太说不过去。希望这些具体的例子能带给大家一些更直观的感受吧。至于如何取舍,我倒是觉得凭个人喜好就好。
@梁海 讲了很详细的分析思路,我来就自己的写作和排版经历说一些具体情况。我认为最常见的中英文混排打括号就是中译注原文,更宽泛地说是中文主句里夹了一个括号,括号里全是英文或阿拉伯数字。如: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如何如何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
来自子话题:
我说过一句话,在人人上:初学者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折腾LaTeX,但是昏招蠢招居多。&br&&br&你所以纠结,就是对于精度和易用的飘忽不定。你应该用这个(&a href=&http://www.geogebra.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GeoGebra&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data-rawheight=&38& data-rawwidth=&250& src=&///3a1a2bf384_b.jpg&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0&&&br&效果你自己试验:&br&&img data-rawheight=&1246& data-rawwidth=&1348& src=&///ab7cea241046baa1e676004fbd72543b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48& data-original=&///ab7cea241046baa1e676004fbd72543b_r.jpg&&&br&InkScape那个不叫bug,叫“你不会用”。
我说过一句话,在人人上:初学者往往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折腾LaTeX,但是昏招蠢招居多。你所以纠结,就是对于精度和易用的飘忽不定。你应该用这个():效果你自己试验:InkScape那个不叫bug,叫“你不会用”。
来自子话题:
&ol&&li&找一个教程。比如这里提到的:&a class=&internal& href=&/question/&&自学 LaTeX 可以读什么书入门?&/a&&br&&/li&&li&自己没有大的东西需要做的话,就找一本你喜欢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的书(一章就足够了),把它排版出来。如果自己有任务和计划,比如成文的笔记集或翻译,就做自己的。&br&&/li&&ol&&li&你的练习对象应该包括大段的文字、数学公式、表格、图形,分章节,有目录、参考文献,还可以加上索引表。&/li&&li&先练习核心的 LaTeX 功能,把各种内容的填写弄熟悉,不考虑具体格式,熟习「内容与格式分离」的作业方式。——也就是练习填模板。&/li&&li&再考虑排版格式的问题。考虑设置文档不同结构的字体字号、对齐方式,设置版面大小位置,设置编号,调整空格,处理页眉页脚……不需要自己考虑这些怎么设置,打开你前面找的那本书,用眼睛看一看,用尺子量一量,尝试严格按照出版的那个样子排出来。&br&&/li&&/ol&&li&自己做完了上面的工作,可以找其他人写得好的代码读一下,与自己的东西做对比,看哪里做得好些,哪里还要改进。中文的示例可以考虑看李清的:&/li&&ol&&li&&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bbs.ctex.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146&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中文书籍模板示例(《线性代数》的文档类)&i class=&icon-external&&&/i&&/a&&br&&/li&&li&&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bbs.ctex.org/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692&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坑!