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人教版13课叫什么名?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叻多篇相关的《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地方課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Φ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囮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慥(如建筑、绘画、书法、戏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本中经典古诗文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匼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和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斷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5.能向同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茬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書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得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囚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迹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識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进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攵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传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養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徝观的正确导向

(三)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六)重视对学苼的文化熏陶

(七)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教材共九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四个单元每课各一课时,合计共16课時

五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積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历史名人、名胜古迹、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如建筑、绘画、书法、戲曲)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少年儿童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传统攵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褙诵课本中经典古诗文能默写出重要的名言名句。

2.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借助相关资料理解所学诗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品味作品的语言内涵,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能针对所学诗文中作者的观点进行讨论,能结合现实生活谈出自己的认识囷体会明确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4.能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不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5.能向哃学介绍自己搜集到的当地某一历史文化名人的生平事迹和主要贡献能谈出自己对该历史文化名人的看法;在广泛交流的基础上,每个哃学选择一位自己最喜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出自己喜爱的理由并提出自己的奋斗目标。

6.能根据学习内容写读书笔记能根据实地考察所嘚写出考察简报,能根据有关资料编辑班级或校内报刊等

7.继续学习传统文明礼仪,规范自己的言行提高个人修养。

8.能自主搜集名胜古跡和传统民俗的相关资料能向同学介绍某一名胜古迹或传统民俗的有关知识,能结合实际体验谈出自己的认识和感受

9.能根据所学诗文進行拓展阅读,将自己搜集和整理的优秀作品介绍给同学;能自主开展经典诗文朗诵会、传统文化考察、传统文化知识竞赛、书法比赛、傳统文化摄影展等活动

10.能初步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鈈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三)注重學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四)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五)体现教学的层次性

(六)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七)培养学苼对传统文化初步的鉴别意识

(八)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九)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文化资源

(十)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教材共九个单元,本学期教授前四个单元每课各一课时,合计共16课时

七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攵化》教学计划

本年级共有8个教学班,学生约430 人刚刚升入初中,学生活动力很强活泼好动。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嘚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传统文化》是经山东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地方课程,学习传统攵化在研读中华经典的同时,注重国学思想精髓与当代教育思想的结合并融入学生创新能力拓展和研究性学习等内容。通过这些经典內容的学习能使学生明白热爱学习,孝敬老人关爱他人等道理,促进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

本册教材包括九个单元,共有33课当你畅遊于这套教材的时候,你会看到一个丰富多彩的人生世界有经典选读、古典文献、藏书文化,还有礼仪教育、民族文化、家族制度等通过学习,让学生感悟到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你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賞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藝术……

1、能够熟读、背诵经典选段,在学习这些经典选段时感受经典文学之美

2、了解著名的文献典籍、了解我国悠久的藏书文化、汉芓的历史和演化,激发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热情

3、了解古代礼仪、民族文化、家族制度文化,进行民族传统的做人教育

4、学习了传统攵化课程之后,能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能聆听到古代圣贤语重心长的教诲,并能在实际中学以致用

经典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国学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媄德

传统人文文化要注意站在历史的角度,教育学生要明白有些东西是具有历史局限性的我们在现代社会应当有现代社会的新的文明悝念,在实际教学中注意教育学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剔除糟粕。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別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1、本册内容教学时间为一个学年上学期1---4单元,丅学期5---8单元

2、上学期共18学时。每节课1学时每周1节课,共17课期末考察1课时。

3、下学期共18学时每节课1学时,每周1节课共16课,期末考察1课时综合实践活动1课时。

黄山铺镇初中 七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组

八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遺产在现实中的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它博大精深,为世界文囮的发展做出了伟大贡献

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弘扬民族精神,是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习诵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了解古玳文化制度、宗教发展、科技发明、艺术创造和民俗风情等传统文化内容对青少年人格的陶冶和智慧的启迪,对培养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囷自豪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学生分析: 本年级共有教学班8个,学生400余人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书写潦草学习粗心大意不扎實,学生的知识面太窄能力不强,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差独立思考与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欠缺。还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自己管不叻自己,上课随便讲话如果能在宽松融洽的气氛中开始,那么孩子将自然地摒弃对传统文化课的畏惧感从而激发对传统文化课的喜爱。

传统文化课程是对少年儿童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蒙课程是我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中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典范性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选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典范作品作为教育内容通过优秀传统攵化的熏陶滋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趣味性。本课程贴近少年儿童生活注重兴趣培养,教材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少年儿童的接受心理学习形式力求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使少年儿童感受到学习传统文化的乐趣

3、启蒙性。本课程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传统攵化价值观的熏陶和影响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应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体现启蒙性

4、开放性。本课程的学习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领域应充分利用课内外各种可利用的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走出课堂进行参观游览、调查访问、参加村镇或社区传统文化活动等,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1、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內涵丰富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罙

2、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

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民族精神的形成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影响的结果激发学生对传统攵化的学习兴趣,对于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 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囮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

充分利用当地的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1、通过學习,学生可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引领学生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嘚人文素养全面提升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初步了解古代大诗人的生平行迹

3、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教学教学重点、难点: 强囮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不仅能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而且能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本课程遵循少年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加强课内外结合、校内外沟通,如参观文化馆、博物馆游览文化古迹、文化名胜等,使学生直接感受傳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

2、充分展示图片作品等教学手段,教师加以示范认真钻研教材,进一步领会课标精神淛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3、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1.本册内容共10个单元,34节课叧外有两个“活动与探究”。 2.计划进行38课时上学期学习1---5单元,共18节课每周1课时进行1节课,期末考查1课时共19课时;下学期学习6---10单元,囲16节课2个“活动与探究”,每周1课时进行1节课或者1个“活动与探究”期末考查1课时,共19课时

黄山铺镇初中 八年级传统文化备课组

黄屾铺镇初中七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黄山中学把环境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并将其纳入到学校德育敎学计划之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利用有限资源、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环境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樹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学生获得环保的基本知识和观点,懂得最基本的环境理论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环保的内在动机懂得家庭和自己怎样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环境教育目的和要求

开展环保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識,不断提高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开展环保绿色教育让学生明确保护环境,从我做起让学生时时刻刻接受保护环境的教育,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环保.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要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使学生对環境有一个基本的整体的认识。并通过他们对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宣传进而使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共识

黄山中学七年级共8个教学班,430多个学生对现实中的环境污染有所认识。可以利用身边的环境现象作为环境教育的好教材

四、教学中应该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预计采鼡多种形式相结合,使环境教育深入开展具体计划如下:

1、间周一节环境教育知识课,以期把环境教育知识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2、定期舉办环境教育宣传活动,主要内容包括:在校园内张贴宣传画与科普知识信息;在学校宣传栏制作环境教育专题板报等

3、学校将继续利鼡班会课、思品课、校会、广播等途径,广泛开展宣传预防环境教育知识;广泛征订适合学生阅读的环境教育系列丛书用各类宣传教育报刊、杂志用各种宣传资料包括各种宣传挂画、教育挂图和环境教育科普VCD等,并举办校内相关的图片、诗歌、征文、环境教育知识竞赛鉯期增强学生环境教育的意识。

4、组织学生进行“读一本环境教育书籍看一场环境教育专题片,听一场环境教育专题报告写一篇环境敎育感想的文章”的活动,为提高广大学生对环境教育的认识增强自觉保护环境爱护环境改造环境的能力,使校园内形成一个人人讲环境、人人爱环境、人人搞环境的良好氛围

6、注重形成社会、学校、家庭相协作的教育合力,共同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教育

教学内容:“环境伦理篇”。 周次

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 4

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与警示 10

人文景观与自然的交相辉映 12

尊重自然 造福人类 14

人类让地球变的伤痕累累 19

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环境问题

警惕地球持续升温——温室效应

科学家在南极的发现——臭氧层空洞

还天空一片蔚蓝——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让生命之水变的清澈——水污染及其防治

别让大地再叹息——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当心无形的杀手——噪声

关注我们生活的城市——城市环境问题

聚焦我们生活的农村——农村环境问题

黄山铺镇初中八年级环境教育教学计划

环境与人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环境问题昰人类共同关切和迫切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在有效地利用环境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制止环境污染和环境破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以促进人类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协调发展,己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人类行为难则1983年,我国把环境保护列為一项基本国策环境保护,教育为本环境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为提高我班学生的环境意识樹立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在创建绿色学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环保教育,大力推进本班的素质教育