《数学分析》 LaTeX 重新排版开源计划(已经完成习题集部分)&i class=&icon-external&&&/i&&/a&&/li&&/ol&&li&在空闲的时候,可以翻翻各种文档和社区的帖子(中文的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http://bbs.ctex.org/forum.php&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TeX 论坛&i class=&icon-external&&&/i&&/a&与英文的 &a class=& wrap external& href=&/&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ck Exchange&i class=&icon-external&&&/i&&/a&)。解决其他人的问题可以作为小练习,你可以挑那些自己大练习里面不会遇到的问题试试。&/li&&/ol&
找一个教程。比如这里提到的:自己没有大的东西需要做的话,就找一本你喜欢的数学、物理、计算机方面的书(一章就足够了),把它排版出来。如果自己有任务和计划,比如成文的笔记集或翻译,就做自己的。你的练习对象应该包括…
质数的孤独。页码全是质数。
质数的孤独。页码全是质数。
来自子话题:
先来说一个前一阵的小故事好了。某天,我得到了一个非常老的书稿,我看了一眼,是UTF-8编码+俄文的,但是我仔细试了试,无法运行。我查了一下,是年写的,当时的发行版叫做emTeX,运行在DOS下面的一个发行版。这个书的编码都是比较老的俄文编码。不过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这几个搞数学的,是用plain TeX写的一本数学书。&br&&br&来说LaTeX吧,可能是设计的太好了,包也很多。所以很多人在碰到需求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先找到一个合适的包,用一个新的环境或者新的命令来满足相应的需求。&b&这对于很多人都是很正常的事&/b&。就像写Python或者Ruby的人,用包都是这样用的。用LaTeX的时候,还真有你想要某些功能而没有的情况。怎么办?&b&两种办法:花钱找高人帮着写;自己写&/b&。不过,很多人没有第一种习惯,不过也可以原谅,很多人是学生,没有多少钱;而后者呢,那就得掉坑里了。&br&&br&为什么说掉坑里呢?因为首先需要熟悉LaTeX的内部命令(大部分是含有@字符的命令),有时候这还不够,万一碰到\expandafter,\futurelet,\ifvoid等等还得碰底层的primitive(基本命令)。这个时候,还真就没plain TeX用着舒服。不过舒服也是有代价的,因为plain TeX很短,能很快看完,但是前提是能够顺利地把TeXbook看完。&br&&br&我觉得想要系统地学一下LaTeX,可以先在终端或者cmd中执行这个命令:&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bash&&texdoc latex2e.pdf
&/code&&/pre&&/div&这个会跳出来一个PDF文档的,109页不多,但是读者应该能发现平时很多用不到但是LaTeX提供了的命令。其次呢,应该看TeX Live的一个完整的文档页面,比如你把TeX Live装到C盘,那么你就应该打开这个文件读一读:&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bash&&C:/texlive/2014/doc.html
&/code&&/pre&&/div&所有的包都在这里,文档以PDF格式居多,偶有html的。&br&&br&如果你想了解一下底层的一些东西,除了TeXbook外,TeX Live里面还有一些免费开源的材料,比如TeX for the Impatient:&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exdoc impatient
&/code&&/pre&&/div&也如TeX by Topic:&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texdoc texbytopic
&/code&&/pre&&/div&更多的关于TeX和LaTeX以及底层排版的书籍,可以到&a href=&http://tug.org/books/&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Books about TeX and Friends&i class=&icon-external&&&/i&&/a&查找。当然,这里面的书有不少可以找到盗版,但是如果能买就尽量买,当然如果有图书馆借来看看也不错。&br&&br&最后该涉及到论坛了,欢迎到CTeX去提问,会得到 &a class=&member_mention& href=&///people/dae56e83aa7cb6a6f8b6& data-hash=&dae56e83aa7cb6a6f8b6& data-tip=&p$b$dae56e83aa7cb6a6f8b6&&@刘海洋&/a&的耐心解答的,当然水木上也行。不过前者我看的多,说的少,后者我没账号可以用,所以只是看。