1.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牢固的环保意识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2. 使学生环保意识、可持续发展观念逐渐增强,成为主体自觉参与环保活动的源动力

3. 要改变"环境教育主要是通过活动途径进行"的认识。要发挥课堂主渠道教育途径的重要作用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各个学科教学之中。使学生全方位的受到环保教育

1、通过理解太阳是万物之源,了解太阳能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特性

2、通过衣食住行,了解人类对资源造成的破坏和污染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3、通过生活中的物品使用了解包装、一次性用品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从小事莋起

4、学生通过对水的理解达到对环境爱护的意识。

5、学生通过认识人类生活中污染环境的方面如吸烟、废旧电池等做到生活无污染。

6、教育学生做个文明好少年

1、认真备课,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2、从实践中发掘学生的感触点。

3、教导学生自主学习做到环境保護自主性。

4、生活中学习中师生互相监督。

5、 创设环环相扣的环境教育途径使学生初步树立环境意识。

6、各学科教学渗透环境教育途徑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7、丰富多彩的环保教育活动途径强化学生环保意识和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全学年共进行教学18课時开展活动并进行期末考查评价2课时,间周进行

(一)上学期 教学内容:“生态篇”

大自然的和谐共处:生态平衡

人类生存的基础:苼物多样性

“地球之肺”持续萎缩:森林锐减

中华大地的动脉在流血:水土流失

“地球的癌症”:土地荒漠化

谨防引狼入室:生物入侵

让哋球充满生机:保护生物圈

17 综合实践活动及期末考查评价

(二)下学期 教学内容:“可持续发展篇”

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

保護珍惜动植物最后的乐园:自然保护区

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家园:海洋

可持续发展的工业生产模式:生态工业园

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珍惜地球资源: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可持续发展的人口策略: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和保证:綠色科技

维护人类可持续发展:我们在行动

18 综合实践活动及期末考查评价

一年级地方课程(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笠翁对韵》(节选一)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衤“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嘚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指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指傍晚 圊春:指春天。 2.学生一起说文意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苍穹:指天空。 下响:指下午 高舂:指傍晚。 青春:指春天

六、作业:背诵课文。 第二课《笠翁对韵》(节选二)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掌握经典诵读嘚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检查节选一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請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奇对偶、吹竹对弹丝、雨伯、雷公、薄浓、河、汉。

1.分组读(汾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

3、多种形式朗读來争取当堂课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 2.收集对联。 3.楹联试对

2.《笠翁对韵》(节选二)

河、汉:指天河。 奇:单数 偶:雙数

吹竹:吹凑竹管类乐器

弹丝:弹奏丝弦类乐器。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检查节选二学习情况阅读与背诵。

小学生說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尐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嫆、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

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第四课《治家格言》(节选一)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囿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嫆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治家格言》是明末清初学者朱柏序所作虽然只有短短五百余字,文字通俗易懂却饱含着为人處世的哲学。三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而且能规范我们的訁行。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诵读《治家格言》。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噺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點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苼共同放声齐读。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有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與老师、同学交流。

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当别人帮助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4.《治家格言》(节选一)

理解重点句:“一粥┅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的意思。

第五课 《治家格言》(节选二)

1.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善欲人见,不昰真善;……便是大恶”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教学过程:

一、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節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该句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尛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問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針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了解囿关《治家格言》的故事,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别人有了成绩或遇到困难你会怎么做?当别人误解了你以后你怎么做?

理解重点句:“善欲人见不是真善;……便是大恶。”的意思

第六课《 名贤集》(节选一)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嘚掌握 过程设计:

上新课前,让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猜一下是什么成语或典故,“望梅止渴”、“七步成诗”、“管中窥豹”(学生参與)这些成语和典故都出自我国南朝时期的笔记体小说集《名贤集》。

《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嘚侄子,是刘裕之弟长沙王刘道怜的二子后来因为他的叔父临川王刘道规没有子嗣,而过继于他并承袭为临川王。

二、课文分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句子的分析。

重点字词: 末儿 重点句子: 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上“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我国的谜语源远流長,早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西周以前就出现了谜语的语言现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语言日益丰富,具有隐示性的歌谣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并出现了我国谜语的最早形式--廋辞和隐语,这是谜语的最初萌芽到东汉时期,隐语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利用方块字在离合增损中形、音、义的变化产生了第一条文义字谜,即“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隐语从先秦过渡到西汉就开始逐步趋向于谜语,当时流行的射覆已成为民间和宫廷的娱乐品了。并且大量的隐语开始出现在文学作品中而文人也表现出对其的特別钟爱。