先来说一个前一阵的小故事好了。某天,我得到了一个非常老的书稿,我看了一眼,是UTF-8编码+俄文的,但是我仔细试了试,无法运行。我查了一下,是年写的,当时的发行版叫做emTeX,运行在DOS下面的一个发行版。这个书的编码都是比较老的俄文编码。…
分情况讨论。&br&&br&&ol&&li&所使用的字体家族本身没有粗体,或是类似方正兰亭黑家族一样,没有将各个&a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97%E5%9E%8B#.E7.B2.97.E7.B4.B0&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字重&i class=&icon-external&&&/i&&/a&合并到一个家族中。这样,渲染程序遇到调用粗体的时候,只能采用算法加粗,也就是所谓「自动实现」。这样的自动加粗效果相当不佳。&/li&&li&当字体家族中具有多重字重的时候,通常在程序中调用粗体,能够使用真正的粗体。这样的例子,有冬青黑体简体中文、微软雅黑、Source Han Sans 等等。这里的粗体是经过独立设计的,笔画构件、负空间等得到了人手的优化,是正如
&a data-hash=&560dbad83a1b4deb709f6& href=&///people/560dbad83a1b4deb709f6&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梁海& data-tip=&p$b$560dbad83a1b4deb709f6&&@梁海&/a& 所说的,「是字体设计师的汗水凝结而成的」。&/li&&/ol&具体的例子,可以比较 Windows 里中易宋体(字体名称为「宋体」)和微软雅黑的粗体表现。注意在小字号下,微软雅黑的粗体表现因 ClearType 而显得糟糕,建议放大字号。&br&&br&此外,用 multiple master 技术可以插值生成一个字体中两个字重之间的中间字重,在 Source Han Sans 等具有多个字重的字体的设计中,应用很广。但是两段的字重亦是需要人工设计的,而且我估计中间插值的字重可能也需要经过人工调整。总之,当你见到一个具有多个字重的字族时(包括兰亭黑这样的不同字重没有合并到一个家族的字体),请记住这是字体设计师付出不少心血和汗水的产物。&br&&br&最后,请避免使用算法加粗的粗体。
分情况讨论。所使用的字体家族本身没有粗体,或是类似方正兰亭黑家族一样,没有将各个合并到一个家族中。这样,渲染程序遇到调用粗体的时候,只能采用算法加粗,也就是所谓「自动实现」。这样的自动加粗效果相当不佳。当字体家族中具有多重字重的时候,…
个人观点,“练字”不如“练段”。即从阅卷者的感受入手,为阅卷体验服务;而将单个字的艺术造诣放在次要位置。&br&&br&
如何卷面美观呢?简而言之——整洁。&br&&br&
整洁,即规整而净洁。&br&&br&
下分述。&br&&br&
一、如何规整?&br&&br&
1、如果写不好楷书或行书,请放弃。&br&&br&
个人理解,楷书和行书,即超越最一般的简单几何笔画,用较生动的笔画来架构文字,但生动、活泼、跳跃中又如一地贯彻着若干规则,这样的字,是上乘。&br&&br&
但是,请注意但是。如果功夫不到家,光活泼了,光生动了,而没有功力驾驭在一定的规则内,放眼望去就会显得——不!整!齐!。&br&&br&
(可以参照音乐来理解:&br&&br&
好的音乐不太会是极简单的规律重复,话说这似乎也是卡农受到攻击的原因之一。然而好的音乐也一定有一些规则的制约,将音符规整在一定的框架内。&br&&br&
而旋律简单,规律重复的歌曲,则朗朗上口,如网络歌曲。虽然这样未必逼格高,但特别容易被人的最一般审美习惯、审美本能接受。限于主题篇幅,原因不详述。&br&&br&
因此考试既然不是书法比赛,每个人适合选择什么自然可以得出各自的结论了。)&br&&br&
2、请使用类似宋体之类的字体。&br&&br&
即:横平竖直,简单整齐。&br&&br&
从宏观上看:字的间隙、行的间距要一致;所有字的横和竖的倾斜度都一致
(最好就垂直水平) 。如此,从整体看,卷面就会显得整齐,从而好看。&br&&br&
从微观看:每个字内部的架构要合理&br&&br&
(1)首先是字的布局,上下结构的不要头重脚轻,左右结构的字要弱重适宜(如:“结”,左边要占窄些,右边要占宽些);&br&&br&
(2)然后是注意“字面”,有时候已经注意把握每个字的大小一致,但写出来以后整体效果仍然不如意,就是因为字面大小没注意。对于放射性的字,如:“大”,可以写得距离虚拟的写字方格边框略近,而封闭型的字,如:“国”,则反之。这样每个字在视觉上的大小会更统一。&br&&br&
(3)最后是一些细节,例如“月”,其中的两横要保证在三等分位置,自然就符合一般审美要求。&br&&br&
3、将头抬高一点。&br&&br&
小时候我们练字,因为所处学习阶段原因,老师对单个字的强调原因以及本身有字格来规制字的大小、间距、行距等原因,我们更多纠结于单个字的书写,而忽略整段文字的把握。&br&&br&
于是,我们容易将头埋得越来越低,使单个字在我们的视野中所占比例更大,对单个字的把握能力更好。&br&&br&
但为了题主所说的情况,建议从整段来把握文字。因此,把头抬高一点,让我们的视野能掌控整段文字,这样,字的大小、字距、行距就更容易保持适当一致。&br&&br&
二、如何净洁?&br&&br&
这部分还没有想到更多,简单啰嗦下。&br&&br&
1、少修改,尤其是大段的。&br&如果修改,修改符号也要遵守前述规律。&br&&br&
2、慎重选择书写用笔。&br&&br&
3、刚写的字不要让手碰到弄花了。&br&&br&&br&个人观点,如上可以短期达到较好效果。&br&&br&最后,关于卷面整洁的问题,还没有系统思考过,想到哪写到哪,暂时就这些,希望能有帮助。
个人观点,“练字”不如“练段”。即从阅卷者的感受入手,为阅卷体验服务;而将单个字的艺术造诣放在次要位置。 如何卷面美观呢?简而言之——整洁。 整洁,即规整而净洁。 下分述。 一、如何规整? 1、如果写不好楷书或行书,请放弃。 个人理解,楷书和行…
随便说两句。不是专门研究latex的,所以有些技术细节讲的可能不是很专业,专家轻拍。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这种非专家用的非专业方法,都可以玩得转latex,这个事实基本上可以给你信心了吧。&br&&br&首先,现在已经是utf8的时代了,传统的用gbk编码形式的中文tex编译方法可以洗洗睡了。latex语言的引擎发展到今天,完全可以通过xelatex直接从.tex编译出来.pdf,而不必传统的方式(比如pdflatex),从.tex先到.dvi再到.pdf,节省掉一个.dvi的中间环节,让时间和步骤都得到简化。所以,如果你是从零开始学latex,建议直接进入到utf-8环境,用xelatex命令来编.tex。换句话说,慎用百度!百度中文搜索出来的latex入门教程,如果还教你用“pdflatex”之类的语言,或者用zhpunct之类宏包的,就可以不要看了。天下文章一大抄,技术文档方面,中文blog都是抄来抄去,抄的还都是N年之前的内容。&br&&br&其次,多次编译是个洪荒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以前读过相关的介绍)。似乎那时候计算机内存有限,一次能够运行的操作不够,所以文字、图片、参考文献、引用、表等似乎需要单独执行,导致你需要多编译几次才能得到完全的显示效果。如果你是指自己经常忘记了需要多编译几次才能完全显示功能(比如,少运行一次xelatex,会让文中的\cite{}部分仍然是???而没有显示正确内容),那有两个建议,一是用emacs+auctex之类的IDE环境,它会告诉你:你还需要再按一次ctrl+c ctrl+c多编译一遍xelatex,让pdf完整生成。二是“我亦无他唯手熟尔”,坚持多编译几次,记住每种调整需要的编译次数。&br&&br&第三,写论文本来就有些强迫症倾向。你不会希望你投到杂志社的稿件,仅仅因为语法语病格式和排版方面的小问题而被据稿吧。主编个人的好恶会影响你一篇论文甚至学术生涯的命运(稍稍危言耸听了一些)。而良好的写作和排版习惯,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具有的品质。这个就不展开说了。&br&&br&第四,模板,这东西其实本来就不必细说。用latex的时间稍稍长一些了之后,你自己就会积攒下来一个或更多自己用着趁手的模板了,然后就事半功倍,尤其是中文模板。英文模板么,你去Elsevier网站上下个现成的模板,回来直接用就行了,添加一些自己想用的包,行间距等格式自己调整一下,就可以了。&br&&br&第五,表格。有很多方法可以方便的生成表格,比如R的xtable包用来输出数据表,stargazer用来输出回归表。再比如,libreoffice之类的现在都支持将表格直接输出成latex格式了吧。善用这些工具,同时自己调整一下。&br&&br&顺便说一句,latex有自己的不足。但稍稍套用那句很经典的话:“在所有很烂的编程语言中,latex相对来讲比较不烂”。所以,尽可能多亲近它。