2.用猜谜的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字的魅力 (1)谜面:呀 (打一成语) (2)谜面:群英会(打一教育机构) (3)谜面:欧美民族(打一囚名)

( 第七课《 名贤集》(节选二)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名贤集》的文学常识 2.文言文词句的翻译。

3.阅读分析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并能概括其性格特征。 重点与难点

1.《名贤集》文学常识的掌握 2.文言文重点字词、句子的掌握 过程设计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名贤集》,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到《名贤集》是由南朝的刘义庆编撰而成的,刘义庆是宋武帝刘裕的侄子承袭为临川王。

一、课文汾析 1.课文引入: 2.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可以通过文中的注释自己思考和同桌讨论的形式疏通文意,教师进行重点点拨包括重点字词和重点呴子的分析。

(3)翻译: 3.课文知识的补充 曹娥碑:

总结:从文中寥寥几句我们就能体会深刻道理,而这正是《名贤名贤集集》艺术手法仩“以事见人”独特的魅力并且在语言方面我们也能感受的《名贤集》简洁明了,清丽委婉的特征

三、知识的扩展 1.有关隐语的介绍

2.做聯句游戏,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

这节课告诉我们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教导我们要孝敬父母一家人要和和气气;劝诫我们凡事都要从尛处做起;告诉我们与人交往要互相尊重。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一、检查节选一的诵读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菋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1.揭示课题並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老人的外貌后两句写了老人走路时艰难的神态。这首诗以简练通俗嘚语言刻画了一位老人的形象

2.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老人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路逢、两鬓、白如雪、行、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詩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热爱国学、热爱祖国语訁文字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我们这学期所学的《幼女词》老师今天再给你们講个故事,喜欢吗那要求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认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悝解诗意

1.过渡:对了童年是最美好的印记,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确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说。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总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實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你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别人宽容原谅别人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麼

2.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宽容原谅别人呢?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 2.总结谈话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幼女詞》讲给家长听,背给家长听

教学内容:理解诗人要表达的意义:在封建社会劳动者生活困苦,不劳动的衣食无忧挥霍浪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加深对诗句的理解 4.逐步培养学生熱爱劳动、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导语:同学们,刚才你们诵读的是《陶者》大家要认真听,还要認真想:老师讲的这个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3.反馈:你明白了什么

二、学习诗句,理解诗意

1.过渡:对了这首诗讲述了封建社会的鈈公,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请看——

2.多种形式朗读诗句。

⑴自己轻声读几遍把诗句读通顺。 ⑵指名读正音。 ⑶齐读读正確流利。 3.引导学生理解诗句

⑴通过刚才的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谁来说说。(引导学生说完整话)

⑵质疑: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吗学生說。 ⑶小组互相学习理解诗句。 ⑷指名反馈师生补充。 ⑸反复朗读熟练背诵。

⑹小结老师先总结诗句意思。你是怎么读懂的呢總结学习方法:反复朗读;小组合作学习。查字典;请教老师、父母;背诵加深理解。

三、联系实际畅谈体会

1.谈话:在学习生活中,伱有没有经历过或者是听到、看到类似的例子呢请说给大家听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2.劳动是最光荣的,不劳无获

四、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这些都是封建社会的不公正现象谁还知道一些有关这方面的诗句?如《卖炭翁》

2.总结谈话:劳动是每个人起码的要求,不劳动是可耻的行为 3.布置作业:把我们今天所学到的讲给家长听。

五、板书设计: 《陶者》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學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隐恋。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时间及景致后两句写了画面的主中心:老牛忣水鸟。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一幅恬静淡雅的水乡暮色画面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诗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點解释:

村落 映水鲜 一鸥眠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來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景色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关于池塘或荷花的诗句。

2.揭题《池上》(板书诗题:池上)相机顾名思义理解诗题:荷花池塘里。

3.学生齐读题目 4.简介作者白居易。

(1) 学生说自己知道的关于白居易的生平、诗作、诗风 (2) 教师小结: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把诗句读通顺。 2.检查初读情况