随便说两句。不是专门研究latex的,所以有些技术细节讲的可能不是很专业,专家轻拍。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这种非专家用的非专业方法,都可以玩得转latex,这个事实基本上可以给你信心了吧。首先,现在已经是utf8的时代了,传统的用gbk编码形式的中文tex…
来自子话题:
因为当时的开发者很烂,他们不懂中文,尤其不懂中国大陆的中文。&br&默认提供直角引号和&b&全角直引号&/b&?!书名号都没有,扔一对儿&b&全角的大于小于号&/b&?!这种事情一般烂的开发者都不一定能做出来,一定是很烂的开发者。&br&&br&近两年,苹果的输入法团队终于有了懂中文的开发者。&br&iOS 7 对引号等标点的优化很多,令人欣慰。&br&&br&另外,如果对 iOS 和 OS X 的输入法有更多意见,请积极到 &a hre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提交报告。
因为当时的开发者很烂,他们不懂中文,尤其不懂中国大陆的中文。默认提供直角引号和全角直引号?!书名号都没有,扔一对儿全角的大于小于号?!这种事情一般烂的开发者都不一定能做出来,一定是很烂的开发者。近两年,苹果的输入法团队终于有了懂中文的开发…
来自子话题:
(伪)LaTeX 技能水平测试大纲(草案)&br&(欢迎大家在评论中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要光是一味跟着我调戏阿玲嘛)&br&&br&&b&零级&/b&&br&1. 能够借助 LaTeX 编辑器的按钮成功编译文档。&br&2. 知道 LaTeX 提供的比较基础的命令(&u&“基础”的定义和基础命令的范围待修订&/u&)。&br&&br&&b&一级&/b&&br&1. 能够将 LaTeX 的大小写写对。&br&2. 知道 5-10 个宏包的用法。&br&3. 能够使用 xeCJK 宏包 / ctex 宏集排版中文。&br&4. 懂得如何安装 TeX 发行版以及更新宏包。&br&5. 懂得在论坛里如何提问不被喷。&br&6. 不会把“编辑器”和“编译器”搞混。&br&&br&&b&二级&/b&&br&1. 能够不依赖 WinEdt / TeXmaker 等专门为 LaTeX 使用而设计的编辑器,能使用命令行工具编译文档。&br&2. 能够分清 TeX 引擎和格式的区别。&br&3. 能够使用 BibTeX / makeindex 工具,编译出较为复杂的文档。&br&4. 知道 10-20 个宏包的用法。&br&5. 熟练使用 texdoc 工具查找帮助。&br&&br&&b&三级&/b&&br&1. 熟悉 5 个以上 LaTeX NFSS 字体包。&br&2. 知道 20-50 个宏包的用法。&br&3. 知道如何在 TEXMF 树中查找需要的文件。&br&4. 能够手动安装 CTAN 上下载的宏包。&br&&br&&b&四级&/b&&br&1. 熟练使用 PSTricks / PGF & TikZ / MetaPost / Asymptote 绘图宏(绘图语言)中的一种。&br&2. 能够编写一些宏包供自己使用。&br&3. 知道 PDFTeX / XeTeX / LuaTeX 的一些主要特性。&br&4. 知道 Plain 格式的用法。&br&5. 知道 50-100 个宏包的用法。&br&&br&&b&五级&/b&&br&1. 能够通读 The TeXbook。&br&2. 知道 LaTeX3 的语法。&br&3. 知道 100-150 个宏包的用法,并能够读懂源代码。&br&&br&&b&六级&/b&&br&1. 能够读懂 source2e 以及 Oberdiek 写的宏包。&br&2. 能够使用 doc 和 docstrip 工具编写宏包。&br&3. 知道 tftopl / vftovp 等 TeX 字体工具的用法。&br&4. 知道 150-300 个宏包的用法,并能够读懂源代码。&br&&br&&b&阿玲级&/b&&br&1. 能够通读 tex.web。&br&2. 能够用 C 语言实现一个 TeX。
(伪)LaTeX 技能水平测试大纲(草案)(欢迎大家在评论中提出建设性意见,不要光是一味跟着我调戏阿玲嘛)零级1. 能够借助 LaTeX 编辑器的按钮成功编译文档。2. 知道 LaTeX 提供的比较基础的命令(“基础”的定义和基础命令的范围待修订)。一级1. 能够将 …
来自子话题:
&b&我国《标点符号用法》第一章第一节规定:&/b&&blockquote&&b&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b&&b&‘.’。&/b&&/blockquote&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数学文稿都要使用小圆点的句号,但全书稿要统一。
我国《标点符号用法》第一章第一节规定:句号还有一种形式,即一个小圆点‘.’,一般在科技文献中使用‘.’。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数学文稿都要使用小圆点的句号,但全书稿要统一。
其实主要是你那个英文的地方加的不协调了,去掉试试吧。起码清爽一点&img src=&///6f35ad1cb41bc83f651688_b.jpg& data-rawwidth=&403& data-rawheight=&55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3&&&br&然后是颜色,这个灰色用的有点莫名其妙,建议换成logo里面的蓝色&img src=&///73aeabff0bd99da8b0be01f_b.jpg& data-rawwidth=&392& data-rawheight=&53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2&&&br&加点细节&img src=&///2ca354cedb35a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533&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br&个人感觉,这个斜的形状也蛮奇怪的,没有什么来历啊,改成四平八稳的试试呢&img src=&///2cc3c8fb136c99b9aadd8_b.jpg& data-rawwidth=&393& data-rawheight=&53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3&&中规中矩有什么不好?&br&加点质感&img src=&///1eff9f740cc5cb78a108cfba50263da0_b.jpg& data-rawwidth=&394&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4&&&br&或者你用的背景的那种多边形元素&img src=&///186b23c218f16b930a127dc50c140a98_b.jpg& data-rawwidth=&395& data-rawheight=&534&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95&&&br&虽然说不上好看,但是起码有说法,也就不出大错,能看的下去了,因为配色是logo的颜色,这一般是VI的主色调,辅助的颜色是同一色系的一般规定的辅助色也差不多这样。我们在做的过程中逐步思考,慢慢改进吧,给你的设计找个说法,不是说“我觉得这样好看”,这是不负责任的,不要做&b&毫无理由的&/b&设计就好。
其实主要是你那个英文的地方加的不协调了,去掉试试吧。起码清爽一点然后是颜色,这个灰色用的有点莫名其妙,建议换成logo里面的蓝色加点细节个人感觉,这个斜的形状也蛮奇怪的,没有什么来历啊,改成四平八稳的试试呢中规中矩有什么不好?加点质感或者你用…
用于图片的字体就不说了,那个很自由。&br&&br&用于文字的,鉴于中文字体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余地,所以只能尽量选择西文字体来和有限的中文字体(每个操作系统只有一两款)搭配。总体上说,我的偏好就是,不要选择风格太强的西文字体(如 Palatino),尽量选择 x 字高(x-height)较大的字体(为了让西文的视觉高度和中文尽量接近),不过,所有的一切考量都应该让位于字体渲染的质量。基本上想要融合中西文字体的显示效果是比较难的(Windows 里尤其不现实),让双方都清晰就好了。&br&涉及用于印刷的平面设计时,我会偏好用稍为方正、压缩的字体,比如用放大到 110% 的 Titillium Text(但我感觉它横向不够压缩)和 Hiragino Sans GB 搭配,但在网页中没有这么自由,就不考虑了。&br&&br&Windows 里,其实能用的西文字体也不多,而中文字体只有中易宋体(SimSun)和微软雅黑可选,所以就根据网站的目标用户选择中文字体之后从 Verdana、Arial、Georgia 等字体里选一个搭配就好了。没法追求太好的效果。&br&Mac OS X 里,中文字体一般用华文黑体(CSS 里一般不用特地声明,因为直到 10.7 这都是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或者 Hiragino Sans GB(如果你习惯更现代的黑体风格,并且希望中西文字体的常规体和粗体的黑度较为匹配)。西文字体的选择余地比较大,Helvetica、Helvetica Neue(Helvetica (Neue) 和 Hiragino Sans GB 搭配的效果很好,黑度非常均匀)、Lucida Grande(系统默认西文字体)、Verdana、Georgia 等,包括以 FF Tisa Web Pro [1](@江疆 在自己的博客 [2] 里就用它和 Hiragino Sans GB 搭配)为代表的高质量 web font,都可以考虑。