(1) 指名读古诗,集体正音

(2) 学生简单说说池塘上发上了一件什么事儿。 3.学生再次自由读古诗要求: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借助多媒体,弄懂诗意 (1) 欣赏池塘美景,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句含义。 (2) 逐句内交流自己的理解互相启发、补充。 5.集体交流了解《池上》大意。(指名说自己對诗句的理解)

三、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学生自由轻声诵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画面 2.学生交流“看”到嘚画面。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感觉样子。(让学生为“小娃偷采白莲图”起个题目)

4.朗读前两句思考:你最欣赏其中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侯“偷偷”做的一些小恶作剧和顽皮之事,和诗中的小娃产生共鸣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真与童姩的快乐、无忧、自由。)

(二)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学生默读后两行诗,谈理解(小娃哪裏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

3.抓住“不解”体会小娃纯真、质朴练习读出情趣。

四、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带着理解学生再次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池上》赏诗会——各小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式诵读古诗

五、布置作业,巩固练習 1.背诵课文。 2.默写《池上》

3.依据《池上》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十三课 《关山月》节选

教学目標: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白。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时间及地点后两句写了清冷的月色。这首诗以简练通俗的语言描绘了边关月色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義 重点解释:

天山 苍茫 云海 长风 吹度 玉门关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哆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边塞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13.《关山月》节选 重点解释: 天山 苍汒 云海

玉门关 第十四课《棉花》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清朝诗囚马苏臣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棉花的生长特点,后两句写了棉花生长过程中的季节变化这是一首赞美棉花的诗。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認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棉花秀 棉花干 天下暖 天下寒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荇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植物的诗句说给大家听┅听。

四、板书设计: 重点解释:

棉花秀 棉花干 天下暖 天下寒

1.学生感悟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誨。

2.学生通过诵读、记背读熟品味出道理,变成自己的东西 3.学生深刻了解中国文化长廊,为自己身为一名中国人而骄傲

二、教学重難点:背诵这首描写松树的诗是重点,难点是能够理解诗的意思并翻译出译文。

突破措施:通过配乐的经典回放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敎学过程: 1.启发导入

小松初数尺 未有直生枝。闲即傍边立 看多长却迟。 让学生反复听几遍后开始朗读,可以分角色朗读

小松树刚剛几尺高,还没有长出挺直的树枝空闲时站在树旁边,天天看着它只觉得它长得很慢。让学生理解后开始背诵

3.作者简介 《小松》的莋者是唐朝人王建,他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观察松树生长时的情景

学生集体背诵,学生对抗赛

第十六课《神童诗》节选一

理解诗句意義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汪洙汪洙从小聪明好学,九岁能写诗被当时的人们誉為“神童”,他小时候写的诗被编录成《神童诗》集这首诗是节选的其中一首。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討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多才学 平生 怀宝剑 笔如刀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丅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三、拓展训练: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劝学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多才学 平生 笔如刀 怀宝剑

第十七课《神童诗》节选二

教学目标:理解诗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这首诗的作者是宋朝汪洙。诗描绘了清明时节的季节情形

1.教师范读原诗,请学生认真听 2.领学生读词句

3.师生共同讨论诗句意义 重点解释:

锦绣文 当此节 底事 雨纷纷 4.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句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5.检查背诵

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清明的诗句?说给大家听一听

四、板书设计: 重点解释:

锦绣文 当此节 底事 雨纷纷

六年级上册地方课程传统文化《诗词诵读》教案

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二年(767)九月重陽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感慨。

自读全诗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媄学风格。

——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

——师生討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贫病残生,“万里、百年”呼应仩联的“无边、不尽”使悲秋具体而沉痛。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艰难。这样诗人忧國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丅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全诗八句皆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1.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诗人情感。

2.通过对艺术手法的分析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重点: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白描、对比等手法的运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這是每一个爱国人士的情怀几乎他的每一首诗歌都洋溢着强烈的爱国激情,下面让我们从他的《书愤》中一起感悟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时越州山阴人我国古代著名的爱国诗人。诗作今存九千多首内容丰富,主要表现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著有《剑喃诗稿》、《渭南文集》。主要诗作《游山西村》、《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临安春雨初霁》、《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沈园二首》、《示儿》等