&br&&br&[1] &a href=&/fonts/ff-tisa-web-pro&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fonts/ff-ti&/span&&span class=&invisible&&sa-web-pro&/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2] &a href=&http://blog.jjgod.org/&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blog.jjgod.org/&/span&&span class=&invisible&&&/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用于图片的字体就不说了,那个很自由。用于文字的,鉴于中文字体其实根本没有什么选择余地,所以只能尽量选择西文字体来和有限的中文字体(每个操作系统只有一两款)搭配。总体上说,我的偏好就是,不要选择风格太强的西文字体(如 Palatino),尽量选择 x …
. &br&感谢邀请&br&&br&&a data-hash=&28bb2b6ff09a4ab2efff& href=&///people/28bb2b6ff09a4ab2efff&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b$28bb2b6ff09a4ab2efff&&@yolfilm&/a&,毫无疑问是他,有人说他的答案有时自带一百赞同,有时自带一百反对,那是因为你能看出来,他永远是用各种方法,让读者用最小的力气,就能完全了解他想说的是什么。&br&.
. 感谢邀请,毫无疑问是他,有人说他的答案有时自带一百赞同,有时自带一百反对,那是因为你能看出来,他永远是用各种方法,让读者用最小的力气,就能完全了解他想说的是什么。.
这些资料做成横屏后,每一行的文字会多出一倍以上。太长的文字,不容易阅读,容易串行,眼睛也很累。&br&&br&(回复评论:我在回答之前,反复看了题主的描述,我觉得他的意思应该是全部横排。毕竟即使是竖版的不管是 pdf 还是 doc,都可以同时显示多页并排。除非题主不知道这件事,这个几率太小了。综合这些无聊的考虑,才有这样的第一段。)&br&&br&通常每行 45em-60em 比较适合。&br&&br&所以即使屏幕都是横向的,我还是会愿意看 portrait 的。或者两个并排的 portrait,就像 iBook 可以设置的那样。&br&&br&更多关于页面设计的理论,可查阅 Jan Tschichold 的《The Form of the Book》。&br&&img src=&///b014bb23cd92c98ba68f70c18dea4ca1_b.jpg& data-rawwidth=&654& data-rawheight=&117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54& data-original=&///b014bb23cd92c98ba68f70c18dea4ca1_r.jpg&&&br&&br&不过现在又出了个新的东西,叫做 &a href=&/&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ritz&i class=&icon-external&&&/i&&/a&,旨在速读,如图(知乎不能播放 gif ?)&img src=&///ebb947d076de1d252ebde5dbbd3fd952_b.jpg& data-rawwidth=&668& data-rawheight=&17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8& data-original=&///ebb947d076de1d252ebde5dbbd3fd952_r.jpg&&Spritz 只适合 non-fiction,因为中间不可停歇。
这些资料做成横屏后,每一行的文字会多出一倍以上。太长的文字,不容易阅读,容易串行,眼睛也很累。(回复评论:我在回答之前,反复看了题主的描述,我觉得他的意思应该是全部横排。毕竟即使是竖版的不管是 pdf 还是 doc,都可以同时显示多页并排。除非题…
来知乎,参与讨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对正文进行排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