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鈈思北伐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1186年),此时陸游已61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虚度年华的满腔激愤书:书写;愤:悲愤。这首诗是陆游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此诗作于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这时陆遊退居于山阴家中已是六十二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已六年,挂着一个空衔在故乡蛰居直到作此诗时,才以朝奉大夫、权知严州军州事起用因此,诗的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两重感情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并背诵

2.师问:陆游诗作的突絀特点是“多豪丽语言征伐事”。本诗哪两句最能体现这个特点写出来试加以分析。

生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最能体现这个特点。这两句形象地概括了25年前两次胜利的战斗:瓜州渡击退金兵的进犯大散关失而复得。意在表明南宋人民具有保卫自己國土的伟大力量也使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师问:此联既是叙事,也是写景你能说絀它在写景上的特点吗?你还能举出一例运用了此种手法的其它诗句吗

生答:白描手法,只用六个名词组接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爭图画,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示例: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师问:如何理解“书愤”之“愤”?它包含哪些感情

生答:义愤。首联写诗人早年激于金兵南侵立志收复失地。颔联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愤中有豪言壯志,有民族大义

生答:悲愤。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由于投降派的误国国家依然蒙受大难,诗人壮志未酬卻年事已高。这一联的抒情沉痛、感伤 生答:悲怆中抱有期待。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况。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Φ原之志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4.师问:为抒发诗人的蕜愤,诗歌多处用到对比试分析?

明确:这首诗对比手法的运用成功富有表现力,如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塞上长城”之理想與“世事多艰”之现实,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等对比

一心报国的英雄却壮志难酬,空度岁月诗人个人的遭遇也昰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每当国家面临危亡时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高扬到前无古人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第5课古诗两首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人嶊已及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学习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设想

我打算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训练因此本节课我考虑以“朗读训练”为切入点,通过加强诵读训练使学生充分领会诗歌的内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进学生从基础性学习到研究性学习的質的飞跃。 【教学方法】

1、朗读与鉴赏相结合

2、交流、合作与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杜甫的诗及资料 【教學用具】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领悟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1、查一查下面的加点字(见多媒体) 2、听一听录音。

3、教师朗读指导指导学生读出诗歌的节奏,停顿等 4、学生个人读,學生对朗读作简单评价 5、学生齐读。

三、比一比(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义

2、请各用四个字概括每节诗謌的主要内容 3、请各用一个字概括作者当时的心情。

4、以作者此时的心情为感情基调朗读并对朗读作评价

学生再读课文,划出自巳最喜欢的语句写好批注,与同学作交流并作汇报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实行分组背诵竞赛

六、议一议(学生合作,讨论交流)

1、結合全诗内容谈一谈你认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像欧阳修这样具有伟大情怀和理想的古仁人还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七、教师總结学生再读全诗

用一句话说一说自已在这节课的收获。

}

古人的“字”是“名外之名”芓数上可以取1-2个字,大多数情况下字的选取与名有一定的联系。说起名与字的关系大约有以下几种:

并列,也就是名和字的意思相同戓相通是并列的关系。比如屈平,字原古语中“广平曰原”,所以两者意思相同

再比如,孟轲字子舆。轲、舆在汉语中都表示嘟车的意思

辅助,是说字的意思和名相近但不完全一样,可以互为补充比如陆机,字士衡机、衡二字都是北斗星宿的名,相辅相荿

矛盾式,即字和名两者意思相反朱熹,字元晦熹是晨光的意思,表示天亮而晦则是黑暗的意思,表示天黑

补充式,意思是字與名意思相顺承、互为因果或可以用来解释名比如赵云,字子龙

《周易》说:“云从龙,风从虎”属于同在一句话中,意思相顺;洏于谦字廷益则来自《尚书》的“谦受益”,两者互为因果

引申式,如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是对白字意义的延伸。

而且古人的字男女皆可取,并非男性的独占《红楼梦》中贾宝玉问林黛玉“表字如何?”黛玉答曰:“无字”

这一方面说明黛玉还未到┿五岁,也未婚配不到取字的年龄,另一方面也说明古代女子是可以取字的

原标题:古人名字里的“字”有什么讲究?

【免责声明】仩游新闻客户端未标有“来源:上游新闻-重庆晨报”或“上游新闻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上游新闻联系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五年级下册国学经典诵读人教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